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概要

合集下载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列管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量的交换。

参照任务书的任务量,需设计年冷却15000吨乙醇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时先确定流体流程,壳程走乙醇,其进、出口温度都为80℃,相变放出潜热,井水走管程冷却乙醇,进口温度为32℃,出口温度为40℃。

再进行热量衡算、传热系数校核,初选冷凝器的型号,然后通过进行设备强度校核等一系列的计算和选型,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所选用型号为BEM400-2.5-30-9/25-2 Ⅰ,换热器壳径为400mm,总换热面积为27.79m2,管程为2,管子总根数为60,管长6000 mm,管束为正三角排列,两端封头选取标准椭圆封头。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乙醇,水,温度,固定管板式。

Abstract:The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is a dividing wall type heat exchanger, fluid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exchange heat by means of tube wall’s heat transfer.According to the assignment, A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which has a process capacity of .⨯41510t/a is needed. The ethanol flow in the shell,the temperature in the entrance and exits is 80℃.The water which cool the ethanol flow in tubes, th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s are 32℃and 40℃.Then by taking series calculating to confirm the module of the heat exchanger . After the design of intensity designing and a series calculating and choosing , the last result of our design is the fasten-board heat exchanger. The style of the heat exchangeis9BEM400 2.530 225Ⅰ----,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receiver is400mm ,The area of the heat exchange is 27.79 m2, The heat-exchanger in cludes two tube passes,one shell passes and 60 tubes.And the length of tubes is 6000mm . Tubes are ranked of the shape of triangle ,the envelops are oval-shaped.目录1前言 (3)2设计条件 (3)3设计方案的确定 (3)3.1设计原则 (3)3.2结构初选 (4)4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10)4.1列管式换热器型号的初选 (10)4.2核算总传热系数: (13)5列管式换热器的初步计算及选型 (15)5.1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5)5.2设计校核 (19)6设备尺寸的确定及强度校核 (22)6.1计算圆筒厚度 (22)6.2封头设计 (23)6.3拉杆定距管尺寸 (24)6.4管板 (25)6.5容器法兰 (26)6.6接管与接管补强 (27)6.7管箱的计算 (33)6.8折流挡板 (33)6.9焊接方式 (34)6.10支座 (34)6.11辅助设备 (38)7设计结果概要 (39)8课程设计心得 (40)9参考文献 (42)1前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实现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设计要求如下:1. 列管式换热器采用直管式结构,热传导介质为水和油;2. 设计流量分别为水流量 Q1 = 500 L/h,油流量 Q2 = 300 L/h;3. 设计温度分别为水的进口温度 T1i = 80℃,油的进口温度T2i = 120℃;4. 确定水的出口温度 T1o 和油的出口温度 T2o;5.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确保换热效果良好;6.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A 和换热效率η。

设计方案:1. 确定管径和管长:首先根据水和油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然后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其中包括管径和管长。

2. 选择换热器材料: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例如不锈钢。

3. 计算出口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水和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换热器满足热平衡条件,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4. 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热传导方程,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5. 计算换热效率:根据热平衡原理和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计算换热效率。

实施步骤:1. 根据设计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假设水和油的传热系数均为常数,可以使用换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2. 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理论计算值,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

3. 根据所选换热器材料,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和管径。

假设管壁温度近似等于流体温度。

4. 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出口温度。

假设热平衡条件满足,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5. 根据所选材料和尺寸,计算换热效率。

假设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为常数,使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和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实现了水和油之间的热量传递。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出口温度和换热效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流体性质、流量和温度差等。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 10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2012 年 01 月 06 日目录1、设计方案 (2)1 .1 设计条件 (2)2、衡算 (2)2.1传热面积的计算: (3)2.1.1煤油用量 (3)2.1.2平均传热温差 (3)2.1.3热流量 (3)2.1.4初传热面积 (3)2.2确定换热管数目和管程数目 (3)2.2.1管层数和传热管数 (3)2.2.2平均传热温差及壳层数平均温差较正系数: (4)2.3传热管排列和分层方法 (4)2.3.1隔板中心到最近一排管中心距 (4)2.3.2壳体直径 (4)2.3.3折流板 (4)2.3.4接管 (4)2.4换热器核算 (5)2.4.1传热面积核算 (5)2.4.2壳程传膜系数 (5)2.4.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6)2.4.4总传热系数K (6)2.4.5传热面积校核 (6)2.5换热器内压核算 (6)2.5.1管程阻力 (6)2.5.2壳程阻力 (7)3 附录及图纸 (7)4总结 (8)5参考文献 (8)6附图 (8)1、设计方案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

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

本论文是工业生产煤油用冷却水冷却的换热器进行选择、及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尺寸的设计。

