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七章习题
【精品】大一思修第七章【免费】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的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领域。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2.(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3.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缺失的是()。
A.过马路闯红灯B.排队加塞C.夫妻在家打架D.不爱护公物4.互联网在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的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
为了保障互联网的正常运行,2000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
A.《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B.《互联网安全法》C.《互联网安全基本规范》D.《关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规定》5.()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治安管理处罚法》B.《集会游行示威法》C.《环境保护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6.下列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是()A.深圳抗议日本篡改教科书的游行活动B.在广州举行的大型文娱表演活动C.穆斯林为庆祝节日举行的斋戒活动D.端午节在增江上举行的赛龙舟活动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8.《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明确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意味着非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健康公民一样可以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公务员,这体现了《劳动法》的()A.平等就业权B.选择职业权C.休息休假权D.享受福利权9.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节、仲裁、提起诉讼。
其中,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7.( B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A.人民检察院B.一、单选题人民法院C.公安D.政府18.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 A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A.人民检察院B.社会的产生 D.人民法院C.公安D.政府私有制、阶级和国家A. 人类的产生 B. C.19.文明的产生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属于( D )A.法律作为义务B.法律权利C.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的法律.法律权力 D.法律不作2.为义务社会主 C.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 D.20.义法律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 B )A.法制B.法治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C.法律意识D.法制观念21.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C )。
( A )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A.法制B. 法治C.法律意识D.法制观念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A.它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B.22. 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B ) D. 它是社会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范A.社会主义法制 B.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社会主义民主 4.C.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 B ) D.社会主义法律适用23.法律的强制力 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 C. D.( C )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法律的创制A.治观念。
法律的效力A.5.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法制B.法治C.法律权利与义务D.遵守法律24.强调( B ),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 B ) 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行为是A.法制B.依法治国C.法制观念D.法治观念创制承认认可A.制定 B. C. D.25.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6.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所以被称为( A )称为( B )A.法律义务习惯法法制制定法A.B.判例法C.D. B.法律权利 C.法律权力 D.法律意识26.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义务属于的意志7.法律所体现的是( A ) ( D )A.法律作为义务B.法律权利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法律权力D.法律不作 B.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为义务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C.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27.决定的( B ).( C )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要求。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习题资料讲解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 人类的产生B.私有制、阶级和国家C.社会的产生D.文明的产生2.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的法律.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C )。
A.它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B.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D. 它是社会规范4.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 B )A.法律的创制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C.法律的强制力D.法律的效力5.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B )A.制定B.认可C.承认D.创制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 A )A.制定法B.判例法C.法制D.习惯法7.法律所体现的是( A )的意志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8.法律由( B )决定的.A. 统治阶级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地理环境D.社会文明程度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 )为核心的。
A. 行政法B.宪法C. 民商法D. 经济法10.以下哪个类型的法律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 A )A.宪法B.经济法律C.民商法律D.行政法律11.我国每一法律部门是由调整( C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构成的.A.不同类型B.相同方式C.相同类型D.不同方式1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 C )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B.普通C.最高D.较高13.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 C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14.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 B )。
思修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A、法的客观性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统治阶级的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3、法是执政阶级的()A、整体意志B、个别人意志的总和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D、领导者的意志4、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上层建筑之一C、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5、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其中最根本的联系是与()A、经济的联系B、政治的联系C、文化的联系D、道德的联系6、法律确立的最后阶段是()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7、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8、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才能通过。
A、五分之四B、四分之三C、三分之二D、二分之一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人民民主B、无产阶级专政C、人民民主专政D、全体公民1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全民所有制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C、公有制D、国有制1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C、按需分配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国家性质反映的是()。
A、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B、精神文明发展程度C、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人数D、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1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集中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多党合作制度14、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思修题库第七章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习题培训资料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 人类的产生B.私有制、阶级和国家C.社会的产生D.文明的产生2.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的法律.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C )。
