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实验报告共22页

合集下载

温室效应及实验

温室效应及实验

温室效应试验取两只250 mL的锥形瓶。

一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

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地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的木板或者纸板。

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反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

约 1 min~2 min内,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内温度高出邻瓶7 ℃~8 ℃。

在这个实验中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存在是吸收可见光到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气体变暖的要素。

这个实验相对简单,而且也只是粗略地试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原指透过温室玻璃入射阳光所造成的室内增温受阻于玻璃不易散失而得以保存的效应。

大气中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受到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被加热,温度提高,再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地表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被加热,也以长波向外辐射能量,很大一部分辐射能又返回地表。

这样使地表和大气下层的温度增高。

这种作用与温室玻璃所起的作用类似,也称温室效应。

目前人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很多科学家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小学温室效应实验报告

小学温室效应实验报告

小学温室效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小学温室效应实验,探究温室效应的原理以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罩2. 植物(如小草或小花)3. 温度计4. 直尺5. 摄氏度计6. 水壶7. 测温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型温室模型,由透明玻璃罩构成。

确保罩子密封性良好,没有漏气现象。

2. 在温室内放置一棵植物,并将其根系埋入土壤中。

3. 将温度计放置在温室内,以便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变化。

4. 使用直尺测量温室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5.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温室模型暴露在光照条件下,并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6. 每天定时测量和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变化,例如在早上、中午和晚上各测量一次,并记录下来。

7.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温室内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温室内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1.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可以发现温室模型内的温度相对较高,比外界温度高出若干度。

2. 温室模型内植物的生长情况较好,相较于室外条件,生长速度较快。

实验讨论:1. 温室效应原理是指地球表面上空的一层大气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地面热量,使得地球气温升高。

2.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地球对进入和离开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能力发生变化。

3. 温室模型的结果表明,隔绝外界的温室效应会造成温室内的温度升高,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4. 由于温室效应的增强可能导致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我们应该关注和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小学温室效应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并可能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2. 温室模型内的温度相对较高,对植物的生长有积极影响。

3.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控制温室效应的加剧。

模拟温室实验报告范文

模拟温室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模拟温室气体对植物生长影响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温室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浓度温室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

3. 分析温室气体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植物生理实验室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黄瓜幼苗(品种:XX)2. 实验设备:温室气体发生器、气体浓度检测仪、生长箱、植物培养架、温度计、湿度计、电子天平等。

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将黄瓜幼苗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温室气体组、中浓度温室气体组和高浓度温室气体组,每组10株。

2. 实验操作:a. 将黄瓜幼苗种植在装有培养土的培养盆中,放置于生长箱内。

b. 设置对照组,不添加温室气体。

c. 设置低浓度温室气体组,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200ppm。

d. 设置中浓度温室气体组,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00ppm。

e. 设置高浓度温室气体组,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600ppm。

f. 将生长箱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黄瓜生长的范围内,即温度为25℃,湿度为60%。

g. 每天定时对植物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

h.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温室气体浓度、植物生长指标等数据。

实验结果:1. 温室气体浓度对黄瓜生长的影响:a. 对照组:黄瓜生长正常,叶片颜色鲜绿,株高、叶面积、根系生长等指标均达到预期。

b. 低浓度温室气体组:黄瓜生长基本正常,叶片颜色稍淡,株高、叶面积、根系生长等指标略低于对照组。

c. 中浓度温室气体组:黄瓜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叶片颜色变黄,株高、叶面积、根系生长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d. 高浓度温室气体组:黄瓜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叶片颜色暗淡,株高、叶面积、根系生长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2. 温室气体浓度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a. 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对照组最高,高浓度温室气体组最低。

b. 光合速率: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黄瓜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对照组最高,高浓度温室气体组最低。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篇一: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开题报告: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究过程: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气温的升高,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天气现象。

如:20XX 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就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于难。

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

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

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结题报告:应该指出,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

要是没有温室气体,近地层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会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增多、森林砍伐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导致天气频繁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只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气候走上正常变化的轨道。

设施园艺学试验温室内部试验报告

设施园艺学试验温室内部试验报告

设施园艺学试验温室内部试验报告一、引言温室是现代设施园艺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为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能够调节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试验旨在探究温室内部的试验情况,以评估温室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效果。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选取了一座标准温室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了温室内部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数据,并观察了不同作物在温室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试验过程如下:1. 光照测量:在温室内部的不同位置设置光照传感器,记录每个位置的光照强度。

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光照数据,评估温室内部的光照均匀性。

2. 温度测量:在温室内部的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每个位置的温度变化。

同时,还在温室外部设置一个对照组,用于比较温室内外温度的差异。

3. 湿度测量:在温室内部设置湿度传感器,记录温室内部的湿度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湿度数据,评估温室内部的湿度稳定性。

4. 作物观察:选取不同种类的作物,如蔬菜、花卉等,在温室内部进行种植。

观察作物在温室环境下的生长速度、生长质量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均匀性: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光照数据发现,温室内部的光照均匀性较好。

