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试重点复习指导
导读2复习考试指导
《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复习考试指导第一部分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一、关于本次考试的形式:本次考试为开卷,时间为90分钟,在考场内完成纸质考试。
二、考试题型:本次考试是主观题,试题类型为作品分析题。
三、试题分布:作品分析题100分,一道题,二选一。
四、作品分析题要求:熟读教材中所选小说,重点阅读《春之声》、《故里三陈》、《棋王》、《透明的红萝卜》、《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创作风格,熟悉作品的具体情节。
考试时是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
但如果仅仅照抄参考资料中的观点和内容,没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能得高分。
分析文字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很重要,先审题,再动笔第二部分重点复习内容一、《春之声》1.《春之声》题名:(1)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2)指季节上的春天即将到来;(3)指我们国家的春天即将到来;(4)指主人公及作者自己的春天即将到来。
2. 《春之声》结构特点:《春之声》的结构很特殊,主人公岳之峰,由大量感官印象,触发起种种联想,这联想是活泼的、跳跃的、时空颠倒交错的,构成他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思绪飞扬的心理图景。
3.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主人公岳之峰,在一个闷罐子车的小空间里联想着世界的大空间,在一个半明半暗、嘈杂拥挤的环境里,联想着一个现代文明世界,在时来运转的时候联想着昔日的命运多艰的日月。
这小与大、嘈杂拥挤与现代文明、几十年的坎坷多艰与一旦时来运转,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在他心理上造成一种张力,一种躁动不安的张力,这种心理张力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产生比较复杂的艺术触动,因而在心理上与读者产生共鸣。
4. 主人公岳之峰及其出现的意义王蒙小说世界中人物形象系列,出现最多的是一个饱经沧桑坎坷平生的人物,如:岳之峰,《布礼》中的钟亦成,《蝴蝶》中的张思远等。
这些形象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物的多面立体组合,也可以看做是王蒙小说世界中的中心人物。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资料,以便您更好地准备考试。
以下是几个重点方面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1. 文学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等,了解各个运动的背景、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2. 代表作品与作者: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品和其作者,如《红楼梦》(曹雪芹)、《围城》(钱钟书)、《茉莉花开》(冯骥才)等,以及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主要主题。
3. 文学思潮:理解近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思潮,如自然派、现实主义、左翼文学、新感觉派等,掌握各个思潮的代表作品和核心观点。
4. 文学理论: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文学理论,如鲁迅的"文学不能不说话",胡适的"各自为政的独立性"等,理解这些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 作家群体:熟悉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群体,如"
雨花台四君子"、"大家庭文学"等,了解他们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6. 文学史事件:了解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鲁迅
参加"五卅"运动、胡风被打倒等,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产生的
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还需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
进行综合复习。
相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您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期末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重难点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重难点分析(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象, 本次重难点辅导是对现代诗歌单元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答案,深红色是解释和说明。
)对于诗歌的分析鉴赏,首先要大声地朗读作品,在朗读中区体验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愫和思想,当然,应对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有一定的了解。
1、卞之琳《尺八》的题意是什么?诗人怎样将直接的抒情转化为一种叙述?①1935年春,诗人乘一艘名叫“长安丸”的船来到日本,住在日本古都京都的东北郊,夜半听楼下房东吹奏“尺八”——一种类似箫的乐器,相传于唐朝时传入日本,因长度定为一尺八寸,故称“尺八”;后来据周作人考证,尺八起于印度,传入中国,于宋代传到日本,在中国本土反而失传——,因而引发出无限乡愁,同时渗透着“对祖国式微的哀愁”(卞之琳语)。
①诗人将直接的抒情转化为一种叙述,前三句客观叙述尺八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历史;四五句将诗人客观化为一个“海西客”,叙述由历史时空进入现实时空;六至十句则通过“海西客”(即诗人自己)的想象,重现唐代的日本“番客”从长安“访取”尺八传入日本的历史。
十一至十三句括号里的设问与“归去也”的呼唤,可以看作是诗人直接发出的声音,也是全诗的点题之笔:诗人正是从日本在“年红灯”(霓红灯)所象征的现代化的繁荣中仍然保留着中国古代的传统(“还漂着一缕凄凉的古香”)里,感受到了不可扼制的乡愁与中国落后的式微感。
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耐人遐想。
2、简析戴望舒《寻梦者》的艺术构思。
戴望舒是30年代的现代表诗人,以《雨巷》而闻名。
《寻梦者》、《雨巷》都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情绪。
可联系专科的学习,联系戴望舒的创作特色,朗诵他的《寻梦者》,探讨其艺术构思。
①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②诗人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专科选修)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专科选修)期末复习重点提示注:本课程教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李平、陈林群选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组卷原则考试所选篇目主要来自教材,适当也会增加少量已入选作家的其余作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样式都会有所涉及。