1 .1 设计条件水入口温度10℃,出口温度60℃,流量20 m3/h;煤油入口温度170℃,出口温度50℃。

2、衡算管层的定性温度T=10/2+60/2=35℃;壳层的定性温度T=170/2+50/2=110℃。

查询煤油物理性质表[1]煤油在110℃下有关物理参数如下:密度ρ=825kg/m3;粘度μ=7.15×10-4Pa·s;比热容Cp=2.2kJ/(kg·℃);导热系数λ=0.14W/(m·℃)。

查询饱和水的物理性质表[2]水在35℃有关的物理参数:密度ρ=994.2kg/m3;粘度μ=0.723×10-3Pa ·s ;比热容C p =4.174kJ/(kg ·℃);导热系数λ=0.626W/(m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中。

本文将从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设计步骤和设计考虑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内的换热流体和管外的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传递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换热流体在管内和管外的对流,通过管壁的传导传热作用,使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

二、设计步骤1.确定换热器的使用条件:包括换热流体的性质、入口温度、出口温度等。

2.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根据换热流体的热负荷和传热系数来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3.选择管子的尺寸和材料:根据换热流体的性质和流量来选择合适的管子尺寸和材料。

4.确定管子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换热面积和换热流体的流量来确定管子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一般采用多行多列的方式。

5.设计管束的尺寸:根据换热面积和管子的数量来确定管束的尺寸,包括管束的直径、长度和布置方式等。

6.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根据换热面积、流体的性质和传热方式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7.计算换热器的压降:根据流体的流量、管束的阻力和流体的性质来计算换热器的压降。

8.进行换热器的热力学计算:包括换热器的热力学效率、有效传热面积和温差效益等。

三、设计考虑因素1.热负荷:根据换热流体的热负荷来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和管子的数量。

2.材料选择:根据换热流体的性质和工艺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管子的材料和管壳的材料。

3.温度差:根据换热流体的温度差来确定管束的数量和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4.流体压降:根据流体的流量和管束的阻力来计算换热器的压降,并确定合适的管束布置方式和管束的尺寸。

5.清洗和维护:考虑到换热器的清洗和维护,要选择易于清洗和维护的结构设计。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管子的尺寸和材料、管束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压降和热力学参数等。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_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

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

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 ℃ 热导率10.0279w m λ= ℃ 粘度51 1.510Pa s μ-=⨯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 K 热导率10.624w m λ= K 粘度310.74210Pa s μ-=⨯目录1、确定设计方案 ............................................................................................. - 5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5)1.2流程安排 (5)2、确定物性数据............................................................................................. - 5 -3、估算传热面积............................................................................................. - 6 -3.1热流量 (6)3.2平均传热温差 (6)3.3传热面积 (6)3.4冷却水用量 (6)4、工艺结构尺寸............................................................................................. - 6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7)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4.5壳体内径 (7)4.6折流挡板 (8)4.7其他附件 (8)4.8接管 (8)5、换热器核算 ................................................................................................ - 9 -5.1热流量核算 (9)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9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9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10 -5.1.4传热系数........................................................................................................ - 10 -5.1.5传热面积裕度................................................................................................ - 10 -5.2壁温计算.. (10)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1)5.3.1管程流体阻力................................................................................................ - 11 -5.3.2壳程阻力........................................................................................................ - 12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2 -6、结构设计 .................................................................................................. - 13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3)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4)6.3管箱结构设计 (14)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5)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5)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5)6.7垫片选择 (15)6.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15)6.9折流板布置 (16)6.10说明 (16)7、强度设计计算........................................................................................... - 16 -7.1筒体壁厚计算 (16)7.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7)7.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7)7.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18)7.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19)7.6固定管板计算 (20)7.7浮头管板及钩圈 (21)7.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21)7.9浮头法兰计算 (22)参考文献 ....................................................................................................... - 23 -1、确定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类型,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换热器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管内外,通过管壁传递热量,实现热量交换。

根据不同的流体流动方式,列管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纵向流式和横向流式两种形式。

其中,横向流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板和壳体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只有一个浮头,管束和浮头相连。

浮头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以适应管子和壳体的热膨胀。

这种结构适用于温差较大或壳程压力较高的情况。

但是,由于管束和浮头的连接是松散的,因此需要注意防止泄漏。

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子呈U形,两端分别焊接在管板上,形成一个U型管束。

壳体内的流体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管内的流体也是如此。

这种结构适用于流体腐蚀性较强的情况,因为管子可以很容易地更换。

多管程换热器:多管程换热器是将管束分成多个组,每组管子单独连接到管板上,形成多个管程。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流体阻力。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多管程的数量。

总之,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及酒精生产的换热器。

不同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和维护,及时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部件,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与外壳用法兰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这种结构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在两种介质温差大的情况下,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但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式换热器的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较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因此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doc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现在,它被当作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工业部门中大量使用,尤其在化工、石油、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用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地位。

