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述总结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4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从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着着数据管理技术的飞跃。
数据库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系统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储存时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模型表示法:实体联系方法:用E-R图表示。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最重要的数据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数据类型对象关系的数据模型半结构化数据模型实体:客观存在且相互可区别的事物。
实体间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基本层次联系:指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一对多(包括一对一)的联系。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只涉及“型”,不涉及值。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三级模式结构: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内模式:也曾内存储模式。
一个数据库中只能有一个内模式。
两种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域: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一个域允许不同取值的个数称为这个域的基数。
候选码:某一个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而其子集不能,成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数据库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我参加了本次数据库实训课程。
通过两个月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我对数据库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一、实训目标与内容1. 实训目标(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3)具备数据库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的能力;(4)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 实训内容(1)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2)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3)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的创建、数据表的操作、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4)数据库维护与管理:数据库备份、恢复、性能优化、安全性管理等。
二、实训过程1. 阶段一: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重点学习了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
通过学习,我对数据库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基础。
2. 阶段二: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项目进行数据库设计。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知识。
随后,我们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创建、数据表操作、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操作。
3. 阶段三: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针对项目需求,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备份、恢复、性能调优、安全性管理等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技能。
4. 阶段四:总结与反思在实训结束后,我们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项目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三、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2. 实践能力:具备数据库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3.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数据库系统概念 概述及内容总结
数据库系统概念概述及内容总结1. 引言1.1 概述数据库系统是指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的,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电子商务、金融、医疗还是制造业等领域,都离不开高效可靠的数据库系统。
本文将围绕数据库系统概念展开讨论,从定义和基本原理、组成部分以及数据模型等方面进行介绍。
同时,还会探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包括数据管理和存储、数据访问与查询以及数据安全与完整性保护。
此外,文章还将对主要数据库系统类型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NoSQL DBMS)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都将在这一部分中得到详细阐述。
最后,在结论与总结部分,我们将回顾本文所介绍的关键概念和内容要点,并对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同时也会展望未来数据库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够掌握不同类型数据库系统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同时,本文还将引发读者对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指导与启示。
2. 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一种软件系统。
它通过使用数据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访问和查询的功能。
2.1 定义和基本原理: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用户组成的。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可以表示各种实体、属性和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提供了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的接口。
用户可以通过DBMS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各种操作并获取所需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将物理数据与逻辑数据相分离,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独立于底层物理存储结构而访问或操作数据。
mysql数据库期末总结
mysql数据库期末总结一、前言MySQL是一款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被广泛应用于Web开发、企业级应用等领域。
作为一名学习数据库的学生,我们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对MySQL数据库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使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MySQL数据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MySQL使用技巧。
本文旨在总结本学期学习MySQL数据库的经验与教训,提供给其他学习数据库的同学作为参考。
二、MySQL概述MySQL是一款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Mac OS)和多种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PHP)的接口。
MySQL 以其高性能、可靠性和用户友好性而备受推崇。
1. 数据库系统MySQL是一种基于客户-服务体系架构的数据库系统。
它由一个客户端程序和一个服务器程序组成。
客户端程序通过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将数据组织成表格(表)的形式。
每个表由一组行(记录)组成,每行由一组列(字段)组成。
表格是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3. SQL语言MySQL使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作为其标准查询语言。
SQL是一种用于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语言,它包含了一系列命令和语法规则。
通过使用SQL语言,我们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三、MySQL安装与配置在学习MySQL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安装和配置MySQL数据库。
以下是一些关于MySQL 安装和配置的经验总结:1. 安装MySQLMySQL提供了各种版本的安装程序,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版本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示完成基本设置,如指定安装目录、设置管理员密码等。
2. 配置MySQL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对MySQL进行配置。
首先,我们可以编辑f文件来修改MySQL的配置。
分布式数据库总结
