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与妻书优秀教案一等奖
与妻书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案主题:阅读理解——优秀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获取信息。
2.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秀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获取主要信息。
2.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1.一篇优秀的作品,可以是小说、文章、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相关教学材料。
3.复印机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候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教师展示一份获奖的优秀作品,并引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讨论。
二、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教师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该作品,获取主要信息。
2.学生个人或小组配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分析和解释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特点。
3.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三、作品欣赏(1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展示该作品,逐段进行解读。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并进行深入讨论。
四、展示交流(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可以就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等方面进行交流。
五、评价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是否喜欢这篇作品?为什么?你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何看法?2.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改进意见,分享他们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准备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2.学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优秀作品欣赏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作品欣赏和阅读理解训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也可以邀请作家或文化名人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1-2 《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11-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前三天的晚间(4月240)写给陈意映的,是林觉民在生死离别之际留给妻子的诀别书信。
虽然已时隔一百多年,但作者对妻子的那份真情、对国家的那份舍生取义的革命气度,依然令人动容。
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产生情感的认同,对林觉民的选择也不能真正理解。
本节课就是以此为重点进行讨论探究,带领学生走进烈士的心灵,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心理,学习革命先烈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Q【学习目标】梳理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心理,学习革命先烈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难点:理解作者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心理,学习革命先烈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展示)书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人之间传递情愫、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本周我们班开展了“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书信”评选活动,经过同学们广泛推荐,《与妻书》被评为“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书信二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与妻书》,分析讨论这封书信到底难忘在哪里。
【板书】与妻书林觉民二、研读文本1、速读文本,概括书信内容。
(PPT展示)【预设】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在回答时通过生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应该能够全面的概括出来,但是可能存在语言不够简练的问题,课堂上应适当引导学生。
【明确】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子作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阐明自己献身革命勇于就死的原因和决心,并时时作解释和安慰。
最后,表达了与妻子生死相伴的心愿,并嘱咐了后事。
分享阅读体验1、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片段,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情感内涵。
与妻书教案优秀教案一等奖
与妻书教案优秀教案一等奖标题:与妻书教案-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与妻书》,培养学生对于情感交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不仅加深对《与妻书》中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将故事中的情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理解《与妻书》中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内涵。
3. 分析并总结《与妻书》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与妻书》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分析《与妻书》中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复制《与妻书》的文本资料及相关解读。
2. 学生准备:学生预读《与妻书》的相关材料,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呈现一幅古代情侣书信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交流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二、理解与分析(约20分钟)3. 学生自主阅读《与妻书》,并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4. 分组讨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解答疑惑。
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与妻书》进行分析和解读,重点关注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三、拓展与应用(约15分钟)6. 教师提供其他类似古代诗文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7. 学生小组合作,选取一个古代诗文进行解读,并准备展示和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约10分钟)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妻书中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内涵,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9.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方式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延伸:- 邀请专家或相关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与妻书》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内涵。
-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将《与妻书》中的情节进行再创作和演绎。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感受革命先驱抛却私情遵循大义的高尚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文化理解与传承:明情明志,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难点:掌握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导入新课,进入文本古往今来,圣洁美好的爱情在人们心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细水长流天荒地老……但还有一种叫作林觉民陈意映式的爱情,因其超越了日常,升华了自我,因而更显伟大。
在林觉民生平写给陈意映的这最后一封信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甘"为天下人谋永福"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爱情怀,而他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对妻子陈意映的殷殷挂怀。
林觉民写在巾帕上的《与妻书》,实为一份奇特的遗嘱,它不仅是一封遗书,还是一封情书。
因其文字优美瑰丽,情感悲抑纠结,问世100年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文献之一,享有“20世纪最伟大情书”的美称。
识背景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
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
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与妻书。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本文《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深夜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
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舍弃家庭和爱情的决心和信念,以及对妻子的深情和歉疚。
全文按照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具体阐述“吾衷”,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说理。
通过研究本文,我们可以了解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在研究本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全文按照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具体阐述“吾衷”,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说理。