A.它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B.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D. 它是社会规范4.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 B )A.法律的创制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C.法律的强制力D.法律的效力5.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B )A.制定B.认可C.承认D.创制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 A )A.制定法B.判例法C.法制D.习惯法7.法律所体现的是( A )的意志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8.法律由( B )决定的.A. 统治阶级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地理环境D.社会文明程度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 )为核心的。
A. 行政法B.宪法C. 民商法D. 经济法10.以下哪个类型的法律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 A )A.宪法B.经济法律C.民商法律D.行政法律11.我国每一法律部门是由调整( C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构成的.A.不同类型B.相同方式C.相同类型D.不同方式1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 C )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B.普通C.最高D.较高13.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 C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14.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 B )。
思修第七章习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 人类的产生B.私有制、阶级和国家C.社会的产生D.文明的产生2.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 D )的法律.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C )。
A.它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B.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D. 它是社会规范4.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 B )A.法律的创制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C.法律的强制力D.法律的效力5.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行为是( B )A.制定B.认可C.承认D.创制6.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 A )A.制定法B.判例法C.法制D.习惯法7.法律所体现的是( A )的意志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8.法律由( B )决定的.A. 统治阶级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地理环境D.社会文明程度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 )为核心的。
A. 行政法B.宪法C. 民商法D. 经济法10.以下哪个类型的法律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 A )A.宪法B.经济法律C.民商法律D.行政法律11.我国每一法律部门是由调整( C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构成的.A.不同类型B.相同方式C.相同类型D.不同方式12.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 C )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B.普通C.最高D.较高13.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 C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14.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 B )。
思修题库第七章教学内容
思修题库第七章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社会组织D.公民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人民群众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12.(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思修第七章参考题
思修第七章参考题(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D )A.它详细的条文条款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法律体系是由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A )A.宪法B.民法C.刑法D.程序法3、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C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行政执法D.法律适用4、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B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5、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6、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D )A.依法执政B.建设法治政府C.科学立法D.党的领导7、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 C )A.人民群众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D.国务院8、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说明( D )A.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的先决条件B.法律权利是法律义务的先决条件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对立的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9、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依据的准绳是( A )A.法律B.证据C.程序D.法理10、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
思修第七章复习题
第七章复习题
1. 如何理解社会公德的内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职业生活中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3.恋爱中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什么是个人品德?
6.什么是道德修养?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结合相关案例和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7.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8.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种类是什么?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
10.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的哪些行为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1.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集会游行的程序是怎样的?不予许可游行示威的情形有哪些?
12.如何正确理解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理解婚姻家庭法的六项禁止性规定?
13.如何正确理解结婚的条件?
14.如何正确理解家庭关系?
15.离婚的方式有哪些?为保护特殊群体的利益,婚姻法对某些人的离婚权进行了限制,这些情形包括哪些?
16.如何正确理解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
17.继承法规定的继承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原则?继承法对遗产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是如何规定的?
18.如何正确理解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一、简答题1.理想的含义。
2.信念的含义。
3.理想的基本类型有哪些?4.信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理想在人生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答:要点:(1)确定人生奋斗的目标。
(2)规定人生发展的方向。
(3)激发人生前进的动力。
2.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答:要点:(1)信念有利于坚定奋斗目标。
(2)信念有助于增强进取精神。
(3)信念有助于加大和凝聚力量。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答:要点:(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2)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3)坚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4.为什么实现理想必须艰苦奋斗?答:要点:(1)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
(2)艰苦奋斗的时代特色。
(3)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4)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
三、研究性题目1.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四、案例分析:1.下面是两个大学生的对话:甲:“现在人都很现实,讲理想很空,人还是现实一点好。
”乙:“人应该有理想,要不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甲:“人不能生活在真空,理想主义已经过时,理想不能当饭吃。
”乙无言。
请利用本章所学理论分析甲同学的认识误区。
教研活动五次: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时代轨迹探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青年学生的时代心理进行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学生的基本心态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80年代上半期:震动反思与自我追寻。
(2)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价值多元与自我徘徊。
(3)90年代中后期:实用倾向与自我凸现。
2.大学生是不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
有人说大学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是因为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疾患的概念理解不对。
科学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很有意义。
正如杨眉所言,在大学生中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大学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
而且,倡导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的发展性教育为主,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对个别心理疾患的人,要象对待患身体疾病的人一样,不能一谈“心理疾病”就另眼看待。
思修题库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1、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讲法治就足以安天下了,不必再谈德润人心。
