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社工特殊人群服务方案
社工特殊人群服务方案社工特殊人群服务方案一、背景介绍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常常面对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失业人员、残障人士、弱势群体等。
这些特殊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怀和服务,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社会。
本方案旨在为特殊人群提供一系列的社工服务,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服务目标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特殊人群应对精神压力和情绪困扰。
2. 引导特殊人群学习、就业和创业,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咨询。
3. 促进特殊人群与社会的融合,推动社会对特殊人群的认知和接纳。
4. 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网络,协调相关社会福利资源。
三、具体服务内容1. 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个体和小组辅导,引导他们寻找内在力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心理康复档案,定期进行跟进和评估,确保服务效果。
2. 就业服务针对特殊人群的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培训和指导,包括简历写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特殊人群的就业机会。
定期组织就业招聘会,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特殊人群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3. 创业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创业计划、获取创业资金,并提供创业辅导和经验分享。
与银行和创投机构合作,为特殊人群提供贷款、投资和支持。
4. 社会融入服务组织社交活动和交流会,帮助特殊人群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交往机会。
宣传特殊人群的优势和特长,提高社会的认知和接纳度。
开展公共教育和意识提升活动,改变对特殊人群的偏见和歧视。
5. 福利资源协调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网络,整合社会福利资源,协调相关福利机构的服务。
与教育、就业、医疗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服务,满足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
四、服务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进行服务效果评估。
定期收集特殊人群的满意度调查数据,以了解服务需求和改进空间。
同时,根据服务数据和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
社会工作实践关爱特殊群体
社会工作实践关爱特殊群体社会工作实践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服务模式,旨在关爱和支持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包括残障人士、老年人、孤寡儿童、青少年犯罪分子以及其他面临困境的人群。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关爱特殊群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展开具体的实践工作。
一、特殊群体的需求特殊群体通常面临着不同于普通群体的困境和挑战。
残障人士需要特殊的设施和协助来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面临孤独和健康问题;孤寡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爱;青少年犯罪分子需要教育和帮助来重新融入社会。
了解特殊群体的需求是开展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
二、重要性社会工作实践关爱特殊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改善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
这不仅是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平等的一种方式。
其次,关爱特殊群体可以增加社会凝聚力。
一个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和融洽。
最后,社会工作实践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特殊群体潜力的发掘和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三、社会工作实践的具体工作1. 资源整合和分配社会工作实践需要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施和专业知识。
这些资源将用于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2. 咨询和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这有助于他们应对心理上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社会工作实践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来帮助特殊群体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加自我价值感。
4.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特殊群体建立支持网络,包括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这有助于他们在面临困境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5. 推动政策变革社会工作实践还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倡导活动来推动政府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为特殊群体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四、案例分析以孤寡儿童为例,社会工作实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爱他们。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针对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加强创新和服务模式的探索,提高服 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跨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 展。
THANKS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定义与特点 •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与内容 •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与启示 • 总结与展望
