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000字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fa37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c.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有趣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书中提到的各种实验和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行为科学世界。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诱饵效应”的那一部分。
作者举例说,假如有两款相机,一款是价格较高但性能出色的 A 相机,另一款是价格便宜但性能普通的 B 相机。
这时,如果再加入一款价格稍高于 B 相机,但性能却不如 A 相机的 C 相机作为“诱饵”,很多原本纠结于 A 和 B 相机的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 A 相机。
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买手机的经历。
当时我在两款手机之间犹豫不决,一款是配置较高但价格也相对较贵的旗舰机,另一款则是价格亲民但某些功能稍逊一筹的中端机。
就在我纠结万分的时候,店里的销售员向我推荐了一款价格比中端机略高,可配置和性能却明显不如旗舰机的手机。
瞬间,我心中的天平就倾向了旗舰机,觉得多花一点钱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是值得的。
现在想来,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诱饵效应”在作祟嘛!还有关于“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讨论,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说,当我们处于社会规范的情境中时,人们更愿意出于友好、互助和情感来做事;而一旦进入市场规范,就只剩下金钱交易和利益计算。
这让我想到了和朋友之间的相处。
有一次,我搬家,东西特别多。
我叫了几个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二话不说就来了,忙前忙后,累得满头大汗。
结束后,我请大家吃了顿饭,表示感谢。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规范在起作用,朋友之间的情谊让他们愿意无偿地帮助我。
但假如我一开始就说要给他们每人多少钱来帮忙搬家,可能气氛就会变得很奇怪,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外,书中关于“相对论”的阐述也十分有趣。
我们总是通过对比来做出判断和决策,而不是单纯地基于事物本身的价值。
就像我们买东西时,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个价格超高的同类商品,而觉得另一个价格稍低的商品变得格外有吸引力,哪怕它本身的价格可能并不便宜。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0a02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b.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仿佛被作者丹·艾瑞里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行为神秘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我看到了我们日常行为背后那些隐藏的、非理性的因素。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价格高的东西就一定好,哪怕实际上两者在质量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是我准备买一双运动鞋的时候。
当时,我在商场里逛了好几圈,看中了两双款式差不多的鞋子。
一双是知名品牌,价格昂贵;另一双是一个不太出名的牌子,价格相对便宜很多。
我先是试穿了那双贵的鞋子,感觉还不错,心里想着:“不愧是大牌,穿着就是舒服。
”然后又试了那双便宜的,其实脚感也没有差太多,但不知怎么的,我心里就一直觉得贵的那双更好。
我在这两双鞋面前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咬咬牙买了那双贵的。
回到家后,我满心欢喜地穿上新鞋,期待着能有特别不一样的体验。
可是穿了几天后我发现,它并没有比我之前试过的那双便宜的好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
比如说透气性,每次运动完,脚都感觉闷闷的。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当时之所以选择那双贵的鞋,并不是因为它真的比另一双好多少,而是被价格和品牌的光环迷惑了。
我以为贵就等于好,却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实际的感受。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关于“诱饵效应”。
作者说,当我们面对两个选择犹豫不决时,第三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选项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和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的经历。
那次,我们在菜单上看到了两道主菜,一道是牛排,价格较高但分量大;另一道是鸡肉,价格适中,分量也还可以。
我们正纠结要选哪一个的时候,服务员推荐了一道新推出的猪排套餐,价格比牛排便宜一点,但分量比鸡肉小一些。
突然,我们的选择好像变得清晰了,觉得猪排套餐看起来性价比更高,于是纷纷选择了它。
后来想想,其实如果没有猪排套餐这个“诱饵”出现,我们可能还会在牛排和鸡肉之间继续纠结,或者更有可能选择其中之一。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e4d8c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f.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有趣又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作者丹·艾瑞里通过一系列新奇有趣的实验和真实案例,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种种非理性因素。
这让我仿佛戴上了一副全新的眼镜,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诱饵效应”。
比如说,在选择购买相机时,商家往往会提供三种套餐:一种是价格低廉但配置简陋的基础款;一种是价格较高但性能卓越的高端款;还有一种是价格和配置都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中等款。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并不会选择基础款和高端款,而是会被那个中等款所吸引。
因为中等款就像是一个“诱饵”,让我们觉得它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买手机的经历。
当时我在两款手机之间犹豫不决,一款性能强劲但价格昂贵,另一款价格亲民但功能稍逊。
正在我纠结的时候,商家推出了一款新的机型,配置和价格都处于前两者之间。
一瞬间,我觉得这款新机型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诱饵效应”在作祟嘛!还有关于“免费”的魔力。
我们总是难以抗拒免费的东西,哪怕它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款免费试用的洗发水。
