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风险防范
施工合同主要法律风险
施工合同主要法律风险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签订和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往往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施工合同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合同主体不合法合同主体不合法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资格。
例如,无营业执照、超越经营范围、未取得相应资质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给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应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文件,确保合同主体合法。
二、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完整合同内容不明确、不完整可能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
例如,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价款等关键条款缺失或表述不清。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完整、明确。
必要时,可请专业律师参与合同起草和审查。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和解除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因客观原因或主观意愿导致合同变更或解除。
例如,甲方变更项目、乙方延期交付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合同一方受损。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变更和解除条件,并在履行过程中注意证据收集,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四、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包括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乙方使用不合格材料、工程安全隐患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防范措施: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加强对乙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五、工程进度风险工程进度风险包括乙方延期交付、工期延误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甲方遭受经济损失,影响项目进度。
防范措施:明确工期要求,约定违约责任,加强对乙方施工进度的监督。
六、价款支付风险价款支付风险包括甲方逾期支付、支付金额不足等。
此类风险可能导致乙方遭受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约定明确的支付方式和时间,确保价款按时支付。
七、违约责任不明确违约责任不明确可能导致合同一方在违约时无需承担责任,损害对方利益。
防范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金额等。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法律风险,这可能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参与方的权益产生潜在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法律风险,合理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合同纠纷在施工项目中,一旦合同的条款存在模糊或者存在不合理的解释,就有可能引发合同纠纷。
这些纠纷可能包括工程质量、工期安排、付款问题等。
为了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可行;2.合同签订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避免存在重大漏洞;3.及时沟通和协商,避免问题升级为纠纷;4.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记录关键信息,以备不时之需;5.如遇到纠纷,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服务的支持。
二、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是施工项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如果发生工程质量问题,除了对工程造成损害外,还可能涉及赔偿、责任追究等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工程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施工方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2.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3.及时检测和评估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5.合理分工和合作,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引发纠纷。
三、安全事故施工现场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和降低法律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4.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责任;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环境污染施工活动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例如噪音、废水、废气等。
如果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就有可能面临环境污染纠纷以及相应的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2.合理规划施工活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使用环保设备和材料,降低环境污染风险;4.及时处理和处置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5.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变更和索赔风险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变更和索赔风险施工中的变更和索赔风险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对工程进展和成本控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准确应对施工中的变更和索赔风险,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方法。
1. 明确的合同条款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变更和索赔的相关条款。
合同中应涵盖权责、价格调整、索赔流程和标准等内容。
各方应共同理解并认可这些条款,以确保在变更和索赔发生时能够有据可依。
2. 详细的项目计划在开始项目之前,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计划应包含施工工序、时限、资源分配以及项目交付等关键信息。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减少变更和索赔的发生,避免时间和成本的重大损失。
3. 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施工中的变更难免会出现,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应包括申请、审批、执行和记录等环节,并明确参与方的责任和义务。
变更管理的过程中应及时与各方沟通协商,避免因变更引发的冲突和索赔。
4. 详尽的工程设计和规范良好的工程设计和规范对于降低变更和索赔风险至关重要。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地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尽量减少后期的变更。
同时,工程规范也应严格执行,确保施工符合标准,减少后期索赔的可能性。
5. 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机制变更控制机制是防范变更和索赔风险的关键。
通过建立较为严格的变更控制机制,可以对变更进行审慎评估和管理。
任何变更都应经过相关程序的审批和文件的备案,并及时通知相关方,以确保变更不会对项目进展和成本造成重大影响。
6. 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和识别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避免风险演变为变更和索赔的风险。
7.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各方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充分交流和协商对于防范变更和索赔风险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因信息不畅导致的误解和纠纷。
施工合同签字涂改
施工合同签字涂改是指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合同双方对已经签字确认的合同内容进行涂改的行为。
