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课件:图表攻略—雷达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课件:图表攻略—雷达统计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fe2166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9.png)
2.图中( ) A.人口净迁出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B.人口净迁入的省区市多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 C.南方各省区市的人口迁移量均大于北方各省市区 D.沿海各省区市的人口总迁入量超过1亿人
答案:B
解析:人口净迁出的省区市主要是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 西等省区市;人口净迁入的省区市主要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多属 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江西人口迁移量小于河南人口迁移量;据图估算可知,沿海 各省区市的人口总迁入量小于1亿人。故选B。
应用体验
下图为2005~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港澳台除外)人口迁移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蜀 B.人口迁出量豫小于赣 C.人口自然增长率沪高于鲁 D.人口迁入量粤大于浙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人口迁移总量最高的是粤(广东);人口迁出量豫(河南)大于赣 (江西);从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量粤(广东)大于浙(浙江),故 选D。
图表攻略—雷达统计图的判读来自典例示范《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 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判读方法 雷达统计图 教学中,当需要比较多个地理要素之间关系时,常使用一种形象、 直观、表现力强的图形——雷达图,因其形状与雷达酷似而得名。一 般用来表示影响某地理事物的多种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判 读要领有以下方面: (1)一般有几个地理要素,就制作几个坐标轴。 (2)图中数据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 (3)如由四个坐标轴组成的雷达图,四个坐标的原点都为0,距原 点越远,所占百分比越大。
高考地理选择题“利用专项图表”解题技法(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选择题“利用专项图表”解题技法(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935df50b1c59eef9c7b450.png)
高考地理选择题“利用专项图表”解题技法(附答案解析)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增分策略一、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
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典题试做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
选B。
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选D。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58608add36a32d72758196.png)
坐标图的读图方法——平面直角坐标图
图1 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 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方法技巧: 1.在散点坐标图中,需要将散 点回归,找到其要素的相关性。 2.将散点分类,找到其横坐标 或纵坐标的优势(多、强、大、 长等)。
坐标图的读图方法——平面直角坐标图
图1 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 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平面正三角 坐标图
平面多维坐 标图
三维坐标图
折线图、曲线图、 柱状图、散点图、 气泡图、组合图等
正四边形统计图、 雷达图、玫瑰图等
走近高考——近五年江苏高考试卷统计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题号
9-10、 11-12、 13-14、 17-18
比重 33.3% (%)
坐标图 折线图、 类型 曲线图、
排放量等
备考建议:坐标图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考查重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考查。对 于图中的数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从坐标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找规律, 提取图中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定性的原因分析和阐述。
地理坐标图的判读共性
1.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绝对数量 如:气候资料图
地理坐标图的判读共性
柱状图、 组合图
9-10、 11-12、13-14、
11-12、 21-22、23-24、
27、28、 25-26、27、28、
29
30D
28%
33.3%
7-8、 10、25-26、 25-26、 27、30D
27
13.6%
18.2%
折线图、 曲线图、 柱状图、 组合图
折线图、曲线图、 折线图、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第二章图表判读系列等压线图的判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第二章图表判读系列等压线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f07f6e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0.png)
图表判读系列 等压线图的判读
(2)看延伸——判断脊(向低值凸出)和槽(向高值凸出)——分析天气特征。 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高压脊(气流向两侧辐散)→多晴朗天气。 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低压槽(气流在此相遇)→多阴雨天气。 (3)看数值——对比海陆差异——推断所示季节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反之,冬季大陆内部一 般为高压。 (4)看分布——观察疏密和递变——推断风力和风向。 ①判风力: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等压线稀疏,风 力小。 ②画风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据半球画出偏向风→ 北右偏(北半球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转),南左偏。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图表判读系列 等压线图的判读
必备知识 · 关键能力 · 学科素养 · 核心价值
图表判读系列 等压线图的判读
(1)看闭合——判断高低气压中心——分析天气特征
甲处闭合曲线,中心气压高→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乙处 闭合曲线,中心气压低→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阴雨天气。
B.丙地比乙地风力强 D.丁地位于台风眼
图表判读系列 等压线图的判读
角度
思维过程
结合图示气压数值的大小,可知亚欧大陆内部气压较__高__,沿海 看数值
地区气压相对较__低__,可推断此时为北半球的__冬__季
图中甲地位于__高__压中心,盛行__下__沉__气流,多晴天,昼夜温差 看闭合 __大__;丁地位于__低__压中心附近,此时为_冬___季,且丁地位于冷
图表判读系列 等压线图的判读
(2024·枣庄模拟)如图为2023年某月12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 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图表解读系列之晨昏线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图表解读系列之晨昏线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ef5d6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f.png)
解题策略分享
策略一
明确晨昏线的概念及特点,理解 其运动规律。晨昏线是昼半球与 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自转 不断移动。
策略二
掌握晨昏线与经纬线、太阳光线 的关系,能够准确判断时间、节 气等信息。例如,根据晨昏线与 经线的夹角可以推算出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
策略三
熟悉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能够 判断极昼极夜现象及范围。当晨 昏线与极圈相切时,极圈以内会 出现连续的昼或夜现象。
03
典型晨昏线图类型及其判读技巧
极地俯视图判读方法
01
02
03
