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和光现象复习1
声现象 光现象 试题1
声现象光现象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声波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________。
2、小明在教室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玲,正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小玲说话“声音洪亮”,是她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大。
3、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和.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较高.4、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影.”说明了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水中的倒影. ______________。
(2)电影院放映电影. ___________。
5、数码相机镜头采用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_,用这类光学元件做成的眼镜,是_______(填“远”或“近”)视镜。
6、小华晚上在街上行走,当他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的照射下,他在地面上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其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__。
7、“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而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
8、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像(填“实”或“虚”).当小红远离镜子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看到的是鱼的(选填“实像”或“虚像”)10、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
-12℃读作。
11、在北方冬天,可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_____________遇到冷空气____________的雾状小水滴。
12、下述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请在横线中填出:(1)深秋夜晚“下霜”_________ (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_________(3)冰冻的衣服也会干_________13、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做,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
在寒冷地区,不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的原因是因为酒精的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 声现象、光现象综合试题
物理段考试卷(第一、二章)一、选择题(20×2分)把答案写到后面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3.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4.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5.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6. 太阳垂直很射到一个极小的“▽”形孔上,那么它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A、”▽”形的;B、“△”形的;C、“○”形的;D、“□”形的。
7.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8. 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
A、像变大,像距人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像距人的距离变小;C、像大小不变,像距人的距离变大D、像大小不变,像距人的距离变小。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通过潜望镜观察水上边的物体;B、部分同学感到黑板反光;C、月食的形成;D、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变浅。
10.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座号一、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时,树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要靠无线电进行谈话。
3、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频率是1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的听觉上限。
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的听觉下限。
4、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我们还能分别出它们,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6、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符号是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7、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8、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二、光现象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是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认为跟真空中的速度一样。
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慢一些。
2、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叫做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颜料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表示声音高低,由声源的频率有关,响度表示声音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噪声减弱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①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蝙蝠可以发出②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导方式还有骨传导。
双耳效应8、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能量第二章光现象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105km/s;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5、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清晰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6、光的色散: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d回声定位.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像: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⑤影子的形成。
⑥排纵队看齐。
3.光速:v = 3×108m/s = 3×105km/s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v气>v液>v固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1—11章节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网络二、复习要点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其实液体能声音,也能传声。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 (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
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
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②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
要求不漏气。
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中考声现象光现象
顶兴学校九年级(5、7、9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声现象、光现象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 停止。
泉水叮咚是 振动产生 ;笛声是由笛管中的 振动产生的;如图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是 振动发声,若用棒敲击试管,则是 振动发出的声音(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发现 . 2:声音以 形式向外传播,叫做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 有关,一般情况下在 中最快 其次 最慢15℃在空气中的速度: m/s 。
4、回声: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Q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A :可在桌上撒些米粒,这些米粒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初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复习
初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8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6.在人耳7.20000Hz 891.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2.段是熔DG13.14.15.16.17.18.19.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填空形式复习~声现象_光现象、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眼睛与眼镜
第一章声现象一、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这就是________现象,回声到人耳的时间要比原声至少晚______S,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比液体传声_____,液体比气体传声_____;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
二、1、人耳主要是由外耳道、______、听小骨、耳蜗等构成。
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_______,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___________来听声音。
4、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人的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________,这是人们判断_____________的重要基础。
三、1、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_,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它表示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_______,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从________到_________。
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响度与__________有关,它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不同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因此我们能根据它很好地辨认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四、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嗓声是由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产生干挠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
2、人们以_______为单位表示嗓声的等级。
综合练习一 声现象 光现象
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称“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
发出 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式在人儿处减弱噪声 D “金嗓子”发出的是次声波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下拖过,可以在纸上看到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
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图案的像
C 利用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D 利用声音的音调一定能分辨出不同的发声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 只要物体振动,一定有声波产生
C 回声的声速要比原来声音的声速小 D 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4、下列几种现象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A 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____和发声的音调,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____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探究过程
中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法.
