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重构-沧浪亭%2B[1]..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
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 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 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 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5. 建筑特色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目录沧浪亭ຫໍສະໝຸດ 林文学赏析1. 简介 沧浪亭,坐落于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中国传 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展示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2.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的苏舜钦被贬谪到吴中。他在那 里发现了一块约六十寻的空地,三面环水,没有民居,树木茂盛,与城市截然不同。于是, 他花费四万钱买下这块地,并在北岸筑亭,取名"沧浪亭",这源于他对"沧浪之水清 3. 园林布局 沧浪亭的布局特点是面水而筑,以山为主。大有"未主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门前"之感。 隔水相望,廊阁隐现,古木参天 4. 园林景观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风貌,园内古木参 天,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华,园 内108个漏窗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沧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 格独树一帜 6. 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实为假山石洞,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 亭等建筑与之映衬 7. 面水轩 我以我眼看沧浪,谢谢观赏 感谢观看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doc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沧浪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
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围廊的漏窗,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
细雨中的沧浪亭,更有一番风味。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最古老的,始建于五代,初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池馆。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见此处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即以四万贯钱买下,傍水造亭曰沧浪。
欧阳修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贯脍炙人口,历代皆有题咏。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迅抚张树声复兴沧浪亭,重建明道堂、五百名贤祠,使苏州历代前贤的名字和事迹永垂史册.如今的沧浪亭已由原来的水边西移在山上,为一方形石亭,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
亭额沧浪亭三字为清代学者俞樾所书。
西北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名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进门朝东即面水轩,轩内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道出了当时主人的愉快生活。
沧浪亭假山的东麓有亭曰闲吟亭,内置乾隆十二年御笔刻石,记载了江南当时遭受飓风灾害的情景,但亭名闲吟显然与此不妥。
从闲吟亭循廊南行,有一小巧的建筑,名闻妙香室,室外植梅十数株,室内布置典雅,为主人读书处。
室名取自杜甫灯影照无眠,心清闻妙香。
宁静之夜,在此静心读书,香气沁脾,俗念顿消.看山楼在沧浪亭最南处,楼共三层,,楼下湖石崚峋,底层为印心石屋,四字为清道光皇帝所书。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修订稿
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浅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应用摘要:沧浪亭作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园林,古朴而又静谧。
亭、廊、楼、轩等建筑无一不为沧浪亭增添了这种古朴静谧。
而漏窗作为园林中借景的工具之一,能够让园林景观在空间上产生虚实的变化,增加景观层次。
漏窗与其所框之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更为这古意沧桑的沧浪亭增添了一份雅致与意趣。
本文将对沧浪亭的漏窗从图案、分隔空间的手法及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沧浪亭中漏窗的艺术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沧浪亭;漏窗;艺术应用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 Abstract:As the oldest garden in Suzhou gardens, Surging Wave Pavilion is quaint and quiet. Pavilion, gallery, house, villa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all add the quaint and quiet for Surging Wave Pavilion. As one of the borrow scene’s tool in garden, the window make the landscape to produce changes in the actual and the v irtual situation in space, increase the landscape’s level. The windows and the scenery they enflamed are forming beautiful landscape pictures, fascinating,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It adds more chic to Surging Wave Pavilion which is classical and vicissitud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windows in Surging Wave Pavilion from patterns, part itioned space’s techniques, cultural meaning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 the window artistic application of Surging Wave Pavilion.