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探讨

合集下载

计算机导论学习总结5篇

计算机导论学习总结5篇

计算机导论学习总结5篇第1篇示例: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计算机导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认识,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次学习中,我对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就让我来总结一下这次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在本次学习中,我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我了解到计算机是如何进行数据存储、运算和控制的,以及不同部件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我们还学习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开机启动过程、指令执行过程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学习中,我对数据结构和算法有了更系统和深入的学习。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础,它涉及到各种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它包括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图算法等。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我了解到不同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这对我今后的编程和算法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2篇示例:计算机导论是大学生入门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大家初次接触计算机知识的重要一步。

学习计算机导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更深入的计算机课程做好铺垫。

在学习计算机导论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计算机导论让我了解到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软件是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学习计算机导论期间,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知道了计算机是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完成我们的指令的。

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热)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导论学习心得体会1 本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创业这门课程,感觉受益良多。

首先,课程结构本身十分的紧凑,理论知识十分地连贯,学习起来不会有断层;其次,课程老师非常用心,每节课都准备的非常充分;此外,教室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有利于“头脑风暴”式的教学展开。

大四毕业季,学习的压力尚未得到减轻,工作的压力却接踵而至。

在这个节奏飞快、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一味的死守就业这个观念,不仅会增加自身就业压力和痛苦,更会加速社会就业紧张氛围的形成。

所以转变观念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责任和新的思路。

创业导论这门课程,充实了我们的知识,增强了我们的自信,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从就业到创业的重大转变。

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知识,更给予我们宝贵的指导意见和经验教训,能够让我们站在失败者的立场上,思索创业失败的原因和探索失败的根源,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经验教训,开辟创业发展新思路;它让我们能够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和成功者一起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与激情,并同他们一道学习成功之法,借鉴并改进成功的方法,使自己得以尽量少走弯路、错路,规划并实践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

同时,通过创业课程我深切的感受到创业者身上理应具备的诸多素质。

创业需要胆识。

决定走一条创业之路,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创业者首先必须下定决心,然后踏石有路、抓铁有痕地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创业者必须明确选择创业必然要放弃就业机会或者失去工作甚至更多。

创业需要眼光。

在这个万花筒般的社会中,学会审时度势,是一个创业者、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个好的眼光,不仅可以给企业指明发展的道路,更能在这个碰撞激烈的社会中,减少摩擦,降低损耗,用最快捷的方法做最有效率的事,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有性价比的产品,以最具竞争力的一面面向人民、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计科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计科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计科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计科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在计科专业导论课程中,我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未来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是我对计科专业导论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计科专业导论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框架。

在课程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

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这些知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潜力,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计科专业导论课程拓宽了我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思路。

通过听取行业专家的讲座和校友的分享,我了解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

课程还提供了一些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技巧的培训,如编写简历、面试技巧等。

这些内容对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在这个专业领域取得成功的校友的经验分享。

这些经验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给予我在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第三,计科专业导论课程推动了我的学习和思考方式的转变。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讨论。

这些活动让我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从而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还提倡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需要不断主动地学习和精进。

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制定学习计划、整理学习笔记等。

这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改变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计科专业导论课程还加强了我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与合作。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这促进了我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计算机科学导论 课程 教学 改进建议

计算机科学导论 课程 教学 改进建议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多数专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和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第一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建议。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更新教学内容目前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当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需求。

建议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更新,增加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

2. 强调实践教学传统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操作的引导。

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编程、数据分析等相关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老师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教学视频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3. 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引入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1. 多样化考核方式目前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是通过笔试形式进行考核。

建议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多样化设计,如增加实践性考核、课堂互动等环节,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考量。

2. 注重课堂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师资队伍建设1. 增加教师培训目前一些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师对于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了解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鼓励教师科研学校应该鼓励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保持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关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教学反思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教学反思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教学反思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大多数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为计算机科学入门学生开设的一门概论课。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是一本广为采用的教材,本文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该教材进行评价与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教材评价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以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为纲,从计算机科学的历史、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存储、算法、人工智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该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注重概念的阐述和理解,为入门级别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启蒙。

同时,该书还提供了多种学生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

从书籍的内容来看,本书将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涵盖到了,不管是计算机基础理论还是实用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讲解。

相比于其他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本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学生可以从中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讲解数据结构和算法时,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而非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本书作者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展望。

这对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引领学生对将来的规划与方向。

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是开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优秀教材。

