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变化和脑血流动力学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教学小讲座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授课老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传统的TIA定义时限为24小时内恢复。
【临床表现】TIA多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较多。
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等。
1.颈内动脉系统TIA 通常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率少,较多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对侧面部轻瘫,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2) 特征性症状: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及传导性失语),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累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3) 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使顶、枕、颞交界区受累所致。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率多,进展至脑梗死机会少。
(1) 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大多不伴耳鸣(脑干前庭系统缺血),少数伴耳鸣(内听动脉缺血使内耳受累)。
(2) 特征性症状:①跌倒发作(drop attack):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TGA):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病人对此有自知力,伴时间、地点定向障碍,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③双眼视力障碍(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视皮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讨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又称小中风,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造成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1h,无脑梗死的依据。
TIA不但会发生脑梗死,而且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也很高。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微栓子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
微栓子随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微栓子经酶的作用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末梢而不足为害,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2.脑血管(小动脉)痉挛脑小动脉的痉挛与高血压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相似。
这种小动脉痉挛,如果程度严重而持续较久,则可引起神经组织的局限性缺氧。
常见于严重的高血压病和微栓子对附近小动脉地刺激所致。
3.心功能障碍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的心脏病有:①心瓣膜病;②心律失常;③心肌梗死;④心肌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⑤心血管手术操作所致的空气、脂肪、去沫剂等栓子;⑥心脏内肿瘤,如黏液瘤发生的瘤栓;⑦心力衰竭导致肺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子等。
心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血压过低患者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时,也可能促发短暂脑缺血发作。
4.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曲,可能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昏和不平衡感,甚至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特别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颈部动脉扭曲、颈椎病、枕骨大孔畸形、颈动脉窦过敏等情况更易发生。
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的病变有时可影响脑部血流的正常压力梯度和流向,使部分血液背离头向流动,而逆流进入上肢,影响脑部血液供应,称为“盗血现象”。
脑血流动力学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 ] 王 晓新 , 宏 芹 , 鸿 义 , .不 同 手 术 径 路 治疗 贲 门癌 的 对 比 1 李 陈 等
研究 [] J .中华 外 科 杂 志 ,0 5 4 (9 :2 2—16 2 0 ,3 1 ) 16 24 [ ] 刘 军 , 海 龙 .经 腹 手 术 治 疗 6 2 宋 O例 贲 门癌 [ ] J .肿 瘤 研 究 与 临
实 用 外科 杂 志 ,0 7,1 7 :9 20 2 ( )3 4
经 腹 手 术 提 供 了更 多 依 据 。 本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腹 手 术 清 扫 经
淋 巴 结 数 目明 显 多 于 经 胸 组 , 前 者 术 后 肺 部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且 明 显 低 于后 者 。对 于经 腹 食 管 下 段 及 贲 门旁 淋 巴结 的清 扫 问 题, 只要 将 食 管 游 离 足 够 的 长 度 ( 8c , 除 标 本 后 , 能 6~ m) 切 就
刘 媛 ‘韩 艳 庆 ,
( .天 津 市海河 医院 , 津 3 0 5 ; .天津 市环湖 医院 , 津 3 0 6 ) 1 天 030 2 天 0 0 0
[ 要 ] 目的 探 讨 颈 内动 脉 系统短 暂性 脑缺 血发 作 ( I 患 者 的 脑 血 流 动 力 学 变化 情 况 , 而早 期 诊 断 TA 摘 TA) 从 I。 方法 4 5例 颈 内动 脉 系统 TA 患者 均 在 末 次 发 作 后 2 I 4h内进 行 血 流 动 力 学 指 数 ( V I测 定 。结 果 患 者 组 与 对 照 C D)
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是什么?