01
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定义与特 点
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定义
法律援助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和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康复健身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康复健身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参与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机会和平台,如志愿者活动、 俱乐部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03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 务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03
确保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维护他们的尊
严,让他们在晚年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服务内容概述
提供个案辅导
通过专业的个案工作方法,为老年 人提供心理、情感、法律、社会等 方面的支持和辅导。
建立支持网络
为老年人建立各种支持网络,包括 家庭、社区、志愿者等,提供物质 和精神的支持。
组织活动
组织各种有益于老年人的活动,如 健身、学习、交流等,丰富老年人 的生活。
03
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手段,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提
高服务效果。
服务拓展与反思
拓展服务领域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例如文化娱乐、社会 参与、权益保障等。
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V1
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V1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记录表
一、服务对象
1.1 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
1.2 老年人身患重病或行动不便,需要照顾和照料。
1.3 老年人没有儿女或儿女因各种原因无法照顾。
二、服务内容
2.1 定期探访:每周至少一次探访,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2.2 生活照顾:如老人需要购买日用品、医药等,提供帮助。
2.3 陪伴聊天:与老人谈天说地,陪老人消磨时间。
2.4 其他服务:根据老人需要提供相应服务,如送餐、洗衣等。
三、服务流程
3.1 电话预约:在每次探访前,提前电话联系老人确认探访时间。
3.2 定期探访:按照约定时间探访,根据老人需要提供相应服务。
3.3 记录信息:记录老人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及服务内容。
3.4 反馈信息:将记录的信息反馈给社区服务中心或志愿者组织。
四、服务目标
4.1 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感受关怀和温暖。
4.2 建立老人社交网络,减少老人孤独感和心理负担。
4.3 培养志愿者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
五、服务效果
5.1 在服务期内,老人身体状况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5.2 志愿者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5.3 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得到推广和宣传。
六、结语
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是社区常态化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关怀。
志愿者们将身心投入到服务中,为老年人服务,同时也成长和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相信在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社区服务一定会越来越好。
XX县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
1.健康状况: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老年人表达能力、行动能力、反应能力、疾病情况、精神状况等基本生活 能力状况。
.生活保障:了解老年人是否存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困难,是否纳入相应救助保障政策,相关政策是否落实到 位等。
.居住环境:了解老年人居住环境是否睦邻,家庭水电暖气设施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适老化和无障碍 改造需求等。
境。
(三)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主动宣传相关政策和工作推进情况,使特殊困难老年人 及其子女、亲属知晓政策,尤其让独居、空巢、失能等需求度高的老年人应晓尽晓,同时要注重保护特殊困难老年 人隐私。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的良好舆 论环
二、探访关爱对象和内容
(一)探访关爱对象
主要包括:因赡养人不在身边且居家生活困难需要关爱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及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
(二)探访关爱内容
探访关爱服务要结合实际,在坚持个人自愿前提下,在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老年人或 者其家庭成员的意愿,围绕居家养老存在的困难或者安全风险,分类提供探访关爱服务,探访内容如下:
.“四个一”服务:了解是否按要求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提供“四个一”服务,即: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个月洗 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头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等生活必需品。
三、探访关爱步骤
(一)摸清探访关爱对象底数。民政局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调查工作,村(居)民委员 会协助实施。在农村,组织乡镇包联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基层医务人员等逐户上门走访;在城市, 组织街道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基层医务人员等逐户上门走访。以村(社区)为单位,分类建立辖区内的特 殊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扶危助老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扶危助老O1.「项目背景」甲地街道共有13个社区,多数为老旧小区,人口多,老年人占比高。
根据项目需求,需要建立不少于100人的服务档案、开展20个个案和3个小组活动、组建2支志愿者团队和开展不少于8场社区融入、8场重点节日活动。