教学反思在使用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二版进行教学时,我们发现该教材使用了大量的生动图表、代码范例等辅助材料,并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但是,该教材在部分内容的讲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部分中,教材并未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更多地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这对于刚入门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惑和阻碍。

另外,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引导。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作者:乐天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4期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

本文指出《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学科的入门介绍。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该领域工作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新生虽然具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上的专业性不够,大部分的知识对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

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并不好。

根据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括计算机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热点研究问题等。

在授课中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还要对最新的专业动态有所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非常多,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内容为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同[1];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浓缩,内容涉及面广;三、计算机和计算的本质属性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2],内容进行系统化、形式化的概括。

由于目前中小学已开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所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过于简单,失去“专业引导”课程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第三种教材过于抽象,教师难讲,一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总结我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未来规划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学号1304091005姓名赵云徽202*年11月10日对计算机学科和课程的认识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几个字,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台计算机,然后是许多台,再就想到了服务器。

不过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定义,CC991这样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对描述和交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分析,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

”在定义之后,我来总结学习了的基础知识。

首先,什么是计算机?经过相关学习,可以定义“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的简称。

一种自动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是一种按照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信工具”由CC991给出的定义。

我们知道,它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首先便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

因为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有时也包含许多模糊的元素。

要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所能理解的问题,就应当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方式和计算机运行的原理。

第二,是如何使问题被有效地自动执行。

也就是在第一个问题中,计算机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或者说计算机科学的最根本问题所讨论的是可行性。

对于连续对象,计算机是难以处理的。

所以我们所说的可行性对象都是与离散对象有关。

第三,可以说是第一个问题的结果。

即运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正确,与算法密不可分。

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选择程序正确性证明,或形式软件的开发方法,把软件正确性的技术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的始终。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十分快速,几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同时也具有十分宽广的覆盖面,交叉学科众多。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计算机科学前沿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面将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

说到计算机学科的广泛,不如来看看计算机学科所含有的分支。

如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等众多分支。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后感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后感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后感如今,各行各业都要用到一样东西_-计算机,大到公司企业,小到家庭个人,且计算机的更新更是如此之快,有时候真令人措手不及.它是本世纪最重大的科学研究之一,已成为现代化国家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的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使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概念和技术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并还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目前,它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好计算机这门课,而且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计算机.下面我就自己学了计算机科学导论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谈一谈.从1930-1950年,那些被视为电子计算机工业先驱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些计算机.早期的计算机并不是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上,都是在外部进行编程的.这些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仅仅用来存放数据.它们利用配线或开关进行外部编程.自1950年以后出现的计算机虽然便的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但原理几乎都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于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几代,每一代计算机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硬件或软件方面(而不是模型).第一代计算机(大约1950-1959年)以商用计算机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体积庞大,使用真空管作为电子开关.第二代计算机(大约1959-1965年)晶体管代替真空管.这既减小了计算机的体积,也节省了开支.FORTRAN和COBOL两种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明使得编程更加容易;第三代计算机(大约1965-1975年)集成电路的发明更加减小了计算机的成本和大小。

小型计算机出现在市场上了,软件包也已经有售。

软件行业就此诞生了;第四代计算机(大约1975-1985年)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电子工业的发展允许整个计算机子系统坐在单块电路板上,这一时代还出现了计算机网络;第五代计算机始于1985年,这个时代见证了掌上电脑和台式电脑的诞生、第二代存储媒体的改进、多媒体的应用以及虚拟现实现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程序设计语言也在飞速发展,其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受到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影响,也开始受到程序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许多方面特别是实用化方面的影响。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学科的入门介绍。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该领域工作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新生虽然具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上的专业性不够,大部分的知识对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

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并不好。

根据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括计算机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热点研究问题等。

在授课中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还要对最新的专业动态有所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非常多,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内容为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同[1];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浓缩,内容涉及面广;三、计算机和计算的本质属性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2],内容进行系统化、形式化的概括。

由于目前中小学已开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所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过于简单,失去“专业引导”课程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第三种教材过于抽象,教师难讲,一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

再加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3],可谓日新月异,许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2.理论教学过于复杂新生非常渴望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对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抱有很大的期望。

教学反思---《计算机科学导论》

教学反思---《计算机科学导论》

教学反思---《计算机科学导论》一、课程背景本次我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科学导论》,这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构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广泛知识框架,包括计算机基础概念、编程语言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入门,以及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等。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对计算机科学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生动的案例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随后,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特定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如“算法设计的艺术”等,旨在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还安排了编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Python编程语言,通过编写简单程序来加深理解。

