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短评
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短评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以下是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短评:
首先,这首散曲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沉郁的情感基调。
全曲以“山坡羊”这一曲牌名作为开头,暗示着接下来的内容将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
在曲中,作者通过对潼关壮景的描绘,引出了对历代王朝兴衰的追忆。
而在描绘潼关壮景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如聚”化静为动,生动地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首散曲的价值在于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曲中,作者对封建统治进行了批判,指出其与人民的对立。
同时,通过对人民的苦难的描述,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使得这首散曲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此外,这首散曲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在曲中运用了很多典故和比喻,使得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总的来说,《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散曲。
它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在表达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使得这首散曲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原文-译文-赏析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原文|译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原文|译文|赏析《雁儿落兼得胜令》是元散曲大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中描述了为官时与退隐后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
张养浩最经典5首诗
张养浩最经典的5首诗张养浩最经典的 5 首诗如下:1.《山坡羊・潼关怀古》1.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赏析:这首散曲是张养浩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作者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2.《山坡羊・一个犁牛半块田》1.原文: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2.赏析:此曲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理想状态,体现出作者对质朴、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语言质朴,风格清新。
3.《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1.原文: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2.赏析:此曲前段纯然描摹自然景物,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后段写作者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完成了一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
全曲极显云山变幻之妙,物我交融之境,语言明丽,风格清新。
4.《水仙子・咏江南》1.原文: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2.赏析:这首曲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画船、酒旗等景物,组合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意的江南画卷,体现出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5.《双调・庆东原》1.原文:海来阔风波内,山般高尘土中,整做了三个十年梦。
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他的散曲作品。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一、张养浩生平根据张养浩年谱,可知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雪庄老人,齐野东人,山东历城人。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出身于富裕家庭,十九岁时作《白云楼赋》,名噪一时。
1289年,出任东平学正。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京师,向平章政事不忽木献书,张养浩被提拔为礼部令史。
大德九年春1305,张养浩被授为堂邑县尹。
黄溍评述其功绩曰:“初尹堂邑,抚人有恩,用狱不失有罪,能使豪强折服,而盗贼化为良民。
”《张文忠公祠堂碑铭》。
可知张养浩为官公正清廉,刚正不阿,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初七上疏《谏灯山疏》,在疏中批评了皇帝奢侈浪费的行为,此事数月后就辞官还乡。
对于这次离奇的辞官,张养浩只在《郊居许敬臣廉使见过》中述说过:“从仕非不佳,其奈多掣肘。
所以明哲人,往往去之陡。
”从后来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这次辞官也的确是明智之举,就在至治三年1323八月,御史大夫铁失杀右丞相拜住,弑英宗。
张养浩因为辞官避免遭到杀戮。
据《元史》载,泰定至天历年间,中国大旱“陕西自泰定二年至是岁不雨,大饥,民相食。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朝廷征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
本来张养浩是决定以老母需要奉养为由拒绝朝廷的征召的,但是又改变了主意,从后来他的所作所为看,他是想为民尽力,才改变了主意。
天历二年二月,张养浩离开济南赴陕西,四月二日到任。
令人感慨的是,由于赈灾劳累过度,张养浩于天历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死于任所。
1二、张养浩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出仕,在任和辞官三个阶段。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
【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张养浩怀古散曲
初学者需懂记,善学者需懂悟。
张养浩怀古散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元】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山坡羊·洛阳怀古——【元】张养浩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1/ 1。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下面小编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
1.拟人聚怒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踌躇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C 4.D 5.开头以“聚”和“怒”写山与河的雄奇,表现出潼关地势的雄伟险要,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6.古人怀古,多从朝代更替入手,感叹世事,凭吊英雄,但作者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样轮流,最终苦的都是百姓。7.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8.“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同样赋予黄河以生命和感情。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9.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10.链接材料一:(1)张养浩阿房一炬
9.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10.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甲】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这两首元曲的作者均为(人名),甲诗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原因是。(用乙诗中的词句作答)
【内容结构】
【赏析】
诗句
赏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内容理解
写潼关地势
写作手法
视听结合,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炼字
“聚”“怒”二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
字希孟,号云庄。
济南人。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年19作《白云楼赋》。
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
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
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
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
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
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
山坡羊潼关怀古读后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读后感《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朝诗人张养浩的一首散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散曲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深深吸引了我。