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uzhou; Surging Wave Pavilion; Window; Application of Arts“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了了几个字诠释了苏州私家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
本科生年度论文题目: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 业 班 级 10级 园 林学 生 姓 名 魏 楠指导教师(职称) 袁海龙(教 授)提 交 时 间 二零一二年 一 月学 号 2010229135分类号前言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与北方园林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的精巧和雅致。
而沧浪亭之美,在于它的清逸、脱俗。
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开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之滥觞。
沧浪亭进门即可见山,而这符合宋人的山水画理,正所谓“开门见山’,山上古木郁葱,藤萝蔓挂,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野趣。
沧浪亭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高雅审美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素养,沧浪亭可以说就是凝固的诗。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魏楠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沧浪亭的历史概况、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的装饰特色、漏窗的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的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的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意境;形式;规划;漏窗一、沧浪亭的历史概况及名称由来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孟子·离娄上》)数千年来,清浊处世哲学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由此可见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苏舜钦取名沧浪亭之深意。
沧浪亭之前身应追溯到五代时期,乃吴越国吴军节度使孙承右之池馆,百年后渐废。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字子美)因支持革新被革职,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草木郁然,崇阜广水”,“坳隆盛世,遗意尚存。
沧浪亭
> -------------------------------------------------------------------------------->> 沧浪亭>> 沧浪亭五代营造,宋代命名的。
关于沧浪这个名字,一般在古代是文人失意的时候常用之名。
> 沧浪亭初是亭子在临水处的,也就是所谓在园林的外表面。
主要是文人用于赏鱼之处。
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苏州园林中绝无仅有。
而现在看到的沧浪亭是在搬移之后,才出现在山上的。
> 前面提到过,每个园林都有一个主旨。
沧浪亭的主旨就是水绕山。
关于园林造山有三种:一是土坡山,二是土石结合,三是观赏石山。
宋代对山的审美观点是山要足够的大才美。
所以作为沧浪亭的主景的假山被十分顺理成章的用土石结合的方式进行营造。
对于沧浪亭的假山,主要观测点有三:一是山脚,二是山顶,三是转角。
它们的处理方式就是为了突出气势。
> 了解这个园林主要是通过以下4个途径。
> 一是山道的组织。
特别要留意的是山道是如何从山底引导至山顶的。
在山顶会见到沧浪亭,这个沧浪亭是清代的时候从水边移至山顶的。
虽然这与原意并不符合,但是却很好的点明了山的主题。
> 二是复廊。
这是另外一个重点。
复廊是在清代对园林扩建的时候加入的。
复廊围山而建,它隔离了山(这里可以理解为园林)与城市,走向弯曲,顺应山势。
在加廊后,山与廊之间也就多了一层空间,这个空间的形成也增添了不少情趣。
而复廊的出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开创了复廊的形制。
复廊利用窗花连通了墙两边的景色,人的视线和思维也由此流动。
> 三是见(看?)山楼的位置。
楼底用假山所筑,过度人工与自然。
当清代扩建后,在沧浪亭就不能看到苏州西郊的狮山了。
为了补救这个“过失”,主人修建了见山楼“以观狮山”。
> 四是庭院。
虽然,整个扩建工程是不成功的。
但这并没有影响扩建的庭院本身的意境。
背离与延续:沧浪亭历史变迁中的意象重构
关键词 : 沧 浪 亭 意 象 重 构 文 化 价 值
沧浪亭 始建 于北宋 年间 ,由于历史 上持 续性 的重 构而 得 以保 存至今 , 同时 “ 在文本 传统 的复 写过程 中得 以不 断重 新定 位和 意象强化 ” …,渐 而成 为苏州 这座城市 最为 重要 的 文化地 标 。然 而沧浪亭 为什么能 够获得持 续性的历史 重构 ,
间形 态 的 背 离 和 回归 。
竹而 已。但仅 仅这一座 小亭 的构 建 , 却使 得这座 旧园发生 了
重 大变化 , 使之从 普通 的池 馆而 富有 了文化 的精 神指 向 , 并 进 而在历史上 产生 了广 泛而深远 的影响 。因为亭 名 “ 沧浪” 。 取意 于《 楚辞・ 渔父 》 中“ 沧浪之 水清 兮 , 可 以濯我 缨 ; 沧浪 之
水浊兮 , 可以濯 我足 ” , 这首渔 父 为劝屈 原 随世浮 沉 、 进 退 平
水边 。
、
沧浪 亭的历史变 迁
沧浪 亭所在 地原本 是五代 时期吴 越 国广 陵郡王 钱元 臻 镇吴 时所 营造 的南 园池 馆 , 后 归 于吴军 节度使 孙 承佑 , 为一 时 胜境 。到北 宋 苏舜 钦 “ 以罪废 , 旅 于吴 中 ” 时 已经 荒废 不
沧浪亭 的第 三次历史 重构发 生在 元 明之 际妙 隐庵 , 蒙古 人统 治下
一
处 光景 , 自然“ 爱 而徘徊 , 遂 以钱 四万得之 , 构亭北琦 , 号 沧
浪焉 ” r 2 1 6 2 5 。苏舜钦 其实并没 有对孙 氏旧园做过 多 的改 造 。 从 《 沧浪亭 记》和他 一 系列 以沧浪亭 为 活动 中心 的诗文来 看 , 主要 也就是 在 旧园北边 临水处 构建 一亭 ,亭边 种植 梧桐 修
