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如何编制
这两年正好是“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接的时期,从国家、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在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也有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
我从1987年开始在冶金工业规划院工作,到现在是28年时间,一直在干规划这项工作。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流一下产业规划编制的体系,编制方法、及其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一些改进和思考。
今天的介绍也是对我们工作中经验和思考的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通过分析我们过去规划的编制、执行和落实情况,不断完善、修订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结构,体会什么样的规划才算是好的规划,并对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编制好一个规划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给大家的介绍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规划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二是规划的理念、内容与编制过程;三是目前我们在做的“多规合一”偏向战略性质的规划。
一、规划工作的一些基本概念1.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在中国目前制度下,规划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的工具之一,是制定计划的基础依据,是各产业与企业提出发展目标与路径的集合。
有人会问,既然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规划?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的独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甚至非洲的企业与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规划,很多部门都有自己一年一度甚至几年的战略规划,而且它的国家战略规划和部门的产业职能密切相关,甚至在措施上有强有力的预算保障。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规划的作用和功能,比我们现在很多部门编制的一些规划功能更强。
2. 首先要确定规划的对象。
我们对规划的定义,是对规划对象未来发展变化状况,在时间上的谋划部署或者是一些具体的安排。
在编规划的时候,确定规划对象,和经济体制是有比较大的关系。
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的体制,一般不会对那些竞争性的领域去编规划,因为那些领域完全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既然是决定性的作用,就没有必要靠规划去引导或者去影响资源的配置。
但是,在中国目前体制下,有很多竞争性的领域,也有政府的规划,比如说可能会有汽车产业、纺织产业的规划等等,像这样一种规划对象到底是编还是不编,跟体制变化有关系。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1•【字号】辽政发〔2017〕21号•【施行日期】2017.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7〕2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2017年4月21日辽宁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精神,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550万吨标准煤以内。
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1.1万吨、8.8万吨、77.5万吨、66.2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3.4%、8.8%、20%、20%。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努力开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局面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历史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指导纲领,全行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有色金属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基石。
《规划》明确了我国原材料工业“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的奋斗任务,对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拓展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迈进。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努力开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局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十三五”期间,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幅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铜铝加工通过“补短板、铸长板”,主要品种自给能力超过90%;电解铝产能无序扩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化解过剩产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批有色金属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的集群崛起,推动了产业的聚集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跨入世界前列。
创新驱动结出硕果。
“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依靠技术创新,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6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航空航天用铝、钛合金材料研发取得新突破,不仅满足了国家重大工程的使用要求,而且批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材料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经占有全球市场超过70%的份额。
辽宁省工业升级计划
辽宁省工业升级计划辽宁省工业升级计划旨在推动辽宁省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助力辽宁省成为全国工业强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辽宁省工业升级计划进行介绍。
一、背景随着全球竞争的激烈化和国内市场的调整,辽宁省工业面临着强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结构的瓶颈逐渐显现,工业发展模式亟待改革。
为了有效提升辽宁省工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并实施工业升级计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辽宁省工业升级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提高辽宁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3. 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水平;4.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绿色发展;5. 提升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辽宁省工业的对外贸易和产业国际化。
三、重点领域为了实现工业升级计划的目标,辽宁省将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推进:1. 制造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2. 高端装备制造: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3. 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兴产业。
4. 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能力。
5. 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工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支持为了顺利实施工业升级计划,辽宁省将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盘政办发〔2018〕82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盘政办发〔2018〕8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18〕24号)和《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推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工信发〔2018〕156号)精神,加快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全市工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带五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培育新动能、信息化应用、提升比较优势和节能降耗,围绕我市优势及新兴产业链,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具有盘锦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围绕加快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推动我市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逐步实现向高端、高新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高端发展、智能发展、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发展格局。
