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 Yamagata系流感病毒。
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病毒。
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晴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以上结果均提示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
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循环并引起季节性流行,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染。
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后症状轻微。
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是否导致人发病并不清楚。
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将甲型流感病毒分成许多亚型。
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18个亚型血凝素(H1-18),11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1-11)。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
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
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 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 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
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 多脏器功能衰竭。
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
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
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 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 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 肿、坏死。 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 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 应。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3)血清学检测 (4)病毒分离培养
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
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 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 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 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 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 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
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 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 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 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 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 及肺实变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等为主。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更新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鉴别诊断一、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
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
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临床治疗一、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
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诊断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
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
流行病学情况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
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流行病源自情况五、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
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
鉴别诊断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
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鉴别诊断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 (3)血清学检测 (4)病毒分离培养
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 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 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 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 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
【原创】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解读
44
4 治疗原则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 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 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 虑抗病毒治疗。
4 抗病毒治疗
• 2.抗流感病毒药物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 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Influenza vaccines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NO. 33, 19 AUGUST2005
Part.2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2 病原学
甲 乙 丙
丁
•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 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 流感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
力恢复常需1-2周。
3 临床表现
并发症
A B
C 心肌损害
D E
3 并发症
肺炎
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细菌性混合肺炎
3 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 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 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 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 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 氧面罩进行氧疗。
八、治疗
(一)基本原则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 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 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 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 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 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 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 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 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 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 身高 (m) 2]; 5.妊娠期妇女。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
流行病学
6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 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 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 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 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流行病学
7
(二)传播途径
包括急性咽炎 、扁桃体炎、鼻炎 和鼻窦炎。感染与 症状主要限于相应 部位。局部分泌物 流感病原学检查阴 性。
其他下呼吸道 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 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 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 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 、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 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 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 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 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 诊。
预防
33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 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 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 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 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 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 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修订版)
概述
2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可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
