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太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价格高,故选A项。
答案 A2.(2018·云南昆明模拟)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8·湖北荆州模拟)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解析观察图可知,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C项。
答案 C4.(2018·四川绵阳模拟)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质检六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山西二模)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
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2.(2020四川德阳二模)下面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3.(2020云南一模)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
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
材料反映了该地( )4.(2020四川遂宁三模)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
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5.(2020四川成都二模)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
到汉代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
这一变化反映了( )6.(2020山东滨州二模)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
由此可知( )7.(2020云南昆明“三诊一模”)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
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廿两帛”“广汉八稯布”等字样。
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8.(2020广东广州二模)唐德宗曾颁发赦书,规定“王公百官,既处荣班,宜知廉慎。
如闻坊市之内,置邸铺贩鬻,与人争利,并宜禁断,仍委御史台及京兆尹纠察”。
据此可知,当时( )9.(2020山东淄博一模)据记载,海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到明清时期遍及德州、济宁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并从海神兼而“河运之神”。
这一变化是由于( )10.(2020河北张家口二模)宋代,中小地主大量增加。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高考题组】高频点1古代农业的发展1.(xx·海南单科·T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解析】选C。
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故C正确。
2.(xx·广东文综·T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选B。
由题干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说明唐代实行了均田制,“违法卖买”说明由于土地买卖现象存在导致土地被“恣行吞并”,均田制受到了破坏,故B正确。
A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C与题意不符,D在宋朝出现。
3.(xx·江苏单科·T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选B。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A说法错误。
C中“随葬必备品”、D中“最早出现于”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
而成套铁农具出现,有利于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4. (xx·海南单科·T8)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解析】选B。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8
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B[趋利避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B[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知,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3.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
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B[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七)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过关检测(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高三月考)中国古代原始的耜是一种石片,用于掘地,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有了木柄。
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底片,韧度加强。
在春秋战国时期,底片又换为铁片,更加锋利和灵巧。
这段材料体现了( )A.人类文明的演变进程B.农具在继承中完成定型C.农具革新推动社会变革D.中国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选A。
材料“原始的耜是一种石片”“有了木柄”“夏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底片”“春秋战国时期,底片又换为铁片”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
2.(2020·某某高三调研)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X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选C。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B 项错误;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故C项正确;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D项错误。
3.(2020·某某模拟)《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
该文献印证( ) 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的农具B.春秋时期是农业发展转型期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解析:选C。
由题干中耕者必有播种工具、翻土工具、除草工具,可以看出齐国农业生产工具相对齐全,故C项正确。
4.(2020·某某八市高三测评)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8·山东聊城模拟)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答案 D2.(2019·山西太原模拟)《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答案 C3.(2019·山东烟台模拟)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
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答案 B4.(2017·4月浙江选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 D5.(2018·河南六市联考一)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答案 A6.(2018·山东日照期末)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北方A.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答案 C7.(2019·山东青岛模拟)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D.扬长避短C.量力而行B [趋利避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 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B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知,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
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B [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解析版)-教学文档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9·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
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则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
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B、C、D三项。
2.[2019·河北大名一中月考]据明朝人张瀚《松窗梦语》记述,明成化年间杭州酒商张毅庵买了一张织机,由于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雇佣五六十人操作,于是逐渐富裕,“家业大饶”。
这则材料( )①是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②必须经过考证无误后才能作为史料③只要研究方法得当,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①错误;只要研究方法得当,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故②错误,③正确。
故选D项。
3.[2019·河北开滦模拟]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 )A.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B.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C.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D.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答案】 C【解析】明清时期,随着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过关检测(五)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
