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现状和途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析师范生的师德教育现状和途径

师范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任务。众所周知,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优良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因此,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关系着未来人才的质量及整个民族的素质。而要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师范教育是基础之基础。在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决定其在未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加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教师的重要内容。

1 当前师德教育的现状

(1)对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在校生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首先,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把师德教育等同于其他的专业课程,讲者无趣,听者无味。并缺乏科学的实施计划和制度,最后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不明显。其次,理论上的研究与管理者的认识不一致。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平时抓好学生的思想建设,没必要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师德教育没有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重要,抓不抓关系不大,最后师德教育就变成了理论上的清谈。

(2)课程及教材设计不科学。

众所周知,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在将来承担起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师德是灵魂。而师德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并且是及早培养。因此,师范院校应该帮助学生奠定师德素质的基础,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师范生进行系统师德教育的任务,而课程及教材的设计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至今还有许多学校没有恢复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认为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学》和《心理学》就已足够。专门针对师德教育的教材也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教育伦理学》、《伦理学》等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但是这些教材往往没有突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内容大多局限在文件规范的解读和师德理论的罗列,使师德建设过于理想化,过多强调师德理想与师德原则方面的内容,没有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教师的自我幸福,造成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3)师范生职业角色意识淡薄。

师范生的职业角色意识主要是指师范生所具有的能按照与教师角色地位相应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去实施自己的角色行为,并通过不断地社会交往,形成和强化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意识。[1]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和学习的效果,并对其未来职业道德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师范生的职业角色意识淡薄。从倾向上看,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排斥意识,部分师范生对将来要当教师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对抗性,或持低认可的态度;徘徊意识,表现为职业定向上的犹豫;朦胧意识,此类学生的职业心理处于潜意识状态。[2]这三种类型占了相当比例。其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有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是为了“混文凭”或把“师范当做跳板”,有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则是冲着国家给予师范生的优惠政策和这几年教师的不错待遇而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喜欢当老师而报考了师范院校。但是,这其中也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崇高性,没有将职业道德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节,因此出现了迟到、旷课、考试舞弊等种种违纪行为。

2 加强师德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2.1 提高对师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所以,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学术性和师范性一视同仁,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今后从教出现光有教的能力而无教的内容的尴尬局面出现,也有利于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与巩固。

2.2 加强师德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

首先,建立起师德教育的科学体系。

第一,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模拟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如何处理道德两难问题及其他在现实生活中将面临的各种道德困惑,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及评价能力。

第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师德教育重点,低年级学生重点抓理论学习,高年级学生重点抓实践学习,相互穿插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达到知与行的相统一。

第三,合理分配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的比重,并集中师德教育专家编写专门的时代性强的师德教育系列教材,完善师德教育内容的不足,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师德教育光盘,加大师德教育的推广。

第四,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师德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最佳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堂文化和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筑的特定的人文环境。[3]一个优良的学风校风将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及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些是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自身首先得身正,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用规章制度促进师德教育。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促进师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学校,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都应制定相应具体的行为细则,从而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尤其关于师范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教育见习和实习,必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践行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承担教师义务中去感受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2.3 加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师范生可以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各种方式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缩小、弥补自身与教师角色的差距。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人际交往,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我要求,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 韩晋.试论师范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5).

[3] 王庚.浅议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