%%%%%%%%%%%%%%%第一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介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基于某种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BS)通常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包括数据库、相应的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数据抽象:视图抽象——外模式;概念抽象——概念模式;物理抽象——内模式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模式/内模式映象:该映象存在于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用于定义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本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该映象存在于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本映象一般在外模式中描述。
物理独立性: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存在模式/内模式的映象,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只要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象,就可以保持模式不变,从而保证程序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存在外模式/模式的映象,当模式发生变化时,只要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象,即可保持外模式不变,从而保证程序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DDBS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场地自治性场地之间协作性计算机网络:定义为相互联接、彼此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相互联接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信道互连,从而可进行通信;彼此独立则强调在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主从关系,即网络中的计算机不具备控制其他计算机的能力,每台计算机都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分布式数据库定义: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系统,它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通常是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概论总结(一)
数据模型(续)(p12)
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
(1) 概念模型 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 也称信息模型, 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2) 结构模型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概念模型最终要转换成结构模型。
实体型间联系 ---三种类型
1.两个实体型 两个实体型 2.三个实体型 三个实体型 3.一个实体型 一个实体型 一对一联系( 一对一联系(1:1) ) 一对多联系( 一对多联系(1:n) ) 多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m:n) )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独立性分两种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磁盘上 存储数据的相互独立。指数据的物理存 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 的逻辑结构的相互独立,逻辑结构发生 改变,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数据模型
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 抽象、 抽象 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通俗地 示和处理 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抽象”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
(2)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 属性来刻画。 属性来刻画。
(3) 码(Key)--任何一个实体都应有一个或多个码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续)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概念。
1. 数据与数据库。
-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例如学生的姓名、年龄、成绩等都是数据。
- 数据库(Database,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等特点。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功能:数据定义(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如创建表、视图等)、数据操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如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等)、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储和恢复等)。
- 常见的DBMS:Oracle(大型商业数据库,功能强大,适用于企业级应用)、MySQL(开源数据库,广泛应用于Web开发等多种场景)、SQL Server(微软的数据库产品,与Windows环境集成度高)等。
3. 数据库系统(DBS)- 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构成。
二、数据模型。
1. 概念模型。
- 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E - R模型(Entity - Relationship Model)。
- E - R模型的基本元素:实体(Entity,如学生、课程等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如学生的姓名是学生实体的一个属性)、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联系,如学生与课程之间存在选课联系)。
2. 逻辑模型。
-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根节点以外的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例如,一个公司的部门组织架构可以用层次模型表示。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1、数据(1)数据的定义: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像、声音(3)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2、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比如:MySql)(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
(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RDBMS,R指Relation。
(3)DBMS的作用: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5、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负责全面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
6、DBA、DBMS、DB和DBS之间的关系7、数据库的优点(1)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2)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冗余度较小,节省存储空间(4)易扩展,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DBMS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所有特性和属性,尤其是行布局、列定义、键列(有时是选键方法)、文件位置和存储策略,包括命令:DROP(删除数据库)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if exists 数据库名CREATE(创建数据库)创建表: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表名(列名列名约束)ALTER(修改数据库)添加列名:alter table 表名add 列名约束条件修改列名:alter table 表名change 老列名新列名数据类型修改列字段数据类型:alter table 表名modity 列名数据类型删除列名:alter table 表名drop 列名修改表名:alter table 表名rename 新表名GRANT(赋予权限)REVOKE(从当前用户或组中取消权限)、TRUNCATE(只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注意:truncate table命令将快速删除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但保留数据表结构。
数据库报告总结
数据库报告总结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报告将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定义、类型、特点、应用等方面。
二、定义数据库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则组织起来的数据集合。
它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软件,用于创建、维护和访问数据库。
三、类型根据数据存储方式和访问方式,数据库可以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
1.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并通过 SQL 语言进行查询和操作。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Oracle 和SQL Server 等。
