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的种类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表象——第四章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表象——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33e89958bd63186bdebbc49.png)
第四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单选、多选】★★(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现象。
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
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
2.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
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3.可操作性。
表象在头脑中不是凝固不动的,是可以被智力操作的。
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分析、综合,可以放大、缩小,可以移植,也可以翻转。
正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想象才成为可能。
二、想像概述【单选、多选】★★★(一)想像的含义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二)想像的分类按照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又称随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像模型。
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
它的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86fa17e2c8d376eeaeaa31ea.png)
• (四)外物表象和自我表象 • (二)个别表象与 • 外物表象是人头脑中关于外 一般表象 部事物或事件的形象。 • 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 • 自我表象是关于自己的身高、 可以将表象分为个别 容貌、姿势和行为的表象, 表象和一般表象。 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 (三)遗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本章主要问题
1.表象的概念和种类 2.表象的特性和作用 3.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4.想象的综合过程 5.想象作用和种类
1
第一节 表象概述
• 一 什么是表象
• 表象(image),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 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 二 表动作表象 • 1.视觉表象(visual images) • 视觉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具有视觉特征(颜色、 形状、大小等)的形象。 • 2.听觉表象(auditory images) • 听觉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具有听觉特征(音调、 响度、音色和旋律等)的形象。 • 3.动作表象(motion images) • 动作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与动作系统有关的形象。
• 根据表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将表象分为遗觉表象、记忆表 象和想象表象。
• 1.遗觉表象(eidetic image)
• 遗觉表象又叫遗觉像。它几乎同知觉一样鲜明、生动、富有细节, E. R. Iaensch)首先发现这种特殊的表象。
• 2.记忆表象(memory image) • 3.想象表象(imagination image)
10
第四节 想象的种类
• 一 无意想象
•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 二
有意想象
•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划分为再 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5.4表象
![5.4表象](https://img.taocdn.com/s3/m/dd761153b307e87101f6966b.png)
第四节表象人们在记忆中常会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这些直观形象成为人们在记忆过程中的感性支柱,有助于人们的记忆,并推动心理活动向高级形式发展。
一、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是记忆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研究的数据推测,在人的记忆中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
由此可见,表象的信息量在记忆信息总量中占了极大的部分。
表象是通过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而获得的。
表象与知觉密切联系,知觉映像越丰富,表象越多样,但与知觉映像又有本质的区别。
知觉映像是由事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表象往往是由其他的事物,特别是在有关词语的作用下引起的。
例如,每个人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
一个老朋友在远方工作,当收到和阅读他的来信时,就会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和在一起学习的情景等。
这些都是表象。
二、表象的种类(一)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根据表象来源的感觉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视觉表象是比较鲜明、最常发生的表象形式。
由于人们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各种表象形式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侧重。
一般而言,画家具有较发达的视觉表象,音乐家的听觉表象较发达,而体操运动员的动觉表象较为丰富。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表象形式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
例如,钢琴演奏既需要听觉表象,又需要动觉表象;完成体操动作既需要动觉表象,又需要听觉表象。
(二)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对象范围和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对某一具体事物(如六和塔)的表象称为个别表象;对于某一类事物(如宝塔)的表象称为一般表象。
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有着密切联系,个别表象是一般表象的基础,而一般表象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三)遗觉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592c6f7f61fb7360b4c655d.png)
例如,通过感觉、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到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 又从西方落下。通过思维,我们则能揭示这种现象的规律性是由于地球 自转的结果。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间接性—— 借助“媒介” 概括性—— 一类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 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 天来了。
本章要点
掌握概念:表象、想象、幻想 了解:证明表象机能的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梦的作用 理解: 1、表象的特征 2、表象的作用、想象的功能 3、表象与想象的关系 4、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第六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 映。
猩猩爬树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他经常观察的一只猩猩有一天瞪着一棵大 树发愣,这棵树很高又光滑,难以攀登。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十分钟,突 然猩猩跑到不远处,拖来一根木头,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自 制的梯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三、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3.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 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
(二)表象是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思维的方式
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请注意,在屏幕中央会呈现一幅一幅的图片,每一幅图 都是一个不同倾斜角度的R,有正也有反。你的任务是辨别出 它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请按绿色键;反之则按红色键。 这样一共要做很多次,要求又快又准。”
第7章表象与想象
![第7章表象与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be924058ec3a87c24128c479.png)
第1节 表 象
(二)表象的特征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想象的预见功能” 指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以形象
的形式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认知。人类进行 实践活动,总是先在大脑中形成未来活动过程 和期望结果的形象,并利用它指导和调节自己 的活动,实现预定目的和计划。
第 26 页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工程师的工程设计, 都是想象预见功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也必须具有想象力,如果想象力贫乏,思考问 题就比较狭窄,很难获得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像“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等都是想象的预见功能的表现。
它既可以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但自己没有感知过的,
也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但是,想象表象仍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殊形式。想象表象与记忆表
象两者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很难把它们绝对分开来。只有从记忆表象中提取素材,想象 才能得以进行;同时记忆表象在某种程度上为想象表象所补充。
第 34 页
东亚神话传说中的龙
传说中的美人鱼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第 35 页
2.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大人国
冯巩
赵本山
第 2 节 想象的概述
3.人格化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afa6d2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四、想象与实践
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 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五、想象的意义
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作 用,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 (一)什么是再造想象 (二)形成正确再造想 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象的条件 2.丰富的表象储备
三、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什么作用?