3、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两位同
学站在镜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精练版)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精练版)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如果1秒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3、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5、影响响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能量越小,振幅越小,听到的声音也越小。
6、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与音色是不变的,但响度会越来越小。
7、打击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鼓皮绷得松紧有关;弦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弦绷得松紧、长短粗细及材料有关;管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空气柱长短有关。
敲打装水的瓶子,是水和瓶子的振动发声的,水柱越高,音调越低;吹装水的瓶口,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水柱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第四章光现象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的引入应用了模型法,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物理模型。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验①在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注意选择孔的大小变化但形状不能变。
②在研究孔的形状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注意选择孔的形状变化但大小不要变。
结论:在光斑实验中,光斑的形状与发光体的形状一致,符合小孔成像的特点,与孔的形状、大小无关。
3、小孔成像实验结论: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折射的程度和介质的密度有关。
④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时都能成像,且都为虚像,注意找准发出光线的物体是发生了反射还是折射。
8、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苏科版初二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2. 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减少噪声的措施: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的控制考虑问题。
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物理复习1《声现象、光现象》
产生:物体的振.动,发声物体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传播: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V固>V液>V气回声:声音遇到阻碍物后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声音我们怎么听到声音骨传导双耳效应(双耳定位)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声调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①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特性②与发声体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声现象音色的影响因素:跟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②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噪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分贝d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声源处(消声器)②传播途径(隔音带)③人耳处(耳塞)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蝙蝠靠超声波定位、讲话传递信息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除垢、碎石自然光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人造光源: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光的传播光速: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V真空>V水>V玻璃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反射条件:光射到物体表面后,射回到原来介质中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大小相等、虚像、像距等于物距镜面成像(实验:蜡烛成像规律探究)球面镜成像凸面镜:放大,汽车后视镜、转角处镜面凹面镜:缩小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在界面弯折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上红下紫)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机上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红黄蓝红外线:主要用于微波炉加热、温度监测、遥控、夜视仪看不见的光紫外线:主要用于消毒杀菌、验钞、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和光现象复习指导
一. 填空题:
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5o,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2. 某同学的身高是1. 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
镜中他的像高是______米,他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
站在镜前2米处,他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米。
3. 敲鼓时,鼓面由于而发出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传声。
4.
故
5.
6. 秒。
7.
8.
9.
二.
10.
A.
C. 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 响度不同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B. 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无关
C. 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色越好
D. 在马路或住宅区设立屏障或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12.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见黑板上的字迹,这说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二者没有区别
13. 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14. 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他的像变大,
B. 他的像变小,
C. 他的像不变,
D. 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15. 植树时. 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光的反射现象
D. 光的漫反射现象
1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C.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7.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 声音的反射
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 利用回声减弱原声的现象
18.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米/秒,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A. 340米
B. 680米
C. 1360米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9. 声音“震耳欲聋”,这是它的:()
A.
20.
A.
C.
21.
A.
22.
23.
A.
B.
C. 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 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24.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平静的水面映出山的倒影
B. 日食月食的形成
C. 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三. 实验题:
25.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26.
27.
的.
小,它们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是_________.
四. 简答题
28. 小红参加校运会100m赛跑时. 观察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响的同时还冒白烟,小王问:终点计时员是以听到枪声时计时、还是看到冒烟时计时呢?请你答复他,并作简要的解释。
29.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解释为什么?
五. 作图:
30.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
六.
31. (假定
1. 130
2. 1.6
3.
4.
5.
6. 3×108m/s 、340 m/s;4、1.5
7. 0.5
8. 振动;空气
9. 传声、音色
10. A 11. D 12. B 13. C 14. C 15. A
16. A 17. A 18. B 19. A 20. B 21. C
22. D 23. B 24. A
25.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26.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7. 虚像、相等、垂直
28.
3×
108m/s
时开始。
29. 而光
比较暗。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