曲中描绘的潼关景色雄伟壮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同时,作者通过潼关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他感叹世事的无常,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脆弱。
这种对历史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曲中表达的人道主义情怀也让我深感感动。
作者关心人民的疾苦,对那些在历史变迁中受到伤害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这种对人民的关爱,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
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够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被这首散曲所表达的历史沧桑感所震撼。
潼关,作为古代关隘的重要地点,见证了无数的战争和历史变迁。
作者在曲中描绘了潼关的险要地形和历史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种历史沧桑感,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伟大。
我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所感动。
在曲中,作者描绘了潼关附近人民的贫困生活和苦难,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和同情。
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我认为这首散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醒我们,要关注历史的进程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珍惜当下的生活。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情味的散曲。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伟大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这首散曲给予了我许多启示,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抱生活。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内容主旨:《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散曲写作者从骊山上四顾,回忆当年的秦朝宫殿,目睹现在的情景,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为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的一首小令。
前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全曲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3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4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荒凉景象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5、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表现诗人感时伤怀的情绪,慨叹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6.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答: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7.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用典。
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
②反问。
“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
张养浩《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原文|译文|赏析《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元散曲大家张养浩的作品,这支曲子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元曲吧。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原文元代:张养浩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译文及注释⑴北邙山:中国名山中,北邙山怎么看都无出奇之处,然而,它又绝对名播于世。
梳理中国文化的脉络,北邙山是不能跳过的一站,在这片高不过300米的小丘陵上,竟有6个朝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陈朝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蜀主刘禅、西晋司马氏,甚至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纷纷将这里作为灵魂最后的栖居之地。
⑵碑铭:指碑文和铭文。
有韵的碑文,叫铭。
语出《后汉书·翟酺传》:“ 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於学云。
”赏析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
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
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
那么,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隽悲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站在对人生的深刻透视、对历史的大彻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势苍莽雄浑,感慨深沉悲壮,风格质朴古拙,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前两句所言情景,与史书本传所载的"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是完全吻合的。
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赢得"满城都道好官人"的赞誉,而诗人本人却认为,为百姓应该更加尽心尽职。
南吕·一枝花中的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潼关怀古》:兴衰巨变中的百姓苦难
《潼关怀古》:兴衰巨变中的百姓苦难《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解析:一、原文与译文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二、背景与主题张养浩在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怀古名篇。
作品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写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批判。
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三、内容赏析1.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山河表里潼关路”则突出写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中间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象,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3.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四、艺术特色1.意境深远:作品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下面是其原文,欢迎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翻译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张养浩。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前言】《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解析张养浩、陈草庵《山坡羊》
解析张养浩、陈草庵《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是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的曲牌名,这首散曲的全名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散曲是张养浩在前往陕西的路途中游览潼关古塞时,见到那里的景色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篇历史名作。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的前三句主要描绘了潼关古塞中华山峰峦叠嶂,黄河水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静待在远处的古都长安城,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前三句话主要表达了张养浩在欣赏到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象后起伏不定的激动心情,以及追忆往昔后既深感难过又有些许悲愤的心情。
作品的中间两句是张养浩在看到古都遗址后所展开的想象,表达了历史终会变迁,世事无常。
而作品的最后两句是整首散曲的点睛之笔,张养浩直言表达了封建王朝更替中最受难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感叹了百姓的命运的悲惨之处。
整首散曲中张养浩巧妙地将潼关古塞的景象与历史两者结合在了一起,情景结合,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沉重感,将潼关古塞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历史朝代的更替造成了众多百姓的悲惨命运,无论是一个朝代的兴起还是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抒发对此件事实的感慨与叹息。
《山坡羊伏低伏弱》陈草庵伏低伏弱①,装呆装落①,是非犹自来着莫①。
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①,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注释】:①伏:屈服。
②落:衰朽。
③着莫:招惹。
