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摘要介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的症状,以及识别与防治方法,以为提高向日葵的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黄萎病;菌核病
向日葵的病害种类很多,在长岭县发生较多的是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和细菌性茎腐病,这些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向日葵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向日葵的产量,避免损失,除要掌握向日葵的栽培技术外,还要对向日葵病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现对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为提高白日葵产量提供参考。

1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1.1 发病症状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主要危害茎和葵盘,以茎为主。

茎部症状分褐腐和黑腐2种。

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

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病茎外部变褐或倒折。

黑腐型:染病处呈水浸状,先呈橄榄绿色,后变黑,病茎部凹陷,呈墨汁状,髓部很快软腐。

萎缩变空,病茎外部变黑,呈条状开裂,田间后期发病主要是该类型。

花盘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期呈不规则水渍状,褐色或黑色。

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很快,造成整个葵盘褐腐或黑腐,并向茎杆扩展,使葵盘组织崩溃萎缩,只残留纤维和空盘。

湿度较大时甚至会导致向日葵全盘腐烂。

1.2 病因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1.3 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

雨水多,伤口及自然裂口多的条件下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二是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55 ℃温水浸种30 min,或用硫酸链霉素200 mg浸泡1 000 g种子,浸种2 h。

三是喷药处理:发病初期可喷施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施3~4次[1-2]。

2 向日葵黄萎病
2.1 发病症状
向日葵黄萎病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多始于植株下层叶片显症。

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期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1-5],后变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稍矮化。

横剖病茎观察,维管束褐变。

发病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色煤层。

2.2 病因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病害。

病原菌为大丽菌轮枝孢。

2.3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

病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越冬。

种子带菌,胚和胚芽不带菌。

种植密度大的地块以及低洼地,易发病。

重茬年限越长的地块发病越重。

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的潜育期为7 d。

病菌生长温度10~33 ℃,最适温为23 ℃。

2.4 防治方法
向日葵黄萎病可造成病株发育不良,花盘缩小,籽实不饱满,空籽粒增加,严重的可使植株提前枯死。

向日葵的现蕾期是黄萎病发生始期,应积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具体如下:一是种植抗病品种。

二是合理轮作。

切忌与感病寄主植物为轮作对象,特别不能与茄科等植物实行轮作。

三是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田间烧毁。

四是用80%抗菌剂402乳油1 000倍液浸种30 min,晾干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4 500 L/hm2于播种前处理土壤。

五是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交替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六是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 mL。

3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俗称烂盘病。

该病可以造成向日葵根茎部腐烂、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等。

这种病害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生产。

3.1 发病症状
常见有4种症状,即叶腐型、茎基腐型、花腐型、茎腐型,其中以茎基腐型、
花腐型受害最重。

①叶腐型:叶片有褐色椭圆形病斑,稍有同心轮纹。

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

②茎基腐型: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可导致发病部位的腐烂,导致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的扩展萎蔫而死[3-5]。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他部位和茎。

病斑在茎上可以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 m,病斑具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粒,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烂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该类型菌核病在向日葵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③花腐型。

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6]。

④茎腐型。

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褐色具有同心轮纹,病部以上的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6-8]。

3.2 病因
此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田间具有传染性。

向日葵菌核病菌称核盘菌。

菌丝体绒毛状白色,侵染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或茎基腐;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盘内生有子囊和子囊孢子[9-11]。

子囊孢子放射后通过气流传播,落到向日葵上萌发后可造成茎腐、叶腐和盘腐。

3.3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

翌年气温回升至5 ℃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日葵侵入。

种子上越冬的病菌可直接危害幼苗。

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以茎基部引起茎基腐,菌核一般在1~3 cm土层中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数量最多,埋入土中7 cm以上很难萌发。

该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是15~18 ℃,若平均温度超过30 ℃则不能侵染。

3.4 防治方法
一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但忌与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

向日葵地要进行深松深耕,创造不利于菌核萌发的条件。

将地面上菌核翻入土中使其不能萌发,深耕对于阻止菌核萌发效果好,耕深为25~30 cm。

三是搞好田园卫生。

彻底清除病株、残枝败叶、发病花盘、籽粒,进行田间深埋或焚烧。

四是在保证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晚播,增施磷钾肥。

五是种子处理。

播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大的0.3%~0.5%拌种,或用种子量0.3%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包衣处理,药剂与种子的比例为1∶50。

六是土壤处理。

播种时,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用量3.75 kg/hm2,与细土配成毒土,然后随种子施入垄沟或穴中。

七是向日葵现蕾开花后,若遇连阴雨天,或重茬地块,应及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

八是适当晚播,错开雨季发病轻。

九是避免低洼、通风不良、潮湿、连作地块。

十是施用磷钾肥配合微肥,可提高向日葵的抗病性。

4 参考文献
[1] 潘颖慧,薛丽静,梁秀丽,等.吉林省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学,2009(7):183-184.
[2] 李子钦,曹丽霞,白全江,等.内蒙古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F12):63-64.
[3] 邹积宽,崔秀芹.向日葵主要病虫草害鉴别与防治[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57.
[4] 郎福军,江洪彬.向日葵病害的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1(13):44.
[5] 徐雄培.定边县向日葵菌核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20,222.
[6] 李雪红.向日葵常见病害防治[J].农村科技,2011(2):24-25.
[7] 范丽娟.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57-59.
[8] 王静,张剑茹,崔超敏,等.向日葵菌核病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25-28.
[9] 曹丽霞,徐利敏,云晓鹏,等.内蒙古地区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研究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83-85.
[10] 潘颖慧,薛丽静,梁秀丽,等.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0(4):74-75.
[11] 王爱华.向日葵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甘肃农业,2011(11):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