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课题研究方案2
教案二: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引言: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科技飞跃,生活水平的提升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是,随之而来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个人卫生习惯是决定身体健康的保证。
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1.身体健康尤其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心理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恋意识和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健康、自信、独立的个人形象。
3.生活品质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种社交素质,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1. 亲身示范我们知道,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最佳素材,每位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带好头,学会先行做好自己的卫生习惯,亲身示范孩子。
孩子会跟随父母的行为,尝试模仿母亲或父亲的行为,加强对孩子的影响,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2. 清洁环境孩子的卫生习惯是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
给孩子创造一个崭新的和干净的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保持个人和周围环境清洁,培养孩子的卫生漂亮、健康、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习惯来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包括:总是洗净双手,不吃脏东西;进餐时讲究卫生,不乱扔餐巾纸,不摆弄食物和餐具;睡觉前刷牙洗脸,注意个人卫生等等。
4. 心理教育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应该适时通过心理教育来增强孩子的卫生意识和好习惯,提醒孩子自我保护。
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保持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从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结尾: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生活习惯和心理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希望父母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方法和途径,让孩子拥有一个干净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有活力。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最新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或多或少对小学生有一些负面影响,在这个时候对小学生放松教育,或教育不当,使他们养成了不良习惯,将影响一生的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他人的安全。
今天的小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还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
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国家、民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社会、学习、家庭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讨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理论依据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实践依据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学校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方案第一篇:《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方案《小学生卫生习惯与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选题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小学时期少年儿童大脑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
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9、14、15条明确规定:“衣着整洁。
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良好卫生习惯是人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
海南有着让人称羡不已的绿水青山,丽日蓝天,碧海白沙等生态之美,全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着全国一流水平。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前提是优化社会经济环境,与国际旅游岛的要求相比,海南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差距突出表现在:①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和谐相处的氛围有待加强;②居民和游客在素质和生活水平上反差使游客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如市民随地吐痰、吐槟榔渣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游客心理上的不适感……这些差距损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
基于此,建设国际旅游岛,必须要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形成安全、舒适、文明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小主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塑造“讲文明、重礼仪、诚信友爱、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校是海南省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有着四千多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典范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选题及研究价值的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的切入点、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以培养国际旅游岛健康、文明的小主人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研究与实践为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明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研究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研究方案----创建最干净校园东胜区第十一小学二〇一一年八月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学生的卫生习惯是学校综合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我校由于地处城区边缘,学生生源大多是打工子女,家庭条件及居住环境较差,学生个人卫生与卫生观念差,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逐年提高,这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一)创建最干净校园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弯弯腰,净校园,争做卫生小标兵”活动倡议,号召同学从身边小事做起,关爱自己的学习环境,号召老师学生不乱丢乱吐,见纸就捡,身教胜过言教,使讲卫生意识,化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2.以多种形式开展争创最干净校园(1)常规工作的开展是创建最干净校园的基础。
①值日生坚持一日两清扫,坚持对环境区、个人卫生的保洁和监督。
②班主任要分工明确并能及时示范和指导,检查环境区及个人卫生。
③学校值周领导和德育处工作人员能坚持一日三检,并能每周公布检查评比结果。
④学校保洁人员能够保证卫生死角及易脏处的一日干净。
⑤水房管理班级能充分的负起责,保持水房一日清洁。
⑥学生能按温馨提示及学校要求正确使用水冲厕所,保持厕所卫生。
⑦红领巾监督岗及值周班级能起到带头作用,并能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
(2)评比表彰是创建最干净校园的保障。
利用公示栏及时对表现突出,卫生成绩优异的班级综合表彰奖励,评选环保之星,并在校公示栏表彰。
(3)每班选择一条创建口号,制成海报或条幅粘贴在教室墙壁上,时时刻刻提醒班上同学注意讲卫生。