并发症可发重展点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 急性呼吸窘项迫目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可引发瑞氏综合征)。
全国流感监测质量评估方案(2017年版)
表 12 鸡胚分离株的送检及时性评分标准
标本采集至送达 CNIC 的时间在 30 天内的鸡胚株数量 及时送检鸡胚株≥10 株 1≤及时送检鸡胚株<10 无
分数 2 1 0
注:仅统计型别/亚型/系复核一致的所有来源标本分离的鸡胚株。
(8)省级流感参比中心工作开展情况(20 分)
表 13 省级参比中心复核鉴定及时性情况的评分标准
1
控疾发〔2012〕8 号)开展评估工作。
三、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评估指标包括省级 CDC 的流感监测网络管理和流感监测
网络工作质量两部分,各占总分的 20%和 80%。
(一)省级 CDC 的流感监测网络管理(100 分,占总分的
20%)
1.省级 CDC 对本省份流感监测网络的管理(50 分)
表 1 流感监测工作的协调、管理情况评分标准
完成分亚型或分系鉴定的标本占所有阳性标本的比例(%)
分数
5
亚型/系鉴定比例≥95%
5
80%≤亚型/系鉴定比例<95%
4
60%≤亚型/系鉴定比例<80%
3
40%≤亚型/系鉴定比例<60%
2
20%≤亚型/系鉴定比例<40%
1
亚型鉴定比例<20%
0
注:统计国家级哨点医院来源的标本,以收样单位为统计单位。
1分 送检毒株的暴发疫情占流感暴发疫情的比例<50% 0 分
注:统计数据来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
系统”。
(二)流感监测网络工作质量评估(100 分,占总分的 80%)
流感监测网络工作质量评估包括网络实验室所在 CDC(70
分)和国家级哨点医院(30 分)两部分,其中网络实验室所
流感监测方案(2017版)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流感样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3)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室工作
1.负责非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辖区内的网络实验室报送毒株的复核 鉴定,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反馈。
2.选择网络实验室报送的部分毒株开展抗原性和耐药性监测工作 ,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周报》向监测网络反馈。
数,填写登记表,报医院主管科室,主管科室汇总后每周一24时前分诊室录 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HIS系统上备注流感样病例或写出流感样病例的症状
注意事项: 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举例:ILI%=(内科诊室ILI数)/(所有内科诊室就诊患者数)。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网络信息安全
培训、考核和督导
(一)培训 形式 国家定期培训、省级疾控中心每年培训
各网络实验室派专业技术人员至省疾控或国家流感中心进 修。
国家流感中心和省疾控可派专家至现场进行培训和指导。
培训、考核和督导
(二)考核和评估 1盲样考核 国家——每年一次(所有省疾控、各省级参比中心辖区 内的1-2家网络实验室、非省级参比中心辖区内的所有网 络实验室) 省疾控——每年一次(辖区内所有网络实验室)
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监测诊室的设置 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 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 监测。
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各监测诊室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
信息系统管理与建设
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管理 国家流感中心——管理和维护 各网络实验室——账号由本级系统管理员建立和维护,权限由本级业 务管理员设置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账号由所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管 理员建立和维护
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解读(1)
普通感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阴性
弱 季节性不明显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 无寒颤 1-2天
轻或无 5-7天 少见
26
流感的治疗原则
•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确定住院治疗或门诊治疗。 • 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尤其是重症流感高
危人群。 – 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
率、降低病死率。 •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继发细菌性
•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毒株 的流感病毒感染。
7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 1-7天,多为2-4天。
• 多种流感样症状
突发高热。 咳嗽(常为干咳)。 咽痛、流涕或鼻塞。 头痛。 肌肉和关节痛。 全身不适。
• 部分以呕吐、腹痛、 腹泻为特点,常见于 儿童乙型流感。
并发症
流感病毒性 季节性流感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
17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 采集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痰、气 道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
• 病毒核酸检测。 • 快速抗原检测。 • 血清学检测。 • 病毒分离培养。
18
影像学检查
•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 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 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 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抑制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影响,从而减 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病毒排出,降低传染性,有利于流行控制。 保护其他易感人群、高危病人和医护工作者。
抗流感病毒药物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奥斯他韦 – 扎纳米韦 – 帕拉米韦
• M2 离子通道抑制剂 – 金刚烷胺 – 金刚乙胺
• 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 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有序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全面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能力建设,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二)实时追踪流感病毒变异,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并做出预警;(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株的推荐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四)为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1 .监测对象。
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监测时间。
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监测诊室的设置。
(1 )综合医院在所有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2 )儿童医院在所有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4.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后,于每周一24 时前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2 )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科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5.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每家哨点医院根据病人就诊情况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南方省份每周10 份至40 份,全年平均达到每周20 份;北方省份4至9月每月20份,10月至次年3月每周平均20份。
(1)采样对象:发病3 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2 )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种类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
标本采集后放入含3-4ml 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3)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当在 2 个工作日内运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保存温度为2-8 C;如未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当置-70 C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1 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
标本应当避免反复冻融。
(4)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48h 内将“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6.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1)网络实验室的工作。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后,要在3 个工作日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或系鉴定。
对于检测阳性的标本,要求1周内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SPF 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48h 内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每个网络实验室每年报送的流感毒株数量不低于30 株,流行季节每月不少于5 株,并避免毒株采样时间集中。
从采样日期起30 天内报送至国家流感中心及省级流感参比中心。
每株毒株上送国家流感中心1 管,省级流感参比中心2 管,每管不低于1ml 。
各网络实验室对于不能明确区分型别或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须在48 h内送至国家流感中心,对发现的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应当立即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
(2)省级流感参比中心的实验室工作。
