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说课稿哈萨尔路小学周丽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节课的题目是《南辕北辙》。

一、说教材说学情《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是浙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五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体会“南辕北辙”的含义,理解文中的寓意。

2.能力目标:(1)抓住人物之间的对话,体会路人的苦口婆心和赶路人的刚愎自用。

(2)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去说、去读、去演,以领会文中的寓意。

四、说教法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2.运用动画激活法我出示的课件视频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领悟课文的寓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一则寓言,那则寓言叫什么啊?(同学答)师:那哪位还记得寓言的意思呢?(同学回答)师:对,寓就是指:寄托。

言:讲道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而则就是一个(巩固学习)师: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叫——《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的》出处是:《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二、新课讲授1、学习生字师:大家翻开书第35页,来,大家一齐跟着老师念题目——《南辕北辙》,我们先来学这节课里的生字词,请大家看黑板:辕:yuan辙:zhe把式(shi)盘缠(chan):先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写“盘”时下面的“皿”要写得扁一些。

硬(ying)师:来跟老师读一遍:辕,驾辕,辕门的辕,南辕北辙的辕。

辙:重蹈覆辙的辙,南辕北辙的辙。

把式,把式:可以是(1)武术。

例:练把势的。

(2)会武术的人;精于某种技术的人。

例:论庄稼活,他可是个好把势。

〈方〉技术。

例:他们学会了田间劳动的全套把势。

(注:也作把式。

)(3)指赶车的人或者驾驶员(一般是车辆):车把势。

(4)又称:把式行(hang),而在这里的意思则是指技术。

盘缠:可以指‘路费’。

硬(ying)软硬的硬,硬邦邦的硬。

不是读四川话的(eng)2、讲解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师:好现在听老师朗读这篇有趣的寓言,大家边听课文边理解这则寓言的意思,然后想想在自己生活里是否有这样南辕北辙的事情呢?大家想想车上的人接受了朋友的提议了吗?最后会是怎么样?师:车上的人接受了朋友的意见了吗?最后那人会怎么样?有没有同学告诉老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正诉):这个人真的很固执,一直都没有接受朋友的意见,老师猜这个人最后一定会后悔。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南辕北辙》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南辕北辙》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南辕北辙》中的道理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文不仅是小学生在校的必修课,更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之一。

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和热爱,并且让孩子们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在这方面,授课老师需要选择经典著作,如《论语》、《史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道德、历史学知识。

在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小学生将能够走进丰富的文化世界,增长智慧和见识。

本文将以一篇小学语文教案为例,介绍如何教授文章《南辕北辙》,并通过教学过程让孩子们掌握其中的道理。

一、课文内容与分析《南辕北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理故事,讲述了两个不同的人如何选择方向,并让读者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旅程,每个人都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并且不断的学习、勇敢面对困难。

这是一篇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有助于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学习道理,启示人生。

二、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南辕北辙》这篇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学生学习道理,提高品德。

3、学生了解“人生”这一重要话题,明白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方向意义和道理。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简单介绍文章。

翻译文章的大意,鼓励学生猜测文章中有哪些道理。

2、课文解读:教师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逐一讲解。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文章中的道理。

3、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并且在交谈中逐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笔记训练:通过课堂笔记训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章中的知识点,并且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

5、作文练习:教师提供一些作文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道理和知识。

四、教学亮点1、巧用语言,深化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道理。

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课堂笔记训练以及作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寓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故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故事中人物性格的把握。

(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氛围。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含义。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故事:(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及寓意。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

《南辕北辙》说课稿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形容行动与目标相反,背道而驰。

它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的方式,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含义和表现。

引言概述: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走向相反方向的现象。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都存在着南辕北辙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南辕北辙的表现和含义。

一、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1.1 目标设定不明确:当人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1.2 目标与行动不协调:有时人们明确了目标,但却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导致结果与期望相反。

1.3 目标不可行:有时人们设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使得行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二、价值观与行为相悖2.1 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导致原本一致的行动变得南辕北辙。

2.2 社会压力与行为选择:在社会中,人们可能因为追求名利或适应社会期望而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行为,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2.3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当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忽视或背离公共利益,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三、知识与行动不匹配3.1 缺乏必要的知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3.2 知识过时: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知识可能会过时,导致原本正确的行动变得错误,产生南辕北辙的结果。

3.3 知识应用不当:即使拥有正确的知识,如果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正确地应用,也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四、心态与行为相悖4.1 恐惧与选择:当人们因为恐惧而选择逃避或放弃时,就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4.2 自我限制与行动:人们可能因为自我设限或缺乏自信而放弃追求目标,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4.3 情绪与行动: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当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导致行动与目标背道而驰。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范文一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

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比喻、举例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南辕北辙》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并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课文《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2)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加强记忆。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篇小短文,培养运用能力。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成果: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实践行动与目标的关系。

《南辕北辙教学》课件

《南辕北辙教学》课件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测试、小组报告、口头提 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THANKS.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南辕北辙”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 演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表演和团队协作 能力。
表演阶段
在表演阶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 力,将角色扮演得生动有趣。同时,还需要提醒 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在表演过程中发生意外。
准备阶段
教师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 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找 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 计划。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 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 教学效果。
总结提升
04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南辕北辙故事 内容,包括故事背景、情节发展
、人物形象等。
回顾南辕北辙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即行动与目标不一致可能导致
要求学生复述南辕北辙故事, 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成语、名 句,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并制定一份行动计划,确保 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一致。
板书设计
05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 情节和寓意,掌握相关的语言知 识点。
教学内容
介绍《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 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分析故事 中的语言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寓意。
问题导入
总结词:启发思考
详细描述:提出一些与南辕北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导他们进入课程主题。
新课教学
02
文本解读
01
02
03
文本背景
介绍《南辕北辙》的作者 、创作背景和故事来源, 为理解课文提供背景知识 。

泰安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7.1南辕北辙教案2 长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1南辕北辙教案2长版

泰安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7.1南辕北辙教案2 长版四年级语文下册7.1南辕北辙教案2长版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2)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做法是;农夫的做法则是。这里运用了的写法。
2.【整体感知】请用“"画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3。【品读句子】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_____
4.【评价人物】你认为国王、农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国王:。
农夫:.
5。【正确选择】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懂得听取他人意见,珍惜自己的目标。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理解。

2. 故事寓意的高度概括。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翻译及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故事《南辕北辙》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情节。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语言。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维,引导学生领悟故事寓意。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寓意。

教学反思:六、课堂实践(15分钟)活动设计:角色扮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包括主人公、旁白、评论员等。

2. 每组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故事情节。

3. 其他小组观看后,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展示几个与《南辕北辙》类似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挫折和困难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小组竞赛(15分钟)活动设计:成语接龙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2)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理,学会做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2. 文中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难点:1. 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分析;2. 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场提问:“你们听过《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各自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道理以及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运用所学成语和典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寓意和成语、典故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南辕北辙》故事;2.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短文;3. 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南辕北辙”的情况发生?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南辕北辙》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南辕北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南辕北辙”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理解“南辕北辙”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场景,激发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监督、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故事内容(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2)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名确认。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涂色插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以及学习效果。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

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1、观察。

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1、解题。

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2、自学。

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

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

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

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

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