通过研究本文,我们可以了解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作者在第三段追忆了夫妻谈论谁先死、新婚生活和未能告诉妻子实情的三件事,目的是表达他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为妻子着想的情感,证明他并非无情之人。
这封信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作者在信中表达了他的“爱汝”和“勇于就死”两者统一的思想,认为为了“为天下人谋永福”,他愿意放弃自己的小家庭幸福,牺牲自己。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抒情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一些往事和发表议论来增强抒情效果。
例如,第三段追忆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假设你和你的朋友已经分别两年了,你最近想给他/她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你知道书信的格式和写作方法吗?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呢?二、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书信的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落款等部分。
书信的写作方法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在写作书信时,要注意表达方式,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体现本单元“抱负与使命”的主题。
本文是林觉民的临终绝笔,直抒心志。
本课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
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同时,文体上,高考侧重应用文写作,本文正是一篇书信体。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林觉民的爱妻之情和爱国之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展示,师生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用品)】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911 年在香港滨江楼上,革命烈士林觉民用柔情与决绝写就一纸《与妻书》。
他怀着“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与爱妻告别。
彼时,是怎样的社会,让人民“无地无时不可以死”?为了打破这人间地狱,竟需要革命者这样决绝地,明知会死而奔向死!彼时,漫漫黑夜里,无数个林觉民牺牲在了寻求光明的路上。
二、目标呈现(同上)三、学生问题反馈1、作者为什么要写“窗外梅疏筛月影,依稀掩映”?2、作者追忆夫妻间先死后死的争论有何用意?3、“吾至爱汝”与“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矛盾吗?四、预习检测翻译下列句子1、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课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2课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自读课文) 教案林觉民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2.结合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3.研讨主题,感悟作者的深情;4.学习如何用书信劝说和安慰特定的对象。
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封绝笔书,是一封遗书,也是林觉民在牺牲之前写给妻子一封情书,它被称为“20 世纪最美的情书”。
了解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 人。
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 年春回国,4 月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
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了解陈意映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
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
1911 年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
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地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 年病逝,年仅22 岁。
了解背景1911 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的前三天,即4 月24 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
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叔父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 字的信。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诵读课文,疏通大意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与妻书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与妻书省优获奖公开课教案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与妻书》,使学生了解写信人的背景、信件的写作背景以及信件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妻书》,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件的书写格式、信件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信件中所蕴含的情感、家庭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写信人的背景、信件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信件,理解信件的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信件的书写格式、信件中所蕴含的情感。
4. 课堂讲解:讲解信件的书写格式,分析信件中所蕴含的情感、家庭观念。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写一封给家人的信,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信件的书写格式、内容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对家庭观念和责任感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扩展:1. 对比分析:《与妻书》与其他古代信件的异同,了解古代信件的特点。
2. 文化传承:介绍信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信件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书写一封给家人的信,要求信件格式正确,表达真挚的情感。
2. 调查身边人的信件交流情况,了解现代社会信件的使用现状。
八、教学延伸:1. 开展信件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信件带来的情感交流。
2. 组织家庭亲情主题活动,增进学生对家庭观念和责任感的认识。
九、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信件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与妻书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与妻书》省优获奖公开课教案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与妻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林则徐在面临生死关头时,以深沉的爱意和真挚的情感,给妻子写下这封告别信。
本教案以此为契机,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品味词句、领略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升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则徐的生平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品味课文优美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深沉的爱意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与妻书》是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因禁烟运动被贬新疆时,给妻子写的一封告别信。
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不舍、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信中字字含情,句句铭心,展现了林则徐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2 教学重点(1)作者生平背景和课文写作背景。
(2)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
(3)课文优美词句的品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和课文写作背景,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准备课堂上分享。
3.2 课堂分享(1)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背景和课文写作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3)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品味词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第四章:课堂拓展4.1 讨论题目(1)谈谈你对林则徐的印象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2)如果你处在林则徐的境地,你会如何选择?4.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3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章: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与妻书》的读后感。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 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 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爱国之情
吾至爱汝,即此爱
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
6、作者对妻子非常眷恋,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可 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们能够相守以死吗? 作者能够做到不问世事,只顾自己吗?找出文章中 的相关句子进行说明。
不能。所以作者才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 死……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7、接下来写了对妻子的叮嘱,叮嘱什么?