其实家里的洗发水还有很多,但仅仅因为它是免费的,我就拿了一瓶。
结果拿回家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的发质,最后只能闲置在一边。
免费的东西看似让我们得到了实惠,但实际上却可能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消费决策。
书中的例子不仅仅局限于消费领域,还涉及到了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
比如在社交中,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这被称为“聚光灯效应”。
我就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次参加一个聚会,我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当时觉得特别尴尬,仿佛所有人都在盯着我看。
但后来和朋友交流才发现,根本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小插曲,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06d97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3.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阅读了《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行为神秘世界的大门。
书中通过一系列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非理性的决策和行为背后的潜在逻辑。
作者丹·艾瑞里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
他的研究让我认识到,我们自以为明智的选择,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常常是我们难以察觉的。
在书中,有一个关于“相对论”的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不是基于绝对的价值,而是通过相对比较来做出判断。
比如,当我们在商场看到一件标价 500 元的衬衫时,可能会觉得很贵。
但如果旁边有一件标价 1000 元的类似衬衫,那么 500 元的那件瞬间就显得“划算”了很多。
这种相对比较的思维方式,常常导致我们做出并非最优的选择。
另一个让我深思的观点是“诱饵效应”。
商家常常利用这个效应来引导我们的消费决策。
比如,在推出一款新手机时,同时提供一个配置稍低但价格相近的“诱饵”选项,这样会让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原本主推的那款手机,因为在对比之下,它显得更具性价比。
书中还提到了“免费”的魔力。
我们往往无法抗拒“免费”的诱惑,即使免费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因为免费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赚到了”的心理,从而忽略了其可能带来的潜在成本。
比如,我们可能会为了一个免费的赠品而购买不需要的商品,结果反而花费了更多的钱。
此外,“所有权依恋”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旦我们拥有了某样东西,就会对它产生过高的评价和依恋,即使它在市场上的实际价值并不高。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出售自己的物品时,总是期望得到比其实际价值更高的价格。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购物时,我是否真的是因为需要而购买,还是受到了各种营销手段的影响?在做职业选择时,我是不是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在与他人交往时,我的判断是否受到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逐渐明白,要想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努力克服那些潜在的偏见和误导。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1000字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10672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3.png)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1000字《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是由丹·艾瑞里所著,它是一部探讨人类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心理学书籍。
书中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些怪诞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这本书中,丹·艾瑞里探讨了人类行为中的很多怪诞现象,例如:我们经常会在不经意间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忽略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这些现象不仅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领域也都得到了验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
例如,在书中提到的“选择盲目症”这个实验中,丹·艾瑞里发现,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往往会因为选择过多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个随机的选项,而不是去思考每个选项的优劣。
这个实验结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奖励的惩罚”。
在这个实验中,丹·艾瑞里发现,当人们因为做某件事情而得到奖励时,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表现。
这个实验结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奖励机制的双面性,以及在设计和实施奖励机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心理学书籍。
它不仅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些怪诞现象,而且通过很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来证明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人类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奖励机制、如何避免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运用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例如,在面对多个选择时,我会更加注重思考每个选项的优劣,避免因为选择过多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在设计奖励机制时,我会更加注重奖励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奖励不当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表现。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ef14477232f60ddcca1c9.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大全(8篇)【篇一:《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我的一位朋友在跨国公司任职,他每次乘飞机旅行总要到机场的西餐厅就餐,至少得喝杯咖啡。