1.高端化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大突破,战略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由2017年的4.7%提升到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工业项目比重由2017年的19.2%提升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2.1%提升到2.5%。
钢铁十三五规划
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开局阶段,也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制定并落实好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实现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世界钢铁强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行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提供了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绝大部分钢铁材料,产品实物质量日趋稳定,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一)“十二五”发展成就1.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在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粗钢产量由2010年的6.3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8亿吨,年均增长5%,并在2014年达到8.2亿吨的历史峰值.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9%,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2015年,钢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万亿元,利税2416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2.品种丰富质量提升.“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达到“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我国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拥有一批3000立方米以上高炉、5米级宽厚板轧机、2米级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等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冶金装备;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占炼铁总产能72%,100吨及以上转炉(电炉)占炼钢总产能65%.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在新建成企业中得到应用.4.节能减排成效显着.“十二五”期间,共淘汰炼铁产能9089万吨、炼钢产能9486万吨.以干熄焦、干法除尘、烧结脱硫、能源管控中心为代表的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广泛应用.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由605千克下降到572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63千克下降到0.85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1.19千克下降到0.81千克,吨钢耗新水量由4.10吨下降到3.25吨,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钢铁能源消耗总量呈下降态势.5.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引导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日趋完善,宝钢湛江一期、武钢防城港等重大沿海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和启动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的总体布局.青钢、芜湖新兴铸管、广钢已完成搬迁和转产,石钢、贵钢、杭钢等城市钢厂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正在实施.6.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化,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企业资源计划(ERP)装备率超过70%.开展了以宝钢热连轧智能车间、鞍钢冶金数字矿山为示范的智能制造工厂试点,涌现了南钢船板分段定制准时配送JIT为代表的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钢铁交易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钢铁电商交易平台.7.资源保障取得新进展.国内铁矿石价格指数、现货交易平台、期货交易的联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铁矿石成交价格更加公开透明.利用境外铁矿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投产的权益矿产能累计1.2亿吨,较“十一五”末增长114%.国内铁矿勘探力度不断加大,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量133亿吨.废钢资源利用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利用废钢4.4亿吨,较“十一五”增长14%.二主要问题1.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1.3亿吨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逐步演变为绝对过剩.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前十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60%”的目标.全行业长期在低盈利状态运行,2015年亏损严重.2.自主创新水平不高.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投入长期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有1%左右,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1.5%以上”的目标,远低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强,尚未跨越消化吸收、模仿创新老模式.创新载体分散,资金、设备、人才等创新资源重复配置,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部分关键高端钢材品种还需依赖进口.3.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我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有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吨钢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虽逐年下降,但抵消不了因钢铁产量增长导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总量增加.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等钢铁产能集聚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绿色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4.企业经营亟需规范.我国钢铁企业良莠不齐,违反环保、质量、安全、土地法规的违法违规产能仍然存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监管处罚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不健全,低效产能和僵尸企业难以市场化退出,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竞争无序,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二、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进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钢铁工业既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和需求升级等方面的重大机遇,也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及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总体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中国家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我国钢铁行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市场机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对钢铁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粗钢需求增长乏力与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复杂.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大幅波动对钢铁工业运行不确定性增大.