二、试题类型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6 分);填写段落的篇名(每小题2 分,共20 分);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分析题(24 分)(解读篇目全部选自教材)。
选择、判断段落出处等类型重在作品阅读的考核;简答、分析则围绕某个特定的问题作综合分析或论述。
前者要求回答准确;后者要求观点明确,条理分明,语言通顺,并能联系作品作具体阐述。
三、考核形式考核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重点提示上编、散文部分一、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大致面貌,体会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要成就,掌握每一篇所选作品的内容和特色;考核的范围和要求:《灯下漫谈》《乌篷船》《寄小读者·通讯十》《背影》上编、诗歌部分一、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变化和主要成就,能辨析不同诗歌的艺术特征和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
考核的范围和要求:《天狗》《老马》《再别康桥》《死水》《雨巷》《距离的组织》上编、戏剧部分一、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样式,掌握所选剧本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考核的范围和要求:《酒后》《雷雨》《日出》上编、小说部分一、了解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变化,掌握不同时期小说的风格特点,以及重点小说作家代表作品的主要成就。
考核的范围和要求:《狂人日记》《伤逝》《潘先生在难中》《沉沦》《山峡中》《上海的狐步舞》《梅雨之夕》《边城》《子夜》《家》《骆驼祥子》中编、诗歌部分一、了解这一时期诗歌的变化特点,掌握重点诗人代表作品的风格和成就。
考核的范围和要求:《纤夫》《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别康桥》《乞丐》《赞美》《甘蔗林——青纱帐》第三部分重点作品研读周作人散文、艾芜小说、叶圣陶小说、沈从文小说,徐志摩诗歌、艾青诗歌、曹禺戏剧,对作品的情节梗概、形象刻划、艺术手法等重点把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点整理.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一.名词解释(20分)1《伤逝》鲁迅于1925年创作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
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2《狂人日记》鲁迅作品,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首发于1918年《新青年》。
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3《在酒楼上》鲁迅的一篇重要作品,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
本文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分析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心态以及形象。
4《俸剑》鲁迅作于“三-一八”惨案背景下的小说,在这个夏仇故事中贯穿了他作品中的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主线,但小说结尾“三头共葬”的闹剧表现出作者对启蒙神话的怀疑和不信任,对生命意识觉醒与升华的歌颂和礼赞。
5《生死场》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遂的诠释。
而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
写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6《呼兰河传》箫红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是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7《边城》沈从文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8《围城》钱钟书代表作,创作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动乱年代,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它展示的不是战火硝烟的世界,而是旧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9《封锁》张爱玲以四十年代的旧上海为背景,写的是男女主角在公车封锁的情况下与常态不同的行为,他们在公车上恋爱了,可是下车后就自然而然地分手了,告诉人们以陌生的视角看待生活,发现生活。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复习考试指导
《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复习考试指导第一部分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一、关于本次考试的形式:本次考试为开卷,时间为90分钟,在考场内完成纸质考试。
二、考试题型:本次考试是主观题,试题类型为作品分析题。
三、试题分布:作品分析题100分,卷面显示二道题,学生只答一道题,二选一。
四、作品分析题要求:熟读教材中所选小说,重点阅读《在酒楼上》、《正红旗下》、《倾城之恋》、《子夜》、《边城》等作品,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创作风格,熟悉作品的具体情节。
考试时是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
但如果仅仅照抄参考资料中的观点和内容,没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能得高分。
分析文字不得少于800字。
审题很重要,先审题,再动笔。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内容一、《在酒楼上》1、作品开篇的景物描写与主题有什么关系?其作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安排景物描写的?写景是为了融情入景,含蓄地展示“我”的内心情感世界,烘托气氛,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如一开篇:“深冬雪后,风景凄清”,第二段关于一石居的描写,既衬托现实的黑暗,也衬托出吕纬甫的颓废,关于老梅的描写,可以说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
(结合作品理解,自我发挥)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是“灰”“亮”对比,互相衬托,二是工笔、白描手法相结合,三是以正面描写为主。
景物描写的顺序:先写外面世界的景象,再写废园里面的景色,先“灰”再“亮”。
2. 怎样理解作品中的“鲁迅气氛”?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这与五四时期的激进、热情、感伤不同,表现为深沉蕴藉,透露出一种“苦的寂寞”,流露出内心的绝望与苍凉,我们把鲁迅小说的这种特点称之为“鲁迅气氛”。