谈德治,容易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3、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5、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6、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参考答案:1、A 2、B 3、B 4、A 5、A 6、A 7、B 8、A 9、A 10、A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1、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A、12月1日B、12月4日C、12月12日D、12月13日()2、关于法治思维,表述错误的有: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D、法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人要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人民的权利()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B、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C、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D、宪法至上,法律普遍适用、优先适用,不可违抗()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A、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相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 )。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2、法律主要是( B )意志的表现。
A、全民的B、统治阶级的C、政党的D、整个社会的3、国家的根本法是:( C )。
A、行政法B、刑法C、宪法D、民商法4、法律是以( B )为基础的。
A、意志B、经济关系C、政策D、政治5、法存在于( B )。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6、从法的起源看,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C )A、在原始社会中期产生的B、不是从来就有的,整个原始社会都没有C、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D、是从来就有的7、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的( D )而划分的。
A、历史顺序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D、阶级本质和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8、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C )所决定的。
A、意志B、思想C、物质生活条件D、上层建筑9、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C )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B、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的基本原则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10、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有( B )A、司法部B、人民检察院C、监察部D、安全局11、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 C )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2、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B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机关C、监察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3、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C )。
A、故意杀人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C、撒谎D、诽谤14、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B )。
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五大15、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B )。
思修第七章测验答案.doc
多选(3分)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独特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表现为 ()。
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选(3分)
服从法律,是指接受法律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具体反映在()。
等到完成学业才培养法治观念
遇到纠纷查找法律
从小遵守交通规则
遇到冲突不适用武力
单选(2分)
法律有无权威,不取决于()要素。
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法律有无书面成文形式
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选(2分)
就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公民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应当养成()解决问题的行为 习惯。
误的是()o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对象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单选(2分)
与德治相比,法治具有的独特之处表现为()。
表现为价值、精神和理念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约束力
治国理政的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摒弃人治思维。两者判断标准的分水岭在于()O
最高权威是法律或个人
法律的多寡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单选2分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普遍的法治原理同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单选2分下列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法错误的是切实改善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坚持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各方面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于法治全过程法治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相结合是我国独特国情单选2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点的引领以下观点有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对象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单选2分与德治相比法治具有的独特之处表现为表现为价值精神和理念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约束力治国理政的方式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摒弃人治思维
思修第七章参考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不就是从来就有得,就是随着私有制、阶级与国家得出现而逐步产生得。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她社会规范得首要之处在于( D ) A、它详细得条文条款 B、它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得基本手段C、它有广泛得适用范围D、它就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得社会规范2、法律体系就是由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得具有内在联系得统一整体。
在我国现行得法律体系中,国家得根本大法就是( A )A、宪法B、民法C、刑法D、程序法3、法律运行就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得过程。
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得工作就是( C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行政执法D、法律适用4、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得运行环节中,法律实施与实现得基本途径就是( B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5、根据宪法与立法法得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得部门就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6、依法治国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客观需要,就是社会文明进步得重要标志,就是国家长治久安得重要保障,就是从制度与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得基本路线与基本方针得贯彻实施。
依法治国得根本保证就是( D )A、依法执政B、建设法治政府C、科学立法D、党得领导7、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得领导力量就是( C )A、人民群众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D、国务院8、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得权利,也没有无权利得义务。
这说明( D )A、法律义务就是法律权利得先决条件B、法律权利就是法律义务得先决条件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就是相互对立得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就是相互依存得9、法律思维方式就是按照法律得规定、原理与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得习惯与取向。
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依据得准绳就是( A )A、法律B、证据C、程序D、法理10、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就是查清案件事实,二就是正确运用法律。
思修答案7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一般含义是什么?答: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有哪些内在规定性?答: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它是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3、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答: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答: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6、如何培养法律思维?答: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7、法律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答: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二、论述题:(一)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发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以下任务: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立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社会组织D.公民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人民群众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一.单选题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C.刑法D.行政法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 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