(4)利用主题班队会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手抄报、板报、水彩画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召开辩论会、故事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学校将发现的问题每天及时利用广播站、值周领导在升旗仪式总结反馈进行批评通报,对于违纪行为只通报不扣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因此,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实践,通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这样一种呼唤下,于2011年3月形成的德育课题《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始承担必定的使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重要论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现实状况对需要“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阐述: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
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个人文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new)《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土桥小学张艳蕊《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生的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小学校园文化和小学生精神风貌的缩影,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提出: 培根说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而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养成教育,把它落到实处。
三、理论依据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孩子们长大后独立生活时就更容易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班级学生现状分析土桥小学三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弱。
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具有较高的溺爱,在生活照顾上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凡事不准孩子动手,对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这样就使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缺少实践的机会,更没有保持卫生和劳动的意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
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
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小学生活教育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活教育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活教育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良好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良好习惯。
3. 掌握正确的洗手、刷牙、饮食等卫生操作步骤。
4.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卫生习惯的重要性2. 个人卫生的正确方法3. 环境卫生的注意事项4. 食品卫生的相关知识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卫生习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减少疾病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等。
3. 示范个人卫生的方法:通过实物或者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操作步骤,并进行实地演示。
教师要详细解说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5.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向家长介绍所学的卫生习惯,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关操作,并写下相关体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入话题和示范个人卫生的操作步骤。
2. 实物:如洗手液、牙刷等,用于实地演示和学生操作。
五、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动作是否规范、操作是否得当等。
2. 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家长反馈。
六、教学延伸:1. 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卫生,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如清理教室、课堂、校园等。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或超市,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科学饮食的意识,开展营养餐盘的设计活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能够实践操作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方面的正确方法。
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尽量减少理论讲解,以实践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良好卫生习惯教案二——从小处看健康
良好卫生习惯教育一直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在家庭和学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良好卫生习惯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巨大,常见的有洗手、刷牙、清洁卫生间等方面,今天,我将从小处出发,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来谈谈良好卫生习惯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一、洗手洗手是最基本的一项卫生习惯,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我们每天摸到很多东西,包括钞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上面可能都藏有细菌和病毒。
而洗手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细菌和病毒,减少我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二、刷牙刷牙是保持口腔健康的有效方法,可以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和残留食物,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
长期不刷牙或刷牙不干净会导致口腔中细菌繁殖,引起口臭、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三、房间通风房间通风对于保持空气清新也很重要。
封闭的房间中,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房间通风可以让室内的空气流通,排出污浊空气,带入新鲜空气,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改善室内环境。
四、清洁卫生间卫生间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重灾区,清洁卫生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定期对卫生间进行大扫除,可以清除卫生间中的细菌和污垢,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防止疾病的传播。
五、饮食卫生饮食卫生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们食用的食物过程中存在细菌和病毒的污染风险,在饮食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清洁和卫生。
不吃过期食品、不乱扔垃圾、饭前洗手等小细节,对我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健康的心态来支撑。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身心健康、精神愉悦,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虽然这些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的积累和坚持都可以构成很大的力量,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处开始,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让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美好!。
《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结-《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小结针对小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我班主任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具体措施如下:一、向管理要质量,培养习惯。
