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1 (2)

合集下载

最全中国音乐史

最全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一、宫廷音乐分类:1、六代之乐(也叫:六代乐舞):(1)黄帝:《云门大卷》;(2)尧:《咸池》;(3)舜:《大韶》(《九韶》《韶》);(4)夏:《大夏》;(5)商:《大濩》;(6)周初:《大武》。

2、颂乐:颂也是大典乐歌,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以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往往带有一些神话色彩;音调也以缓慢为特色,但比六代之乐可能要清越一些,唱时用瑟伴奏。

3、雅乐:(1)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

(2)雅乐分大雅与小雅。

(3)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4)小雅较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4、房中乐:宫廷音乐的一种。

起于周代。

大型的房中乐用于殿堂,设乐悬。

房中乐用于宴享宾客,亦有用于后宫。

它多采用民间乡乐加以改编,在娱乐性方面要求较多。

5、四夷之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以及北方地区。

上述地区的民间音乐被收集在宫廷,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鞻氏”掌管。

它用于祭祀与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6、小舞:为规模较小的乐舞,有帗舞、羽舞、旄舞、干舞、人舞等。

她们有乐师掌教。

7、宗教性音乐:天旱求雨时用的《雩》,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傩》。

二、郑卫之音:是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豳等十五国的民谣,尤其是以周人中心地域的郑、卫、宋、齐等为代表,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北方的民歌。

这些民谣的歌辞,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

三、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全套共65件(甬钟45件、钮钟19件、镈钟1件),分列八组,分三层悬挂在高大的钟架上。

每个甬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钮钟有可能用于定调。

这套曾侯钟的总音域跨五个八度,基调和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先秦:六代乐舞、八音、三分损益法、《诗经》、《乐记》1、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是黄帝时期流传下来并保留在周代宫廷中六部代表性乐舞,是当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包括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孔子称之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是分别用于祭祀天神、地神、四望、山川、仙妣、仙祖,前三部属于原始社会后期作品,都是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为夏、商、周的创作性乐舞,均歌颂统治者的文功武德。

特点: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大多表现一种中庸平和的情绪,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六代乐舞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2、三分损益法:我国战国时确立的以数学来计算一个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生律法,史称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制定音乐史所使用最早的生律法,最早记述的著作是《管子·地图》,分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即以黄钟标准音为宫,以宫音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得高五度商音,如此往复,出现宫、徵、商、羽、角五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12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由此得出的12律为不平均律,因而出现黄钟不能还原现象,暴露出12律不能回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该问题直到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才得以解决。

3、《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周代统治者为体察民情而设的采风制度,于春秋末期形成300个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它保存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年500年间的音乐作品,歌词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称为“国风”,是北方15国的民歌,共有160篇,也是诗经中的精华之作,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雅”主要是贵族创作乐段,分大雅、小雅,大雅都为朝会宴饮之作,小雅乃为个人抒情之作,“颂”为宗庙祭祀的乐舞,共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当时三个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乐舞,诗经是周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学之经典,为后人研究先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先秦原古音乐起源说:1异性求爱说2语言抑扬说3模仿自然说4巫术说5劳动起源说古乐器: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阳村,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乐器,竖吹方式,有8000年历史,前后出土18支,比欧洲早2000年,性质优良,能吹出两个8度,是中国最早世界最早能吹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音乐史。

古歌:声乐最早追溯到涂山氏之歌(禹的妻子)2000多年历史古乐舞:六代乐舞,用于祭祀。

黄帝云门祭天图腾为云,尧咸池祭地,舜韶乐祭四望孔子评尽善尽美,夏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大濩祭先妣女祖先求雨,周大武祭考男祖先武王伐纣孔子评尽美而不尽善。

西周礼乐制度乐悬乐舞。

乐悬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政治内涵,等级制度,悬挂演奏的乐器往往是国力与权力,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规格乐悬王4诸侯3士大夫2士1,乐舞王8佾诸侯6士大夫4士2一佾8人。

音乐机构大司乐来自中国最早的音乐最早的音乐教育,音乐演出,音乐行政的机构,最多达到1400人,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