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是什么?作者:周如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当你蹲在地上时间太长,猛然起身的时候,会有短暂的晕眩、眼前发黑的状况,那么,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就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当然,这种现象只是暂时,一会就会自然恢复,但是,还有一些以其他形式呈现,且较为严重的病症,可能会危及生命,需要住院观察以及治疗。
为丰富我们的医学常识,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下,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以及具体的检查和治疗方式和预防手段。
一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部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据统计研究,这种病症发病率,年龄在34~65岁,65岁以上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突然,没有预兆,大多数是在人体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生,属于神经系统问题,會反复发作。
一般来说,时间也就是几分钟而已,最多30分钟内完全恢复正常,如果超过2小时,还不恢复,就会造成轻微的神经功能损伤,但如果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就不会产生后遗症。
二短暂性脑缺血的病因关于短暂脑缺血的发病原理,分歧和争论较多,普遍认可的说法有以下几点:(一)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由于动脉内膜表面的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也就是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不断增生,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者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粥样斑块表层的纤维帽坏死,破溃形成溃疡。
坏死性粥样斑块物质在血液中形成栓塞,溃疡处的出血形成血肿,使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最终使得发生血液供应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是一个综合性强且复杂过程,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
(二)微栓塞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在血栓凝块上的碎屑,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由纤维素、血小板、白细胞、胆固醇结晶所组成的微栓子,进入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

专科评估
1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肌力、言语功能等。
2
评估有无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 TIA反复发作史。
3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护理问题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脑卒中
有跌倒的风险:与突发肢体无力、意识障碍、 平衡失调和一过性失明等症状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对频繁发作的病人,应 注意观察和记录每次发 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 间和伴随症状。
2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症状有无戚轻或加重,有无 头痛、头晕或其他脑功能受 损的表现,
。
病情观察
五、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指导:
➢ 向病人和家属说明肥胖、 吸烟、酗酒及不合理饮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指导病人选择低盐、低脂、足量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如多食入谷类和鱼类、新鲜蔬菜、 水果、豆类、坚果等;限制钠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g;少摄入糖类和甜食,忌食辛辣、油 炸食物,路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应评估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发生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早 期症状和体征、及时就诊和治疗与预后的关系、防治知识、遵医嘱用药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定期门诊复查,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眩景复视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告知病人和家属遵医嘱用药和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调整用药的意义及用药期间应观察的指征和定期复 查相关项目的重要性。
实施。 三.扩容治疗: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型TIA。 四.溶栓治疗:对于新近发生的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即使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的脑梗
死责任病灶,目前也不作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五.其他:对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TIA患者,可选用降纤酶治疗。活血化瘀性中药制剂对TIA患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疗指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表现】TIA的临床表现随受累的血管不同而表现不同。
一、短暂性单眼肓诊二、短暂性单眼肓又称发作性黑曚,短暂的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三、颈动脉系统TIA以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痪最常见,通常以上肢和面部较重;主侧半球的颈动脉系统缺血可表现为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肓。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和共济失调、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皮质性肓和视野缺损。
另外,还可以出现猝倒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TIA患者就医师多发作已过,因此,诊断只能依靠病史,在对TIA患者作出临床诊断之后,应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除外可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非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病因诊断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
有条件时可作抗磷脂抗体以及凝血前状态检查,如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凝血酶时间、血红蛋白电泳、血清电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2.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必要时可作24小时心电监测,以了解心脏节律的变化。
有条件时也可考虑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3.供应脑的大动脉和脑动脉检查颈部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有条件和必要时可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
以及DSA检查。
4.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寻找可以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压、脱水、心脏功能差、大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其供血区的血流量下降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治疗目的及原则TIA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其它血管意外的高度危险中,应予积极处理,以减少发生脑梗死的几率。
TAI后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发作后1个月为4-8%,第1年为12-13%,5年内为24-29%。
频发性TIA定义为24小时内发作2次或2次以上者,应予急诊处理。
二、TIA的治疗1.一旦发生TIA后,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以制定TIA的治疗策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五、药物护理
•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 密切观察出血倾向, 如服用阿司匹林要治疗的 患者, 久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皮疹及消化道溃疡、全身出血点 及瘀斑, 需注意观察,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六、健康指导
• 1、保持工作环境和家庭气氛和谐、温馨,保持情绪稳定。 • 2、即使发病症状轻,持续时间短,也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发
状, 大部分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而另一部 分病人反复发作后未产生后遗症而不予重视。
• 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 头取自然位置, 避免左右转动或过伸、过屈, 因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 可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晕和不 稳感, 发作期过后应适当休息。如有心脏功能障碍者, 应绝对卧床 休息。发作期间应记录发作时间, 遵医嘱观察心律、脉搏、血压 的变化并记录护理记录单。
• 2.椎动脉受压 突然而急剧的头部或颈部伸屈, 可压迫粥样硬 化的椎动脉, 减少脑血流量, 引起TIA, 尤其在颈椎病的基础上易发 生。
• 3.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内动脉狭窄超过90%影响脑血流量, 休 克, 心律失常等引起血压突然降低时, 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 尤以 椎-基底动脉狭窄。
• 4.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弥漫 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TIA。
生不可逆的发展。 • 3、生活规律,适当运动。 • 4、合理饮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戒烟酒。 • 5、坚持适当体育锻炼和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 6.按医嘱正确服药,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
血症和肥胖症。 • 出院时,告知患者出现症状是及时就诊。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工
作。
谢谢聆听!