四、怎样科学地解释睡眠和梦?
二、创造想象
(一)什么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灵感
三、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一)幻想的特征 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
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二)幻想的形式 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二)概括性
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 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 次感知的个别特点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表象 (三)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四)遗觉象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 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巴格斯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代表人物:佩维奥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 第二节 想象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四节 睡眠和梦
第一节 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
![表象与想象的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a87b7fb90d6c85ed3ac60d.png)
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
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
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
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7560fb19e8b8f67d1cb901.png)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表象与想象(基础心理学课件)
![表象与想象(基础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836d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f.png)
三、想象规律的应用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想象力训练 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三、想象规律的应用
想象力测试
(一)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展开想象。 初春,一个鹅蛋形的淡蓝色的小湖前面有一片嫩绿色的草地中央立着一棵小
松树。 设想一下,你躺在小松树下,闻着青草味,透过交叉的树枝,仰望蓝天。 你用手扶着树干,会有什么感觉? 你的身体腾空而飞,越飞越高,小松树在你的眼里成了一个小点。你会看到
联 1.再造想像是创造想像的基础,创造想像是再造想像的发展。 系 2.创造想像中有再造性的成分,再造想像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二、想象概述
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 备阶段,也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区别在于幻想中一般体现的是个人愿望,目的不 指向当前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指向未来,所以不一定要付出艰苦 的脑力劳动,可以看成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是介于不随意想象和随 意想象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6、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
一种( B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习题
简答题: 1、简述再造想象及其形成的条件?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想象的种类
下面的图案像什么?你能说出20个以上的答案吗?
特征
有预见性 和 方向性
分类
再造想象 和 创造想象
想象的种类
再造想象
定义
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的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e1a9ac37b90d6c85ec3ac6ba.png)
二、表象的种类
• • • • • • • 按表象的感知特点分: 视觉表象 ---如见其形(“胸有成竹”) 听觉表象 ---如闻其声 动觉表象 ---如觉其动 混合表象 ---如临其境 按表象的概括性分: 个别表象--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感知基础上产生的 表象。 • 一般表象--集中了一类事物共有的、重要的特征。
四、表象的作用
• 1、是由感性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是人认识发展链上 (感知 思维)的中间环节
• 2、表象性知识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 据研究推 测,在人的记忆中,形象的信息量与语词的信息量的比例 约为本1000:1。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 3、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第二节 想象
• 一、概述 • (一)什么是想象 • ——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 过程。 A、想象必须以表象为基础; B、想象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无论想象多么新奇。超 现实的想象是不存在的。 C、想象是在实践活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的。
• 五、想象的意义 • 1.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面。
• 2.想象和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 ——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 再造想象以描述和提示为前提,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 再造想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 再造想象对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作用。 • 再造想象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取决于以下条件: • 一是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和教师使用的语言、符号的含 义; • 二是学生要有足够的表象(知识)储备。此外,为再 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第四节 睡眠和梦