一个班集体是一个组织,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保证各方面都有条不紊。
有好的管理才能有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
有的老师采取了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追究责任的方法。
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务各项工作,同时在师生间上传下达具体事情;卫生委员具体负责班级环境、教室及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小组长抓落实,亲自带领小组值日生打扫卫生,负责卫生的保持。
如果卫生出现问题,班主任层层追究责任。
二、和方法要质量,培养习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学生学会打扫卫生,是学生一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打扫卫生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打扫卫生:扫地会出现一绺净一绺脏的不干净现象,暖气片底下、墙角等边角不清扫,窗台不擦,桌抽屉不清理等。
老师就要一边亲自打扫一边讲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多次反复指导,常抓不懈,才能有收获。
三、和细心要质量,培养习惯。
做好低年级班主任细心是关键。
排值日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二年级老师的排法的确细致到家。
他们采取一是定人定任务,如一周值日,谁扫地,谁捡垃圾,谁擦黑板,等都要具体到人,一周一轮换;二是擦玻璃有几个专人负责,老师教方法:先用湿布擦一边,再用干布擦一边,一月一轮换。
个人卫生。
定时定点查和抽查相结合。
定期检查一周两次,时间是星期一、三。
分工负责长期坚持,不能松懈。
抽查时,组长查和老师查相结合。
效果很明显。
四、向保持要质量,培养习惯。
一般打扫比较干净,然而保持是关键。
教室卫生的保持采取:统一吃早点的的时间,统一吃就能集中把食品垃圾扔到指定垃圾箱,防止扔到地面,也防止走出教室;禁止带零食,减少垃圾;养成削铅笔用废纸或小袋,或直接到垃圾桶前削;天天课外活动时间统一清理桌仓,以防桌仓碎杂物掉到地面;夏天,要求每节课后洒一遍水。
小学生卫生工作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场所,其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校特开展了小学生卫生工作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小学生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卫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探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交流卫生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卫生工作的实效性。
4. 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卫生工作专题讲座邀请卫生专家为教师们进行卫生工作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卫生习惯培养、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等。
2. 卫生工作案例分享各年级教师分享本年级在卫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如何开展卫生教育、如何组织卫生检查、如何处理卫生突发事件等。
3. 卫生工作研讨针对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们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卫生工作实践组织教师参观校园环境卫生,了解卫生工作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卫生工作总结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对今后的卫生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小学生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2. 教师们掌握了更多卫生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卫生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通过研讨和实践,解决了卫生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卫生工作的实效性。
4.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卫生工作制度,为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反思1. 教师们在卫生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适合本班级、本学校的卫生工作方法。
2.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确保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4. 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卫生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小学教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小学教案教案要素: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个人和环境卫生意识。
教学内容:卫生习惯的形成和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卫生习惯的图片、洗手液、肥皂、纸巾等。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讲解与展示,互动讨论,小组活动。
教学时间:2个课时。
第一课时:培养正确的洗手习惯1. 情景导入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游戏,模拟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细菌的场景,比如摸了电梯按钮、拿了厕所的门把手等。
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洗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洗手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展示向学生展示洗手液和肥皂的图片,然后分别向学生讲解洗手液和肥皂的使用方法。
请学生观察图片,并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一起洗手。
- 充分湿润双手,取适量肥皂搓出泡沫。
- 用双手的掌心相互搓擦,注意搓揉手指间的部位。
- 指缝反复搓揉,尤其要注意拇指和手指尖。
- 指甲缝也要认真搓洗。
- 手背和手腕用力搓洗。
- 持续搓洗20秒左右。
- 用流水冲洗干净,并用纸巾擦干双手。
3. 互动讨论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比如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怎样洗手才算干净?学生们积极回答,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洗手经验。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演绎日常生活中洗手的场景,例如洗手间、饭前、饭后等。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表演,其他小组评价并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养成饭前便后卫生习惯1. 情景导入通过看图片或是观察真实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脏乱的厕所或者餐桌的危害。
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卫生?2. 讲解与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份干净整洁的餐桌和一个干净洁净的厕所图片,并进一步讲解保持饭前便后卫生的重要性。
- 饭前便后要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细菌传播。
- 饭前便后要用纸巾或者手帕擦拭嘴巴和手指,避免残留食物。
- 饭前要将餐具用清水冲洗一遍,确保餐具的卫生。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引言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从小学开始的。
小学健康教育教案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卫生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教学激发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一份小学健康教育教案,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案1:个人卫生习惯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卫生的意义和影响。
b. 概念讲解:解释个人卫生的定义,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c.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
d. 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个人卫生对健康的影响。
3. 实施策略: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结合展示教具,增强学生对个人卫生的理解。
三、教案2:饮食健康1. 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合理的饮食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展示健康与不健康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讨论和思考。