评苏州园林-沧浪亭
陶炳辉近水远山皆有情——评《苏州园林印象〃沧浪亭》《苏州园林印象〃沧浪亭》作为一种人文景观电视散文,用最敏锐的眼睛捕捉到美不胜收的镜头画面,赋予物以情感,让观众从直观的景色中获得美的享受,体现出创作者对平民生活和大自然的一种诠释、体会与认知。
首先,本片的整体框架契合成独特的韵味。
以游者为切入点,贯穿整部片子,把瞬间的情感思绪和意境完美的融为一体。
框架是片子的骨骼,对于整部作品的叙述和传达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本片用空间上的艺术进行由外向内的介绍与描绘,期间不时的选用远景和大远景对水墙进行整体显现,然后用特写镜头使观众不知不觉就融入到“清澈见底”的空灵之水的境界之中。
创作者巧妙的从外部向内部进行过度,自然而又灵活的由外部转移到形态各异的镂窗上,使得园林内外的山相得益彰,韵味无穷。
拍摄景物时做到了较好的转接,从明道堂到复廊再到别的地方,沧浪亭的美循序渐进的得以彰显,而创作者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也从整体轮廓中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其次,画面的色彩结合达到完美。
从整体来看,《苏州园林印象〃沧浪亭》是一部艺术气息浓厚、抒情意味强烈的片子。
细腻的景物拍摄中强调了色彩的搭配,而这些堪称精品的画面也让人深入其中,领略风味、流连忘返。
青绿悠悠,情意绵绵,日光苍竹,青翠玲珑,这一切与游者橘红色的衣服相映,洋溢出了美的情思。
而那郁郁葱葱的绿竹林、白刷刷的围墙配合着橘红色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崎岖不平的悠远小道、美丽无比的园林、与水交相呼应的柳叶都再现了诗意、灵气和静美。
另外,手法运用独特之中彰显魅力色彩。
画面是电视散文的灵魂,创作者巧妙的运用独特的手法把画面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片子中间有一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最中间的景物是最真实的颜色,两边运用黑白进行处理,凸显了沧浪亭的时间感,不时出现的文字又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形象和艺术感。
正如片中所提到的“苏州园林的色调不能太亮、半明半暗是它的诗意”,青绿长青,一幅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表露了诗意。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
本科生年度论文题目: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 业 班 级 10级 园 林学 生 姓 名 魏 楠指导教师(职称) 袁海龙(教 授)提 交 时 间 二零一二年 一 月前 言苏州园林就是江南园林得代表,与北方园林得显著不同就在于它得精巧与雅致。
而沧浪亭之美,在于它得清逸、脱俗。
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开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之滥觞。
沧浪亭进门即可见山,而这符合宋人得山水画理,正所谓“开门见山’,山上古木郁葱,藤萝蔓挂,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野趣。
沧浪亭反映了宋代文人得高雅审美情趣与山水诗、山水画得素养,沧浪亭可以说就就是凝固得诗。
沧浪亭景观艺术分析魏楠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沧浪亭得历史概况、造园形式、造园意境、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简单得分析,尤以沧浪亭漏窗得装饰特色、漏窗得学 号 2010229135 分类号图案象征性、空间美感以及从借景对景得角度来分析沧浪亭漏窗得艺术性,以便突出漏窗这种艺术实体在江南园林美学中存在得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沧浪亭;意境;形式;规划;漏窗一、沧浪亭得历史概况及名称由来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就是苏州历史最悠久得古典园林,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得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孟子·离娄上》)数千年来,清浊处世哲学一直就是儒家所倡导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由此可见处于人生低谷时期得苏舜钦取名沧浪亭之深意。
沧浪亭之前身应追溯到五代时期,乃吴越国吴军节度使孙承右之池馆,百年后渐废。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字子美)因支持革新被革职,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草木郁然,崇阜广水”,“坳隆盛世,遗意尚存。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调歌头·沧浪亭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翻译/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2.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其名取意于屈原《渔父》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
3.淡伫洞庭山:意为湖水环接着洞庭山。
淡伫:安静地伫立;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4.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5.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6.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古典园林之沧浪亭
面水轩内
“观鱼处” 是一座取庄惠濠 梁问答和庄子濮 水钓鱼之意而名, 突出河面且三面 临水的方亭。在 亭中凭栏而坐, 园 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 景,闲雅 超脱,令人陶醉。
沧浪亭立 于园土山东部, 高踞丘巅,飞 檐凌空,取 《孟子》和 《楚辞》“沧 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缨,沧 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而名,当年园主苏舜钦常于此会友呤诗。 亭上刻有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
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 中,历史最为悠久。全 园布局,自然和谐,堪 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与狮子林、拙 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 元、明、清四大园林。 陈 从 周
