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构成的,包括过去和现在种种人类活动结果及其影响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中人们可以利用的那部分。
(3)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松散堆积物。
(4)土壤实体:是指地表的松散堆积物,而不包括附着在其上部的植物或人工建筑。
(5)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6)土地类型分类: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7)土地类型: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8)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9)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区域土地类型: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12)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3)土地类型图:表示土地这一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各种土地类型的特点、地理分布和空间组合及其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14)土地综合制图——横向系列是对某地所进行的同种比例尺而内容不同的成套土地地图的编制。
(15)土地制图综合——纵向系列是对相同内容、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地图从大比例尺到中、小比例尺的系列成图。
(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
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
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①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②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③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
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一章 概述
比上年净减少面积
700万亩 1400万亩 1000万亩 2500万亩 3800万亩 1400万亩 600万亩 400万亩 100万亩
丘 陵 上 的 梯 田
2007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正式开始
2007年6月22日上午10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 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图为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发 表重要讲话。
❖ 1998年耕地面积有19.45亿亩 ❖ 2007年减少到18.26亿亩 ❖ 9年期间净减少1.19亿亩 ❖ 平均每年减少耕地在1320万亩 ❖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 一些省市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0.8亩警戒线。
❖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土地问题上, 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 守住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 度。
❖ 1984至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初步 查明了当时全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况。
1991年试点--1994年全面铺开--1998年汇总
❖ 保住18亿亩耕地(2009年18.27亿亩)、近16亿亩基 本农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 “底线”,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参考书目
❖ 教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刘黎明主编 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社
❖ 参考书: ❖ 土地资源学 王秋兵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吴次芳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期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中国 土地科学等
绪论
GIS
❖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特定 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采集、存贮、 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 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李德 仁等, 1995)。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件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包括本县行政区域形 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 绘时,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数; 2、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 水文地质等自然概况; 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全县辖区内乡(镇)村 集体经济组织、国营农、林、牧、渔场、工矿交 通等用地单位的分布,各类用地面积及所占比例 人口劳力、户数、人均耕地、各业生产水平、人 均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概况。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评价的特点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 进行多因素分析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是利用卫星上的各种光电遥感
器感知目标的性质和状态,收集某些目标的电磁辐
射信息的一种方法。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特点 宏观性强 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 多波段性 多资料性 近于垂直投影 商业性强、价格低廉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TM影像解译标志 形状
整体上呈面积较小 的不规则的条、块 状 大小不等、形状各 异的斑块 不规则斑块 具有不规则边界的 雾状斑块 相连的积云状不规 则斑块 不规则斑块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第1章土地资源调查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和任务
• 2、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特性 • 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植被、 及有关社会经济条件。 •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限制性、质量优劣、和发展潜 力。 • • • • 3、查清土地资源的权属和分布 城乡各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 目标:权属合法、面积准确、界址清楚
数字测图优势(全站仪):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方法
• 二、航空遥感调查方法(P37) • 1.航空像片的特点 • 栅格图像、影像与实物之间保持几何相似; • 影像反映物体的形状、色调、图形、纹理等; • 相同情况下、相同物体的影像相同。
西班牙马德里体育场(0.61m)
e 39
The Discipline of Land Resources 2013-5-12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 的坡耕地、沙化耕地、撂荒耕地等。
•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迹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 况等。 • 畜牧部门——草地调查:草地的类型、草地培育情况、草地建 设情况等。 • 旅游管理部门——风景旅游区的特点、分布、景点的交通状况 、周围环境情况等。 • 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走向、沿途的路基性状、地质状况、两 侧的社会经济状况等。
综合 体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 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
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 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自然地理属性,表达 自然分异规律(自然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济
属 性
土地生产力 和收益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交通状况及区位、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
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垦殖率、 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比)、城市 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金)
吕 梁 市 降 雨 等 值 线 图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P33)
?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 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 ? 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 ? 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 调查特点:多学科相互协作;成果通常包括一系列图。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的坡耕地、沙化
耕地、撂荒耕地等 ?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迹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况等 ? 畜牧部门——草地调查:草地的类型、草地培育情况、草地建设情况等 ? 旅游管理部门——风景旅游区的特点、分布、景点的交通状况、周围环境情
1、土地构成要素调查( P33)
气候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水季节、降
自 然
地形地貌
水强度)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属
水 资 源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性
植 被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地科学专题:土地评价
2021/6/24
8
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FAO)
光照条件
气