同时板式换热器也已成为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

为此本章对这两类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进行介绍。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资料较完善,已有系列化标准。

目前我国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按“钢制管壳式(即列管式)换热器”(GB151)标准执行。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包括热力设计、流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强度设计。

其中以热力设计最为重要。

不仅在设计一台新的换热器时需要进行热力设计,而且对于已生产出来的,甚至已投人使用的换热器在检验它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对,均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热力设计指的是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行参数,并根据传热学的知识进行传热计算。

流动设计主要是计算压降,其目的就是为换热器的辅助设备——例如泵的选择做准备。

当然,热力设计和流动设计两者是密切关联的,特别是进行热力计算时常需从流动设计中获取某些参数。

结构设计指的是根据传热面积的大小计算其主要零部件的尺寸,例如管子的直径、长度、根数、壳体的直径、折流板的长度和数目、隔板的数目及布置以及连接管的尺寸,等等。

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对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特别是受压部件做应力计算,并校核其强度。

对于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换热器,更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

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做强度计算时,应尽量采用国产的标准材料和部件,根据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定进行计算或校核(该部分内容属设备计算,此处从略)。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根据换热任务和有关要求确定设计方案;②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③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④确定换热器的工艺结构。

1.1设计方案的确定1.1.1换热器类型的选择(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2-1(a)所示。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报告书:列管式换热器引言:设计报告书旨在对列管式换热器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分析,详细讨论设计过程及结果。

本文档包括换热器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计算、设计结果及讨论以及结论等主要内容。

一、设计背景: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用于将一种流体的温度从80℃升高到120℃,另一种流体的温度从150℃降至100℃。

设计要求包括:换热器的热功率、设计压力、流体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换热面积等参数。

三、设计计算:1.确定热负荷和流体流量:根据流体的温度变化和流量要求,确定热负荷和流体流量。

并结合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计算出换热面积。

2.选择换热器类型和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列管式换热器类型和材料,考虑到流体性质、压力和温度等因素。

3.计算传热过程中的压降:根据流体性质和流体流量,计算流体在换热器中的压降。

4.确定换热器的尺寸:根据计算得到的换热面积和流体流量,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结构。

四、设计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及设计计算,确定了列管式换热器的参数和结构。

设计结果展示了换热器的尺寸、换热面积、流量参数等,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同时,设计结果还包括选择的换热器材料、设计压力和温度等。

五、结论:本次设计报告书综合分析了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及结果。

根据设计目标和计算得出的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设计的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了设计要求,能够实现流体的热交换。

2.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尺寸,可以优化换热器的性能和效率。

3.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因素,以确保换热器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结语:本设计报告书详细介绍了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计算、设计结果及讨论,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加深了对列管式换热器的理解,并提高了设计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将根据需求及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换热器的优化运行。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1.1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早发展起来的型式,设计资料和数据比较完善,目前在许多国家中已有系列化标准。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他新型换热器,但是它具有结构牢固,适应性大,材料范围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各种换热器的竞争发展中得以继续应用下去。

目前仍是化工、石油和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仍占绝对优势。

例如在炼油厂中作为加热或冷却用的换热器、蒸馏操作中蒸馏釜(或再沸器)和冷凝器、化工厂中蒸发设备的加热室等,大都采用列管式换热器[3]。

1.2列管换热器型式的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度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整个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度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2)浮头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来连接有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这种型式的优点为: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与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终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和有毒的介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080720202孟冲二.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热流体进口温度T1=90℃,出口温度T2=40℃;冷流体进口温度t1=20℃,估算出口温度t2=26℃;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气体走管程,冷却水走壳程,壳程装有弓形折流板。

三.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管程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90+40)/2=65℃壳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20+26)/2 =23℃已知气体在6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密度ρ1=10.31㎏/m³定压比热容C p,1=1.009 kJ/(㎏·℃)导热系数λ1 =2.935×10﹣5KW/(m·℃)粘度 µ1=2.035×10-5 Pa ·s 循环水在25℃ 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ρ0=997.81 ㎏/m ³定压比热容 C p,0=4.182 kJ/(㎏·℃)导热系数 λ0 =0.615W/(m ·℃)粘度 µ0=7.91×10-4 Pa ·s 四.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Q = q m,1 C p,1 (T1-T2) = 3×1.009 ×103 ×(90-40)=1.51×105 W2.冷却水的用量s kg t t c Q q p m /02.6)2026(10182.41051.1)(35120,0,=-⨯⨯⨯=-= 3.平均温度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41.3620403090ln )2040()3090(ln 2121=-----=∆∆∆-∆=∆t t t t t m 逆℃ 520304090t -t T -T R 1221=--== 14.020902030t P 1112=--=--=t T t 查图4-25 温度校正系数 ψ=0.93 >0.8 可行。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概述1.概述与设计⽅案简介1.1换热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种流体温度较⾼,放出热量;另⼀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以上流体参加换热的换热器,但它的基本原理与上述情形并⽆本质上的差别。

