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案例研究分析
大学生就业法律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法律案例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案例分析学院:姓名:学号: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一)公司扣除实习档案2008年7月,汪某从某大学毕业就职于一家网络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他是天津的一个大学生,经北京市局批准并经学校派遣留北京工作,2008年3月,汪某与网络公司学校三方签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协议约定汪某在规定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做好接收工作,学校申请列入建议就业计划并负责办理派遣手续,同时约定第一年为见习期,工作期三年,未按规定完成服务期的,每相差一年支付一万元违约金,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双方权利义务从报到后签定的劳动合同为准,2008年7月10日公司与汪某签了一份劳动合同,期限4年并规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不久汪某发现公司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不理想,认为自己不适宜在该公司上班,于是在2008年8月中旬,根据劳动法和劳支规定向公司提出了解除实习申请,公司扣除了他的实习档案,不与办理解除劳动的手续并要求汪苛支付4万元的违约金。
分析:公司的做法不合法。
理由如下:1、首先关于三方协议。
不管三方协议是如何约定的,汪某与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之后,三方协议就已经履行完毕。
之后,汪某与单位的关系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
因此,三方协议中关于服务期限、违约金等约定,只适用与三方协议。
而三方协议已经履行完毕。
对此,三方协议也有规定:“双方权利义务从报到后签定的劳动合同为准”,因此应按劳动合同执行。
2、关于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才可以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1)因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而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
(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其余的情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均无效。
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案例解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案例解析劳动法虽然属于社会法,但不应当忽视其经济功能。
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的一些案例可以有助自己的法律意识提升。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的一些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就业维权案例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2006届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
专家建议: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
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
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或是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陷阱二:骗取劳动力有一种骗取劳动力的方式是粉饰招聘岗位,提供不实的招聘信息。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有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
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
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在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
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
大学生成功就业案例
大学生成功就业案例大学生成功就业案例1:用成果证明能力小刘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生,毕业时她选择了某家电销售公司的销售岗位作为自己求职的目标。
为了顺利应聘,她决定利用招聘会前的一周时间,为那家公司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对该公司所有的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拿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市场调研报告,最后在招聘会上击败了众多学历高于她的竞聘者,被公司录用。
分析:小刘针对目标公司和岗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应聘单位提供了可行性知识型成果。
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人最能获得应聘单位的认可。
吹毛求疵吸引眼球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明曾到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遭拒。
为了能到这家心仪的公司工作,他没有气馁,偷偷花了几天时间在那家公司的废纸堆里寻找,发现了公司废弃的部分程序资料,并逐一修正,然后再次跑到公司求职,详细分析了公司程序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公司老板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破例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分析:想方设法找到自己心仪公司的“软肋”,并依靠自己的实力大胆吹毛求疵,以此吸引对方的眼球,可以大大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跨专业也能成功求职张华在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在一个招聘会摊位前,他看中了一家国内著名的太阳能热水器代理公司提供的职位——营销员,但公司要求应聘者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
张华决定碰碰运气。
他问招聘人员公司为何只招聘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招聘人员告诉他,公司要扩大业务,需要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学生。
张华随即表示自己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并列举了自己曾在某电动车厂实习时,参与开拓市场并取得不俗成绩的经历。
张华的自我介绍和专业水准使招聘人员对他很满意。
最后他顺利通过了面试,谋到了这个理想的职位分析:在应聘过程中,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一看到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往往扭头就走。
在观念开放、人才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跨行求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业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跨专业求职,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案例解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案例解析在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激烈,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就业歧视、合同纠纷等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解析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维权问题。
案例一:张同学因合同纠纷与公司发生争执张同学是某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成功进入某公司工作。
然而,入职后发现公司未按照之前签订的劳动合同支付工资、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由于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张同学便产生了维权的想法。
针对此案例,张同学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措施:1. 与公司协商解决:首先,张同学可以和公司HR部门进行沟通,阐明自己的诉求,要求公司履行合同,支付工资。