候 因
温度条件
素
降水条件
总辐射 温度订正 水分订正
土地自然生产潜力
土壤因素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2021/6/24
9
土地报酬变化阶段性分析(吴次芳,叶艳妹,1995)
假设某一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为x,则:
x[O→A],MPP递增至最高点K,TPP 递增至拐点F,APP递增;
5
三.土地评价的分类
1. 按土地评价的目的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2. 按土地评价的途径:直接评价,间接评价 3. 按土地评价的定量化程度:定性评价(潜力法,适宜法);
定量评价(参数法,AEZ法,作物生长模拟法) 4. 按土地评价的服务目标: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
2021/6/24
3
二.基本概念
土地性质是土地属性在各个方面的直观反映;土地质量是土地综 合属性的描述。两者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土地具有的属性。
土地性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状态,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土 地质量是针对一定用途而言的,表示为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 或适宜程度高低。
土地性质与土地质量的关系是多对一、一对一的关系。如土壤侵 蚀、产量、效益,土壤有效养分、排灌设施、技术水平等。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农用土地分 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1989 年);
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 规程(讨论稿)(1998年);
三个行业规程(2003年); 三个国标(2012)
2021/6/24
16
2021/6/24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是指属于国家的、用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对外开放的土地资源总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旨在揭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类型调查土地资源类型调查主要是对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地理属性等进行详细调查。
通过对土壤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布局提供依据。
对地貌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特征,为土地利用的规划提供数据。
对地理属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位置,为土地利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2.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土地资源数量调查是对土地的面积、比重等进行精确测量和估算。
通过对土地资源数量的调查,可以掌握土地的总量和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肥力、水质、气候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了解气候状况,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将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评估其经济效益。
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价值,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2.土地资源生态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评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通过生态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指导。
3.土地资源社会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社会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
通过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面积是指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肥力、水分条件和地貌特征等,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土地资源调查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调查等。
实地调查是指对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采集土壤样本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信息。
遥感调查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资源的信息,通过解译和分析卫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
统计调查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获取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土地资源的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目的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和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是对土地适宜于不同用途的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等。
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是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度等。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土地资源的情况,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概念、重要性、调查方法和评价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
土地资源还包括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用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土地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支撑。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实地调查是指到实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各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通过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的定义、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通过对土地的质量、潜力、适宜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质量、功能和适宜性,从而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 为土地的保护提供指导。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揭示土地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为土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 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二、土地调查的定义和方法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它通过对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调查。
通过对土地的实地考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情况,获取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
2. 数据收集。
通过获取土地的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收集土地资源相关的数据,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 专家评估。
通过请专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规划。
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
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
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 壤 (1)土壤地球化学本底调查 地 (2)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查 球 (3)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地球化学调查 化 (4)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 学 (5)土壤发生学调查 调 (6)土壤—生物链间元素迁移和循环规律研究 查
农
业 土 查地 资 源 调
(1)土地类型调查 (2)土壤类型调查 (3)土地资源利用及潜力调查 (4)农业地质灾害和农业污染调查
土地的作用与价值
在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中,土地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自有人类以来,土地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 类劳动的第一个对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生产资料。特别 是在农业生产中,它又是其他任何生产资料所不能代替的 重要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是人类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 利用生物对其环境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而土地正是生物进行这种交换的必要环境条件。作为生产 资料的土地,具有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即土地是 自然本身的产物,其面积是有限的,位置具有固定性,土 地具有永久性,而且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社会土地关 系的客体。
主要调绘内容
外业调绘
境界与土地权属的调绘 地类调绘
线状地物调绘 补测地物
调绘整饰
填写外业手簿
内业转绘和土地面积量算
航片转绘
土地面积量算与汇总
整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评价
是指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因为土地评价要考虑土地的各种性能,多种用 途以及不同的目的,因而土地评价是一个多指 标的评价系统,也是一个多目标的评价系统, 要同时考虑各种可能的土地用途,并兼顾生态 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土地评价的目的 是为土地资源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服务,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为 土地税收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名词:1。