教育对象以贵族子弟为主,教育内容乐德乐舞乐语,教育方式循序渐进,教育形式大小雅,教育目的为巩固周朝统治服务。

西周的音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乐的发展水平,培养了有较高音乐素质的专门人才,在后来“文化下移”的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夷之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用于祭祀与宴乐,民间音乐收集在宫廷,四夷即秦楚吴越以及北方地区。

乐器分类:八音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科学的乐器分类法,它按制造材料的不同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此名称始见于周代,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金钟铃,石磬,土埙缶,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竽笙,竹箫笛管。

古乐器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共65件,音域达五个半八度,其音阶结构与现代C大调七声音阶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是世界十大考古器之一,一套2500公斤。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2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2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2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1、三分损益法“第三利润和损失”是指将一根声管分成三部分,“损失”是指“减少”(即从三部分中减少一部分),而“效益”是指“增加”(即增加三分之一),即以一定长度的声管为标准,将其减少三分之一,形成下一根法管,然后把它自身长度的三分之一加到新的法律管上,一个新的法律管就诞生了。

这样一来,一个损失和一个利益将产生十二条法律。

2.郑维之音它是周代黄河流域一带郑、卫、宋、齐等地民歌的泛称,其在后来影响极大,士大夫们常贬义地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3、鼓吹乐表演形式: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

这是一个主要由鼓、打击乐器和歌唱组成的器乐合奏。

(1)黄门鼓吹(黄帝宴乐群臣,列鼓吹于殿廷,乐器用箫、笳等。

(2)骑吹(车驾从行,在马上吹奏,乐器亦用箫、笳)(3)横吹(军中马上吹奏,乐器用鼓、角)(4)短箫铙歌(军队凯旋时奏于殿廷、社庙)4、相和歌与相和大曲香河歌:最早见于汉朝。

这是一首无伴奏的民歌,通常由一个人唱,由几个人混合。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丝竹伴奏,即“丝竹交融”。

(丝竹乐器:琴、筝、筝、琵琶、笛、笙)和歌手们敲打节日鼓来统一节奏。

香河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相结合,形成了“大曲”。

香河大曲:亦称大曲,后人称之为“汉大曲”,是香河宋发展的最高形式。

5.清尚松又叫清商乐,简称清商、清乐,是在南朝乐府中新兴起的歌曲及歌舞曲,主要是江南吴歌,楚荆西声。

简称“吴声歌和西曲歌”。

其中,吴圣歌中常用的乐器有气、琵琶、竖琴、笙、筝等还有的器乐曲,一般根据歌曲及歌舞曲加以改编,称为”但曲”。

6、《声无哀乐论》这是他写的一部音乐美学作品。

它的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我相信音乐可以打动人们,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悲伤和音乐,但并不是音乐本身表现出任何悲伤和音乐。

7.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音乐史第02课

中国音乐史第02课

民间说唱的发展
1、弹词
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板腔性(或称主曲 体)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 琵琶或三弦。清中叶嘉庆年间著名弹词艺人有陈遇乾 、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等,被誉为弹词界四大名 家。其中以陈遇乾、俞秀山唱腔上有独创,分别为“ 陈调”、“俞调”。陈调苍凉粗犷,后常为老生及老 旦的专用唱腔。俞调婉柔细静,适宜表现闺中女子凄 清哀怨之情,代表唱段为《宫怨》。 清代后期,长篇弹词渐衰,而戴以中篇或短篇 , 弹词发展于江南,以苏州一支实力最雄厚。著名唱本 有《珍珠塔》 、《再生缘》。
民间说唱的发展
3、牌子曲 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它是 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并不断吸取明清民歌 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牌性的曲艺。牌子曲有小 曲与大曲之分。小曲为一般民间小调,通常只用做 套曲中曲牌,而不做单独演唱之曲目。大曲除结构 长大外,音调通常比较婉转,拖腔也较多,可以单 独用来演唱一段故事,或以它为主构成套曲形式。 演唱方式以一人独唱较多,常用乐器有琵琶、 筝、弦子、月琴、笙、笛、鼓最古老的声腔,萌芽 于宋元,明代已经广为流传,因出自于浙江 海盐而得名。海盐腔多采用南北通行的“官 语”,且曲调柔婉细腻,因此得到文人士大 夫的喜爱,演出时不用弦管,只用锣、鼓、 拍板等伴奏。万历年以后,为昆山腔取代。 2、余姚腔形成在浙江余姚,明嘉靖年间流传 于江苏、安徽等地,文辞通俗,曲文中夹进 念白,唱腔简单明快。后被弋阳腔吸收融化 合流,移至衰落绝迹。
戏曲音乐的繁盛
改革后的昆腔,成为一个集南北曲大成 的戏曲剧种。自明嘉靖至清初,出现了一个 以昆山腔为代表的传奇剧最兴盛的时期,最 著名的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洪昇 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戏曲音乐的繁盛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
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
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
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
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
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
,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
,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
,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
,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
《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年病逝于上海.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
《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
,《“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
《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
,在京参加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潇湘乐组”组长,
,1922年4月创办《小朋友》周邗,创办了《平民周报》,
1927年“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在
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
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
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
1929年

