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克己复礼》精品课件(严选课资)36页PPT

《克己复礼》精品课件(严选课资)36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克己复礼》精品课件(严选课资)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培育公共精神
通过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式培育公共精神,增强人们的公共意识 和责任感,促进克己复礼的实践。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01
02
03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和不正确的言行。
“复礼”:回归到“礼”的 规范之中。
04
2024/1/28
05
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 统一。
4
历史渊源
01
02
03
起源
源自先秦儒家思想,特别 是孔子的教导。
2024/1/28
发展
在后世儒家学者中得到不 断阐发和深化,成为儒家 修身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8
9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
勤奋努力
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学 习精神,不怕困难,勇于 挑战自我。
2024/1/28
坚持不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 轻易放弃。
自强不息
不断自我激励和鞭策,追 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 己。
10
03 复礼:传承与创 新礼仪文化
2024/1/28
2024/1/28
现代礼仪的定义与内涵
解释现代礼仪的概念,阐述其尊重、平等、宽容等核心价值。
现代礼仪的特点
分析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区别,强调现代礼仪的简洁、实用、国 际化等特点。
现代礼仪的实践意义
探讨现代礼仪在社交、商务、政务等领域的实践意义,提高个人和 组织的形象与竞争力。
13
礼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1 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修炼内心,保持平和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培养宽 容、谦逊的品质。
3
自省与反思
定期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不断改 进和提升。
言行举止规范与礼仪
01
02
03
遵守社交礼仪
尊重他人,遵守社交场合 的礼仪规范,如穿着得体 、言谈举止文雅等。
注意言辞和表达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 避免冒犯和误解,展现良 好的沟通技巧。
倡导并实践传统礼仪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有助于 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形成健 全的人格。
促进社会和谐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通 过倡导和实践传统礼仪,可以 减少人际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传承和实践,可以弘 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心。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足
许多家庭在现代教育中忽视了传 统礼仪教育,导致孩子们缺乏基
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传统礼仪被 忽视。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我 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人盲目追 求西方生活方式,忽视了本民族的 传统礼仪。
方面。
02
儒家经典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
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学员们了解到克己复礼在儒
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03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课程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分析了克己复礼在人际交往、职场发展、家庭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克己复礼思想内涵 • 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分析 • 《克己复礼》篇章与其他篇章联系 • 跨文化对比与启示
2
2024/1/25
01
引言
3
论语简介
2024/1/25
01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 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15
孔子形象塑造及特点
温和而威严
孔子被描绘为一位既有威严又不失温 和的长者,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智 慧和尊重。
博学多才
注重礼仪
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他 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对礼仪的尊重和 践行。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精通 六艺,对诗、书、礼、乐等都有深入 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3
中西方文化中自律观念比较
中方自律观念
强调内在修养和自我管理,注重个人 品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倡导克己奉 公、自律自省的精神。
西方自律观念
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强调自我实现 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重视社会 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
2024/1/25
24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中方礼仪文化
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强调礼节、礼貌和面子,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 谐。
包容性。
2024/1/25
17
孔子与弟子关系探讨
2024/1/25
亦师亦友
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孔子不仅传授知识给弟子们,还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互启发、相互促进。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在弟子们的传承和发扬 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弟子们的提问和质疑也促使孔子不断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学说。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探究四: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这样理解您认为正确吗?
宋儒们解释为“灭人欲”,这其实是曲解了孔子的 说法。孔子是主张心性自由的,他承认“食色性 也”,宣扬“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就充分显示出孔子在对待人欲问题上的观点。“克 己”其实是约束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 自我的净化与修养。总之,约束、培养、调整自我 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并 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相反是要追求“人欲” 与“天理”、人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 谐统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居处恭,执事敬 刚、毅、木、讷 仁者不忧
探究一:孔子前文说“克己复礼”,后文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克己复礼概述•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克己复礼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与途径•总结与展望克己复礼概述01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恢复周礼,即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制,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30201定义与内涵03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克己复礼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他认为只有通过克己复礼,才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02儒家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被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和发扬。

历史渊源克己复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遵循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通过克己复礼的实践,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水平,成为更好的人。

道德修养提升克己复礼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和谐社会构建现实意义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0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公共利益为重。