换热器是化学⼯业、⽯油⼯业及其它⼀些⾏业中⼴泛使⽤的热量交换设备,它不仅可以单独作为加热器、冷却器等使⽤,⽽且是⼀些化⼯单元操作的重要附属设备,因此在化⼯⽣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产中的换热⽬的不同,换热器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特别是随着化⼯⼯艺的不断发展,新型换热器不断出现。

在换热器设计中,⾸先应根据⼯艺要求选择适⽤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在传热效率、紧凑性和⾦属耗量等⽅⾯不及某些新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适应性强、制造材料⼴泛等独特的优点,因⽽在换热设备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温、⾼压和⼤型换热设备中仍占绝对优势。

1.2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应⽤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化⼯⽣产中主要作为加热(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使⽤。

现在,它被当作⼀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在很多⼯业部门中⼤量使⽤,尤其在⽯油、化⼯、能源设备等部门所使⽤的换热设备中,列管式换热器仍处于主导地位。

按材质分为碳钢列管换热器,不锈钢列管换热器和碳钢与不锈钢混合列管换热器三种。

按结构分为单管程、双管程和多管程,传热⾯积1~500m2。

列管式换热器按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②浮头式换热器;③U形管式换热器;④填料函式换热器。

列管换热器主要特点:1.耐腐蚀性:聚丙烯具有优良的耐化学品性,对于⽆机化合物,不论酸,碱、盐溶液,除强氧化性物料外,⼏乎直到100℃都对其⽆破坏作⽤,对⼏乎所有溶剂在室温下均不溶解,⼀般烷、径、醇、酚、醛、酮类等介质上均可使⽤。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一、概述在化工、石化、石油炼制等工业生产中,换热器被广泛使用。

在一般化工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1%。

在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装置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2 0%。

若按工艺设备重量统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约占40%左右。

随着化工、石化、炼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型换热器不断出现,一些传统的换热器的结构也在不断改进、更新。

今后换热器的发展趋势将是不断增加紧凑性、互换性,不断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传热效率和各种比特性,提高操作和维护的便捷性。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特点各异,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苦按其用途分,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技其结构类型分,有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板壳式利翅片管式等。

若按传热原理和热交换方式分,有直接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列管式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也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换热设备。

列管式换热器发展较早,设计资料和技术数据较完整.目前在许多国家中都已有系列化标准产品。

虽然在换热效率、紧凑件、材料消耗等方面还不及一些新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适应性强,操作弹性较大,成本较低等优点,因而仍是化工、石化、石油炼制等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设备,也是各类换热器的主要类型。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固定及各种性能参数 1.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换热管束、管板(又称花板)、封头(又称端盖)等部件组成,图1—1为它的基本构型,此式为卧式换热器,除此之外还有立式的。

在圆筒形的完体内装有换热管束,管束安装固定在壳体内两端的管板上。

封头用螺钉与壳体两端的法兰连接,如需检修或清洗,可将封头盖拆除。

图1—1 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冷、热流体在列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在管束与壳体间的环隙内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另一种流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

管内流体每通过一次管束称为一个管程。

如需要换热器较大传热面积时,则应排列较多的换热管束。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X X X X 大学《材料工程原理B》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5.5×104t/y热水冷却换热器设计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日期:——-—-—-———-——--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 日期:换热器设计任务书1.设计方案简介2.工艺流程简介3.工艺计算和主体设备设计4.设计结果概要5.附图6.参考文献1。

设计方案简介1.1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

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

(2)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

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

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

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3)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图1-3所示。

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

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控制

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控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控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毕业设计说明书GRADUATE THESIS论文题目: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控制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摘要换热器作为一种标准工艺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工程领域和其他过程工业部门。

以工业上常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为例,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达到换热的目的,从而使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但由于目前制造工艺的限制,控制方式的单一性,换热器普遍存在控制效果差,换热效率低的现象,造成能源的浪费。

如何提高换热器的控制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具有长远的意义。

本课题来源于对SMPT—1000实验平台换热器的研究,对于换热器热流出口温度的控制,使用PID控制来进行调节,通过不断的调整其参数,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参数值,通过调整冷水阀的开度调整其流量来控制热流的出口温度。