苏 州 园 林 甲 江 南
江 南 园 林 甲 天 下
沧浪亭简介: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 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 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 “沧浪亭”。沧浪亭在苏州现存古 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与狮子林、 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河边建筑一亭,苏子美 借《沧浪之歌》中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取名曰沧浪亭,苏舜 钦“时榜小舟,幅巾以往”在此清幽宁静的山水氛围中他感到“迹 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因此留下千古名篇《沧浪亭记》。
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 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 三字作为匾额。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
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 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 特风貌,园内古木参天, 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 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 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 华,园内一百零八个漏窗 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 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 在众多的古典园林中,沧 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 树一帜。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 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园林分析之沧浪亭
沧浪亭风格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位于 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
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林木苍郁,幽径曲折,高筑四 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 气质古朴,体现出沧浪亭超尘脱俗、操守高洁的园林主题。
北宋诗人苏舜钦取意《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歌》:“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并自号“沧浪翁”, 生活恬淡自适。濯缨濯足,进退自如。 这里就体现了老庄尊崇的天道,即纯粹的自然之道。人应该 从自然山水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脱。把自然的美与主体 的“自喻适志”逍遥无为相联系,是把自然作为“道”的 “无为而无不为”的表现来看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园林功能组织
园林功能组织
园林布局
庭院布局以山为主,水绕园外, 成为外景,建筑绕山布置。因 葑溪河绕远而过,故未入其园 先借河成境。沧浪亭则外临清 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 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园 的一半。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 一半,借助“积水弥漫数十亩" 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 远的空灵的感觉
园林与场所
园林与场所
沧浪亭 在江苏吴县城内郡学之南, 钱氏广陵王元璙别圃,宋苏舜钦 得之,筑亭曰沧浪,因作沧浪亭 记,积水弥数十亩,旁有小山, 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舜钦死, 屡易主,绍兴时曾归韩世忠家, 俗名韩王园,由元迤明,废为僧 居,旧有飞虹桥、濯缨亭、清香 馆、翠玲珑、瑶华境界诸胜,明 归有光、清宋荦皆有记,至今为 吴中胜境。 在湖北阳新县放生 池上,莲花弥望,夹堤皆垂柳, 群山环列,有浮屠突兀在云烟紫 翠间,记称江山之胜,颇似武林 西湖。
沧浪亭历史由来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 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 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 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 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 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 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 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 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 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 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 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 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园林史沧浪亭1
明
道
堂
明道堂同时也是沧浪亭园内的主厅 ,原名寒光堂,是清末同治年间重 建后取苏舜钦所写《沧浪亭记》中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出鬼没 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改名为“明 道堂”的,明道堂面阔三间,屋宇 宏敞,庄严肃穆,明、清两代为文 人讲学之处。
明道堂位于沧浪亭中部, 是沧浪亭园内最大的建筑物 ,原为文人讲学之处。室内 有清代红木家具,典雅华贵 。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 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 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 ,非常珍贵。