我国经济正从靠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以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方向转化.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周期性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是环境资源等发展条件的变化决定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升质量将提出更新要求,企业对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提出了更多期盼.全力推进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已是当务之急.二需求预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大于6.5%的预期目标,并考虑了经济发展速度区间、下游产业需求变化、区域发展平衡和钢材进出口等因素,结合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规划综合采用钢材消费系数法、地区消费平衡法、行业消费调研法等方法,对粗钢需求和产量进行了预测.从国际看,预测2020年粗钢消费量和产量基本维持在16亿吨左右水平.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下,粗钢消费将呈稳定和小幅增长态势.从国内看,“十三五”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将呈双下降走势,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呈波动缓降趋势.国内粗钢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7.6亿吨峰值基础上,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粗钢产量7.5亿-8亿吨.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动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促进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智能制造,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二基本原则1.坚持结构调整.以化解过剩产能为核心,积极稳妥实施去产能,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兼并重组为手段,深化区域布局协调发展.2.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以破解钢铁材料研发难题为突破点,全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3.坚持绿色发展.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原燃料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研发、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钢材,构建钢铁制造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4.坚持质量为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核心,加强质量提升管理技术应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质量效益型转变.5.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坚持“优进优出”,积极引进境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全面推动国际钢铁产能合作.三目标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产能过剩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级行业创新平台和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领军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总量双下降;培育形成一批钢铁智能制造工厂和智能矿山;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着成效,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显着提升,形成组织结构优化、区域分布合理、技术先进、质量品牌突出、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发展态势,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四、重点任务一积极稳妥去产能去杠杆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停止建设扩大钢铁产能规模的所有投资项目,将投资重点放在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智能制造、质量品牌、品种开发、延伸服务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钢铁项目也要实行减量置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地区按不低于1:1.25的比例实施减量置换.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产能、落后产能、列入压减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列入产能置换方案的企业和装备必须在各地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依规去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依法依规关停退出.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生铁用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举报作用,积极利用卫星监测等技术手段,全面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未列入钢铁行业规范管理的钢铁生产企业和项目.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将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靠银行续贷等方式生存的企业实施整体退出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停止财政补贴,停止银行贷款,妥善安置职工,促其退出市场.支持地方和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低效产能.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等激励政策作用,鼓励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主动压减钢铁产能.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行业和企业应立足于质量效益为先,通过各种手段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要把降低负债作为重要任务.已经核准和备案的拟建、在建结构调整、城市钢厂搬迁项目,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减量发展基础上重新评估建设可行性,经济效益差、资本金比例低于40%的要坚决停下来,防止产生新的高负债企业.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的企业要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要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由市场主体自主选择,严禁僵尸企业作为债转股对象.二完善钢铁布局调整格局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结合化解过剩产能,深化区域布局减量调整.沿海地区要转变将区域内钢厂一味转移到沿海建设的思路,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立足现有沿海基地实施组团发展、提质增效;内陆地区要以区域市场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为双底限,坚决退出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立足现有龙头企业实施整合脱困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在已有沿海沿江布局基础上,着眼减轻区域环境压力,依托优势企业,通过减量重组,优化调整内陆企业,大幅化解过剩钢铁产能.位于河北境内首都经济圈内的重点产钢地区,要立足现有沿海钢铁基地,研究城市钢厂整体退出置换,实现区域内减量发展.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依托区域内相对优势企业,实施区域整合,减少企业家数,压减过剩钢铁产能.东南沿海地区:以调整全国“北重南轻”钢铁布局为着力点,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城市钢厂:对于中心城市中的现有钢厂要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综合平衡所在城市整体定位、环境容量、土地资源价值、税收占比等因素,确定关停转产、搬迁转移、与城市协调发展等多种选择.对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正在实施的城市钢厂搬迁项目必须实施减量搬迁,要坚决落实减量置换产能,并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示.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低能耗冶炼技术,节能高效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检测、预报和诊断技术、钢铁流程智能控制技术、高端装备用钢等升级需求,支持现有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设计单位的桥梁和推广作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先导作用,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多元化合作模式,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能力,开展行业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创新工作,每年取得标志性创新成果.