2.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公司不配合解决,张同学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3. 社会舆论监督: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曝光公司的不法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使公司主动解决问题。
案例二:李同学遭遇就业歧视事件李同学是一名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遭遇到性别歧视。
她在一家公司应聘销售职位,但遭到招聘人员的明显性别歧视,导致李同学无法顺利获得工作机会。
对于遭遇就业歧视的情况,李同学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措施:1. 保留证据:李同学可以保存招聘人员明显性别歧视的证据,包括面试记录、录音等,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2. 寻求法律救援: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或律师寻求帮助,探讨维权方案,维护自身权益。
3. 维权诉求:李同学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维权诉求,要求赔偿、公开道歉等。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维权问题,如合同纠纷、就业歧视等。
而要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大学生们需要具备维权意识,学会维权方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实现自身权益保护的目的。
希望广大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果断维权,争取合法权益,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案例:
某大学生小明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遂选择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助理职位。
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小明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工作压力巨大,健康状况开始下滑。
并且,小明所在的团队老板对他不上心,未能给予他应有的培养和关注。
首先,在这个案例中,小明选择了一个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位,这直接导致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不高。
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的职位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其次,小明所在的公司工作压力过大,长时间加班和高强度工作对他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往往没有经验和能力应对高压工作,容易造成身心俱疲的情况。
因此,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和提供必要的休假制度对大学生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第三,小明的老板对他没有太多关注和培养。
在公司内部,领导对下属的关注和指导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大学生这样缺乏经验的员工来说,领导的悉心培养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公司的领导层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案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择职位不对、工作压力过大和缺乏领导层关注等方面。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和专业的职位非常重要,获得适当的工
作压力和必要的关注和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且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领导层的支持,大学生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实现职业发展。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成功案例分享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成功案例分享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专业就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但是能从自己专业领域中找到工作的并不一定多。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大学生专业就业案例,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案例一:林晨同学林晨同学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他在大学期间专注于学习计算机技术,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做过多个项目。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
他在职场上表现出色,在本公司中获得升职机会。
他的秘诀是合理规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领域中,不断学习与突破自己的极限。
案例二:王静同学王静同学是一名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
她通过在大学期间实习,开拓了对金融行业的认识。
毕业后,她进入一家银行作为一个业务员。
由于他的努力工作,她很快获得了升职的机会,成为团队的管理人员。
王静同学的成功秘诀是在专业领域中认真工作,不断学新知识,逐渐获得加薪和升职的机会。
案例三:李华同学李华同学是一名化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他在大学期间实习并担任过项目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毕业后,他到一家化工公司工作,成为一名需求工程师。
他通过了多项工程师认证考试,后来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总监。
李华同学的成功秘诀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工作,并通过认证考试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结论:以上大学生的成功案例证明“锲而不舍”、“持续学习”、“积极投入”等态度和行为是获得专业就业成功的关键。
通过选择并投入到自己热爱和擅长的工作领域,并付出真正的努力来不断创造成绩,大学生们一定能在职场上取得成功。
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的时候最容易遭遇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指的就是用人单位以招聘就业为名义,非法牟利的活动。
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x下面看看几个就业陷阱案例。
案例一:高职诱惑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
未曾想,这却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
据小薛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不少。
前不久,一家名为“华表服装”的公司给学校发来通知,营销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学都去了,结果就是招业务员,工作是销售服装……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业务员都是到各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
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高职诱惑。
案例二:骗费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费已是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
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他说,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
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
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
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请先交300元费。