涂改行为可能导致合同内容的变动,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施工合同签字涂改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施工合同签字涂改的法律规定、原因分析、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施工合同签字涂改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合同的变更、解除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确需变更或者解除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或者解除手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合同应当明确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等事项。
建筑施工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施工合同签字涂改的原因分析1. 合同双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可能对合同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在签字后发现合同内容与自己的预期不符,从而产生涂改需求。
2. 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合同内容需要调整。
例如,工程设计变更、施工进度调整等,使得原合同内容不再符合实际情况,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涂改。
3. 合同一方或双方存在违约行为,为了减轻违约责任,可能通过涂改合同内容来调整合同条款。
4. 部分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涂改合同内容无关紧要,导致随意涂改合同。
三、施工合同签字涂改的风险防范1. 加强合同签订前的沟通与协商。
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沟通,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双方意愿。
2. 完善合同条款。
合同双方应当在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完善合同条款,避免因合同不完善导致的风险。
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
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旨在为各方参与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引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
有效的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维护利益的重要手段。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合同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科学预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和措施。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的研究与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1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对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随着工程建设中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合同管理扮演了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各方权益、防范合同风险的重要角色。
1.1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能够保障工程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和复杂度的提高,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合同管理,可以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规范施工过程,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按时完工、达到预期效果。
1.2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能够规范市场秩序在新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获取利益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违约行为频发。
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建立并完善诚信体系,加强对施工参与方的信用监管,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同时,合同管理还可以明确各方义务和权益,减少合同纠纷,降低社会成本,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3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能够保护各方权益一项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如何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一、引言在施工项目中,纠纷和法律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和法律支持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防范施工中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二、合同管理1.明确约定双方权责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责是防范纠纷的关键。
合同中应写明工程的范围、质量要求、工期、支付方式等重要条款,确保双方在开始施工之前已达成一致。
同时,合同还应明确约定双方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为后期纠纷处理提供明确的依据。
2.合理分配风险责任施工合同中的风险责任应该合理分配,避免一方承担过多的风险。
例如,对于工程变更、不可抗力等风险因素,合同应明确约定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减少争议的发生。
此外,对于可能引发纠纷的关键环节,如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合同应明确约定责任的界定和追溯机制。
3.监管合同履约情况合同的履约情况应得到监管,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监管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巡检、验收、质量检测等手段进行,确保合同各方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同时,监管工作需要做好记录,以备后续纠纷处理时使用。
三、风险评估1.充分了解项目风险在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风险情况,包括地质条件、天气变化、安全隐患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导致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2.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应提前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应对措施、责任分工和信息沟通机制等。
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减少纠纷的发生,并及时取得法律支持。
3.定期风险评估和调整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项目的风险是否发生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应对新的风险。
同时,风险评估结果需要及时与各方共享,保持信息透明,减少误解和纠纷的发生。
四、法律支持1.法律合规性检查在施工前,应进行法律合规性检查,确保施工方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检查内容包括施工许可、劳动合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减少因法律违规而导致的纠纷和法律风险。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和其防范措施有哪些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和其防范措施有哪些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防范法律风险,保护权益的重要手段。
对合同风险的防范,需要对合同签订、履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和防范。
在合同签订前对法律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防止纠纷发生。
热门城市:肇庆律师日照律师韶关律师黄冈律师白城律师中山律师扬州律师荆州律师赣州律师黄石律师建筑工程是重要的,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是复杂的,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其合同的制定有很多的规则,带有高风险。