三、学生表现学生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在课堂讨论中,许多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展现出良好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编程实践中,虽然部分学生在初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语法错误和逻辑问题,但通过互帮互助和老师的个别指导,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也注意到少数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沉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自信心不足。

针对此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个性化辅导,鼓励这些学生多参与、多提问。

四、自身反思回顾本次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一是准备充分,教学内容丰富且贴近实际;二是注重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和有效指导。

但有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还有待提高,有时为了深入讲解某个知识点而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部分内容讲解得不够充分。

为改进这一问题,我将更加科学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地展开和深入。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1引言“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者要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入门课。

应该就学科特点、学科形态、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典型方法、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各年级课程的重点,以及如何认识计算机科学,学好计算机科学等问题从科学哲学和高级科普的角度去回答学生的疑问,因而起到后续课程导引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并为深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各专业课奠定“以全局指导局部”的基础。

但是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

因此很难找到一本与时俱进的教材,既满足学生的理论课需求,又满足实践课需求。

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进行变革,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自己的看法。

2存在问题通过大三、大四学生调查,发现当问及你对计算机学科的体系结构怎么理解?80%的学生对此问题回答模棱两可,笔者对这种现状震惊了。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科学缺乏比较全面的认识,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较差,一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后还没有建立起一些专业学习的方法,甚至有些同学认为计算机专业学习就是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而对于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缺乏兴趣。

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出现很大的障碍。

究其以上情况,教与学的目前状况值得我们深思了。

鉴于存在以上的现象,诚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态度、兴趣有关,但另一方面对“计算机算计导论”这门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都发起了挑战,如何解决这门入门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引导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多年来,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对该课程应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问题一直没有定论,这也就给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一些难度和偏差。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如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对该课程的需求、兴趣不同,因此就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而实际上,内容的增加或删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课程目标的约束。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习总结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专业班级:计算机类14级145班学号:************姓名:***任课教师:2015年12月摘要作为一个转专业生,尽管接受到的计算机理论教育不多,但是却已经可以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的美妙之处。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和社会都已经彻底地离不开了计算机,计算机作为一项管理着全社会的信息科学产物,无时无刻都参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人们都用计算机对工作生活等进行着处理和规划,有了它,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以前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原先Major们自以为得意的程序设计),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是: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

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但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的大型系统。

今天我想专门谈一谈计算机科学,并将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

充满对计算机世界的好奇,渴望能够更深入解这个世界,探索与求真伴我同行!关键词: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大学规划、未来畅想。

一、引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这两个过程都是漫长的,饱含了许多代科学家们的辛酸努力,下面我将一一讲解。

第一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种计算机,先是机械型的计算机,其中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发明的分差机中出现现代计算机中的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雏形,对计算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然后到了电式计算机,其中德国科学家朱斯发明的二进制Z—1型计算机采用了二进制,到了Z—3型计算机室程序控制的,更是意义重大。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度严重滞后。 2.理论教学过于复杂 新生非常渴望专业知识 ,计算机专
业 的新生对第 一学期开 设的计算机 科 学导论课 程抱有很大的期望。教 师希望 通过 讲授该课 程给学 生初步建立整 个 学 科的框 架,指明计算机 专业 学习的方 向,激 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但 是把如 数 据结 构,操作系统 ,数 据库系统 ,编译 原 理等 专业 课浓缩为一章 进行叙 述H ,叙 述方 式上又 较少考虑 新生的知识背景 和理 解 能力 。理 论 教 学 中勉 强把 计 算 机科学系统知识精装到学生的知识结 构中 ,不断 出现的新概念 、新理论 和新 知识使学生难以真正理 解,又要 求他们 在短期内消化吸收,这样不但起 不到很 好的专业 引导,反而使学生对计 算机的 学 习望而生畏。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 我国的计 算机科 学导论 教材 非常 多,按 其内容主 要有以下三种 :一 、内容 为计算 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 学生 具有 使用计 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 机 专业 开设的 大 学计算机 文化 基础 课 程 等同“ ;二 、将 计 算机 专业 学 生大 学 四年 要学 的专业 核心 课程 进行 了浓 缩,内容涉 及面广;三、计 算机和计 算的 本质 屙 用高度 抽象 的数 学模 型来 刻 画 ,内容进 行系统 化 、形式化 的概 括 。 由于目前中/J、学 已开 始开设了相关的课 程,新生都具有 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 的能力。所 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 于计算 机专业 的学 生会 过于简单 ,失去 “专业 引导 ”课程 的本 质属性 ;第二 种教材 在 广度和深度上是 比较难以把握 的;第三 种教材 过于抽象 ,教 师难讲 ,一般 院校 的学生 难 以理 解 。再 加之 计 算机 科 学 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口], 可谓日新月异 ,许多教 材内容的更新速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_0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_0