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至于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借之名骗取费揭密骗钱手法案例三:“皮包公司”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
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
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分析案例一:期望值过高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根据笔者对本校98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案例二:自主择业能力差在学校今年3月份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小李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
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B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
面谈过程中,小李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分析:小李的问题出在择业过程中过分依赖他人,其实,依赖他人是难以选择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
现在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再加上父母亲的过分呵护,客观上也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这些毕业生大多缺乏主见,自我意识模糊,在择业中常会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独立进行择业决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亲友代替本人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二)2024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二)引言概述: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案例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正文:1. 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a) 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b) 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c) 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d) 如何调整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2. 城市与农村就业差异a) 城市就业机会的多样性与农村就业机会的相对匮乏b) 城市生活成本高和农村生活条件相对宽裕的差异c) 大学生进城就业的挑战和机遇d) 如何解决城市与农村就业差异问题3. 就业歧视与平等就业机会a) 对于某些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现象b) 造成就业歧视的原因和影响c) 提高平等就业机会的意义和必要性d) 如何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监管和打击4. 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问题a)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就业岗位要求的不匹配b) 大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c) 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d) 教育体制和企业需求的结合,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5. 创业和就业选择之间的困惑a) 创业的机会与风险b) 就业稳定性与创业的不确定性c) 大学生创业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条件的限制d) 如何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和创业选择,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总结:大学生就业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许多就业问题和挑战,包括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城市与农村就业差异、就业歧视与平等就业机会、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问题以及创业和就业选择之间的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打击,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源。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案例
案例1:口头协议无效某单位接收我系学生实习生小李,当时已通过体检、政审考核等程序,该单位表示同意录用该生,但提出因没有带公章,请学校先盖章签署意见。
他们同意之后再补办有关手续。
我系就业辅导员为慎重起见,反复提醒小李最好等单位先盖章,学校再盖章。
但单位和学生本人都很急,单位说:“反正我们已同意接收,只要方便同学,简化手续,谁先盖章无所谓。
”小张说:“我体检、政审都通过了,请给我一次机会,我愿写保证,保证因手续不全后果自负。
”鉴于此,学校先盖了章。
谁知刚过两天,该单位将该生协议书退回。
分析:签协议一定要慎重,必须把双方的约定以文字形式写下来盖章签字方生效,“君子协议”、“口头协议”都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毕业生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实习生、毕业生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实习生、毕业生最好是亲自前往单位签约盖章,如果一定要将协议书寄去签,那应该要求单位先出具书面接收函,以确保万无一失。
案例2:附加协议一定要权衡利弊小王参加了专转本考试,但成绩尚未出来,自己又没有什么把握,于是竭力到某单位应聘,后该单位正式要求签约,且催得很急,否则另考虑人选。
小王担心错过良机,匆忙签约,且未仔细推敲附加内容:即“服务期内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升学、出国、调动等要求,否则,缴违约金若干。
”不久,专转本录取分数出来了,随即小王又收到了某校的录取通知,该生后悔莫及,单位却不答应更改协议;“无奈,只好放弃深造机会,履行协议。
分析:在签约过程中,有不少单位会备注附加一些协议条款,如“必须取得毕业证书”、“必须体检合格”、“服务期多少年”、“违约金多少……”等等,对这些内容,毕业生应看仔细,并权衡利弊,尤其是服务期和违约金等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
案例3: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系今年毕业生小张在某单位实习,竟然错过了某课程重修的机会,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毕业证还不能按期拿到,由此必须推迟转正,少拿许多工资。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分析案例一:期望值过高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根据笔者对本校98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案例二:自主择业能力差在学校今年3月份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小李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
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B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
面谈过程中,小李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分析:小李的问题出在择业过程中过分依赖他人,其实,依赖他人是难以选择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
现在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再加上父母亲的过分呵护,客观上也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这些毕业生大多缺乏主见,自我意识模糊,在择业中常会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独立进行择业决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亲友代替本人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大学生就业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供求失衡的状况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典型案例分析为了全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该问题。
