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复发的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历年问答题及部分答案

精神病学历年问答题及部分答案

精神病学备注:括号内数字表示该问法出现的频次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和诊断原则.2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3.心境障碍的总体临床特征(3)心境障碍的主要表现(2)/ 心境障碍的分型和各型临床表现4. CCDM—3精神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精神分裂症至少六项临床症状/CCDM-3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5神经症的共同特点(2)6.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7 妄想的定义与特点.请列举说明+18.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精神病学问答总结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对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功能损害。

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症状: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②认知改变:零星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观念,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等;③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④行为改变:如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等;⑤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等。

二、显症期症状:①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幻听最常见;②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被动体验、思维形式与思维过程障碍;③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和外界刺激不相符;④意志行为障碍;⑤定向、记忆、智能、与自制力:对时间、空间和人物一般能进行正确的定向,意识是清晰的,一般记忆和智能没有明显障碍,自知力缺乏。

临床分型:1、单纯型: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个性改变等,此后也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2、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的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3、紧张型:以紧张症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精神疾病知识问答

常见精神疾病知识问答

常见精神疾病知识问答1、康复病人的家属应配合什么工作?病好后,病人的思想较复杂,顾虑较多。

如怕受岐视对工作学习失去信念,怕复发,对病人中的事情懊悔害羞致情绪低,怕家庭关系搞不好,怕失恋,怕影响工作和生活等等。

家属应给予康复者加倍的关心和常识教育,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针对其顾虑,用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常与其谈心,给予安慰和保证,与单位联系,配合好防治工作。

2、精神病康复后为什么还要长期服药?精神病经过系统治疗,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能很好适应正常工作学习,仍要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维持量易复发。

如果过早或过多的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易导致精神病复发。

3、服用维持量抗精神病药物应服多少时间?维持剂量一般是其治疗量1/2-1/3。

一般应服用2-3年。

除了有过早或过多减少抗精神病药的维持量易复发,但也有的因过度疲劳、过量饮酒或某种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原因诱发的。

4、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损身体吗?在治疗期(最高治疗量时)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如阳萎、过敏、皮肤色素沉着,白血球减少等等。

而服用维持剂量药物,一般很少出现上述或其他有损身体的副作用,也不会成瘾和出现耐药性。

5、神经(官能)症是不是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不属于精神病;所以没有精神病常见的症状,而主要是焦虑、强迫现象、恐怖、抑郁、疑病和歇斯底里发作。

此类病大多有一定的心理因素。

虽然往往不易找到其原因,但并非没有。

而个性的特点也是千万神经症的基础。

6、精神分裂症治愈后是否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现代方法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尤其是早期患者更是如此。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程长了疗效就差,这是一般规律。

影响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病前性格不良,起病慢病期长,治疗不充分,遗留有多种残余症状或个性改变,以往有过复发,过早断药。

7、躁狂抑郁症是否复发?病常可反复发作,或是单独躁狂发作,单独忧郁发作,或者两者交替发作。

躁狂症青年人多,而忧郁症多见于中年人,春未夏初发病率较高。

8、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系统和彻底的治疗,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按时复诊,定时按量服药,坚持维持治疗。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1

常见精神病性症状1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3.社交能力;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与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①症状消失程度;②自知力恢复程度;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一)概念与分类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与运动性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病人常见问题咨询

病人常见问题咨询

常见精神疾病问题解答1、精神病可以根治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多见的,具有慢性、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达到症状“完全缓解”的标准并保持“完全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病情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给予判断痊愈的标准,但是要是按照科学的理论来讲完全是可以治疗痊愈的。

目前我们的目的是按照科学的方法给予治疗,主要的是注意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这样病人能够坚持长期服药,减少复发率,逐渐的恢复社会功能。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甚至医生都说分裂症很难治愈的原因。

