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案例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阶段性问题,根据收集的我国教育部和人社部资料,运用公共经济学原理,通过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案列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案例概要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攀升。人社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同比有所增长。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9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29.4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6,比去年同期上升0.06,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7年就业形势较前两年相对稳定。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结构性矛盾挑战,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对立存在。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一是大学生就业受市场环境影响明显。《2017年中国大学生
就业报告》数据表明,从大的形势看,虽然2017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预计为795万,比去年人数增加了一些,但今年的经济环境比去年好,因此,今年整体就业率比较稳定,第三产业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变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各行业发展状态的体现。
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表明,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就业综合满意度高,音乐表演、法律事务和语文教育就业综合满意度低,结合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从行业需求看,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人才结构失衡,部分工科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文科类专业、部分师范类专业供过于求。
三是就业定位不准确。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待业。
四是缺乏就业竞争力。根据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市场对具有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相比,对各技术等级和专
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均有所增长。从需求侧看,54.7%的市场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要求,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部分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市场就业竞争力弱。
(二)公共经济学理论依据
一是公共经济学方法论。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使用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部数据进行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二是市场失灵原因分析。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纯粹的市场机制的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阶段。近几年经济由快速增长逐步放缓,高新技术发展,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传统艺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相对滞后;部分大学生对市场就业环境及薪资要求过高,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经验及技能水平较高,双方偏好不合理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且长期存在。
三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运用。人才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资源,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合理干预,通过税收、财政补贴、公共服务等方式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在外部效益较高,内部效益为负数的领域,弥补市场机制的经济波动缺陷,
有效调节需求,适当调节供给,实现发展与充分就业的经济稳定。
(三)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要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借鉴国外教育强国经验,强化协作,参考人力资源部、经济部门和教育部门提供的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分析及市场需求,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高校专业设置,从而对现有专业进行扩招和限制招生,使人力资源在教育培训阶段就已经与劳动力市场结合。同时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广泛推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是建立信息对称机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政策及企业用工信息发布渠道,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发展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完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弥补市场信息发布缺陷;同时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市场的需求,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三是完善政策促进充分就业。政府需进一步修订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各地结合实际积极争取财政支
持,落实大学生见习补贴、求职补贴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吸纳困难大学生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鼓励用工企业吸纳困难就业大学生;发挥自主创业大学生税收减免和创业补贴,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是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内外贯通、上下贯通、横向贯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全员覆盖、托底安置的就业援助体系,健全部门联动、多方合作的技能培训体系,全力构建政府支持、全民参与的创业促进体系,力促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以创业带动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结论
大学生充分就业和企业用工完全匹配是市场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能够实现个人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体制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市场竞争不一定充分,信息也不完全对称,供需双待偏好不能达成一致,市场失灵导致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且长期存在。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社会对于政府作用的“需求”程度是有弹性的,用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因此,政府干预应确定在什么样的规模和范围之内,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坚持以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为主,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为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