典型案例如下:李明,一名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准备充分,积极参加了各类实习和实践活动,成绩优秀,技能娴熟。
然而,毕业后,李明却发现自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他投递了大量的简历,但多数被无视,直到数月后才得到一家小公司的录用通知。
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前许多大学生就业的困扰。
二、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1. 就业观念不合理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求职观念的误区。
他们过于看重薪资待遇,追求高薪职位,而忽视了工作发展的长远性和个人的兴趣与潜力。
在实际求职中,这种观念会导致求职者选择过于狭窄,从而限制了就业机会。
2. 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不匹配大学提供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许多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
此外,许多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注重实践机会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就业信息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往往依赖于传统求职渠道,如招聘会和网上招聘平台。
然而,这些渠道并不完全适合所有岗位和企业,导致大学生错过了一些潜在的就业机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1. 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大学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支持。
2.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招聘渠道,大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寻找其他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如专业社交平台和行业交流会议。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分析案例一:期望值过高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根据笔者对本校98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案例二:自主择业能力差在学校今年3月份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小李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
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B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
面谈过程中,小李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分析:小李的问题出在择业过程中过分依赖他人,其实,依赖他人是难以选择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
现在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再加上父母亲的过分呵护,客观上也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这些毕业生大多缺乏主见,自我意识模糊,在择业中常会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独立进行择业决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亲友代替本人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分析介绍等3篇成功励志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分析介绍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 结构不平衡、政策性障碍、供需信息不畅、就业观念陈旧等.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案例, 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大学生就业难案例分析篇1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孙梦涛是一名准毕业生, 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 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 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眼看着还有20天就要毕业了, 孙梦涛数了数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证书, 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 足足占了5平方米, 摞起来也有1.3米高.这些证书都是怎么得到的, 孙梦涛坦言, 自己每天都很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 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 在这些证书中, 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 校级荣誉证书27个, 坐拥4次奖学金, 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 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 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经过三个月的创业摸索, 孙梦涛发现自己在创业方面还欠缺经营经验, 便重新有了去企业工作的念头. 从今年3月份至今, 他投的简历有50余份, 却没有收到过一回面试通知. 他纠结了, 自己获得了那么多有含金量的证书和荣誉, 自己的本科学历也符合企业的招工要求, 为何会这样?大学生就业难案例分析篇2戴佳佳是西南大学大四学生, 自我评价成绩中等. 同学们去年就开始找工作, 我顶着压力考研. 戴佳佳说, 结果我连面试都没进. 为此, 戴佳佳不得不加入求职大军, 但奔走一段时间下来, 依然无果.戴佳佳的遭遇, 只是众多高校毕业生求职遭遇的缩影.在考研失败后, 3月底, 戴佳佳找同学要了简历模板, 花580元买了套正装, 加入求职大军. 前后跑了17场招聘会,简历只投出去5份. 她说,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 她只要得到消息, 就要跑去碰碰运气, 可能是自身能力和专业受限, 感觉连人家的应聘门槛都够不上.拿着简历投不出去, 戴佳佳觉得是自身的问题. 她从人才市场出来后, 直接去了培训中心, 花1800元报了一个会计与文员集训班, 希望快速掌握办公室文员的基本要领, 再杀回人才市场. 戴佳佳说: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毕业了, 压力前所未有的大.而戴佳佳的遭遇, 只是众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缩影.大学生就业难案例分析篇3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 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 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 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 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 专业对口, 又是家乡, 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 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 除此以外, 什么单位都不考虑. 在这种心态下, 结果自然难以如愿.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 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 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 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 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 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根据笔者对本校98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 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 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 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 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创业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 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 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 而且, 从创业之初开始, 还要不断学习, 把握时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1:创业达人:忽然学历:沈阳大学证券投资专业专科毕业创业经历 20xx年大学二年级开始开网店自主创业, 经营沈阳特色食品、韩日皮包、内衣服饰等, 5年时间, 当初的500元启动资金已经迅速增长到30多万元.200多万个网络店铺里, 大多数人还在为多冲几个钻石而奋斗. 