(参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气氛”在小说《在酒楼上》的表现具体与小说的下列特点相关:1、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小说的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2、小说表现的作者心灵深处的冲突;3、回忆的心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讲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祥子和虎妞是(作者)的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2.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3.在《春之声》中王蒙采用手法作为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
4.王一生是(作者)的小说《》中的人物。
5.汪曾祺的《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
6.《孕妇和牛》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 《伤逝》C.《孤独者》 D. 《肥皂》2.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有()A.《倾城之恋》B.《金锁记》C.《小二黑结婚》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赵树理的小说作品有()A.《李有才板话》B.《锻炼锻炼》C.《小二黑结婚》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曾沧海B.吴荪甫C.方罗兰D.赵伯韬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A.《倾城之恋》B.《小城之恋》C.《荒山之恋》D.《锦绣谷之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2.简要说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3.简述《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以《棋王》为例,分析阿城的小说所显示出的民族的传统文化。
2.结合《子夜》具体论述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填空题1.短篇小说《故里三陈》的作者是()。
2.王蒙的小说《春之声》这个题目,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这一标题也蕴涵着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
3.棋呆子王一生是()小说《棋王》中的主要人物。
4.《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
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
5.《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作家王安忆称为()的小说,即以“小说”这一艺术虚构形式讲述作家的故事。
6.《孕妇和牛》这篇小说没有故事,着重传达的是对生命的()的情绪。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试重点复习指导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考试重点复习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小说部分 1. 理解《在酒楼上》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我”与吕纬甫。
“我”:外表懒散无聊,内心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洁坚定的信仰。
吕纬甫:外表颓唐、消极、麻木,内心有着浓浓的手足亲情以及对已逝和尚存的生命的无比眷恋。
“我”与吕纬甫可以说是鲁迅自我精神历程的某种折射,是两个不同的鲁迅。
2.《铸剑》中关于“三头相搏”与“万民观葬”的场面描写①“三头相搏”是前一个高潮,使黑的人和眉间尺的人格与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②“复仇”主题鲁迅式的思考与开掘都是从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
于是出现了后一个高潮――“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
③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后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消解为无,无效,无意义。
④小说显然出现两个调子:悲壮、崇高和嘲讽、荒谬。
3.《子夜》第一章的象征意义和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A揭示主题的作用: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
这个人物本身与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的出现却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在于点明时代的特点,通过吴老太爷的出走,侧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时期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通过吴老太爷的暴卒,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势力——尘封的“古老僵尸”进入现代的大都会就“风化”了。
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象征。
B结构上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小说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环境、外貌、性格以及社会关系。
4.《正红旗下》二哥福海的形象自食其力的二哥福海在作品中是一个新型的、正面的、理想化的旗人形象。
他出身旗人社会的底层,既有旗人讲究礼仪和生活趣味的特点,又能突破旗人的传统,掌握了一门自食其力的手艺。
他能认清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代表了旗人新生的希望。
通过福海“请安”、安排“洗三”两个场面,作品展现了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动地刻画了福海的形象:懂规矩、讲理儿、精明、麻利、能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doc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必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指导一、学习重点和要求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了解1、鲁迅生平和创作简况。
2、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文化先驱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狂人FI记》的具体表现。
3、《阿Q止传》是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性。