经与街道沟通项目需求量化指标,最终确定主要围绕老年群体开展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把老年人分为两部分,一是特殊困难群体,二是健康群体。
通过日常帮扶工作了解到,街域内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其身体衰弱、经济水平低下、生活保障支持系统欠缺、医疗卫生、心理状况得不到保障。
同时结合过往服务经验,选取原台账上40户服务对象作为项目的延续,以及新增70岁以上特殊困难群体75户,针对这115户进行了入户了解,最终确定服务103户,进行常态化入户走访、精神慰藉、底册更新、精准问需、定点帮扶等服务。
02.「案例内容」(一)案例概述:社工站通过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在街道的协同下与街域内28家企事业单位和18支街道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甲地街道为老志愿服务联盟”。
通过充分调动社会慈善资源、形成居民点单、社会组织与街道和社区共同审单、社工站派单,企业志愿服务团队接单的服务机制,为街域内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二)案例做法: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精准服务效果。
第一、摸排调查,为困难老人建档,做到一户一档。
确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的原则。
个人档案包含家庭成员信息,了解困难人群的赡养和帮助情况,绘制家庭谱系图了解其家庭系统状况以获得更精准的家庭支持系统相关信息、;对困难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包含以往既有病史、手术史,治疗情况,按照帮扶方向,结合困难群体的需求分类,如法律援助、医疗卫生、便民服务、心理辅导、生活咨询这五大板块的内容,精准帮扶。
第二、精准问需,开展救助宣传,进行政策普及。
驻站社工经街道培训后,一同为有政策疑问的救助对象进行沟通和解答,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身的相关权益,并对其他潜在的困难服务对象进行登记造册,实现动态化管理。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困境及应对9篇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困境及应对9篇第1篇示例:老年社会工作是当前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领域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工作变得愈发紧迫和重要。
老年社会工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和应对。
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和素质问题是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困境。
当前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者数量不足,很多地区甚至缺乏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
而且,老年社会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是解决老年社会工作中困境的关键之一。
老年社会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也是一个困境。
目前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导致一些老年服务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建立健全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体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政府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是解决老年社会工作中困境的重要途径。
老年社会工作中存在着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等问题。
一些地区的老年社会工作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老年服务项目的实施受到限制。
而且,一些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老年服务项目无法覆盖所有需要的老年人群。
加大对老年社会工作资源的投入,合理分配资源,保障老年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是解决老年社会工作中困境的关键之一。
老年社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只有加强老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体系,加大对老年社会工作资源的投入,推广和普及老年社会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服务的需求,让老年人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文章结束】第2篇示例:老年社会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社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老年社会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困境在于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他们对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也有着更多的期待。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1. 特殊人群的定义和分类特殊人群指的是因为身体、心理、情感、社交等原因而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他们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孤独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吸毒者、流浪者等。
这些人群往往面临着生活困难、社会歧视、自我认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挑战。
2. 社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特殊人群的服务需要专业的社工团队来进行,而社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社工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
3.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内容(1)目标与定位: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在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上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与社会融合。
(2)组织结构:建立符合特殊人群服务需要的社工团队,包括团队领导、专业社工、实习生及志愿者等,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为特殊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人员管理制度,确保社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注重对特殊人群服务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社工团队的专业水平。