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负责在10 个工作日内对辖区内网络实验室报送的季节性流感毒株进行复核鉴定,对HA (血凝)滴度》8的毒株利用Hl(血凝抑制试验)方法进行复核鉴定,对HA< 8的毒株进行核酸分型/亚型鉴定,并将复核结果及时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各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年至少选取20%的流感毒株使用国家流感中心统一提供的参考抗原和参考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流行季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并至少对其中30 株流感毒株进行基因特性分析和耐药性分析。
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月以电子版的方式将本省份流感病毒抗原性、耐药性分析和基因特性数据报送至国家流感中心,邮箱为。
序列数据提交至“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
(3)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室工作。
负责非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辖区内的网络实验室报送毒株的复核鉴定,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进行反馈。
选择网络实验室报送的部分毒株开展抗原性和耐药性监测工作,并通过《中国流感监测周报》向监测网络反馈。
选择网络实验室报送的部分毒株进行基因特性分析,序列数据每周提交至“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
统一制备、分发参考抗原与参考血清等试剂,协助省级流感参比中心具备和提升流感病毒抗原性、基因特性分析以及耐药性分析能力。
每年开展流感疫苗接种者和一般人群血清学调查。
(二)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
1.流感样病例暴发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2.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1)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疫情暴发单位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
(2)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 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 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暴发疫情的标本信息应与疫情事件进行关联,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标本采集和运送。
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鼻拭子标本,必要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
每一起暴发疫情一般应当采集10 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 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
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
样本采集后应当在2-8 C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血清标本可暂时冻存在-20 C以下冰箱。
4.暴发疫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暴发疫情标本后,要求在24h 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或系的鉴定,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24h 内上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发现流感病毒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应当立即上报,同时将相关毒株和阳性标本送省级流感参比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应对核酸检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每起暴发疫情至少对5 份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如采集标本数或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数小于5 份,则对全部标本均进行病毒分离。
暴发疫情分离的毒株报送程序、要求与流感样病例监测相同。
(三)生物安全要求。
流感监测过程中,有关流感病毒毒株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藏和检测等各项活动均应当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三、组织管理及职责分工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由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技术实施单位两部分组成。
技术实施单位由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有序的原则开展流感监测工作。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评估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工作,保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并按监测方案的要求提供实验设备经费,确保监测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每年定期组织对本辖区流感监测网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全国流感监测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制订全国流感监测相关技术文件;负责全国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置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全国流感监测督导、考核、评估工作,组织对省级流感参比中心的评估工作。
2.定期对全国流感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编发流感监测周报。
3.对新亚型和未能区分亚型的流感病毒要在48h 内完成复核鉴定;为非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辖区内网络实验室的流感毒株进行复核鉴定;负责为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提供参考抗原、参考血清等试剂。
4.开展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积极承担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监测网络的相应工作职责。
(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本省份流感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足额配备从事流感监测工作人员;开展本省份的流感监测督导、考核、评估工作;负责本省份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置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2.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负责对本省份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阳性的标本或分离的毒株进行复核;开展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分析和耐药性监测工作。
3.省级流感参比中心原则上不再直接承担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的核酸鉴定和病毒分离任务,尚未成为省级流感参比中心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仍应承担对应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的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工作。
4.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为省级流感参比中心4 年内,本省份内的网络实验室需全部开展流感病毒分离工作;各网络实验室送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株复核一致率要在95%以上;至少50%的网络实验室要具备鸡胚分离能力,并及时上送鸡胚株。
5.在流行季节每周、非流行季节每月对本省份的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并报送国家流感中心,邮箱:。
(四)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所在的地市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工作,配备从事流感监测的工作人员,协助开展本辖区的流感监测督导、考核、评估工作;负责本辖区的流感监测和暴发疫情处置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2.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离鉴定工作,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标本和毒株。
3.定期对本辖区的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并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开展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
(六)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
1.按要求设置监测诊室,明确监测工作日常管理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监测数据原始记录至少保存2 年;对本院监测人员开展培训。
2.负责按要求报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开展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工作。
3. 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信息化建设,要求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流感样病例登记、报告等工作,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4. 做好流感样病例登记、报告、采样、送样等监测工作补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制定院内流感监测工作管理方案,并纳入院内工作管理考核。
四、信息系统管理与建设(一)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管理。
国家流感中心负责“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各网络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账号由本级的系统管理员建立和维护,系统权限由本级业务管理员设置。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账号由所在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管理员建立和维护。
(二)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的建设。
国家流感中心负责“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各网络实验室可向国家流感中心申请账号。
国家流感中心和各网络实验室应及时提交流感毒株序列。
各网络实验室通过“中国流感基因序列数据库”共享最新的流感序列,利用序列信息开展综合分析,提高数据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