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病虫害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桔病虫害防治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李泓达

柑桔病虫害据资料介绍多达450余种,危害严重的有50多种,它对于幼年树早结丰产,成年树的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影响很大,甚至可造成植株死亡,成为发展柑桔生产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柑桔病虫危害,抓好防治病虫害,要掌握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与消长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间,达到防治指标及时进行喷药;并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以提高防治效,减少喷药次数,利用生物防治,农业综合防治,禁用高残毒,残留期长的农药,注意保护天敌,降低防治成本,做到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的作用,生产出无污染、清洁型、市场需求的果品。柑桔生产上几种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柑桔溃疡病。

1、为害状:此病为害柑桔的叶、果及新梢,受害叶片正、背两面均匀隆起,形成近圆形病斑,病斑表面木栓化,粗糙,灰褐色,后病部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大体相似,但周围无黄色晕圈,只危害果皮不危害果肉,严重时引起落果。枝梢病斑与果实病斑相似,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2、溃疡病是检疫性病害。防治主要是在无病区或柑桔发展新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准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或果实,一经发现要就地彻底销毁。

二、柑桔疮痂病。

1、为害状。叶片病斑较小,多在正面凹陷,背面呈圆锥形,木栓化突起,表面粗糙成灰褐色痂状斑,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新梢受害与叶片基本相同,但圆锥形突起不如叶片明显,枝梢变短小,扭曲。幼果受害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果早落。受害迟的果实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畸形。

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病菌在被害部越冬,春天气温在15℃以上即通过风雨传播为害。刚抽出的嫩叶、嫩梢及刚谢花后的幼果极易感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在20—24℃左右。此时如果阴雨连锦、雾重、露多,有利于发病。春梢发病较重,其次为秋梢。

3、防治方法。①冬季剪去病枝叶,清除并烧毁。②在春芽不超过一粒米长及落花2/3时各喷一次77%可杀得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

三、柑桔炭疽病。

1、为害状。病原为真菌。可为害叶、枝、花、果等部位。叶受害可产生叶斑型和叶枯型两种病斑。叶斑型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表面生黑色小点。叶枯型常从叶尖外逐渐向下呈“V”字形扩展,形成黄褐色的大斑块,边缘不明显,病叶易脱落,潮湿条件下病部生粉红色小点。枝梢上有两种为害状:一种多在受冻枝梢上发生,由梢顶向下枯死,枯死部灰白色,生有黑色小点;另一种为害枝梢中部的皮层,形成长梭形稍下陷的褐色病斑,如果环绕枝梢一圈,上部枯死。花发病后呈褐色,腐烂,易落花。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凹陷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果肉一般不受害。另一种多发生在贮藏期,果上

病斑深褐色,并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有时表面长出黑绿色的菌丝体和黑色小点。

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病菌在树上被害部越冬,春天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树上,易侵入。当树势强壮,则不发生病变;当树体生长衰弱时,才出现病变。因此在果树遭受冻害及水、旱害、缺肥或害虫为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时,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应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的前提下,喷药保护,于各次梢抽梢期、幼果期定期喷药。一般在5—6月份幼果期和9月发病盛期,每隔15天喷药1次,连续2—3次。药剂可选用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

四、柑桔脚腐病(又名裙腐病)。

1、为害状。为害柑桔主干基部靠近地面处(根基部)。病部皮层不规则形腐烂,灰褐色,水渍状,有酒糟味,如果条件适宜,病斑扩展迅速,环绕树干一圈,引起全株枯死,叶片变黄掉落。

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高温多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树干基部皮层受伤,定植过深等,都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①防止果园积水,及时防治天牛、吉丁虫等害虫,减少根茎部受伤,嫁接口应露出地面。②病树治疗可扒开病树基部的土壤,刮除腐烂部分,涂1:1:10的波尔多液,退菌特500倍液,每7—10天涂一次,连续2—3次。③可靠接。

五、桔蚜

柑蚜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桃、梨、柿等果树。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嫩叶、嫩茎及幼果面上刺吸汁液,嫩叶受害后皱缩,严重为害时引起落果并影响第二年结果。

1、识别特证,无翅雌蚜体长0.13厘米,全身棕褐色或漆黑色,若蚜体长约0.05厘米,棕褐色。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0余代,卵在桔树枝干上越冬。第二年4—5月和9—10月发生较多,12月产卵越冬。夏季高温对桔蚜不利,死亡率高,生殖力低,夏季发生较少。

3、防治措施,当发现1/4新梢上有蚜虫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用20%杀灭菌酯18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都有效。蚜虫数量不多时,可随时进行挑治(即挑选蚜虫发生的个别桔株或桔园喷药防治)。

六、失尖蚧。

失尖蚧为害柑桔的枝、叶、果。枝、叶被害后失绿变黄,影响树势;果实受害后不能充分成熟和完整着色,虫体周围果皮呈现绿色,极大的影响其商品价值,严重被害后,造成叶焦枝枯,成片枯死。

1、识别特征,雌成蚧壳长约0.2—0.3cm,细长椭圆形,由后向前逐渐尖削。介壳棕褐色,中央有隆起纵脊,周围有白色蜡边。雄性蚧虫体分泌有细长白色绵状蜡粉,其背面有纵脊两条。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代,受精雌成蚧在枝、叶上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在母体介壳下产卵,每雌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第一代第一龄幼蚧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多上新叶为害;第二代幼蚧在7月中旬出现,大部分寄生在果面上,一部分寄生在叶片枝干上;第三代幼蚧9月上旬出现,到枝、叶及果面上为害。第一龄幼蚧体长约0.3毫米,橙黄色,椭圆形,触角、足均发达,借此分散、传播。第二龄幼蚧体淡黄色,触角、足消失,固定刺吸取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