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好习惯奖励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习惯、方法案例:给孩子制定一份奖励表
分享人:张小宝爸爸
分享时间:5月9号
分享内容:推荐一份奖励表
张小宝现在是小学四年级。
小学阶段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和好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为了引导孩子,我们首先努力改变、提高自己,坚持看书学习,以身作则。
同时摸索制订了一份奖励表,我们将比较重要的事项列入表中,每完成一项就奖一面小红旗(或五角星),积累到200颗五角星,我们就满足孩子一个相对合理要求或实现他的一个愿望。
效果:此表我们已经试行了大半年,效果不错,推荐给大家分享。
感悟:
1)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阶段学习、生活、思想认识、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制表时有所侧重、动态调整。
2)目标不能太高,够得着就行。
3)适当提醒孩子依表约束自己,但次数不宜过多。
4)以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孩子学习兴趣和好习惯养成,从而走向自我计划和管理。
表格的设计和调整要以此为原则。
注意事项:
满足的愿望或要求,电子游戏等不在其内。
关于电子游戏,我们每周给玩15分钟(必须家长在场使用家长手机),到时间即送还手机给家长,不还下次就没了。
家长在场,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愉快感会有所降低,增加了成瘾的难度。
这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家制订的孩子玩电子游戏的规矩。
附奖励表格式:
养成好习惯必备特殊奖励品
2015-01-20 06:16 出处宝宝树浏览16916 评论1
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有时候会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反抗,这就使得孩子的坏习惯成为屡教不改的难题。
怎么办?
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进取心,使他们自动自觉地改掉坏习惯或养成一个好习惯。
简单的说,这是一种用画图来表现的奖励制度。
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视觉形象方面的意识,他们有很棒的灵感,能用纸笔创造出他们心目中美丽的东西。
漂亮的不干胶贴纸,一些基本的画图工作都可以满足孩子们独立自主的欲望,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很能干。
有针对性的绘图方式可以使小捣蛋乖乖地待在自己的房间中不乱跑,听妈妈的话每天按时睡觉。
它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情形,当你想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时,你都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当然,你要确保你的图画拥有以下3种元素:
一个简单的目标。
图画中要有详细而精确的标识。
比方说,你想要你的孩子每天都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你可以画一张床,床上睡着你的孩子,然后在纸的上方围绕着床画上7个大大的蓝色圆点,代表一周7天。
当孩子达成了这一天的目标后,他就被允许在圆点上涂上一个彩色的三角形。
一段合理的期限。
要使孩子不气馁,一个目标的时期不能定得太长。
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小小的进步,让他有满足感。
从两天到一个星期,对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
一个星期后,就重新定制一个新的目标吧。
一种明确的奖赏。
奖励的确是使孩子听话的最好的方法。
你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然后在图上画上你的奖励品,把这张图片贴在孩子房间的墙上,能够天天见到的地方。
一个有互动性的图画会提醒他,他的目标是什么。
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只要动动脑筋,画图这种奖励形式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画一个圆筒冰淇淋和一些小勺子。
每次孩子顺利完成被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她就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勺子涂成她想要的颜色。
当所有的勺子都变成彩色之后,她的奖赏就是:一个快乐的冰淇淋店之旅。
在纸上画一些空的小笼子。
当孩子乖乖听话时,他就可以在笼子中贴上一种动物的粘纸。
当他的动物园住满了小客人之后,就奖赏他去真正的动物园开开眼界吧。
画一张有一幢蓝色建筑物的图,用笔简单勾勒出海藻的形状和一些鱼的轮廓,买一些鱼类的贴纸,等他把父母所要求的位置都贴满了,就是真正去水族馆看鲨鱼的时候了!
