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及课后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注释《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颠簸。
2、诗人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3、多音字曲(1)qǔ戏曲、曲目(2)qū曲解、弯曲簸(1)bǒ颠簸、风簸(2)bò簸箕、4、易错字词淘、禹、锡、簸、今、直、牵5、诗文翻译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中夹带的泥沙,经受了波涛滚滚和狂风簸荡,犹如从天边来到这里。
如今好像可以沿着黄河飞向浩瀚无垠的银河,一同去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
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的蜿蜒曲折以及黄河的波涛汹涌和气势磅礴。
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黄河气魄雄伟的气势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诗文主要内容借景抒情,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
突出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注释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2、诗人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3、多音字朝(1)cháo朝向、朝代(2)zhāo朝阳、朝三暮四少(1)shǎo多少、少许(2)shào少年、少女中(1)zhōng中间、中午(2)zhòng正中、中弹4、易错字词南、牧、莺、酒、寺5、诗文翻译春天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旗迎风招展。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训练 3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3.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1.知识点解读(1)正确认读以下生字:泊、渚、轼、散、鹊、蝉要点提示:“渚”读音是“zhǔ”;“泊”是多音字,在本课读“bó”,是“停靠”的意思,还读“pō”,组词“血泊”;“轼”是形声字,读音是“shì”;“鹊”读“què”,不读“qiè”;“蝉”是翘舌音,读“chán”.(2)正确认读以下词语渚、日暮、旷、翻墨、白雨、别枝、茅店、社林要点提示:注意“渚”的读音;“暮”的下面是“日”,“旷”是空旷的意思,“翻墨”意为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别枝”是横斜突兀的树枝.(3)正确书写以下生字德、鹊、蝉、稻要点提示:“德”部首是“彳”,不是“亻”,第十一笔是横,书写时不要漏掉;“鹊”的左面是“昔”,上下有空隙,要注意与“雀”区别;“蝉”左小右大,“虫”小而偏上,“单”最后一笔要长.“稻”的第十三笔是横折.(4)多音字组词宿、泊、散、卷要点提示:“宿”一共有3种读音,本课读音是“sù”,组词“住宿”,还可读“xiǔ”,组词“一宿”,还可读“xiù”,组词“星宿”.“泊”本课读音为“bó”,意思是“停泊”,还可读“pō”,组词“血泊”.“散”本课读音为“sàn”,意思是“散开”,还可读“sǎn”,组词“松散”.“卷”本课读音为“juǎn”,意思是“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裹住”,还可读“j uàn”,组词“试卷”.2.知识点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pǐn dé xǐ què chán míng dào huā( ) ( ) ( ) ( )(2)给划线的字补充正确读音.移舟泊烟渚( )(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3)《宿建德江》作者是( ),朝代(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 ),朝代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 )代( ).知识点二:句型训练1.知识点解读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法.本课中的古诗除运用对偶的修辞,还运用比喻的修辞,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2.知识点训练(1)写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三首古诗词中的一句运用比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阅读训练1.知识点解读学习这三首古诗词首先要借助注释理解诗词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知识点训练《宿建德江》1.解释以下词语.移舟:旷:渚:泊:2.诗人泊舟建德江时,看到了什么?用诗中的原句回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解释以下词语.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2.诗人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这样写更加形象生动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西江月”是(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 ),意思是( ),点明了( )和( ).知识点四:语用训练1.知识点解读写作特点: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景物的名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2.知识点训练(1)《宿建德江》描写的代表性的景物有哪些?表现手法是什么?借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了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表现手法是什么?借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西江月》这是一首( ),词的上阙通过对( )( )( )的描绘,写出了夏夜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并通过( )( )( ),描写了乡村夏夜的优美和静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喜悦的心情.诗人在下阙中是怎样描写星星和雨的?( ) ( ).说明星星( ),雨点( ).诗人猝不及防,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 )”出现在眼前,匆忙之中感到无比欣喜.大阅读链接导语:时间的长河,寰宇的奥秘,造就了星光灿烂的夜空.惟有那闪烁着光辉的星,在时间的冲刷中,不仅没有黯淡,反而越发引人注目.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请大家边高声朗读下面的诗句,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好熟读成诵.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2.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忆钱塘》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附:推荐阅读篇目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按要求翻译下列诗句: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联系诗词,思考下列问题.(1)(清)黄书灿《唐诗笺注》中说:“人但赏其写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有诗外味.”请思考,这一联,写景妙在何处?这一联的“诗外味”指的是什么?(2)《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一、近期你读过哪些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二、课外阅读.在本课和推荐阅读的古诗词中,诗人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是不同的诗句中,月代表的意象也是不同的,你能简单用语言描述一下吗?三、写法运用试选用下列一两种事物表现指定的心情或感受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蝉、蝴蝶、蜜蜂、(虫子)、猫……心情或感受:烦躁、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欣喜:参考答案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1)读拼音,写词语.品德喜鹊蝉鸣稻花(2)给划线的字补充正确读音.bózhǔ juǎn sàn(3)孟浩然唐苏轼宋宋辛弃疾知识点二:句型训练(1)写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的对偶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法.