为了让建筑工程顺利的进行,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的法律规定。
其中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呢?让的小编为您解答。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建设工程合同是发包方和承包方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双方履行权利、义务的依据,也是处理双方纠纷的主要依据。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防范法律风险,保护权益的重要手段。
对合同风险的防范,需要对合同签订、履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和防范。
在合同签订前对法律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防止纠纷发生。
1、承包人应当审查发包人的相关文件,比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招标文件,特殊工程的批准手续等。
因为这些关系着合同的效力,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等。
2、履约能力的调查(1)调查的必要性。
合同双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对于合同能否顺利履行,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至关重要。
如果发包方资金不到位,则承包方难以收取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是建设工程案件中最常见的纠纷之一;承包方资质及技术能力如何,关系到工程质量能否合格、能否按期完工等,逾期完工、质量不合格也是经常发生的纠纷类型。
所以,在签订合同前,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对于防范合同风险是非常有效的。
(2)调查的方法。
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对方的情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同时,通过查询工商年检登记,到对方住所实地调查、向对方业务往来单位咨询等也是调查的方法。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施工合同中存在诸多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四个方面,探讨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工程变更、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等。
为了降低风险,当事人应当在签订合同前,详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关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以便了解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当事人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当事人可以找出关键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三、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降低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双方的权益和义务,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
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合规。
3.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变更合理、合规。
4.建立健全索赔机制:明确索赔的条件、程序和时效,确保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5.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响应。
2.建立风险储备金: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立风险储备金,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3.加强保险保障:为工程项目购买相应的保险,降低风险损失。
4.法律手段维权:在风险发生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当事人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管理和控制风险。
工程竣工更换合同乙方风险
工程竣工更换合同乙方风险一、合同变更的背景与原因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原合同乙方的资质问题、资金链断裂、技术能力不足或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此时,甲方(项目业主)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接替原乙方的工作。
在此背景下,双方应协商一致,签订新的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二、风险评估与分担1. 工程质量风险新乙方应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于因更换乙方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新乙方应负全责,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工程延期风险由于更换乙方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迟,新乙方应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并对可能产生的延期负责。
若因新乙方原因导致延期,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3. 成本增加风险更换乙方可能会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新乙方应提供详细的成本预算,并在合同中明确成本超支的责任归属。
4. 法律与合规风险新乙方必须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法、劳动法等,并确保所有施工活动合法合规。
三、权利与义务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
- 甲方应按时支付合同约定的工程款项。
-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有权按合同条款要求获得工程款项。
- 乙方应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 乙方应负责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
四、合同变更程序1. 协商一致甲乙双方应就合同变更事宜进行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2. 签署变更协议基于协商结果,双方应签署书面的合同变更协议,明确变更后的权利和义务。
3. 履行变更手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合同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
五、争议解决如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争议,甲乙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种类与防范手段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种类与防范手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合同形式,它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
然而,由于建设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施工合同涉及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常见的风险种类以及相应的防范手段。
一、合同风险的种类1.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满足合同要求的风险。
例如,设计方案存在缺陷、设计变更等,施工方面可能因施工方法不当或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技术风险的产生。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问题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或施工方无法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费用的风险。
在建设工程中,贷款或投资方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或其他经济因素导致无法按时足额支付工程款项。
3. 成本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成本风险是指因为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的波动导致项目成本超出原定预算的风险。
成本风险可能由于市场供求关系、政策变化或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
4. 进度风险:进度风险是指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施工浮动、后期工程问题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工程进度延误的风险。