园林用水有动有静,沧浪亭似乎有将此划为一体。集中 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园中小池之水如镜,在山 石的衬托下显得更是秀气。相较于此,园外葑溪河。独立的 看,葑溪河又算做静水,透过复廊上的漏窗,可以感受到在 市井的嘈杂下水面的平静。
园林空间特点
园林空间特点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独树一帜 。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以不落 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 外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
沿河复廊
进入沧浪亭后紧靠沿河有一条复廊,也就是围墙两侧各 有一条走廊,复廊的北廊紧靠园外的葑溪,而南廊临近 园内的中央主山和沧浪亭,廊间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 各异的精美漏窗,不论你是在北廊或者是在南廊临通过 这些漏窗,你既可以看到园外的风光又可以看到园内的 景色。
复 廊
漏 窗
复廊上的108漏窗是 沧浪亭的点睛之作。 沧浪亭复廊上的漏窗,窗 窗不同,它 疏可走马,却不脱 脱空空,称得上大 手笔。
这是瑶华境界和明道堂之间 的院落,瑶华境界在南,明 道堂在北,东西两侧有长廊 把它们连接起来。庭院内古 数掩映,给人以庄严肃穆之 感。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赏析(通用)[五篇材料]
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赏析(通用)[五篇材料]第一篇: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赏析(通用)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赏析(通用3篇)水调歌头·沧浪亭原文及赏析1原文:水调歌头·沧浪亭[宋代]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注释淡伫:安静地伫立着。
洞庭山:太湖中的岛屿,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分。
渺弥:湖水充盈弥漫无际。
陶朱:春秋越国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鉴于勾践难于共富贵,遂弃官从商。
张翰:字季鹰,吴(今江苏苏州)人。
西晋文学家。
齐王(司马囧)执政,任为大司马东曹掾,在洛。
知囧将败,又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不久,囧果被杀。
撇浪:搏击风浪。
汀湾:水中港湾。
寒潭:指在丹阳的小潭。
此时作者人在苏州。
鸥鸟相猜:《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与鸥鸟亲近,但当他怀有不正当心术后,鸥鸟便不信任他,飞离很远。
这里反用其意,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人。
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
刺棹:即撑船。
赏析: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
202X年《沧浪亭记》原文赏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沧浪亭记》原文赏析《沧浪亭记》是元代文学家宋瑞所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珍宝之一,它既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赋诗,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苏州沧浪亭的壮丽景色。
以下是对《沧浪亭记》的赏析。
《沧浪亭记》以记游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呈现了沧浪亭的壮丽景色。
文章开篇即以钟声开场,轻轻地揭开了这篇文章的序幕,使读者置身于安静中,感受到钟声的悠扬与宏大。
接着,作者通过对亭中各种景物的描写,如亭角的樟木、白云的泡沫等,渐渐勾画出了沧浪亭的美景。
尤其是对亭中小桥、流水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水声的潺潺,感受到动听的曲线。
而对于亭中彩绣、诗篇的描写,则让沧浪亭更加形象丰满,布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同时,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穿插了一些人文情怀,如对于湖水的描写,不仅呈现了其清亮澄碧,还示意了苏州人对水乡的宠爱和憧憬。
在描写手法方面,宋瑞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整篇文章布满了诗意和韵律感。
例如,他将沧浪亭比作“东南之美”的体现,将其与西山、画堂、太湖等美景相媲美;在描写水声时,他使用了连续、重叠的词语和意象,如“顺流而落,回环而旋,泻于数谷,汇于一澗”等,使读者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并感受到了水的流淌之美。
此外,作者还很奇妙地在文章中穿插了一些诗句,如“春无际,晓羊双 felt”,使全文富有了诗意和抒情感。
在意义上,《沧浪亭记》并非只是一篇简洁的游记,而是通过对沧浪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人文美的追求与憧憬。
作者以自然物象反映了人文风貌,使景物映射出了人的意境和情感,将景物修辞与人文意蕴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文章还渗透着对于生活的宠爱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奇特生活的憧憬。
通过对亭内景物的描绘,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细腻感受,他将自然中的细节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情的意境和独特的体验。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沧浪亭记》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丰富的意象呈现了苏州沧浪亭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深情而细腻地呈现了作者对奇特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园林分析之沧浪亭
沧浪亭的 门开在园 的北面, 有一道石 桥与外界 相连,下 有一湾池 水。一道 折桥引入 园内
4/4/2021
未进园门,已是 绿水回环,垂柳 迎风。凭栏依岸, 临水山石嶙峋, 复廊蜿蜒如带, 又有面水轩与观 鱼处凌于水面, 可行可驻,半内 半外
4/4/2021