而忽然的店铺, 已经从一颗红心发展到目前的双皇冠, 实属奇迹. 一个26岁的女孩, 没有请人刷钻, 没有在淘宝上做广告, 几乎全靠一己之力, 把一个小店铺一点点做起来, 目前已经成为淘宝网上小有名气的特色店. 她是如何成功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读者分享?昨天, 本报记者来到忽然的小店, 面对面采访了她.大二开始自主创业忽然的小店在沈阳房地产大厦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里一楼60多平的套间. 屋里摆着许多塑料模特, 身上的羽绒服是新进的货.大学二年级时, 忽然在网上注册了这家名为忽然间的特搜店.当时就是随便起了个名字, 也没什么特别含义. 刚开始,店铺就代卖沈阳特产不老林糖等沈阳特色食品, 自己买来样品, 拍照片, 挂到网店里, 有外地的网友订货, 我就从家乐福买货, 7.8元/袋进货, 8.8元/袋销售, 然后给他们邮寄过去. 第一个月, 居然赚了100多元, 特别兴奋. 后来在店铺里增加了品种, 外贸包、服装等, 客户也越来越多, 半年后每月就可以赚到1000多元, 我那时候沈阳本地都是免费送货, 自己坐公交车给人家送过去, 虽然忙碌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忽然说.节省生活费开网店自己在上大学间隙, 只投入了20%的精力, 就可以月收入上千元. 如果毕业后100%投入, 肯定会赚的更多. 临近毕业, 许多大学同学都忙着找工作, 而忽然下定决心, 毕业后专心开网店. 没想到, 这个想法首先被父母否决了.父母都认为开网店不长远, 尤其是对一个女孩子来说, 更不容易. 找个稳定工作, 上班多好. 但是我属于那种很固执的人, 一旦决定下来的事, 不会轻易改变. 忽然说. 父母不给资金, 自己从生活费里节省. 把网店赚的钱再投进去, 20xx年忽然大学毕业时, 网店的级别已经达到3颗钻石, 月营业额已经超过万元, 月收入也已经达到20xx元.月薪过万的宅女忽然说, 开网店费用低, 目前暂时不用缴税, 不用去繁华商业街租店铺, 在普通居民区找个一楼的房子就可以了, 可以买台电脑上网开店, 还可以当库房. 自己进货, 拍照片, 编辑上传发帖子, 与客户聊天交流, 自己发包送货, 一天都要忙10多个小时, 目前一天一般要发送50多单商品.她经营的都是特色商品, 有时她亲自去青岛、杭州上货, 质量和品质有保证. 去年11月月销售额甚至超过6万元.付出就有回报, 目前忽然生意蒸蒸日上, 月薪过万. 当初投入的500元已经滚雪球, 超过30万. 她刚刚成为山东一家服饰公司的沈阳代理商, 进了一批冬装货, 准备在秋冬天好好干一场.2:20xx年5月~12月, 对于胡婉婷来说, 是段难忘的日子.胡婉婷目前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 在20xx年那短短几个月内, 还是大学生的她, 竟然在业余时问过了一把创业的瘾.20xx年5月份, 胡婉婷新加入了学校的SIFE社团, 这个社团的主要活动是, 通过一种公益性的商业项目, 帮助周围的人解决难题或创造经济机会.做什么商业实践?这是他们自己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胡婉婷和队友们了解发现, 虽然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但周围动漫专业的学生却面临工作难题, 虽然有些大学生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动漫工作室, 但他们的作品并不受市场欢迎.从5月份开始, 3个月内, 胡婉婷和她的队友们走访些动漫企业、动漫展等, 他们发现, 周围这些同学面临的问题是动漫专业大学生遇到的—个普遍性难题.胡婉婷所在的SIFE团队接下来思考的是能否帮助他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怎么帮?后来, 这个SIFE团队了解到, 广州市动漫艺术文化协会下面有些动漫企业资源, 而且协会每年会组织动漫展. 于是, 胡婉婷们找到了广州市动漫艺术文化协会沟通, 希望能在动漫展上搞一次推介会, 一方面推介动漫人才, 另~方面, 推介那些动漫工作室的作品.除了广州动漫艺术文化协会的企业会员和SIFE社团电话联系的一些企业, 他们还找到智联招聘合作, 发动他们的动漫企业资源.三方多次协调后, 于20xx年12月31日~20xx年1月2日, 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的动漫推介会.这次推介会的参会企业达38家, 吸引了来自30多所大中专院校的4000多名大学生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推介会成功帮助218名动漫学生找到工作.而通过这次实践, 胡婉婷认为, 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 提高了个人的表达、沟通水平和团队合作以及组织能力.事实上, 胡婉婷并非孤例, 她所在的SIFE社团也只是一个全球性组织的一个项目而已.SIFE(StudentlnFreeEnterprise)是个全球性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非盈利商业实践社团(NPO), 成立于1975年, 总部在美国, 在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赞助下, SIFE在各国的大学校园里组织团队, 在社区开展公益性的商业项目以帮助社区创造经济机会, 并在此过程中, 开发学生的潜能, 帮助他们提高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未来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截至目前, SIFE已经在全球45个国家共20xx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在中国, SIFF虽然只有7年的历程, 但也已经跟100余所高校形成合作, 参与学生达8C00余人.因毕业而离开SIFE的大学生已经遍布世界, 但目前SIFE 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vinRohrs已经在这个组织服务了近30年, 这也是他至今为止的唯一一份职业.20xx年1月30日, SIFE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lvinRchrs以及SIFE中国理事会主席兼总裁葛诺仁(NorwellCoquillard, 原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记者:对于参加SIFE项目的大学生, SIFE具体提供哪些支持?葛诺仁:我们不提供具体的项目, 也很少有资金帮助, 但我们有系列的支持. 第一, SIFE中国目前有13位项目经理, 他们负责跟每一个团队沟通, 并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第二, 我们每年会做两到三次的培训, 邀请一些企业家或创业者指导大学生如何更好地执行他们的项目, SIFE在全球共有约500家赞助商, 这些企业的领袖及管理人士是我们的资源. 第三, 我们每年年底会在各个城市举办一系列的SIFE创新公益项目成果大赛, 大学生们就有机会在这些商业领袖们面前来陈述他们的项目, 并由他们评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团队和项目. 全国冠军就可以去参加SIFE的世界杯比赛.记者:SIFE项目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什么直接帮助?AIvjnRohrs:一方面, 加入SIFE组织的大学生需要通过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让他们体验的是一个模拟创业的过程, 一个对创业或商业进行思考的过程. 另~方面,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段经验给了大学生更多自信, 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决问题的, 是有能力实现一个既定目标的. 这种自信心会在心理上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做好准备.记者:参加过SIFE组织的大学生毕业后, 有多少人真正去创业了々是否有人参加SIFE组织的动机只是把它当成一种社会实践, 为了顺利找到工作, 或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AIvinRohrs:两者都有. 在具体的SIFE项目中, 我们就是培养他们对商业的思考模式、企业家精神和一些创建、创立新企业、新公司所必需的一些方法和技能. 这些方法和技能对于大学生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或成为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相通的. SIFE是很着重于对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思维方面的锻炼的, 最后有些人选择进入公司, 有些选择创业, 或者先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创业,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记者:他们离开后, SIFE还会否给他们一些支持?AMnRohrs:对于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 SIFE没有直接的支持, 但是SIFE校友依旧可以使用SIFE的全球网络, 依旧可以通过SIFE的网络找到他们可以去咨询、探讨的导师. 