这些事他本可以从从容容地在家里或附近的什么地方解决。
据我所知,机场的餐饮并不比其他地方的更好,价格却要高出很多。
但是,朋友仍然保有这个小小的嗜好。
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他说,机场的高价消费让他感到有一种惩罚了公司的快感。
当然,我的这位朋友绝对不会利用职权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但是,为什么他会利用政策之便让公司遭受损失呢?读完《怪诞行为学》后,我才明白当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完全成为市场规范下的产物时,社会规范就会永远退场。
换句话说,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符合理性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收益原则,双方都拼命想从对方那里多捞一点好处。
如果双方关系在市场规范下,那么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公司付给员工相应的报酬,这是在商言商。
而在社会规范下,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日托服务、免费午餐、给予生病时的照顾和在经济萧条时不裁员的承诺。
在市场规范下,雇员很难对公司保持较高的忠诚度,而社会规范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创新远比制造重要,人力资源也比机器更有价值。
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和雇员建立社会规范的优势。
如果要将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单纯依靠交换原则下的市场规范是不可能的。
国有企业曾一度是社会规范的化身,它的终身雇佣制、良好的福利都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如何建立一套更为优化的制度,在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使组织既能保持高效运作,又能促进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这是今天许多国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来进行决策。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用理性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的现象。
例如,为什么富人会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为什么别人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偏好?为什么我们会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为什么面对非现金资产我们更容易不诚实?诸如此类。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64f7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2.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了《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看到了人类行为背后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怪诞”逻辑。
书中列举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相对论的真相”这一章节。
作者提到,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不是基于物品本身的绝对价值,而是通过比较和参照来做出相对判断。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打算给自己买一双新鞋。
走进商场,琳琅满目的鞋子让我眼花缭乱。
我先看中了一双标价500 元的运动鞋,款式新颖,穿着舒适,但价格让我有些犹豫。
接着,我又看到了旁边一双标价 800 元的皮鞋,虽然看起来很精致,但对于平时喜欢休闲穿搭的我来说,实用性不高。
就在我纠结于这两双鞋的时候,店员走过来向我推荐了另一双标价 600 元的休闲鞋。
这双鞋综合了运动鞋的舒适和皮鞋的时尚感,而且价格似乎也处于一个“中间地带”。
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双 600 元的休闲鞋变得无比诱人。
相比于500 元的运动鞋,它多了一份时尚;相比于 800 元的皮鞋,它又显得更加实惠。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双 600 元的休闲鞋,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商场。
可是回到家后,我冷静下来一想,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相对论的陷阱。
我原本的预算是 500 元以内买一双实用的鞋子,结果却因为各种比较和参照,超出预算花了 600 元买了一双并非最初所需的鞋子。
而且,仔细想想,这双鞋的质量和性价比也许并不如最初看中的那双 500 元的运动鞋。
通过这个亲身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书中所讲的相对论对我们决策的影响。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在各种选项之间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往往会让我们忽略物品本身的价值和自己的真实需求。
就像买鞋这件事,我被价格的相对性所迷惑,而没有坚守自己最初的预算和实际需求。
再想想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选择工作、购买房产、甚至是选择伴侣,是不是也常常会陷入这样的相对论陷阱呢?我们会因为一份工作的薪资比另一份高一点,而忽略了自己对工作内容的热爱和职业发展的规划;我们会因为一套房子的面积比另一套大一点,而承担了过高的房贷压力,牺牲了生活质量;我们会因为一个人的外在条件比另一个人好一点,而忽视了彼此性格和价值观的契合。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1000字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7608ef3844769eae109edb6.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000字如果让我从这本书叙述的研究结论中浓缩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我们都是棋盘上的小卒,对围棋的各种力量了解不多。
我们通常稳定地坐在驾驶座上,对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生活方向有最好的控制力。
但是遗憾的是,这只是我们想要的认识,我们对欲望——的理所当然认识——并不是现实。
第二个重要的教训是,非理性并不常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都无可救药。
一旦我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决定何时何地开始,就可以提高警惕,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考虑这些决定,或者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克服天生的缺点。