推动建设国家技术创新示范钢铁企业,支持以钢铁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优势钢铁企业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的协同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新局面.四提升钢铁有效供给水平推动服务型制造.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推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鼓励钢铁企业与下游用钢企业主动对接,围绕用户需求,结合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持续跟踪改进EVI模式,创新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供材料推荐、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创造和引领高端需求.支持企业重点推进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力争每年突破3-4个关键品种,持续增加有效供给.五发展智能制造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加快推进钢铁制造信息化、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支持钢铁企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四级信息化系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全制造工序推广知识积累的数字化、网络化.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全面开展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工作,推进钢铁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在全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动,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经验.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提升企业品种高效研发、稳定产品质量、柔性化生产组织、成本综合控制等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优势企业探索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钢铁生产企业、下游用户、物流配送商、贸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共同经营,提升效率.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在汽车、船舶、家电等重点行业,以互联网订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建设关键装备智能检测体系,开展故障预测、自动诊断系统等远程运维新服务.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和模式,提出钢铁智能制造路线图.六推进绿色制造实施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推广应用和全面普及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全面完成烧结脱硫、干熄焦、高炉余压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炉煤气湿法除尘、转炉一次烟气传统湿法除尘等高耗水工艺装备.全面建成企业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环保在线监控体系.研发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开展焦炉和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综合污水回用深度脱盐等节能环保难点技术示范专项活动.在环境影响敏感区、环境承载力薄弱的钢铁产能集中区,加快实施封闭式环保原料场、烧结烟气深度净化等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钢铁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和实施物流集中铁路运输方案,系统优化物流体系,减少物流过程中无组织排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我国废钢资源的积累增加,按照绿色可循环理念,注重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发展机遇.鼓励产业耦合,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等产业及城市间的耦合发展,实现钢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三大功能.加快钢铁行业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冶金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广城市中水和钢铁工业废水联合再生回用集成技术.引导绿色消费.加快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支持钢铁企业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推广39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结构用钢,研发防火、防腐高性能钢结构用钢,探索生产标准化程度高的钢结构构配件,建立钢结构构配件统一配送中心,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继续深入推进高强钢筋应用,全面普及应用400兆帕Ⅲ级高强钢筋,推广500兆帕及。
冶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冶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冶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
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冶金产业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冶金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冶金产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必须不断
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冶金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其次,要加强资源整合和节约利用。
冶金产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因此
应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同时,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冶金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再者,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冶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
竞争优势,应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展出口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冶金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
政府应出台支持冶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
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对冶金产业的监管和引导,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冶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应包括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人
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推动冶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辽宁省工业分类及发展现状
其他产业
纺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0.3%
9
通用设备制造业
5
专用设备制造业
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9
医药制造业
>10%
化学纤维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0%
冶金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3%
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
石化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4.2%
39个行业中
辽宁25个行业保持增长,
辽宁省工业分类及发展现状
现状
产业
39个工业大类
产业增加值增速
产业增加值增速
增加值
全国排名
装备制造、冶金、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占辽宁省规上工业78%
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是辽宁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辽宁清单级规上企业目标客户7530个
装备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9.20•【文号】安监总政法〔2017〕104号•【施行日期】2017.09.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年第1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年9月20日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工作进展。