(4)服务内容与流程:明确特殊人群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与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和流程。
建立完善的记录与跟踪机制,确保服务的全程性和一致性。
(5)资源保障:为特殊人群的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包括场地、设备、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等保障措施。
(6)监督与评估: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团队,对社工团队的服务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4. 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1)实施效果:通过建立和实施特殊人群的社工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社工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增强社会对特殊人群服务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典型事迹材料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国家设立的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机构,其宗旨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需要的人裙。
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有许多工作人员默默奉献,为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工作者的使命。
以下将介绍一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典型事迹材料,展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成果。
一、灾区援助在某次自然灾害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救灾工作,为受灾裙众提供心理疏导和物资支援。
他们不畏艰险,迅速到达灾区,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帮助灾民排忧解难。
他们用爱心和责任感,温暖了受灾裙众的心灵,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二、特殊裙体关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长期关注特殊裙体的生活和成长,他们帮助孤残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工作人员以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为特殊裙体带来希望和力量。
三、社区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积极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他们搭建了社区服务评台,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
以上的典型事迹材料展示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和成就。
他们将爱心和责任融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社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让社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直以来都在为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在帮助特殊裙体的他们也在努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通过各种社会工作项目和活动,他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的共同成果。
一、心理疏导与辅导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常通过心理疏导与辅导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人们。
他们提供温暖的肩膀和耐心的倾听,让受助者能够在情绪上得到舒缓和安慰。
社工站年度计划书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目标
社工站年度计划书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目标本文拟制定的《社工站年度计划书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而制定的。
一、服务目标:1.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积极地发挥社会工作的社会性、社会整合的作用,稳定和调节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生活;2.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健康、精神、劳动和教育等综合性服务;3.开展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文化娱乐等服务;4.组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参与公共活动,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5.建立和完善有关社工站服务工作的法规和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得到更好的服务。
二、服务内容:1.宣传:开展《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工作理念,宣传社会工作服务,增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社会融合能力;2.评估:评估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社会需求,搭建有效的服务网络,指导其参与社会保障,改善他们的社会保障状况;3.服务:开展心理健康体验活动,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体育锻炼服务;4.援助:组织各种及时援助活动,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资金支持;5.科技支持: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科技支持。
三、服务实施:1.组织团队: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工服务团队,确保服务安全、高效;2.参考和学习:参考国内外社会工作的最新理论和服务实践,分析掌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特点,对服务可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3.政策推广:加强和扩大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保护政策和服务政策宣传,使政策得到更多的受众;4.社会教育:加强社会关系的教育和劝导,使社会在正确理解和支持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作用;5.重视特殊群体的服务:尤其重视地区内外离家出走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辅导:老年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作者社⼯实务辅导之⽼年社会⼯作⽅法⽼年社会⼯作⽅法⼀、⽼年个案⼯作1、⽼年个案⼯作的定义和性质所谓⽼年个案⼯作就是指社会⼯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年⼈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帮助和⽀持,以使当事⼈减低压⼒、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
