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中的中美相亲节目——以《非诚勿扰》与《单身汉》为例

合集下载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元素解析――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摘要】《非诚勿扰》是一档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女性选手而言,形象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她们要展现自信、真诚和魅力,吸引观众和嘉宾的注意。

交流技巧也是成功的关键,包括表达能力、情商和幽默感。

在心理分析方面,女性选手需要克服紧张和焦虑,保持镇定和自信。

在成功案例中,女性选手通常展现出真挚的情感和智慧,吸引到心仪的对象。

也有失败案例,女性选手可能过于功利或情绪化,导致交流失败。

在节目中,女性的角色定位是可以塑造梦想中的形象,同时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升知名度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负面评价和压力。

建议女性在参与节目时保持真实和坚强,展现自己的魅力和智慧。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和价值。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女性选手、《非诚勿扰》、形象塑造、交流技巧、心理分析、成功案例、失败案例、角色定位、影响、建议、展望。

1. 引言1.1 介绍节目背景《非诚勿扰》是中国江苏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相亲节目,该节目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节目中通过一位男嘉宾和多位女嘉宾进行相亲,借助各种游戏和互动环节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女性选手们在这个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形象和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节目的氛围和观众的观感。

在这样的情境下,女性选手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魅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女性选手在节目中的表现进行深入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们在这一特殊环境下的行为和心态,同时也可以探讨节目对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2. 正文2.1 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女性选手形象塑造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目制作方在挑选女性选手时,会注重外表条件,如身材、颜值等,因为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着选手的第一印象。

选手的个性特点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节目会安排选手们进行一系列的个人介绍,展示自己的职业、爱好等,从而让观众对选手有更全面的了解。

对_非诚勿扰_的女性主义解读

对_非诚勿扰_的女性主义解读

男性权力的平等,而更大程度上是女性寻求政治、经 济上的独立。虽然女嘉宾在台上高调要求性别平等, 但是在当下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她们的经济观依然落 入男权主义的“窠臼”。全场拥有最高权威的主持人对 此观念加以肯定。该节目的主持人经常会对经济条件 好的男性未配对成功而表示遗憾,而现场的嘉宾主持 也经常对经济条件好的男嘉宾感叹“我觉得这个男嘉 宾很好啊”。在男性介绍自己的基本资料时,主要介绍 的是自己的工作、收入和远期的职业规划及对女性的 要求等。这间接体现了社会环境和女性对男性的要 求,是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男性掌控着经济权 力。男性在社会各个领域占主导,征服这个社会,进而 征服女性。在男性进入到最后环节,面临二选一的时 候,可根据自身情况挑选一项自己最关心的女生资料 进行了解,在所列的基本资料里,大部分都是社会对 女性角色的期待,例如: “是否愿意生孩子”、 “是否介意 和公婆同住”等。接下来,男性可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向女生提问,而男嘉宾通常所问的无外乎做家务的能 力诸如此类的问题,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可见,在 当下社会中,女性若想在观念和对生产资料的掌控力 上与男性实现真正平等,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话剧《在》中渗透的“寻找”意识其实是对每个人内 心深处存在的认同性焦虑进行的自我确证,他们根本 性的焦虑也便是那种无家可归的疏离感、抛弃爱人的 负罪感。这里的追寻也就是他们每个人在帮助别人找 回自己、弥补内心缺失的过程中被确认从而获得心灵 的慰籍。
剧中怪妈和怪怪要找的是被外星人带走的怪爸。 怪妈因为怪爸大伟 20 年前的不告而别而变得恍惚疯 狂,她神经分裂、举止异常,忽视女儿的教育,沉溺于自 己的幻想世界中,她真正寻找的却是丈夫大伟的爱 情。
二、“新女性形象” 按照前阿尔图赛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观点来 看,电视体制显而易见是资本主义的机构,它决定应 该表现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 义研究者强调,女性观众是作为消费者而产生的,这 个过程源于电视自身的需要— ——电视作为商业和赢 利机构— ——在电视上推销物品的需要。但电视依赖于 把观众建构为商品数量的方式,它重复生产着女性形 象,目的是为了让女性形象符合有关“女性”的主导理 念,尤其是让这些理念能够迎合经济的需要。 于是,如果社会需要妇女成为就业力量,那么电 视叙述就会构建工作妇女的形象。当下我国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社会观念倡导通过创造劳动价值来实现自 身价值,这一时代大潮需要职业女性而不是家庭主 妇。对《非诚勿扰》的女嘉宾稍作考察不难看出,她们 都是职业女性,而且宣扬一种为事业奋斗的人生观。 和实际生活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看上去形象更光 鲜,而且比例远比现实社会职业女性的数量多。在现 实社会中,女性较多的从事打字员、服务员等服务性 工作,而《非诚勿扰》的女嘉宾多数从事着较高层次的 工作,学历同样也都较高。 这形成了一种假象,似乎女权社会就要到来。然 而仔细研究女嘉宾的择偶标准就会发现,父权制依然 主导当下社会。《非诚勿扰》 节目的大多数女嘉宾,都 对男性经济能力有一定要求。甚至有女嘉宾抛出这样 的宣言:“宁肯坐在宝马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 这些女嘉宾一方面宣扬女权主义,要求男女权力平 等,在精神和气势上压倒男性,而另一方面又要求经 济上依靠男性。女权主义的实质,不仅YiShu