• 2.潜在并发症 脑血栓形成。
一般护理
• 合理休息与运动, 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避免跌倒和受伤。 • 发作时卧床休息, 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 仰头或头部转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的短暂功能障碍,简称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10觉障碍为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10次~20分钟,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图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本病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其发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1.微血栓颈内动脉和椎-附壁血栓形成、硬化斑块、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离脱落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狭窄,阻塞脑动脉。
当栓子破裂或移动到远端时,缺血症状消失。
2.脑血管痉挛-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该处产生血流旋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漩涡减速时,症状消失。
3.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颈动脉和椎-当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狭窄时,如果患者突然出现短暂性血压过低,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导致疾病发作;血压升高后,症状消失。
这种疾病在血压波动中更为常见。
此外,心律失常、房间传导阻塞、心肌损伤也会突然减少局部血流。
4.颈动脉扭曲、过长、打结或椎动脉受颈椎骨增生骨刺压迫,转头时可引起疾病发作。
TIA症状体征因血管受累而异。
1.短暂性单眼盲,又称发作性黑蒙,短暂性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支和眼动脉缺血的特征症状。
2.颈动脉系统TIA偏侧肢体或单肢发作性轻瘫最常见,通常上肢和面部较重;主半球颈动脉系统缺血可表现为失语症、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和共济失调、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或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皮质盲和视力障碍。
此外,还可能出现猝倒。
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
有条件时,可做抗磷脂抗体以及凝血前状态(prothromboticstate)蛋白质等检查C、蛋白S、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血红蛋白电泳、血清电泳、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Me o s ( )C m o ao da e To 7 I t n d3 e t epe( s ot 1 a ae t d : 1 o m ncr i r r I f 2TA pi t a h a ypol a nr )W h t ty M a es n 0 l h c o s c ekda dr o e t cl u l ng py 2 eerv clr e oya cidxs f ae t hce cr dwh o r p xs or h ;( )C rboa u m dnmi n ee t ns n e d i od e o a s ah op i n ot lw r n sgt wt s vy s u e t; 3 h ao dat l s r ca i di a dcn os eei et ae i reigi t m ns ( )T ecrt r r p q e ee l s e — r v i d h u n nr i e a y u w s f n i t fu ae cri e i s ( ) s s t orl i f a t l e t I Tcr rv c — o or rds co n t t z ; 4 T as s ecr a o o ri pa h M e boa u g a d g oh s e o e h e t n c od q w u i e s l e oya ci ee I t n .R sl :( )T ei i neo aod a e l ead IT a hm dnmi n xsi TA pi t eut 1 h n d c fcrt r r pa M r d n a es s ce i t y u q n w r hge I t ns a e typol;( )T e a oiv or a o e ens e f e i rnTA pi t tn i ha p e h i a e h n l e e 2 hr W aps ecr l i b t e i s h e s i t e tn w z o cr i a e l e t cr i a e T; 