• 一、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 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 律之一。 • • • • • • 睡眠的阶段:(五个阶段) 0阶段——α 波为主, 1阶段——入睡期, 2阶段——浅睡期, 3阶段——中度睡眠期, 4阶段——深度睡眠期脑电全为高振幅 的δ 波。快速眼动发生在深度睡眠。 表象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73ac719e3143323968938f.png)
第二个阶段,分析阶 段。是把信息转换 成词的组合意义的 阶段。 第三个阶段,使用 阶段。是听者对语 义的实际应用过程
言语理解的三个阶 段是按时间顺序发 生的,但也可以有 部分重合
第三节 言语的发展
一、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儿童言语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
•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 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 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 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 赖于两个条件:
• 一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 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 物的意义
• 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 据一定的目的和 任务,不依据现 成的描述,在人 脑中独立创造事 物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 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 或缺的心理成份
• 创造想象是一种比再造 想象更复杂的智力活动, 它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实 践的需要、个体强烈的 创造欲望、丰富的表象 储备、高水平的表象改 造能力以及思维的积极 性等主、客观条件
3.幻想
• 幻想是指与个 人的生活愿望 相结合并指向
• 大约到五岁时,儿童 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 句特点的句子:“修 饰句”和“反义疑问 句”
二、言语发展理论
(一)言语发展经验说
1.条件反射说
• 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 基础来解释儿童言语的形成 过程
2.学习强化说
• 斯金纳(B.F.skinner)根 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把言语看 成是一种个体行为
3.言语的模仿说
第三,简略性
第四,反应性
2. 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书 面 言 语 具 有 以 • 内部言语是指一种由个体
表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表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d12e8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b.png)
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如当别人对你说“北京天安门”的时候,“北京天安门”不在你面前,但是它的形象会在你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就是表象。
再比如说,当别人说“印度的大象”时,大象的形象在你脑海中呈现了出来,这就是表象。
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
二、表象的特点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比如,当我说起大象,你知道大象是四个大蹄子,长长的鼻子和一根尾巴,灰色的皮肤,非常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就像是大象出现在你面前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比如,当我问你大象有没有脚趾?有几个脚趾?大象的眼睛是不是双眼皮?你的表象就比较模糊不清了,这就是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比如,当我说“你把大象旋转一圈,让它练习一下倒立和打坐”,你也可以在头脑中把大象的形象进行旋转和倒立,这就是操作性。
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
三、表象的类型根据表象的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划分: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1)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在人们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事物痕迹的形象。
记忆表象与感知觉相比,具有暗淡性、不稳定性和片断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比如,当我说“初中班主任”时候,你头脑中再现了初中班主任的长相,这就是记忆表象,是过去直接接触和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人经过加工和改造形成的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比如,当我说“聊斋志异里面讲到坟头上有一双绣花鞋,绣花鞋里面冒了一股青烟,变成了一个女鬼”,大家脑海中想象出“女鬼”的形象,这就是想象表象,是未经过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大家都没见过鬼,但是能想象出“鬼”的形象。
以上就是关于表象内容的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练习一下吧!1.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 )。
表象的范围
![表象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0ce1b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5.png)
表象的范围表象的范围是指我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外在形态和特征。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海,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建筑物、交通工具等,都可以被归类为表象的范畴。
下面将从不同领域选取几个具体的例子,来探讨表象的范围。
一、自然界中的表象1.山川湖海:大自然中最常见的表象是山川湖海。
山峰的高低起伏、湖泊的宁静湛蓝、海洋的浩瀚无垠,都是我们对自然美的直接感受。
2.植物花卉:植物的外形和花朵的颜色是它们的表象。
从郁郁葱葱的大树到娇艳欲滴的花朵,它们都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3.动物世界:动物的外貌是它们的表象,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独特的外形特征,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孔雀的美丽羽毛等。
二、人类社会中的表象1.建筑物:城市中高楼大厦、古老的庙宇、现代的桥梁等建筑物都是人类社会中的表象。