中西方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比较

中西方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比较

中西方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比较--以《非诚勿扰》与《Dagens Mand》为例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自己国家的婚恋观念,由婚恋话题产生的电视节目也层出不穷。

国内外各方面的不同使各自的婚恋类节目有较大的差异。

在收看国内外同类电视节目时,常给人不同的感受。

本文将从受众的价值取向、法律基础及节目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主要比较中西方电视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并论述这类节目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婚恋观电视婚恋类节目比较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no matter domestic or abroad, has its own national concept of dating, TV programs produced by marriage topic also emerge in endlessly.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different make their dating shows have bigger difference. When watching similar TV programs at home and abroad, often give people different feelings.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audience and the legal foundation and so on to compare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television dating kind of TV programs, and discusses such programs i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Key Words:marriage TV romantic dating program compare前言在崇尚自由恋爱的现代社会,相亲这一中国传统婚礼礼节已被现代人的价值观、婚姻观和社会心理变迁注入了商业、娱乐等元素,更多地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作者:杨乐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2期摘要:电视相亲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后便一直活跃于各大电视荧屏,从最初的《玫瑰之约》到《我们约会吧》到深受大众欢迎的《非诚勿扰》,再到近几年的《缘来非诚勿扰》以及上海卫视推出的《中国式相亲》等。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为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各大媒体都在以各种方式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包装和创新,因而客观上捧红了很多男女嘉宾,电视相亲节目一时间也成为了网红推新节目。

女性是电视相亲节目中必不可少的群体之一,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意义。

故笔者将从电视相亲节目的内涵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着手进行论述。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视相亲节目;女性形象建构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2-0-021电视相亲节目的内涵界定相亲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嫁礼节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嬗变和发展,为电视相亲类节目埋下了深厚的土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其成为现代相亲形式的一个典型。

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媒人角色,为男女双方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而开辟了一种全新相亲模式。

这一模式在国外被称为真人秀约会电视节目,而在我国则被称为电视相亲节目。

电视相亲节目是一场充满戏剧性且具有平民化特点的视觉盛宴,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娱乐和服务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电视相亲节目相较于传统相亲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在节目设置上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采用一种全新视角,即戏剧性的叙事视角去构建一种新的样态,让受众在观看整期节目的过程中始终都带着一种猎奇心理,无法预知结果。

在嘉宾的选择上也迥异于传统电视媒介中所呈现的嘉宾类型,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嘉宾的选择主要倾向于社会中的普通人,这些嘉宾在职业、受教育背景和程度以及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而呈现出平民化特征。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为例
景金和
【期刊名称】《东南传播》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从表面上看,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给女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女性的
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在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的话语权实质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这类电视节目构建的意识形态中,女性
的角色是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叛逆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电
视相亲节目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仍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的地方.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景金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快餐文化时代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以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J],
杜文忠
2.互联网思维下的电视相亲节目分析——以“非诚勿扰”为例 [J], 潘骏晖;
3.电视相亲节目的美学维度——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J], 张欢
4.消费文化时代下的电视相亲节目探析——以《非诚勿扰》为例 [J], 杨康;李亚星;
5.提高电视相亲节目主持人主持功能策略r——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J], 李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谈80后的恋爱婚姻观——解析《非诚勿扰》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谈80后的恋爱婚姻观——解析《非诚勿扰》