确定极点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在俯 视图上北逆南顺,确定图 示区域是北极还是南极。
区分晨昏线
晨昏线在极点是相切的, 根据昼夜分布判断是晨线 还是昏线,一般晨线东侧 为昼,昏线东侧为夜。
判断时间
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 位置,可以判断节气,进 而确定时间。
短情况。
利用晨昏线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02
在晨昏线上,各地日出日落的方向都垂直于晨昏线,因此可以
通过晨昏线来判断日出日落的方向。
利用晨昏线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03Leabharlann 在晨昏线图上,地球自转的方向与晨昏线的移动方向相反,因
此可以通过晨昏线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05
晨昏线图判读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提示
误区一
晨昏线与极圈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可以表示出该半球昼长或夜长的时间,进而推算出其他地点的 时间。
判断节气问题
利用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 点位置
通过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和程度,可以判断出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当前的节气。
利用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判 断节气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大小可以反映出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进而判断出当前的节气。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c59225cb58f5f61fb7366680.png)
20
40
60
80
0 100 %
第一产业
活学活用
图1 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读图1回答1—3题
•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 •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三)
地理统计图表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
• 以地理图表切入,重视地理图表的解 读和地理问题的研究。 从福建高考以及其他各省市的地理高考 试题看,统计图表是每年必定会涉及到的 考点。
• 对地理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的研究: • (1)在统计图表的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面 比较广:自然地理里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保 护、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气温)、 自然灾害、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里的农业、 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业、旅游、文化、 能源等; • (2)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统计图表的形式多 种多样,主要以数据据表格、曲线统计图、扇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为主要呈现方式。有 新颖性、综合性的。 • (3)高考地理试题中,以统计图表设计的试 题难度一 般不大,以中等难度、简单题偏多。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年份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年份
年径流量(亿立 方米) 500 400 降水量 –(1)坐标图 (mm) 300 100 曲线图:如气温曲线图 •直角坐标图: 200 – 柱状图:如降水柱状图 折线图 100 50 • 斜角坐标图:直角坐标图的变形 0 兰 4500 州 3000 4 1 -10 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第五章图表判读系列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3第五章图表判读系列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18c1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7.png)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景观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2)判定温度带:山麓的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温度带。
左图中的山地所处的温度带为热带。
(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左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垂直带谱数目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5)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景观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景观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景观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景观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景观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2024·南京模拟)山地垂直带谱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绝对高程和相对高度,同时也取决于山体所处的陆地自然地带的位置。
下图为贺兰山中段东、西两坡垂直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②景观带的类型为()A.温带荒漠B.温带草原C.高山草甸D.荒漠草原(2)影响东坡森林带下限低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坡度(3)⑥景观带东、西坡分布高度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气温低B.山顶面积小C.坡度大,土层薄D.光照差异小角度思维过程判断基带贺兰山西侧以温带荒漠带为主,山麓①景观带应为温带荒漠,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稍有好转,②自然带最为可能出现温带草原判断山坡坡向贺兰山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两坡森林带的高度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看景观带分布在山顶处,面积小,不同坡向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基本一致,两坡坡面在山顶处自然环境差异小,因此⑥景观带东西坡分布高度差异小(1)B(2)A(3)B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二)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山东地理高考题中的图表类型及判读
![山东地理高考题中的图表类型及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be35d300f12d2af90242e6df.png)
经济相对 发达
经济相对 落后
数值的 变化趋 势
曲线隐含的地理 信息:流量的大 小和变化幅度, 峰值的高低、持 续时间的长短、 来得早晚。
(2013年山东卷)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 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根据河流 确定地势 的高低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 布确定降水的空间分 布特点
(2013年山东卷) 33.(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温带季风气候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太行 山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 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高压
根据等压面的 倾斜判断高空 和近地面气压 低压 的高低。
根据经纬度把东 西南北弄清楚
低压 高压
教学建议
•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常见的模式图, 并将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达到有 效学习的目的。比如:“世界气候类型模 式图”、“洋流模式图”、“气压带风带 简图”等。若学生能够熟练快速地绘制并 且利用这些模式图去分析遇到的具体问题, 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五区域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的许 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地图的形式反映出来, 因此正确地判断区域地图是每个参加高考 的同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判断地图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对图中 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位,一般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 1.根据经纬度来判断 • 2.根据比较有特色的地理事物来判断