4、鲁迅的《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
5、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显现实依据。
(二)分析1、指责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原因与谋解、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展所作的工作。
3、鲁迅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4、鲁迅批判国民性思想的形成。
5、鲁迅为中国文化转型和中国现代化所作的思考和一些垂要观点,包括“拿来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科学主义等。
6、鲁迅《呐喊》、《彷徨》的创作基调和文学史地位。
7、鲁迅反传统的语境、目的、态度和策略。
8、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在形式上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在艺术格局上和语言上的创新。
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一)了解1、《女神》在文学史地位与人们现在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
2、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3、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地位。
(二)掌握1、女神在“五四”时期成为经典的原因。
2、女神的主导风格和多方面的艺术探求。
3、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客观评价。
第三讲茅盾研究的“矛盾” (-)了解1、茅盾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2、关于当前学术界茅盾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当前一些有争议的观点。
3、茅盾的文学主张和形成这些主张的主要原因(二)掌握1、“矛盾”在茅盾的文学主张、文学创作,以及茅盾研究中意义和农现。
2、子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结构等方而的特色。
3、茅盾创作心理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影响和得失。
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一)了解1、老舍生平和创作道路。
2、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和人文景观。
(二)掌握1、老舍创作的视点:人性与人伦的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国家开放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A.对B.错参考答案:A2.“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
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鲁迅《在酒楼上》谈谈这段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这是吕纬甫对自己可悲人生的自责、自讽。
②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颓废状态,就像蜂蝇一样不得不盘旋回来。
然而,他原先曾是激进的热血青年,现在却消沉、颓唐了。
③吕纬甫实际上是“我”的另一个化身。
(或:吕是“我”审视和批判的对象。
)3.下列作品属于铁凝创作的小说有()。
A.《孕妇和牛》B.《玫瑰门》C.《玉卿嫂》D.《恋爱的季节》参考答案:AB4.《在酒楼上》的作者是()。
A.老舍B.张爱玲C.赵树理D.鲁迅5.《在酒楼上》中的吕维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
()A.对B.错参考答案:A6.《正红旗下》里写得最为传神的人物是二哥福海,小说里有两处突出的场面描写是()。
A.请安B.当油漆匠C.加入白莲教D.洗三参考答案:AD7.《许三观卖血记》一共有39章。
()A.对B.错参考答案:B8.阅读《孕妇和牛》中“孕妇对字的摹写”这一部分,分析小说在热爱原始生命的延续的主题下,出现了“石碑”、“文字”等关于历史、文明的标志,是为了表达什么?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题是赞美原始的生命,同时借助“石碑”等意象对现代文明发出了质询。
②“文字”在这里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
③历史是在不断的前进,恰如人类的文明一样。
孕妇摹写字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9.七公公是下列作品()中的人物。
C.《许三观卖血记》D.《棋王》参考答案:A10.《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话描写不多,场景描写居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第一章“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新青年》的创刊。
文学革命的主将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
提出的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的成立时间、地点,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及代表作品、主要刊物、基本文学主张和文学活动及历史地位。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胡适的《尝试集》。
郭沫若的《女神》。
“小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湖畔诗人”及冯至,“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民众戏剧社”代表作家及作品。
重点掌握:鲁迅的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开拓和典范作用。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掌握:“左联”的成立、全称、意义、重要刊物及历史贡献。
革命文学内部的两个口号之争。
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现代派”、“新感觉派”的得名、发展、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茅盾、巴金、老舍、柔石、叶圣陶、朱自清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
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剧本艺术的成熟的剧作。
重点掌握:《家》、《子夜》《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掌握: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成立。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的主要成员及代表作品。
本时期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
重点掌握: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
