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氧气的制取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
[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
[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氧气的作用很大,但实验室中制取的氧气的量很小,而我们所用的氧气一般是从工业上制取的,那么工业上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
页并思考工业上是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的。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
17
[板书]二、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学生看有关资料并思考讨论归纳小结。
组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氦气
沸点(℃)-195.8 -183.0 -78.4 -185.7 -245.9 -268.9
根据以上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粉尘已预先除去)将空气先加压降温至-200℃,空气变成态。
具体过程:
2.膜分离法制氧气(学生根据课本自主学习)
空气富氧膜富氧空气含氧80%以上
[讨论]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小结]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回答]还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根据什么来确定收集装置
2.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反应)(1)收集方法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反应)(2)收集装置图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原理和步骤。一、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3)实验装置图:
(4)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现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注入水,且液面要没过长颈漏斗末端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看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且放开手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③塞好带有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
④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拓展]①A装置为最简易的装置,但是不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A B C
②B装置和C装置中分别使用了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③使用B装置时,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④C装置可以利用控制滴液的快慢,节约药品,也便于控制反应。
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锰
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二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装置图
4.操作步骤
步骤注意事项
(1)查:
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
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装:
将药品装入
试管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
(3)定:
将试管固定
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
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点:
先预热,后对
药品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5)收:
收集氧气
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收集满的集气瓶
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正方可减少气体逸散。
(6)撤: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
二氧化锰
备注:教案要能体现使用痕迹,教学反思手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