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语文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美丽秋天》中,学习《江南》这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江南水乡秋天美丽景色,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诗句朗读、意境体会以及诗歌背景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诗句解读,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古诗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色观察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诗意境理解与体会。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诗句朗读以及诗歌背景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秋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自己眼中秋天。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板书课题,带领学生朗读课题。
(2)介绍诗人背景,讲解诗题含义。
3. 课文学习(20分钟)(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对重点词语进行举例分析。
(3)诗句解读: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美。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并进行课堂练习。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江南2. 板书生字词:荷叶、蜻蜓、渔舟、唱晚等。
3. 板书诗句解读:重点诗句解读和意境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运用生字词造句,至少3个。
(3)背诵课文。
2. 答案:(1)生字词抄写略。
(2)例句:荷叶上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蜻蜓点水,轻盈地落在荷叶上。
(3)背诵课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解其他描写秋天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2)开展“我眼中最美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创作描绘秋天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江南》描绘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南方风景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味文字之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江南》描绘的风景,录音设备等。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学生专注听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江南美丽的风景,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诗词《江南》(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描绘的风景,帮助学生感受南方风光之美。
3. 背诵和朗读(15分钟)•分组背诵诗词《江南》,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小组讨论《江南》中的美丽景色给他们的感触,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结果。
5.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段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的小诗,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回归正课。
四、教学评价•在课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例如跟读、背诵和创作环节中的表现。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六、延伸阅读•给学生推荐一些描写江南风景的经典诗歌或文章,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南方风情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江南》这篇美丽的文字,感受到南方风景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江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运用“江南”一词,了解其地理、文化、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字理解,正确表达文字情感。
2.正确运用“江南”一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江南》。
2.地图、图片等相关资料。
3.红色笔、蓝色笔、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江南”一词,并请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江南”,比如“江南水乡”,“江南美食”等。
2.老师可通过投影仪或手绘地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江南地区的具体位置。
2. 学习环节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江南》,找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并归纳出诗歌的基本情感和相关文化历史背景。
3.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于江南的认识,并展开相关话题探讨。
4.老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适当拓展相关词汇。
5.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江南”地图或绘制相关风景画。
3. 小结环节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次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2.请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课文,并思考“江南”一词背后的更多文化意义。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们通过课文《江南》,学生了解了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同时绘制了江南的地图和画作,达到了此课程目标。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同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PPT或视频,增加课堂视觉效果,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第【1】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课前准备1.(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
(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
(学生)(2)读熟课文。
(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或诗句。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江南》的歌词含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学习有关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对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的认识。
3.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江南》的歌词含义。
2.学习江南地区的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演唱《江南》歌曲。
2.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3.课堂讲授,互动交流,多媒体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教师可结合江南的自然风景和民俗传统,进行情景导入,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感性认识江南地区。
2. 演唱歌曲《江南》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歌曲的原唱或视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对歌曲的歌词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演唱。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或者组织学生分组比赛,寻找节奏最准确、感情表达最到位、齐唱最响亮的小组。
3. 讲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等形式,讲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知识,如江南的水乡风情、当地的传统民俗、独特的建筑风格等等,让学生了解江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
4. 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江南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划龙船、过“端午”节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演唱歌曲《江南》,考察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课堂讨论、互动交流,考察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生参与情景模拟,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通过演唱歌曲、讲解文化知识、情景模拟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江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江南》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歌曲的歌词及历史背景。
2.学习歌曲的曲调和唱法。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4.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发音和语调。
二、教学准备1.安排好课堂位置和学生座位。
2.播放歌曲《江南》。
3.编写歌曲歌词PPT或打印歌词手册。
4.准备好乐器或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江南》,让学生听一遍,然后询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歌。
如果有学生听过,让他们谈谈这首歌给他们的感受。
2. 歌曲欣赏(10分钟)教师再次播放《江南》歌曲,让学生认真欣赏。
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歌词的意思,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课堂理解。
3. 词语学习(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歌曲中一些生词和生意词汇,如“梅花”,“江南”,“细雨”,“千里之行”。
通过讲解这些生词和生词义,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基础。
4. 歌曲唱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跟着歌曲唱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
5. 单词练习(10分钟)教师将歌曲歌词用PPT或手册展现给学生,逐字讲解歌词,并进行一些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解释。
6. 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和内容,强调重点,提醒学生需要好好复习听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江南的山山水水和细腻的情感。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解释,让学生记住一些生字和生义,缓解了学生对生词的恐惧感。