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拒绝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

克制私欲,追求公义追求真理和知识,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03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13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 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 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 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 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 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 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 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 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 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15
何谓“复礼”?
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评析」 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源于周公的“明德、慎罚”
的治国原则。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神道德 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传统。孔子盛赞周公的文治武功,而且 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
本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梦 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梦,而是未能推行大道的隐语。从唯物历史观来 看,行周道以救世,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反动,这要与孔子所处社会性 质联系起来认定孔子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不过,孔子爱周礼、行周道是 为了救世救民,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3
















4
为政以德——德治 克己复礼——礼治
孔 子 政 治 思 想
琉 璃
5
何谓“ 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专题课件

克己复礼专题课件

探究三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 关系?
课文最终两章阐明,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 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旳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 另一方面,孔子又以为礼是仁旳目旳和外在体现(12.1章 )。1.2章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所谓孝弟,就是尊 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旳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 度服务。这么,孔子旳礼就是建立在仁旳基础上旳礼,不 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2.8章,17.21章);孔子旳仁是礼指导之下旳仁,是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旳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旳旳仁爱 ,不是无差别旳兼职、博爱。
以2.8和17.21为先,1.2为结,明确孝悌,报恩, 是仁旳根本。人们假如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 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能够对国家尽忠,忠是以 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旳。儒家以为,在家中 实施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 旳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 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么就能够维护国家 和社会旳安定。
要义:要各守本分。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 以为齐景公真正了解孔子旳话了吗?
齐景公旳结论只关心生活中旳“吾”,只关心“ 吾食之”,而且是一种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 人伦天伦关系旳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孔子旳话旳要义其实是恢复等级秩序,各守本 分。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 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以上所说旳“礼”更多旳是指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而“礼”也是个人旳礼, 是对个人行为规范旳要求,是个人涵养旳提升。这种行为规范和个人涵养怎样体 现在家庭内部?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社会和谐
克己复礼所强调的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等价值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克己复礼的原则可以减少冲突和摩擦,增强人与 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克己复礼的现代价值
道德教育
克己复礼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作 用。通过倡导克己复礼,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的道德建 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
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自我约束
克己复礼的核心是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这意味着要控制 自己的情绪、欲望和行为,遵循道德规范和礼仪规则。
尊重他人
克己复礼也包括尊重他人,对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权益给 予关注和尊重。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遵循社交礼仪和职 业道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谦虚谨慎
克己复礼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教育体系
将克己复礼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年轻 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 好地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的内涵和价值。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克己复礼的主题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克己复礼。同时,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让更多 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克己复礼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谦虚谨慎。我们要避 免骄傲自大和轻率浮躁,而是要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并谨 慎行事。
克己复礼的实践案例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克己复礼的典范。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强调道德修养和 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社交礼仪

克己复礼PPT课件

克己复礼PPT课件
住了。
.
7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 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 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 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
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
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
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
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
尊卑倒置、上下易位、名实不符
.
10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齐自齐桓公称霸,历十世至
简公被陈恒所弑;晋从文公称霸,历九世而
顷公六卿专权。鲁自季友专政,历文子、武
子、平子,至桓子被阳虎所执,正历五世。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 么不同?
孔子讲君臣父子的关系有其两面性,不但
对臣下提出要求,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即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宋儒的说
法把君臣关系片面化,只讲臣下的义务,不
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
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
13
在孔子看来,一个有“礼”的社会是怎 样的?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
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
14
“礼”的本义
金文
加 “示” (祭祀)另造“禮”, 强调“礼”的“祭拜”含义。
造字本义:通过献玉的隆重仪式向神灵表示虔敬。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02Βιβλιοθήκη 尊重家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03
勤俭持家
家庭生活中要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开支,注重节约和理财,实现
家庭财富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交中的应用
遵守公共秩序
在公共场合和社会交往中,要遵守公共秩序,不扰乱社会治安 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尊重他人隐私
在社会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和 隐私,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人们对克己复礼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克己复礼的 价值,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克己复礼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传承与创新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在保持克己复礼的基 本精神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02
克己复礼的基本概念
克己复礼的定义
含义
克己复礼是指个人在道德修养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私欲, 恢复和践行礼的要求。
起源
《论语》中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即通过自我克制和修养 ,回归礼的规范。
克己复礼的内涵
内在要求
克己复礼要求人们自觉地追求道德标准,而非受个人私欲所驱使。
道德自觉
强调个人的道德自觉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反省和修正,实现个人道德品 质的提升。
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不高可能影响实践克己复礼的效 果,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借助外力
可以借助外力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实践克己 复礼,如参加礼仪培训、读书学习等。
06
克己复礼的未来发展
克己复礼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
社会发展对克己复礼的影响

