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教材版本
•课文:《南辕北辙》
•课型:应用性课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助人为乐的积极态度,懂得关爱他人。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难点:能够吸取课文中的人生哲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现。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通过谈论路标、指路牌等引导学生理解关于指引方向的话题,为课文导入做铺垫。
2. 讲授课文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词和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开
交流,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4. 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或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展现助人为乐的行为。
5. 课文赏析
•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和赏析,以启发学生对
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
1. 课后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作文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发人深省的作文,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课后作文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三下第9课《南辕北辙》教案与反思(4月1日)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寓言是一种文体,初步掌握寓言学习的目标与一般方法。
2、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其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读,培养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寓意。
4、有感情地复述寓言。
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明确方法。
1、大家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寓言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文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等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2、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你能发现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吗?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种文体,“寓”是寄托的意思,它总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二、分析学情,扎实基础。
1、出示课题:(板书:南辕北辙)齐读;学习“辕”“辙”: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车字部;形声字;)查字典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辙—车轮轧过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在桌上写写这两个字。
2、了解学情:有多少人早就知道这则寓言?指名讲这个寓言故事。
3、初读课文: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我们能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学生练习,检查,并落实对“盘缠、把式”的理解。
4、检查初读: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课文语言简单说说。
三、抓住语言,剖析矛盾。
1、感情朗读:现在你能把那人的固执可笑、自以为是的行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等形式加强朗读训练,丰满人物形象。
2、探究原因:(1)强化后果:那人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出示句子,齐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
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虽然他的马很好;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但是他却到不了楚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可以换成其他关联词语再说说吗?(改用“尽管……可……”再说一说。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备课教案南辕北辙教学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 南辕北辙 "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二、讨论解疑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硬要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
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
三、小组汇报、讲读组员汇报形式: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评点讲析⑴演示故事梗概。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 角色:坐车人B 角色:朋友⑶结合生活实际,认知" 坐车人 " 和" 朋友 " 谁对谁错。
片段说明北▲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南▼引申阐发道理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 南辕北辙 " 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故事,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分析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教师辅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分析。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情节,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3)思考: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样?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版本的《南辕北辙》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举例说明“南辕北辙”的现象。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学反思1
历经对《南辕北辙》课程的设计与施教,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一、施教观念的反思课程改革已进行几年,首先是施教观念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注重教师对知识的单向灌输,仅把学生当成机械式的“接收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则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有机整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引领学生在兴趣中学。
二、施教方法的反思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
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这种体裁,因此在新课导入中,我通过平时生活中相关的故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
三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角色朗读和复述故事等环节,充分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中争先恐后,滔滔不绝。
另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基于课文载体实现的。
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
《南辕北辙》这课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让学生在接受该课教学后充分理解该课告诉我们的道理,能够较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公开课的反思在学校和教师们的精心安排下,我执教的《南辕北辙》公开课得以顺利结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
当然,在某些地方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如普通话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开课不仅检验了我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让学生优质高效的学到了知识。
学校应该坚持广泛开展公开课,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车夫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给家长听,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表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角色扮演的表现,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南辕北辙》课堂教学设计附反思
《南辕北辙》课堂教学设计附反思《南辕北辙》课堂教学设计(附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通过学习,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一)激情表演,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品表演吗?2、生:(大声地)喜欢!3、师: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上台给同学们表演一下,现在我们掌声有请王宇瑞、曹玉倩给大家表演。
4、生:(掌声响起)。
5、学生:表演。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师:刚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1:我知道了季梁的朋友要去南方。
学生2:我不明白季梁的朋友要去南方,为什么要向北方走呢?生3:“固执己见”是什么意思呢?3、师:是啊!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生1:有人告诉季梁的朋友他的方向错了。
生2:这个人是季梁,他劝了他三次。
生3:第一次劝他方向错了,第二次劝他马虽然好,可不是去楚国的路,第三次诚恳劝他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4、师:你们说的不错,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用———虽然———可是——说一句话呢?生1:虽然天下雨了,可是我还得去上学。
生2:运动会上我虽然没有得到名次,可是我很开心。
生3:夏天吃冰糕虽然凉爽,可是不能贪吃。
师:谁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生1:“不解”就是不知到,不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之一课。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寓言故事以前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
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
并与同学交流。
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
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
生1:我知道的有《握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
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
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
四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分角色读。
五.
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
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分角色读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
文的理解能力】 表演课文内容。
1学生准
2. 指名展示表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
六. 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
3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