我们都要认真的对待,以科学的理论为根基,去知道家属或者患者尽量的按照科学的治疗方法去治疗,这样能够减少复发率,社会功能也能很快的恢复,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尽早治疗,避免脑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月经异常1、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月经失调时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重型精神疾病,我们可以考虑先治疗,如果出现了月经失调的话可以给予乌鸡白凤丸治疗,在治疗女性的精神病,尽量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但是出现催乳素水平增高的药物,最严重的是利培酮在临床工作中我还遇到这样的患者,就是出现月经周期延长,但是这样的患者年龄大多在绝经前后的年龄!!这样的患者,我的处理是暂时先不要管她,一旦到了绝经后,自然就好了,只要对病人没有太大的影响就好。

如果出现闭经,那么势必对年轻的患者产生影响,最主要的是心理上产生的焦虑比较严重,所以药给予正确的治疗,实在不好,就必须换药,不是说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好久不能换药,换用另外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未必疗效不好,出现的闭经或者月经周期延长,在临床上时比较普遍的,同时我们的很多文献也都有报道,在处理上要看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特点,结合临床及精神症状的改善情况来做最好的处理,希望大家对待这样的问题不要慌张,主要在于治疗的过程!!!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不明,其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现阶段其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重点】✧应急医疗处置及对策✧常见危险行为处置及对策一、应急医疗处置及对策(一)疾病管理面临的问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当中常常面临癫痫发作应急医疗处置、危险行为急性应激处置、家属、患者精神、心理对疾病有耻辱感以及不合作精神疾病患者精神检查等问题(二)应急医疗处置的疾病1.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危险行为需要应急医疗处置。

2.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应急医疗处置。

3.癫痫所致精神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疾病需要应急医疗处置(三)应急医疗处置原则1.知情同意:病人家属甚至监护人在场的,由家属、监护人在场签字确认,病人家属和监护人没在场,由公安机关的人员签字确认。

2.合理: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恰当,同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3.及时:一旦发现一些应急的情况之后,要及时感到,不能拖拉,时刻处于一种战备状态。

4.安全:不止是要保护病人的安全,还得保护病人周围人的安全,保护社会的安全。

(四)应急医疗处置前准备1.成立应急医疗处置组人员构成:由连续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以及具有连续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精神科专业护士组成组长要求:具有临床和应急处理经验的精神科高年资医师工作方式:24小时轮班,执行任务时,医护人员需佩戴胸牌标明身份2.制定应急医疗处置预案(五)医疗处置设备和设施应急医疗处置必须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设备,要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救护车,还要有相关的精神科药品。

(六)医疗处置指征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安全的行为,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有自伤或自杀行为的患者、出现急性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进行医疗处置。

(七)医疗处置方式1.精神科门诊留观留观一般的适用于能够立即确诊、戒断症状、心因反应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或者观察。

如果疾病诊断已经明确,但是处理的措施比较简单,预计在24小时之内可能应该得到解决的病人,也可以留观。

精神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培训试题及答案在医学领域中,精神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类型。

为了提高医生和专业人员对于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培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提供一些精神病培训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加深对于精神病学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疾病被归类为精神障碍?a) 中风b) 高血压c) 忧郁症d) 肺炎答案:c) 忧郁症2. 精神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是:a) 全面体检b) 血液化验c) 客观症状观察和询问病史d) X光检查答案:c) 客观症状观察和询问病史3. 下列哪个是精神病的常见症状?a) 高热b) 肌肉僵硬c) 幻听d) 头痛答案:c) 幻听4. 长期药物治疗精神病的目的是:a) 快速缓解症状b) 治愈疾病c) 减少复发风险和稳定病情d) 增加患者的食欲答案:c) 减少复发风险和稳定病情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精神病只能通过器质性病变引起。