b. 概念讲解:解释健康饮食的定义,如平衡膳食、避免垃圾食品等。
c. 示范活动:老师以身作则,展示健康饮食的实际操作,如搭配合理的三餐。
d.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饮食计划的制定和讨论。
e. 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均衡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实施策略:通过示范和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健康饮食的好处。
四、教案3:运动健康1. 目标:使学生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播放运动场景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b. 概念讲解:解释运动的定义,如保持适度运动、坚持锻炼等。
c. 示范活动:老师进行简单的运动展示,同时解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d. 分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制定运动计划。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方案
小学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方案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卫生习惯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提高卫生意识首先,要通过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卫生教育专题片、邀请卫生专家进行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常见细菌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以及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二、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期的作息时间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早睡早起、午休、睡前读书等,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饮食习惯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健康、均衡的营养餐,并加强饮食教育,教导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等。
四、勤洗手养成勤洗手习惯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本步骤。
学校应在教学楼、餐厅、厕所等重要场所设置洗手设施,并定期进行洗手宣传教育。
老师、家长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洗手指导和示范,并时刻提醒学生勤洗手。
五、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十分关键的。
学校应加强学生宿舍、教室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教育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如每天洗脸、刷牙、洗澡等。
六、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措施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全面体检,并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干预和指导,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七、环境卫生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习惯。
八、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
学校应安排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晨跑、校园足球和踏青等,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九、注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口腔健康。
《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研究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课题组对当地一所小学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现状和 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课题组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支持。
调查问卷
设计问卷调查表,针对学生及其家长,收集有关学生生 活卫生习惯的数据,包括洗手、饮食、睡眠、运动等方 面的习惯。
网络搜索
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收集有关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相关 数据。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指标,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课题组旨在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 卫生习惯养成方法。
课题组希望通过实践研究,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 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
研究内容
01
课题组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小学生的学习卫生习惯问题,包括课堂学习习惯、运 动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用眼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
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干预。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些 问题和不足。
不同年级、性别和家庭背景的小学生在生活卫生习 惯方面存在差异。
小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与其个人健康、学习和成 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对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建议
相关性分析
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关系。
小学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生活教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引言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生活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清洁自己的身体和服装的习惯;2. 培养学生摆放和整理课桌和书包的习惯;3. 培养学生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和清洁的习惯;4. 培养学生保持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卫生的习惯。
三、教案内容1. 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本措施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正确洗手:- 用流动的水湿润双手;- 取适量肥皂搓揉双手;- 注重清洗手背、手指间、指甲缝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双手;-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2. 保持身体和服装的清洁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保持身体和服装清洁的观念,并提供以下指导:- 每天早晨和晚上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每天早上更换一套干净的衣服;- 注意头发、牙齿、耳朵和指甲的卫生;- 不与他人共用梳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3. 整理课桌和书包整洁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每天早上到教室后,整理课桌;- 不在课桌上乱涂乱写,保持书写用具整洁;- 每天放学后整理书包,丢弃垃圾和整理学习资料。
4. 教室环境整洁和清洁学生应该学会爱护公共环境,并养成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
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 定期进行教室卫生清扫,让学生参与;- 教育学生丢垃圾要放入垃圾桶,不随地乱扔;- 教育学生保持教室地面干净整洁。
5. 保持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卫生学生要明白保持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的卫生对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指导:- 使用公共卫生间后,要冲洗马桶并清洁双手;- 遵循分餐制,将食物放入自己的餐盘中;- 不随地吐痰,避免患者传染病;- 定期清洁个人物品,如水壶、文具盒等。