论语《克己复礼 》课件60张

论语《克己复礼  》课件60张

何谓“复礼”?
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吾衰也,甚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使用主谓倒装的句式,突出的是程度之“甚”和时间之 “久”,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的悲凉心情,也 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对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 无限思慕。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 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 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 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 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真 理之论也!但不久,武王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 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 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 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 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 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

小 玩









着四惊
仲节蛰
春气,
时中古
节的称的第“ 开三启中始个蛰 节”

气, ,是

标二 志十



惊 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 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 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8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12.11)

《克己复礼》课件

《克己复礼》课件

对克己复礼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克己复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 到继承和发扬。
02
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克己复礼的未来发展应该结合现代社 会的需要,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场景。
03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克己复礼所蕴含的自我约束、尊重他 人等理念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和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历史上,克己复礼与某些宗 教思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 与道教、佛教中的修行思想有 一定的相似之处。
但克己复礼不完全等同于宗教 修行,它更强调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追 求高尚的道德品质。
03
克己复礼在历史上的发展
克己复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
孔孟之道中的克己复礼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遵循礼的规范,以实现社会和谐。
古代政治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政治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被广泛应用,官员们通过自我克制和遵循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克己复礼
在古代教育中,克己复礼的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学生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倡导自律精神
克己复礼强调自律精神,对现代人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对现代宗教信仰的启示
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
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行和实践,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调修行 和实践的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提倡和谐共处
克己复礼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现代宗教信仰中强 调和平、慈悲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克己复礼》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所提倡的孝,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 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 敬父母。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 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 物质赡养+精神赡养 链接《白发的期盼》
• 孔子认为“_孝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必 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因为“_为_人也_孝_弟_,_而_好_犯_上者_,_鲜_矣____, _不_好_犯_上_,_而_好_作乱_者_,_未_之_有_也____。”
怎样做到“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练习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 鬼”(孔子的原话是“_觚_不_觚_”)的时代,这
“人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 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_天_下_无_道,例 如_诸_侯_舞_八佾、礼_乐_征_伐_自_诸_侯_出_。因此孔子渴望 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恢_复_周_礼_的渴 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的礼仪 制度“郁_郁_乎、_文_哉”,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人都 应该“ 克己复礼”,具体地说就是要“_非_礼_勿_视, _非_礼_勿_听_,_非_礼_勿_言_,_非_礼_勿_动_”。
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儒家指约束自己, 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整理并 付诸行动。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的五 十多年历史,是周朝强盛和统一时期,历史上叫作 “成康之治”。
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 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 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
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 的与外在表现。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 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 别的兼爱、博爱。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疏通源自意: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请问其目 请事斯语矣 2.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4.八佾舞于庭 5.觚不觚
6.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母 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和_颜_悦_色”。
在父母死后要“__守满_丧_期_”。
•明确“礼”和“仁”的 关系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17•11)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3•3)
• 评析:
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 神道德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传统。孔子盛 赞周公的文治武功,而且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 。
孔子极为推崇的是周礼。
孔子为什么提出“克己复礼”?
天下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国有秩序
正名 名正言顺
要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探究: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19)
练习
•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_正_名__,因为在他看来_名不_正_,_则_言_不_顺;
言不_顺_,_则_事_不_成;事_不_成_,_则礼_乐_不_兴; 礼_乐_不_兴_,_则刑_罚_不_中_;刑_罚_不_中_,则_民_无_所_错。手足
名正 安民 刑罚中 礼乐兴 事成 言顺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2.色难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顺乎 3.钻燧取火,期可已矣? 食旨不甘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6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7.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 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 语段要义:“仁”是“礼”的内核。
•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 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 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