由此,可以发现⽼年个案⼯作的⼀些基本性质:①⽼年个案⼯作的提供者是受过⼀定专业训练的⼈员,他们运⽤社会⼯作的价值理念、⽅法和技巧为⽼年⼈提供⽀持和服务,因此,它区别于⼀般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②⽼年个案⼯作的服务对象是需要帮助的⽼年⼈及其家庭。
③⽼年个案⼯作的终极⽬标是增进⽼年⼈与社会的福利,最终实现“助⼈⾃助”。
④⽼年个案⼯作实现“助⼈⾃助”终极⽬标时,⾯临着更⼤的挑战。
这是因为社会、家庭和⽼年⼈⾃⾝对⽼年的认识都存着误区。
就社会⽽⾔,⼈们普遍认为⽼年是退出社会的代名词,因此在观念上往往视⽼年⼈为家庭和社区的负担,对⽼年⼈的作⽤视⽽不见,却⽚⾯夸⼤其⾝体上的劣势;就⽼年⼈⽽⾔,他们退出⼯作岗位之后,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减少,同时某些能⼒亦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从⽽导致⼀部分⽼年⼈认为⾃⼰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甚⾄抱着“等死”的⼼态来打发时光。
因此,⽼年个案⼯作的⼀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澄清这⼀认识上的误区,通过组织、宣传等⽅式改变社会与家庭对⽼年⼈的⽚⾯看法,同时,在协助⽼年当事⼈⼯作的过程中,使⽼年⼈感受到他们仍然可以改变⾃⼰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并⾮只是消极的⼀群⼈。
2、⽼年个案⼯作介⼊的内容①协助⽼年案主认识及接受⽼年;②帮助⽼年案主重新整合过去⽣活的意义,从⽽使⽼年⼈产⽣⼈⽣完美的积极的、正⾯的感受;③改善⽼⼈与家⼈的关系和相处问题;④⽀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其晚年⽣活更加充实;⑤为⽼年⼈组织与争取权益以及寻找各种社会资源;⑥帮助⽼年⼈建⽴科学、健康的晚年⽣活⽅式和⼼理准备,积极地应对⼈⽣晚年期各种“⽣活事件”(如丧偶、重病、空巢家庭,等等)⑦辅导⽼年⼈正确认识死亡及接受死亡的来临,⽽减少愤怒及恐惧的消极情绪3、⽼年个案⼯作的基本技巧①会谈技巧⽼年个案⼯作会谈是指⼯作员与⽼年案主相互接受有特定⽬的的⼀种专业性谈话。
社工站年度计划书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目标
社工站年度计划书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服务目标 x
一、困难群众服务目标
1、建立社工站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加强精准服务,对困难群众及长期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生活保障。
2、通过社工的个体化社会福利服务,针对困难群体量身定制脱贫攻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挑战。
3、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引导有问题的困难群众融入社会,使他们不仅通过原有的民间传统援助途径,而且能够从新以及更合理的途径解决其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
4、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困难群体的社会问题,及时发现潜在的困难群体,以便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二、特殊群体服务目标
1、开展与特殊群体有关的各项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儿童、老年人、孤寡妇女及其他边缘群体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探讨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提供特殊群体必要的社会支持和补充保障,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全面发展。
3、通过发放“小礼物”、准备必要的资助和福利,使特殊群体的生活更加充实、富裕、健康。
4、风险预警,定期进行社会环境及特殊群体的监测,及时发现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对可能发生风险及早期发现,负责及时采取有
效的保障措施。
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针对老年人养老需求服务计划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增加成为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老年人作为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生活养老的问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会工作者要制定一项日常服务计划,为老年人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一、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服务项目,都需要基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还应该尽可能开发符合老年人爱好的活动,让他们更愉悦地生活。
例如,文化活动、爱好培训、健康关爱、心理咨询等。
还应该紧密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在保持安全和便利的前提下,让老年人享受更为舒适的生活。
二、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健康身体健康是保证老年人生活滋润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社工应该制定每位老人的个性化养老保健计划,并做好医疗保障和防护工作。
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疾病偏好,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并确保药品的营养补充和质量稳定。
同时,组织生活、健身、游泳等活动,让老人有机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参与社交、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生活充实程度,减少社交孤立的机会。
因此,社工应该组织一些老年人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小组交谈,课程学习,学习手工制作等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建设。
四、制定合理养老保险政策老人的经济来源通常是养老金和其他国家政策,如余额宝等社交金融产品。
但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工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紧密合作,制定老年人养老保险等金融服务政策, ,特别是在老年人的经济困难帮助中,社工应当通过资源整合和社会网络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五、设立智能养老中心智能养老中心是将智能科技应用于老年人养老中的一项服务模式。