2. 非关系型数据库:不采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而是采用键值对或文档等形式存储数据。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 MongoDB 和 Redis 等。
3. 面向对象数据库: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来管理数据,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联操作。
四、特点1. 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
2.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隐藏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独立于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
3. 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
五、应用数据库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企业信息化:企业可以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信息,如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等。
2. 金融行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客户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
3.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
4. 物流行业:物流公司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货物信息、运输记录等。
六、总结本报告对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定义、类型、特点和应用等方面。
数据库系统概论 笔记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数据库系统概论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介绍了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涵盖了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管理和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笔记。
一、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与记录,是信息的基础。
而信息则是有用的数据集合,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组织起来的。
知识是对信息的理解、解释和应用,也就是对数据和信息的加工处理。
二、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采用某种数据模型描述某个领域中的数据集合,具有永久保存、共享、大规模、随机访问、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在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管理中,数据库成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工具。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实现了对数据库的访问、管理和维护。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DB2、SQLServer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是保证数据安全性、高并发处理、快速查询和合理管理,且能够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请求。
四、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例如企业信息管理、政府系统、医疗卫生、金融行业、科学研究等。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文档管理质量,使数据更准确、更可靠。
五、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的框架,它是实际数据的计算机可操作和可处理的定义。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它通过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访问。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单元是表(表格),因此关系数据库也称为表格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数据独立性、高灵活性和易于维护。
七、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操作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总结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总结报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管理学生信息的数据库系统。
它可以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籍贯、学号、班级等。
这个系统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学生信息的录入:可以通过表单录入学生的基本信息,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
这样可以方便地查找和管理学生信息。
2. 学生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学号或姓名等关键字查询学生的信息,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查询结果显示学生的基本信息,方便查看和管理。
3. 学生信息的修改:可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修改,如修改学生的班级、籍贯等。
修改后的信息会实时更新到数据库中。
4. 学生信息的删除:可以根据学号将学生的信息从数据库中删除,保持数据库的整洁和准确性。
5. 学生信息的统计:可以统计学生的人数、男女比例、各班级的人数等信息,提供有用的统计报表。
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是:1. 界面友好:系统采用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学生信息。
2. 数据安全: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进行备份和恢复,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便捷性: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方便查找和管理。
这个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功能有限:目前系统只支持学生信息的基本管理,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功能没有实现,如成绩管理、奖励惩罚管理等。
2. 用户权限控制不足:系统中缺乏对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可能会导致部分敏感信息被非授权用户访问和修改。
3. 可扩展性较差:系统的架构和设计没有考虑到未来需求的扩展,所以对于新的功能需求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开发和改造。
综上所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功能简单但便利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方便地存储、查询和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
但是在功能拓展、用户权限控制和架构设计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
关系型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 成,每一列都有一个特定的数据类型,如整数、字符串或日 期等。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表格之间的关联来定义。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总结词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数据完整性、标准化、安全性和可 靠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主键和外键等约束来维护数据的完整 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标准化指的是将数据 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组织,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 高数据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还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机制 ,如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以确保数据的 安全性。此外,关系型数据库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 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存储和访 问。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总结词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数据完整性、标准化、安全性和可 靠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关系型数据库通过主键和外键等约束来维护数据的完整 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标准化指的是将数据 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组织,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 高数据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还提供了强大的安全机制 ,如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以确保数据的 安全性。此外,关系型数据库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 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存储和访 问。