例如,恶劣天气、设计变更、施工方问题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出现变化。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或法律风险,例如,涉及合同变更、违约责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法律合规和合同履行的风险。
二、防范合同风险的手段1. 拟定完善的合同条款: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各方应着重对于技术、财务、成本、进度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详细的约定。
通过明确和详细的合同条款,可以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争议点,保护各方的权益。
2. 审慎选择合作方:在选择与之合作的施工方、设计方、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时,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其资质、信誉、施工能力等。
选取有实力和信誉的合作方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确保施工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非常关键。
建设工程施工的风险提示(3篇)
第1篇一、合同签订风险1. 合同文本不完善:部分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合同文本不完善,存在漏洞,可能导致争议。
建议采用国家工商总局和建设部制定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确保合同条款全面、规范。
2. 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当事人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否则,合同可能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
3. 违反招投标规定:未依法进行招投标或违反建设工程法定程序所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合同。
二、工程质量风险1. 设计不合理: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建设单位应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材料不合格:使用不合格材料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材料的采购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
三、安全管理风险1. 安全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不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完善,如防护措施不到位、警示标志不明显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如现场秩序混乱、材料堆放不规范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四、工期延误风险1. 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导致工期延误。
2. 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可能导致施工方案调整,进而影响工期。
3. 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施工单位管理水平低下,可能导致工期延误。
1. 不可抗力费用索赔: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2. 设计变更费用索赔:因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3. 工程质量问题费用索赔: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维修等,施工单位可向建设单位提出费用索赔。
为防范和降低建设工程施工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完善、合法。
2.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增加,各种法律风险也相应地出现。
建筑公司和相关当事人必须认识到这些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合法性、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一、合同纠纷风险与防范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但合同纠纷是施工中最常见的法律风险之一。
常见的合同纠纷包括合同违约、合同解除、索赔等。
为了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建筑公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1.明确合同条款:合同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程进度、质量要求、支付方式等,以避免后期纠纷。
2.严格履行合同:各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遵守时间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及时记录和凭证保全:对重要事项、交流记录、变更请求等应及时做记录,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
4.合理索赔和争端解决:当发生争议时,双方应沟通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二、人身伤亡风险与防范施工现场存在众多危险因素,因此人身伤亡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确保工人和相关人员的安全,并降低法律风险,建筑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人,并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提供充足的安全装备:为工人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安全鞋、安全带等,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3.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建筑公司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定期检查和培训: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环境保护风险与防范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建筑工程也面临着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避免环境保护风险和法律纠纷,建筑公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建筑公司应了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包括噪音、废水、废气等环境排放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工程中,做好合同风险防范十分重要,有利于帮助企业控制损失,对于工程顺利实施也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进行研究中,主要针对施工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针对施工合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方(又称:施工方)与建设方在达成施工意愿一致后,签订的正式并具有法律效应的承包合同文书。
合同签订后代表双方责任明确,一旦出现违约行为需要按照合同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追究各自责任。
双方签订合同是工程施工前的关键环节。
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做好防范工作,保证合同签订公平公正,为工程的良好开展也打好基础。
一、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的全面解析通过对诸多合同纠纷案例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主要包括合同主体异常风险、阴阳合同风险、合同不平等条约风险、合同履行风险,以下是对不同的合同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一)合同主体异常风险该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签订后发现实际施工方与工程签订合同主体有所不同,签订合同的主体根本没有参与施工、或没有施工资质,又或者企业为“皮包公司”,如此一来,建设方与承包方的法律关系非常微弱,许多工作难以继续,甚至施工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另外,合同主体异常风险也表现为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属于法律上的异常状态,如当事人不具备民事权利和责任或者当事人不是企业法人等。
合同主体异常风险比较重要,关系到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关系到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否能够找到责任人。
(二)阴阳合同风险阴阳合同方法是真假合同的另一个名称。
所谓真假合同是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某一方与对方签订合同并不是真合同。
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另一份合同中包含了许多法律规范之外的合同内容,也是为了逃避国家税收的一种行为。