智能养老中心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电子餐牌、健康评估、计算机诊断、数据分析、教育培训、警报系统等,让老年人享有更好的生活即时服务和优质的技术支持。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个案服务技巧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个案服务技巧一、介绍失能半失能老人是指由于身体或认知功能的丧失而需要特殊照顾和服务的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特殊个案服务。
本文将就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个案服务技巧进行探讨。
二、了解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1、身体功能障碍失能半失能老人可能因为疾病、意外或岁月的侵蚀而导致身体功能障碍,例如行走困难、肢体残疾等。
日常生活中,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和护理服务。
2、认知功能障碍有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失忆、智力减退等问题。
在与他们交流和照顾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交流和引导方式。
3、情绪和心理问题由于身体功能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失能半失能老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和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三、特殊个案服务技巧1、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配、康复训练等内容,确保他们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支持。
2、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和设施对于身体功能障碍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要提供适当的辅助器具和设施,如助行器、轮椅、便携式扶杖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采用特殊的交流方式对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采用特殊的交流方式,如简洁明了的语言、重复、引导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并配合他们的工作。
4、进行心理支持和抚慰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抚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和调整心态,增强生活的乐观和信心。
5、关注家庭和社区融入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康复和社交需求,需要关注他们的家庭和社区融入,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交和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四、总结失能半失能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裙体,他们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支持。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的重点考点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级社工工作实务知识: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③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④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人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
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
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因而,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处理精神问题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方案
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方案特殊群体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个人自身的特殊性质或者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经济、教育、健康等方面面临比一般群体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残疾人、贫困家庭、老年人、儿童、少数民族等。
为了保障特殊群体的权利和利益,需要建立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方案。
本文将从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人员、服务资金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服务内容特殊群体的服务内容应当针对其困境和痛点,通过提供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经济支持:为贫困家庭、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提供经济援助和资助。
例如,提供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健康保障等。
2.教育支持:针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辍学儿童等提供教育援助。
例如,提供教育机会、家教辅导、心理疏导等。
3.医疗/健康支持:针对残疾人、老年人、患病群体等提供医疗健康保障。
例如,提供医疗救助、护理服务、健康咨询等。
4.法律支持:针对被侵犯的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例如,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等。
5.社区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孤独症患者等提供社区服务。
例如,提供心理咨询、康复训练、居家看护等。
二、服务模式特殊群体的服务模式应当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个性化服务:根据特殊群体的具体需求和痛点,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例如,为残疾人提供定制化的康复训练,为孤独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
2.多元化服务:通过多种方式,为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例如,在线咨询、电话咨询、面对面服务等不同形式的服务。
3.社区化服务:以社区为基础,通过社区策略和社区网络,为特殊群体提供社区化的服务。