它们的外观设计和建筑风格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审美追求。
2.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外观形态和外观颜色是它们的表象。
比如,红色的消防车、蓝色的警车等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
3.服装饰品:人们穿戴的服装和佩戴的饰品也是表象的一部分。
不同的服装风格和饰品款式能够展现出个人的品味和风格。
三、科学技术中的表象1.微观世界:科学技术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微观世界的表象。
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让我们看到了原子、分子以及细胞等微小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2.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它们的表象。
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外观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3.艺术作品: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外貌是它们的表象。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展现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
四、其他领域中的表象1.音乐:音乐的表象主要体现在旋律、节奏和声音的组合上。
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节奏和音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享受。
2.文字:文字的外观形态和字体风格也是它们的表象。
不同的字体和排版方式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3.美食:美食的表象体现在它们的外形和颜色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象的种类
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出现表象的考查,但是很对同学都认为表象就是视觉留下来的,但是人的感觉器官都能产生表象的,为了让各位同学对各种表象理解的更加深刻,在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常见的表象。
(一)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等。
视觉表象是在人脑中出现感知过的具有视觉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形象。
视觉表象-一般比较鲜明,而且是经常发生的表象形式。
听觉表象是在人脑中出现感知过的具有听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旋律等)的形象。
在听觉表象中,言语听觉表象和音乐听觉表象最鲜明、突出。
动觉表象是在人脑中出现的有关动作方面的形象。
动觉表象可以是视觉的,如各种动作姿势的形象,也可以是动觉性的,如使用力气或动作幅度大小的表象。
嗅觉、味觉、触觉等都有其相应的表象。
虽然各种表象的作用随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两各有侧重,但表象往往都是综合思作和动觉表象的综合作用。
例如,舞蹈演员能来说,表象带有混合的性活动不同,各种表象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侧重。
一般而言,画家具有较好的视觉表象,音乐家具有较好的听觉表象,体操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动觉表象。
(二)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人感知某个事物并形成与此相应的表象,称为个别表象;人感知某一类事物后并概括地形成反映某类事物的表象,称为一般表象。
个别表象反映个别具体事物的特征,-般表象反映-类事物共同的、概括化了的特征。
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关系紧密。
个别表象是一-般表象的基础和核心;一般表象在个别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由许多个别表象概括而成,它反映的是个别表象的特征,但又不是原封不动的、呆板的反映,而是有所取舍的反映,具有更高的概括性。
-般来说,表象总是沿着个别表象到一般表象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向表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根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重现,保留了客观事物的主要形象特点;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已有表象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而形成的新形象。
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都有一定概括性,但是想象表象不同于记忆表象,它是在原有表象进行联结、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形象,是一种新的过去未被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它既可以是现实世界中存在但自已没有感知过的,也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但是,想象表象仍源于客观世界,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殊形式。
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很难绝对区分开来。
只有从记忆表象中提取素材,想象表象才能得以进行,同时记忆表象在某种程度上为想象表象所补充。
(四)遗觉表象
遗觉表象又称遗觉象;指看到的事物从视域中移开后仍能保持鲜明、生动逼真和清晰具体的形象。
遗觉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特殊形式,它几乎与直接感知事物时具有鲜明和生动的形象一样,看似与感知觉一样但它不是感知觉:
遗觉表象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詹希(E.R,Jaensch,1920)首先发现。
他发现在遗觉表象发生时,原物的一切特征都仿佛历历在目,例如,在看过一张印刷品后留下的遗觉表象,可以读出其中的许多文字。
研究发现遗觉表象大多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5%),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以后才逐渐消失。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中出现遗觉表象,表现在他们背甬课文时就像是看着课文朗读一样。
在成年人身上极为罕见。
通常,遗觉表象大多是视觉表象,但也存在听觉遗觉表象嗅觉透觉表象、味觉遗觉表象等。
检测遗觉表象方法:先让儿童先看图8-TA,然后拿走,再让儿童看图8-1(B),如果该儿童具有遗觉表象,他会将眼前这幅图形的视知觉和先前形成的清晰的遗觉表象结合在一起,形成图8-1(C)。
另外,也可以用错觉来检测遗觉表象的存在与否,先让儿童看一个错觉的背景图,再让他看错觉图的图形。
这时,没有遗觉表象的孩子不会产生错觉,而具有遗觉表象的儿童,则会产生错觉。
例题:指看到的事物从视域中移开后仍能保持鲜明、生动逼真和
清晰具体的形象描述的是( )。
A.视觉表象
B.遗觉表象
C.视觉表象听觉表象
答案:B。
此题考查的是遗觉象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