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可以说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

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同学们,上图中的交通工具叫什么名字?学生:自行车。

教师:我们的爷爷奶奶以及一些老年人还叫它什么名字?学生:洋车子。

教师: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

你还能说出哪些?学生:洋火、洋油、洋灰、洋钉、洋布等。

教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学生: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教师:今天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海尔电器、波司登羽绒服等。

学生: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工业产品已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中国从自身经济近代化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经历了血雨腥风,历尽了重重磨难。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教学
反思
导入2(温故式导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又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什么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为什么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板块一 七七事变
分组讨论:(1)什么是七七事变?
(2)七七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块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小组合作:国共两党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过渡语: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板块三 淞沪会战
小组合作:(1)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2)淞沪会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本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附: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反思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讲述张骞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目的、口号、行动和结果。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表现如何;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处于“黄金时代”的原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法】材料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钟)请大家翻开书第100面,预习第十九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预习前,我们先一起读一遍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教师:为何我国当时进口的货物前面都带“洋”字?学生: 回答二、自学互动(5分钟)教师:明确目标后请大家开始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上学前预习的内容。

学生:预习(一).状元实业家张謇:背景:目的:口号:行动:结果:精神:完成后分组展示三、小组交流(3分钟)教师:刚才预习时我发现同学们还是遇到了一些自己难解的问题,这时候请分小组交流解决预习时的问题,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小组长交给我,我们再全班讨论。

好,开始吧。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收集问题并让学生们在文中画出。

教师引领:展示PPT张謇的身世和他创办的事业,并趁势追问:张謇创办事业给你们那些感受?(答案1外国剥削中国严重;答案2张謇很爱国;答案3张謇很有勇气;答案4张謇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展示PPT大生纱厂发展的一波三折,并提问:他还办哪些企业?大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答案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

答案2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使它没有生存的空间)四、合作探究(26分钟)营造气氛,师生互动过渡:师:同学们,在近代我们的民族工业会这样呢?出示(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师:请大家拿出导学案:第一任务是:检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第二任务是:检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缓慢发展。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第六单元第 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升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创建“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创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建“穿越时空”情境,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由、特点。

感情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觉张謇等创办公司,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加强爱国感情。

二、教课要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波折发展。

三、教课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2、正确认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四、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导入新知】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喜报图2、教师活动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设计理念:选择切近学生近来发展区的资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新知】3、学生阅读教材,达成以下问题:①、《马关合约》签署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一定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公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期间”。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财产阶级一度遇到激励。

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打劫。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计、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伍的。

设计理念:经过问题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知识轮廓。

4、创建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设计理念:经过生活化、普通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

依赖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进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 ,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凸展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点 ---- 主动性。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团结一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学习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理解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展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历史论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七七事变?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如佟麟阁、赵登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如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

每组选取一个讨论主题,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开始?”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日救亡运动。

8年级上历史第19课教案

8年级上历史第19课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是非观念和个人素质,对身边的不良现象和行为敢怒敢言。通过搜集材料和讲故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精神。
重 点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具资料:
难 点
体会怎样筑成新的长城的。
关键
结合史实进行分析。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8分
7分
15分
10分
5分




第19课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台儿庄大捷(国民党军队)
血肉筑长城百团大战(共产党军队)
众志成城(全民族各阶层)
学校
姓名
年级
初二
课 题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知识与能力:讲述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的故事,体会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战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战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抗战时期的故事资料,通过讲述检查和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情感的能力。
边想象边阅读课文。
小组合作,编写故事提纲,选出讲故事的代表
பைடு நூலகம்根据提问编演讲故事
各组提问
对答竞赛
观看影视录像
齐唱《国歌》
引导学生从砖石砌成的长城和血肉之驱筑成的长城对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
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感。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所学得以巩固。
直观感受抗战的气氛,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