答案:错误2. 精神病的发病是由于单一原因导致的。

答案:错误3. 精神病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

答案:正确4.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疗法。

答案:正确三、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某某,男性,28岁。

患者反映自从失业后就开始出现低落的情绪,并逐渐加重。

他感到无助、没有希望,并出现了失眠和食欲减退的症状。

他对此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困扰。

案例问题:1. 这位患者可能患有什么类型的精神疾病?答案:忧郁症2. 请列举三种可能导致该患者精神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答案:失业、低落的情绪、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3. 推荐给该患者哪些治疗方法?答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寻求社会支持等。

四、简答题1. 简要解释精神病的定义和病因。

答案:精神病是一种临床病状或综合征的表现,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2. 简述药物治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类别和作用机制。

答案:常见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改善症状。

精神科护理记录常见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精神科护理记录常见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精神科护理记录常见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所面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复杂多变,一是无家属陪伴,二是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作祟,没有正确的主诉,而需要护士严密的临床观察,将患者病情,治疗与护理正确无误的在护理记录上反映出来,因为护理记录不仅是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记录,同时为患者今后的预防复发,检查、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也为医疗护理纠纷提供主要的法律依据,现针对精神科护理记录中常见的问题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XX年8月~20XX年9月我院精神科80份护理病历,对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

2、存在问题抽查的80份护病记录中,59份存在不同质量的护理问题,其中病情不符6份,记录带有主观性5份,记录不完整10份,记录不及时5份,涂改8份,字迹潦草7份,内容空洞8份,记录不具体5份,执行后不记录5份。

3、问题分析3.1记录与病情不符。

护理记录是观察证实护理经过的记录,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如果护士不深入病房与患者家属接触交流,不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行为,就很难收集到真实有效的资料,既影响了护理质量,又增加的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3.2首次记录不全面。

生命体征交待不清,如写生命体征正常,或与体温单不符;由于护理体检不全面,如皮肤完整性交待不清,患者的牙齿,手指、脚趾等缺失未写清;有时由于时间关系,对遗嘱未对下一班交待,对入院时采取的特殊护理措施未写清,甚至有一份护理记录是两名护士的笔记书写。

3.3记录欠认真。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记录不够认真,常有不规范的涂改,用手术刀片刮,橡皮擦等。

文字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较多,字迹潦草、签名不认真,致使无法辨认,标点符号实用不正确。

3.4记录欠严谨。

病情变化时护理记录比较凌乱,治疗时间顺序矛盾,不能重点突出,有些还带有主观性判断,尤其是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书写不严谨。

3.5记录简单,内容空洞。

精神病的10个特征能治好吗

精神病的10个特征能治好吗

精神病的10个特征能治好吗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障碍,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特征。

下面将介
绍精神病的10个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特征一:幻觉
精神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即感觉到并不存在的事物或情境。

幻觉可能表现
为听觉、视觉或其他感官上的错觉。

特征二:妄想
妄想是精神病的常见特征,患者会产生各种不符合事实的坚信,并且无法改变
他们的观念。

特征三:情绪不稳
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往往波动较大,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

特征四:自闭
精神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自闭、社交障碍,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或参与社交活动。

特征五:行为异常
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异常,如言语混乱、行为古怪,甚至自伤或自残。

特征六:记忆问题
部分精神病患者会出现记忆问题,包括短期记忆障碍、遗忘等症状。

特征七:睡眠障碍
睡眠问题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特征,可能表现为失眠、噩梦、睡眠过度等。

特征八:认知问题
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常常受损,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问题。

特征九:自知力缺失
部分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病情或行为异常。

特征十:社会功能下降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往往会下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受损。

综上所述,精神病具有多种特征,治疗取决于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希望通过专业的治疗,患者能够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综合医院常见精神科问题的处理

