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最后一次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发表的演说,全文洋溢着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感召力,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据,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课文结构。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据,概括课文的主要论点。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梳理课文思路,阐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5.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要观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短文。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三课,名为《最后一次讲演》,该篇文章叙述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在生命面临极限时,人应当以积极坚定的心态面对命运,展现自己的人性光辉,表达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尊严和坚韧。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原文背景和文本内涵,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2.学习掌握原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品位;3.学会写读后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 阅读原文,理解其内涵,了解作者创作意图。
b. 学习阅读技巧,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品位。
2.教学难点a. 学会运用阅读技能和分析技巧,准确理解原文;b. 学会提取文中信息,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四、说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a. 阅读课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情节、人物、思想等元素,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和主动思考。
b.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a.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突出本课的主题和阅读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b. 讲解和导读:讲解全文要点以及必要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c. 课外阅读推荐:为学生提供与原文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说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热身(5分钟)在这节课开始前,教师需通过热身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1. 播放视频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本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中体验或者感悟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或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演讲教师可以会场模拟一个演讲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演讲的紧张氛围和场景气氛,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的重要性。
二、导入(10分钟)元素:文章背景方法:带领学生了解原文背景1、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并讲解:George Dantzig,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数学家,是现代运筹学的创始人之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引言《最后一次讲演》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课文。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一位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最后一次演讲。
通过描述主人公在演讲中的思考和感悟,以及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不舍,课文意义深远,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成长和离别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散文的特点,能够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理解本文主旨,把握散文的情感表达,理解离别的感悟。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于日常口语和写作中。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深入解读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成长和离别的主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对友情和师生情感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离别和成长的态度,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
•学习和掌握生词和短语,运用于日常口语和写作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情感解读,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思考离别和成长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转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5分钟)•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校园风景照片和毕业典礼现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的毕业典礼经历。
•提问学生对毕业典礼的感受和离别的情感,预热学生情感话题。
2. 教学展开(35分钟)步骤一:整体感知-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播放音频或由学生诵读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 学生跟读或阅读课文,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步骤二: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分小组,就文中的重要段落展开讨论,共同解读文章。
- 分析文中的议论文风格,如修辞、排比、对比等手法对表达的帮助。
步骤三:语法与词汇- 引导学生标记生词和短语,并逐个进行解释和示范运用。
- 帮助学生构建上下文语境,掌握词义和用法。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演讲稿,作者是著名的战士闻一多。
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命运,勇敢地站在讲台上,用他的智慧和激情唤起民众觉醒,为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闻一多坚定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的精神,体会演讲稿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对演讲稿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运动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前进行必要的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的爱国情怀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闻一多和本文的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理解,演讲稿的特点。
2.难点:对闻一多爱国情怀和精神的深入理解,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闻一多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展示: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课文朗读和演讲,展示学习成果。
5.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
这篇讲演稿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激情,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深深关爱。
教材选取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理解教育的真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同时,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还不够,对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评价优秀的演讲稿,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理解教育的真谛,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感受他的教育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情怀。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陶行知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先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分享自己的感受。
5.汇报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交流自己的感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先生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现状,批判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种势力,并呼吁人们起来改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词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对我国文学的贡献。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内容分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的观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13 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最终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于叙事作文和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演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英勇牺牲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演讲法:教师学生进行演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历史背景、人物事迹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教师准备演讲题目和评分标准,以便在演讲环节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最后一次演讲 说课讲稿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说课环节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与学法4.说教学过程5.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涉及学习演讲的相关内容。
现在这个单元是将演讲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观看演讲视频,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相对比七年级来说,已经有一年知识的积累,思维活跃且思考问题会更有深度,心智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因此,文章中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会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观看视频,学生自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2、学法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学习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朗读法来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1.自主预习,感受新知(1)走进作者,了解演讲背景。
(2)听课文范读,标注段落,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后一次讲演
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为例,写一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名称: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和拓展学生在之前学过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演讲的基本概念。演讲是一种口头表达的艺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讲话,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影响和感染听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案例展示了演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演讲技巧表达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学习其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精神。
4.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学会运用演讲技巧进行自我表达和沟通。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深入阅读,掌握演讲文本的特点和表达技巧,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发表观点、表达情感的情况?”(如班级演讲、辩论赛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演讲的奥秘。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通过分析演讲中的论证方法,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合理推理,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演讲技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最后一次讲演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最后一次讲演一说教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稿。
由于其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因此对本单元演讲稿的学习有引领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讲演和辩论,从说话的态度到注意语言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讲演,论辩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一次讲演》演讲思路非常清晰,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篇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仆给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道理,阐述中心论点,最后号召人民起来战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整体文章结构完整,一气呵成,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体现了演说词的基本特点,对学生具极大的教育作用。
讲解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和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较为重大的问题,或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讲演词句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中间部分是重点,对演讲主旨进行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具备查阅课外资料并能借助材料来理解文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概信息。