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 的志愿。所以这三四两段就是在写回忆 过去和对妻子的叮嘱,表达对妻子的挚 爱。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 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 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说理时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 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 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小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 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但无论是处于 哪个时代的少年人,有一点则是共同的, 那就是,都崇尚青春,都富于理想,都 钟情于浪漫、高尚的幻梦。希望同学们 能充分认识到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树 立起正确的时代价值观。
林觉民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 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人,生活在“遍地腥云、满 街狼犬”的清末,早年就志存高远,立志反清革命, 19岁结婚,20岁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 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成为“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在广州起义前 三天,以必死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一封“绝笔 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 又有决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内容感人,广为传 诵。
2023最新-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3篇《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二)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
(思考与练习一)(三)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
11.2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案《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时代背景,掌握谓、至、语、其、依依、善、尽等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3、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的至情至理。
2、难点:走进烈士心灵,理解烈士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拟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和荷西你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云雾、花鸟,但我的眼睛更好看,因为我的眼里有你。
遇见你之前,我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
——钱钟书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杨绛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沈从文和张兆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板书】与妻书林觉民二、简介背景和作者(一)背景【媒体显示】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
在打两广新高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在黄花岗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封写给妻子。
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就是《与妻书) (二)作者【媒体显示】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人。
少年时就接触民主思想,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二是1907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时期,主要思想(“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三是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之役七十二烈土之一。
与妻书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与妻书》省优获奖公开课教案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和意义;(2)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培养学生翻译和解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的品质;(3)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介绍;2. 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课文中表达的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 课文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与妻书》;2. 作者生平介绍资料;3.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与妻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自主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比较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3)通过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5.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和探讨《与妻书》的深层含义。
6. 作业布置:(1)翻译课文,巩固古文知识;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与妻书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妻书优质课一等奖教案-2024鲜版
分析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及写作技巧。
案例分析,结合与妻书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及意义。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比较阅读,推荐其他与妻书相关的经典篇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拓展视野。
06
CHAPTER
总结与反思
本次与妻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结合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和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回顾本次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
课程设计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该信件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0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02
03
04
01
分析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部分教学内容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前置知识和技能储备。
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激励。
《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妻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书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选文围绕人文主题及核心任务,讲求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情理兼具。
本文出自高中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三篇教读课文,即《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和一篇自读课文,即《与妻书》构成,四篇文本古今中外俱有,但诠释了不同时代的担当精神,契合新课标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思想。
根据单元提示及选文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核心是通过专题研讨,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深入挖掘文本的时代价值,并将之投射到当代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体会真挚情感,思考自己在中国发展之路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时代价值观。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被称为20世纪最美情书。