但是,签订阴阳合同,另一份合同一般不具备法律效应,并且大部分另一份合同均为口头协议等内容,一旦双方出现利益纠纷,很容易给双方造成风险问题。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控制点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控制点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明确了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然而,由于工程施工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同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风险。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保障双方的利益,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关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控制点。
一、合同条款的明确和完备1. 明确合同主体:确保承包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审查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资质证书等相关文件。
同时,明确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其提供的工程资料、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真实、完整、准确。
2. 明确工程范围和质量标准:详细列出工程项目的范围、内容和要求,包括土建、安装、装修、设备采购等。
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如采用的标准、验收程序和标准等。
3. 明确合同价款和支付方式:详细规定合同价款的构成、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
对于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可能导致合同价款变动的情况,应明确相应的处理机制。
4. 明确工期和进度:明确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日期和进度要求。
对于延期违约责任,应明确违约金的比例和计算方式。
5. 明确违约责任:对于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违约行为,明确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责任等。
6. 明确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二、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1. 风险识别:在合同签订前,对工程项目进行充分调查和审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地质条件、政策法规、市场行情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对合同执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3. 风险防范:针对评估出的高风险项目,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投保、签订附加协议、增加安全防护措施等。
4. 风险转移:通过合同条款,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如违约责任、保险责任等。
5. 风险应对: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1. 工程变更管理:明确工程变更的程序和责任,确保变更事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建筑工程施工法律风险防范
建筑工程施工法律风险防范一、合同纠纷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同是建筑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的法律文书,具有确立双方权利义务、解决纠纷等功能。
合同纠纷可能包括合同履行拒绝、款项支付纠纷、工期变更等问题。
为了防范合同纠纷风险,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清晰。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以免导致合同纠纷。
二、侵权责任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侵权行为,如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单位或工人的过失或差错造成他人损失,将面临侵权责任。
为了防范侵权责任风险,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工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规范。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施工许可证规定、环保法规定等,确保施工过程合法合规。
三、工程质量风险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工程质量问题可能包括设计错误、施工失误等导致的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为了防范工程质量风险,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设计审查,确保设计符合要求。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止施工失误。
四、法律纠纷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各种法律纠纷,如合同纠纷、侵权责任、工程质量等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法律纠纷,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如合同、施工记录等,以便在法律纠纷处理时提供证据。
五、建立健全制度为了防范建筑工程施工法律风险,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施工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法律风险。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法律风险是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摘要】施工合同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合同双方的责权利,承包人应分析并识别合同中的风险因素,在施工中采取慎重有效的防范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施工合同;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早在1999年12月就颁布实施了经重新修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GF-1999-0201(简称“合同范本”),并已在国内建筑工程项目中广泛采用。
众所周知,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以法律形式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合同范本必然是用合同条款在签约双方之间进行风险的合理分配。
承包人应分析并识别合同中明示和暗示的风险因素,通过对合同风险识别,承包人可以在合同谈判到执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对风险采取慎重而有效的措施加以审视和防范,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合同价款的不同约定方式带来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合同范本中规定了三种合同价款的约定方式,即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
其中固定价格合同给承包人带来的风险最大,合同范本通用条款规定:对固定价格合同,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应在专用条款内约定。
可见,按固定价格合同签订后,承包人将完全承担约定风险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对此,承包人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规避风险:1)在签合同时,将合同价款中包括的风险范围用专用条款加以明确,就会使该范围外可作价格调整的风险更清晰;明确了风险界面,可使承包人清楚自己应承担哪些无费用补偿的风险,进而加以防范,同时还可以使承包人预防因风险范围界定模糊而承担更多其他风险;2)在签合同时,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和风险范围以外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也应明确并细化,以免日后双方因理解不同而发生争执;3)承包人根据调研并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经验,将风险按发生概率和造成损失的大小进行分类,并尽可能通过合同谈判将发生概率高、造成损失大的风险纳入可调合同价款的风险范围内。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普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企业应该优化其内部管理机制与外部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来控制风险,最大化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面对可控的法律风险,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以及监督机制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面对不可控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向责任方索赔或是保险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转移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常见的法律风险1.施工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风险考虑到建筑工程的较强技术性以及较广的牵涉范围,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关乎众多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受到许多法律法规的制约与约束,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也受着许多政府机构的监管。