本设计利用PCS7来完成整个系统自动控制,通过PCS7软件对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组态,完成控制出口温度的编程,最后通过人机界面监控维护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关键词换热器;温度;PID控制;PCS7AbstractHeat exchanger as a standard process equi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ower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cess industries. In the industry commonly used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for example, the hot fluid and cold fluid 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so that the heat exchanger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material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However, as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straints, control unity, common heat exchanger control is poor, the phenomenonof low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resulting in waste of energy. How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to ease China's energy shortage situation, have long-term significance.The design comes from the SMPT-1000 test platform research exchanger for heat exchanger outle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use of PID control to adjust, through continuous adjusting its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a more accurate parameter values by adjusting opening of the cold water valve to control the flow of adjustment of the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flow.This design uses PCS7 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automatic control by PCS7 software on the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programming, the last operating normally by HMI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Keywords Heat;temperature; PID control; PCS7目录 TOC \o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421781690" 摘要 PAGEREF_Toc421781690 \h IHYPERLINK \l "_Toc421781691" Abstract PAGEREF_Toc421781691 \h IIHYPERLINK \l "_Toc421781692" 目录 PAGEREF_Toc421781692 \h IIIHYPERLINK \l "_Toc421781693" 第1章绪论 PAGEREF_Toc421781693 \h 1HYPERLINK \l "_Toc421781694" 1.1换热器设备 PAGEREF_Toc421781694 \h 1HYPERLINK \l "_Toc421781695"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PAGEREF _Toc421781695 \h 1HYPERLINK \l "_Toc421781696"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史PAGEREF _Toc421781696 \h 2HYPERLINK \l "_Toc421781697" 1.4本设计主要内容 PAGEREF_Toc421781697 \h 4HYPERLINK \l "_Toc421781698" 1.5 本章小结 PAGEREF_Toc421781698 \h 4HYPERLINK \l "_Toc421781699" 第2章系统工艺流程及算法控制PAGEREF _Toc421781699 \h 5HYPERLINK \l "_Toc421781700" 2.1 SMPT-1000实验平台及换热器PAGEREF _Toc421781700 \h 5HYPERLINK \l "_Toc421781701" 2.2 换热器 PAGEREF_Toc421781701 \h 6HYPERLINK \l "_Toc421781702" 2.2.1 高阶换热器 PAGEREF_Toc421781702 \h 6HYPERLINK \l "_Toc421781703" 2.2.2换热器工作原理 PAGEREF _Toc421781703 \h 6HYPERLINK \l "_Toc421781704" 2.3 PID控制 PAGEREF_Toc421781704 \h 7HYPERLINK \l "_Toc421781705" 2.3.1 PID基本介绍 PAGEREF_Toc421781705 \h 7HYPERLINK \l "_Toc421781706" 2.3.2 参数整定 PAGEREF_Toc421781706 \h 10HYPERLINK \l "_Toc421781707" 2.3.3 主要功能和应用 PAGEREF _Toc421781707 \h 12HYPERLINK \l "_Toc421781708" 2.4控制系统的设计 PAGEREF_Toc421781708 \h 13HYPERLINK \l "_Toc421781709" 2.4.1温度控制特点 PAGEREF_Toc421781709 \h 13HYPERLINK \l "_Toc421781710" 2.4.2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PAGEREF _Toc421781710 \h 13HYPERLINK \l "_Toc421781711" 2.5本章小结 PAGEREF_Toc421781711 \h 15HYPERLINK \l "_Toc421781712" 第3章基于PCS7实现系统控制PAGEREF _Toc421781712 \h 16HYPERLINK \l "_Toc421781713" 3.1 PCS7简介 PAGEREF_Toc421781713 \h 16HYPERLINK \l "_Toc421781714" 3.2 PCS7作用 PAGEREF_Toc421781714 \h 16HYPERLINK \l "_Toc421781715" 3.3 PCS7控制系统结构 PAGEREF _Toc421781715 \h 17HYPERLINK \l "_Toc421781716" 3.4工程项目的建立 PAGEREF_Toc421781716 \h 18HYPERLINK \l "_Toc421781717" 3.5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组态PAGEREF _Toc421781717 \h 19HYPERLINK \l "_Toc421781718" 3.5.1 硬件系统组成 PAGEREF _Toc421781718 \h 19HYPERLINK \l "_Toc421781719" 3.5.2 硬件选型选型以及通讯PAGEREF _Toc421781719 \h 20HYPERLINK \l "_Toc421781720" 3.5.3 操作员站组态 PAGEREF _Toc421781720 \h 22HYPERLINK \l "_Toc421781721" 3.5.4 网络连接组态 PAGEREF _Toc421781721 \h 23HYPERLINK \l "_Toc421781722" 3.6软件组态 PAGEREF_Toc421781722 \h 23HYPERLINK \l "_Toc421781723" 3.6.1系统软件程序 PAGEREF_Toc421781723 \h 23HYPERLINK \l "_Toc421781724" 3.6.2与硬件地址的连接 PAGEREF _Toc421781724 \h 24HYPERLINK \l "_Toc421781725" 3.6.3系统报警软件程序 PAGEREF _Toc421781725 \h 25HYPERLINK \l "_Toc421781726" 3.7人机界面创建 PAGEREF_Toc421781726 \h 25HYPERLINK \l "_Toc421781727" 3.8 过程趋势画面的创建 PAGEREF _Toc421781727 \h 26HYPERLINK \l "_Toc421781728" 第4章控制系统的投运 PAGEREF _Toc421781728 \h 28HYPERLINK \l "_Toc421781729" 4.1运前的准备工作 PAGEREF_Toc421781729 \h 28HYPERLINK \l "_Toc421781730" 4.2副环参数整定 PAGEREF_Toc421781730 \h 28HYPERLINK \l "_Toc421781731" 4.3主环参数整定 PAGEREF_Toc421781731 \h 28HYPERLINK \l "_Toc421781732" 4.4控制系统的仿真运行 PAGEREF _Toc421781732 \h 29HYPERLINK \l "_Toc421781733" 4.4.1 热流出口温度 PAGEREF _Toc421781733 \h 29HYPERLINK \l "_Toc421781734" 4.4.2 系统扰动测试 PAGEREF _Toc421781734 \h 30HYPERLINK \l "_Toc421781735" 第5章总结 PAGEREF_Toc421781735 \h 31HYPERLINK \l "_Toc421781736" 参考文献 PAGEREF_Toc421781736 \h 32HYPERLINK \l "_Toc421781737" 谢辞 PAGEREF_Toc421781737 \h 34第1章绪论1.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的流体传热过程中。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优化措施,以提供相关知识供读者参考。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组平行排列的管组成一个整体,流体在管内外循环,通过管壁传递热量,达到换热的目的。