企业决策者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改变思维方式,考虑制定政策、设计产品、制作免费午餐等。
下面是备忘录。
人类非常喜欢比较。
如果你想强调A,提供A时只需提供-A。
即使有b这个选项,大多数人也会选择A。
主播的作用非常强大,早期主播的持续时间非常长。
(如果我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做出任意决定,我们未来的生活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但是在个人生活中,我们有能力积极改善非理性行为。
我们可以从知道自己的脆弱性开始。
例:首先可以从质疑这种习惯开始。
是怎么开始的?同时,扪心自问,你能从中获得多少快感?免费往往是最贵的,不要被免费诱惑而做出非理性的决定不要混淆社会规范和市长/市场规范(一旦社会规范与市长/市场规范冲突,社会规范就会退出。
也就是说,社会规范很难重建。
)社会规范可以发挥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的作用,金钱有自己的生命,但可以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
很难从一种感情状态观察到另一种状态。
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必须亲身体验可能的经验,了解可能的某种情感状态。
学会填补这个差距对生活中的重要决定至关重要。
拖沓的问题谁都有。
认识到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可以更好地利用设计好的工具(事前干预机制),自己战胜自己。
买房和卖房价格之间的差距——损失厌恶感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我们努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的余地。
不管是什么情况,在留有余地的同时,我们也可能经常意识不到自己放弃了其他东西。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729d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8.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克里斯坦所著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在这本书中,克里斯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人类的行为和心理。
他通过对一些看似怪诞和异常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了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通过对这些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看似怪异和异常的行为,但是通过克里斯坦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这让我更加谦卑地认识到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多么复杂和多样化,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行为。
另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
要性。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通过对怪诞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怪诞行为学》,我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心理动机和原因,让我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怪诞行为学
![怪诞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7afb3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7.png)
怪诞行为学第一篇:怪诞行为学人们常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事实上,癞蛤蟆不仅可以吃着天鹅肉,而且还可以让小天鹅认他为亲爹。
据说小天鹅破壳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妈妈,就跟着谁跑,所以我们才有丑小鸭里小天鹅一直把鸭当妈的故事。
人类不必小天鹅好多少。
跟着随机的价格跑,跟着人群跑,给你一参照物,你就跟在后头跑死。
这就是麻省理工行为经济学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书上的说法。
这书相当于市面上诸多“口袋里的经济学”、“菜市场上的经济学”之类书籍。
只是书中有很多作者原创的实验,验证其很多理论,故而更有价值一些。
我对经济学兴趣不大,但是对人类的愚蠢兴趣很大。
这本书让人看到我们经济行为中的很多非理性因素,十分有趣。
根据我有限的了解,经济学假定的人,是“理性”的人,莎士比亚在《哈默雷特》中感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是大写的,理性的人。
可是实际消费中,人常常是非理性的。
商家所利用的,往往不是我们的理性,而是我们的非理性一面。
可是如果你是商家,颠倒来看,这些非理性反倒是定价、营销的秘密武器。
书中的道理很简单,一说出来,大家个个都一拍脑袋说:不过如此,可是他不说,你也不会聪明得能琢磨出来。
这就如同Joshua's Tree原则:简单的道理,说出来你一看,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而在此之前,虽然同样的例子也有,你却浑然不知:摘录书中一些故事:1、有一段时间,为抑制企业给CEO乱涨工资行为,美国媒体开始给CEO公开工资,并排名。
结果,CEO工资涨得更是无法收拾了,因为富人这时候眼睛看着超级富人了;2、你对自己的工资是否满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赚多少钱,因为你老婆会跟她妹妹去比。
(H.L.Mencken语);3、有个年轻人毕业后年薪十万,很不开心。
老板问他,你当初预期多少:“三万。
”“那么十万为什么不开心?”“因为参加同学聚会,那个很不怎么样的家伙挣30万!”作者建议,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看到一群人拿着酒杯在那里吹嘘,赶紧就走,别给自己找罪受。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baa2b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
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深感受益匪浅。
该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人类的一些怪异行为,并试图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该书深入剖析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在某些情境下,人们会出现看似荒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人类追求自尊、掌控和归属感的表现。
通过理解这些心理需求,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沟通。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社会实验和心理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可预测的,人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人类行为的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我们在社会互动中的盲点和偏见。
