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点】 古诗《 题临安邸 》赏析
题临安邸诗歌鉴赏
题临安邸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鉴赏: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一个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来,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题临安邸古诗赏析(详细版)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文解释】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关于《题临安邸》全文及赏析的内容:11 《题临安邸》全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
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今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诗人林升目睹这种情况,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2 诗歌赏析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其繁华的景象。
然而,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知何时休止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当时社会上弥漫的淫靡之风。
“游人”在这里并非一般游客,而是指那些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阶级。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的辛辣讽刺,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腐朽本质。
12 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辛辣。
以景衬情,通过对临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反衬出统治者的荒淫和无能。
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批判精神。
121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比,突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
昔日的汴州沦陷,如今的杭州却歌舞升平,这种反差令人痛心疾首。
122 讽刺意味深长全诗没有直接的批判和指责,而是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讽刺意味贯穿始终。
13 诗歌的历史意义《题临安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警醒,也让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31 警示作用提醒后世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可贪图享乐,忘却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132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优秀的讽喻诗,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
总之,《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研究价值。
林升《题临安邸》鉴赏《题临安邸》译文及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鉴赏《题临安邸》译文及赏析《题临安邸》是由林升所创作的,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题临安邸》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译文《题临安邸》韵译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题临安邸》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题临安邸》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
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题临安邸》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赏析
9、汴(bi 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注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鉴赏
作者:佚名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题临安邸》古诗_作者林升_古诗题临安邸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译文及注释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题临安邸》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题临安邸》鉴赏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一首七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题临安邸》是林升在南宋时期,针对朝廷偏安一隅,不顾国家危亡,沉湎于享乐生活而创作的。
全诗以临安(今杭州)的繁华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西湖边歌舞升平的描绘,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苟且偷安。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形象地描绘了临安城的繁荣景象,山峦重叠,楼宇林立,展现出一幅繁华的城市画卷。
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西湖边的歌舞娱乐似乎永无止境,这不仅是对国家危亡的漠视,也是对人民疾苦的无视。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揭示了统治阶层沉迷于享乐的状态。
这里的“暖风”既是指春天的和煦微风,也象征着朝廷的腐化风气。
这种风气使人们陶醉其中,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警觉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后来被金兵攻占,南宋被迫南迁至临安。
诗人借此暗讽南宋朝廷忘记了国耻家仇,竟然将临时的避难所当作永久的安乐窝,完全忽视了北方的威胁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总的来说,《题临安邸》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昏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深沉的感慨,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全诗翻译赏析-古诗-赏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翻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暖风熏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鉴赏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林升的《题临安邸》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鉴赏《题临安邸》看诗题顾名思义,是一首题壁诗。
这首诗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这首七言绝句,相信诗友们一定很熟悉,应该在小学的时候都读过。
“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一开始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西湖四周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诗人点出了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
“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那些达官贵人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无休无止。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题临安邸》七绝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用对辽、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是赵宋王朝自开国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国策。
其结果是,中原被占,两朝皇帝做了俘虏。
然而,此一教训并未使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略为清醒;他们不思恢复,继续谋求王业之偏安。
宋高宗南渡后,偏安东南一隅。
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
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
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一些志士对此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
文学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赏析一、《题临安邸》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题临安邸》翻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题临安邸》赏析11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之中。
诗人林升目睹了这种景象,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这首讽喻诗。
111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出杭州城的繁华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是国家的危亡。
“西湖歌舞几时休”以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者无休止歌舞享乐的质问和谴责。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南宋的统治阶层。
“直把杭州作汴州”则将杭州与汴州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忘记了国耻。
112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
他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促使统治者振作起来,收复失地,重振国家。
113 深远影响《题临安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一首重要诗作。
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 诗歌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安逸和享乐时,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题临安邸》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情感的诗作,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南宋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赏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 文章解析
《题临安邸》文章解析《题临安邸》文章解析《题临安邸》是宋代文学家林则徐所作的一首诗,以下将对该诗进行解析,剖析其深意和艺术特点。
首先,该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临安邸的壮丽景色。
“山行四顾无人迹,潇湘意尽留满页。
隐居此地成文章,真宝独露世人知。
”作者通过山行探访,发现此地并无人迹,使得景色更显得清幽干净。
潇湘意即指南方美景,满页意指登高远望所见之景色令人陶然。
“隐居此地成文章”则将作者自己隐居临安邸的身份暗示其中,且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的文章是珍贵的。
其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中写到的“日晚洞中宿,宇长计爱争宝。
”表现了作者对这里的宁静和淳朴的向往。
他选择在这里宿营,度过夜晚,说明临安邸给他带来的舒适和满足。
“宇长计爱争宝”则表达了作者对宇宙间各种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喜爱,又反映了他对学问和理想的追求。
此外,该诗运用了具象的意象描写和对比手法,凸显了景色的美妙之处。
“焚香修竹间隐隐,空中喧雀一声声。
”描述了临安邸内焚香的情景,这不仅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还暗示作者在此地修身养性,静心从事学问创作。
“焚香修竹”与“空中喧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于宁静和繁杂的态度。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生色。
最后,作者在诗末以自我标榜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临安邸的珍视和自豪。
“偶寻明主谢公意,高举国篇祭明光。
赋得怀丘真主者,四境高才比伯夷。
”通过提到明主谢公、高举国篇祭明光,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临安邸的重要性和自豪感。
将自己与怀丘真主以及四境高才比伯夷相提并论,更加强调了自己在临安邸所作文章的特殊价值和高尚品质。
综上所述,《题临安邸》一诗通过清新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学问和理想的向往。
同时,通过具象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生动,表达更加鲜明。
最后,作者以自我标榜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对临安邸的珍视和自豪感。
这首诗无疑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留下了深深的艺术印象。
《题临安邸》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题临安邸》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题临安邸林升〔宋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韵译: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
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2023年题临安邸赏析
2023年题临安邸赏析题临安邸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
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
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题临安邸作者:林升朝代:清朝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的原文及赏析古诗
题临安邸的原文及赏析古诗题临安邸的原文及赏析古诗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题临安邸的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 宋代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 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 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后两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 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 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 “西湖歌舞几时休” 而来。诗人面对这 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 “游人们” 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 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 “暖风” 把“游人”的头脑 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 “熏”、“醉” 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 “熏” 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 “游人们” 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 “醉” 字,承接上一个 “熏” 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 “游人们” 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 “醉” 字, 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 “西湖” 环境中的丑态。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 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
壁上,是一首古代的 “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 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 “杭 州” 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 “游人们” 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 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 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 “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 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 “游人” 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 人不用 “西湖” 而用 “杭州” 是很有意义的。因为 “西湖” 虽在杭州,但说到 “西湖”,美景之地,是 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 州” 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 “汴州” 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 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 “游人们” 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 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