对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探讨现在,“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必修的专业课程。

课程讲授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有全面的、概要的认识。

这门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PASCAL”或“C”通常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经过教学实践大家逐步认识到,以脱离计算机机器层次概念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作为专业学习的切入点并不妥当。

第一门专业课程应该着眼于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宏观概貌,建立专业思想。

为此,需要开设一门全面而简略、导论性的课程。

二十多年来,上述导论性的课程会冠名为“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可供选用教材的风格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最早期的以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为主要内容,前面加一章游离而杂乱的“概述”;第二类教材罗列专业内容,书的每一章实际上就是相应一门专业课教材的一个浓缩版;近年来开始引进的国外版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新颖,叙述比较生动、容易理解,而且各具风格。

因为一年级新生通常要参加军训,本课程的一种典型教学安排是,每周课堂讲授3学时,14周共42学时。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覆盖面很广、内容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而又要使一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笔者认为关键在于:(1) 要建立一个课程讲授结构体系;(2) 要把握好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关系;(3) 要采用深入浅出的叙述风格。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感觉在用的国内外教科书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对计算机科学作导论性质的介绍时,缺乏一个认识纲领,所以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篇幅动辄四五百页,教师难以剪裁,学生难以接受,更难把握专业知识的相互关联。

可能是受到中学阶段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不管教师如何组织讲授内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仍然对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非常在意、非常依赖。

为此,笔者设计出以“一个本质核心,三条内容纲领”来统率计算机导论教程的讲义,使新生们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周里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能够有入门性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探讨

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探讨

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探讨《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为计算机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计算机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

同时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关键是要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近几年,泉州师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这里结合这几年的本科教学实践和体会,就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1、存在的教学问题1)课程定位不准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习惯性地把本科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和专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是对课程性质和教学意义的定位发生了严重偏差。

前者注重学生在计算机学科领域中各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科学导论》不仅仅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更注重学习理论专业教学知识,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兴趣和引导思考;而后者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引入计算机领域,它更注重的是对于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局限性首先在理论知识方面,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软件开发与设计,程序設计基础、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等。

这都是本科课程将要开设的有关专业课知识,其教学难点在于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较不易把握,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每个知识模块都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同时相关课程教材也很难及时更新知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其次,该课程的上机实验内容不明确。

作为高职院校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上机实践操作能力。

该课程严重缺少相应的配套实验教材,在上机实践课中,一般都是以Windows 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office 的操作为主,没有体现出计算机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更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最后,该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一般都采用期末闭卷理论化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精品文档】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要求-范文word版 (12页)

【精品文档】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要求-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要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习总结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评分:任课教师:201X年12月摘要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作为一个大一新生的我学习了这个导论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已经对计算机科学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大学规划、未来畅想。

一、引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这两个过程都是漫长的,饱含了许多代科学家们的辛酸努力,下面我将一一讲解。

第一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过程。

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种计算机,先是机械型的计算机,其中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发明的分差机中出现现代计算机中的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雏形,对计算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然后到了电式计算机,其中德国科学家朱斯发明的二进制Z—1型计算机采用了二进制,到了Z—3型计算机室程序控制的,更是意义重大。

到了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这台计算机叫做ENIAC,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这样电子计算机诞生在这个世界了。

第二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更新换代多次了,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四代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主要按照电子器件的改变来划分其代数,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采用的是晶体管。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标志是逻辑元器件采用了集成电路。

第四代则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并没有止步,如今第五代已经在研发当中。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全书共10章。

关于计算机导论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关于计算机导论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关于计算机导论心得体会(精选15篇)计算机导论心得体会篇1通过短短四节课的学习,使我对学好本专业有了更大的信心。

课上院长韩臻、王志海等教授给我们讲了很多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就业等方面有关的知识,扩展了我的眼界,给了我很多启发。

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的学习,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一、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我觉得正如所有工作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有问题,那么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当一名出色的计算机人员,应该没问题了。

现在才发现,计算机技术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

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现在公司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必须是有动手能力的人。

对于还是在校生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实践,多动手上机操作,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培养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会独自思考和团队合作。