高考地理总复习: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农业地域类型图的判读含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农业地域类型图的判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03ea7d3c1ec5da50e27030.png)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农业地域类型图的判读农业地域类型图多以区域图、农业生产结构图、农业生产流程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区域内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图形解码]答案:(1)D(2)C判读技巧1.根据农业区域分布判断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然后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如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判断:A为畜牧业和灌溉农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
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
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
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3.根据农业中存在问题判断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
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4.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目的与规模判断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方式,如下表:(2017·河南八市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业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水稻种植业2.据图判断()A.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产忙季和闲季错开B.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C.水热条件决定着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D.该地位于我国太湖平原解析:第1题,图中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混合,属于混合农业,故选B。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特色专题14突破图表专项6地质图的判读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特色专题14突破图表专项6地质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21c55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e.png)
6.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甲—乙剖面相符的是 ( )
√
解析:如图示甲—乙剖面之间经过两次河流,而河流所在河谷地区地势相 对周边地区较低,也就是说该剖面线应有两处较为明显的相邻海拔低值区 域,B、C图中只有一处,错误; 据图示的地质年代表可知P1地层早于P2地层,所以正常的地层应是P2在P1之 上,C2在C1之上,A正确,D错误。
(2021·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 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据此完成(1)~(2)题。
(1)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2)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
A.① C.③
3.由图可知,柔性地层厚度纵向上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及表 现最可能是( ) A.埋藏深度——F层埋深浅,压力小,厚度最大 B.岩性差异——G层岩性最为柔软,厚度最小
√C.沉积环境——C层沉积环境最好,沉积厚度最大
D.外力作用——G层靠近地表,被外力剥蚀,厚度最小
解析:影响沉积岩厚度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来源、外力剥蚀 等。结合图中可知,三个柔性岩层中C最厚,F居中,G最薄。根据材料中 提到,中构造中的岩层是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说明在中构造的岩 层形成时,当地应是海洋环境,海拔较低,沉积环境最好,沉积物最厚, C正确; F层不是最厚的,A错误; 三个岩层都是柔性岩层,不能具体判断哪个岩层更软,B错误; G层没有出露地表,因此没有受到外力的侵蚀,D错误。
(2)地壳下沉: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 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3)水平运动: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或岩层出现不连续,说明 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或断层。 (4)垂直运动:如果岩层断裂形成断层而未发生弯曲变形,说明该地经历了 垂直运动。 (5)岩层缺失:某种地层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 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 没有沉积物来源。
高考地理专题一 第二讲: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高考地理专题一 第二讲: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68f74e336c1eb91a375d22.png)
知识点一
等值线(面)的类型和判读
1.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 等值线(面)类型 等高线 等深线 等温线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影响分布的因素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 大气环流等
等降水量线
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 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 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 崖,等高线可以重叠。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 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 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地的鞍部。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 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坡面上物体自然运动的方向为最大坡度方向,即与等高线垂 直的方向。 (10)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 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 原,2 000米、3 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 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 高山的特征。
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8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8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48db72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c.png)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8 ——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洋流模式图、洋流实际分布示意图及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