④妨农过:妨碍农时之罪过。
【译文】:屈服比自己低下的,屈服比自己弱小的,装呆装老,是非还会自己找上你来的。
听从他,又能怎么样啊,天公尚且还有妨碍农时之罪过,春蚕最怕大雨,寒苗最怕的是大火。
天阴了也不对,晴了也不对。
【赏析】:小令用深刻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生活处境极为险恶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痛苦处境。
后半以天公为例,用调侃的手法,进一步讽喻了社会的黑暗。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音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音《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网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照颤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
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阀万间都做了土。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言殿都变成了泥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翻译: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吼叫着。
内接着华山,外连着黄河的,就是这潼关古道。
远望着西边的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官汉网里那些走过的地方,昔日的千万间言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黄土,国家兴起,黎民百姓要受苦受难;国家灭亡,黎民百姓更是受苦受难。
《山shān坡pō羊yánɡ·潼tónɡ关ɡuān怀huái古ɡǔ》张zhānɡ养yǎnɡ浩hào〔元yuán代dài〕峰fēnɡ峦luán如rú聚jù,波bō涛tāo如rú怒nù,山shān河hé表biǎo里lǐ潼tónɡ关ɡuān路lù。
望wànɡ西xī都dū,意yì踌chóu躇chú。
伤shānɡ心xīn秦qín汉hàn经jīnɡ行xínɡ处chù,宫ɡōnɡ阙què万wàn间jiān都dōu 做zuò了le土tǔ。
张养浩 山坡羊-洛阳怀古的作者介绍及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洛阳怀古的作者介绍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养浩山坡羊-洛阳怀古的作者介绍及赏析《山坡羊-洛阳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一首小令。
山坡羊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坡羊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坡羊》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山坡羊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翻译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 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山坡羊》赏析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
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短评
山坡羊·潼关怀古文学短评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先写潼关天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进而引出古往今来王朝兴衰的感慨,最后归结到百姓苦难这一主旨,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此曲意蕴深沉,感情悲愤,在元曲中别具一格,作者将潼关的险要地势与历史上王朝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改朝换代给底层百姓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无奈,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他的散曲作品。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
一、张养浩生平
根据张养浩年谱,可知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雪庄老人,齐野东人,山东历城人。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出身于富裕家庭,十九岁时作《白云楼赋》,名噪一时。
1289年,出任东平学正。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京师,向平章政事不忽木献书,张养浩被提拔为礼部令史。
大德九年春1305,张养浩被授为堂邑县尹。
黄溍评述其功绩曰:“初尹堂邑,抚人有恩,用狱不失有罪,能使豪强折服,而盗贼化为良民。
”《张文忠公祠堂碑铭》。
可知张养浩为官公正清廉,刚正不阿,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初七上疏《谏灯山疏》,在疏中批评了皇帝奢侈浪费的行为,此事数月后就辞官还乡。
对于这次离奇的辞官,张养浩只在《郊居许敬臣廉使见过》中述说过:“从仕非不佳,其奈多掣肘。
所以明哲人,往往去之陡。
”从后来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这次辞官也的确是明智之举,就在至治三年1323八月,御史大夫铁失杀右丞相拜住,弑英宗。
张养浩因为辞官避免遭到杀戮。
据《元史》载,泰定至天历年间,中国大旱“陕西自泰定二年至
是岁不雨,大饥,民相食。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朝廷征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
本来张养浩是决定以老母需要奉养为由拒绝朝廷的征召的,但是又改变了主意,从后来他的所作所为看,他是想为民尽力,才改变了主意。
天历二年二月,张养浩离开济南赴陕西,四月二日到任。
令人感慨的是,由于赈灾劳累过度,张养浩于天历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死于任所。
1
二、张养浩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出仕,在任和辞官三个阶段。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
【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张养浩的归隐曲格调高远,有古诗的意味,这恐怕跟他早年师从姚燧有些关系。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是文、诗、曲三体合一。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
1魏源.元史新编张养浩传.卷四十.[M].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古籍刻印社
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
这是作者隐居退隐后的作品,前四句写的是云中有山,山中有云的风景,似乎有些禅的味道,丝毫看不出元曲的俚俗特点,如果单拿出前四句,说是唐诗也不过分。
接下来的四句俨然就是陶渊明的诗了,隐逸之风扑面而来,一首元曲写的如此云淡风轻实属不易,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者都说张养浩的元曲很有些古风的原因吧。
这种归隐之后的愉悦心情在另首曲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
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
汇波搂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播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
这样描写田园生活无穷之妙的曲还有很多,例如:
【雁儿落兼清江引】“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
四面桑麻,一带云山妙。
”
【水仙子·咏遂闲堂】“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
北窗风,特地凉。
客来到,尊酒淋浪。
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是写自己庄园的作品,作者用亭、花、竹、水、山五景衬托自己与世无争,悠然恬淡的心情。
从这几首归隐元曲看来,作者的曲具有一种士大夫的情怀,和世俗俚曲有很大差别,别有一种隐逸古风的味道。
最后是作者万年再次入世,从前面他的个人经历我们也看出,这
个时期他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再次涉足官场,全然是一片爱民为民的赤子之情,让他难以推卸掉朝廷委派的赈灾义务,在作者著名的怀古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对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生活在痛苦中的社会现实,作者做了深刻批判,对人民的同情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这是作者在去陕西赈灾的路上,途经潼关看到自然灾害和统治阶级的搜刮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所作的小令,
《元史张养浩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在这首曲中,作者先是描写了潼关的自然风景,层峦丛聚,波涛怒吼,然后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因为此去一行是赈灾,作者心思沉重,看到的景象也无一不是凝重的。
最后作者道出了历史真谛,不论国家兴亡,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张养浩是个值得敬佩的曲作家,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分子,他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的立场来同情百姓的,他给予老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同情和关爱,最后他死于任所也是这种关爱的最好诠释。
他留下的作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是最闪光的,可是其中饱含的人文关怀一定是最耀眼的。
2宋濂.元史.张养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
参考文献:
[1]李鸣,马振奎.张养浩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12.
[2]隋树森.金元散曲选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