该设备由结构紧凑、热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分为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两种。

对流传热主要是流体与管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其大小与流体的温差、流速有关;传导传热主要是沿着管道壁传导热量,其大小与管道材料、壁厚等因素相关。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流体的传热主要依靠对流传热,管道壁的传热主要依靠传导传热。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传热系数、管道尺寸、换热效率、压力降等。

其中,传热系数是决定换热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大小决定了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大小,影响了整个换热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流体性质、流量、管道尺寸、管壁材料等。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中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因素:热导率、对流传热系数和换热面积,公式如下:α=K×h×A其中,α表示传热系数,K表示热导率,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A表示换热面积。

管道尺寸的选择是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关键因素。

选择合适的管道尺寸可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效率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管道尺寸的选择要根据流量、流速、管道材料、壁厚、工作温度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管道的壁厚应当满足承受工作压力的要求,过厚会增加成本,过薄则会降低设备的稳定性。

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还需要考虑到热负荷的大小。

热负荷是指通过单位时间内的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它的大小决定了需要多少换热器才能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东莞理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4)1.1 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4)1.2 前言 (4)1.3 合成氨工业概述 (5)1.3.1 合成氨工业重要性 (5)1.3.2 合成氨的原料及原则流程 (5)1.4 世界合成氨生产技术及进展 (6)1.4.1 国外合成氨技术现状及发展 (6)1.4.2 我国合成氨技术的基本状况 (6)1.5 概述 (7)1.5.1 换热器概述 (7)1.5.2 固定管板式 (8)1.5.3 列管换热器主要部件 (8)1.5.4 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 (10)二.热量设计 (11)2.1 设计条件: (11)2.2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11)2.3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12)2.4 初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SO (12)三.机械结构设计 (14)3.1 管径和管内流速 (14)3.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4)3.3 换热器筒体尺寸与接管尺寸确定 (16)3.4换热器封头选择 (17)3.4.1 封头选型及尺寸确定 (17)3.4.2 封头厚度选取 (18)3.5 管板的确定 (19)3.5.1 管板尺寸 (19)3.5.2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9)3.5.3 管板厚度 (20)3.6换热器支座及法兰选定 (20)3.7 换热器核算 (21)3.7.1管、壳程压强降计及校验 (21)3.7.2 总传热系数计算及校验 (23)四.设计结果表汇 (25)五.参考文献 (26)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 (26)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系(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姓名:任务起止日期:1.2 前言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热量交换中常有一些腐蚀性、氧化性很强的物料,因此,要求制造在换热器的材料具有抗强腐蚀性能。

列管式换热器自控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自控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1)班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指导教师:施云贵职称: 教授小组成员及任务:组长:李康(撰写整理说明书)组员:李和庆(控制方案的选择)刘彪(CAD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刘凯(控制方案系统结构图的绘制)刘廷福,刘静(调节阀的选型)刘杰,李璐(仪表的选型)目录一、设计的目的、要求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 设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 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 设计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1 列管式换热器的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2 设计的工艺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3.3 有关数据和已知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控制方案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1 主回路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2 副回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3 主、副调节器规律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4 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5工艺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三、调节阀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1 阀的类型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2 确定起开与气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四、仪表类型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1流量变送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2温度变送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4.3安全栅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五、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设计的目的、要求及任务1.1 设计目的本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的综合性专业训练,是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自控设计有较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控制理论、仪表、控制工程等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制图、视图、编写技术文件,查阅参考文献与资料、仪表类型选择的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好的一种换热器。