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合法经营,坚决履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施工合同中由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的规定而涉及的风险的情况较多。
依据2004年最高法颁布的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性问题对的解释文件,下列五种情况中施工合同认定无效,情形严重者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一是相关承包单位不具有足够的施工资质,二是无资质施工人假借有资质施工企业,三是要求招标的建筑工程没有进行招标或者是招标无效的,四是承包人违法进行工程的转包,五是承包人非法分包建筑工程。
2缺乏公平性的施工合同的法律风险由于施工合同的初稿往往是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往往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由此会产生较大的法律风险。
倘若在施工单位接收到发包方提供的施工合同拟稿后,不经详细审阅与严谨的审查后就进行签约,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例如合同条款中缺少转移风险的内容、缺少由于第三方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的损失规定条款,甚至是对承包方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而导致的合约双方权利义务失衡的情况。
建设工程类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介绍
建设工程类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介绍建设工程类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介绍篇一: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控制摘要: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建设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或避免合同风险的对策建议。
随着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建筑领域,使得现代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用功能高且多样化。
参加建设的单位及专业也越来越多,而且工期要求越来越短。
还有不可摆脱的自然环境,现场条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几乎没有不存在风险因素的工程。
承包工程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行业。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关系的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履约周期长等特征及金额大,市场竞争激烈等构成了项目承包合同的风险性。
因此,慎重分析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签定合同中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1、建设工程合同风险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合同人员素质不高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承包商急于拿下此工程而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让步等原因,导致签定的合同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合同中已明确规定乙方承担的风险大量的承包工程合同中都有对乙方承担风险的条款规定。
例如,某工程合同协议条款中,规定该工程变更的费用总额当超过合同总价15%以上时,甲方对超过的部分应给予补偿。
显然,乙方若遇到变更较多的工程,至少要先损失合同总价的15%.反之,当该工程变更较少时,乙方将会有较高的盈利。
又如,某合同中规定,乙方采购运进场地的工程材料,必须经甲方工地代表认可后方能用于工程。
在这里“认可”没有明确的标准,甲方代表可能会以此条款要求提高材料的档次,使乙方支付较高的材料费。
1.2合同条文不完整,隐含潜在的风险某合同中规定每月20日支付上个月的工程进度款,但因甲方资金筹措受阻,连续三个月拖欠工程款。
乙方为了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垫入了大笔资金。
但由于合同中没有具体写入拖欠工程进度款的处罚规定,导致乙方向甲方对垫支资金利息的索赔失败,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一、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之前,双方需就工程造价、工期、质量标准、工程款支付方式等进行充分协商,并确定合同中的相关条款。
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划分不明确、价格争议等。
防范措施: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要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合同条款明确、可执行。
建议双方可以邀请律师参与合同的起草与审核,以规避法律风险。
二、工程变更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供应问题、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变更,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
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变更请求不合理、变更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等。
防范措施:双方应建立变更管理机制,对工程变更进行合理评估和审批。
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变更程序、变更费用计算方式等,以避免变更风险对项目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工程质量风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质量要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也是业主最为关注的问题。
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施工质量不达标、材料质量问题等。
防范措施:双方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验收标准和保修期要求,并配合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把关。
在合同中加入质保金、维修要求等条款,以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四、工程延期风险:工程延期会给项目带来额外的费用支出、合同履约风险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和效益。
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施工进度控制不力、现场管理混乱等。
防范措施:双方应在合同中规定明确的工程完成时间和延期责任条款,对违约延期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赔偿。
建议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和监控措施,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五、支付款项风险: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支付款项的约定直接涉及到了合同履行的重要内容,也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款项支付不及时、款项金额争议等。
防范措施:确保在合同中明确工程款项支付方式、付款条件和付款时间,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款项支付义务。
