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汇总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专题10历史主题篇(原卷版)

专题10历史主题篇(原卷版)
A. 资产阶级改革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封建社会的转变D.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5. 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②玄奘前往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建筑知识
④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历法、医药等方面的书籍
A. 经济繁荣 B. 民族团结 C. 国家统一 D. 文化交流
【112023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12. 九年级某班同学针对中国现代史展开了话题复习。根据下列思维导图,请你判断他们讨论的话题是( )
【22022年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18. 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32021年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5. 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 政治制度完备
B. 农业技术进步
C. 海外贸易发达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历程D.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7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19. 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推送了学习资源包(如下),请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①人物传记:《玻利瓦尔——流芳百世的南美解放者》②电影:《甘地》
③论文:《非洲民族独立国家 涌现》④纪念品:巴拿马运河纪念币
D.绘画成就卓越
【1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卷】9. 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为( )
《资政新篇》 《时务报》 《三民主义》 《青年杂志》
A. 西方科技的引进 B.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某电讯报导:对中国来说,不依靠苏联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还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即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

该电讯评论的消息可能是A.“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D.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2.“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曾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此人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B.国际上的援助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4.科技创新与国计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以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空时代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5.“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B.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领域的是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C.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D.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7.从1948年到1957年,海外学子归国形成热潮,仅从美国就回来了1000余人,各国归来的总数达到3000余人,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华罗庚等是那个时期归国专家的代表。

促成这一热潮的原因之一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B.祖国建设事业的感召C.金融危机的冲击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2010年是袁隆平先生的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隆平先生: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专题11 科技史作业考试

专题11 科技史作业考试

专题十一中外科技发展史满分(64分)1.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科技大展台。

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每一次生产力和科技的变革,都能在世博会上找到踪影。

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举办人类历史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博览会,主题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此次博览会上,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

(1)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设想一下,英国会展出那些“辉煌成果”(至少举出两列)?并分别说明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材料二:回顾历届世博会,能源从来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73年多瑙河畔的维也纳世博会上,电动机的发明让人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

1878年巴黎世博会,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被安装在埃菲尔铁塔上,将整个世博会园区照的晶莹透亮。

(2)材料中提到的电动机,灯泡的发明属于什么时期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出现与一种新能源的利用密切相关,这种新能源是什么?(2分)材料三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

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1分)第二次科技革命:(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 (l分)(4)前两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两个崭新的时代。

请按顺序写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

(5)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2.阅读材料题。

(10分)材料一“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材料二受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原定4月9日在东京开幕的第24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延期举行。

专题11 中外科技史提纲

专题11 中外科技史提纲

专题十二之中外科技发展史班级姓名【中考考点】A.识记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祖冲之、华佗、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水经注》、《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

电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B.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了解爱迪生的发明,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中国历代科技成就(一)先秦时期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2、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四川省)修筑,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汉时期1、长城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2、造纸术(1)纸的发明西汉前期,已出现纸。

(不等于西汉前期最早发明造纸术)(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2世纪)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起来。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科学与技术》课后练习答案(试题)

《科学与技术》课后练习答案(试题)

科技复习提纲填空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二战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进入了跨国建制时代。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高技术这一名词,并于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变异的普遍性、繁殖过剩、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电磁场理论揭示了光、电、磁内在联系。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化工技术革命包括:化肥工业的诞生、人工合成染料、制药工业的诞生、安全炸药的发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技术等。

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10-15m、夸克的范围10-20m。

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裂变、原子核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裂变。

核反应堆是达到临界状态的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核裂变反应持续下去。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300 MW。

现代化学发展特点: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和分子识别等重要功能。

根据与内质网的关系,核糖体可分为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两类。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指出: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B.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可知,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故选A项。

B项提出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排除;C、D两项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果。

2.20世纪60年代初的某一天,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与同僚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指( )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且当时中美并未建交,美国对中国仍采取敌视态度,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B项错误;华约建立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英国广播公司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B项正确。

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A 项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项错误。

4.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等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

专题11 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解析版)

专题11 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解析版)

专题11 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 有中心天体的对比问题................................................................................................................... 【题型二】 有中心天体的估算问题 ................................................................................................................... 【题型三】 有中心天体的追及问题................................................................................................................... 【题型四】 双星、三星等 ..................................................................................................................................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 (2)【题型一】 有中心天体的对比问题【典例分析】两颗互不影响的行星P 1、P 2,各有一颗近地卫星S 1、S 2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中纵轴表示行星周围空间某位置的引力加速度a ,横轴表示某位置到行星中心距离r 平方的倒数,a ­1r 2关系如图所示,卫星S 1、S 2的引力加速度大小均为a 0。