综合医院常见精神科问题的处理

疲乏 83%
喉头及胸部缩窄感 75%
胃纳失常 71%
便秘 67%
体重减轻 63%
头痛 42%
颈、背部疼痛 42%
胃肠症状 36%
心血管症状 25%
*
抑郁症病人就诊途径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约90%的病人首诊于非精神科,就诊过程中仅20%的抑郁症被检出;
3%用过气功、迷信治疗;
7%已接受各种非抗抑郁剂治疗;
有效率均在60%-79%;一年复发率13%-26%
特点: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小,对心血管等脏器影响小,镇静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好,服用方便
服药方法:常在早餐后服药,如出现倦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始,酌情缓慢加量
*
SSRI的作用机制
Stahl S M, Essential sychopharmacology (2000)
WHO推荐: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5年,可不维持服药 多数意见: 首次发作维持治疗6~8个月 2次以上(尤其近5年内)应维持治疗2-3年 多次发作者应长期维持治疗 青少年起病,伴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自杀风险大,有遗传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中止时,应缓慢减药以观察复发迹象,减少撤药症状
机制: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假说
易患人群:老年、儿童、脑损伤史、酒依赖者多发
原因:感染、脑缺氧、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手术创伤、药物、充血、水肿
*
谵妄(3)
处理
寻找引起谵妄的原因
积极处理原发病
3
对症、支持治疗
4
镇静剂的应用 小剂量、短期:氟哌啶醇,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慎用)
护理:注意环境护理,防意外
03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诊断与鉴别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诊断与鉴别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 病的诊断与鉴别
了解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定义、分类以及其诊断与鉴别的重要性。
心理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心理问题是什么?
心理问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中面临的情绪和行为困扰。
心理问题的分类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 抑郁、压力和恐惧等。
为什么重要?
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 助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躁郁症
情绪极度波动,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状态。
抑郁症
持续感到悲伤、失去兴趣和愉悦,影响日常生活。
为什么重要?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的鉴别要点
症状类型 症状持续性
症状严重性 对现实的认知
心理问题 短暂
轻至中度 保持正常
神经症 较长时间
中度至重度 保持正常
精神病 较长时间,持续影响 生活功能 重度 现实感受失真
常见的神经症症状和特点
1 焦虑症
持续不安、过度担忧和恐慌的症状,可能导 致身体不适。
2 强迫症
反复出现的强烈冲动和无法控制的行为,引 起明显的困扰。
3 恐怖症
对特定事物或情景的极度恐惧和回避。
4 为什么重要?
了解神经症症状和特点可以帮助进行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和特点
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情感和行为的紊乱,严重影响个人功 能。
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和恢复功 能。
生活方式干预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 社交支持。
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1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自我肯定。源自2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交流,寻求专业帮助。
3 管理压力
学习应对压力的健康方法,如锻炼和放松技 巧。

精神病防治科普知识完整版

精神病防治科普知识完整版

精神病防治知识1、什么叫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发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人的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

2、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开场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

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

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起病常潜隐,开场表现懒散,不修边幅。

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冷淡,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

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

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联,对他(她)不利。

或疑心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

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

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3)无故出现情绪低落或特别快乐,或脑子想问题困难,或突然脑子里涌现出许多事情。

6、患精神病后应怎么办?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相关机构进展就诊,经过治疗病症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进展后期康复,但必须终身服药。

什么是重度精神病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乖僻、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病症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一、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原因分析