开门见山——用黄石包土 垒成的山高耸,山上建造 有沧浪亭,亭为方形平面, 石构梁柱,灰瓦歇卷棚顶, 屋角高高翘起。石柱上镌 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 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山的南部和西部围有复廊, 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 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 野趣。
园林用水有动有静,沧浪亭似乎有将此划为一体。集中 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园中小池之水如镜,在山 石的衬托下显得更是秀气。相较于此,园外葑溪河。独立的 看,葑溪河又算做静水,透过复廊上的漏窗,可以感受到在 市井的嘈杂下水面的平静。
园林空间特点
园林空间特点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独树一帜。 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沧浪亭则以不落同 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 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
园林功能组织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 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 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 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 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 园内、外的山、水,使水 面、池岸、假山、亭榭融 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 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 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 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 野林。
院落分析
“园中园” 的结构。大 量地使用墙 的元素,造 成“园中 园’’的结 构,增加空 间丰富感, 同时消除建 筑的边界感
沧浪亭历史由来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 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 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 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 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 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 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 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 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 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 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 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 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谢天开【摘要】Canglang Pavilion is Suzhou’s most ancient garden named after pavilion, and it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symbols. From the initial building of Canglang Pavilion as a waterside pavilion to the later incident of Canglang Pavilion displacement, these events relfected the 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the three dementions of society, history and space, and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mainstream social ideology of Confucian culture eventually reached a compromise with the seclusion culture in a certain sense.%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
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文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的儒文化最终也与隐逸文化达成某种意义的妥协。
【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25-29)【关键词】沧浪亭;文化空间;建构;解构;重构【作者】谢天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4;G122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沧浪亭分析
Thank you!~.~
沧浪亭的 门开在园 的北面, 有一道石 桥与外界 相连,下 有一湾池 水。一道 折桥引入 园内
2015-3-12
未进园门,已是 绿水回环,垂柳 迎风。凭栏依岸, 临水山石嶙峋, 复廊蜿蜒如带, 又有面水轩与观 鱼处凌于水面, 可行可驻,半内 半外
2015-3-12
开门见山——用黄石包土 垒成的山高耸,山上建造 有沧浪亭,亭为方形平面, 石构梁柱,灰瓦歇卷棚顶, 屋角高高翘起。石柱上镌 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 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山的南部和西部围有复廊, 并配有亭榭,山体高下陡 峭,小径曲折变化,极富 野趣。
2015-3-12
廊的分布
沧浪亭中廊道环绕土 山和池水布置,起到 点景、观景的作用。 在土山与池水之间, 用复廊相隔,使得园 内园外,似隔非隔, 山崖水际,欲断还连, 以造成景深和两面观 景,并使得园外之水 与墙内之山互为映衬, 一虚一实,互呈对比, 相得益彰。
2015-3-12
园林功能组织
园林景观分析