“七八”对“两三”,“个”对“点”,“星”对“雨”,“天外”对“山前”.(2)写出三首古诗词中的一句运用比喻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解析:比喻句的要点有三个①要有本体和喻体;②本体和喻体要是两个不同类的事物;③这两个事物要有相同点.这样比喻,生动形象,刻画出“云”的黑、“雨”的急.知识点三:阅读训练《宿建德江》1.解释以下词语.移舟:移动的小船旷:空旷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泊:停船靠岸2.诗人泊舟建德江时,看到了什么?用诗中的原句回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解释以下词语.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白雨:白色的雨点跳珠:形容雨点像水珠一样在船中跳动水如天:水天一色3.诗人前两句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 乌云 )比作( 打翻的墨水 ),把( 白色雨点 )比作( 跳动的珍珠 ),这样写更加形象生动表现了乌云之黑,雨势之大的紧张气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西江月”是( 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意思是(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途中 ),点明了( 时间 )和(地点 ).知识点四:语用训练(1)《宿建德江》描写的代表性的景物有烟渚、暮色,旷野、江水、月影.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借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解析:这首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了代表性的景物有黑云、白雨、望湖楼、水天一色.表现手法是映衬、对照.借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丽雨景的赞美之情.解析:诗人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3)《西江月》这是一首(词 ),词的上阙通过对(惊鹊 )(鸣蝉 )(蛙声 )的描绘,写出了夏夜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并通过(清风 )(明月 ) ( 稻花 ),描写了乡村夏夜的优美和静谧,整个上阙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喜悦的心情.诗人在下阙中是怎样描写星星和雨的?( 七八个星 ) (两三点雨 ).说明星星( 稀少 ),雨点(洒落的稀疏 ).诗人猝不及防,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 旧时茅店 )”出现在眼前,匆忙之中感到无比欣喜.解析:这首词写出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作者忽遇小雨,想找个避雨的地方,忽然看见了旧时相识的茅店,社林,这就是生活的乐趣.一、按要求翻译下列诗句.①我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我.解析:第一句写江边的远景,第二句写江边的近景,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船上才能看到.②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传中.解析:先写云,后写雨,用形象比喻写出了乌云之黑,雨来之急.③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二、联系诗词,思考下列问题.(1)“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这一联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2)下雨前,天空中满是如墨汁似的乌云,片片乌云遮住了山川,雨下起来了,大颗大颗的雨珠就像珍珠一样纷乱地落到船上.忽然刮来了一阵大风把雨吹散了,此时从楼上往下看去,湖水一片汪洋,好像与天相接.一、略二、课外阅读(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亲之感.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本课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三、写法运用例:春日懒洋洋的照射这大地,煞白煞白的光,好像使万物失去本来的色彩.从地面升腾的余晖散发着温热的浮躁,花儿耷拉着脑袋,小草也无力的趴着.春风吹过脸颊,像审阅士兵的将军,又像是在嘲笑我的失败和懦弱.。
2020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及课后习题答案
3. 古诗词三首
1.《宿建德江》,作者唐朝孟浩然,诗意:把船停靠在燕萌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旅客心头。
野矿无边无际。
远处天空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明月来如何相亲相近。
表达了诗人的夜宿建德江边所看到的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愁闷,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朝的苏轼,诗意是:黑云像打翻了黑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像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入船舱。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宋朝的辛弃疾,词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啼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道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诗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山前下起了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表达了作者在丰收之年喜悦欢快之情。
课后题答案:
1.《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宿建德江》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孤独愁闷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喜悦欢快之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答: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看到了黑云汇聚图,西湖聚雨,狂风散云图,雨后西湖图。
(答案版)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类文阅读--古诗词三首
类文阅读-3 古诗词三首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1.解释词语:
飞桥: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参考答案】
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主题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主题解析:诗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直接点明“客愁”,日暮时分本就是容易引发愁绪的时候,诗人漂泊在外,这种愁绪更加浓烈。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通过描写旷野、低树、清江、近月的景象,在孤寂的环境中,只有明月与自己相伴,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答案:“新”字好在它写出了诗人的愁绪是不断涌来的。
本来行旅之人就怀有羁旅之愁,到了日暮时分,看到周围的景色,又增添了新的愁绪。
这个字强调了愁绪的不断滋生,使愁情更加浓郁。
解析:“新”字与“日暮”相呼应。
日暮是一个时间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漂泊感等愁绪不断叠加。
如果没有这个“新”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愁绪的动态变化。
3.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明月倒映其中,仿佛和舟中的人离得很近的画面。
解析:“野旷天低树”是写远景,旷野广阔,天空仿佛低垂到树上,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氛围。
“江清月近人”是写近景,江水清澈,月影与人亲近,在空旷孤寂之中,月亮成了诗人唯一的慰藉,这个画面既写出了景色的清幽,又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答案:“舟”“烟渚”“日暮”“旷野”“低树”“清江”“月”这些意象都体现了诗人的愁绪。