“双百方针”的全称、内容及历史意义。
“十七年”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创作的佳作。
重点掌握: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百合花》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掌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新诗潮”、“寻根文学”、“乡土文学”等新时期文学潮流发生的时间、创作情况、及代表作家作品。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写实小说”。
重点掌握:谌容的《人到中年》中的主要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由于时间关系,作业错误很多,不能再讲评,请大家自行打印以下文稿,好好复习,考试时别忘带来,双证别忘记)一、本课程的性质:选修课,宁波电大命题二、本课程考试的有关说明:考试所带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钱理群)及自学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自学指导及作品选评及其它评论文章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题型与比分:分为作品阅读题、论述题两种。
卷面为100分。
作品阅读题(60分,每题20分):回答时应注意内容的切题和表达的流畅。
文面尽可能整洁美观。
每题答案不少于600字。
论述题(40分):论述有自己的见解,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晰,文面整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注意:两种题型均要求密切结合作品。
三、本课程的复习思考题(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铸剑》:1、鲁迅作品中的回乡主题;2、鲁迅小说主人公的孤独情结;3、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4、何谓复调?举例说明鲁迅小说的复调叙事艺术;5、《在酒楼上》废园老梅的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6、《在酒楼上》上开头部分(主人公“我”与吕纬甫碰面之前)有两种对比明显的色调,请问是哪两种?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7、从《铸剑》看鲁迅的复仇意识;8、从《铸剑》看鲁迅小说的反讽艺术。
9、眉间尺刚出现在文本上时,有一段他跟老鼠之间的文字。
请你说出眉间尺心情的反复变化并说明鲁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地写这段文字。
(二)禅趣诗情画境——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1、废名小说的美学特征;2、废名小说的禅趣;3、废名小说的意象美;4、废名小说的语言特色;5、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美展台;6、《边城》中有车路与马路的描写。
什么是车路和马路?你认为沈从文笔下理想的爱情图景是怎样的?7、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8、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9、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对乡土文明描写的异同。
10、以《故里三陈》中的“陈四”为例,说明汪曾祺的故乡风俗描写的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1、文学是人学“人的观念”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构成有怎样的关系?人的观念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人的本质、人性、个人、个性、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地位,人的未来与发展等。
“人的观念”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文学的发展促使人的观念不断走向自由。
"人的观念"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体系的构建,起步,发展,完善,两者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即在现代文化发展推动人的观念的进步的同时,人的观念也促使着中国现代文化不断发展,中国当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与内涵,就是对“人”的现代性的发现。
2、鲁迅小说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阿Q正传》揭露国民性的力作。
“精神胜利法”:自轻自贱、自欺自慰、怕强凌弱。
国民劣根性--“私欲中心”的人格系统及其生存方式。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2]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狂人日记》象征主义小说的最初尝试。
《狂人日子》试图揭示“吃人”这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空前宏深的历史认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象征意义的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现代”小说。
《呐喊》和《彷徨》是现代小说的开创之作。
艺术特色1、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和大胆创新。
2、鲁迅小说笔墨省净,又能入木三分,写人状物多用“白描”与“画眼睛”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写意传神的传统。
3、总能找道思想与艺术之间的最佳融合点,其所谓“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二者不可分离,相得益彰。
3、茅盾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对茅盾的评价:承续了五四以来“为人生”现实主义精神,并在左翼文学革命的前提下,建立起以社会阶级意识和文化心理表现相互融合的史诗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艺术特征:1、小说结构看,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既有伏笔,也有网状结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重点及模拟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重点及模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重点及模拟题一、填空题:1、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2、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3、闻一多的《之地方色彩》最有名的论断,就是指出《女神》缺少“地方色彩”的“欧化”现象。
4、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5、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后,新文学的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在《女神》之后出版的诗歌、散文、戏曲集《星空》则可以看作是他的“彷徨”。