园林功能组织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 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 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 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 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 园内、外的山、水,使水 面、池岸、假山、亭榭融 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 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 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 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 野林。
院落分析
“园中园” 的结构。大 量地使用墙 的元素,造 成“园中 园’’的结 构,增加空 间丰富感, 同时消除建 筑的边界感
我眼中的沧浪亭
我眼中的沧浪亭
沧浪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中我最喜欢 的一个,园林中最全园景色简洁古朴, 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 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 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 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 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 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 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 乡诗意。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对其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又会有这样的特色呢?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欢迎阅读!沧浪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
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围廊的漏窗,是沧浪亭的一大特色。
细雨中的沧浪亭,更有一番风味。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最古老的,始建于五代,初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池馆。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见此处“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即以四万贯钱买下,傍水造亭曰“沧浪”。
欧阳修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贯”脍炙人口,历代皆有题咏。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迅抚张树声复兴沧浪亭,重建明道堂、五百名贤祠,使苏州历代前贤的名字和事迹永垂史册.如今的沧浪亭已由原来的水边西移在山上,为一方形石亭,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
亭额“沧浪亭”三字为清代学者俞樾所书。
西北石柱上镌有对联“清风名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三面环水,园因水而活,进门朝东即面水轩,轩内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道出了当时主人的愉快生活。
沧浪亭假山的东麓有亭曰闲吟亭,内置乾隆十二年御笔刻石,记载了江南当时遭受飓风灾害的情景,但亭名‘闲吟“显然与此不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Lion Forest Garden 狮子林 Shizi Lin
The Couple‘s Garden 耦园 Ou Yuan
中國建筑史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 | 河南大學,中國開封 | 2008.10.28
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以沧浪亭为例
Recognizing Image with Cultural rethink of garden reconstruction in history: A Case of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Canglang Ting)
论文摘要:本文以沧浪亭为例,重点研究沧浪亭持续性修复与重建历史中的修复 模式;旨在讨论这种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历史中,不同时期及人群对 造园遗产的价值判断所涵括的不同方面。并指出: 1 意象重构是历史上沧浪亭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核心模式,并且,这 一模式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 2 在对沧浪亭的历次修复与重建的过程中,造园遗产的价值判断,通 过不同时期文化的叠合与文化敏感在不同人群中以共时性的方式呈 现。 以此观照历史与现实中的造园遗产状况,以期对当前的造园遗产保护 与修复有所助益。
引 言 第五章 传统续延:观念分化与合流1868-1930 5.1 强迫的开端 5.2 物象的趣味 5.3 观念的回归 5.4 小结:他者的视界 第六章 造园学:现代的冀望1930-1937 6.1 近代造园学科建构回顾 6.2 1930年代造园著述比较研究 6.3 造园及其重大事件 6.4 小结:观念的重构 第七章 近代造园观念及其嬗变1868-1937 7.1 近代维度内的造园观念 7.2 解读传统与近代造园学术 7.3 观念嬗变:核心问题的考察 7.4 小结:消逝的风景 第八章 传统续延:继承批判与现代实践1937-1997
沧浪亭正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意象重构 中完成了其作为苏州城市文化地标的延续与确立, 并且,这样的延续与确立在经历了众多作者充满感 情的记述中,不断积淀成后继者关于沧浪亭的历史 记忆和文化沉思。其影响被及当下,并将一以贯之 地影响我们关于造园遗产的思考。
Drawings of Canglang Ting, By Zhu Yamei 沧浪亭图 現代,朱雅梅
Master of Nets Garden 网师园 Wangshi Yuan
Mountain Villa with Embracing Beauty 环秀山庄 Huanxiu Shanzhuang
2000
The Garden if Cultivation 艺圃 Yi Pu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 沧浪亭 Canglang Ting
关 键 词:造园 意象 遗产保护 重建与修复模式 价值判断