还记得大一编写程序时,总是习惯写在本子上,但是很少上机调试。

结果等把写好的程序上机调试时才发现编写好的程序有很多错误,有时即使是在课本上照抄下来的程序也会存在错误。

计算机导论课老师们都强调了自己动手上机实践的重要性,更加认识到自己动手的重要性,仅仅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的掌握知识还要靠实践。

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一年半对本专业的学习和了解,自己确实有时候对计算机专业失去了信心。

现在学计算机的人太多了,所以很多人担心以后会找不到工作,担心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

上完院长韩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启发,韩臻老师告诉我们要对本专业一定要充满信心,一个国家的发展还要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还要看有多少计算机专业的高科技人才。

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够学好计算机不仅仅关系到个人还与祖国的利益息息相关。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就在上课的近几天,百度被黑,让大家深深地感到了一丝丝不适应,如果未来的战争直接走向网络,我们如果保护不了中国的互联网,也就等于在黑暗中去和别人抗衡,想想这些不禁觉得后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报告一、对这门课程的初印象这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课刚出现在我的课表上的时候,我就特别好奇。

你想啊,计算机这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手机、电脑啥的,感觉这门课能让我把这些东西背后的奥秘都搞清楚呢。

刚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进来就感觉特别酷,带着那种专业人士的范儿。

老师一开口就说这门课就像是打开计算机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哇,当时我就兴奋起来了,感觉自己像是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一样。

这门课的教材看起来也很厉害,全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好多图。

那些图乍一看就像是外星密码一样,什么数据结构的图啊,计算机网络的拓扑图之类的。

不过我知道,这就是我要征服的东西。

二、课程中的有趣内容1. 编程基础编程就像是在和计算机对话,不过是用一种特别的语言。

我们学的是C语言,哎呀,这可真是个调皮的小怪兽。

那一个个的代码符号就像是神秘的符文,比如说“int”表示整数,“printf”用来输出东西。

刚开始写代码的时候,我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娃娃,到处犯错。

有一次我少写了一个分号,结果程序就像个生气的小怪兽一样,怎么都运行不起来。

我就对着屏幕干瞪眼,心里想着这小分号咋这么重要呢。

后来经过不断地调试,就像哄小孩一样,终于把程序哄得听话了,那种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样。

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像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全世界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

我们学习了IP地址,这就像是每台计算机在网络世界里的家庭住址一样。

路由器呢,就像是网络世界里的快递员,负责把数据这个包裹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老师还讲了网络协议,就像是大家在网络上交流的规则一样。

要是没有这些规则,网络世界就会乱成一锅粥啦,就像一群人在吵架,谁也不听谁的。

3.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可有意思了。

比如说数组,就像是一排小盒子,每个盒子都能装一个东西。

链表呢,就像是一群手拉手的小伙伴,一个连着一个。

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就像是在玩搭积木的游戏,不过这个积木搭得好不好可是很有讲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反思与探讨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为计算机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计算机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

同时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关键是要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近几年,泉州师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这里结合这几年的本科教学实践和体会,就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探讨。

1、存在的教学问题
1)课程定位不准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习惯性地把本科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和专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是对课程性质和教学意义的定位发生了严重偏差。

前者注重学生在计算机学科领域中各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科学导论》不仅仅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更注重学习理论专业教学知识,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兴趣和引导思考;而后者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引入计算机领域,它更注重的是对于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在理论知识方面,高校《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软件开发与设计,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等。

这都是本科课程将要开设的有关专业课知识,其教学难点在于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较不易把握,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每个知识模块都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同时相关课程教材也很难及时更新知识,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

最后,该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对该门课程一般都采用期末闭卷理论化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注重上机操作,动手实践能力差,到了期末复习期间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自主性不高。

由于大一新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和学校,受教育环境和学习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各人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操作较为熟练,而高中毕业的学生却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操作。

此外,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2、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实际上该课程自身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两大方面:数据管理和网络。

本课程的重点核心内容是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常用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网络的组建及网络软件的应用。

而《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存在着课程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和方式受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等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就这几个主要问题做了以下相关的探讨。

1)明确课程定位
在《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质区别。

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专业教育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学科知识结构,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信心,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领域,介绍专业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等。

2)教学模式多样化
首先,教师要从课程实际出发,不断思考,敢于探索。

在课程教学中,尽量采用导而不论、简要叙述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同时,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应该适当选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注重课程学科知识的引导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尽量多采
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根据知识的性质,考虑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针对不同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对于考核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大小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考核内容,同时,在学期末的理论考试中,不仅要有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增加应用操作型的题目以重点考察学生对学科整体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自主学习能力的掌握比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这也是《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大学期间,很多新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来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