8 ” T e r h i t e e a in b r n e e o e—c i o iy a d t e eo gt h s c n u y 0s . h y a e t efr n r t o n u d rt n sg o h h l p l n h y b l n t e21 t e t r .NO d c o W.i i i o h m o se no ma r g . tst me f r e t tp i t f rmac —ma ig,t i p p rsae h f r8 s’ve s o o e a d ma ' g n o n so t h t h f r 0ss o l d n i h i r ga i t n e th o kn h s a e tt st e a t 0 e i w n lv n n i e a d p i t u a e a t h u d i e t y t e r a t t e8 f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0 9 2 1 0 17 9 2( 0 0) 9—0 8 3 7—0 2 会 一 如 既 往 的 回答 : 我 想 结 婚 ” “ 。但 是 没 有 一 个 年 轻 男 人 会 把 婚 姻 当做 他 的主要计划 4 。那么 8 O后 的女性 和男性 是不是 像波伏 娃所 说的那样 呢?请看对《 非诚勿扰》 男女嘉宾年龄 的对 比分析 : 图表 1 男 女 嘉 宾 的 年 龄 对 比分 析
sau n ma ra e a d fn a p n s r m ma ra e tt s i rig n i d h p i e sfo rig .
关键 词 :女 性 义 义 ; 诚 勿扰 非
中 图分 类 号 :6 G4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化在中国——以《非诚勿扰》为例浅析女性主义在我国电视传媒中的体现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化在中国——以《非诚勿扰》为例浅析女性主义在我国电视传媒中的体现

代化 在 中 国传媒 中的体 现 , 简要 的阐释 :
l 后现代女性 主义“ 中国化 ” 必然 ” 必难 ” 的“ 与“
不管 是从 女权 主 义 , 再 到今 天 的 后现 代女 性 主 义 , 还是 其在 西 方经 历 了一 个较 为漫 长 的历 程 。但 中 国的 女性 主 义 引进 与 使用 后 现 代 话 语却 是 一个 较 为短 暂 而 又迅 速 的过 程 。后 现 代女 性 主义 在 中 国作 为 一种 新 思潮 , 女研 究 在 市场 经 济 的大 背景 下 。 要 保 妇 不但 持其 本 身 的特 点 , 批 判性 、 践性 、 学 科性 等 特 点 。 要 在 市 比如 实 跨 还 场经 济体 制 中生 存下 去 。 已成 为 一种 “ 然” 必 的趋 势 。但 是 由于女 性 主义 和 后现 代女 性 主 义不 仅 是一 种新 的思 潮 .还 具 有社 会 实践 性 较 强 的特 征 ,加 大 了 其要 对 全社 会 的 目前性 别 关 系格 局 进行 根 本 上改 变 的 难 度 , 种想 法 的 实现 也 已成 为一 种 “ 这 必难 ” 的趋 势 。 目 前 , 国 “ 性主 义” 本 不 可 能脱 离 中 国女 性最 基本 的生 活 状 态 中 女 根 与生 活 背景 , 因此 , 然 只是 … 个浮 在 文化 表层 的概 念气 泡 。 其仍
到后 现 代女 性 主 义的 境界 ,要对 后 现 代女 性 主义 思 想进 行 认真 研 读并 有 选择 的吸 收 。 对 目前 这种 现状 , 必要 对女 性 主义 的后 现 针 有
不难发现 ,女嘉宾将面临 自身所处位置与实质权力之间矛盾的尴
尬境 地 。 2 位 女嘉 宾 对 一位 男嘉 宾 评 头论 足 , 4 问题 的 苛刻 、 锐 、 及 尖 以 现实 一 度 引起人 们 的争 议 。 有甚 者像 马诺 一 样公 开索 要 宝马 车 。 更 在《 非诚 勿扰 > 个 特 定 的舞 台 中 , 定 的规 则 下 。 这 特 表面 上看 作 为 女 嘉宾 , 乎 掌握 了 话 语权 , 男女 关 系 中处 于主 动 地位 。有 无数 男 似 在 嘉宾 被 骂 的狗 血喷 头 后空 手 离 开舞 台 。留 下落 寞 的 背影 。作 为 女 性 , 应该 为之 骄傲 , 之 鼓舞 吗 ? 以这 样 的方 式来 打 击 男性 就 我们 为 是女 性 主义 的崇 高境 界 吗?是后 现 代女 性主 义 的体现 吗 ?别 忘 了 .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例

浅谈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以《非诚勿扰》为

武珍毅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4(0)19
【摘要】《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创造了高收视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应。