在不同位置测得的光照强度相差不大,表明温室内部的光照分布较为均匀,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2. 温度变化:温室内部的温度相对较高,且温度变化较小。

与温室外部相比,温室内部的温度波动范围较小,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湿度稳定性:温室内部的湿度相对较高且相对稳定。

湿度传感器记录的数据显示,温室内部的湿度波动范围较小,能够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湿度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

4. 作物生长情况:在温室环境下,不同种类的作物生长迅速且生长质量较好。

观察到的作物生长情况表明,温室内部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作物生长迅速,叶片翠绿,花期较长,品质优良。

四、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在设施园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一)概论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研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研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引言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

因为人类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改变。

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

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

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无形中闯下了弥天大祸。

这些弥天大祸看起来似乎是天灾,实际上却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

这也就是地球大气对人类进行的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决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1992年6月,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云集巴西里约热内卢,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上签字。

为什么气候变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问题,会变得如此令人关注?原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一倍。

科学家们预测,那时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1.0℃-3.5℃,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另外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事关重大。

因此世界各国领导人才坐到一起,共同商讨削减CO2的排放量问题。

研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活动内容研究温室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的吸热本领.活动目的1、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研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培养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2、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活动准备1、准备器材:三个大试管,三支温度计三个有孔橡皮塞,三张黑色图画纸.制取并收集水蒸气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胶塞导管、适量清水),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装置一套(启普发生器、导管、碳酸钙、稀盐酸适量).活动过程1.实验原理与设计用三个密封的大试管当作“温室”,三个“温室”中分别装有空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并分别用一张黑色图画纸包住,便于吸热.用温度计测出“温室”中气体的温度,然后同时将三个大试管放在阳光下晒,相一段时间后,测出三种气体的温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2.实验步骤图93-1(1)取三个大试管,分别用一张黑色图画纸包住。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ok3w_ads(“s004”);ok3w_ads(“s005”);篇一: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

我们能做什么,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

温室的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挑战。

温室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为植物提供更理想的生长环境。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座功能完善、高效能的温室,并通过实际种植测试,评估其效果及可行性。

2. 设计与建造2.1 设计原理温室的设计基于以下原理:- 充足的自然光照:利用透明玻璃或塑料材料,最大限度地将太阳光引入温室内部,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

- 自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监测并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以维持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 通风系统:在温室内设置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调节温度和湿度。

- 水源供给:温室内设置灌溉系统,确保植物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2.2 建造过程基于上述设计原理,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了一块阳光充足的土地,进行了以下建造过程:2.2.1 材料选择- 温室骨架材料:钢架结构,以确保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 外墙和屋顶材料:选择高透光性的聚碳酸酯或玻璃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自然光透入。

- 土壤和容器:选择营养丰富的土壤和合适的种植容器。

2.2.2 设备安装- 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温度、湿度和光照传感器,连接到控制中心,实现自动调控。

- 通风系统:安装风机和通风口,调节温度和湿度。

- 水源供给:安装灌溉系统,定时或自动供水。

2.2.3 测试与调整在建造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与调整,包括:- 光照测试:利用光照传感器检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与预期值进行对比。

- 温度与湿度测试:通过传感器监测并记录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植物种植测试:选择适宜生长于温室内的作物,进行种植测试,并观察生长状况和产量。

3. 结果与讨论经过测试与调整,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与讨论:3.1 光照强度通过光照测试,我们发现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大大超过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可能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和伤害。

因此,我们在温室外设置了遮阳设施,通过调节遮阳板的角度来控制光照的强度,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条件。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实验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实验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实验你知道二氧化碳这个小家伙可有着神奇的“温室魔法”呢!就好像它是个调皮的小魔法师,在大气这个大舞台上肆意施展它的热魔法。

我们来做个超有趣的实验瞧瞧。

想象一下我们的实验装置就像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模型。

有两个透明的小盒子,它们就像是地球村的两座小房子。

在一个盒子里,我们只放普通的空气,这就像是一群规规矩矩的小市民在里面安居乐业。

而另一个盒子呢,我们悄悄加进去一些二氧化碳,这二氧化碳呀,就像是一群穿着厚棉袄的胖娃娃挤了进去。

然后,我们在两个盒子旁边都放上相同的小蜡烛,这小蜡烛就像给房子供暖的小火炉。

一开始,两个小火炉都欢快地燃烧着,小房子里的温度都差不多。

可是呀,过了一会儿,差别就出来了。

那个有二氧化碳的小盒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温度开始蹭蹭往上升。

就好像二氧化碳那些胖娃娃们抱成一团,把热量都捂在小盒子里,不让它跑出去,简直是热量的“小恶霸”。

而只有普通空气的小盒子呢,热量就像个自由的小鸟,能比较轻松地飞走。

这就像是普通市民的房子比较通风,热气留不住。

再看看有二氧化碳的小盒子,里面热得像个小火炉的肚子里一样。

这二氧化碳啊,它就像给小盒子盖了一层超级保暖的厚被子,这被子还是那种超级加厚版的,热量想跑都跑不掉。

要是把地球比作这个小盒子,那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可不得了。

地球就会像被放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里,热得不像话。

到时候,北极熊可能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找凉快的地方,可整个地球都热起来了,它们能去哪儿呢?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二氧化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这个“温室魔法”可不容小觑。