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7。
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
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的过程.15。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1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价值,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指标评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适宜利用方式。
1.4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的质量评价、适宜利用评价、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和土地的价值评价等。
其中,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适宜利用评价主要考虑土地在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方面的利用潜力;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土地政策等因素;土地的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
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包括自然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
1.5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土地资源评价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等方面。
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可以确定土地征收和补偿的标准和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1.6土地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资源评价面临着数据获取不易、评价模型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准确等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 本特征,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土地资源生产力可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 产力。 二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距离,土地资源评价时应把两者 结合起来研究。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 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
•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及一般工作程序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第二节 土地资源评价的发展动态 第三节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土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草场退化
沙漠化
森林砍伐
资源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以
及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一个土地资源评价系统,
并将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示在专题地图上。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 土地评价与土壤评价不是同一个概念。土壤评 价是依据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差异进行 的土壤等级的评定,土壤肥力的高低,仅仅是土壤 因素的综合评定。而构成土地特征的各要素,包括 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 因素和社会属性都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因素之一。由 此可见,在内涵及应用范围方面,土地评价要比土 壤评价广泛得多。同时土壤是土地的重要部分,土 壤评价是土地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们 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在继土地资源调查,解决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
量和分布之后,进而解决土地资源的质量问题。通 过土地资源评价,可确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水平、土 地资源的适宜性以及其所能承载人口的数量等。
第一章
内容提要
绪 论
•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
•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们需要程度的过程。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目的---------为税收服务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1、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2、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客观评估土地在各种有偿使用或转让过程中的价格的重要依据 4、是科学评估土地经营效果的主要手段
1、评价的主体 调查评价的执行者——负主要责任的组织和个人 组织: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 会、个人 影响: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责任心、 工作态度
2、评价客体 客体——土地资源,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 响的特性 土地资源的属性:自然与社会经济 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偏重于自然属性 土地集约利用调查: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Hale Waihona Puke 水土流失正应为这些严峻的土地资源形式,使得土地利用规
划越来越受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人们对
土地利用作出合理的决定,以便从土地的利用中获得最
大的利益,同时又能为将来保护好这些土地服务。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
土地资源评价就是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
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地资源以及与土地利
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察,阐明土地
土地资源评价的含义
1
考虑土地用途及其对土地的要求(如:耕作, 畜牧,林业,城镇,交通旅游等);
2
对土地的各种性状进行基础调查,并按照所
考虑的土地用途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土地评价 的实质
是分析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两者之 间的关系
土地质量(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等)和土地用途(包括各 种土地利用方式) 是分析各种可能被考虑的土地用途在一 定区域内的适宜性程度,包括当前适宜 性和潜在适宜性、生态适宜性、经济适 宜性和社会适宜性。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
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存在的,是限制土 地资源再生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 由于土地资源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缺乏,限制土地资源 的潜力或某种用途的正常发挥,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 限制因素有不易改变的,即稳定性限制因素(气候、地貌);也 有容易改变的(植被,水文),称不
3、评价标准: 对同一项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若标准不同, 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 4、评价方法: 依据来源可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系统结构中,调查与评 价者是主体,调查与评价是客体,目的是调查与评 价的出发点,标准和方法是调查与评价得以完成的 手段。
研究对象
研究目标
当前适宜 性评价
潜在适宜 性评价
土地自然适 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 潜力评价 评价目的
土地经济 评 价
评价结果的形式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评价 方法
土地评价
评价 对象
评价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
目标
农业 用地 评价
林业 用地 评价
牧业 用地 评价
旅游 用地 评价
自然保 护区用 地评价
交通 用地 评价
1、土地适宜性评价 是指对特定土地用途的适宜类型和适宜程度、限 制类型和限制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可分为当前 适宜性评价和潜在适宜性评价。 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又称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产能力评价、土地利
用可能性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条件下,
对土地生产力水平的综合鉴定。
3、土地经济评价 是指在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并用可比的经济效益指标,如单位面积土地产值、投 资回报率、级差收入等,表示其评价结果的过程。 4、土地质量评价 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质量、评定土地质量等级,并描述出土地质量满足人
5、是进行其它任何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6、是进行土地质量监控和土地退化评估的关键技术途径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任务
1、阐明土地利用的潜力。
2、阐明土地的适宜性。
3、阐明土地的利用效益。 4、阐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 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资源 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 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 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可以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 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 一般来说,土地质量越好,其适宜面就越宽,而质量越差,则适 宜面就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