四、反馈和评估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心得和体验,以便评估教案的效果。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教案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教案教案主题: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地洗手,避免交叉感染;2.了解耳、鼻、口、眼卫生的重要性,能够自己动手清洁;3.介绍垃圾分类和垃圾桶的使用方法;4.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洗手2.卫生清洁3.垃圾分类和垃圾桶的使用4.身体健康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引入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的身体是一台最珍贵的机器。
要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正确洗手,保持口鼻卫生,清洁耳朵和眼睛,还要知道垃圾分类和垃圾桶的使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点。
”(2)学生导入请学生们说说,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呢?请举手回答。
二、学习洗手1.教师演示(1)教师拿出瓶子 Pour(2)告诉学生,我们每天不是只用水洗手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用肥皂。
(3)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洗手步骤:a.我们先打开水龙头,用温水湿润双手;b.挤出肥皂,然后搓出泡泡,每次搓洗尽量搓一个30秒钟;c.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擦干。
2.学生模仿(1)老师提醒学生了解搓手的方法后,现在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洗手。
(3)学生搓洗手30秒钟。
(4)每个学生轮流上来,展示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学习卫生清洁(1)教师演示a.拿出耳棒b.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清洁方法:先用消毒的棉花棒,沾少量食醋或者酒精擦拭耳廓和耳垂,不要直接在耳道清洁。
2.口鼻卫生(1)教师演示a.拿出刷子和牙膏b.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清洁方法:每天早上和晚上用牙刷和牙膏擦洗,清洁口腔。
每天清洗鼻腔。
(1)教师演示a.拿出一幅图片b.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清洁方法:a. 擦掉眼角的眼屎(用消毒的纱布条或棉花棒沾温水)b. 不让手揉眼睛四、垃圾分类和垃圾桶的使用1.教师讲解(1)垃圾分类当我们脾气急躁,似乎只有丢了东西才能让自己好受一些。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不分类处理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课题研究方案2
一、课题的提出:
培根说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
而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养成教育,把它落到实处。
二、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
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良好的卫
生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学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到孩子们长大后独立生活时就更容易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实验小学二年级二班有学生51人,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弱。
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具有较高的溺爱,在生活照顾上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凡事不准孩子动手,对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不信任,这样就使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缺少实践的机会,更没有保持卫生和劳动的意识。
我班农村子女较多,个别家长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方面的指导比较欠缺。
有的家长成天规范子女读书、写字、做作业;要么撒手不管,任随子女干什么,也不去引导。
比如我班的孙阳同学,父母在他还没上学时就离异了,爸爸另外又组成了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妈妈也有了新的的生活,而且经常打麻将,他和爷爷奶奶居住,爷爷奶奶是农村人,没有收入,没有文化,所以他一年也不洗几回澡,夏天走到他身边,常会闻到一股异味儿,而学生并不会自觉去纠正不好的卫生习惯来改善这些不好的状况。
而城市家庭中个别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如我班的郑嘉瑞同学,爸爸妈妈在宾馆上班,他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经常是宾馆的服务员给
他收拾,所以他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
每节课下课老师都提醒准备下节课物品,他就像没听见一样,桌上物品总是乱七八糟,上课铃响才收拾。
二是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三,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对我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或者说,他做不好,我不放心。
许多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
基于以上几种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承担起指导教育的义务。
四、课题界定:
所谓习惯,是指出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高度自觉的行为方式。
本课题涉及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教师环境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
学生卫生习惯的好与坏,是关系到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既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又增强了他们对疾病的免疫力。
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促进学生其他良好行为习惯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造就一支卫生意识强、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心教室环境做起,积极参与环保。
3、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培养本班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切实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4、通过研究,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途径。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
1、研究原则:
一致性原则。
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既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更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
家校联动,共同培养。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
因此携手家长共同制定卫生习惯的落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定期召开组织家校活动,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学校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习惯,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学生的卫生习惯都应得到培养和发展。
差异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要注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
循序渐进原则。
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
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表扬为主原则。
培养少年儿童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
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
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七、实验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
学校对实验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
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
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二)实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