A.法律权利B.法律义务C.法律后果D.法律事实4.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
A.社会性的监督B.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C.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5.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是()。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6.甲公司购买了乙公司10台电脑。
在这一买卖法律关系中,电脑属于()。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的主体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7.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8.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是()。
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D.政党行为规范9.法是()意志的体现。
A、统治阶级全部B、全体人民C、最高统治者D、统治阶级共同10.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B、地理环境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经济基础11.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A、宪法B、民法C、刑法D、经济法12.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形式是()。
A、法律B、行政规章C、刑法D、地方性法规13.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14.下列不享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是()。
A、工商局B、海关 c、劳动局 D、检察院15.下列不属于社会监督体系的是()。
A、新闻舆论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C、行政审计监督D、人民群众的监督二.多选题1.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公民B.法人C.国家机关D.企事业单位E.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2.在我国,依法治国是()。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治理国家的惟一方略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D.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其中,司法的主体包括()A.国家审判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立法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E.人民代表大会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
A、经济建设方面B、政治建设方面C、文化建设方面D、社会建设方面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
A、宪法B、刑法C、程序法D、行政法规6.下列法律属于民商法的有()。
A、《合同法》B、《婚姻法》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商标法》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8.我国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为()。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9.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包括()。
A、讲法律B、讲证据C、讲程序D、讲法理10.法律上的证据必须具有()。
A、合法性B、客观性C、关联性D、科学性三.简答题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公民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4.简述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2.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五.材料分析1、案例1. A:大学生陆某在某商场买了一台价值一千多元的手机,用了没多久就出毛病了。
内行人说这是假货,建议他找经销商双倍索赔。
经销商不承认是自己卖出的,而这位大学生陆某怎么也找不到购货凭证,后来想起来是“当时随手就扔了”。
案例B:大学生刘某暑假在某公司当推销员,辛辛苦苦地干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拿到一分钱的报酬,还得按照约定买下尚未推销完的部分产品,而他签合同时“根本就没认真看”。
案例C:女大学生给人做家教,多次遭受学生家长的性骚扰,但她既不敢跟别人说更不敢报案,忍无可忍离开了,做家教的报酬也不敢去要。
问:以上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2、案例2 “儿子告老子”的官司某地发生一起“儿子告老子”的官司:父亲因儿子年满18周岁而拒绝再承担其学费和生活费,导致儿子不得不辍学。
儿子于是将父亲告到法院,要求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法院审理后判决儿子败诉。
对此,社会各方议论纷纷,有指责法院的,有批评儿子的,也有同情父亲的。
问:运用法理学的理论、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某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涉嫌贪污巨额公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的规定,应当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但是法院合议庭认为,该劳模有功于国家和社会,因此决定从轻处理,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没收财产.请运用所学的法治理论和知识分析说明该合议庭的判处是否合适及其理由4、【材料1】“你有权保持沉默。
你所说的一切将被作为呈堂证供。
你有权聘请律师,如果你请不起律师,法庭可以为你代请一名律师。
”看过美国警匪片的人对这段“套话”一定很熟悉,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告诫”。
即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当场告诉他享有的权利,否则取证无效。
这一程序规则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判例。
1963年,一个23岁的无业青年恩纳斯托·米兰达因涉嫌强奸被捕。
在审问前,警方没有告诉米兰达有保持沉默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
而米兰达也从不知道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还赋予他这么一个权利。
在审问中米兰达全都招认了,并在供词上签了字。
在法庭上,检察官向法庭和陪审团出示了由米兰达签字的供词,作为指控他犯罪的重要证据,陪审团最终裁定米兰达有罪。
米兰达和其律师不服,将案子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裁定地方法院的判决无效。
理由是,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公民权利(不自证其罪)不仅适用于正式法庭审判,而且同样适用于法庭之外的任何程序和场合。
由于警方在审讯米兰达之前,没有预先告诉他应享有的宪法权利,所以米兰达的供词属于“非自愿供词”。
这种供词在审判时一概无效。
“米兰达告诫”由此创立。
【材料2】问题在于用事实证明有理,没事实,有理也不值一文。
——罗曼·罗兰【材料3】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英国法律格言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任意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
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赖以实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享有正义的主要保证。
——威廉·道格拉斯(美国大法官)请回答:(1)米兰达案件的处理,反应了什么样的法律思维方式?(2)材料2中的“事实”在诉讼中即为证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事实的特征是什么?(3)材料3中的“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指的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六.实践安排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D3.D4.C5.D6.C7.B8.C9.D 10.D 11.A 12.C 13.B 14.D 15.C二.多选题1.ABCDE2.ABCDE3.AD4.ABCD5.ABC6.ABD7.ABCD8.ABCD9.ABCD 10.ABC三.简答题1.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5)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2.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存在密切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3.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保守国家秘密;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4)如实提供证据;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
4.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有: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
四.论述题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它的含义是: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应该做到: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五.材料分析1.以上案例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低,法律观念不强。
大学生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儿子与父亲是法律上两个独立的主体,享有法律上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上的义务。
儿子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父母不再是其法定代理人,没有义务承担其生活费。
公民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限内进行。
3、不合适在我国,适用法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原则.法院合议庭仅因为该劳模有功于国家和社会,就做出从轻处理的决定,明显违反了"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4、(1)米兰达案件的处理,充分反映了重证据、讲程序的法律思维方式。
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获取证据要遵循法律程序,违反程序得来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证据区别于普通事实的三大特征是:①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②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③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3)“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指的是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正当的法律程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实体正义的实现,而且正当程序本身,体现了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程序正义,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