都是一些简单的游戏,但这的确能使孩子雀跃,他们会把游戏当作一件大事去认真地完成。
得来不易的东西会令人珍惜,对于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样的。
其实,阅读孩子的心灵并不困难,只要家长平时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就一定能建立起开心、健康的亲子关系
给你孩子的好习惯一个奖励
慢慢的家长们却发现,这些小小的零食都是孩子的快乐圆心,是孩子的甜蜜世界。
孩子的和谐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身心的健康成长,温馨的亲子气氛,大多时候是由零食在“当家作主”。
妈妈们就会想到,为什么不直接控制零食,进而间接调节孩子呢?利用零食这个“诱惑”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反入为主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很大作用的。
于是,经过与孩子“平等对话、民主协议”,并请爸爸的“公证”,还要特别声明——零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是哭来的,同时双方共同制订了《好习惯有奖励》规则:
1.按时起床、睡觉、吃饭、洗澡,奖励一粒糖。
2.自己漱口、洗脸、穿衣服、穿鞋子,奖励一块山楂片。
3.认真做作业、看书,奖励看十分钟动画。
4.有礼貌、讲卫生、勇敢、坚强、不哭、说话算数,奖励听一个故事。
5.在幼儿园表现好,奖励玩一个游戏。
6.自己整理玩具、文具、书碟,奖励一块饼干。
7.帮助别人、文明礼让,奖励一块巧克力。
8.守纪律、有公德心,奖励妈妈香吻一枚。
或者也可以通过记录小星星的方式来累计,当小星星积累到一个数量时就给孩子一个大的奖励,比如说带他去看电影啦、去游乐园。
这样跟孩子一个憧憬,自然就有动力去完成那些事情了。
慢慢慢慢的这些事情会变成习惯,到时候习惯成自然,孩子教育好了,也不用在利诱孩子了。
孩子每次做完作业都要问我要奖励,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做才能让他改掉这个习惯
你要给他举例说
1、你看爸爸妈妈为了你辛苦赚钱,为你做饭。
都没有问你要奖励。
班上其他孩子也都没有。
2、特别强调,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的责任,要做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行为习惯培养法(四)代币制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充实的暑假;既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又养成干家务活的好习惯,恐怕是每位父母都思考过的事情,有一个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爸爸是这样训练孩子的。
陈彤上小学六年级。
该放暑假了,爸爸认为这是锻炼孩子自立自律的好机会,可以为他上寄宿制初中做好准备。
他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深谙在心。
于是他与儿子商量暑假要做哪些事情,并设计了一个良好行为量化考核表。
这10项行为要求都是为将要上寄宿制学校的陈彤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照顾自己而制定的。
每项1分,周一至周五考核,阿姨记分(即“代币”),双休日爸爸妈妈“复验”,并兑现奖金。
每分价值人民币1元《即“币值”)。
陈彤在一周内表现好了可拿“全奖”50元,由爸爸打入陈彤的个人账户。
陈彤很高兴,算计着这个署假他有可能挣得350元的奖金,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暑假过去,陈彤不但没有变得懒散,而且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看着孩子的进步,爸爸妈妈对这个宝贝儿子离开家庭、在外学习、生活放心了。
陈彤爸爸这里应用的是制约强化法,也叫代币制。
行为学认为,每当孩子出现适宜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
但是,如果孩子的每一次、每一个好行为都得到奖励的话,教育者会应接不暇。
于是,行为科学就采用筹码制度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种筹码《即“代币”)就像电子游乐场用来代替硬币的铜板,孩子每一次好行为都可以得到一枚“代币”.当“代币”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换取某种奖励,这就是代币法。
陈先生的筹码或者说“代币”就是儿子一周的累计得分(即积分)。
代币制的操作程序
明确目标行为。
有时我们希望改变孩子的很多行为,让他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在使用代币制的时候,要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
短期目标是把目标先定为一个或几个好行为,然后让这些好行为产生拉动作用,最后实现长期目标。
比如.培养陈彤的长期目标是独立生活能力,而任何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小事做起,于是陈先生把这个长期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短期目标,具体落实为起床、睡觉、整理房间、洗澡等生活常规。
值得注意的是,对短期目标的表述要有明确的界定,不能使用含糊的词语,比如避免说:“不能睡懒觉”、“房间里不能乱七八糟”、“干家务活不能偷懒”、“晚上别贪玩得太晚”等,陈先生分别明确表述为:"6;30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打扫自己房间卫生”“帮阿姨择菜洗菜””21:30按时睡觉”等。