节目突破传统“相亲”模式,成功将爱情和婚恋“移植”到舞台上,通过媒介,向全社会展现现代都市男性女性的婚恋观,价值观等等。

节目传递一种现代诉求,迎合“剩男剩女”的热点大众舆论话题。

节目中“美女策略”的把握和运用使得节目充满了当下社会性别关系的想象和新女性形象的想象。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武珍毅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婚恋交友节目中“女性气质”的话语构建——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J], 赵婧
2.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试析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成功之道 [J], 张羽洁;王勇
3.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分析——以江苏卫视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J],
阮超
4.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中的女性形象构建 [J], 汪伶俐
5.浅析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面临的新挑战现状及未来r——以《非诚勿扰》为例[J], 彭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

国内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非诚勿扰》为例

表现特征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女性选手的表现形式多样。她们首先通过自我介绍让 观众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接着参与讨论环节,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场 上,她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还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正 是这种真实、直接的表现方式,使得女性选手在节目中更加引人注目。
价值特征
《非诚勿扰》节目对当代社会婚恋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强调了女 性在婚恋中的主导地位和选择权。女性选手们在节目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和期望,这无疑对传统的“男强女弱”的婚恋模式提出了挑战。其次,节目传 递了一种多元化的婚恋价值观,即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成为择 偶的障碍。
二、研究背景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其亲民的名字和真实直 接的相亲模式深受观众喜爱。自2010年首播以来,该节目已成功配对许多男女 嘉宾,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婚恋观念、价值观和女性形象的广泛讨论。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观看和分析《非诚勿扰》的大量实例,对 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结合了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 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然而,婚恋节目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女性嘉宾可能过 于强调物质条件和外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内在品质和个人成长。此外,有些 女性嘉宾可能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忽视了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付 出。
因此,婚恋节目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和多元化的表现。不仅 要展现女性的独立自主和个性化,也要强调女性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 时,节目制作方也应该注意避免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以保持节目的真 实性和教育意义。
三、多元化营销手段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和宣传片外,《非诚勿扰》还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如社 交媒体推广、线下活动、合作品牌跨界营销等。这些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不仅扩 大了节目的影响力,还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女性主义叙事批评视域下解构网络综艺节目《黄金单身汉》

女性主义叙事批评视域下解构网络综艺节目《黄金单身汉》

2017年第12期 NEW MEDIA RESEARCH女性主义叙事批评视域下解构网络综艺节目《黄金单身汉》薛赛男,刘延泰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摘 要 从女性主义叙事批评视角将《黄金单身汉》的叙事结构解构为三层,分别为节目内容、节目文本、节目组操控,三层叙事结构最终均指向男权主义倾向,出现物化女性、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等众多问题。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批评;《黄金单身汉》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2-0164-03作者简介:薛赛男,上海大学。

自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0年首推即打破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收视神话后,同类型的相亲综艺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贵州卫视《非常完美》、东方卫视《百里挑一》、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江苏卫视《不见不散》……今年芒果TV 又新推一档扑倒男神恋爱实战真人秀节目《黄金单身汉》,该节目为网络周播,“记录了25位满足男性幻想的单身美女嘉宾与一位国民黄金单身汉约会交友”的全过程。

25位女嘉宾来自各行各业,性格迥异,唯一一位男性嘉宾邀请到人气颇高的台湾演员陈楚河。

在笔者看来,相亲类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涉及两性关系,在当前制作水平和社会环境下,很难把握两性平衡点,造成叙事过程中的两性差异,而《黄金单身汉》这方面问题凸显。

因此,笔者希望以女性主义叙事批评视角剖析该节目,提出其存在的 问题。

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由苏珊•S.兰瑟首先提出,“她把女性主文学批评融入到结构主义叙事学当中去,创立了女性主义叙事学。

”[1]张兵娟对女性主义叙事学做了进一步阐释:“虽然女性主义叙事学仍然像结构叙事学一样,以辨别故事和话语的叙事形式结构为关注点,但其强烈的性别意识使得女性主义叙事分析将着力探讨作者或叙事性的性别对故事讲述方式的影响,关注故事、人物、情节、作者、读者的某种性别结构方式及呈现的或隐或显的性别意识形态。

”[2]92叙事学着重于抽象和一般性,女性主义则侧重意义剖析,而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并以文本为依托,将文本意义有理有据展现出来。

以《非诚勿扰》为例解读婚恋类电视节目

以《非诚勿扰》为例解读婚恋类电视节目

以《非诚勿扰》为例解读婚恋类电视节目苏卫视大型情感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自从开播以来,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占领综艺节目收视率榜首。