“舟”象征着漂泊,诗人乘舟在外,暗示了羁旅之苦;“烟渚”是烟雾笼罩的小洲,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日暮”时分容易引发愁思;“旷野”的空旷、“低树”的压抑、“清江”的清冷、“月”的孤独都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闷。
解析: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在这首诗中,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与诗人的愁绪相契合。
例如“日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是引发愁绪的时间点,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等诗句。
解析:唐代社会繁荣但也充满竞争,文人多有出仕的愿望。
在旅途中,他们远离家乡、亲人和熟悉的环境,容易产生孤独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x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
答案
题目一:《题竹石》
答案:竹石峥嵘如削,人如玉树临风。
素衣薄纱飘逸,飒然挺立于
南宫。
翠竹侧耸厚壁,青石纹理粗糙。
素雅之姿动人,自有一番风采。
解析:这首诗以“竹石”为主题,通过描写竹石的特征和外貌,表达
对竹石的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竹石与人物相比,突出
竹石的高雅和坚毅的品质。
题目二:《夜泊牛渚怀古》
答案:牛渚岛上静寂无声,夜泊船只稀稀疏疏。
皓月伴着星光洒下,渔火闪烁映江湖。
忆往昔,渔歌悠扬,古人留下了诗章。
沧海桑田今
已变,牛渚承载了时光。
解析:这首诗通过夜晚泊船在牛渚岛上的景物描写,唤起了怀古之情。
诗人通过对牛渚岛的描述和古人遗留下的诗文,表达出时间的变
迁和牛渚岛的历史积淀。
题目三:《秋夜将晓数星星》
答案:秋夜寒风忽来袭,萧瑟之声穿耳入。
天空湛蓝如洗,繁星点
缀如织。
斗牛星高悬天宇,北斗七星熠熠生辉。
夜如漆,星如雪,悠
远的宇宙映入眼。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星空景象。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寒风、湛蓝的天空和繁星点缀的描写,表达出秋夜的寂静和美丽,同时也展现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以上就是《古诗三首》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这些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希望你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世界的审美。
阅读诗歌不仅有助于扩大词汇量,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欢迎你继续深入阅读和欣赏古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课文主题:《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课文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精讲2.课文主旨《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夏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出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手不释卷1.宿建德江宿建德江①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
(1)词句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③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④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⑤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诗句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1)词句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④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⑤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诗句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本原文+生字组词
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派诗人王维并成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工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多样,以豪放派为主,雄浑豪迈之中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全解(含题目和答案)
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全解(含题目和答案)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诗人,选自《》。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移舟:②泊:③烟渚:④日:⑤暮:⑥客:⑦愁:⑧野:⑨旷:⑩天低树:⑪江清:⑫月近人: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后两句是,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心情。
第四部分:内容要点梳理1.《宿建德江》是一首的诗。
2.这首诗以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同结合在一起。
3.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一个“”字,点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4.诗人停船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面对着日落之景,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包括:、、、。
5. “野旷天低树”,“野旷”“天低”,更衬托出作者的心境。
6. “江青”和“月近”相,这仿佛成为诗人的某种寄托。
这似有一丝,也带来一些,但终究驱散不了。
7.这两句诗,构思十分精巧。
上句是写远望,并写出了。
“天低树”是诗人的,不是实际的情形。
8.“江清月近人”是诗人,“月近人”也是。
9.清澈的江水中月亮的倒影似与船中人相近,这侧面衬托出“”10.“月近人”自然给了诗人一点,然而只有月与人相依,这又反衬出他在。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的手法铺写景物,此境此景,也是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德江的内心写照。
答案部分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选自《孟浩然诗集校注》。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移舟:划动小船②泊:船靠岸;停船③烟渚: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④日:太阳⑤暮:傍晚⑥客:诗人自指⑦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的情绪⑧野:原野⑨旷:空旷⑩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⑪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前两句抒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
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
古诗三首课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笔记1. 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 字词解释- 宿:住宿,过夜。
-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 移舟:划动小船。
- 泊:停船靠岸。
-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 客:指作者自己。
-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 野旷:原野空旷。
-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3. 解析与赏析- 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开始铺展。
