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命名规则及分子结构特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基础化学课件:醇、酚、醚

基础化学课件:醇、酚、醚

分類
簡單醚
無環醚 混合醚

環氧化合物
環 醚 大環多醚—冠醚
一、命名
(1) 結構簡單的醚 ① 先寫出與氧相連的兩個烴基的名稱,再加上醚字,
簡單脂肪醚中“二”字省去。
② 兩個烴基不同時,較小的放在前 ③ 烴基中有一個是芳香基時,芳香基放在前面
(2) 結構複雜的醚 以烴為母體,將RO-或ArO-作取代基
醇、酚、醚
本章教學要點:
掌握醇、酚、醚的命名; 瞭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質及其應用; 掌握醇、酚、醚的化學性質; 瞭解醇、酚、醚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2.1 醇
官能團:-OH 羥基 飽和一元醇通式:CnH2n+1OH
醇的分類
1. 根據官能團所連烴基類型
RCH2OH 伯醇
R2CHOH 仲醇
R3COH 叔醇
① 脂肪醚是以較長碳鏈作母體,含碳數較少的烴基 與氧連在一起叫烷氧基。
② 烴基中有一個是芳香環的,以芳香環作母體
③ 環醚一般叫環氧某烴,或按雜環化合物命名 ④ 冠醚
二、醚的物理性質
① 多數在室溫為液體,有香味; ② 沸點和相對密度都比相應的醇低(無分子內氫
鍵),而與相應的烷烴接近; ③ 在水中溶解度比烷烴大,並能溶於許多極性與
▪ 非極性條件,控制溴的用量,可得一溴代酚
(2) 硝化
鄰硝基苯酚 對硝基苯酚 ▪ 鄰硝基苯酚:分子內氫鍵,沸點和水溶性很低 ▪ 對硝基苯酚:分子間氫鍵 ▪ 兩種異構體的分離:水蒸汽蒸餾
(3) 磺化反應
OH 浓H2SO4
室温
100°C
OH SO3H
OH
100°C
OH SO3H
SO3H
SO3H
(4) 傅-克反應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化学: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

化学: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

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第二课时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酚类化合物;
2、知道苯酚的物理性质;
3、通过活动探究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羟基与苯环两个官能团是相互影响的;
4、了解酚类化合物的用途。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苯及其苯的同系物和醇的性质之后的一节内容,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 苯酚,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苯及其苯的同系物和醇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上让学生记住苯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学会应用苯酚的化学性质。

2、在过程和方法上,根据以前所学习有关官能团的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3、通过学习苯酚中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知道苯酚不是羟基和苯环性质的直接
加和,培养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时,注意官能团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的意识。

四、教学设想
首先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苯的性质和醇的性质,能推导出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所可能具有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的结论不相同,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去探究,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
相互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第六章 醇、酚、醚醇和酚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 ),醇的羟基和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的碳原子相连。

而酚的羟基是直接连在芳环的碳原子上。

因此醇和酚的结构是不相同的,其性质也是不同的。

醇的通式为ROH ,酚的通式为ArOH 。

醚则可看作是醇和酚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R 或-Ar )取代的产物,醚的通式为R-O-R 或Ar-O- Ar 。

第一节 醇一、醇的分类和命名醇分子可以根据羟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根据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不同类型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

根据醇分子中所含的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一元醇和多元醇。

结构简单的醇采用普通命名法,即在烃基名称后加一“醇”字。

如:CH 3CH 2OH (CH 3)2CHOH乙醇 异丙醇 苯甲醇(苄醇) 对于结构复杂的醇则采用系统命名法,其原则如下: 1、选择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醇”。

2、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将主链的碳原子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使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位次尽可能小。

1、 命名时把取代基的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母体名称“某醇”的前面。

如: 2,6-二甲基-3,5-二乙基-4-庚醇 1-乙基环戊醇2,6-二甲基-5-氯-3-庚醇2、 不饱和醇命名时应选择包括连有羟基和含不饱和键在内的最长的碳链做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例如:CH 2═CHCH 2CH 2OH 3-丁烯-1-醇6-甲基-3-环已烯醇3、 命名芳香醇时,可将芳基作为取代基加以命名。