本文以书信的形式,倾诉衷肠,直抒心志,体现了林觉民矢志救国,“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凸显了“使命与抱负”的人文主题。
《与妻书》属于高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单元重点是“思路的探究”,要求梳理作者感情脉络,体会景物、人事所包含的情思。
本文属于自读课文,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同时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还应能根据文章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阐发主张;把握书信的结构和内容,注重交流,并能够自己练习,自由书写书信,体会文章作者的深挚感情。
【学情分析】经过单元导读的铺垫和前面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演讲稿,书信等实用性文本的基本特征已有了解。
相较于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本文是白话与文言文相结合的,语言易,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情质朴动人,更能引发学生共鸣。
2《与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句义,深刻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表达,感受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林觉民爱的多种表达方式;2、体会林觉民等革命烈士的大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书信不知道同学们写过信吗?曾经写信的那份快乐,还记得吗?在厚厚的一沓信纸上,用蘸着蓝、黑色墨水的钢笔,将内心的期待与美好,诉诸笔端,化为感情的字迹。
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三封信,第一封是2019年4月18日寄出的,收信人是我的班长陈伟,写信的缘由便是劝解这个失恋的傻小伙子;第二封是2021年2月26日收到的,寄信人是你们的学哥浙大的张嘉轩,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帅锅”,我给大家读一部分,感受一下他的调皮;第三封信,与春天有关,与你们有关,更与本节课有关,是之前给你们提到的高考语文136的白杨学姐,一起看看她的文笔。
太美好了,透过文字,想着他们的模样,多么美好。
科技的进步,已经让纸质信,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及各种电子信件。
然而脑海里的信件与邮戳,却挥之不去,因为写信,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为了那一条漫长的消息,情愿等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下第一情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去感受字里行间那份浓郁的爱......二、数字细节,品析书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品味去探究数字背后的深情——一衷三忆一情四悖(一)一苦衷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用意何在(明晰)“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表死别之意,“恐汝不察吾衷"那么作者的“苦衷”是什么呢?吾至爱汝——爱妻子,理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当下“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现状,让自己不得独自享受而弃天下人于不顾,希望妻子可以理解自己的决定与苦衷,作者的那句“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妻书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前行的路,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人生的帆,不怕狂风巨浪,只怕自己没胆量!有路,就大胆去走;有梦,就大胆飞翔。
14 与妻书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目标1和3。
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
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中国同盟会成员,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时被俘,最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背景链接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殓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封《与妻书》是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的。
2.生难字词(1)字音肖.(xiào)不能禁.(jīn)如晤.(wù)旁.(bànɡ)的.的(dí)(2)词义【如晤】如见面。
旧时书信用法。
【狼犬】狼和狗,喻指坏人的帮凶。
【太上】最上,最高。
【语云】古语说。
【盖】原本,原来。
【有身】怀孕。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你还可以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4《与妻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弱腐败愤慨之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意境全出,以增强情旳感染力量。如忆双栖生活时,
“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其惬意!而今却生离死别,
怎不声泪俱下!或经过描绘形象来抒情,使情具象化。
读罢全信,我们似乎见到了一种既忠于爱情,但又能舍
小家为大家,“为天下谋永福”,视死如归旳英雄汉,
也见到了一位感情笃厚,知书识理旳妇女;或结议论来
抒情,寓情于理,情理相生,使说理充斥了感情色彩,
全信充溢着浩然正气,虽为生离死别旳绝笔,却又是声
讨反动势力旳檄文,也是振聋发聩,给人以力量旳正气
歌。
23
作业:
掌握活用词旳意义和使用方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 )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能够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 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 文章中充斥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 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 牲百死而不辞”,足以阐明这一点。 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到处 揭发清王朝旳腐败,“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能 够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20
爱国之情
爱
爱情
融合 升华
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敢于就死 也。
16
三忆
文章旳三、五段写了哪三忆三愿? 一忆生死之争论 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旳情景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灵 魂常相依
三愿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 真有。”这句话体现作者怎样旳思 想感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 相信有鬼旳,至于“望其真有”, 一则阐明自己对妻子旳“至爱”, 二则用来抚慰妻子。这哀痛欲绝 旳话,一样反应了作者为革命而 死旳高尚胸怀。
与妻书 省优获奖 公开课教案版
《与妻书》省优获奖公开课教案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林觉民的身份、背景。
简述《与妻书》的创作背景。
强调本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与妻书》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
探讨作者通过文本表达的主题思想。
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3 教学方法采用分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分析,总结文本特点。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与妻书》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营造有利于情感体验的氛围。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进行引导和鼓励。
第四章:创作实践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文学创作。
4.2 教学内容分析《与妻书》的创作手法,引导学生尝试模仿。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灵感,进行创作。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与妻书》的创作手法。
学生现场进行文学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与妻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欲望,进行拓展学习。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巩固学习内容。
推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晚清民初的历史背景。
分析《与妻书》在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价值。
6.2 教学内容介绍晚清民初的社会状况,政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与妻书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目标1和3。