我们在全球有500多家赞助商, 像联合利华、毕马威、百事、易初莲花, 也有一些中国本土的企业, 比如TCL、康师傅、新飞电器等, 他们可以使用这个网络寻求帮助, 也有些人离开SIFE 后到我们的赞助企业去工作了.记者:相比国外的情况, 您认为中国目前的环境是否适合大学生创业?AIvinRohrs:首先从教育方面看, 美国的大学教育是比较有实践性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如何创立企业的一些实践性培训和教育, 但是在中国, 目前可能还是理论性更强一点, 大学生需要一些机会走进社会, 走进实际的商业环境来锻炼他们, 这也就是SIFE可以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政府角度讲, 在中国, 尤其是一些小企业, 还是比较难以取得资金的, 政府或者一些民间机构是否可以提供资金帮助, 让这些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资金.另一个方面, 其实创业的风险非常高, 那么政府是否可以考虑, 比如制定一些破产方面的法律规定, 让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承受这些风险.大学生成功案例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 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案例, 欢迎阅读!成功的案例1:成功在于有好人脉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因为只有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 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脉关系息息相关. 没有人际交往人们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 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 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 却经常失败, 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好人脉.成就大事业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因而建构并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 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现实告诉人们, 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 只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 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正因为如此,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 结果都证明:越是懂得好人脉的重要性, 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越主动积极, 其人际关系也越融洽, 越能适应社会, 其工作业绩也越大.莫洛担任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的时候, 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 后又担任了美国驻墨西哥大使, 一时在美国声名鹊起. 最初仅仅是一名法庭书记员的莫洛, 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 被推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 一跃成为全美商业巨子. 据说, 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 不仅是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 更因为他在企业界和政府官员中具有好人脉.吉福特本是一个小小的店员, 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 他常常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他认为人脉是一个人成大事的主要因素, 人脉在一切事业里都极其重要. 一点没错, 拥有好的人脉关系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是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纽约市银行总裁凡特立伯向世人表示, 自己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级职员时, 第一步要了解的便是这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脉.着名魔术大师豪华哲斯顿, 曾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 前后40年, 他曾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 迷惑观众, 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 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 《创富学》作者希尔曾经在大师的化妆室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 向他不停地请教问题.希尔希望了解哲斯顿先生成功的秘诀. 哲斯顿告诉希尔, 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 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 但他有一样东西, 其他人却没有. 那就是, 哲斯顿不仅对魔术怀有深厚的热情, 而且对他的观众非常真诚. 他告诉希尔, 有些魔术师会这样看待台下的观众: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 一群笨蛋, 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但哲斯顿却与他们并不一样. 他每次一走上台, 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 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 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们当作朋友, 并把我最高明的手法, 表演给他们看看.哲斯顿每一次在走上台时, 总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 他们是我的朋友.希尔听完后总结说, 哲斯顿的成功秘诀就是如此简单, 那就是富有爱心. 很多观众甚至因此成为哲斯顿的朋友.一点都不假,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只要用心去浇灌你的人脉之树, 它必将结出成功的硕果!成功的案例2:如何刚毕业就当上了老板大学生就业难, 一直困扰着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 当许多大学生在尚未毕业就忙于找工作时, 而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吴少武就已经当了老板. 他对外称, 自己是边学习边实践的一个创业者. 事实确实也是这样, 吴少武刚毕业没多久就被保送到华工创业教育学院战略管理研究生.吴少武是如何刚毕业就当上了老板的呢?其实, 吴少武并不是大四毕业时才开始创业的, 而是从进入大学校门起, 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应该如何创业. 在大一到大二的这段时间里, 吴少武除完成自身的学业外, 就在外面做家教, 还干一些兼职, 开过复印小店等. 虽然忙得不亦乐乎, 但到头来却并无多少收获. 大三后, 吴少武又开始在学业上努力了, 甚至很投入地参与一些学术竞赛. 由于在学业和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 获得过不少省级比赛冠军, 吴少武让自己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当上学生会主席, 吴少武不论是做学业还是做课题包括做社会调查, 都非常认真, 而且强调要保持最佳的团队精神. 大二的下学期, 吴少武为参加一个挑战赛, 接到一个恋爱经济学调查的课题. 他让调查组成员在同学们中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 然后, 他又让成员非常认真负责地去催问同学们填写调查表, 并动员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调查问卷活动中来. 课题做完后, 在进行答辩时, 他要求课题组成员一律西装革履, 非常认真地投入到答辩中去. 吴少武没有想到, 就是自己的认真、细致, 精益求精的精神, 让自己日后获得了一个创业的极佳机遇. 那次答辩中, 学校邀请了校外的一些专家和企业界的人士参与. 其中就有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老总韦俊荣. 他看到吴少武在课题中能把大学生恋爱中潜在的消费导向和消费习惯调查分析得那么细致而准确, 足见其干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觉得应该是一个能干一番事业的人. 尔后, 韦总特意请吴少武的团队到他们公司做咨询, 并为公司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经过多次交往, 吴少武便和韦俊荣老总结下了忘年之交.到大三实习时, 吴少武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 吴少武仍然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自己的实习工作.