但是由于文章内容据学生年代久远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经常浮于表面品读雨也较为粗糙,在品味语言和文学鉴赏方面水平有待提高,表达能力欠缺,学习也演讲稿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第1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三)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四、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1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三、学法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3分钟)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二、新课学习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讲演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完成目标2)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完成目标3)四、实践与拓展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讲演.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讲演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第2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教学目标】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通过学习演讲稿,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本课时的《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直面社会现实,揭露了国民反动派的罪行,坚定地表明了作者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的立场。
教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并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演讲稿,对演讲稿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演讲稿、理解演讲者的观点以及运用演讲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献身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演讲语言,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演讲稿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4.品读赏析:挑选重点句子、段落进行品读赏析,体会演讲语言的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教案: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讲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着重分析闻一多先生讲演中的核心观点,如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渴望等。
-通过具体语境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用法,如通过闻一多先生的例子来解释“殉国”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4.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表达的观点和主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演讲,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6.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素养: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增强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但仍有部分学生反馈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态度。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充满激情和耐心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13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昆明,面对国民反动派的暴行,毅然发表的演讲。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他对的追求。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一部生动的的历史教材。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对的追求和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英勇无畏、追求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他对的追求和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以及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为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教育观,以及他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的尊敬。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文字,而是能够深入到文章的内涵。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可能对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的尊敬,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原因:学生可能对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陶行知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先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关于教育感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旨在培养学生对演讲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民政府进行最后一次演讲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演讲稿的分析和创作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能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学会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难点: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变化;能够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
4.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5.课堂展示: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的一次演讲。
这篇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真谛,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积累。
教材通过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理解深入到对教育内涵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难点: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教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教育的意义。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教育的真正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4.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分享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导入新课:用生命写成的演讲词。
(背景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演讲思路。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再读课文,讨论归纳:可分几个部分?说说作者思路。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归纳:(1)慷慨激昂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2)语言形式:褒贬对比;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口语化语言。
3、模拟演讲:(1)小组准备(2)模拟演讲(3)讨论评价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这篇文章共715字。
《最后一次讲演》 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演讲”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演讲词,感受演讲的魅力,并尝试进行演讲实践。
这篇演讲词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即兴演讲,言辞激烈,感情充沛,充分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谴责和对争取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念。
文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演讲技巧学习的经典范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演讲词这种特殊的文体还比较陌生。
他们可能对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够深入,对演讲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演讲词的魅力,同时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味本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实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闻一多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理解演讲词的内容,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品味本文语言的特点,学习演讲词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其背后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最后一次讲演
一说教材
《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稿。
由于其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因此对本单元演讲稿的学习有引领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讲演和辩论,从说话的态度到注意语言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讲演,论辩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一次讲演》演讲思路非常清晰,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篇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仆给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的道理,阐述中心论点,最后号召人民起来战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整体文章结构完整,一气呵成,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体现了演说词的基本特点,对学生具极大的教育作用。
讲解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和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较为重大的问题,或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讲演词句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中间部分是重点,对演讲主旨进行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具备查阅课外资料并能借助材料来理解文章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概信息。
但是由于
文章内容据学生年代久远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经常浮于表面品读雨也较为粗糙,在品味语言和文学鉴赏方面水平有待提高,表达能力欠缺,学习也演讲稿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讨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滴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本节课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泄,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拨以及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在通读语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得有意义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人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及欣赏能力,根据本文特点,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学习本课“诬蔑、卑鄙、蛮横、挑拨离间”等词语。
2、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多先生热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味跟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你读书训练为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以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
程,以学生赋予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陶冶心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四重境界。
1、朗读法。
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理解的基石、积累的捷径,语感的源泉。
在学习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精读、品读齐读等不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味闻一多先生演讲中蕴含的爱国激情。
2、圈点勾画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圈点勾画精彩的句子,并进行品味,从而深入领会演讲词口语化的特点及多种修辞,句式灵活多变等方面的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演讲词,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批讲演稿,因此把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感受这篇演讲词内容和语言特点。
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讲解、示范、点拨、启发、诱导、评价、激励等方法听、读、说相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注重调动和利用学生一切非智力因素展开学习,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达到激发情感、培养习惯、锻炼意志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闻一多先生在纪念李公朴先生的讲演。
设计意图:以闻一多的讲演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期待。
二、背景资料
出示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容易体会到演讲词所蕴含的爱憎感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读写写。
生字词生字词的出世是为了让学生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目的,对象和背景,强化演讲语言的运用效果,强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再读课文,找出你觉得写的很好的句段反复朗读,并请结合具体语段,谈谈好在哪里?根据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语气语调,人称等角度思考。
学生再次快速读课文,这个环节的设计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让学生读思结合,由浅入深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对文中精辟语句的摘录,不仅让学生积累的知识,还锻炼了其动手能力,在研究中学习,知识学活了,能力提高了,借此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欣赏品味,把握课文的特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五、总结演讲词的技巧和方法
演讲的技巧和方法的初次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把握演讲词。
学习演讲词。
这也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
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
六、归纳总结,闻一多先生已经不在,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这里,请允许我送给文东先生一段颁奖词,以此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七、布置作业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已经完成,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但在当今形式下,仍然出现了日本侵略我国领土的钓鱼岛事件韩国人觊觎我国文化的端午节事件。
身为炎黄子孙,你能像闻一多先生一样仗义执言吗?请同学们从两个事件中任选一件写一篇演讲稿,字数300字左右总结了文本,让学生写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