本文将介绍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利用管内流体与管外流体之间的换热来完成加热或冷却的过程。

它由分别流动在管内和管外的两种不同的流体所组成,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的装置。

列管式换热器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固定管板式、浮动管板式和无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在热交换管束的入口和出口处,设有固定管板将管束分成两个区域,流体在这两个区域之间来回流动。

浮动管板式的管板装置可以向前、后或上、下运动,它可以不受流体压力之影响而可自行调节进、出口流通面积,并自动进行清洗。

无管板式换热器的壳内装有多层盘管结构,流体在壳内和盘管内循环流动。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壳体布置图的绘制、管程计算、管子长度和管板设计等。

1、壳体布置图的绘制壳体布置图是指将列管式换热器的单元示意图或设计结构图用图纸或软件绘制出来,是计算和设计的基础。

壳体布置图绘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流体流向的选择(2)流体进出口的位置和数量(3)设备的布置和占地面积(4)流体阻力和压降的计算2、管程计算管程计算是指计算流体在管内的速度和所需管子直径的大小。

在进行管程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流体的流量和温度(2)管子的材质和直径(3)管子的长度和数量(4)流体的比热和密度(5)壳体内的换热面积3、管子长度的确定管子长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对流和传热的影响(2)流体的温度和流速(3)管子的外径和厚度(4)管子的材质和强度4、管板设计管板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管板的开孔位置和大小(2)管板的强度和材质(3)管线和管板间的距离(4)管板的投影面积(5)管板的流阻系数三、总结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换热器,通过管内流体与管外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完成加热或冷却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1换热器过程控制概述、组成及特点 (2)1.1 概述 (2)1.2 换热器的组成 (2)1.3 系统控制过程的特点 (3)1.4 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 (3)2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案图 (4)2.1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 (4)2.2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5)3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分析 (4)3.1 系统介绍 (4)3.2 两极Smith预估补偿器 (6)3.3模糊控制器 (7)4 方案比较 (9)4.1 换热器一般温控系统 (9)4.2 Smith预估器的控制机理 (9)5 控制器的选择 (10)5.1 LDG型系列电磁流量计 (10)5.2 HR-WP-201TR/TC22W智能热电阻/热电偶温度变送器 (10)5.3 LWGB系列涡轮流量变送器 (11)5.4 KVHV电动V型调节球阀 (11)5.5 AI-7048型4路PID 温度控制器 (12)5.6 流量控制器:型号TLS11-LC (13)参考文献 (13)摘要换热器作为一种标准工艺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工程领域和其他过程工业部门。

这个对象的特点是: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进行换热,从而使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本设计采用一带有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串级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主控变量为换热管出口温度,副变量为冷水流量。

对换热器出口温度偏差、偏差变化率和冷流体的流量值模糊化,使换热器热流体出口温度控制过渡过程平稳,具有较传统PID串级控制算法过渡时间缩短,超调量减少,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列管式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换热器过程控制概述、组成及特点1.1 概述换热器作为一种标准工艺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工程领域和其他过程工业部门。

这个对象的特点是: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进行换热,从而使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本设计采用一带有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串级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主控变量为换热管出口温度,副变量为冷水流量。

对换热器出口温度偏差、偏差变化率和冷流体的流量值模糊化,使换热器热流体出口温度控制过渡过程平稳,具有较传统PID串级控制算法过渡时间缩短,超调量减少,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1.2 换热器的组成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1.3 系统控制过程的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有如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差值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变频器来控制。

1.4 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简要概括起来,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主要有:(1)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热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换热器入口阀门的开度和循环泵压头的影响。

热流体的温度主要受到加热炉加热温度和管路散热的影响。

(2)冷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

冷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离心泵的压头、转速和阀门的开度等因素的影响。

(3)加热炉的启停机的影响。

(4)室内温度与管路内气体变化和阀门开度的影响。

2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案图2.1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器的选择考虑到电动调节阀控制具有传递滞后大,反应迟缓等缺点,根具离心泵模型得到通过控制离心泵转速调节流量具有反应灵敏,滞后小等特点,而离心泵转速是通过变频器调节的,因此,本系统中采用变频器作为执行器。

调节过程:根据检测到的冷流量的变化,先调节离心泵的转速,控制冷流量的大小,即为副回路,然后再根据热流体出口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根据合适的控制算法,进一步调节冷流体的流量,以保持出口温度的稳定,若热物流出口温度与给定值有偏差,通过变频器调节离心泵使冷物流流量变化,达到调节热物流出口温度。