节目新颖的形式、华丽的包装以及节目中嘉宾的表现,都使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

但是在高收视率的背后,节目也暴露出节目定位和嘉宾们在价值取向上的一些问题。

标签:婚恋类节目认知效用传播效果真人秀2010年伊始,全国各卫视频道相继推出了多档情感婚恋类综艺节目,其中以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尤为抢眼,成为了时下观众谈论的焦点。

根据央视索福瑞对34个城市的收视调查显示,在《非诚勿扰》开播三个多月以来,收视节节攀升,超过了许多老牌的电视综艺节目。

但是,6月11日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公布了国家广电总局针对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发布的通知。

新华社12日也发布了广电总局的整改通知,其中点名《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等几档节目,通知说,“今年以来,一些电视台上星频道开办了《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缘来是你》等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为适婚男女青年提供相识和交往机会,体现了电视媒体的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一些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行为失检、恶意嘲讽,主持人引导乏力,部分节目盲目追求收视率,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

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时,12日的《新闻联播》中也发布了评论《媒体要切记社会担当》,称“在一些相亲类节目中,有的宣扬和炒作‘拜金女’、‘炫富男’等低俗、恶俗内容,很不健康。

组织者单纯追求收视率和知名度,没有尽到媒体责任。

”传播学者把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自己得到的满足归结为三个方面:认知效用,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

其中心绪转换效用包括:刺激、激励,从日常事务中或厌倦中寻求调节;放松或从难题和压力中摆脱出来;情感释放。

《非诚勿扰》目前就像是观众的“排气阀”,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感情宣泄的渠道,一个颠覆传统的机会。

价值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婚姻观差异--基于中、美婚恋节目《非诚

价值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婚姻观差异--基于中、美婚恋节目《非诚

l1 4・
生 。“ 她 要 长得 漂 亮 , 不 能 比我 高” 这 样 的描 述 经 常
由, 但 亲 朋好 友 的认 同对 于他 们 选 择 配偶 也 至关 重
出他们的婚姻观 、 家庭观 以及价值观的差异 。作 为
跨 文化交 际研 究 中的基 础核心 理论— — 霍夫斯 坦德
提出的价值观维度理论主要包括个人主义~集体主 义、 不确定性规避 、 权力距离 、 男性倾 向一女性倾 向
等 4个 维度 。本 文 主要 以这 4个 维 度 为 理 论框 架 ,
第2 8卷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江 高 专 学

V0 1 . 2 8 No . 2
Ap r .,2 01 5
J o u na r l o f Z h e n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价值 维 度 理 论 视 角 下 的 中美婚 姻 观 差 异
2 0世 纪六 七 十年代 , 荷 兰心 理学 家 吉 尔特 ・ 霍 夫斯 泰德在 I B M 公 司 进 行 了一 项 大 规 模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调查 , 在此基 础 上 提 出 了衡 量 价 值 观 的 4个 文
意考虑不确定性和生活 自 然部分的变化。 权力 距离 是指 “ 人 们 对 于权 力 在社 会 中不 平 等 的分配 现象所 能接 受 的程度 ” [ 4 ] 9 o 。
— —
基 于 中、 美 婚 恋 节 目《 非诚 勿 扰 》 和 T a k e 舭 o u t 的分 析
周 庆, 何 享, 韩 静, 吉 丽 , 王 平
( 江苏科技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3 )

女性修辞视域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构建——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

女性修辞视域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构建——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

2020年第2期第38卷(总第205期)N0.2,2020Vol.38General No.205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女性修辞视域下都市女性形象的构建——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周巧玲1,陈承雄2(1.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福建福州330002;2.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2)摘要:《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热门生活类节目,得到中外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研究。

运用统计学方法将2017年《非诚勿扰》改版后前34期160位女嘉宾分类为知性完美、贤妻良母、中性干练、社会精英四种类型,并以女性具象修辞理论为视角,解构节目设计模式、女嘉宾形象和节目对话内容,分析女嘉宾妆容、话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意识形态特征及话语修辞模式,验证改版后的节目是否达到节目组所宣称的赋予女性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的效果,并呼吁社会传媒建立合作性的两性修辞模式以形成更为合理化、平等化的两性社会意识观念。

关键词:女性形象;具象化;女性话语修辞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0)02-0009-05一、文献综述《非诚勿扰》是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相亲交友类节目,推出后获得巨大成功。

国内学界对这档节目的研究不乏其人,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如江素珍、桂恒娇从叙事结构理论出发,从叙事语言、预设话题、心理剖析和实用性等视角对该节目进行解读;韩丽霞、郭禹希b运用了女性主义理论对该节目的形式、内容、影响进行探讨。