反复多次住院精神病人原因分析
2.解决精神病患多次反复住院的对策
2.1加大医院治疗与社会宣传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一定要牢牢抓住病患的最佳治疗时间,特别是在病患患病周期更短,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从而达到预期的网点预防效果。此外,医院应当注重对治疗疗效的关注。而且应当加大社会环境下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精神病的主要理念宣传,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病患出现病情复发的问题,最大程度降低社会公众的误解与歧视,也能帮助病患消除内心的顾虑,同时与病患进行积极交流与开导,防止病情恶化,同时注意病患的心态变化,而且在病患发病期间内就需要科学用药,最大程度降低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而且征求病患及其家属的意见,选择长期服药或者肌肉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长久治疗,同时可以利用防治网点,就近根据病情变化情况调整剂量,甚至送药上门[5]属于一类常见的疾病,而其危害程度往往与住院的病患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精神病患来说,虽然多数都是通过科学的治疗,但是临床治疗后,他们中大多数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对于多数病患而言,精神衰退往往是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且发病具有反复性。要解决反复多次住院的问题也是当下多数精神病研究专家研究的重点。
3.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多次住院的精神病患来说,彻底根治疾病的主要根本在于了解其反复发病住院的原因,并且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干预和影响,以保证病患能够从身心方面,社会从舆论与认知方面进行改善,以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克礼,译.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15,01(01):81-83.
2.2注重培养病患的自主独立意识
对于多数病患而言,住院依赖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交恐惧、生活依赖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多方面因素,而对于病患而言,应当关注病患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注重培养病患自主生活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特别是加大对病患个人生活以及社会能力的提升,注重调整与改变周边条件,缩短住院周期,增加社会交流渠道,从而保证病患的治疗由医院内延伸到病患住院后的生活中,对于病患的病情影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脱离社会环境,沿着有利病程进展的途径在社会中得到康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适当手段,提高家庭、社会在治疗中支持和合作,使病人基本上不离开社会生活,才能有效减少住院频率。

精神病1-5级的表现抑郁症状有哪些

精神病1-5级的表现抑郁症状有哪些

精神疾病的不同级别对抑郁症状的表现精神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症状是其常见表现之一。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精神疾病可以被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级别下的抑郁症状表现也会略有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精神疾病1-5级对抑郁症状的具体表现。

精神病1级当精神疾病处于1级时,患者可能表现出轻微的抑郁症状。

这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精力不足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无望,但这些情绪通常不会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精神病2级在精神疾病升级至2级时,抑郁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

除了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倦、愤怒、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社交活动也会减少。

精神病3级在3级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状可能会变得更为严重。

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沮丧、绝望和焦虑情绪,常常感到疑神疑鬼。

睡眠问题和食欲问题可能会加剧,社交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

精神病4级精神疾病升至4级时,抑郁症状已经非常严重。

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情绪极度低落,感到自己是无价值的。

睡眠障碍、食欲障碍等问题可能加剧,社交功能彻底受损,需要紧急干预和治疗。

精神病5级在最高级别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状达到了极致。

患者可能完全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严重的自伤和自杀意念可能导致危险的后果,需要立即进行专业干预和治疗。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不同级别下对抑郁症状的表现有所差异,但都需要及时发现和干预,帮助患者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精神疾病知识问答

精神疾病知识问答

精神病防治知识问答一.得了精神病怎么办?精神病是常见病,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精神病的认识偏见和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了解,病人和家属常不能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在发现精神病后不能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而是求神拜佛、找偏方,直到发展到非常严重阶段,才去医院就诊。

对于精神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病,应及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正规治疗、系统治疗,这种治疗一般只能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才能较好的进行。

如果不能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好转就停药,停药后就复发,反反复复转为慢性状态,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难以治愈,而且为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对于生了精神病,要认真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千万不要以为患精神病是丢人的事而加以掩盖,这样做不但隐瞒不住病情,反而使病情因得不到治疗而加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二..精神病与哪些因素有关?1.精神刺激: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出现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

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还是使人痛苦的恶性刺激,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对人有心理影响。

但一般认为,引起人们的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非良性刺激,容易致病。

2.个性因素:在同样的环境中,承受同样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素质较差、对精神刺激承受力低的人容易发病。

通常情况下,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份自尊的人,不与人交往、孤僻懒散的人受挫折后容易出现精神异常。

3.遗传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属中精神病患病率比一般普通人群明显增高,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越高。