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和《聂��》。
7、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屈原》。
8、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中。
9、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论郭沫若和他的》。
10、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阳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12、郭沫若50年代以后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实际上是一篇为历史上的“白脸”形象曹操所作的“翻案文章”。
13、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06春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指导教程
06春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指导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2006年6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所选文学作品的研读程度,考核学生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开卷。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本科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钱理群主编,北大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所选文学作品的的理解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分析鉴赏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10%);单项选择题(10%);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10%);简答题(30%);分析论述题(40%)。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了解“前言”中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意义和方法一、小说部分一.重点掌握1.《边城》的故事梗概,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调。
2.《正红旗下》选读中二哥福海形象。
3.《倾城之恋》(节选)的故事梗概。
分析人物形象。
二.一般掌握1.《铸剑》场面描写和语言风格。
掌握这篇小说的两个调子。
分析“黑的人”的形象。
2.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3.赵树理《李有才扳话》(节选)对中国农民的关怀,分析“评书”体小说的特点。
4.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
分析《子夜》选读(第一章)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
5.《呼兰河传》选读的回忆体小说特点,分析作者叙述的两种视角。
6. 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分析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三.一般了解1.学术界对于《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的两种分析。
2.废名的创作情况,了解他作为极负盛名的“文体家”在小说语言上的追求。
3.《纺纸记·楔子》的语言特点。
2024年6月份 1576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综合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综合复习题1、吕纬甫是哪个作品中的人物?( )A、鲁迅《在酒楼上》B、老舍《正红旗下》C、茅盾《子夜》D、曹禺《北京人》答案: A2、《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A、《彷徨》B、《呐喊》C、《故事新编》D、《朝花夕拾》答案: A3、废名被认为是( )的鼻祖。
A、京派B、京味C、海派D、新月派答案: A4、《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中两个小孩子是( )。
A、纯和慈B、细竹和琴子C、小林和琴子D、纯和细竹答案: A5、“1933年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这句话是( )对《子夜》的高度评价。
A、瞿秋白B、鲁迅C、郭沬若D、胡适答案: A6、吴老太爷死在( )。
A、小火轮上B、雪铁龙汽车里C、吴宅D、路上答案: C6、《边城》中,大老向翠翠家求婚走的是( )。
A、马路B、山路C、车路D、水路答案: C7、老舍被人称为( )小说的鼻祖。
A、京味B、京派C、海派D、北京市民诗人答案: B8、《正红旗下》中,“不会骑马的骁骑校”是( )。
A、大姐夫B、福海二哥C、大姐的公公D、大舅答案: A9、都属于萧红作品的一组是()。
A、《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后花园》B、《呼兰河传》《生死场》《初吻》《后花园》C、《呼兰河传》《生死场》《混沌》《后花园》D、《呼兰河传》《生死场》《早春》《小城三月》答案: A10、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的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这段话是表明( )。
A、流苏不愿与柳原结婚。
B、柳原不想与流苏结婚,只把她当作情人。
C、柳原本想与流苏结婚,但做不了主。
D、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谁也不想结婚。
答案: B11、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收入在她的小说集(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1、文学是人学“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和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和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类对自我的发现与认识也决定了文学的发展。
其次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接受主体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中国古典文学、晚明反叛主义文学、清朝讽刺主义文学都表现出“文学是人学”。
中国现代文学,采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了文学是“人”学的创作思想。
五四新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女神》等都体现了该思想。
1928年以后的革命文学,关注被压迫者、被侮辱者。
三四十年代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等,传承五四个性主义与人文主义;老舍、钱钟书等强调人的文化属性。
中国当代文学,在文革前十七年,多种“人”的观念,人的话语在对抗、冲突、交奏等。