1.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2008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2008-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部分工业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气、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和通用等行业领域为基本框架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十二五”期间,构建了职业健康和工贸标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2.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2006-2015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共组织制定发布470项安全生产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28项,行业标准342项),主要分布在煤矿采选、金属非金属矿山采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品生产、烟花爆竹生产、金属冶炼及加工、工贸、粉尘防爆、职业健康等行业领域,基本涵盖了安全风险较大的行业领域,着重规范了设备设施的安全技术要求和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对于控制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辽宁国有企业70年发展与振兴综述
辽宁国有企业70年发展与振兴综述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重要摇篮和工业化的发源地,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辽宁国有企业是辽宁的宝贵财富,也是辽宁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一、1949—1978年,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确立了辽宁在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地位。
到“一五”时期结束时,辽宁基本建成了国家的重工业基地,以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等工业为主体,技术设备比较先进,布局比较合理。
在冶金工业方面,建立了以鞍山、本溪为中心,包括抚顺、大连等地的炼铁、炼钢、无缝钢管和大型钢材制造、高级合金钢的冶炼、炼铝、炼镁等工业;在机械工业方面,建立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新式机床制造、高效率蒸汽机车制造、冶金设备和矿山机器制造、电气设备和高压输电设备制造、船舶制造等工业;在化学工业方面,建立了分布在沈阳、大连、抚顺、锦西等地的基本化学、人造石油、合成化学以及抗生素、人造纤维等工业;在煤炭工业方面,建立了包括阜新、抚顺、本溪、北票等矿区的煤炭生产基地;在电力工业方面,建立了阜新、抚顺、大连等地的火力发电厂。
特别是飞机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都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
1958—1978年,由于各种综合因素影响,辽宁国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
二、1978—1993年,实施国营企业承包经营制度1979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精神,辽宁省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并经国务院批准,辽宁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抚顺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为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
1984年,搞好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
1987年,把搞活企业、完善市场机制和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协调起来。
以改革企業经营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以建立新型企业集团为重点,继续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以资金市场为重点,加速发展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20年)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年)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号)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指导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涵盖范围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及钨、钼、锂、黄金、锆、铟、锗、镓、钴等主要稀贵金属。
一、产业现状(一)发展回顾“十二五”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行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
其中铜、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年均分别增长、、、,各占全球总产量的、、、。
专栏: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品种生产量(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年年年均增长率()年年年均增长率()十一五十二五十一五十二五十种有色金属其中精炼铜原铝铅锌镍镁黄金(吨)注:年产量为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铅产量数据包括未统计的部分再生铅产量;镍消费数据包括镍铁中含镍量。
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量及消费增速较“十一五”期间明显回落。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4•【字号】丹政办发〔2017〕17号•【施行日期】2017.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振兴东北正文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7〕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4日丹东市贯彻落实《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辽委发〔2016〕1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辽政发〔2016〕64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丹东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丹委发〔2016〕21号)及《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丹政发〔2016〕13号),形成以下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一、深化改革,构建振兴发展新体制(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和实施机制。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钢铁行业(长流程、短流程)》的通知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钢铁行业(长流程、短流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4.02.04•【字号】辽环发〔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钢铁行业(长流程、短流程)》的通知各市、沈抚示范区生态环境局:为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深度治理,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发生,我厅组织编制了《辽宁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钢铁行业(长流程、短流程)》,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2月4日辽宁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钢铁行业(长流程)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包括加入铁水的电炉)。
长流程钢铁企业是指由互相衔接的且具有密切联系的原料场、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含电炉)、轧钢、石灰、自备电厂等生产工序联合进行生产的钢铁企业。
二、生产工艺(一)主要生产工艺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和公共单位(发电、供热)等。
主要原辅料主要原料为铁精粉、块矿、烧结矿、球团矿、焦炭等原料;主要辅料为生石灰、石灰石、膨润土、轻烧白云石、萤石等。
主要能源烧结用煤、喷吹煤、动力煤、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
三、主要污染物产排环节(一)颗粒物(PM)主要来自烧结机配料、整粒筛分和烧结,球团配料和焙烧, 高炉矿槽、出铁场、热风炉、煤粉制备,转炉、电炉、铁水预处理、精炼、连铸切割、火焰清理、钢渣处理,石灰窑、白云石窑等,轧钢热处理炉、精轧机、拉矫、精整、抛丸、修磨、焊接、废酸再生等有组织排放。
原料系统的供卸料设施、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无组织排放。
(二)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烧结、球团焙烧、高炉热风炉、轧钢热处理炉及自备电厂等燃煤、燃气公共单元的有组织排放。
钢铁工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辽宁冶金行业资料归档