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
华彦军有哪些二胡曲、琵琶曲,他的音乐作品在我国民间
、《听松》、《含春风曲》
、《昭君出塞》、《龙船》

中国音乐简史 (2)

中国音乐简史 (2)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

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金:钟——编钟、钲石:磬——编磬土:埙革:鼓类乐器丝:琴、瑟木:柷匏:笙、芋竹:箫、管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K12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2)

【K12学习】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2)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2)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i[A]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 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

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而益则是增,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

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每臸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

《管子〃地圆篇》中的相生方法是先益后损。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以钟等人用筑种器的钟 祈都。群于的军。一* 求刻宫、报附事通种是 天有廷发时设或常金中 神铭所布或器宗作属国 保文用消召具教为撞古 佑*的息集*建一击代 。
Page 17

第二章 中国传统音乐的萌发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Page 18
五 四 教三 、 、 育、 夏 夏 音 商 商 乐 时 乐 文 期 器 化 交 的 流 音 乐
夏商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奴隶主贵族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宫廷里出现 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并出现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场所—— 瞽宗,以及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瞽矒。 四、音乐文化交流 夏商时期,汉这个民族还不存在;那时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从早期开始,华夏族就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接 触,并越来越频繁。 约在2015年,有一个‚方夷‚部族曾经向夏王献出乐舞。后来就有许 多民族到夏王朝表演舞蹈。 五、夏商乐器 夏商时期的乐器在原始乐器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巫乐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人们不舍昼夜地跳舞,酣畅淋漓地歌唱, 也是出于娱乐的需要。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商代巫乐的风格是华丽 动人的,是多姿多彩的,在我国古代音乐中,商代的巫乐应该是一种非常 富有特色的歌舞音乐。 2)淫乐 商代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纵情享受声色之娱。帝王 常命令乐师创作华丽放荡的音调,观赏不堪入目的歌舞,做通宵达旦的狂 欢。商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不仅限于生前,他们幻想在死后也能寻欢作乐。 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座阴墟前期贵族奴隶主大墓中,我们看到了惨绝人寰 的情景:被迫为奴隶主殉葬的奴隶和姬妾共80多人,墓南的殉葬坑里还有 150多人被夺取生命。在墓室的四侧,还有24具女性骨架和一些表演乐舞时 所用的道具,可以推想,这24人生前便是乐舞奴隶。奴隶主生前要她们作 乐享受,死后还要残酷地用她们为自己殉葬,可见商王的残暴之极。 所有一些表明,商代的‚淫乐‛内容是荒诞污秽的,形式是华丽奢侈 的,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中国音乐史复习 (2)

中国音乐史复习 (2)

蜡辞:古代部落岁末祭祀万物唱的歌,希望来年不要发生自然灾害,反映了先民祭祀神灵气球丰收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神话传说中的乐舞。

