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中美感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摘要:优秀作品都包含着对读者给予美感教育和美的熏陶。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感知。
运用课文作者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意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丰富联想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感教学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在语文教学中,同样渗透着对美的品味和追求。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感人的艺术性”所以说,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应该符合美学规律。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美感教育呢?
一、借助课文,培养美感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在内心世界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课文既然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自然学生要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感知。
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意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联想丰富。
在教学中,通过细致的分析、讲解、诱导,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而获得作品艺术美的享受。
如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学习课文前,先介绍李公朴先生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然后交代他和闻一多的深厚友谊。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讲述李公朴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而惨遭杀害的情况,描
述闻一多先生伏在李公朴尸体旁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闻一多的悲愤,并产生憎恨国民党反动派的情感,领略其中爱与恨交织的悲痛心情,由此使学生产生对闻一多先生那种敢于在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刺刀面前仗义执言的崇高品质的敬仰和钦佩。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不同形式的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鉴赏美
语文教学中力求借助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的美感,去鉴赏美。
讲析文学作品,要使学生在对于形象的艺术感受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并同时获得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
因此,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中遨游一番,这样学生才能鉴赏美。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就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文中有一段描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根据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通过想象,把这些描写构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画面,学生会感到那是多么的美;再引导学生由此而联想到社会上下具有这种高贵品质的人,如此使学生又生产另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美的加深,既有形象美,又有社会美。
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阙展现了一个博大壮丽的雪原景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也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段描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随着诗词描写的进一步展
开,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仿佛在其中看到了历代“风流人物”的矫健身姿,并体会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因此,展示作品的形象,诱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又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反复阅读,弄清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和家庭境况后启发同学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里?通过联系、比较,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尊重之情。
进反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
此时,在心灵和道德上也进行了净化。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艺术美的形式即是文学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美又主要表现为语文美。
借助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的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
如:散文、诗歌的意境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
如:朱自清《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勃的美。
《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的月下的作者组成静谧、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集中记叙描写了警言奥楚蔑洛夫六次“变色”的过程,四次穿脱军大衣的细节,把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丑恶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
《木兰诗》中代父从军的木兰深明大义,刚
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
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应加强朗读教学,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鉴赏课文中语言的音乐美。
三、利用课堂创造美
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之外,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
作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
教师的表情如同直观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里反应。
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手段,亦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言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是老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以简明的文字、线条、图表等,将课文内容直观地表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有利于帮助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应不遗余力的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板书,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创美的氛围。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美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在感受、鉴赏、品评、借鉴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