他复印了上千份有关资料, 撰写了200多份行政函, 受到了实习会计师事务所的好评, 他自己也得到了70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 在实习结束后, 吴少武得到了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offer. 能拿到一张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 这是许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事, 而吴少武却很坦然, 他把这份offer弃之一边, 未予接受. 因为, 他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自己创业, 干出一番事业来.吴少武作出自己创业的选择, 不光是要有勇气, 更需要的是有底气. 大三下学期时, 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的韦总给吴少武打了个电话, 问吴少武有没有兴趣在学校代理一下毕业生的包裹业务. 吴少武接到电话后, 一口允诺了下来, 他预感到自己的事业或许就将由此开始.承接了高校毕业生的包裹业务后, 吴少武马上组织了学生团队, 在学校内开展宣传, 并向特定的目标客户进行上门服务. 另外, 吴少武还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身份, 与广州的其他高校毕业班的班长进行直接联系, 上门承接包裹业务. 由于服务到位, 能保证业务质量, 加之充分利用了较好的人脉资源, 因而吴少武的业务迅速得到发展, 仅仅一个月时间, 他就做了10万元的营业额.好来运的韦俊荣老总对吴少武如此高效率的运作感到吃惊, 更坚定地相信他是一个做事有激情, 有头脑, 能干大事的人. 于是, 韦总投资全力支持吴少武创办自己的公司. 大四时, 在韦总的支持下, 吴少武创立了广州新陆程物流有限公司. 公司的团队里, 只有两位是在物流行业做过, 有物流工作经验, 其余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以华南地区的中短途高速公路运输为主. 没多久, 吴少武接到了广汽丰田公司配件供应商的大单, 专门负责把汽车零配件从公司的仓库运送到广东西部沿途各大4S汽车销售店里.由于吴少武公司物流业务服务水平较高, 在运输汽车零配件上做到了零破碎、零延误、零事故, 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发展. 公司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0余万元.大四毕业后, 当别人都在四处找工作的时候, 吴少武已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总了. 虽然创业成功了, 但是吴少武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不仅头脑灵活会赚钱, 而且学业成绩也很优秀, 被保送读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研究生. 这个创业教育学院是依托工商管理学院成立的, 除需要学完专业课程外, 还要修满一定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实训课程学分. 更吸引人的是学院给学生提供校内外一对一的导师指导, 且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预孵化, 甚至进行产业化. 学院已募集有创业培育基金、创业投资基金120万元和5000万元. 吴少武已成为学院第一批选拔的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者, 学校和学院将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创业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让学生创业的梦想能够得以实现, 并促进学生的创业企业走得更远更稳.吴少武创业模式的成功, 给许多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创业样本, 也给创业教育带来了较好的启发.。
大学生就业发展 案例分析 简答论述题
大学生就业发展案例分析简答论述题大学生就业发展案例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求职竞争愈加激烈。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分析大学生就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创业就业案例以小王为例,他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
面对就业难题,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他从零开始,通过淘宝店铺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销售产品,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体。
他不仅享受到了创业带来的满足感,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种创业就业模式适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
二、就业困难案例顾小明是一位新近毕业的大学生,他面临着就业的困扰。
他发现,大多数工作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他作为应届毕业生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顾小明决定自费参加了一些实践课程,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充分展示在简历上。
最终,他在较短时间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岗位。
三、择业困难案例王小雪是一位大学毕业的学生,她面临择业困难。
她在校期间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拥有丰富的技能和经验,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缺少了解。
为了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她参加了一些行业展览会和职业讲座,与从业者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前景。
最终,她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并成功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四、跨行业就业案例郭明是一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专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习。
然而,毕业后他发现,IT行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这一现实,郭明决定跨行业就业。
他选择了市场营销领域,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学和参加相关培训课程,他成功地转行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五、专业不对口就业案例赵小刚是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但毕业后他发现自己对律师这个职业并不感兴趣。
然而,他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专业。
他意识到法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法律顾问岗位上同样适用。
因此,他选择了法律顾问的职业发展道路,并通过自学和实习经验增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3篇
大学生就业难案例3篇篇一: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十大典型就业歧视案例剖析案例1 歧视条款:“试用期无薪水、不上社会保险”案例应届高校毕业生去非正规单位、小型私营企业就业,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位常以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提出“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无薪水、不上社会保险”这样的歧视条款。
毕业生为保住工作常选择忍气吞声。
从而使自己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评析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试用期的具体期限确定,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且试用期内不能无薪,单位必须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此外,试用期期间,职工可随时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该条款如果写入了劳动合同即属无效。
招聘时单位提出此要求的,劳动者应该据理力争。
案例2 “本职位限X性”案例“本职位限男性(女性)”,这是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最常见的霸王条款。
从政府机关的宣传文员职位,到企业的技术支持职位,都“仅限男性”。
在某招聘会上,某基层文化馆的“行政人员”也“仅限男生”,而该单位的解释仅仅是“单位女孩太多了,领导想调节一下”。