此外,该书还讨论了一些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如群体决策、社会规范、群体动力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在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并对我们自身的行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最后,在了解了人类行为的种种怪异之后,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他人。
通过阅读《怪诞行为学》,我更加意识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让我更加尊重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总之,《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帮助我们深入探讨人类行为的奥秘,从而对自己和他人有更全面的理解和包容。
我相信这些心得体会将对我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17253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a.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优秀8篇)《怪诞行为学》读后感篇一人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通常被认为往往是根据商品的价值属性和价格等因素作出决策。
大体上而言,偏好是比较稳定的。
但是,也许因为偶然的机会,偶然尝试了其中一种商品,就在内心中形成了一种锚,由此导致自我“羊群效应”式的偏好转变,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所谓“供求关系”的失灵。
至于零价格物品搭售使得人们的消费增加就是显而易见了。
商家们往往利用顾客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在销售一些商品的时候附带赠送一些小礼品,使得顾客们不受自我控制地买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
所谓的“折价”销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会中往往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并存。
人们在对待不同的事情时必须搞清楚应该运用哪种规范来解决问题。
有些事件只能运用市场规范来运行,而有些问题却只能运用社会规范,如果强行运用市场规范来解决,需要支付数倍的价格,而的时候则是支付多高的价格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动。
我们再把视线由普通的经济现象扩展到各种社会现象之中,我们同样能够发现许多非理性行为。
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于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还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前不久发生的北科大学生抢劫也属于该类情况。
人们由于情绪上的冲动有时也会造成一些异想不到的后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觉得不道德的)。
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是蓄谋的。
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人性,人格大体上都是分裂的,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阴暗的本我,自我,一旦这个阴暗的自我被激发出来,往往会形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应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未雨绸缪。
艾瑞里虽然在书中侧重于考察非理性行为(诸如此类非理性行为的介绍还有许多),不过在每章的最后还是在探讨如何解决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目的还是在于使读者能够理解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理性化。
当然,非理性行为的诱因有时也难以被透彻地观察出来,这使得人们的行为理性化更加困难。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经写道:理性何等高贵,才能何等伟大。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b00b4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e.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决策和行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看似荒诞却又合乎情理的逻辑。
书中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人们在消费、决策等方面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因素。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购物经历,那可真是一次让人哭笑不得的“怪诞之旅”。
记得有一次,我打算买一双运动鞋。
当时,我走进了一家知名品牌的专卖店,一眼就看中了一双设计时尚、颜色炫酷的鞋子。
它的标价可不低,但我被它的外观深深吸引,心想:“这么好看的鞋,穿上一定很拉风!”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购买。
然而,当我准备付款时,店员告诉我,如果我再加上几百元,就可以购买他们店的一个套餐,除了这双鞋,还能得到一双袜子、一个运动背包和一顶帽子。
我心里一盘算,觉得好像很划算,毕竟单独买这些东西加起来可能比这个套餐还贵。
于是,我头脑一热,选择了这个套餐。
回到家后,我满心欢喜地试穿新鞋,却发现这双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舒适。
走起路来,总觉得脚底有些别扭。
而那个所谓的运动背包,质量也很一般,根本不适合我平时运动时使用。
至于那顶帽子和袜子,也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款式。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在购买的过程中,完全被商家的“套餐策略”给迷惑了。
我原本只是想买一双鞋,却因为觉得“划算”,而购买了一堆其实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诱饵效应”吗?商家设置了一个看似诱人的诱饵,让我做出了非理性的决策。
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在超市里,看到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就忍不住买了一堆可能根本用不完的东西;或者在网上购物时,为了达到包邮的标准,又多买了一些原本不在计划内的商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的行为并不总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理性。
