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沧浪亭记》(何白)阅读训练(带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沧浪亭记
(明)何白
沧浪亭在均阳之东,后负玉峰,前临汉水,古《孺子歌》濯缨处。余既辞帝所,复之人间,昔之灵秘清华之境,乃舍我若遗,意怏怏不自得,冀一濯沧浪以少纡.其怀。
居无何,州大夫林君诣余,余告以杖屦所历,而复请为沧浪主人。大夫曰:“嘻!不佞幸为香案吏,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虽然,子挟吾有以寄其牢愁之思,吾因子游而得以拒案牍之困,吾两人者交相藉也,不亦可乎?”
旦出城北门,操舟以济江。干即古槐渡,为邓陕之商所径道也。予既济,斗折而上数百跬为沧浪亭,亭踞半壁,下瞰大江,亦超然一旷观。从亭右折而南,趿级而上,为玉峰庵,庵据玉峰之半,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予披襟其下,耳根清籁。顷之,大夫屏.从者于山半,葛巾方袍,神气遒逸,不为风尘磬折状已。陈酒脯,欲饮予庵后太和精舍。
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庵左右多隙地,筼筜万挺,沉沉却暑,碧石清江,隐见林外。少史扫石命酒,予与大夫盘礴引满,俛仰吟啸,觞爵交错,颓然自放。左右之人争窃观,不知谁为太守也。
日暝下山,予与大夫方舟而渡。水裔行旅,趋渡喧嚣。余谓大夫曰:“余不谷,幸徼大夫之灵,得为竟日之游,衎衎然乐也。今截江而渡者,指不下数十百。而为兹山一寓目者,若而人哉!乃知清华之享天所靳也。敢不拜大夫之赐已。”之中流,烟际.渔舠,鸣榔相答。复谓大夫曰:“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何久之不托于音也?”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
歌曰:“汉之广兮,岂挠而浊,谁为为之,匪扬匪漉。汉之广兮,岂汰而清,谁为为之,匪激匪澄。毋尘而缨也,毋泥而足也,大白若辱兮,又何之濯为?
1.下列各句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冀一濯沧浪以少纡.其怀纡:缓和
B.古柏蓊然,柏下石径错以文.石文:同“纹”,有花纹的
C.大夫屏.从者于山半屏:让……退避
D.烟际.渔舠,鸣榔相答际:边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林君公务繁忙,但依然抽空陪作者一游沧浪亭,因为他想借此摆脱公务困扰。
B.沧浪亭位于县城北门外江对面半山腰,从那里可以俯瞰大江,超脱尘世,十分壮观。
C.林君命人准备酒馔,在玉峰庵饮酒赏景,纵情歌啸,左右随从都无法辨识他俩。
D.回程途中,作者发现附近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实宰太和,日局于案牍簿领,即沧浪近在庑下,岁不一至焉。(5分)
⑵精舍四周藩以晔榴苍桂,前垒石为台,杂艺牡丹芍药,颇极萧远之致。(5分)
4.根据文段,简要概括作者的形象特征。(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
1.D(际:交接。《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此处的“际”与之同义。)
2.D(D项的错误在于“附近的渔父很像古代《孺子歌》中的渔父,于是扣舷应和他们”,原文是“今之渔父,非昔之孺子”,“乃扣舟倚和沧浪之歌”说明不是应和渔父,而是古代的《孺子歌》。)
3.(1)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得分点:日:每天;即:即使;岁:年;至,到。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藩:名词作动词,做成篱笆;石:名词作动词,垒砌石头;艺,种植;极:动词,充分显示。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4.(4分)①仕途坎坷,内心郁闷;②寄情山水,渴望解脱;③躲避喧嚣,保持洁净。(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译文]
沧浪亭在均阳的东面,后依玉峰,前临汉水。这里是古代《孺子歌》所说的濯缨处。我辞别皇帝居所,又来到尘世,过去灵秀神秘清静华美的境地,竟然舍弃我,内心郁闷不自得,希望在沧浪中洗濯一下来略微缓和一下自已的心怀。
没过多久,恰好州里的太守林君拜访我,我就把自己拄杖游历的经过告诉他,同时又请他做沧浪的主人(引导我游览沧浪)。林太守曰:“哎呀!我不才,有幸做宫廷中随侍帝王的官员,其实只是一个太和县令,每天局限于记录文案簿册,即使沧浪近在自己的屋前,一年都到不了一次。虽然这样,你想撷取我所有的东西来寄托自己的愁绪,我也想凭借你的游玩得以抵御繁忙的公务的困扰,我们两人是相互依靠,不也可以吗?”
我们从北门出城,划船渡江。对岸就是古槐渡,是邓陕两州的商人必经道路。我渡江后,曲折向上攀登数百步就是沧浪亭,亭子位于半山腰,俯视大江,也是一处超脱世俗的壮观景象。我们从亭子右边折转向南,登上台阶向上攀登,上面就是玉峰庵,此庵占据玉峰的一半,周围古柏丰茂,柏树下是用布满花纹的石头铺成的石径。我在庵前敞开胸襟,耳根十分清净。不久,林太守让跟从的人退避到半山腰。他头戴葛巾,身穿方袍,神气道劲飘逸,一副不被尘世折服的样子。他准备酒肉,准备和我在玉峰庵后面的太和精舍宴饮。
寺庙周围用明亮的石榴和白色的桂花做成篱笆,前面垒石做成台子,又错杂地种植牡丹芍药,充分显示了萧瑟旷远的情趣。玉峰庵左右多有空地,长着许多挺拔的竹子,密密麻麻,挡住暑气。碧绿的山石,清澈的江水,在竹林外时隐时见。少史打扫石阶,命人摆上酒肉,我和林太守盘坐在石凳上,斟满了酒,俯仰长啸,酒杯交错,喝醉了自我放纵。左右的随从都争着偷偷看,不知道哪个是他们的太守。
太阳下山了,我和林太守才坐着舟往回渡。水边的行旅之人,争着渡江,四周一片喧嚣。我对林太守说:“我无才无德,有幸求取您的灵光,能够帮助我达成这一整天的游览,十分开心。如今渡江而过的人,屈指一数不下数十上百。但是能够把这座山放在眼里过目的人,就像这样的人吗?我才知道清净华美的自然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的。我哪里敢不拜谢您的恩赐呢!”到了江中央,烟雾接近小船,渔父敲击船舷的声音相互可以听到。我又对林太守说:“现在的渔父,已经不是当初《孺子歌》中的孺子了,为什么这么久还不用音乐寄托情怀呢?”于是我就扣打船舷唱起渔父的沧浪之歌。
歌曰:“汉水广阔啊,哪里可以阻遏并且浑浊?谁会使你浑浊,你不飞扬也不会干涸。汉水广阔啊,哪里淘洗而变得清澈,谁能做这样的事?不激起波澜也不会澄澈。不沾染尘土就可以洗帽缨,不陷入泥垢就可以洗脚,大白就好像黑,又何必还要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