评析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所以,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其他都属性别歧视,有违宪法精神,并违反和有关条款。
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擅自以?岗位不适合女性?为由拒绝招收女职工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
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1.矿山井下作业; 2.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3.标准中第IV级体力劳动度的企业;4.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5.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求学路上丰满就业羽翼.doc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求学路上丰满就业羽翼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话题。
眼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即将毕业离校,找到工作的学生即将开始崭新的职场生活,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还在求职路上继续奔波。
从学校到社会,从;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到现实中的求职之旅,每名毕业生的就业历程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近日,记者采访了自己身边一些大学生就业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点启迪。
访谈人物杨雪牡丹江籍哈尔滨某高校06届新闻专业毕业生董久良牡丹江籍哈尔滨某高校10届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生王双牡丹江籍哈尔滨某高校10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认准职业方向主动出击东北网牡丹江6月5日讯杨雪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校二等奖学金,同时,她还是学生干部,参加多个社团,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都不错。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她想找到工作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可是她就业也一样多次遭遇波折。
2005年底,部分用人单位开始进校园招聘,别的同学都忙着制作简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她却悠闲地在图书馆看书准备考研。
她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考不上研究生,等节后再找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
转眼到了3月份,考研成绩下来了,她没有考上,这时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达到最高峰,杨雪开始行动了,她向几家中意的媒体、杂志社投出简历,也参加了一些笔试、面试,却没有单位录用她。
经历过几次打击后,杨雪开始;怀疑;自己,也变得有些慌张。
于是,她开始退而求其次,决定放弃做一名媒体人的梦想。
在毕业前半个月,她应聘到上海一家五星级酒店做服务员。
后来,她发现这样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远,没有发展空间。
于是,她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加入到;北漂;一族的行列。
初到北京,杨雪备感彷徨。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参加几场大型招聘会,应聘几家企业后,她被一家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录用。
这家公司是给各个大型企业做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培训的。
起初,她在此做经理助理,后来由于她非常喜欢这一行,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钻研企业文化咨询服务课程,慢慢地,她成了这个领域的行家,并得到了领导的器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大学生就业问题案例分析
我比较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根据我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就业现状
纵观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存在就业难现象。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或者处于低就业状态。
“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
近日,数据研究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目前国内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平均就业率只有90.2%,而且在就业人群中还有14.0%的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将有150万左右大学毕业生陷于就业难的困境当中。
从我省情况上看,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数量也持续增长,达23.6万人,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总量达40多万人,占全省城镇计划新增就业人员总数三分之二。
截至2011年12月31日,省内院校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67820人,实现就业153713人,年度就业率为91.6%,其中,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8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3.5%。
2、存在企业招工难现象。
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能型岗位,用工紧缺甚是突出。
比如地处厦漳泉中心结合部的某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用工规模不断扩大,全县人口20万人,外来工5.5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而新增劳动力只有1000人,净增缺工3000人以上。
据某县人力部门统计,2012年底用工总量需求新增2000人,2013年春季用工需求新增6000人,合计缺工8000人。
某县每年都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赴山西、贵州等招聘员工。
用工企业也大幅提高薪资待遇,据调查,目前长泰县普工的薪资标准,在扣除食宿费后,月薪在2300元以上。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人才结构失衡,部分工科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文科类专业、部分师范类专业供过于求。
二是就业理念存在误区,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
三是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综合技
能水平不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四是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生毕业生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
三、应对策略
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1、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合师资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2、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理念,积极面对现实,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要加强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应主动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
实际处理事物性工作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4、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发挥自身才能,以创业带动就业。
政府相关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根据项目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从工商注册、税收、资金扶持、解决创业场所、完善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