例如,在社区开展残疾人支持组织、老年人活动中心等。
三、服务人员特殊群体的服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情感关怀。
需要为服务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以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专业技能:特殊群体的服务需要具备专业技能,例如,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服务平台(项目)可设计的内容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服务平台(项目)
可设计的内容
民政系统社工服务平台(项目),以服务困境群体为主,以家庭为本,以社区为基础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
可设计服务内容是:
一是为困境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困难人群、受灾群众等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矫治帮教、犯罪预防、就业援助、社会救助、危机干预、权益维护等补救性服务。
二是为陷入轻微困境的个体、家庭、群体等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援助、情绪支持、资源链接、认知拓展、能力提升、压力释放等援助性和支持性服务。
三是为一般个体、家庭和群体等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支援、社会参与、社会融入、兴趣发展、文娱康乐、教育培训、人际拓展等事前预防性服务。
四是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国家法律政策宣传、公益倡导、公民教育等,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方法得介入“特困老人”涵义得界定:特困老人系指“三无靠”老人,即本人无工作,单位依靠不上;或子女就是残疾人或下岗职工,子女依靠不上;或非孤老,民政救济依靠不上。
[1]特殊困难老人简称为“特困老人”,只要就是指60周岁及以上得独居、孤寡、高龄、重病、残疾、经济特困等老年人。
独居:指与子女不在同一社区(村)居住得年老体弱得、安全无保障得单身老年人。
孤寡:指在民政登记注册得无亲属、无子女、年老体弱得、安全无保障得单身居住得老年人;高龄:指年龄在80周岁级以上(含80周岁),虽无经济之忧,但体弱多病者;重病:指民政社会救助认定得大病或久病卧床得老年人;残疾:经济特困:指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或低收入家庭(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老年人。
[2]一、空巢老人得社工介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得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老人”常指 60 或 65 岁以上得人,这一点比较明确。
空巢老人包括两类:第一类就是独居老人,这种老人有以下四种情况,即从未结婚、离婚、丧偶或者夫妻分居;第二类就是老夫妇同住得老人,她们或者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分开住(李杭东,丁峻,2006年)。
城市老人在城市居住、有本地户口;在城市居住、没有本地户口,即户[1]孙才坚、徐静罡、周裕智、吴国卿、仲伟安、宋佩秋、冯筱明,上海市卢湾区社区特困老人医疗服务得社会救助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年12月第16卷第12期[2] ] 关于开展特困老年人帮扶工作得实施方案籍老人与非户籍老人。
老龄化与空巢化带来得问题主要就是空巢老人养老得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老年人得照顾需求明显增加,不仅表现为需要照顾得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同时表现为老年人需要照顾得方面扩大。
老年人,特别就是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与失能老人得大量增加,使得照顾需求大幅增长。
据统计,从 2000 年至 2006 年,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与照料得比例已由 6、6%升至 9、3%。
而且,随着社会得发展进步,老年人需要得照顾不再仅局限于基本生活照料得层面,还扩展到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旅游出行等方面;对空巢老人来说,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社会交往得需求更为强烈。
另一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得服务远远不足。
第一,我国传统得养老方式就是家庭养老,正所谓“养儿防老”,老人主要依靠年轻得子女提供支持,但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缺乏最基本得养老资源。
第二,社会养老机构得规模与能力有限。
近年来我国积极建设养老机构以应对养老危机,但就是机构及床位明显不足。
对专业本身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得发展,推动了社区工作得本土化实践,有利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得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在社区层面,充分运用社会工作得各种方法与技巧,推动专业在实务领域得发展。
社会工作者通过秉持“助人自助”得专业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活动三大方法,辅以工作坊、讲座等形式,为空巢提供多样性得服务。
对空巢老人得健康照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生理健康,在生理健康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得辅导,在面谈得过程中深入了解老人面临得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传授健康知识。
可以开展小组,进行团队学习,如社工组织老年人学习老年人常见病预防治疗知识,增强老年人保健意识;学习人脑保健知识,预防老年痴呆;开展高血压老人小组,通过小组分享老人患病得心情,释放情绪与压力,学会养生与自我调节保护。
在小组中,老人不仅能学习健康知识,也有助于增进老人之间得互动,满足老人得社交需求。
另外,还可以举行老人趣味运动会、老人练太极、老人义诊等社区活动;举办健康知识社区宣传活动,增进老人得保健意识;根据老人需求,开设不同主题得健康讲座,如预防“三高”系列健康讲座、预防老年痴呆讲座、饮食安全讲座等。
2.心理健康方面。
每个人都不免遇到很多情绪问题,对于缺乏照顾体系得空巢老人来讲,除了常人遇到得情绪问题之外,又增加了孤独感、抑郁与压力等。
在应对空巢老人得情绪方面,社工通过家访、面谈,运用专业得工作手法,协助老人解决问题。
社工通过提供抑郁症系列辅导,运用系统脱敏法缓解情绪,同时调节现实矛盾,改善空巢老人得抑郁症状。
对于孤独感比较强得老人,完善与建立支持网络,加强人际联络;定期探访,提供情感支持。
对于照顾压力大得老人,社工可以协助分析压力产生得原因,调动可运用得资源,积极改变现状。
对于非户籍空巢老人存在得适应不良得问题,社工可以协助了解环境、运用环境资源,提供适应系列辅导。
对于丧偶得空巢老人,社工协助老人理性瞧待死亡,重视生命得可贵,提供哀伤情绪辅导,建立与巩固支持网络。
对于有精神问题得空巢老人,社工链接医疗资源、寻求政策。
总得来说,就就是运用鼓励、倾听等技巧,了解老人得真实感受,协助老人认识自身得潜力与优势,同时联络资源,构建支持网络,帮助老人走出情绪困境。
为了让更多得空巢老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社工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走进社区给老年人开展心理讲座,解答老年人得心理疑问;开展社区健康老人评选活动,将“健康老人概念”推广给每一位老人。