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一点点增多的二氧化碳可能会让地球的温度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可不能任由二氧化碳这个调皮的小魔法师肆意妄为,得想办法控制住它,不然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可就要被它的“温室魔法”折腾得够呛啦。

所以啊,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少制造点二氧化碳,让地球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状态,可别让地球变成一个大火球呀。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之温室效应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之温室效应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之温室效应第一篇: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之温室效应《农业环境学》课程报告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2年06月14日成绩:_________-0一、温室效应的定义行星所接受的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和向周围发射的辐射能量达到平衡时,行星表面具有各自确定的温度。

如果行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则因为太阳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容易穿透二氧化碳成分,行星表面发射的红外线不易穿透这种大气成分,引起上述平衡温度升高。

这种效应与玻璃可提高温室内的温度类似,故名温室效应。

二、形成原因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

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

但在世界工业革命的二百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

工业生产中,燃烧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长波红外辐射。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

造成地球大气变暖的气体,除CO2以外,还有CH4、CFCS、N2O等,应为它们均可以吸收红外辐射,因而可增温地球大气圈。

据估计1980—1990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贡献分别为:CO2占55%;CH4占15%;CFC11和CFC12为17%,其他CFCS占7%;N2O占6%。

三、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影响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全球温度升高。

【最新推荐】温室效应研究报告-word范文 (5页)

【最新推荐】温室效应研究报告-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篇一: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

我们能做什么?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温室效应实验报告共22页文档

温室效应实验报告共22页文档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温室效应实验报告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温室效应试验

温室效应试验

温室效应试验
取两只250 mL的锥形瓶。

一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

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地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的木板或者纸板。

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反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

约 1 min~2 min内,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内温度高出邻瓶7 ℃~8 ℃。

在这个实验中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存在是吸收可见光到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气体变暖的要素。

这个实验相对简单,而且也只是粗略地试验温室效应。

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

大气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实验背景】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更多的人关注到大气的温室效应。

我们可以利用小纸箱制成一个小环境,也就是地球的缩小版,再利用薄膜纸和玻璃对阳光的不同作用,用于模拟大气。

【实验原理】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

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一、模拟实验一【实验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

②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

③将两个玻璃盘放置在阳光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下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二、模拟实验二【实验要求】选几个晴朗日子的早晨和午后,进行大气温室效应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全班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器材】两只温度计及用于悬挂温度计的线和支架(或铁丝)、两个大小相等的纸箱(为了测量温度差异的准确性,纸箱尽量大一点),一块大于纸箱口的塑料薄膜或玻璃板,观测记录表等。

实验 温室效应

实验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温室大棚可以帮助园丁在寒冷的天气中种植植物。

这是因为室内比室外温暖得多,你可以在阳光下的汽车中感受到这种效果。

从更大规模上看,温室效应有助于地球保持温度,它也使得金星成为我们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之一。

本次实验,你将同时加热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模型中的温度变化,最后计算加热前后的温度改变量。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你将要•测量被加热的温室模型和对照组的温度。

•确定两个容器的温度改变量。

•运用实验结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用品电脑胶带威尼尔电脑界面两只600mL的烧杯2 个温度传感器泥土带有100W灯泡的台灯保鲜膜2 把尺子图1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将温度传感器1和温度传感器2分别用胶带缠绕在尺子上,缠绕时注意胶带不要包裹住传感器尖端,并且传感器尖端要距离尺子下端边缘3厘米。

2.连接温度传感器。

启动威尼尔数据采集程序,并从威尼尔中学科学文件夹中打开“03 温室效应”文件。

3.取出两个烧杯并做好准备工作,马上采集数据。

a.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平铺约1厘米深的土壤。

b.如图1所示,将准备好的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入烧杯中。

c.把放置温度传感器1的烧杯用保鲜膜封住,即制作完成温室模型。

烧杯2不用保鲜膜封口,作为对照组。

将灯泡放在桌面上方约5厘米处,且与烧杯和两个传感器探头距离相同。

4.点击开始采集数据。

打开灯泡,数据采集持续15分钟。

5.数据采集停止后,关闭灯泡。

点击统计按钮,然后点击屏幕上会显示每个传感器的统计信息框,以此来确定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按照老师的要求打印图形副本。

数据记录数据处理1.在数据表中的空格,通过对应数据相减寻找温度改变量。

2.描述你的实验曲线图。

3.温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温度升高的更快还是更慢?你觉得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4.解释在阳光下封闭的汽车内部升温快的原因。

5.说出使用温室大棚种植植物的一个优点。

6.为什么温室效应是我们地球可能面临的一个问题?实验拓展1.改为太阳光作为光源,重复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