国外对于《非诚勿扰》虽有较高的关注度,但并未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层面。

关注者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最为瞩目的就是该节目作为中国电视界的成功案例写入了哈佛大学的教材。

而由韩静老师等译者翻译的澳洲版《非诚勿扰》(英文名“If You Are The One”)成为澳大利亚SBS2台收视率最高节目,风靡澳洲。

婚恋节目语境中的两性形象——以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婚恋节目语境中的两性形象——以综艺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孙华
作者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
出版物刊名: 新闻研究导刊
页码: 45-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婚恋节目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媒介形象
摘要:�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中,两性嘉宾所认同的异性形象折射出了这样一种现象:传媒作用下的两性角色建构依然是传统媒介文化和传统媒介传播下的一种过去式怀旧。

构建新型的媒介性别形象,充分全面的展示各自的形象,可以通过从两方面入手来改变传统传媒作用下的两性角色导向,即提升女性媒介素养和挖掘男性多元化角色。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作为中国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开山之作,自2024年推出以来,一直备受观众关注和喜爱。

但是,在欣赏娱乐节目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其进行冷思考,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首先,节目中的男女嘉宾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节目组总是喜欢邀请一些外貌出众、身材火辣的嘉宾。

这种选择标准会不可避免地给观众一种“颜值即正义”的错觉,让人产生对外貌的过于追求和偏见。

而事实上,婚姻是建立在感情、性格、兴趣爱好等多重元素的基础上,单纯以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和适婚程度显然是片面的。

再次,节目中的评委和主持人的角色需要审慎考量。

评委作为婚恋交友的“裁判”,他们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嘉宾的感情命运。

然而,我们发现,在《非诚勿扰》中,评委和主持人们往往会过于主观地对待嘉宾的选择,甚至会直接污名化或嘲笑一些参与者。

这种评委的干预和主持人的娱乐导向很容易对嘉宾造成不公和伤害,也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种对待感情的正常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非诚勿扰》在婚恋观念的传播上存在突出问题。

节目中的男女嘉宾们常常表现出一种追求刺激、追逐浪漫的婚恋观念,强调热恋期的火花和浪漫氛围。

然而,这样的理念往往过于片面和片段,婚姻生活不仅需要爱情的激情,更需要互相理解、包容、沟通和扶持。

如果人们对婚姻的期望过于理想化,可能会在现实中产生失落和不满。

最后,观众对于节目的追捧也需要进行冷思考。

虽然婚恋交友节目可以帮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真实的婚姻并不是由节目决定的。

观众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对待婚姻和感情问题,不要被节目中的一时刺激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理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总之,《非诚勿扰》作为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代表作,给观众们带来了娱乐和快乐。

然而,在享受节目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冷思考,明确其在婚恋观念、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不要把节目中的言行视为现实的准则或模板。

电视相亲节目对女性观念的建构(以《非诚勿扰》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对女性观念的建构(以《非诚勿扰》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对女性观念的建构(以《非诚勿扰》为例)内容摘要:《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号由江苏卫视打造的一档节目,节目定位经历了从最初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到现在的生活服务节目的转变。

该节目一经推出,引起了巨大轰动,2010年3月28日收视率创下2.82%的新高,位居中国内地周末节目收视冠军;2010年4月11日18期收视率再次攀升,创下3.76%的惊人收视;2010年5月9日25期收视率以4.15%创下了综艺节目的新记录......节目的高收视率让该节目在同类节目里面迅速脱颖而出。

(非诚勿扰百度百科)节目在高收视率的背景下,也引起观众学者的讨论,纷纷对其进行各角度解读。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男权话语一,内地电视相亲节目的三次热潮2010年,我国各省级卫视的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节目类型——情感类相亲节目。

对于此类节目,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类型界定,根据资料搜集,大部分研究把节目归于娱乐节目或者谈话类节目进行阐述。

追溯此类节目在我们的发展源头,要回到上世纪90年代。

山西电视台1988年在中国内地开办了第一档相亲类节目《电视桥》,也是内地第一档相亲类节目。

《电视桥》引起了第一轮电视相亲热潮,在维持了两三年后归于沉寂。

而1988年由湖南卫视和凤凰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和《非常男女》则把我国的电视相亲热推向第二个高潮。

尤其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在我国内地电视节目中曾创下了收视奇迹,在电视上风靡一时。