一个人得生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伴随着相应得心理问题。
社工常常就是将老人瞧作一个独立完整得个体,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提供健康服务。
社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得能动性,深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了解实际需求,整理出有理有据得报告,向政府进行政策倡导,以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得全方位居家照料需求。
非户籍老人在政府层面得不到照料,这就更需要社工发挥自己得专业。
社会工作就就是一门为弱势群体而存在得专业与职业,社工不仅需要通过政策倡导为非户籍空巢老人争取更多得权益,更应该注重构建支持网络。
对于每一个空巢老人而言,构建社区支持网络都就是必要得,更应该发挥社区居民得能动性,发挥义工得巨大能量,为户籍空巢老人提供照料。
同时,社工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老人自身得照顾能力。
除此之外,提供相应得照顾资源与信息也就是必要得。
在人际交往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得或小组得形式传授人际沟通技巧;也可以借助各种小组或者多样性得社区活动搭建沟通平台,增加人际互动与沟通。
社工通过动员与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建立老年人得支持系统:根据社区老年人得年龄特点及性格特征设计了社区老年人邻里关爱互助小组活动,建立邻里支持,为老人提供便捷、及时得服务;通过结对关爱,让社会各界加入到为老服务中去;通过社区老人互助探访、同龄人互助小组等,加强老人之间得相互支持。
在文化娱乐方面,社工在认真评估社区空巢老人需求得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得文化娱乐活动。
社工满足空巢老人得文化娱乐需求得手法主要就是各种兴趣小组与社区活动。
社工注重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一些互动游戏,加深了她们之间得了解与认识;举行老年人舞蹈兴趣小组,满足社区老人得舞蹈需求,丰富老年人得康娱生活;老年人书画兴趣学习小组,培养老年人对书画得兴趣;开展老人照片分享会,唤起老人得美好回忆;成立老人模特队,挖掘老人潜能,展现自己最美得一面;举行“热爱生活、独立自信”主题配乐诗朗诵比赛。
在信息政策方面,社工可以通过一对一面谈,深入了解老人得需求,提供详细得政策,并协助申请相应得服务;也可在逢年过节得社区活动时,宣传与老人相关得政策与服务;同时可以协助老人制作社区自己得老年报,刊载最新得政策与服务、最新得社工活动、老人得人生经验、回忆以及老年保健养生知识、常识。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老人潜能,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得目标,同时达到了老人互助得效果。
精神慰藉主要就是关心空巢老人,消除空巢老人得孤独感。
为此,社工可以进行探访或者带动义工进行探访,给以情感支持;也可以邀请老人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社工也应该在举办互动得过程中,营造浓厚得敬老爱老得社会氛围;而且,前面所讲得多样化得社区活动,都有助于增加空巢老人与她人得沟通,搭建老人支持网络,达到精神慰藉得效果。
老化就是生命过程中正常与自然得现象。
失能老人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照料与严重依赖照料得群体,在起床、洗澡、穿衣、上厕所、做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帮助,她们就是老人中得弱势群体,其照料问题就是一个高难度得问题,她们得照顾者也比一般老人得赡养人面临更多得困难。
关于老年人得界定,在我国,60周岁以上得公民为老年人。
有学者将失能老人定义为:按照国际通行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 “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六项指标进行测算,有至少一项做不到年满60周岁得人。
[3]失能老人有高龄、患病多得特点,导致她们面临得问题有别于其她老人。
失能老人所特有得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理机能受损,活动范围受限,第二、自我意识丧失,思维能力降低,第三、认知行为失调,抑郁焦虑严重,第四、社交障碍,亲属朋辈缺失。
运用得人本治疗模式与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普遍适用于失能老人,针对机构内失能老人得社会工作介入往往就是多种工作方法与技巧综合使用。
社会工作者在对失能老人开展服务工作得时候不能使用从模式到个案得思维逻辑,而应当先研究服务方案,在去瞧用什么理论与模式来支持与说明,避免固化思维。
为机构内失能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就是,接案、收集资料、前期评估、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过程评估、方案调整再实施、效果评估。
失能老人很少直接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更多得家属或社会[3]华夏,养老机构中失能老人精祌慰藉得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硕士论文工作者自觉发现建立合作关系。
老年人具有很高得异质性,针对机构内失能老人得社会工作评估工作根据对象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得方案,首先,针对失语或失智老人,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她得生态系统原子出发,多方收集案主资料或者直接对案主得行为进行观测得到前后变化得数据。
再者,对于思维、语言能力正常得老人,在评估方法得基础上可以进行量表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尽量少用书面记录得形式对老人进行测评,尽量给测评对象提供安全、秘密、轻松得测评氛围。
二、老年残疾人得社工介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残疾人得数量与比例快速增长。
老年残疾人问题凸显为重要得社会问题。
作为一个“舶来品”,专业得社会工作在中国得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本土化过程中,我国得残疾人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得进步。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对残疾人所做得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得残疾人服务,而就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得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她们平等得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得专业活动。
老年残疾人就是指年满60岁得残疾人,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残疾人得老龄化,即六十岁之前已患有残疾得个体随着年龄得增长进入老年阶段;另一种就是因老残疾,个人进入老年以后,随着机体得衰老,老年疾病得增加,逐渐丧失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成为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