同时,教师还要重点强调发音和语调,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课文《江南》,使学生了解江南的景色和风情,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文:《江南》•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江南的风景和气候,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江南》,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基本意思。
2.能够描述江南的风景和气候特点。
3.能够感悟课文中的诗意和浪漫气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江南的情感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江南的风景和情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诗意和浪漫,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江南的向往之情。
五、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实物道具:展示江南风景的图片或小视频4.老师准备:备课 PPT、教案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江南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江南的好奇和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江南》(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难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江南的风景和情调。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色,如何描述江南的美。
4. 诗歌朗诵(10分钟)•老师示范朗诵诗歌《江南》,并邀请学生模仿朗诵。
•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5. 小结(5分钟)•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生对江南诗意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地方,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感受和向往之情。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江南》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江南的景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兴趣。
《江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学科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讲解《江南》这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江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江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汇;•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简单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通过探讨课文的相关问题,增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
2.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们的文学鉴赏力;•培养学生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们尊重知识和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3.1 课前预习教师可让学生先浏览一遍《江南》这篇课文,了解大致的故事情节,并要求学生们做如下预习:•熟悉生字词和重点词语;•针对课文情节和字词进行简单的感悟,构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解释。
3.2 课堂学习3.2.1 第一遍阅读(整体感知)•教师主讲《江南》这篇课文的大致情节;•教师指导学生群读整篇文章,掌握故事脉络;•学生们尝试通过课文内容、插图等为线索,进行一个简单的画面描述,理清故事情节。
3.2.2 第二遍阅读(重点突出)•教师逐句讲解和讲解一些引人注目的修辞手法;•学生们逐句阅读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码文章并加深理解;•教师询问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们以表演、图画、情境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3.3 课后延伸•教师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感知、发现、欣赏自然,同时引导学生们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之情;•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虽然是简单的文字,但留下了极具文学价值的唯美情感,同时鼓励学生们尝试自己去创作类似的优美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教学和重点突出,提高学生对《江南》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阅读、表演、情境等,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手段•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班内讨论和表演等互动交流手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1.突出低年级教学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引导学生做到人到、眼到、心到。
2.课堂教学力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各有侧重3.重视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还能说说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2.认识九个汉字,会写“田、东、南、西、北、鱼”六个生字和竖弯钩、竖弯两个基本笔画。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游戏、教具准备:cai课件、莲叶、小鱼、莲花的制作卡片、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引入1.看插图。
2.谈话引入: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秀丽,风景如画。
你们看,那美丽的莲池中,莲叶茂盛,莲花飘香,莲蓬多饱满啊!还有许多人在其中采莲呢。
唐代诗人卢龟蒙就用诗歌写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3.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读古诗,感知意境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集中拼音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确。
2.结合词句认读诗句,把你会的生字读出来,再读出带生字的词语或者诗句。
3.请个别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并且帮助纠正读音。
4.同桌互读,练习把古诗读流利、读通畅。
三、合作学习,主动识字1.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各组小组长把课前准备的卡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读一读。
2.每一个同学选一个字,给大家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并且试着组一个词。
3.指导学生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汉字。
①仔细观察每一个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说说他们各有几画。
②说说每一个字的笔顺。
③老师范写“南、鱼”④学生在书上书写,教师说笔顺⑤讲评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创设情境1.小朋友在我国长江以南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清清的河水流过,一到夏天那里就盛开着美丽的莲花,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3《江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3《江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江南》。
该课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儿歌,主要内容包括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学生可以了解到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知识,如《四季歌》等,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的特色。
2.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语言表达的知识,如词汇、句子等,可以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审美和情感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理解: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2. 语言表达: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
3. 审美鉴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江南美景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5. 价值观念:通过了解江南地区人们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江南》这首儿歌,通过学习这首儿歌,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具体来说,重点内容包括:(1)江南地区的地理特征: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特点,如水乡、小桥流水等,通过观察图片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对江南地区的直观印象。
(2)江南地区的生活场景:通过学习《江南》这首儿歌,使学生了解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如采莲、捕鱼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通过学习《江南》这首儿歌,掌握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江南》这首儿歌,使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学习《江南》中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语。
3.能够逐字逐句朗读《江南》这篇课文。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激发学生对于南方美景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词语。
3.逐字逐句地朗读《江南》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完全理解《江南》的情节和主题的基础上,能否通过阅读理解赋予故事更深的意义。
2.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南方美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文《江南》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展示南方美景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营造气氛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组南方美景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南方的独特美丽风光,从而自然地引发学生对于《江南》这篇课文的好奇心。