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这主要体现了(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家训的意思是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即使闭门不出,生存所需的东西也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2.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这体现出(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解析:选D 材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故D项正确。
3.(2017·某某一模)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解析:选D 材料“千年田土八百翁”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土地所有权流转频繁,封建政权尤其是在大一统时代政权往往比较稳定,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始终没有成为最主要的商品交换内容,故B项错误;农民起义是封建王朝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并非频繁发生,故C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土地私有合法化,土地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土地所有制的流转,故D项正确。
4.(2016·某某模拟)据《全唐文》记载:“岭南、某某及某某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
”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
这反映了唐朝(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解析:选C 材料中“宜委节度使”管理蕃客,并对关税进行规定,任其往来通航,自为贸易,故C项正确。
【名师辅导材料】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B[趋利避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量力而行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扬长避短与材料中内涵相差甚远,故D项错误。
] 2.《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材料旨在说明(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B[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可知,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隋朝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役的依据,并且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
上述做法的作用主要在于( ) A.强化中央政府对州县的管理B.扩大国家编户增加政府收入C.严厉控制人口防止地方叛乱D.维护了佃农的经济政治权利B[材料显示隋朝制定“输籍”之法的用意在于确定纳税户数,并以较低负担吸引豪强地主的依附农回归政府户籍,增加纳税人口,进而扩大财政收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单元 第14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 Word版含答案
第14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目标解读1.了解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基本史实。
2.掌握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3.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大史实商帮、会馆、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农耕经济的繁荣(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易错点拨】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是官营手工作坊生产的。
(2)成就①制瓷业:明代烧制了带有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②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产品享誉世界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②西汉时开通“丝绸之路”,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赢得“丝国”的誉称。
③瓷器大量出口,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
3.商业(1)城镇商业繁荣①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增强。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和晋商。
【知识拓展】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
③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商业市镇发展: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
(2)出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
(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7)时整地工具中耕工具期夏耒、锛、铲、斧锄、博朝商耒、锛、铲、锸、斧、析铲、博朝西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周A.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C 分析表格可知,商朝与夏朝相比、西周与商朝相比,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种类增多,功能也越来越细化,故C项正确。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耒”“析”等农具表明当时仍使用木制农具,B项错误;表格中不涉及农业管理信息,D项错误。
2.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解析:D 明朝末期的江南地区,农副业经营仍然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耕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3.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A 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
农业的发展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发展,C项因果倒置;土地兼并是大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主要途径,农业发展,小农经济形成无法阻止土地兼并,D项排除。
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阶段(五)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课后练习+Word版含解
课时2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8·广东深圳调研)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这反映出了清代()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解析据题干可知,土地易主、买卖频繁,说明清代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选C 项。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就是合法的,并不是从清代开始趋向合法化,A项错误;土地的易主、失去和获得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且清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D项错误。
答案 C2.(2018·四川乐山调研)熊人霖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依寮主为活,而受其佣值。
”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解析据题干可知,由于政府对人身的控制有所减弱,才有众多的“菁民”去依附“寮主”,故选C项。
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纺织业,而题干论述的是农业,A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明代闽浙地区“寮主经济”的发展,即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B项错误;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项错误。
答案 C3.(2019·山东青州模拟)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中民窑的发展超过官窑,主要是因为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的促进,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雇佣生产,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教师用书:阶段五课时2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含答案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 (1)租佃关系⎩⎨⎧①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③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2)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4)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私(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业 成就⎩⎪⎨⎪⎧①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明朝时广为流行焦炭冶铁。
③明清时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④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⑤清代雍正年间,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①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②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名镇有松江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等。