在此期间,各个卫视也推出了此类相亲节目,使其后的一段时间,电视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

在最辉煌的时候,一共有30多个电视相亲节目。

比如辽宁卫视的《一见倾心》,陕西卫视推出的《好男好女》,北京卫视的《今夜我们相识》,河南卫视的《谁让我心动》等。

这些相亲节目在经历了辉煌时期后,最终还是淡出荧屏。

2000年后这些电视相亲节目因为收视不佳,纷纷停播。

之后,此类相亲节目很少,为这一时间段的电视相亲热画上了一个句号。

国外相亲没人当真

国外相亲没人当真

国外相亲没人当真2009-07-11 02:33:00 来源: 生活日报跟贴37990799条手机看新闻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在醒目位置登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相亲节目:为爱还是为钱?》的文章。

文章指出,对于一部分中国现代年轻女性来说,真爱都是关于数字的。

在要求求婚者必须拥有幽默感、英俊外貌的同时,她们更在乎的是对方是否有房子、房子的大小、存折里的钱数,当然有豪华轿车更好。

至少,这些都是近来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情景。

这些节目吸引了数百万观众的眼球,也招来了批评人士的无情炮轰,批评这些节目导致消极的、非传统价值观在中国城市年轻人中盛行。

最后,文章还援引中国某交友网站创始人的话说,“在中国的相亲节目中,至少你能用钱买来一个约会,可是却买不到真爱。

”由于国内的一部分电视相亲节目引发舆论质疑,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发文要求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

那么国外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是用什么办法吸引观众的?这些节目是不是也存在造假和炒作的现象呢?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美国像电视剧最后一集见分晓美国应该是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但是节目的形式和国内的相亲节目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的相亲节目是电视真人秀,像电视剧一样,每个星期播出一集,从开始到大结局,观众得在电视机前守上数月。

美国的相亲节目分为男女版,分别是2002年开播的《单身汉》和2003年开播的《单身女郎》。

以《单身汉》为例,主角是一位男士,在节目中和25个女孩相亲,女嘉宾会被逐一淘汰。

观众津津乐道的环节一般从剩下的4 个女嘉宾开始。

往往这个阶段男主角要拜访女孩的家乡和她们的家人;剩下三位女嘉宾时,男主角和三个女孩要外出约会,如在海滩、小岛、滑雪胜地之类的浪漫场所,共度一两天;剩下两位女嘉宾时,女方要拜见男方的家人,成与不成就在最后一集。

《单身汉》从2002年以来播出了14 季,平均一年两季。

为了在残酷的收视率争夺战中站稳脚跟,美国电视台的制片方也不得不使出浑身招数,而炒作、作假同样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学者认为 , 女性作 为被 观赏的对象是 男权 中心 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看到 , 在《 非诚 勿扰》 节 目中, 虽然 2 4 位女嘉宾可以在台上对男嘉宾大肆地评头论足 , 随心所 欲地 灭灯 , 但 真正被看 的、 被关注的 , 还是她们 自己。她们仍是男 权社会里被动地被 观赏 的 客体 … 。而 相 比之下 , 《 单 身汉 》 中的女性则更多地享受 了两性间相互欣赏 的平等权利。

l 1 8~
同美国征婚 网站 和报 纸征婚 的情况 相符 。根 据美 化 中, 女性为 “ 三纲 五 常” 、 “ 三从四德” 等锁链 所束 缚 , 女性 在数 千年 的封 建统治 下都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存在 , 长期 的地位卑贱造成心理 自 卑, 行为被动造成 理 依赖 , 缺 乏主 动精神 与主体意识 。美 国人从小到大被灌溉 的文 化是 独立 , 这个 独立包括经 济、 精

节 目规则 对 比
我们 知道 , 在《 非诚勿扰 》 节 目中, 台上的 2 4 位女嘉宾是
要长期留在舞 台上的 , 如 果这 一期没 有配 对成 功 , 那 么她们 要继续参加下 一期节 目, 直 到 与男 嘉宾 牵 手 成功 。在 这期 间, 女嘉宾会面对形形 色色 的男 嘉宾 , 接 受他 们或爱 慕或批 判 的目光 。同时 , 女嘉宾 还会 受到 电视机 前 的观众 的审视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1 . 0 5 2
女 性 主 义 视 角 中 的 中美 相 亲 节 目
以《 非诚勿扰》 与《 单身汉》 为例
王 利 斌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 7 1 0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G 2 2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8 3 6 ( 2 0 1 4 ) 0 1一 o 1 1 8— 0 2
西方女性 主义 ( F e mi n i s m) , 是指产 生 于欧美 国家 , 以消 除性别歧视 、 实现男 女平 等 为 目标 的思潮 和 运动 。2 0世 纪 初, 这一思潮被 国内知识分 子 引人 中国 , 并在后 来的几 十年 里, 受 国内政治经济因素影 响 , 发展 成为 了有别 于西 方的女