2.阅读课文教师为学生分发本课课文《江南》,请学生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在课堂上与同桌讨论归纳文章意思。
3.学习课文(1)学习语音语调教师为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并且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关注到课文中不同句型所代表的语气与情感。
(2)学习词语教师带领学生看懂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单词,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3)学习句型教师将重点的句型在黑板上展示,并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每个句型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运用这些句型来更好地表达。
(4)逐字逐句地朗读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跟着课文朗读,加深对于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4.关注语文知识我国文化渊源悠久,语文知识中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对于一些成语、句子的本意也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将课文中一些同学们不太熟悉的成语和句子在黑板上展示,并让同学们进行深入地探究。
5.拓展活动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去探访南方的一些地域文化,比如,花鼓戏,妈祖文化和河粉的故事等等。
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文化所代表的内涵。
人教版部编本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设计理念:江南》是《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夏天的美景,包括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情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学生需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歌曲《江南》,并播放。
2、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描述的情景,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二、预检查,初读古诗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情况,让学生读出“莲叶田田可,鱼戏莲叶间”。
3、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XXX!1)让学生观察采莲图,引导他们发现莲叶的特点。
2)让学生尝试解释“莲叶XXX”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句。
1、第四行:鱼戏莲叶间。
1)让学生观察采莲图,引导他们发现鱼在莲叶间游动的情景。
2)让学生尝试解释“鱼戏莲叶间”的意思。
三)理解第三句。
1、第六行:鱼戏莲叶东。
1)让学生观察采莲图,引导他们发现鱼在莲叶东边游动的情景。
2)让学生尝试解释“鱼戏莲叶东”的意思。
四)理解第四句。
1、第八行:江南可采莲。
1)引导学生理解“江南”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解释“江南可采莲”的意思。
四、朗读古诗。
1、让学生朗读整首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江南》的教学课件,适合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江南》这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而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江南》的课文,并理解文中描述的景物和人物形象;2.能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江南的特色和魅力;3.能够运用想象力和想象能力,对江南的美景进行想象和描绘;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5.增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通过展示江南的美景、特色、历史文化及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和现代时代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
2. 朗读诵读教师朗读《江南》的课文,引导学生跟读,为学生构建语言环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掌握节奏和语调。
3. 学生讲解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讲解自己认为学生不太好理解的内容,分别进行讲解和解释,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4. 体验感悟请学生亲身体验江南的风光、特色和习俗文化,如赏花、品茶、吃春卷等,让学生亲身感觉江南的魅力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课文的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掌握程度,进行课堂小结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再次对课文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参与评价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观察学生对于课堂各环节的反应、发言和表现,体现相应的评分标准。
2. 作业评价布置以《江南》为题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描绘江南风光或者赞美江南,以检验学生听、说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相关词汇、表达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1.课堂设计要有趣、有吸引力,要注意让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2.要注意体验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习,更能够感性体验和亲身感受;3.要注意入门教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
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三、朗读课文: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
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
(指读)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风情人物、建筑及自然风光;2.学习基础汉字与词语;3.提高听、说、读、写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与基础汉字,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如何将汉字、词语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含义;如何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图片,来引导学生对江南地区有一定的认识。
老师可以将一些江南特有的建筑、风景图片放在教室的屏幕上,让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满足。
同时,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和分享。
2. 预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江南》前的生词和基础汉字,要求学生掌握词汇中字的读音和意思。
3.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细节理解: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发问几个问题,比如:绿树、晴天,吴音、苏韵;学生根据问题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并进行解释。
3.逐句深化理解:老师请一名同学读一句话,其他同学将所读句子进行解释。
4. 读音讲解1.通过教学PPT介绍语音知识,向学生介绍中国语音学家李煜在《正言》中提出的21个汉字发音,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语音知识。
2.教师呈现汉字或词语,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及理解,通过模仿、比较等方式掌握学习内容。
5. 作文习作1.题目:写一篇文章,描述你所在的城市或家乡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格,让来自江南的同学更加了解你所在的地方。
2.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发挥和创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生词与词语发音及含义客人[kè rén]等待[děng dài]建筑物[jiàn zhù wù]绿树成荫[lǜ shù chéng yīn]大红灯笼高高挂[dà hóng dēng lóng gāo gāo guà]晴天[qíng tiān]明月照山溪[míng yuè zhào shān xī]风光如画[fēng guāng rú huà]五、教学方法1.课前课后预习练习:让学生自己预习和回顾,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文 江南(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江南》(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思。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从江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接受本节新课的预设知识。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阅读学会一些生字词汇。
如发现生字、生词,可以在板书上解释发音、意义,并让学生跟着读一遍。
3. 默读与讲故事让学生自己在心里默读一遍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课文背景,让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背后表达的情感。
4. 读课文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朗读节奏跟读整篇课文,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
5. 练习朗读请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练习课文的朗读技巧,并让学生带上表情、动作进行朗读。
6. 补充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补充丰富的相关背景知识,例如:江南古镇、风景特色等,这对于学生对古风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7. 书写练习最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书写练习,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效果评估。
让学生通过书写练习,巩固坚定课文观点和总结,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和领悟《江南》这篇课文的内涵和背景。
2.掌握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汇。
3.练习并完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阅读法: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阅读学会一些生字词汇。
2.听说读写法: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掌握并刻画出准确措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自评: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考并讨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末进行课堂自评。