③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4)会馆与 商帮⎩⎨⎧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出现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闽商、宁绍商人的势力最为强大。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 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六)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含答案解析)
高三一轮复习测试卷(六)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政府在江南设立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令百姓岁输木棉十万匹,后虽取消,但在成宗时,依然执行江南夏税岁输木棉布等物的政策。
这折射出元朝江南地区()A.农民赋役异常沉重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C.棉花种植受到重视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升2.黄宗羲在《田制》等书中提出,要允许“富民”运用经济手段购置土地和垦荒占有土地;国家对“富民”的土地,既不能“均田”,也不要“限田”。
他的这一主张()A.极大地助长了明清之际的土地兼并现象B.有效地缓解了明清时期的人地矛盾问题C.意在是古非今,以肯定宋代来否定清朝D.肯定财产私有权,是商品经济发展产物3.唐代均田制承袭前制,永业田传诸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
但实际作法有变化,如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
这种变化()A.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B.突出反映社会矛盾的尖锐C.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D.为均田制的崩溃埋下伏笔4.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
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5.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
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6.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1.(2019·山东菏泽模拟)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答案 B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答案 B3.(2019·山东潍坊模拟)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
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措施成为常例。
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 B4.(2018·北京朝阳综练一)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
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答案 D5.(2018·山东名校联考)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兴奋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解析)岳麓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由此可以推知(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C [通过表格内容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末年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一分史料说一分话,铁器的分布和存在并不能证明A、B、D三项。
]2.(2018·洛阳模拟)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
该体系的形成(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B [材料叙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农艺体系,并未涉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故A 项错误;材料中精耕细作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当时的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并未体现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经营模式并不会抑制大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
]3.(2018·湛江调研)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辟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C [动乱会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恢复”,说明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不是脆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遭到打击”“恢复”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再生性,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4.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 )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B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分析其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逐渐衰落,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未体现标志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并未抑制大土地所有者的产生,故D项错误。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习: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解析版)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9·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开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锋利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明朝雇工与雇主关系的变化。
明朝雇工由百年以前“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到“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的变化,反映了雇主与雇工之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导致此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商品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日益深刻的渗透,那么是最重要的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
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不是强化,与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无关,社会矛盾日益锋利在材料中也没有表达,故排除B、C、D三项。
2.[2019·河北大名一中月考]据明朝人张瀚?松窗梦语?记述 ,明成化年间杭州酒商张毅庵买了一张织机 ,由于织的丝绸光荣润泽 ,在市场上卖得很好 ,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 ,雇佣五六十人操作 ,于是逐渐富裕 ,“家业大饶〞。
这那么材料( )①是文学作品 ,没有史料价值②必须经过考证无误后才能作为史料③只要研究方法得当 ,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A.①正确 ,②③错误 B.②正确 ,①③错误C.①③正确 ,②错误 D.③正确 ,①②错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故①错误;只要研究方法得当 ,可作为研究手工业的史料 ,故②错误 ,③正确。
应选D项。
3.[2019·河北开滦模拟]明清之际 ,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 ,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的发生最有可能是由于( )A.市民文化提高妇女识字比率B.商品经济颠覆男尊女卑观念C.棉纺织业促使女性收入提高D.人口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 ,随着棉纺织业的迅速开展 ,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故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解析岳麓版
课后限时集训 ( 十二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建用: 40 分 )一、1.期我国西南地域器散布表。
由此能够推知()地址器物种四川阳斧、、四川、曲炳刀、削刀重巫山犁、形器、削重涪陵斧、、刻刀重云阳削、A.西南已逐渐精耕作B.器成西南主要生工具C.器在逐渐向西南地域推行D.西南冶技水平大大提升C [ 通表格内容不看出,器于末年在西南地域的散布已比宽泛,故 C 正确;一分史料一分,器的散布和存在其实不可以明A、B、D 三。
]2.(2018 ·洛阳模)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有土壤整顿、田管理、多熟栽种、持地力、良种育、能量循等完美的系统。
系统的形成()A.了民的生极性B.促了展C.拥有自自足的特色D.克制了大土地全部制B [ 资料表达了中国古代精耕作的系统,并未波及民的生极性,故A;资猜中精耕作的模式,有益于促的展,故 B 正确;资料反应了当的精耕作的模式,并未体自自足的特色,故 C ;资猜中的模式其实不会克制大土地全部制,故 D 。
]3.(2018 ·湛江研) 有学者,在中国古代每次乱中,生都会遇到打,但是小又会在原地或异辟壤恢复,成新王朝展的前提。
明小拥有() A.柔弱性B.封性C.重生性D.落伍性C [ 乱会令人的生活遇到打,“但是小又会在原地⋯⋯恢复”,明小拥有很的生命力,而不是柔弱性,故 A ;资料没有体小的封性,故B ;依据资料“遇到打”“恢复”能够看出小拥有重生性,故 C 正确; D 在资猜中未体。