4.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内分泌、营养障碍等均可导致精神障碍。

但应注意,精神障碍伴有躯体因素,并不完全与精神症状直接相关,有的是由躯体因素直接引起的,有些可能是躯体因素只作为一种诱因而存在的。

三.求神拜佛能根治精神病吗?无论在落后的山村,还是在繁华的城市都有求神拜佛来治疗精神病的。

精神疾病分类及常见症状分析

精神疾病分类及常见症状分析

精神疾病分类及常见症状分析一、精神疾病分类精神疾病是指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等方面产生明显异常,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类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分类标准——《精神障碍与行为障碍国际分类》(ICD-10),我们可以将精神疾病分为以下几类:1.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性障碍等。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或强迫行为,并常常会受到外界压力或刺激的诱发。

2.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躁郁性障碍。

抑郁障碍表现为长时间的低落情绪、兴趣丧失,而躁郁性障碍则交替出现抑郁和躁动两种状态。

3.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幻觉症和妄想症等。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混乱、幻觉或错觉的出现,导致患者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误的认知。

4.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对情感、行为和社交关系有较长时间的不适应和固定模式的发展。

根据ICD-10,有10种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如孤僻型、表演型等。

5. 食欲及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等。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对饮食有异常执着或控制欲,导致体重显著偏低或过高。

6.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和睡眠中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窒息)等。

这些障碍主要影响了个体正常的睡眠质量和数量。

二、常见精神疾病及其症状1. 焦虑障碍:焦虑被认为是一种对潜在威胁或未知情况的过度担忧,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无法控制。

常见症状包括不安、焦虑、心悸、手颤等。

2. 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指长时间的低落情绪和兴趣丧失,让人无法享受平时感兴趣的活动。

常见症状包括忧郁、自卑、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改变等。

3.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思维和认知方面的异常。

常见症状包括幻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错误的信念)、思维紊乱等。

4. 强迫性障碍:强迫性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常见症状包括强迫洗手、反复检查是否关门或关闭电器等。

精神疾病复发前的常见表现

精神疾病复发前的常见表现
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性功能障碍,这也是患者停药的原因之一,医生通常用减量或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来解决此类问题。
体重增加也是常见问题,主要出现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可通过节食和运动来解决。
抗精神病药罕见的副作用是恶性症侯群(NMS),表现为括肌紧张、震颤、高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医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7)出现自已本来没有的病,家中错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这种想法。
(8)以上预兆,一般在复发前3-5天出现,病人自己要掌握,家属也要注意。一旦出现,不必惊慌和紧张,家属更不要当着病人说不好,你的病又要发了之类的话,应立即与本院联系。
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就象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来巩固病情。因此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药物在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如同吃饭一样,首先要吸收,然后分布到全身发挥作用,再代谢,最后排出体外。药物被吸收后,血中这种药物的浓度逐渐升高,达到某一水平后开始对疾病产生疗效,必须在血中维持一定的浓度,疾病才能得到控制。停药也是一样,血液里的药物浓度下降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往往停药一段时间后病情才会有所波动。在精神科医院里,护士会特别注意患者的服药,因为很多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而想办法不吃药。当病人回家后家属的这方面护理就很重要了,必须督促患者每天按时服药,劝说患者坚持服药。有些病人和家属对这些重视不够,任意减量或停止服药,往往导致病情的波动和复发。服药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找医生复查,按医生的指导减量或停服,绝对不能自己随意地减少用量或停药。您的女儿第一次治疗效果不错,您发现的比较及时,相信积极治疗坚持服药,病情很快会得到控制的。
自己能做什么?
您与您的家人应尽可能多的了解这种疾病及其治疗,如何应对疾病、预防复发,您能做的有很多。

精神病症状的表现

精神病症状的表现

精神病症状的表现精神病症状的表现精神病患者的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改变。

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

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

3.言语异常。

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广播电视节目是专门针对自己的等。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须到专科医院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精神刺激会使人罹患精神病当人遇到不良情绪刺激(医学上称生活事件)时,不论这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在心理上总会产生某种压力,心理学称为"应激反应"。