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压力、心理偏见、情感因素等等。
而这些因素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在事后看来十分荒唐的决定。
就像我买鞋的那次经历,虽然多花了钱,但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消费时的盲目和冲动。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50e3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4.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怪诞行为学,是由理查德·韦斯特和杰拉尔德·塞尔伯曼共同创办的一门学科,目的是研究和解释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背离常规逻辑的决策和行动。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在行为上的种种怪异之处,同时也领悟到背离常规的决策和行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实验证据,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非理性行为。
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深入研究怪诞行为学的背景和理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些个体行为和群体现象背后的一些逻辑。
怪诞行为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在做决策时往往被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偏差所左右。
例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常常会受到广告的影响,盲目跟风购买;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会因为羊群效应而跟随大众的脚步,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这些行为是人类非理性的表现,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怪诞行为学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了人类的行为往往背离常规的逻辑,却能够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非常规的行为可以带来意外的效果,甚至颠覆传统。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例子,纳斯达克市场的创办和恐怖袭击后的航空公司价格调整等等,这些都是背离常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怪诞行为学让我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认识更加深入。
人类的行为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决策者,我们都需要认识到非理性行为的存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也要勇于背离常规,追求创新和突破。
通过怪诞行为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机制,深入思考自身的行为模式,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
同时,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对他人的怪异行为保持宽容和理解,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选择。
只有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和谐、多元的社会。
总的来说,怪诞行为学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科,通过对人类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的怪异之处,同时也意识到非常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合理和必要的。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6e2c6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0.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了《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没想到却像是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让我看到了人类行为背后那些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思不已的“怪诞”之处。
书中提到的种种实验和案例,仿佛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充满谜题的行为。
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关于“诱饵效应”。
作者举例说,在《经济学人》杂志的订阅选择中,单订电子版 59 美元,单订印刷版 125 美元,而印刷版加电子版的套餐也是 125 美元。
在这样的设置下,大部分人居然会选择那个看似“性价比最高”的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而忽略了其实单订电子版就已经能满足需求。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是在买手机的时候,我原本的预算是 3000 块,目标就是买一款性能还不错的中端机。
可到了手机店,销售人员先是给我推荐了几款符合我预算的手机,我心里还挺满意,觉得差不多能选到心仪的了。
但紧接着,他又拿出了另外几款价格更高的手机,说这几款配置更好、外观更时尚,还着重介绍了一款价格 5000 元的手机,说这是最新款,性能超强,拍照效果一流。
然后又说,如果我加几百块,就能从原本 5000 元那款的基础配置升级到更高的内存和存储版本。
一开始,我是坚定地拒绝的,想着不能超预算。
但随着他不断地强调那款 5000 元手机的各种优势,再加上那个加几百块就能升级的“诱惑”,我居然开始觉得,多花这两千块好像也值得。
毕竟,那所谓的更高配置和更好的性能,在他的描述下显得无比诱人。
我在店里纠结了好久,脑子里一直在做斗争。
一方面觉得超预算太多不好,另一方面又被那不断被放大的“优点”所吸引。
最后,我还是没能抵抗住这个“诱饵”,花了 5000 多买了那款手机,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算。
回到家冷静下来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平时的使用需求,原本 3000 块的手机完全能够满足。
我多花的那两千多块,很多功能可能我根本用不上。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ae99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8.png)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怪诞行为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杰克逊。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种种怪诞之处,让读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各种怪异行为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原理的解读,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的多种面向。