完整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 业务规则和约束条件。
可扩展性
设计能够适应业务发展和数据增长 的系统架构。
03
02
性能
优化数据库性能,提高数据检索、 存储和操作的效率。
安全性
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修 改或泄露。
04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01
完整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 业务规则和约束条件。
数据库系统概论总结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数据和维护数据。
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1.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2.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区别和联系:a.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b.数据库系统存储数据的方式灵活,可以存储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组记录或一个纪录,而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存取单位是记录。
c.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共享性高,易扩充;而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的应用服务的,系统也不宜扩充。
三、数据模型1. 定义:数据模型也是一种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
也就是说,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
2.组成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数据库系统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报告旨在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对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数据库系统原理1. 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是一种用于组织、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通过DBMS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2.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的工具。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使用表格(关系)来表示数据。
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将现实世界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库中的表格和关系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概念设计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逻辑设计转化为关系模型,物理设计选择存储结构和优化查询性能。
4. 数据库查询与操作数据库查询是通过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检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SQL包括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
常见的SQL操作包括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
5. 数据库事务与并发控制数据库事务是指在数据库上执行的一系列操作的逻辑单元。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的特性。
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多个事务同时执行时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课程设计报告1.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并能够对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系统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具体需求如下:- 学生信息录入: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等信息。
- 学生信息查询:可以根据学号、姓名、专业等条件进行查询。
数据库系统概论部分知识点总结
1、表中的一条记录就是一个实例,反映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2、数据库整体结构3、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4、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5、数据库的基本特征:a)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b)可为各种用户共享c)冗余度较小d)数据独立性较高e)易扩展6、什么是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基础软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7、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8、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确定组织数据的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提供多种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初始数据装载转换、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分析等▪其它功能DBMS与网络中其它软件系统的通信两个DBMS系统的数据转换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9、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10、数据库系统的构成: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c)应用系统d)数据库管理员11、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a)数据的结构用数据模型描述,无需程序定义和解释b)数据可以变长c)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12、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13、文件系统阶段:a)记录内有结构.b)数据的结构是靠程序定义和解释的。
软件设计师第三章数据库系统重点总结
第三章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一样,高级考试系统架构师和系统分析师也是重点章节。
重要的是这一章在软件设计师下午考试五道大题中,其中一道。
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数据库基础的朋友,要多花一些时间在这一章上。
一、三级模式-两层映射1、重点。
三级模式:内模式、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
三级模式分别对应数据库的文件、表和视图。
两层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
2、理解。
物理数据库在计算机上以文件的形式表现。
内模式和物理层次数据库直接关联,管理如何存储一系列数据,将数据存储在物理数据库文件中。
概念模式对应数据库中的表,把数据库分成若干张表,表之间有关联。
外模式对应数据库中视图,对数据控制有更灵活处置方式。
以下为历年真题试题9(2016年上半年试题5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分别是通过修改(51)来完成的。
D.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试题分析物理独立性是指的内模式发生变化,只需要调整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而不用修改应用程序。
逻辑独立性是指的模式发生变化,只需要调整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而不用修改应用程序。
试题13(2015年下半年试题51)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这三级模式分别对应数据库的__(51)__。
B.视图、基本表和存储文件试题分析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图为:其中外模式对应视图,概念模式对应基本表,内模式对应存储文件。
试题30(2013年上半年试题54)在数据库系统中,视图是一个()D.虚拟表,查询时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试题分析计算机数据库中的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
同真实的表一样,视图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
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的数据值集形式存在。
行和列数据来自由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的表,并且在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试题答案(54) D二、数据库设计过程1、重点。
数据库设计过程有4个阶段,阶段依次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笔记)
一、数据库基本概述