科学技术的练习题

科学技术的练习题

科学技术的练习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科学技术的应用,无论是通讯、交通、医疗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便利设施,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的意义和发展,下面给出一些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练习题,供读者参考。

第一题: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创新和应用科学技术,社会得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二题: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另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研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治愈一些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此外,还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医疗技术更加先进,从而拯救了许多生命。

第三题:科学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中就能完成许多事情,如购物、学习、娱乐等,不再需要亲自出门。

其次,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和高效,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之间的往来更加便捷。

再者,家电产品的普及和使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如空调、洗衣机、电视等产品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第四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哪些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专题11 质谱仪(解析版)

专题11 质谱仪(解析版)

专题11 质谱仪(解析版)质谱仪(解析版)质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用于分析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和元素。

本文将介绍质谱仪的原理、操作方法、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一、质谱仪的原理质谱仪是利用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样品分子中的化合物离子化,并通过一系列的电场、磁场和电子器件进行分离和检测。

主要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个部分。

1. 离子源离子源是将样品中的分子化合物转化为离子形式的装置。

常见的离子化方式包括电离、化学离化和光离化等。

离子化后的样品进入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和检测。

2. 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用于分离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荷比进行精确的质量测量。

常见的质量分析器包括磁扇形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和时间飞行质量分析器等。

3.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检测质谱仪中产生的离子,并将其转化为可观测的电信号。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离子多种器、电子增强器和光电二极管等。

二、质谱仪的操作方法质谱仪的操作方法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样品进样、仪器设定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质谱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质谱仪的分析结果。

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经过样品前处理、提取、衍生化等步骤,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2. 样品进样样品进样是将制备好的样品引入质谱仪进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样品进样方式包括进样器进样、直接进样和溶液进样等。

根据不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能够提高样品的分析效果。

3. 仪器设定仪器设定是根据具体的分析要求设置质谱仪的各项参数和条件。

包括离子源电流、质量分析器的电压和磁场强度等。

合理的仪器设定能够提高质谱仪的分析精度和重现性。

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仪器输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解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质谱图的解析、峰识别和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等。

运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提高质谱仪的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三、质谱仪的应用领域质谱仪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在许多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题11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解析版)

专题11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解析版)
3.(7分)(2021广州一模)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
橡皮筋的A端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B端系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
(1)如图(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沿平行木板的不同方向同时拉橡皮筋,将橡皮筋的B端拉至某点O,记下O点位置和两细绳的方向,并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N和F2=2.00N.
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三角板,一定要使表示两力的对边平行。
【创新领悟】
实验器材的创新
(1)电子秤代替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
(2)同一电子秤应用于(a)、(b)、(c)三个图中,可测得三根细线中拉力的大小
(3)记录:记下每次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标记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
(4)作图:选定比例要相同,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作平行四边形求合力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的图示,并用刻度尺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
②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
【参考答案】BC B
【名师解析】①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在实验过程中不应让橡皮条的拉力方向具有特殊的角度或位置,选项A错误;只有每一次实验时用一个力和用两个力拉橡皮条时的效果相同即可,即O点的位置相同,不需要每次实验的O点位置都相同,选项B正确;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该沿测力计的轴线,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选项C正确;由于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大于任意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一个分力,还可以小于任意一个分力,所以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可以大于或等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选项D错误。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十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解析:选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美、苏对中国的核威胁和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两弹一星”是提高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2.“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有力冲击了美苏的核垄断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解析:选D 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D项不正确。

3.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飞行了33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航天舞台上的地位。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科技成果是( )解析:选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故D项错误。

4.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这是指(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籼型杂交水稻解析:选C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可判断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专题11 作文(解析版)(江苏专用)

专题11 作文(解析版)(江苏专用)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专题11 写作(解析版)【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作文。

诗人方政在诗歌《面对石头》里写道:“横亘石头的地方/是绕道而行的地方/是跪拜祈祷的地方/是排石开路的地方。

”诗中的“石头”有什么喻义?面对石头,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哪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作文。

任务一:根据你的见闻或经历,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联系生活现象,表达你的思考与看法,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例文一:勇战“巨石”,成就自我成长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会有“巨石”横亘在前。

当遇到“石头”的阻路时,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记得那是初二时一次重要的演讲比赛,对于一向内向的我来说,这次比赛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石头”。

看着手中密密麻麻的演讲稿,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

我曾想过绕道而行,告诉老师我无法胜任,放弃这次机会。

毕竟,逃避看起来是那么轻松。

然而,当我看到同学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想到老师对我的信任,我又觉得就这样放弃实在太懦弱。

于是,我又试图跪拜祈祷,希望幸运之神能眷顾我,让我在比赛时超常发挥。

可内心深处却明白,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最终,我决定排石开路。

我开始没日没夜地练习,对着镜子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情和手势,在家人面前一次次试讲。