辽宁冶金行业资料归档辽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而辽宁冶金行业作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历史和资料归档对于了解辽宁经济发展和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冶金行业是指通过熔炼、精炼和铸造等工艺将矿石转化为有用金属的过程。
辽宁地区因其矿产资源丰富而成为中国重要的冶金产业基地。
该地区主要的冶金企业有辽宁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沈阳铁钢集团等。
这些企业不仅在辽宁地区,甚至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占据重要地位。
在辽宁冶金行业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例如,辽宁宝钢集团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一家小型钢铁企业到现如今拥有多个大型子公司的跨国集团,其成长过程记录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变迁。
辽宁冶金行业的资料归档对于了解过去的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提升,冶金行业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推动冶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高效率并降低排放成为重要课题。
资料归档可以帮助冶金行业相关研究人员更好地探索问题,并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冶金工艺、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分类整理和长期保存这些资料,可以为冶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此外,辽宁冶金行业资料归档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政府需要了解冶金行业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冶金行业的历史数据和趋势,政府能够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推动辽宁冶金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进行资料归档时,需要考虑到信息安全和可持续性。
冶金行业相关的数据和文档可能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因此在归档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隐私。
同时,归档的数据也需要定期备份和更新,以确保长期可供查询和使用。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辽宁冶金行业的资料归档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冶金行业的资料。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库,包含冶金行业的历史数据、行业分析报告、科研成果等,供相关研究人员和决策者使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专栏3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科技项目1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2 深海空间站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4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6 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重大工程7 种业自主创新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9 智能电网标准文档10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11 大数据12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13 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14 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15 健康保障无专栏4 重大人才工程16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7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18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9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提升工程20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1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标准文档专栏5:现代金融体系建设22 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 完善金融调控机制24实施金融稳健对外开放25 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26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专栏6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27 高标准农田建设28 现代种业29 节水农业30 农业机械化31 智慧农业32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文档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3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栏7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35航空航天装备36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37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38 高档数控机床39 机器人装备40 现代农机装备41 高性能医疗器械42 先进化工成套装备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4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标准文档44 生物产业倍增45 空间信息智能感知46 储能与分布式能源47 高端材料48 新能源汽车专栏9 信息化重大工程49 宽带中国50 物联网应用推广51 云计算创新发展52 “互联网+”行动53 大数据应用54 国家政务信息化55 电子商务标准文档56 网络安全保障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57 高速铁路58 高速公路59 “四沿”通道60 民用机场61港航设施62 城市群交通专栏10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63 城市交通64 农村交通65 交通枢纽66 智能交通标准文档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67 高效智能电力系统68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69 可再生能源专栏11 能源发展重大工程70 核电71 非常规油气72 能源输送通道73 能源储备设施74 能源关键技术装备专栏12 水安全保障工程75 大型灌区76 引调水标准文档77 重点水源78 江河湖泊治理专栏13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79 “三个1亿人”城镇化80 新生中小城市81 特色小城镇82 智慧城市83 绿色、森林城市84 海绵城市85 地下管廊(网)86 美丽乡村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87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标准文档88 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89 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专栏14 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90资源枯竭地区转型91 产业衰退地区振兴发展92 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转型发展专栏15 海洋重大工程93蓝色海湾整治94 蛟龙探海95 雪龙探极96 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专栏16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重大工程97 全民节能行动标准文档98 全民节水行动99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100 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101 循环发展引领专栏17 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102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103 大气环境治理104 水环境治理105 土壤环境治理106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107 核与辐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08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标准文档109 国土绿化行动专栏18 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110 国土综合整治111 天然林资源保护112 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113 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4 湿地保护与恢复115 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6 特色产业扶贫117 劳务输出扶贫专栏19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118 易地扶贫搬迁标准文档119 交通扶贫120 生态保护扶贫121 教育扶贫122 