2.作业评估:针对作业设计,及时反馈学生表现与知识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主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六、教学后记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适合这个年级的教具和手段,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及语言技能练习中,从而考验体验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江南》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 册

江南(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以《江南》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景色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了解和感知江南地域、风俗和文化。
3.让学生学会吟诵和朗读诗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江南的观感和感受。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表达特征。
3.让学生学会吟诵和朗读诗歌。
三、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1.请学生想象自己在江南,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讲述自己的江南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
2. 展示图片1.展示江南的图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人文和自然特征,并用诗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3. 分析《江南》1.请学生读一遍《江南》,然后根据诗歌的意境和语言特征,讲述自己的理解,并与他人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用词、段落结构、韵律、节奏等语言特征,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语言表达特征。
4. 吟诵和朗读1.教师领唱《江南》,让学生跟随吟诵。
2.请学生从头到尾,分段或分句读诵诗歌。
3.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欣赏和评价,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1.以情境创设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江南,创设出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江南的观感和感受。
2.以图片展示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以讲解和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表达特征。
4.以吟诵和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吟诵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诗歌吟诵和朗读表现评分。
2.学生书写或绘制关于江南的作品进行评分。
3.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评分。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到江南学习实地考察,了解江南地域、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搜集和欣赏其他江南地域的文艺作品,比如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作品,了解江南文化的多元性。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语文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江南的美景,第二自然段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习惯,第三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例题讲解:(1)解释生字词:如“烟雨”、“乌篷船”等。
(2)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4.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连线等练习。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江南2. 生字词:烟雨、乌篷船、水乡、水墨画等。
3. 课文结构:第一自然段——描绘江南美景;第二自然段——介绍江南生活习惯;第三自然段——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三遍,家长签字。
(2)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3)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江南水乡的画。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了解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搜集其他描绘江南的诗歌、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江南》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
3.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江南的特色和美丽之处。
二、教学重点1.掌握《江南》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
2.理解江南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3.运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表达对江南的感受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江南的文化积淀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描述性语言,准确表达对江南之美的感受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江南风光和文化底蕴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之美。
2. 学习课文1.老师现场朗读课文《江南》。
2.老师解读难点词汇,如“梧桐树”,“繁华”,“陌生”等。
3.老师让学生逐句跟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4.老师提问,让学生口头解释《江南》课文的主题和基本意思。
3. 感悟纪行1.老师根据《江南》的内容分析,让学生探讨江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老师带领学生模仿《江南》的写作风格,各写一篇自己的感悟纪行,介绍自己对江南的认识和感受。
3.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文章,合理借助媒体手段进行展示。
4. 评价1.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评价,并给出积极的反馈。
2.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并提出建议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1.阅读《江南》一课文,并按要求详细朗读、背诵和抄写。
2.对江南的文化底蕴深度探究,自主搜索相关策展案例。
3.结合自己所查找到的情况和教育资源,撰写一篇关于江南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历史的论文。
4.做好学习笔记,备课心得,及时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抄写细心认真,发音准确。
2.学生对江南的文化、历史、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江南之美心存感动。
3.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和活力。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精选15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江南》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重点描绘了江南盛夏时节的美丽景色:荷塘莲叶如盘,荷花绽放,鱼儿欢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本诗共七行三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
有景、有情、有韵、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在读中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江、南、可、采”等8个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和2种新笔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中感悟,最后理解并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2.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够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8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相关的偏旁和笔画。
2.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
3.体会诗歌意境,感受鱼儿与人同乐的欢快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齐读课题《江南》,认读江和南字。
2.欣赏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图片。
3.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4.请学生读,教师指导并强调读好“采”“莲”的读音。
5.课件出示加上停顿符号的课文,教师教学。
6.指名学生读出节奏,教师指导朗读。
(二)入情入境,析读文本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采莲,感受采莲的乐趣,相信大家会读更好!教学前两行1.出示莲花图片,认识莲花的各个部位;2.认识生字“采”“莲”;3.出示满塘莲叶,学生说一说感受4.教师重点讲解“田田”一词,表示莲叶又大又绿、茂盛鲜亮,莲叶数不清、挤在一起多的样子!5.指名读、感情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课前准备1.(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
(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
(学生)(2)读熟课文。
(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
(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
(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
(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
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
(西)(2)大丁遇小口。
(可)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
(“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1.提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
(课件出示八个生字。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
(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啊!”)预设:生1:莲叶真美呀!生2:莲叶真绿呀!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
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
请听老师读这句。
(教师范读)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
(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
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
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
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
(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
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