当生活事件发生后,心理应激反应使大脑皮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大脑边缘系统,使垂体k内分泌的活动发生病理性改变。

在心理应激反应初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并迅速达到顶点,然后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线以下(心理否定期),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正这种变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产生致病性改变。

如果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失调,大脑功能活动紊乱,进而发生精神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常见问题
临床工作中,许多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有个疑问“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吗?”
的确,临床上存在春季精神疾病高发的现象,但目前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理论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常见的说法包括:①天气变化:春季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令人不舒服;天气变化多端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精神状态的起伏变化;②中医理论:春季阳气上升,人体阳气升发缓慢,阴阳失调,导致情志失控。

下面具体说说精神疾病复发的危害,以及春季时如何预防复发。

01
精神疾病的复发有哪些危害?
1.复发次数越多,症状缓解需要时间越长。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第一次复发,缓解的时间平均需要47天;第二次复发则延长到平均76.5天;第三次复发,缓解症状的时间则平均需要130天。

可见,复发次数越多,治疗也就越困难。

2.复发次数越多,维持治疗时间越长。

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维持治疗至少1年,复发患者为2~5年,严重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

3.反复发作,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影像学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灰质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这会造成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4.反复发作,影响社会功能。

病情复发造成患者学业或工作中断,错失求学、就业机会,多次发作会使患者难以回归到原有的生活或工作状态。

02
复发前有哪些征兆?
1.睡眠改变:睡眠是精神疾病的晴雨表,多数患者复发前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眠不规律等表现,也有的患者会表现为睡眠过多。

2.情绪改变:情绪变得不稳定,表现为烦躁、易怒、紧张恐惧,或变得沮丧、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情绪亢奋或低落等。

3.行为改变:部分患者行为上可能会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或者活动增多、无目的性;或活动减少、疏远他人、生活懒散等。

4.进食改变:食欲的减退或亢进、过量饮酒、不加控制地进食高热量的食物等。

5.精神症状波动:再次出现敏感多疑、自语自笑、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等。

“复写症状”是复发的重要标志,即既往发病时曾经有的精神症状再次出现。

如,再次说凭空能听见楼下老王骂自己
03
如果出现复发先兆,应该怎么办?
1.及时就医:家属应带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接受住院治疗。

2.自我调整:如果暂时不具备及时就医的条件,可以适当增加目前所服用的药物剂量,或对症处理。

一定注意,自行调整药物的行为实属无奈之举,如果具备就诊的条件,建议尽快就医。

3.调整环境:如患者病情波动和外界环境有关,建议立刻恢复原有生活状态。

如外出时病情波动,建议尽快回家。

04
如何预防复发?
1.坚持服药:坚持服药!坚持服药!坚持服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造成病情复发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断治疗。

中断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60-70%在1年内复发,约90%在2年内复发。

一些患者拒绝服药,应积极寻找原因并解决,保证坚持规律治疗。

2.定期复诊:在维持治疗的前提下,定期复诊,在专业人员帮助下,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

定期复诊并不是“定期开药”,治疗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医护人员咨询,寻求帮助。

3.规律生活:保证睡眠时间,每天7-8小时;规律起居;饮食规律,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适量运动;学习做家务,既可以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又可以丰富生活。

4.家庭照料:家庭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属可以做到:监督服药、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及时心理疏导,排忧解难;陪伴患者就医,和医生及时沟通,成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为患者提供和睦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5.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病情波动时的应急预案。

将就医所需要的所有物品放在一起,包括:就诊卡、医保卡、门诊病历本、既往医院检查的报告单等。

用一个卡片记录各家医院的门诊电话、社区紧急求助电话、片警的联系方式、各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地址、药物中毒急救医院的地址等信息。

6.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精神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社交技能、生活自理技能、药品自我管理技
能、运动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技能等。

康复或功能训练需要医院和家庭共同参与,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开展康复训练。

精神疾病的复发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参与社会活动,维持病情稳定,恢复社会功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