健康扶贫与社保兜底脱贫123 金融扶贫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4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125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126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专栏20 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127 产教融合发展128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129 发展继续教育标准文档130 教师队伍建设131 教育信息化132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专栏21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133 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4 妇幼健康保障135 出生缺陷防治136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137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138 智慧医疗139 全民健身140食药安全专栏22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标准文档141 公共教育142 劳动就业143 社会保险144卫生计生145 社会服务146 住房保障147 文化体育148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专栏23 促进就业行动计划149 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150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15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专栏23促进就业行动计划标准文档152 特殊就业人群职业培训153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专栏24 社会关爱行动计划154 关爱儿童健康发展155青少年发展156 扶残助残157 敬老养老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58 公民道德建设159 文化精品创作专栏25 文化重大工程160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1 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标准文档162 传统戏曲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163 中华典籍整理164 传播能力建设165 全民阅读标准文档。
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回顾与展望
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回顾与展望
付秋玲;孙栋
【期刊名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与发展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转变和教学内容改革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不仅反映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而且也能表现出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度.有鉴于此,本文选定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建国五十年来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探讨面向21世纪的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为辽宁省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付秋玲;孙栋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110034;辽宁大学,沈阳市,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1
【相关文献】
1.回顾"九五"成就迎接"十五"挑战 --辽宁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与展望[J], 金枫
2.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回顾 [J], 李克
3.从规范教学秩序到构建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机制——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变革70年的回顾与展望 [J], 和学新
4.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回顾与展望 [J], 李静;史鸿儒;李鹏;温浩;徐长成
5.“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J], 彭春兰;万永强;井长胜;高茜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冶金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人民政府一、辽宁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一)辽宁省冶金工业基本情况。
辽宁省冶金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包括矿山、冶炼和加工等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
截止2015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冶金企业1894户,其中黑色金属采选企业665户,有色金属采选企业179户,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756户,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294户。
从业人员48.7万人。
资产总额8247亿元,负债总额5382亿元,资产负债率65.3%。
到2015年末,全省已形成炼铁能力8126万吨,炼钢能力8600万吨,轧钢能力超过1亿吨。
10种有色金属冶炼能力接近160万吨,其中锌冶炼生产能力43.5万吨,电解铜生产能力2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75万吨,电解铅生产能力8万吨。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能力150万吨。
2015年,全省冶金工业完成生铁产量6065万吨,粗钢产量6071万吨,钢材产量6322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91.7万吨,其中:锌产量26.7万吨,电解铝46.5万吨,精炼铜8.78万吨,铅6.5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产量133.1万吨,其中铝材产量110.9万吨,铜材12.2万吨。
2015年,冶金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16%,比2010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在全省位列装备制造和石化行业之后,居第3位。
(二)“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1.行业生产能力和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保持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冶金工业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增长。
2015年与2010年相比,炼铁能力增加了1550万吨,增长了24%;炼钢能力增加了1200万吨,增长了16%;轧钢能力增加了1700万吨,增长了20.6%。
有色金属冶炼能力增加了60万吨,增长了67%;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能力增加了50万吨,增长了50%。
“十二五”期间,全省冶金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
累计生产生铁28585万吨,比“十一五”增产6242万吨,增长27.9%;生产粗钢29534万吨,比“十一五”增产7542万吨,增长34.3%;生产钢材31787万吨,比“十一五”增产8576万吨,增长36.9%;10种有色金属累计生产379.6万吨,比“十一五”增产73.4万吨,增长23.9%。
2015年,我省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的7.6%,位列河北、江苏山东之后,居第四位。
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8%,在全国位列18位。
2.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十二五”以来,鞍钢集团(辽宁地区)持续推进全流程的工艺设备升级改造,圆满完成了包括2座180吨转炉、冷轧厂4条镀锌线改造等多项重点技改工程。
本钢集团公司实施减量置换,完成了北台厂区炼铁系统的改造,淘汰了10座530立方米以下高炉,建设了2座2850立方米高炉;冷轧高强钢项目部分建成,并开始试车。
东北特殊钢集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连基地搬迁改造项目于2011年7月全面建成投产,具备了260万吨粗钢、236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东北特钢抚顺基地实施了三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建成了锻造车间及钛合金冶炼生产线,实施了特种冶炼电渣炉和真空炉技术改造,完成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改造工程。
凌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不但产能从350万吨提升到600万吨,而且装备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和节能化,工艺和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营口市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建成了2座2300立方米高炉,实现了高炉大型化;嘉晨集团投资建设的营口钢铁有限公司,具备了年产28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入驻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了100吨转炉和现代化的大型棒材生产线。