建议双方做好合同款项支付的记录和核对,以预防款项风险带来的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以改吗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可以改吗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修改条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被签订后,如果需要对合同进行修改,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双方协商一致合同的修改需要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必须是双方都同意并且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修改。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不能进行合同的修改。
2. 事先协商约定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可以约定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一般情况下,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可以约定合同变更的程序和方式,如果在合同中有相关约定,则可以按照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合同的修改。
3. 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合同的修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要符合原合同的约定内容。
如果修改的内容超出法律法规或者原合同的约定范围,则不得进行修改。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修改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修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补充协议双方可以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形式对原合同进行修改。
补充协议是在原合同基础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的协议,内容上一般是对原合同进行具体的修改和补充说明。
2. 书面通知双方可以通过书面通知的形式对合同进行修改。
书面通知一般是由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文件,内容主要是对原合同进行修改的意向和具体的修改内容,另一方收到后进行确认,就构成了合同的修改。
3. 口头协议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双方也可以通过口头协议的形式对合同进行修改。
但是,在口头协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争议的发生,最好能够在口头协议达成后尽快将口头协议的内容书面确认,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4. 合同变更通知书在变更内容较为复杂或者重要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合同变更通知书的形式对合同进行修改。
合同变更通知书一般是由一方发出的书面文件,对原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另一方收到后进行确认,就构成了合同的变更。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修改的程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修改一般需要进行以下程序:1. 协商一致在进行合同的修改时,双方需要进行充分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进行合同的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风险防范来源:上传者:jsxywl时间:2014-6-9收藏该范文到自己的文库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风险防范管道储运分公司王龄摘要:合同变更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类型的合同相比,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的发生更频繁,变更的内容与形式更复杂,跟合同变更相关的法律风险也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从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及其风险防范,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主题词:工程施工合同变更风险防范一、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工程施工合同具有标的的不可代替性,履行期限长,标的额大,合同履行环境不确定因素多,合同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
各种影响合同履行的主客观因素,在合同订立期间很难充分预见,因而工程施工合同在履行中难以避免要发生各种变更。
与其他类型的合同相比,,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工程发包人对合同的标的,有单方的变更权;变更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单、发包人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双方函件、会议纪要,都可能是合同变更的表现形式;变更带来的利益增减和法律后果也更加复杂;变更涉及的内容,往往专业性很强;变更行为的规范,除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业规范和商业习惯,也占重要的地位。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包括法定变更与协议变更两种情形。
法定变更即依据法律规定而变更合同内容。
协议变更,即合同当事人在合意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
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已经履行的债务不因合同的变更而改变。
也就是说,合同各方当事人,都不能以变更后的合同条款来作为重新调整双方在变更前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
二、工程施工合同变更的原因工程施工合同变更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业主新的变更指令,对工程的新要求。
如业主有新的意图,业主修改项目计划、削减项目预算等。
2.由于设计人员、监理方人员、承包商事先没有很好地理解业主的意图,或设计的错误,导致图纸修改。
3.工程环境的变化,预定的工程条件不准确,要求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变更。
4.由于产生新技术和新知识,有必要改变原设计、原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或由于业主指令及业主责任的原因造成承包商施工方案的改变。
5.政府部门对工程新的要求,如国家计划变化、环境保护要求、城市规划变动等。
6.由于合同实施出现问题,必须调整合同目标或修改合同条款。
发包人可以单方变更工程设计,其理由在于:工程施工合同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承包人应按照发包人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
发包人单方变更工程设计是发包人的一项法定权利,不需要与承包人协商一致,承包人必须按发包人依法变更后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否则就构成违约。
当然,因发包人变更设计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必须予以赔偿。
同时对合同价款、工期及质量等相关内容做出调整。
三、关于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一)不可抗力引起合同变更《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形。
20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则对不可抗力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不可抗力是指承包人和发包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并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水灾、骚乱、暴动、战争和专用条款约定的其他情形。
不可抗力引起的法律后果,往往导致合同解除。
如果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不足以使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则引起合同的变更。
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变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就是关于合同从非常状态进入正常履行,双方权利义务的安排。
例如,场地的清理,已建部分的修复,追加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期的重新确定等。
二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如何分担。
如果未在合同条款专门约定的,可以按照相关规范性文件来处理。
2008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费用,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工程价款:1.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
2.发包人、承包人人员伤亡由所在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