中國建筑史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 | 河南大學,中國開封 | 2008.10.28
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以沧浪亭为例
Recognizing Image with Cultural rethink of garden reconstruction in history: A Case of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Canglaes Research
造园遗产研究
P
Present
Evaluation System 价值评价体系
H
History
Garden Heritages 造园遗产
F
Future
Restoration History 修复历史研究
Inherit | Continuity 继承续延策略
在对沧浪亭的历次修复与重建的过程中,造园遗产的价值判断,都会经历一次重新的理 解、估量与选择:通过不同时期文化的叠合与文化敏感在不同人群中以共时性的方式呈现, 尤其是作为文化活动重要倡导者的文人阶层。 反映在相应的文本中,就是关于造园遗产在更广扩文化背景中的价值定位与评价。实际 上,每一次的修复与重建,都是对特定场址的历史变迁、人文典故、文化意义、独特价值的 一次综合评估。
基本結論
1 意象重构是历史上沧浪亭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核心模式,并且,这一模 式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 2 在对沧浪亭的历次修复与重建的过程中,造园遗产的价值判断,通过不 同时期文化的叠合与文化敏感在不同人群中以共时性的方式呈现。
中國建筑史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 | 河南大學,中國開封 | 2008.10.28
造园:修复历史及其观念 Garden: Restore History and its Idea
Imagination and Continuation
物象重构与传统续延 : 造园观念及其近代嬗变
引 言 第一章 物象重构:造园重建与修复史 1.1 个案的意义:缘起、目的、模式 1.2 沧浪亭 1.3 网师园 1.4 拙政园 1.5 艺 圃 1.6 小结:重构的努力 第二章 文本复写:观念的活史 2.1 文献及其释读 2.2 物象、景象、意象 2.3 因借、体宜、雅致 2.4 精微、约略、模糊 2.5 小结:复现的欲望 第三章 重构中的观念建构与流变 3.1 重构中的观念建构 3.2 观念建构的源流 3.3 观念之流变 3.4 小结:极化的想象 第四章 传统再问:续延及其可能
Canglang Ting, Suzhou 苏州沧浪亭 2000-2008
Drawings of Canglang Ting by Songluo, Suzhou 宋犖,沧浪小志 1695
Drawings of Canglang Ting, Suzhou 沧浪亭图 1883
Drawings of Canglang Ting, Suzhou 沧浪亭图, 清代,引自:郭俊伦
一、沧浪简史:重塑文化地标 二、意象重构:模式及其结果 三、文化地标:价值与延续 四、基本结论
文本復寫與圖像復現 VS 傳統續延與意象重構
Drawings of Canglang Ting by Wanghui, Suzhou 王翚,苏州沧浪亭图 1700
查考沧浪亭屡经兴废的历史,可以看到,苏舜钦在此处建造沧浪亭,我们可理解 为同一园址上的一次修建;但是,如果考虑到“沧浪亭”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及意象 唤起的核心在之后的持续性重建中重要的场所指称被不断沿袭的事实,我们亦可将此 一事件理解为以后历史中持续修复与重建的发端。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些历史及文本所 记录的持续性修复与重建的研究,当然,仅限于对其修复与重建中的模式与文化之间 关系的讨论。
中國建筑史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 | 河南大學,中國開封 | 2008.10.28
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以沧浪亭为例
Recognizing Image with Cultural rethink of garden reconstruction in history: A Case of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Canglang Ting) 段建强 DUAN Jianqiang
沧浪亭重建模式的关键,不在建筑物本身是否确切地就是苏子美的沧浪,而在意象重构 是否真正能够唤起人们对这一场址之上不断叠加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意会;不在修复本身是 否真正完全复原了特定时期的“旧观”,而是以新的理解作为对各个时期“旧观”的想象基础。 这也正是为什么当我们在沧浪亭内吟咏“清风明月”的句子时,并不会因当下造园遗产实 体本身状况而轻视每一个身在园林中的个体对意象的重构和想象:毕竟,在其漫长的持续性 修复与重建历史中,意象重构作为重要的模式,被人们接受并实践。
THANK YOU!
段建强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历史与理论 博士研究生 河南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系 教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密云路528弄博士3号楼1801-1室 (200092) 电子信箱:e_duan@
上 篇 Part I
Garden Concep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GHR
Garden Heritages Research
造园遗产研究
P
Present
Evaluation System 价值评价体系
H
History
Garden Heritages 造园遗产
F
Future
Restoration History 修复历史研究
Inherit | Continuity 继承续延策略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Gardens as World Heritage1997-2000-2008 世界遗产 : 苏州园林 1997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拙政园 Zhuozheng Yuan
The Lingering Garden 留园 Liu Yuan
下 篇 Part II
Garden Concep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造园:观念转型及其近代嬗变 Transition of the Garden Conception 1868-1997
Imagination and Continuation
物象重构与传统续延 : 造园观念及其近代嬗变
意象重构:造园重建历史中的文化沉思——以沧浪亭为例
Recognizing Image with Cultural rethink of garden reconstruction in history: A Case of The Surging Waves Pavilion(Canglang 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