建立基数。
累计几次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励,“代币”能换得什么奖励,这都需要教育者的尝试和决断。
一般以“天”、“周”、“旬”、“月”为单位计量行为次数。
习惯所培养的是长期行为,而不是短期行为,孩子年龄越大,自制水平越强,一般以“周”为累计单位比较合适。
确定代币。
基数确定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代币”。
“代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孩子明白“代币”所代表的价值.而且确实对其有吸引力。
另外,“代币”要用起来方便、及时,一般可以用计数、计点、铜板、花纹印章、小红花、小贴纸、扑克牌、塑料棋子等来记载。
根据孩子的表现,“代币”可增加可扣除。
由于孩子的适宜行为要积累到一定次数才能获得奖励,孩子的动机和持久性可以得到培养。
而且如果孩子不能达标,就要减少代币,不直接对孩子的身心进行惩罚,它的客观性避免了对孩子的伤害。
陈先生对孩子不能达到要求的行为,采取不加分的办法,父母也可采取更加严厉的做法,不但不加分,还要倒扣分。
最后,还要谨防孩子耍心眼。
由于“代币”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志性小物品,很容易仿制出来,有些孩子可能耍小聪明,自己窝藏或模仿这些“代币”来冒充。
因此,父母要实行必要的监督,陈先生的做法是平时让阿姨打分,双休日则由自己督察。
确定奖励。
孩子用代币换取或者说支付、购买什么样的奖励(这叫“后援强化物”),要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
先用物质奖励,再用精神奖励,待孩子表现自然、正常以后可以撤消奖励。
结束训练。
用代币制建立了一个理想的行为习惯之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结束训练。
如果希望建立别的行为习惯,还可以把代币制用到下一个行为训练之中至于是否还用同一种“代币”,“币值”多少,可再次商讨。
一个使用错误的个案
伶伶和俐俐是一衬双胞胎,姐姐伶伶上学了,妹妹俐俐因为先天原因不能走路,还没有上学。
伶伶一写完作业就与俐俐玩。
可是她们俩经常发生冲突,有时还劝手打架,以至姐妹俩的脸上或者手上留有手指印。
妈妈知道“代币法”以后就实施起来。
她对伶伶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妹妹。
上学的孩子要懂事,不能总是与妹妹争。
以后妈妈看你的表现,如果你两个小时不与妹妹吵一次架,妈妈就奖给你1张《美少女》贴纸,等你攒够了10张,妈妈就带你和妹妹吃一顿麦当劳。
但是你要和妹妹吵一次架,就收回1张贴纸。
”伶伶最爱去麦当劳了,在这里可以吃可以玩,为此她尽量不与妹妹争吵,甚至少和妹妹一起玩。
五天以后,她用10张贴纸兑换了一顿麦当劳。
渐渐地,姐妹俩吵架次数果然明显减少,但是,妈妈发现,伶伶很少与妹妹玩了,她宁愿自己玩、看电视或者出去找同学,也不愿意与妹妹共同游戏,没法走路的俐俐变得更孤单了。
妈妈使用代币制考虑不周,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父母须知,代币制的目的是要孩子建立良好行为,在确立目标行为时,要明确表述孩子有什么好行为可以获得代币。
妈妈教育双胞胎姐妹不要争吵,但孩子怎样相处却没有明确指导,因而矫正不良行为要与塑造良好行为同时进行才能达到目的。
当姐妹俩两个小时之内可以和睦相处的行为比较稳固之后,可以接着延长到两个半小时、三小时……待她俩学会共享游戏之后,后援强化物可以改为口头表扬。
让代币制的管教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应用代币制对孩子进行管教有很多优点。
代币制的替代作用显著。
“代币”能在孩子现与后援强化物之间建立一个较长时间的缓冲,这对事务缠身的父母具有替代和缓解作用。
代币能避免饱厌现象。
一种代币意味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后援强化物,可以避免孩子对单一强化物失去新鲜感而造成对其需求减低的现象,这样父母可以把握好手中的“筹码”来刺激孩子的好行为。
容易实施奖罚。
孩子有了好行为就给代币,出现不良行为就收回,孩子的行为评价有了量化特征,孩子犯错误时能够算出自己的损失有多大,奖罚效果很明显。
另外,利用代币实施惩罚,避免对孩子进行语言和身体伤害,使惩罚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
避免教育者情绪化。
代币的价值都已经有约在先,不能因教育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管教过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当然,代币制也有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后援强化物的把握上。
后援弧化物要跟得上。
强化物的兑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花费,这是父母在使用代币法之前要考虑好的。
本文所举两个例子使用的后援强化物,一个是奖金,一个是花钱吃麦当劳。
其实,生活实践中有许多不用花费什么东西的强化物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比如孩子可以用代币换得父母讲故事,或者郊游,或者下棋、打球等等,这全在父母对孩子的身心需要是否了如指掌。
不可刺激孩子的高消费欲望,也不可处处以金钱奖励为手段,对于工薪家庭尤其如此。
不能妨碍孩子的基本需要。
调查发现,有的父母让孩子拿代币换取饮食需要,这是万万不可的,任何教育措施都不能以剥夺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