3 m n e e oya i idxs f ae twt cr i aod r r pa s h ao d r r I t ty q w t ty M ( )A o t m dn m c n ee t ns h ao d u i gh h o p i t i ss m TA, encr r l d( m a ) a dcrboacl o p ac C)w r l e dc t a yt I m a ee a b o Q en , n e r su rcm l e( e bl o e v a i n ee o ra ri w n ic l pesr C )a dcr r acl st c R) eeh hr n I tn a e t ep , d rs e( P n e bo sua r ia e( w r i e A p i t tn i h a ypo l a u e v re sn g i T a es h n l h en h hn e w r e t wh p q i s o c i s 1 a i pa ei vr cm o n ai t tecags eerle t l es e.C nls n :( )C rt l u e o m ni p t n a di a u z uo od q s y es ih I oi e e t wh M ( )H m dnm c hn e oc rnTA pt ns i a i wt TA adi ps vl rl e t I T; 2 e o ya i cags cu I ai t wt crt n s t y a di i i e h od ss m ds s ; 3 a t r r pa erle t I T adh m dnm cc ags yt i ae ( )C ri a e l a s h M e o ya i hn e. e e o d ty q e t w u i n
刘运 涌 ,楚 兰
( 阳医学院附院 神经科 , 贵 贵州 贵阳 5 0 0 ) 5 0 4
[ 摘 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 TA 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颈动脉内一 中膜厚度( T 、 I )颈动脉系 M
TA患者脑血 流动 力学 的变化 。方法 :对 7 I 2例 TA患者行颈部 血管 多谱勒 超声检查 , 录颈总 动脉 I 、 I 记 MT 颈动
ba hm dnmi ca gs nt s n ce i a ak( I p t n , n a z ecr l o - r e oya c hn e a i tshm c t c TA) a et adt a l et or a no c l i r e i n t i s o n y h et fa i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5期
20 0 7年 1 0月
贵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V0I 3 NO. -2 5
J 『 OURNAL OF GUI YANG EDI M CAL COLLEGE
2o .0 0 7 1
短 暂 性 脑缺 血 发 作 患者 颈 动 脉 内一 中膜 变 化 和 脑 血 流 动 力 学
Ce e o a c lr He o n m is i Pain s 、ih r br v s ua m dy a c n te t vt
.
Tr n i n s h m i t c a s e t Ic e c Ata k
L U n o g,CHU a I Yu y n ln
( eatetfN uo g , h u ̄ Dp r n erl y Tea i m o o f
H silfGiagMei lClg , u ag500 , h a o t u n d a oee G i n 04 C i ) pao y c l y 5 n
Hale Waihona Puke [ bt c] b cv : o xle h ri p qeni ne iia ei tcns ( ) ad e — A s at O j t e T p r t c od l u c ec ,nm — d i es I , n r r ei e o e a t a i d t m a k h ce
变有关 。
[ 键 词 ]脑缺血发作 , 关 短暂性 ; 血流动力学; 中膜厚度; 内一 斑块
[ 中图分类号]R4.1. 7330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7720) - 8- 0 . 0(0 0 0 8 4 02 7 54 0
A n ls fC rt reyr nc daT i n s I n A ayi o a oi A tr u iaMe i hc es(MT)a d s d k n
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对斑块 进行分级 。颈动脉 系 TA患者同时行 脑血流动 力学 的检查 , I 按斑块分级不 同记 录脑血 流 动力学指标 的变化 。结果 : I TA患者颈动脉斑块 发生率较正常对 照组升 高 , 颈总动脉 I T较正 常对照组 明显 M
增厚, 斑块大小 和颈总动 脉 I T呈正相关 。颈动脉 系 T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 M I 平均血流量 、 动脉顺应性较对 照组下降 ; 外周阻力 、 临界压力较对 照组 升高 , 和斑块大小分级有关 。结论 :( ) I 1 TA患者 颈动脉斑块 发生率 高 , I T增厚明显 ;2 颈动脉系 TA患 者存 在着脑血流动力学 的改变 。( ) M () I 3 颈动 脉斑块与 I T 脑血 流动力学 的改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