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停顿,我都反复琢磨。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但我从未想过放弃。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临,我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舞台。

灯光照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不再紧张,不再害怕。

我用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完成了我的演讲。

当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知道,我成功地搬开了这块“石头”。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生活中的“石头”,绕道而行只会让我们错过成长的机会,跪拜祈祷只是一种虚幻的寄托。

唯有勇敢地排石开路,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专题11 科学思维(山东卷)(解析版)

专题11 科学思维(山东卷)(解析版)

专题11 科学思维【母题来源】2022年山东卷【母题题文】科技赋能北京冬奥令世人惊叹。

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全球范围内还较少被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

北京冬奥会为推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提供了契机。

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体现出北京冬奥组委()①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②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③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④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试题解析】①: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判断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创造其发展趋势,①说法错误,排除。

②④:相较于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传统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害,非常环保,其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说明北京冬奥组委坚持辩证思维,分析制冰技术运用的内在矛盾;同时遵循逻辑推理,把握制冷剂使用与环境保护的因果关系,②④符合题意。

③: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扩散、辐射,而不是进行思维的收敛和集中,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科学思维,考查新情境下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很好的落实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命题方向】科学思维是山东高考的新增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科学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展望2022年高考政治试题呈现仍然会以我国社会领域最近时政热点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得分要点】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江西专用2019中考历史高分二轮复习第二模块高频专题0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课件

江西专用2019中考历史高分二轮复习第二模块高频专题0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课件

“蒸汽时代”
入“电气时代”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5
知能要点整合
|要点四| 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反思)
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
激化
环境污染 严重
资源枯竭
概况 在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 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 状越来越不满
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
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工业革命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促进了欧美各国城市化的发展
7
江西专版
1
高频专题(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
2
知能要点整合
|要点一| 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史实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十七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主要发明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
电子计算机
最主要是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及工业三废造成的水体和 第一次工业革命
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次科技革命 如手机电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冰箱、空调中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等 森林锐减、淡水资源短缺 、矿产资源枯竭等
6
知能要点整合
(续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
煤炭
电力、石油
核能、太阳能等
火车: 改善了人们的出 计算机、互联网:使人们衣

专题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练习)(原卷版)

专题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练习)(原卷版)

专题1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位创作的?片段二“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2)列举两例“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片段三袁隆平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

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袁隆平《我的中国梦》(3)袁隆平研制的成果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上述材料体现了袁隆平的哪些精神?2.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

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材料二表: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现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煤炭产量大幅提高得益于谁对于什么技术的改进?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表格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反思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
(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位创作的?
【答案】图一,宋应星。

图二,李时珍。

【解析】图一是《天工开物》宋应星创作,图二是《本草纲目》李时珍创作
片段二“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2)列举两例“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
【答案】史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意义:打破美苏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解析】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片段三袁隆平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

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袁隆平《我的中国梦》(3)袁隆平研制的成果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上述材料体现了袁隆平的哪些精神?
【答案】成果:籼型杂交水稻。

精神: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

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

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材料二表: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现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煤炭产量大幅提高得益于谁对于什么技术的改进?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人物及技术:瓦特,蒸汽机。

变化:火车、汽船出现。

【解析】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2)根据材料二表格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结合所学知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结论:1914年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或者英国工业发展较慢,德国工业发展较快)。

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

【解析】学会看表格归纳答案,关键词:看时间,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3)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入新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概括该阶段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答案】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解析】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4)根据以上材料,总结科技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反对战争使用高科技武器;利用科技造福人类;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等等。

【解析】言之有理即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二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许多清朝大员亲眼目睹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深感震惊。

他们在1865年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科学走到了工业生产的前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的电力技术就是电磁理论的直接产物。

西方国家生产剧增,由于在最新技术上兴办重化工业,需要集中巨额资金,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批拥有数以十万计工人的大企业纷纷建立起来,因此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材料四2018年11月1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双星送入预定轨道。

从今年1月12日,长三乙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北斗三号02组双星,到此次发射09组双星,11个月的时间里,长三甲系列火箭今年已经完成的12次发射任务中有10次都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共将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顺利实现了今年北斗工程的圆满收官。

(1)材料一中的“产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人到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答案】时代:蒸汽时代。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解析】关键词:“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什么运动?为了实现强兵富国,他们提出了什么鲜明的口号?
【答案】运动:洋务运动。

口号:自强、求富。

【解析】关键词:“目睹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力”“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依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什么新变化。

【答案】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任答一点即可)变化: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

【解析】学会理解材料
(4)材料四中的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你再列举两项我国与这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技成果。

【答案】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成果: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等。

(答出两项即可)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创制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