3.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害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
4.停工期间,应发包人的要求,留在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5.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作为建设单位应认真统计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收集相关的证据。
特别是对是否存在对方规避和减损措施不力的情况,进行厘清和区别。
为了规避不可抗力的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风险,宜根据上述分担原则,向保险公司投保,如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并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要求承包人对人员、设备也进行投保。
这样,在不可抗力造成损害时,可依据保险条款,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责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情势变更引起合同变更情势变更原则,虽然没有出现在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的条文中。
但作为合理兼顾合同当事人利益,保护市场交易,防止经济动荡的基本原则,在审判实践中,是一直体现的。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合同法》解释(二),在第二十六条对情势变更原则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同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慎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合理调整双方利益关系。
情势变更原则,所谓“情势”,是指作为合同法律行为基础的一切客观事实,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及商业上的种种客观状况,具体如:国家政策、现行法律规定、物价、币值、汇率、国内和国际市场运行状况等等;所谓“变更”,是指这种情势在客观上发生异常变动。
一般而言,情势变更的构成要件是:1.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终止之前。
另外如果债务人迟延履行合同债务,在迟延期间发生了情势变更,则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因为债务人若守约履行就不会发生情势变更。
2.情势变更须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
情势变更是否属于不可预见,应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及商业习惯等作判断标准。
但对于发生机率很低的某种情况,如飞机失事等,但仍可依情势变更原则处理。
3.情势变更须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而发生。
4.因情势变更而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实质要件。
至于是否显失公平,可以用以下几点作为判断标准:1.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2.显先公平的事实须存在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或其中一方;3.显失公平的结果,使双方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危害交易安全;4.主张适用的一方因不适用而遭受的损失,一般要远大于适用时对方所遭受的损失。
情势变更原则的目的,在于排除因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的不公平的结果,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到履行或解除。
情势变更事由发生后,通过当事人协商或者诉讼、仲裁,变更或解除合同。
只有在通过变更合同仍不足以排除不公平的后果时,才扩张采取解除合同的措施。
四、工程施工合同的变更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一)合同起草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建设单位往往在合同起草,特别是一些格式条款的制定中,占有优势地位,但不等于说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隐含着法律风险。
而且正因为建设单位的优势地位,更容易忽略法律风险的防范,从而为合同变更埋下隐患。
这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有:1.合同条款过于粗略。
关于变更的条件、程序的文字表述,或没有提及,或不够具体明确,或不够严谨细致,可操作性差。
由于合同条款往往是由发包人提供的,如果对合同的理解出现分歧出现争议,会发生不利后果。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具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2.在通用条款加专用条款的合同中,没有充分注意到,专用条款与通用条款的衔接,而造成一些内容的空白或矛盾。
3.合同条款中权利义务不对等,有可能违反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禁用规定,而造成该条款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40条、第53条规定,免除己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以及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损失的免责条款为无效条款。
4.违反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设合同的强制性规定,如禁止转包、违法分包,也可能造成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防范对策:重视合同条款的设计,特别是经过招标确定承包人的情形,更应该在起草招标文件时,就准备好内容具体、明确、周密、严谨、可行的合同条款。
必要时,对合同中相关术语,例如不可抗力、签证等给予准确、具体的解释。
根据工程特性,工期要求,气侯条件,工程款到位情况权衡考虑合同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变更的条件、程序和规则。
文字表述切忌含糊和过于简略。
合理安排双方在变更事项中的权利义务,有限度地利用优势地位。
在使用通用条款加专用条款时,一定要吃透通用条款的内容。
(二)施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预见性大的特点,出现变更是在所难免的。
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坚实、细致、科学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变更,真实、合理地认定必要的变更,杜绝舞弊和漏洞,维护建设方的正当利益。
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有:1.现场施工不能很好地贯彻设计意图,造成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而发生额外的变更。
2.设计与施工现场不符,各专业设计之间存在矛盾,而在施工中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变更,从而带来损失。
3.监理工程师和现场代表的大量的口头指令,导致最后责任不清,难以准确认定。
4.隐蔽工程未能及时验收,或验收不严,给对方虚报变更工程量,留下机会。
防范对策:第一,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合同交底和设计交底,使双方的现场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工作程序以及合同约定的双方工作界面、权利义务安排、违约责任等。
为全过程科学管理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化现场信息管理,建立工作日记,及时记录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沟通业主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不同施工专业的意见,及时协调处理涉及变更的各种具体问题。
第三,要严格限制设计变更。
主要是涉及安全、质量和使用功能时,才可以按程序办理设计变更。
第四,施工中各种正式信息的传达,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并对双方往来各种信息交流,及时进行梳理、备存,收集涉及变更的对我方有利的证据。
第五,要树立严格的守约意识。
因为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的,作为建设单位也要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履行权利义务,防止由于己方违约,遭对方索赔而形成的合同变更。
(三)工程签证过程的法律风险和防范对策工程签证就是指工程发承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对支付各种费用(施工过程发生的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预算项目或工程量不相符,需要调整工程造价的)、顺延工期、赔偿损失所达成的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补充协议。
互相书面确认的签证即可成为工程结算增减工程造价的凭据。
工程签证一般有以下几种:工程经济签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环境、业主要求、合同缺陷、违约、设计变更或施工图错误等,造成业主或承包商经济损失方面的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