此外,本钢丹东不锈钢冷轧薄板项目等一批钢材深加工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
“十二五”以来,有色金属行业也竣工投产了一批重点项目。
抚顺铝业有限公司二期电解铝项目全部建成,电解铝产能达到30万吨。
辽宁忠旺集团在营口建设的国内最大的500KV A级高精铝项目一期投产,新增电解铝产能43万吨。
辽宁忠旺集团建成了20条大型铝型材挤压生产线,生产能力扩大了40万吨,增长了65%,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生产商。
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钛、镍、铬锆铜加工材1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了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我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企业。
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建成了我省第一条热轧镁合金板生产线,填补了我省在镁合金加工领域的空白。
3.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冶金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品种结构不断改善,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
到“十二五”末,鞍钢形成了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造船和海洋工程用钢、铁路用钢、石油石化用钢、集装箱用钢、高端金属制品用钢和军工钢等九大钢铁系列的领先产品,产品规格更加齐全,覆盖面更广。
本钢汽车板产品形成系列化,家电板、石油管线钢、集装箱钢板、造船板、帘线钢、齿轮钢、轴承钢等已经成为主导产品系列,产品不断扩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目前,鞍钢、本钢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已占企业总产量的85%以上。
东北特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高档汽车用钢、不锈钢、工模具钢、高档轴承钢、高温合金、高强钢和钛合金等高端产品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中高温合金、高强钢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不锈钢长型材产量国内第一,模具钢多年保持为国内第一品牌。
本钢北台厂区、凌钢、抚顺新钢铁等企业实现了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400MPa以上高强抗震钢筋已经成为主导产品。
凌钢还起动了由普钢向特钢的转型,碳结钢、合结钢、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将逐渐替代建筑钢筋成为主导产品,并已经开始涉足超纯合金等新材料领域。
辽宁忠旺集团大力发展高精密、复杂大截面工业用铝型材,并逐步向铝型材深加工、铝合金车体制造及高端铝压延材领域延伸,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舰船、石油化工、机械及电力工程等领域。
4.淘汰落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36万吨,炼焦产能250万吨,铁合金产能41万吨,铅冶炼产能4.5万吨,铜冶炼产能2.5万吨。
一批小烧结、中频炉和工频炉炼钢等也被淘汰。
本钢对北台厂区实施技术改造,先后淘汰了10座530立方米以下高炉,以及落后的烧结设备,实现了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
鞍钢、本钢板材淘汰了5米以下的焦炉,建成了节能环保型的大型焦化设备。
“十二五”以来,鞍钢实施主要节能减排项目160多项,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13%,吨钢耗新水降低16.48%。
本钢吨钢综合能耗下降9.94%,其中烧结工序能耗下降了13.97%,炼铁工序能耗下降了8.04%,炼钢工序能耗下降了160.61%。
2015年,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600千克标准煤,比2010年降低了40千克标准煤/吨,下降了6.3%。
通过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等多项举措,全省冶金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吨钢排放指标均较“十一五”末大幅下降。
本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年的5.03万吨下降至3.31万吨,降幅34.2%;废水排放量由3336.06万吨下降至969.35万吨,降幅70.9%;COD排放量由1991.3吨下降至420.85吨,降幅78.9%。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87千克下降至1.97千克,降幅31.4%;吨钢废水排放量由1.9吨下降至0.58吨,降幅69.5%;吨钢COD排放量由0.11千克下降至0.025千克,降幅77.3%。
截至2014年,东北特钢三个基地都完成了地方政府下达的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任务,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8千克,减排效果显著。
鞍钢、本钢先后建成了一批烧结机脱硫,烧结、炼钢、轧钢系统余热回收发电,烟气除尘等环保工程,凌钢也完成了焦化系统的干熄焦改造,大幅度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烟粉尘的排放,节能减排效果也比较明显。
5.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重点冶金企业制订了信息化整体规划,以夯实基础、敏捷制造、优化流程为前提,以贯通主体业务为目标建立信息化应用系统架构,从实际情况及管理需求出发,将先进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步骤开展信息化建设,基本构筑了高可用性、高灵活性、高机动性及快速收敛性的信息系统平台。
建成了包括产线MES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进出厂综合管理系统及相关生产管理优化与企业管理系统,完成了ERP系统改造及生产和安保监控工程建设,工艺装备、流程优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2012年,鞍钢集团和东北特钢集团入选了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名单,东北特钢集团等3户冶金企业还被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评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五十佳企业。
6.国际化水平得以提高。
冶金工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冶金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统筹“走出去”、“引进来”,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
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应对国内市场需求放缓,钢铁企业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钢材出口量大幅度增长。
2015年全省出口钢材达到了1410.8万吨,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达到了20.1%。
2015年出口钢材占全省钢材产量的22.3%,比2010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出口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尽管我省冶金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等主要冶金产品需求回落,冶金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产能过剩的宏观形势下,一些规划项目难以实施。
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钢铁、有色金属产能增长迅猛,产能过剩非常严重。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将钢铁、电解铝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在项目核准上控制更加严格,不仅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而且还要对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项目进行清理。
在这种形势下,我省鞍钢鲅鱼圈二期工程、鞍钢朝阳公司二期工程、抚顺新钢铁环保搬迁项目等“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因为得不到核准而没有如期实施,使鞍钢鲅鱼圈公司和鞍钢朝阳公司难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也影响了抚顺新钢铁有限公司的升级改造。
2.冶金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利润水平低,企业效益差。
据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按照2015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67%。
近年来,我国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2015年,钢材价格持续创出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亏损面大幅度上升。
2015年,我省7户重点钢铁企业中有5户亏损,亏损额达113亿元。
其中本钢一户企业就亏损76.4亿元。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也是困难重重,到2015年底,电解铝价格只有10710元/吨,比2011年7月18700元/吨的高点下跌了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