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这时候呢,太阳落山啦,本来就漂泊在外的诗人,心里那股思乡的忧愁啊,就像小怪兽一样冒了出来,而且是一种新的愁绪哦。
为啥说是“新”呢?因为可能每到日暮时分,那种孤独感就会更强烈。
- 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就妙啦。
你看,原野那么空旷,天空好像都比树还低呢,这是一种很奇特的视觉感受。
而江水清清的,水中的月亮离人特别近。
这月亮啊,就像诗人在这孤独世界里唯一的朋友,离自己很近,却又好像隔着一层什么东西,把那种羁旅的孤寂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 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 字词解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 翻墨:像打翻的墨水一样。
形容云层很黑。
- 遮:遮盖,遮挡。
-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3. 解析与赏析- 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开始啦。
你看那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呢,这大雨就像白色的珠子蹦蹦跳跳地闯进船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一单元第 3 课《古诗词三首》带领我们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美妙世界。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诗词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一、课文信息1.主题: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词。
3.作者信息:●《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淡自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其诗词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洒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4.主要内容:●《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急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优美景色,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中心思想:这三首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心境和人生感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与写法:●“德”(dé),左右结构。
词义:道德,品行。
●“鹊”(què),左右结构。
词义:喜鹊。
2.多音字:●“宿”:sù(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
3.近义词:●泊——停。
●望——看。
4.反义词:●动——静。
●明——暗。
三、修辞手法1.比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把黑云比作翻倒的墨汁,把白雨比作跳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
2.拟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赋予明月和清风人的动作,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四、经典语句和段落1.《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 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六单元第18 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导语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古诗三首》带我们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壮丽山河与深刻情思。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三首古诗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
3.作者信息:●《浪淘沙(其一)》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江南春》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主要内容:●《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象,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中心思想:三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簸(bǒ):上下颠动。
如“颠簸”。
在“浪淘风簸自天涯” 中形容黄河波涛汹涌,风浪很大。
●莺(yīng):一种鸟类,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
如“黄莺”。
在“千里莺啼绿映红” 中描绘了江南春天鸟儿欢快鸣叫的景象。
●闼(tà):门,小门。
如“排闼”。
在“两山排闼送青来” 中形象地写出了两座山仿佛推开院门,为湖阴先生送来一片翠绿。
2.多音字:●曲:qū(弯曲)、qǔ(歌曲)。
3.近义词:●淘洗—冲洗●啼叫—鸣叫●环绕—围绕4.反义词:●入—出●东—西●前—后四、修辞手法1.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用“万里” 夸张地写出了黄河的漫长和沙多,表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2.对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 对“水村”,“莺啼” 对“山郭”,“绿映红” 对“酒旗风”,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处,把一些字、词、句的读音及所表达的意义记上去,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说说《浪淘沙》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2、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写出了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3、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我们班写字工整、美观的同学有:曾凤、肖锋丽、杨李平等。
我建议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跟随书法老师练习楷书,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方法一、圈点读书法从事语文教学20年来,我让届届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翻书”的读书习惯,同时,也把自称为“圈点读书法”的学习方法渗透于其中。
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为学生预习课文(课题)找难点,阅读分析找重点,复习归纳找考点方面理清了思路,取得了实效。
所谓“圈点读书法”,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在书中做标记,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考点。
其就是“遇到生字画圆圈‘○’;碰到生词加四边‘□’;优美词句波浪线‘﹋’;疑难问题一根线‘—?’;重点词句加大山‘△’”,还有其他可自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上阕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的心情。
“七八个星”是说星星稀少,“两三点雨”是说雨点稀疏。
这里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古诗词三首》生字解析
生字组词:
德:品德道德德行美德德高望重
鹊:鹊桥喜鹊鸠占鹊巢声名鹊起
蝉:蝉鸣蝉联蝉蜕金蝉脱壳
多音字:
泊:bó停泊pō湖泊
行:xíng实行.háng行业
同音字:
德(德国)得(得到)
鹊(声名鹊起)雀(鸦雀无声)
蝉(金蝉)禅(参禅)
《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朗读提示:《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基调。
二、《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整首诗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喜悦的心情。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
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