若冷物流流量与给定值有偏差,调节离心泵使冷物流流量变化,调节冷物流流量,进一步调节热物流出口温度,这样组成流体出口温度调节器和流体流量调节器串联起来的串级控制系统。

2.2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图2为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3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分析3.1 系统介绍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本设计采用一带有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串级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主控变量为换热管出口温度,副变量为冷水流量。

对换热器出口温度偏差、偏差变化率和冷流体的流量值模糊化。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系统主控变量为换热管出口温度,副变量为冷水流量。

对换热器出口温度偏差、偏差变化率和冷流体的流量值模糊化,使换热器热流体出口温度控制过渡过程平稳。

控制方法是两极Smith 预估补偿的串级PID 控制方法,在副回路中加入预估补偿器,预先估计出副控制对象在干扰作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进行补偿,力图使被延迟了τ时间的被控量超前反应到副调节器的输入端,使副调节器提前动作,从而明显减少超调量和加速调节过程。

以模糊控制和积分调节器作为主调节器,由于模糊控制具有动态特性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克服对象模型不精确,对象参数时变的缺点,副回路以Simth 预估补偿器为辅,解决纯滞后问题。

3.2 两极Smith 预估补偿器图3中,G c2(s)为副调节器传递函数,G 2(s)e -τs 为副回路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模糊控制器与积分环节并联作为主调节器,其等效传递函数设为G c1(s),G c1(s)作为主回路被控对象传递函数,G 2(s)(1-e -τs )和G 0(s)(1-e -τs )分别为内回路和外回路Smith 预估器。

图3 基于主副回路Smith 预估补偿的串级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其中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C C 2222101+=,副回路等效传递函数为 ()()()()()s G s G e s G s G s G C tsC 2222'21+=- 外回路中含有Smith 预估器的控制器的等效传递函数()()()()()ts C C C e s G s G s G s G --+=11011'1 ,则图3所示的串级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 G s G s G s G e s G s G s G s G s R s Y s G C C ts C C 1122212111++==- 由上两式可以看出,经两级Smith 预估器补偿后,系统的特征方程为G c2(s) G 1(s)模糊控制器 G 2(s)e -τs1+G 2(s)G C2(s)(1+G 1(s)G C1(s))=0 特征方程不包含e -τs ,因此,滞后特性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3.3模糊控制器图4给出了模糊控制原理框图:图4 模糊控制原理框图串级模糊控制系统流程如图5所示图5 串级模糊控制系统流程图实测值的模糊化: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温度偏差E 及偏差的变化率EC,输出变量为控制器输出的电压信号U,三者的基本论域分别为[-1,1],[-0·2,0·2]及[0,5]。

可令 E 、EC 及U 的模糊集合论域均取{-3,-2,- 1,0,1,2,3}的离散区间。

则其量化因子分别为 KE=3/1=3,KEC=3/0·2=15,KU=5/6。

在模糊控制区,输入输出变量语言可模糊化 控制规则 模糊推理 清晰化 EECU以表达为:负大(NB),负小(NS),0(Z),正小(PS),正大(PB)。

图6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模糊推理:对于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其控制规则为“ifEisAandECisBthenUis C”来描述,根据过程控制的实际经验得到49条规则,根据这些规则,可求得模糊关系R。

表中每一条推理语言均可得到相应的模糊关系R1,R2,R3,…,R49。

模糊关系R的求法如下:R=(E×EC) ×U。

而描述整个系统控制规则的总模糊关系R 为:R1∪R2∪…∪Rn。

由E、EC及上式推理合成规则,得到输出模糊集U=(E×EC)·R。

表1 模糊控制规则表去模糊化: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分别对输出模糊集合U1、U2、…、U49进行去模糊化,将模糊控制器输入量化等级与其输出精确值相对应, 得到模糊控制查询表,如表所示。

实时控制时, 根据输入偏差与输入偏差变化率的模糊值直接查找控制表,获得控制量。

4 方案比较4.1 换热器一般温控系统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及一般热力学原理,可得被控对象传递函数的近似表达式:式中 GP( s) ———对象的传递函数;K ———对象的放大系数;TS ———对象的时间常数;τ———对象的纯时间滞后;Go(s)———对象传递函数中不含纯滞后的部分。

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带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一般的温控系统如图7所示。

图7 一般温控系统方框图图中R(s)为参扰。

从图7可以得出换热器一般温控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由于特征方程里含有e-τ s 项,这对控制系统稳定性极其不利,若τ足够大,系统就很难稳定;而且由于系统中含有纯滞后环节,使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复杂。

4.2 Smith 预估器的控制机理Smith 预估器控制的基本思路是:预先估计过程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进行补偿控制,力图使被延迟了τ的被调量提前反映到调节器,并使之动作,以此来减小超调量并加速调节过程。

对于带长时滞过程而言,Smith 预估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通用的补偿器,其主要优点在于滞后时间能从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中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