]4.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崩溃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广泛,战国期间,魏国推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致使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进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记新的社会制度出生D.克制了大土地全部者产生B [ 资料反应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并未剖析其原由,故 A 项错误;依据资料可知,陪伴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旧的奴隶主贵族渐渐衰败,新兴的地主阶层发展壮大,故 B 项正确;资料不过反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未表现标记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生,故 C 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吞并现象严重,并未克制大土地全部者的产生,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试题: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A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错误。
2.《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
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 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A 材料强调农业是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是古代朴素的农业生态理念,故A项正确;“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体现具体的地理状态,故B项错误;“养之者天也”无法体现人定胜天的观点,故C项错误;“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强调与“天”“地”的和谐,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故D项错误。
3.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
上述材料表明(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C.清前期四川比湖南、广东更稳定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解析:B 材料“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湖广填四川”也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四川残破不堪,为了利用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经济,清廷实行了一系列招民垦荒、鼓励湖广人入川开垦和发展生产的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人口的分布受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太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价格高,故选A项。
答案 A2.(2018·云南昆明模拟)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8·湖北荆州模拟)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解析观察图可知,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C项。
答案 C4.(2018·四川绵阳模拟)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据此可以推知( )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解析据题干可知,历代技术的命运背后反映的是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故选C项;材料中技术的变化与周期性动乱无关,故A项错误;传统行业技术确实也被严格保密,但是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在于强调重农抑商,而是在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C5.(2017·湖南十校联考)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
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
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题干反映了两层信息,第一层体现乾隆时期地方政府设立机局教民纺织;第二层体现乾隆时期允许民间开采除金银外的矿产。
教民纺织与允许民间开采除金银外矿产,说明政府重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6.(2017·四川黄金大联考)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
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流水作业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D.瓷器质量提高解析手工工场和生产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不能用以解释中国制造业在生产中实现流水作业,故B项错误;据材料“20道工序”“22种制瓷业工种”可知,瓷器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分工,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故C 项正确;瓷器生产过程中出现专业分工,不能用以解释瓷器质量提高,故D项错误。
答案 C7.(2017·山西太原期中)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出( )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解析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了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故选A项。
答案 A8.(2017·四川宜宾期中)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保留了六部,以代表中央并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 )A.改变中央对江南地区的长期、有效管理B.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区的经济地位C.分割北京六部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D.迅速改变江南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解析根据“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得出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区的经济地位,故选B项;根据“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得出不会分割北京六部权力,故C项错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是因为这一举措迅速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9.(2017·湖南怀化期中)《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 )A.长途贩运的发展B.商人地位的提高C.“商帮”的出现D.商业城镇的繁荣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可知新安这里大部分人在外边从事商业,所以是商帮出现,故选C项。
答案 C10.(2018·湖南六校联考)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C.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据题干“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种局面造成地价高,商人没有能力进一步进行扩大生产,对新经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故选C项。
答案 C11.(2018·广西桂林模拟)下表为乾隆时期江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解析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江浙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所以需要购买的粮食增多,故选C项。
答案 C12.(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这首诗说明( )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D.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解析据材料“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可知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故选D项。
答案 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山东临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
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
(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信息从经营方式、经济作物、经济格局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从各种社会问题、政府政策、中外交流、人口、市场等角度回答。
第(2)问,据材料一、二信息从粮食生产、饮食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市场等角度回答。
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每点2分,共10分)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
(9分) 14.(2018·湖北孝感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中国近300年间,经济变迁很大。
从明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经济因素在萌生,传统的封建经济依然顽固。
新旧交迭,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
明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的。
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解析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答案表述特征各3分,史实说明各3分。
示例明代中后期农业有很大进步,由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被“湖广熟,天下足”所取代。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向发展。
重视农田水利,从国外引进的甘薯和玉米广泛种植,粮食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的栽培在规模上和品种上都有显著发展。
植棉的推广,烟草、花生等新品种的引进。
民营手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
“买不尽松江布”,苏州“半城皆居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