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导文坛,阶级、革命的人的观念与话语成为主流观念。
新时期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文学、先锋文学都体现了人的观念在寻找和恢复。
2、五四文学内容五四文学作家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
五四文学既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催生的,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队。
首先表现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湖畔诗社、新月社、沉钟社、浅草社、南国戏剧社等文学社团涌现。
其次表现在文学创作的实绩,鲁迅的《狂人日记》揭开了中国现在白话小说文学的第一页,《呐喊》、《彷徨》表现出强烈的启蒙诉求,郁达夫创造了自叙传式的浪漫抒情小说。
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野草,周作人等的小诗,让现代白话诗歌一亮相就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新青年》杂文,周作人的美文、胡适的议论文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四文学奠定了中国现代精英文学传统,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小说部分1. 理解《在酒楼上》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我”与吕纬甫。
“我”:外表懒散无聊,内心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洁坚定的信仰。
吕纬甫:外表颓唐、消极、麻木,内心有着浓浓的手足亲情以及对已逝和尚存的生命的无比眷恋。
“我”与吕纬甫可以说是鲁迅自我精神历程的某种折射,是两个不同的鲁迅。
2.《铸剑》中关于“三头相搏”与“万民观葬”的场面描写①“三头相搏”是前一个高潮,使黑的人和眉间尺的人格与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②“复仇”主题鲁迅式的思考与开掘都是从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
于是出现了后一个高潮――“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
③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后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消解为无,无效,无意义。
④小说显然出现两个调子:悲壮、崇高和嘲讽、荒谬。
3.《子夜》第一章的象征意义和在全书结构上的作用:A揭示主题的作用:在全书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
这个人物本身与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的出现却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在于点明时代的特点,通过吴老太爷的出走,侧面地反映了三十年代时期农村革命风暴的到来;通过吴老太爷的暴卒,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势力——尘封的“古老僵尸”进入现代的大都会就“风化”了。
吴老太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死是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象征。
B结构上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小说主人公吴荪甫的生活环境、外貌、性格以及社会关系。
4.《正红旗下》二哥福海的形象自食其力的二哥福海在作品中是一个新型的、正面的、理想化的旗人形象。
他出身旗人社会的底层,既有旗人讲究礼仪和生活趣味的特点,又能突破旗人的传统,掌握了一门自食其力的手艺。
他能认清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代表了旗人新生的希望。
通过福海“请安”、安排“洗三”两个场面,作品展现了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动地刻画了福海的形象:懂规矩、讲理儿、精明、麻利、能干。
描写中有分析,既再现了生活原貌,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
5.分析《呼兰河传》选读的儿童视角A作品主要是在“完整”的感受性的基础上表现童年的生活,没有将分析掺入其中。
最明显的例子是跟祖父学古诗一段。
我为什么念诗的时候要大叫,为什么会觉得有的诗好,有的诗不好,文中都没有加以说明或分析,表现了儿童混沌、懵懂的心灵世界。
B作品的行文始终没有采取从客观的角度加以介绍、说明的方法,也没有采用静止的描写的方法,而是始终把表现对象控制在“我”的视角X围之内,始终追随“我”的兴趣的变化而变化。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主要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符合儿童兴趣多变的心理特点。
C语言简短、浅显、自然,还带有一些稚气。
6.汪曾祺《陈四》的独特构思;人物与民俗风情的关系A独特的构思:把大部分篇幅用来描写迎神赛会,只在作品临近结尾的地方才拈出陈四。
B人物与民俗风情的关系:虽然写陈四的时候已临近作品结尾,但因为陈四是踩高跷的,又是最擅长表演向大人的,所以那些描写高跷的文字和描写向大人的文字实际上也是写陈四的文字,这种独特的写法使人物与民俗水乳交融。
直接写人物的文字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这是点睛之笔。
没有这些文字,前面对民俗的描写便没有生命,而变成了纯粹的展览。
二散文部分1.怎样理解《死火》中死火所面临的“冻灭”与“烧完”的两难选择。
在人类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只能在“冻灭”与“烧完”之间作出选择。
也就是说,无论是努力奋斗(“烧完”),还是什么事也不做(“冻灭”),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灭”、“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命运。
而死火最后作出的选择是“我就不如烧完”这是一种重视“过程”(的意义与价值),而不顾“结果”的人生哲学(与选择)。
2.《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演进轨迹。
一种脱胎换骨的人生转变,往往肇始于一个偶然的事件。
如果没有2l岁时骤然降临的双腿瘫痪,我们很难设想史铁生能够比同时代人跨越得更远。
生理的残缺使得生命的意义发生了问题,是生,还是死?如哈姆莱特所言.只有当人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新生。
作家生死考虑的多,自杀的也多。
《我与地坛》记叙了作者在经历了命运的残酷打击时对生与死的思考:“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想出的结果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具体到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中,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所以他要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们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中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中来”。