1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用来描述事物符号的记录,是指使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2. 数据类型
(1) 文本数据:数字/字母/特殊符号/汉字
(2) 多媒体数据:视频/音频/图像
3. 信息概念
(1) 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后获取到的内容,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
4. 数据库概念
(1) 数据库的存储的数据的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5.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念
(1) 专门用来建立和管理数据的一套软件,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
(2) 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
①数据操纵(DML):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②数据定义语言(DDL):使用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创建表格、索引,还可修改、删除数据对
象。
③数据的运行管理功能:在数据库运行的过程中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控制
以及故障恢复。
④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功能: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备份和恢复、监控数
据库的性能。
⑤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⑥其它功能:
6.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DBS)
(1) 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技术之后的系统,它的范围很大,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系统、用户、应用程序。
(2)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1) 数据不保存
(2)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 面向应用、没有独立性和共享性
2. 文件系统阶段
(1) 实现了数据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分离,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实现了数据可长期保存。
(3) 数据面向的特定的用户。
(4) 实现了文件级别的数据共享。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开始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在文件系统阶段没有实现对数据统一的控制和管理,所以数据冗余度大,共享性差、独立性差。
(1)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对数据库管理的主要目的,降低数据的冗余度,提高数据的共享
性。
(2) 数据共享好
(3) 数据冗余度底
(4) 数据的一致性
(5) 数据独立性:包含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6) 实施了统一管理和控制:包含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
(7) 减少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
第三节: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1. 数据库系统的三界模式结构
(1)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可以看到和操作局部数据的逻辑特征结
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某个用户的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在数据库中DDL
去定义了外模式,其实就是视图。
(2)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者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模式其实是一套
建库建表的规则,一套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且相对稳定。
(3)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也是数据在数据库中
的内部表现形式。
在一个数据库中只有一个内模式,提供了DDL定义内模式相关的内容,
如索引。
2. 三级模式结构的两层映像及作用:
(1) 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建立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每个外模式约模式之间都有外模式、模式映射。
作用:当模式改变时,可以修改模式/外面模式的映像,从而不用修改外模式,不用修改应
用程序,保证了程序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 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建立了全局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间的对应。
作用: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的时候可以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
使模式不用发生变化,
实现了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应用结构:
(1) 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端
(2) 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
①使用起来方便
②维护成本低
第四节:数据模型
1. 模型
模型就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的模式和抽象,帮助人类更好的去理解和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
2. 数据模型
(1) 对现时世界中的数据特征的抽象,描述的是数据共性内容。
3. 数据的特征
(1) 静态特征:
①数据类型、数据的长度、数据的取值范围
(2) 数据动态特征:
①就是对数据进行的一些符合规则的操作。
4. 数据模式的三要素
(1) 数据结构:
①数据的静态特征,数据对象的数据类型、数据对象之间的联系
(2) 数据操作
①数据的动态特征,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的操作。
(3) 数据约束
①描述数据结构中数据间的语法和关联,取值范围、数据类型、是否为空
5. 数据从现时世界到机器世界的过程
(1) 将现时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信息世界中的某一种信息结构,对应的就是概念于计算机系
统,也不依赖数据库管理系统。
(2) 然后将概念模型通过组织转换称为机器世界中某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
型。
6. 数据模型的分类
(1) 概念层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
①是数据抽象级别最高层,是现时世界信息世界的建模,这种概念模型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无关,与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但它容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结构转换。
信息世界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的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种特征。
码或者键:可以用于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实体型:实体名与属性名的集合表示的同类实体。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
联系:实体内部联系,实体间也有联系,实体内部联系通常通过各属性间的联系。
实体间的联系,其联系包含一对一的联系和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
概念层数据的表示方法:
E-R图
怎么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实体:矩形表示,矩形标志实体名
属性:椭圆型,椭圆形内标志属性名,实体与对象用无向边连接。
联系:菱形,菱形中标注联系,联系与实体间用无向边连接,无向边内标注联系的类性。
注意:如果联系也有属性需要标出来,使用无向边将属性与联系连接起来。
(2) 逻辑层的数据模型(逻辑模型)
①是数据抽象的中间层,是对数据整体的逻辑结构的描述,既要考虑用户易理解又要考虑数据库容易实现。
②逻辑层的数据模型
1)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a. 特点是:
a) 有且仅一个根节点无父节点,其他的节点也仅有一个父节点。
b) 容易表示简单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2) 网状模型
a. 使用网状结构去表示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b. 特点:
a) 可以有多个节点没有父节点,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
b) 方便各种复杂的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但是结构复杂不易于实现。
3) 关系模型
a. 使用二维表结构去表示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
b. 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4) 面向对象模型
(3) 物理层的数据模型(物理模型)
①物理层数据模型描述的是数据存储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是逻辑模型的物理实现。
②物理层数据模式是数据库最底层的抽象,他确定的是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数据存储方式以及调整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③物理层数据模型的设计目标:提高数据库的性能,有效的利用存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