初中历史19课教案

初中历史19课教案

课题: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等。

2. 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 请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历史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1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1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培养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于从洋务运动开始至民国结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影响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其包含两个子目“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第一个子目,介绍了张謇创建大生纱厂一系列企业的背景、概况、结局,使学生通过大生纱厂这一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感性了解;第二个子目,介绍了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的民族工业萌芽,至民国结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使学生通过分析对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认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民族资本主认作为中国社会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在一战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段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和工人阶段正常的建立提供了阶段基础;民族资产阶段两面性的特点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这也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只能是无产阶段,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初中历史19课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19课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19课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九课巩固扩充——大航海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了解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3.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2.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教学板书。

2.学生复印资料。

3.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大航海时代的定义和
意义。

二、整体学习:
1.讲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探险的主要航海家和重要航程。

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大航海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三、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确保学生对大航海时代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大航海时代的内容,并写一篇有关大航海
时代的文章。

五、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下节课的教学准备。

教学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对大航海时代的掌握情况,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重点: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XX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

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七七事变1.日军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材料链接】材料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2.全面抗战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

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

(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

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一)七七事变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学生:(复述经过)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爱国主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抗战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团队合作核心素养:在合作探讨环节,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如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与他人良好合作等。
-评价学生对卢沟桥事变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卢沟桥事变过程和全民族抗战意义的掌握程度。
-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分析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引发的?”,“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佩之情。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加深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访谈,了解抗日战争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和经历,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关怀。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七七事变的地点示意图、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役图片、抗日战争中英勇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涉及的实验如模拟七七事变的发生过程、制作抗日战争时间轴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墙壁上挂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图片,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简答题
题型示例1:简述七七事变的经过。
答案示例1: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题型示例2:列举全民族抗战中的三个重要战役。
答案示例2: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2. 论述题
- 全民族抗战: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一致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7.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改变历史发展进程
- 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 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时间线等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3. 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役
- 平型关大捷
- 台儿庄战役
- 武汉会战
- 百团大战
4. 抗战英雄人物
- 杨靖宇
- 赵一曼
- 佟麟阁
- 张自忠
5. 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 中华民族抗击外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6. 抗日战争与全民族抗战的区别与联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过程与方法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4年7月7日,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时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1.背景(1)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有向华北地区推进。

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

战争一触即发。

(2)教师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并提问:你们能说一说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怎样?学生回答: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过程:(展示课件)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优质课教案_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

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历史。

提供适当的史料,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素养;通过观察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情景下分析和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学生在卢沟桥抗战和淞沪抗战中,感受中国军队、中华民族为国家利益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通过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模拟军事法庭,学生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也认识为了世界和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逃避、推卸甚至掩盖、美化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设计思路与创新点本课主要涉及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三个重要的史实。

本设计以攻克重难点为目标,用了大量的图片、适当的史料、场景的模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让学回到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去。

本课的最大的创新点在于体验式课堂的尝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和课前探究的基础上,设计模拟法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自主掌握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并且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

如何正确的认识南京大屠杀以及当今日本掩盖南京大屠杀的行为,由教师提供新闻材料、影视材料、图片和史料,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在掌握史实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讲述:局部侵华→全面侵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

师:展示两则史料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审核:初二历史组 时间:2015-12-7
◆ 知识目标: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 能力目标: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_____________
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目的: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3)实践: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4)结局:_____________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发展,一战后,被________。

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请思考 2、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
(1)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里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从地区看,______、______等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整体水平落后。

【导学解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从张謇等人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可贵的精神?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三、【成果检验】
◆拓展提高、达标测评
1、清末提出“实业救国”并回乡办厂的状元实业家是(A )A张謇 B 荣氏 C 孙中山D康有为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B )
A辛亥革命的成功
B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实业D北洋军阀的分裂
3、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可贵的精神?
学习他们以实业救国,维护民族利益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总结延伸
旧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困难,比较落后。

但是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作为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革命性和妥协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只能是无产阶级,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五、布置作业
掌握本课学案习题,阅读第20课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曲折的原因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总体落后、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