例如:2-乙基-3-苯基-1-丁醇3-苯丙烯醇4、 多元醇的命名应选择包括连有尽可能多的羟基的碳链做主链,依羟基的数目称二醇、三醇等,并在名称前面标上羟基的位次。

因羟基是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所以当羟基CH 2OH CH 3OHCH 3CH 2CHCHCHCH 2CH 3CH CH CH 3CH 3CH 3CH 2CH 3OH Cl OH CH 3CH 3CH 3CHCHCH 2CHCHCH 3OH CH 3CH 3CH 2CH 3CH 2OH CH CH CH 2OH CH CH CH 2CH 2OH OH CH 2OH CH CH 2OH OH CH 2CH CH 3OH OH数目与主链的碳原子数目相同时,可不标明羟基的位次。

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那么。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那么: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位规那么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醚

教 案醚是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表示为:R —O —R ’、R —O —Ar 、Ar —O —Ar ’,其中—O —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

饱和一元醚和饱和一元醇互为官能团异构体,具有相同的通式:C n H 2n+2O 。

10.7 醚的分类和命名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醚可分为脂肪醚和芳香醚。

两个烃基相同的醚叫做简单醚,不相同的叫做混合醚。

醚键是环状结构的一部分时,称为环醚。

例如: CH 3OCH 2CH 3 CH 3CH 2OCH 2CH 3(混合醚) (简单醚) (环醚)结构简单的醚一般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在烃基的名称后面加上“醚”字。

两个烃基相同时,烃基的“基”字可省略,例如:甲醚 异丙醚 二苯醚 两个烃基不相同时,脂肪醚将小的烃基放在前面,芳香醚则把芳基放在前面,例如: 乙基异丁基醚 乙基乙烯基醚苯乙醚 β—萘甲醚结构复杂的醚可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即选择较长的烃基为母体,有不饱和烃基时,选择不饱和度较大的烃基为母体,将较小的烃基与氧原子一起看作取代基,叫做烷氧基(RO —)。

例如:OCH 3OCH 3CH 3CH 3CH 3 CH O CH CH 3CH 3CH 2CHCH 3CH 3CH 2O C 2H 5O CH=CH 2OCH 2CH 3OCH 3CH 2CH 2O1-甲氧基-2-丁烯 1-乙氧基-2-丙醇 4-甲氧基苯酚CH 3CHCH 2CH 2CHCH 2CH 3OCH 3CH 3 OCH 2CH 3 CH 2OH5-甲基-2-甲氧基庚烷 对乙氧基苯甲醇 1, 2-二甲氧基乙烷 命名三、四元环的环醚时,标出氧原子所在母体的序号,以“环氧某烷”来命名。

例如:1, 2-环氧丙烷 1, 3-环氧丙烷2, 3-环氧丁烷 2-甲基-1,3-环氧丁烷 更大的环醚一般按杂环化合物来命名。

OOO1,4-环氧丁烷(四氢呋喃) 1,4-二氧六环10.8 醚的物理性质常温下,大多数醚为易挥发、易燃烧、有香味的液体。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Ⅳ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Ⅳ,Organic ChemistryⅣ课程号(代码):-5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64 学分:4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

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σ键、π键及大π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

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

σ键的形成及特点。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º、2º、3º氢的活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第一节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和SP杂化。

π键的形成及特点。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初三化学醇,酚和醚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

2.掌握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3.熟悉醇、酚、醚的定义、结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

4.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

5.熟悉多元醇的特性。

6.了解重要的醇、酚、醚个别化合物。

7.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2.醇的物理性质。

3.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取代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分子间);氧化和脱氢;多元醇的特性。

4.醇的制备:格氏试剂合成法;由醛酮还原制备。

5.醇的个别化合物。

6.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

7.酚的物理性质。

8.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反应等);氧化反应。

9.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定位基的类型(邻、对位定位基与间位定位基);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邻、对位定位基的影响、间位定位基的影响、卤素的定位效应);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

10.酚的制备。

11.重要的酚。

12.醚的结构、分类、命名与同分异构现象。

13.醚的物理性质:状态,沸点,水溶性。

14.醚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强酸成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

15.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法。

16.重要的醚。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