他指出,人类行为往往并非理性和合乎常理,而是受到各种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种种怪诞之处。
比如,有些人会出现极端的自我中心,有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冲动和暴力倾向,还有些人会陷入不断重复的强迫行为等等。
这些怪诞行为背后隐藏着人类心理的复杂和多变,需要我们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他人的行为感到困惑和不解,觉得他们的行为怪异或者不合理。
然而,通过《怪诞行为学》的阅读,我开始明白了人类行为背后的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不是轻易就下结论或者给予批判。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我们可能会忽视或者不愿意承认的怪诞行为,比如自我中心、冲动行为、焦虑情绪等等。
通过对这些行为的深入分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怪诞之处。
这让我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理性和健康的人。
总的来说,读完《怪诞行为学》让我对人类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心理学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启示录,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ba3ee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a.png)
《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通用10篇)《怪诞行为学》的读后感篇1一、读此书的初衷我能去阅读《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完全是出自偶然。
最近在研读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昨天下午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我随便拿同事的手机捣鼓了一下,发现他手机里面有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首页大约有六七本电子书,我看了看,感觉我对于每本书都挺有兴趣的,于是我打算按顺序下来,有时间的话,就将没看过的书都看一遍,第二本书刚好是我没看过的,这本书就是《怪诞行为学》。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浏览的下这本书,它的引言就将我深深的吸引住了,引言里所阐述的一些问题让我感觉到很亲切而又很陌生。
亲切的是,里面所说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陌生的是,我不清楚这些日常生活中现象里面存在着哪些问题。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阐释日常行为里面所携带的某些问题。
于是,好奇而又渴望知道的心理,让我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将这本电子书给啃完了,不能说完全消化,但是对于我们所经常面临的种种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
二、本书的大致内容本书分为十三个章节来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引言部分解释分析了为什么作者会去探索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未曾察觉到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他之所以会去发现并且研究这些问题,是因为在他18岁的时候,由于镁光灯的爆炸,使他大面积烧伤,之后的三年他被迫住在医院里,浑身上下全是绷带,由于这样特殊的情况,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感觉好像与世隔绝一样,也就是在这时,他像旁观者一样,开始观察曾经构成自己日常活动的各种行为,并且开始反思各种不同行为的目的,这些行为包括他本身的也包括他周围的人。
本书的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是由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组成的,作者为了验证论述的准确性,都对各个论述加上了实验的验证,继而再解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或者是告诫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发生这件事情的发生。
三、读完书之后的收获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现在就将这些收获归纳为十个小点,与大家进行分享。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da11a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c.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读完《怪诞行为学》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看到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寻常却又充满玄机的行为背后的秘密。
书中列举了好多有趣的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相对论的真相”这部分。
作者说,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是单纯地基于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比较和对比来做出选择。
就比如说,我们去买电视,商场里摆着三款,一款特别便宜但功能很基础,一款价格中等功能也还不错,还有一款超级贵功能特别强大。
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选最便宜的那款,因为会觉得质量不好;也不太会选最贵的,因为价格太高。
最后,往往会选择那个中等价位的。
但如果商场里只有两款,一个便宜但功能少,一个贵但功能多,我们的选择可能就会变得很纠结。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买手机的时候,面对各种型号和价格,真的是纠结得不行。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诱饵效应”。
假如你去一家餐馆点餐,菜单上有一道 18 元的普通牛排,还有一道 28 元的高级牛排。
可能你不太确定选哪个。
但如果这时候菜单上多了一个 38 元但看起来和 28 元差不多的牛排,你可能就会觉得 28 元的那个更划算了,然后选择它。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简直太常见了!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买衣服,看到一件 200 块的衬衫,觉得有点贵。
结果店员又拿出一件 300 多但款式差不多的,瞬间就觉得 200 的那件还能接受了。
作者还提到了“零成本的成本”。
意思是说,我们往往会因为觉得某样东西是免费的,就忽略了它可能带来的其他成本。
比如,超市里搞促销,买一送一,我们可能会因为觉得那个“送一”是免费的,就买了很多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
