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9讲 模拟 含解析
2017-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件
2.历史地位 (1)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 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 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 发展。
四、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从整体看: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既有追新慕异,去土 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 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 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 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2)从动力看:每一次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社会运动的推动 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如辛亥革命后,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大大 推动了社会风俗的改良。
[理性思考]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的入侵和中国的近代 化,近现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重大变迁, 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和社会习 俗的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明的影响和中国的重 大政治经济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发展趋势是物质生活 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习俗越来越走向文明。
和对落后国家的奴役,给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理性思考]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掠夺亚非拉美 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角度来讲,这一现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增强了世界各 地之间的联系。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
蒸汽
电力
发明者
和对落后国家的奴役,给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20讲第1课时
对洋务运动 “ 中体西用 ” 的思考,开始意识到不能只学习技术,更要学习制
度,故 B项正确;《申报》报道的是 “ 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 ,说明 国人不是关注日本的文化,故 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申报》一种媒体,不能
说明“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B )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岳 麓 版 历 史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 解析]
在维新时代是报纸杂志等中国新媒体的产生初期,清政府还没有
来得及制定管理规则,直至1898年政治变革加速,清政府开始考虑创办纯粹为
2.(2016·皖南八校)“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
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
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 料揭示了(
岳 麓 版
) C 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历 史
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 和______________ 国民革命 2.______________ 的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岳 麓 版
通商口岸 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 3.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 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4.厚葬风气变化最为迟缓,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 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岳麓版必修2
式娱乐 活动。
定军山
(2)1905年京剧短片《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歌一女部红故牡事丹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摄制完成。
答案
3.作用 及时传播 时事信息 了人们的视野。
,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
方法技巧
答案
三 移风易俗
②1872年创刊的《》申是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③1884年创办的《
》,开新闻画报之(3)高涨
① 维新运动 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 新文化运动
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
(1) 19世纪末期
,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
答案
3.丧葬礼仪
19世纪中期 ,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4.认识
(1)反映着近代社会 物质文明 的进步。
(2)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
。
(3)有些还成为妇的女重解要放标志。
(4)发展极端不平衡,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
答案
方法总结 1.结构图示
2.识记方法 用三大变化识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1)从“头”到“脚”的变化:“头”上的变化指的是“断发”运动, “身上的变化”指的是服饰的变化,“脚上的变化”指的是不缠足运动。 (2)从“外”到“内”的变化:“外在的变化”指的是民众阅读报刊和 看电影,“内在的变化”指的是民众通过读报和看电影,思维方式和价 值观的变化。 (3)从复杂、低俗到简易、文明的变化:它指的是旧式的礼仪、婚俗和 丧葬礼仪被新式的代替。
史料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
”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 A. 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C.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2.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国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3.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4.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制造“风舟”的新闻。
一位中国画师据此画出“带有4只鸟翼的船”发表在《点石斋画报》上。
对上述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这则新闻是假的B.飞机制造技术传入中国C.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D.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5.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
上述材料说明( )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6.近代中国一则广告宣称:“凡各国山川、人物、草木、鸟兽、胜景、奇事、战争、玩耍,无不完备,且活动如生。
”“看看看,真极!看看看,奇极!看看看,活极!”这则广告宣传的是( )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7.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201707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自我校对]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D.洋务企业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主题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核心整合]1.过程(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途径(1)国际贸易的发展。
(2)人口的流动。
(3)资本的流通。
(4)殖民扩张与掠夺。
3.作用它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起到了推动作用。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4.特点(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即时演练]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解析】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伴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高考历史岳麓版强化考案:10 必修2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含解析-
考案[10]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天水一中)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下图),前景处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中国风格的瓷碗。
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导学号26813310(B)A.印象派画风盛行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C.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D.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32~1675已经经历了新航路开辟,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才出现了毛毯、瓷碗等画面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维米尔是风俗画的代表,反映的是风俗画的盛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瓷器是高档商品,不会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632~1675世界市场尚未形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8·太原)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导学号26813311(B)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解析]材料中图片显示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中央——地方——藩属以及朝贡和互市制度,显然是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故B项正确;丝绸之后主要是向西达到罗马,故A 项错误;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图片不符合该事实,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雏形初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豫西名校联考)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
”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26813312(A)A.英帝国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解析]材料强调了英国要重视海洋,要重视海外贸易,这是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物,A 项符合题意;这些言论出笼时“日不落”帝国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而非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2单元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及地位
1.主要特征: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地位和作用。 (1)经济方面: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进程。 (2)政治方面: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 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一战期间 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应排除②,所 以此题应选择B项。 答案:B
►课堂点睛 关键信息: 一个趋势:曲折发展。 三次发展:19 世纪末初步发展、民国初年短暂春天、国民政府 前期较快发展。 四个因素:政府政策、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2.不利因素。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 市场、思想观念等条件。 (2)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 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 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 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 会环境。
——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 外商见我工厂竞用新法……百计阻抑……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 材料三 广告词:今有烟二种,一种为国货,其一则否。君 购国货,实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否则为国家漏卮矣。以 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 材料四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本课要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近代民族工业具有以轻工业为主、沿海沿江为主的基 本特点。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 思想解放。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总结提升课件岳麓版必修2
如果四个选项之间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如
果四个选项之间互相交叉,则选一个能包含其他选项的选项。
(4)理论引导法。根据相关的历史理论指导对因果型选择题的 解答。比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矛盾
分析法等。
(5)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
【变式演练1】 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 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 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解析
本题可采取背景切入法进行分析排除。依据资本主义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即先
找出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由材料“初唯一二矫
健男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反映了国人对 于西方文明逐步接受的变化过程,体现出 A、 D 项符合史实; “脚踏车”是由国外引进,故 B项符合史实。解答本题也可 以使用直选法,根据题干提示“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取排除法。依据
材料 “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 ” 可知光绪帝 (德宗)所指的 应是电话机;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清朝末年传 入我国。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交流。故B、C、D分析正
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A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
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三次 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 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 社会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
铁路的理由。前两条理由是有道理的,修铁路通火车确实有“扰民”和“夺民
生计”的问题: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某个城市或地区依托传统
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苦力势必失业与挨饿;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
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根本的问题是修铁路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小农
经济和家庭手工业,这是新旧生产力的斗争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由于没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发展的表现。
的进步。 2.难点: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 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有中国的大工业来予以平衡,亿万居民将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所以反对也
就有一定道理,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制度的斗争、更替中,
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后两点理由没有什么道理,是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顽
固心理在作怪。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教材整理 2 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__通__商__口__岸___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2)1896 年,成立“__大__清__邮__政__局___”,此后设立邮传部。 (3)1913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__驿__站___。 (4)1920 年,中国首次参加___万__国__邮__联__大__会___。
1888 年 建成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
甲午战争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9讲
1.(2016·全国卷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导学号 42442216( C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
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2.(2015·新课标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D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2015·海南·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导学号 42442217( D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旨在考查考生比较分析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其超越传统的经济强国中国,故本题应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工业兴起并迅速发展,故A项的表述错误;中国在1800~1900年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逐渐减少的根源是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比拟先进的工业文明,故B项的表述错误;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故C项的表述错误。
4.(2015·浙江·18)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已经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商人的命运已经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控制、左右,故选D项。
5.(2015·江苏·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