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
投影仪、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中国同盟会成员,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时被俘,最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背景链接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殓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封《与妻书》是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的。
2.生难字词(1)字音肖.(xiào)不能禁.(jīn)如晤.(wù)旁.(bànɡ)的.的(dí)(2)词义【如晤】如见面。
旧时书信用法。
【狼犬】狼和狗,喻指坏人的帮凶。
【太上】最上,最高。
【语云】古语说。
【盖】原本,原来。
【有身】怀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4):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令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5~6):加深言情,情至生死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中国。
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交流展示: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
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
(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2.这封信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交流展示:(文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
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3.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交流展示: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
例: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
如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
第1、5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第2、4、6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
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这封信写得豪情万丈,又缠绵悱恻。
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1)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2)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交流展示:(1)对爱妻的深深眷恋之情。
(2)作者把爱妻子的感情融于爱国家的感情之中。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
”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
2.拓展延伸学了本文,同学们肯定对烈士充满了敬意。
请为烈士写挽联来表达你的哀思。
交流展示:(1)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25岁的青年,他用一封饱含血泪的情书,表达了对妻子、对祖国的爱。
(2)挽联:舍己为人当仁不让,赴汤蹈火见义勇为;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花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3.布置作业翻译文章第一段。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篇书信的教学,我觉得《与妻书》这篇书信在教法上,我主要是以问题探讨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带领学生深入感悟生命的意义。
在教授该文时,我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情景再现,体悟情感;(二)读文识人,感受情怀;(三)生死抉择,感悟生命。
学生在学完该文后,都很有感触,我觉得,《与妻书》不仅在思想情感上给了学生一次洗礼,更让学生看到真正感人的文章都是用心与泪铸就的,也使学生在写作上能够得到启发。
对我自身来讲,收获也是挺大的。
我在这堂课上作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展示学生的DV自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一些遗憾,毕竟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还有很多同学无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我打算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优势,开设关于生命感悟的论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说出心中的体验,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四单元写作写一封信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书信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
(难点)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杜甫写的《春望》中的名句。
你收到过信吗?写过信吗?今天,我们将用两课时进行书信体文章的写作学习。
请你给家长、老师、同学或朋友写一封信。
把心里想说的话倾诉出来。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掌握格式明确方法1.书信的格式书信的一般格式:称呼、正文、结语、署名、日期。
(1)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给长辈写信应按亲属关系来称呼,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稍随便些。
(2)正文: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
(3)结语:一般用正文后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另起行顶格写“敬礼”。
(4)署名:在结语的右下方另起一行写。
(5)日期:在署名的下一行书写完整日期。
知识板块二结合例文技法指导2.例文赏析给语文先生的一封信语文先生:您好!此次给您写信,是在很久的沉思之后。
有的人说:误尽苍生是语文。
有的人问:语文,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您?而我想说:其实,我一直对您怀着喜爱和敬意。
您有清风明月般的清词丽句,您有耐人寻味的灼见真知。
上下五千年,哪个朝代没有留下您的芳踪;古今中外,您又使多少人成家成名。
您提纯了真善美,您融合了大智慧。
没有您,大千世界一定黯然失色,步履维艰。
您如北斗,似芝兰,惊天地,泣鬼神;那光耀,那清香,那风骨,那气派,叫人好不神往!但悲哀的是,语文先生,您知道吗?在中学校园里您似乎并不得宠。
清晨的校园,虽然听得见您的声音,却多半是僵硬而机械的背诵;课本和试卷上定格了您的标准相,可那是千篇一律的逼问和摘抄,充满了刻板、刁钻和陷阱,叫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是您太残酷了,您总是隐藏您那可爱可亲的一面,摆出一副冰冷冷的面孔,本想从您那儿找些乐趣,您却给我增添烦恼。
早晨,本想摇头晃脑吟哦诗词,忽然记起有篇无趣的课文还没有背;偶尔想翻书看看那些曼妙的文字,可又想起昨天试卷上满纸的错题。
每天我都兢兢业业地揣摩和演练,到头来您却给我一个丢人的分数。
语文先生,我还要说您是一个“两面”的家伙。
课堂上的您像个古板的老头,看着如同一条条公式定理一样乏味。
可离了课堂,您又变成了一个少女一般,到处活跃着妩媚、洒脱的身影。
语文先生,在您看了这封信之后,亮出你真实的面孔吧!我渴望爱我所爱,不喜欢晦涩和艰深。
我渴望在唐诗宋词中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只是背公式似的将它们尘封在心底;我喜欢在作文本上写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而不是硬凑出一篇《开卷有益》;我渴望在您身上找到更多的灵气和雅兴,而不想辨析“演讲”即是“讲演”,“菜蔬”不等于“蔬菜”之类,更不想心头树起的那个至纯至美的意象被左一个选择、右一个判断切割得支离破碎……语文先生,请您原谅我的大胆和无知,请原谅我用稚嫩的笔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信,但希望您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什么……稚嫩的女孩:×××【名师点评】“误尽苍生是语文”,多么令人震惊的批评。
看完此文后,身为语文教师的我掩卷沉思:死板,单一的所谓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们的个性和思想,连优美、生动、富有哲理的美文在他们眼里也变得“不得宠”,这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
此文的小作者能从自身的体会出发,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引人深思!3.限时当堂作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评讲作文:1.限时批改2.佳作推荐3.美文共赏4.小结四、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节写作课的教学,我觉得在讲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这一块时,学生兴致不高,我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若把课件设置成动画效果,我想应该能解决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