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懂得做事要顺应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 理解并实践“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南辕北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故事导入:讲述故事《南辕北辙》,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理。
(2)回答问题: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理解程度。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顺应规律,事半功倍”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道理的理解。
3. 知识点测试:进行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南辕北辙》原文。
2. 图片资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2. 下一节课:检查课后作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进行知识点测试。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教案一:《南辕北辙》导入活动教学目标:1. 熟悉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主题;2. 学习掌握关键词汇:南辕北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习题练习册。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或故事背景引入《南辕北辙》这个故事。
例如:在黑板上画两个乘坐马车的人,一个在东辕,一个在西辕,并向学生提问,这两个人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上走?2. 引导学生回忆观看过的马车图片,来了解绝路、岐路、方向词的表达。
3. 准备幻灯片展示《南辕北辙》故事书的封面,并问学生,从封面上可以猜测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吗?4. 通过展示故事书封面上的文字,学生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猜测和理由。
教案二:《南辕北辙》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3. 能够回答问题,进行故事情节复述。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阅读理解练习题。
教学步骤:1. 复习前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2. 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阅读故事书,并回答问题。
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走南辕北辙?3.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纠正。
教师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故事中相关词汇的意思。
4. 发放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并进行检查订正。
教案三:《南辕北辙》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3. 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南辕北辙》故事书;3. 活动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1. 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坚持不懈和追求目标的精神。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 学会将故事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素材。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南辕北辙”。
(2)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故事素材,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和行为变化。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4. 寓意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2)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描述。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以“南辕北辙”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成语知识。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南辕北辙”的经历,让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讨论交流: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懂得遵循自然规律,认识到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3. 提高朗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寓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课文内容。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故事素材或图片。
4. 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南辕北辙》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记录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
2. 设计一个类似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应用课文中的道理。
八、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做准备。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寓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车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给家长听,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课文《南辕北辙》的背景和作者。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第一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 第二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第三次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并组内交流。
2. 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理解的“南辕北辙”的情景。
3. 思考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教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要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课堂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进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并讲解比喻和寓意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案例设计及反思
《南辕北辙》案例设计及反思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并能借助指示语读好对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3、读懂故事,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课前师生交流互动:师:阳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不需要再自我介绍了,大家早已认识,二(3)班的熊老师!和邱老师是很好的朋友,常听她提起你们的种种优点,相信我们也能很好的合作,上一节大家都很快乐而深刻的课!一、互动复习1以黑板布置“书”引入师:今天来到阳光班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你由此想到什么?生1:书的后面藏着我们要学的课文!生2:书的后面是一辆马车。
生3:书里面有知识呢!师:对,书里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书本,好好读书,增长知识。
2 温故而知新:词语复习导入师: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生齐)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时请你回忆在第一节课中你学习了什么?3 随机指示:(黑板上方画一辆马车,用彩笔指示“辕”“辙”的位置)辕,辙在图中大概位置提示:辙读音(板书:南北)(具体物象展示,拉近学生对马车的认知距离)师: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季梁这个人。
生2:季梁有个朋友要去楚国,可是却往南走…生3:我们学习了生字词3 词语认读小游戏(学富五车)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哪个组的同学记得最牢?我这里有五辆小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个词语,代表着一车知识,读对词语并找到词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奖励一车知识!行驶奔驰诚恳固执己见驾车(出示写有五个词语的小马车,两组比赛,读词找句子,读正确将小马车贴上黑板,激励生勇于挑战!)(设计思考:1 本课要认识13个字,会写10字,开课前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而方式方法则需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3.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1.3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难点2.1理解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2将成语“南辕北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成语故事。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四、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三、成语运用1.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南辕北辙”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成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堂小结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同时,学生能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南辕北辙
教案:南辕北辙课题:南辕北辙年级:三年级下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南辕北辙》,使学生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能够正确书写、使用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
3.通过练习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1.教学课文《南辕北辙》2.黑板、彩色粉笔、小纸条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个成语,成语是什么?请学生说出来。
然后教师将黑板上划出两条线,问学生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告知学生这两个方向互相错乱,叫做“南辕北辙”。
教师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然后提问学生如何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情况。
2.学习课文《南辕北辙》(20分钟)教师首先朗读课文《南辕北辙》,然后让学生认读课文内容。
接着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
3.回答问题(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其他的车手都能到终点,而这位车手却回到了起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4.学生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介绍他们认为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和用法,然后通过每组代表的介绍,引导其他学生加入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将小纸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成语“南辕北辙”写一个小故事或者描述一个情境。
然后将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通过点评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学生学习成语的重要性和用途,鼓励学生多运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调查其他有关成语的故事和意义,并进行小组分享。
2.学生可以编写自己的成语故事集,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3.学生可以用成语填写成语故事卡片,共同创作一本成语故事书。
注:以上教案是根据题目内容进行编写的,如果有具体教材,请以教材内容为准。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寓意。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提炼人生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顺应规律,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懂得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及用法。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并写在日记中。
3.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人生智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表达。
3. 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的深度。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景,增强对成语的理解。
2.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为例,让学生明白成语“南辕北辙”的适用场景。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用法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辕北辙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准备:《南辕北辙》古文阅读材料;春秋战国十大愚人寓言故事材料;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3、根据寓言的这些特点,你觉得我们在学习寓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除了要理解读懂故事,还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4、根据我们自己提出的目标,你们以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寓言?(教师小结:剖析矛盾反思生活。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的态度,懂得听取他人意见,珍惜自己的目标。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理解。
2. 故事寓意的高度概括。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翻译及注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故事《南辕北辙》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情节。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语言。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维,引导学生领悟故事寓意。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寓意。
教学反思:六、课堂实践(15分钟)活动设计:角色扮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包括主人公、旁白、评论员等。
2. 每组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故事情节。
3. 其他小组观看后,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案例分析(15分钟)1. 老师展示几个与《南辕北辙》类似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挫折和困难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小组竞赛(15分钟)活动设计:成语接龙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
(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
(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
(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