在高考试题中以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出现较多,主要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主要考查等温线弯曲与洋流流向之间的相关性,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比较特殊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由于冬夏季节的洋流流向不同,命题者会根据季风洋流的流1.根据纬度和大洋环流流向的组合,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和具体名称(高考江苏卷)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判读流程】文字信息获取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由此可知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D (2)C(2021·六安期中)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C.暖流D.寒流2.图中洋流( )A.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C.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D.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洋流位于大洋的东部,30°附近大陆的西岸,如果此图是南半球,则洋流自南向北流,属于寒流;如果此图是北半球,则洋流自北向南流,属于寒流。
综合可知,中低纬大陆西岸洋流为寒流,故图中洋流一定是寒流,D正确。
故选D。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是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没有确定航向,不能说明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B错误;寒流具有上升流性质,能够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C正确;降温减湿加大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D错误。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图表系列 (6)等压线图的判读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高频考点:图表系列 (6)等压线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5e7452fe4733687e21aa5a.png)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六)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在同一等压线图中,同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的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B.14日19时C.15日4时D.15日11时[图形解码]答案:(1)B (2)D判读技巧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符合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幵适用于等值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1.判断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高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会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转风向。
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高考地理考点: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典例解析+技法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典例解析+技法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ba330a240c844768eaeebd.png)
高考地理考点: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典例解析+技法归纳+练习与答案解析)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图文并茂,无图考图”已成为地理命题的特点。
因此,把握正确的图表解读方法,充分挖掘图表信息,是保证顺利解答地理试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现实要求。
【典例解析】(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解析]第(1)题,东京星级餐厅多只能说明到东京旅游观光、就餐的人数多,星级餐厅并不是其地域文化的主体,A错;电影院屏幕属于文化设施,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不属于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B错;剧院也属于文化设施,纽约剧院多反映了当地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C对;外籍学生多,是文化交流形成的,不属于伦敦地域文化特色,D错。
第(2)题,由表可知,东京和纽约经济总量都比较大,说明其经济功能较伦敦、巴黎更为突出。
伦敦、巴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由图可知两城市中图书馆、文化遗产等建筑较多,反映城市文化功能较突出。
[答案] (1)C (2)A【技法归纳】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玫瑰图等,其中地理坐标图和结构图一直是命题主角,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基本特点是判读的关键。
1.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步骤2.地理统计图的判读重点无论何种形式的地理统计图,均通过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趋势来承载重要的地理信息,因此应重点判读以下两个方面。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强化五大类图表判读能力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强化五大类图表判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065968584868762caaed52f.png)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一、地理景观图二、地理示意图三、统计图表四、地理分布图五、等值线分布图一、地理景观图1.读图名: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事物或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2.读特征: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细心观察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或相互关系。
3.读题目:提取图中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强化训练】图2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河北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
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
读图2,完成1~3题。
1.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A.雨水 B.地下水C.河水 D.积雪融水2.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A.A处B.B处 C.C处 D.D处3.该农户将耕地改为鱼塘的主要考虑因素是A.交通 B.市场 C.地形 D.气候图3为某区域的卫星图像,其中中部浅色为永久积雪。
读图回答4~6题。
4.冬季,M地主要受A.冬季风控制 B.西风带影响C.高气压控制 D.信风带控制5.M地比N地冬季气温高,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6.N地自然植被属于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草原荒漠 D.常绿阔叶林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
读图,完成7~8题。
7.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B.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内)C.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大沙漠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8.图示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有①地热能②太阳能③风能④水能⑤石油A.②③B.①②C.③④⑤D.②③⑤二、地理示意图1.准确判断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哪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及有关知识分析、推断、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利用所得规律解决设问的有关问题。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af2cc1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要点精讲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