这里生和死达到了同一。
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
史铁生眼中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
想透了生和死的史铁生是沉静的。
而沉静并不意味着麻木。
史铁生展露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敏感和温厚。
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他对已经去世的母亲怀有深深的歉疚,对一直关怀和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充满感激之情,……三诗歌部分1.分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三幅饥馑流亡图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
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
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身遭凌辱,土地受蹂躏。
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2.戴望舒诗《寻梦者》有着怎样的艺术构思?诗人又是用怎样的外在形式来表现这一构思的?①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②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③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3.《悼念一棵枫树》枫树意象及其象征意义A枫树意象:外形:高大、粗犷;内质:贮蓄芬芳、涌出泪珠B枫树象征意义: 象征了特定的“文革”黑暗专制统治下奋勇反抗的一代伟大民族英雄的形象四、戏剧部分1.丁西林《酒后》的语言及戏剧结构。
2.曹禺《日出》选场的人物形象分析。
3.分析《人》第一幕出场的六个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附录: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孤独者》《伤逝》是与《在酒楼上》同时期的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2.《铸剑》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小说。
3. 废名小说创作始于1922年,终于1948年,几乎与现代文学相起讫。
4. 茅盾代表作《子夜》中的吴老太爷是5.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了一个满族市民衰败的故事。
6.《倾城之恋》写的是白流苏和X柳原的婚恋故事。
7.周作人认为鲁迅小说中的《在酒楼上》,“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8.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9.鲁迅的散文诗《腊叶》写于1925年12月26日。
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
10.《影的告别》《秋夜》《希望》《过客》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1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2.“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扫荡这些食人者,欣掉这筵席,毁掉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出自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
13.周作人的《鬼的生长》属于引起很多争议的“文抄公体”,亦即整篇文章大部分由抄书而成。
14.林语堂是三十年代以提倡“小品文”著名的作家15.《烛虚·五》表现了40年代后期沈从文创作所追求的“抽象的抒情”。
16.郭沫若的《天狗》作于1920年。
17.《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选自徐志摩的《猛虎集》。
18.《红烛》《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
19.《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戴望舒所作。
20.《汉园集》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个诗人的诗合集。
21.《断章》的作者是卞之琳。
2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选自艾青的诗集《北方》。
23.丁西林的《酒后》一由一个朋友叔华的一篇短篇小说产生出来的。
24.曹禺写于30 年代,被研究者称为“生命三部曲”的剧作是《雷雨》、《日出》、《原野》。
25.曹禺在剧作《日出》的开头引述了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天之道积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6.《人》是曹禺在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
二、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1.福海(正红旗下)2.白流苏(倾城之恋)3.吕韦甫(在酒楼上)4.李有才(李有才板话)5.翠翠(边城)6.眉间尺(铸剑)7.X柳原(倾城之恋)8.林佩珊(子夜)9.X素素(子夜)10.祥子(骆驼祥子)11.子君(伤逝)12.潘月亭(日出)13.傩送(边城)16.林佩瑶(子夜)17.小福子(骆驼祥子)18.李石清(日出)19.莫须有先生(莫须有先生)20.杜竹斋(子夜)21.曹七巧(金锁记)22.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23.吴老太爷(子夜)24.黄省三(日出)27.愫芳(人)28.阎恒元(李有才板话)30.陈聋子(菱荡)31.顺顺(边城)33. 黑的人/宴之敖者(铸剑)34. 曾思懿(人)35.魏连殳(孤独者)36.陈小手(故里三陈)三、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并将作品所属作家填入右边的括号里。
1.《画梦录》(何其芳)2.《坟》(鲁迅)3.《湘西》(沈从文)4.《公寓生活记趣》(X爱玲)5.《随想录》(巴金)6.《雁荡山的秋月》(郁达夫)7.《放猖》(废名)8.《鬼的生长》(周作人)9.《灯下漫笔》(鲁迅)10.《苦雨》(周作人)11.《金锁记》(X爱玲)12.《生死场》(萧红)14.《赞美》(穆旦)16.《影的告别》(鲁迅)17.《麦地与诗人》(海子)18.《思维的乐趣》(王小波)19.《一只马蜂》(丁西林)20.《正红旗下》(老舍)21.《梅雨之夕》(施蛰存)22.《铸剑》(鲁迅)23.《十四行集》(冯至)24.《水里的东西》(周作人)25.《尺八》(卞之琳)26.《酒后》(丁西林)27.《红玫瑰白玫瑰》(X爱玲)28.《霜叶红似二月花》(矛盾)29.《断魂枪》(老舍)31.《独语》(何其芳)33.《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沈从文)34.《雪花的欢乐》(徐志摩)36.《太阳吟》(闻一多)37.《长河》(沈从文)38.《桥》(废名)39.《天狗》(郭沫若)40.《乐园鸟》(戴望舒)41.《纺纸记·楔子》(废名)43.《死火》(鲁迅)45.《忆狗肉将军》(林语堂)44.《月下老人祠下》(沈从文)46.《“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徐志摩)四、指出下列文字所属的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