准大胆的表述在节 目播 出后不久就招来 了各界 的声讨 , 但不 得不说 , 这确 实代表 了当今 社会一部分女性的择偶观念 。根 据 四年一度的 “ 中国人 婚姻 情感状 况调查报 告” 最 近一次调 查( 2 0 0 9年 ) 显示 , 中国人在择偶条件 中, 女性更看重 的是 男性 的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 , 而男性更加看重女性的外表 。 而在《 单 身汉 》 中则不存 在这样 的话题 。节 目在介绍嘉 宾个人资料时不会介绍个人 收入 , 而嘉宾之间交流最多 的 也 是 自己的爱好 、 性格、 信 仰 和过去 的个人 经历 等等。这个 也
的女嘉宾。这就有些类似 于 2 4个橱 窗里 的芭 比娃娃 , 等 待
着外面街道上来来 往往 的过客 来将 自己挑 走。而节 目中主
持人常说的一句话 是 : “ 如果你 想了解 更多 2 4位女嘉宾 的个 人资料 , 请编辑短信 x x发送 到 X X, 或登 录 X X网站 …… ” 女 嘉宾成为 了节 目中的诱 饵 , 成 为了被观赏、 被评论 的主体 。 《 单身汉》 节 目在这一 点上 有很大 的不 同。它是 以季 为 单位 的。每一季有一个 固定 的男 嘉宾和众多 固定 的女嘉宾 。
季播完之后 , 再换新 的男女嘉宾 。所 以这 里的女嘉宾不 需
要被动地接触各式各样的男嘉宾 , 报名来 参加节 目的女嘉 宾
都是为了节 目中唯一 的男 嘉宾 而来 , 目的就是 能 留到最后 ,
收稿 E l 期: 2 0 1 3— 0 3—2 0
作者 简介 : 王利斌 ( 1 9 8 9~) , 女, 山西太原人 , 硕士 , 从 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
有些男嘉宾参加节 目就 只是为 了去牵手 某一 个他早 已心 仪
二、 节 目中的热点词汇
( 一) 拜金 女
说到《 非诚 勿扰》, 很 多人 会立刻 想到 “ 拜金 女” 这 个敏 感话题。节 目中, 一个女嘉宾 曾大言不惭 地说 : “ 宁愿在宝马
车里哭 , 也不愿在 自行 车上笑。 ” 虽然这些对 于 自身 的择偶标
女性主义往往 通过 一定 的文学 形式 或大 众传媒 表现 出
女嘉宾之间是一种平等 的关系 , 并不 存在谁 在观 赏 、 谁 被观
赏的问题。
来 。而《 非诚勿扰》 与《 单 身汉 》 这样 两档分别在 中美两 国非 常热 门的电视 相亲节 目, 就恰恰为我们 提供 了一个很好 的对
比中西方女性 主义 的平 台。

要: 江 苏卫视推 出的相亲 节 目《 非诚 勿扰 》 曾一度掀起 了 国内相 亲节 目的收视 狂潮。这样 的婚 恋相亲节 目
在 美国也是 非常流行 的, 例如《 单 身汉》 、 《 单身女郎》 、 《 恋爱达人》 等 。这 些婚 恋交友 类 节 目, 在 某种程度 上可 以反
映 出在 中西方社会 中关女性 的思想状态 、 价值体 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 关键词 : 《 非诚 勿扰》; 《 单身汉》 ; 相 亲节 目; 女性主义
性主义。
成为男嘉宾的伴 侣。在节 目中她们 会通 过 自己的能力 相互 竞争 , 以期 留到最后 。另 外 , 节 目中提供 的相亲场 所不 是一
个舞台而是一栋公寓。女嘉 宾不 是像模特 一样 站在 台上等
待男嘉宾来 挑选 , 而是与 自己心 仪的男嘉宾平等地共 处于同

个屋檐 下 , 通过 自己的魅力与努力来 吸引男 嘉宾。因此男
2 0 1 4年 1月 第3 3卷第 1 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J a n . 2 0 1 4
V0 1 . 3 3 N o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