结果拿回家发现,不仅占地方,还可能过期浪费。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网上有免费的电子书下载,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看,先下载了再说。
结果电脑里存了一堆从来没打开过的文件。
另外,关于“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讨论也让我深思。
比如说,你请朋友帮忙搬家,完了之后请他吃顿饭表示感谢,这是社会规范,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感情也更好了。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dfcb4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d.png)
怪诞行为学1读后感《怪诞行为学 1 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行为奥秘的大门。
作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合理却又普遍存在的行为决策。
读完之后,不禁让人对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诱饵效应”。
我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受到一些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精心设计的选项的影响。
比如在选择杂志订阅套餐时,原本在 A 套餐(全年 59 美元,电子版)和 B 套餐(全年 125 美元,印刷版+电子版)之间纠结,这时出现了一个 C 套餐(全年 125 美元,印刷版)。
C 套餐看似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它的出现却让更多的人选择了 B 套餐,因为与 C 套餐相比,B 套餐显得更加划算。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购物时的经历,常常会因为商家推出的各种套餐组合而改变最初的选择,原来这背后是有这样的心理机制在作祟。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相对论的真相”。
我们总是通过比较来判断事物的价值,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事物本身的绝对价值。
就像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如果先看到了价格昂贵的同类商品,再看到价格相对较低的,就会觉得后者很划算,很容易冲动购买。
这种相对比较的思维方式,在很多时候影响了我们的消费决策,让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件商品的真实价值。
作者还探讨了“零成本的成本”这一概念。
我们往往认为免费的东西是没有成本的,但实际上,免费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比如在面对免费的赠品或者试用装时,我们可能会因为不需要而领取,结果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为堆积过多的无用物品而占据了空间。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免费物品的态度,是不是因为“免费”这个词而忽略了其背后可能带来的潜在成本。
书中关于“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社会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助和友好,而市场规范则是以金钱和交易为基础。
当我们把社会规范下的关系引入市场规范时,往往会破坏原本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000字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的作者太让我惊讶了,我以前一直以为我看的书的作者早已“仙逝”了,上百度搜索他的相关信息时,我才反省了自己,思想太偏激,太狭隘。
请理查德·怀斯曼先生原谅我这个无知的人,我发誓我会认真悔改我这种白痴的行为。
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Wiseman)(1966--),伦敦大学心理学学士,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曾获剑桥三一学院Perrott-Warrick 奖学金。
具有“英国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教授”的头衔,心理学家中的怪才,Quirkology(台湾学者译为“怪咖心理学”)创始人。
他现任英国赫特福特大学教授,为该校心理系研究所负责人,著有心理学热销书《怪咖心理学》(Quirkology)(2008),《幸运配方》(TheLuckFactor)(2006)《发现大猩猩》(Didyouseethegorilla?)(2003)《59秒》(2009)等。
关键是我们可以在YouTube怀斯曼频
道或Quirkology网站看到并参与他的近期研究和有趣的实验。
那什么是怪诞心理学呢?简单地说,怪诞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个方面。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虽然已经有少数先行者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却一直未被认定为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
本书的每一章都向读者揭示隐藏在人生各个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其中包括欺骗、决策、自私和迷信等。
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很古怪研究。
1
比如说,拖延车辆在有红绿灯的路口停留的时间,以此衡量后面会有多少辆车的司机不耐烦地使劲儿按喇叭;研究为什么姓鱼的海洋生物学家会特别多;暗中分析买的商品超过10件却到超市快速通道结账的是哪一类人;叫人用菜刀砍下活老鼠的头颅;分析自杀率是不是和全国电台播放的乡村音乐数量有关;虽然各种质疑看似不无道理,但实验证明"黑色星期五"的确对人的健康不利。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一本神奇的书,它不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的的确确是一本神奇的书。
里面的很多鲜活的事例、调查,让我看了之后瞠目结舌。
这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连“无神论”都是一种信仰的时代,那还有什么不值得我们惊讶的呢。
不过《怪诞行为学》真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作者极度谦虚的说,在我们即将看到的这些研究中,大多数到目前为止还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屈居于不知名的学术期刊中。
这些都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而言,这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和绝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不同,这些研究本身都有点古怪。
有些是用主流的方式研究不同寻常的课题,有些则是用不同寻常的方式研究主流的课题,它们都是行为科学家搞怪的结果。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本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