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相关地理信息进行分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地区。
选B。
第(2)题,图中该地生物量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最可能是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故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选D。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说明土壤中水分含量下降,土壤厚度、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减少,矿物质比重相应增加。
选D。
答案(1)B (2)D (3)D(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2.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2)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
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丛B.农田C.建设用地D.草地(2)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解答本题要读懂表格中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第(1)题,分析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要看年最大雪深数据的大小。
雪深越大,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
读取表格中“年最大雪深”,稀疏灌木丛年最大雪深为11.0厘米,草地年最大雪深为29.6厘米,农田年最大雪深为33.5厘米,建设用地年最大雪深为23.4厘米,四个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农田雪深最大,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
选B。
第(2)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
选A。
答案(1)B (2)A对点精练下图是某年11月24日至26日我国局部地区降雪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下垫面D.海陆位置2.该时期( )A.甲地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B.乙地春小麦干旱缺水C.丙地作物受冻害最严重D.丁河段当年首次发生凌汛3.次年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
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情形,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自然景观演变的过程和方向。
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4~5题。
4.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A.1979~2015年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B.1979~2015年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C.1991~2003年整体推进最快D.2003~2015年整体推进最快5.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湿地资源丰富B.水热条件最好C.位于淮河入海口D.人口密度大2017年,黑龙江、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以6 018万吨、5 973万吨位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第一、第二位。
通过引项目、深加工、重研发等方式,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增速在2018年第一、二季度高于预期。
下表为2017年我国五省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统计表。
据此完成6~7题。
6.①②③④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A.内蒙古、浙江、河南、海南B.内蒙古、海南、河南、浙江C.河南、浙江、内蒙古、海南D.河南、海南、内蒙古、浙江7.2018年前两季度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增速高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 )A.豆类作物播种面积大B.麦类作物播种面积小C.农产品加工技术革新D.交通物流发展速度快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完成8~9题。
8.武汉市建成区( )A.呈现斑块状扩张B.主要向东部扩张C.2003~2008年扩张最快D.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9.武汉市城市重心( )A.持续向南移B.有向东移动的趋势C.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D.移动速度整体趋缓读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城市中春雨率最高和降水最均匀的分别是( )A.喀布尔马德里B.酒泉乌鲁木齐C.罗马马德里D.德黑兰乌鲁木齐11.图中信息显示(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小B.亚洲东部降水量大于欧洲西部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大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12.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
图甲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乙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13~15题。
13.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C.2000~2005年D.2005~2010年14.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15.推测2005~2007年期间(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家住我国东部某县城的张女士准备在本地购买一套住宅,在反复比较之后选取了其中四组楼盘,据此完成16~17题。
16.四个楼盘中,“城市广场”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离市中心最近B.与高等院校相邻C.离火车站最近D.空气质量最好17.城市中高楼林立,如果布局不当,容易导致“狭管效应”,大风在“狭管效应”作用下可形成威力巨大的瞬时强风。
材料中的四个楼盘,楼房之间的街道最容易由“狭管效应”造成强风的是( )A.金色家园B.湖滨花园C.城市广场D.东林山庄浙江省东南部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
下图为1985~2015年象山港海岸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
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中四条岸线分别对应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19.浙江省象山港海岸开发过程中(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20.全球气候变暖对浙江海岸资源的影响是(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减少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1.D2.A3.D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从数值角度判读图示地区降雪量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中降雪量分布分析,图示东部距海洋近,降雪量大;西部距海洋远,降雪量小,所以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第2题,因该时期正值冬季,甲地降雪量大,甲地积雪覆盖较厚,积雪对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所以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A项正确。
乙地春小麦到春季种植,11月还没有播种;丙地纬度较高,农作物收获较早,11月虽然寒冷但作物受冻害并不严重;因为丁河流域普遍降雪,温度低,河流全段封冻,难以发生凌汛。
第3题,甲、丙地区地处山区,春季积雪融水排水迅速,不易形成洪涝;乙河段流向低纬,无凌汛现象,因此春季受洪涝影响较轻;丁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并且附近河流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所以洪涝灾害最严重。
4.C5.A解析第4题,从1979年和2015年围垦边界的间距判读推进距离大小;从围垦边界的疏密判断推进速度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