是说刑天氏和炎帝部落打仗被杀后化作精灵拿着斧头盾牌跳舞,是远古祭祀战神的月舞。

伶伦:是皇帝时代的乐官。

皇帝令伶伦作律,伶伦到昆仑截竹听到奉还鸣叫制作了“十二律”,是我国最早关于乐律的记载。

大夏:是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着名乐舞。

形式是在编管乐器伴奏下吗,由64人表演富有劳动气息治水场面的月舞。

虎纹特磬:商代乐器,通体虎纹,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

反映了统治者达到冥界观念和享乐意识。

乐悬:周代选怪和使用乐器的规格制度。

规定天子诸侯秦代夫和士悬挂钟磬分别为四面三门两面和一面。

三分损益法:我国春秋时期的生律法,用增加或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反复求律的方法。

曾侯乙编钟:属于我国战国初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套编钟。

共65件,总音域夸五个八度,可在三《乐记》: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理论着作。

内容主要总结了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同时论述个八度内构成完整半音阶。

代表着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

了音乐的本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

主要反映了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洛阳汉墓乐器群:发现于济南,编钟音域达四个八度,是我国今年来中大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宫廷音乐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打谱:古琴术语。

指将琴谱转化演奏过程中对节拍节奏和理解,演奏者在弹奏时加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清商乐:我国魏晋时期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

包括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

享有“华夏正声”之美称。

何承天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创造的一种律制。

反映了我国心律事情乐律研究的重要成就。

《宋书乐志》:南朝梁时人沈约的着作。

在我国音韵学的星辰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燕乐大曲:唐代音乐形式之一,又称唐大曲。

是综合器乐、歌曲和舞蹈大型歌舞音乐。

结构分散序、中序、曲破三部分。

音乐风格主要有“清商大曲”“龟兹大曲”和“西凉大曲'弦索谱:唐代燕乐半字谱的一种,为弹弦乐器使用的曲谱与记谱法,属于因为谱系统。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宫廷燕乐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古琴音乐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唐朝将古琴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 峰。“九霄环佩”更是唐琴中的极品,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音色品 质享誉天下,被古琴爱好者视为“仙品”。
九霄环佩古琴的形状很特别,采用 圆形的琴头和弯曲的琴腰,这种形状被 称为“伏羲式”。这把古琴用梧桐木做 琴面,用杉木做琴底。它已经有一千年 的历史了,非常之珍贵,价值竟高达4 亿人民币。
南北朝时期,羌人和鲜卑人的“真人代歌”风靡一时,催生了《木兰辞》、《王昭 君》、《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作品。同时,西域的歌舞音乐也在这一时期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隋代及初唐时期,宫廷燕乐中特别设立了九部伎、十 部伎,这些乐队的名称是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来命名的。 宫廷乐伎在燕乐中表演的《伊州》、《甘州》、《凉州》 等大曲,其音乐风格明显体现了它们所代表的地区和民族 特色,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
胡角,又叫横吹,西汉军乐主要乐器,后 来在民间演变成鼓吹乐中的大喇叭。
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横吹画像砖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在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大量西域乐器传入中原,主要有龟兹 (qiū‘cí)琵琶(梨形)和箜篌等弹弦乐器,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 角、排箫等吹管乐器,以及奚琴、轧筝这样的拉弦乐器。同时一批祖籍为 西域的乐工也来到中原,带来新的演奏技巧,也促进了记谱法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 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 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 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西汉初期版图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哪些?吹管器乐:骨笛(哨)、角、埙打击器乐:鼓、磐、钟、铃、缶2.简述贾湖骨笛贾湖骨笛:1986~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了25支骨笛。

这些骨笛多为用鹤骨制成,是一种竖吹骨笛。

距今8000~9000年,这也是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最早年代。

贾湖骨笛的发现是考古人员目前所发现的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存放年代分前、中、后三个历史时期:(1)前期五孔笛、六孔笛各1支,距今约8600~9000年;(2)中期七孔笛16支(其中2支已残,七孔不全),距今约8200~8600年;(3)晚期七孔笛2支、八孔笛1支,距今约7800~820O年。

3.简述周代的宫廷音乐周朝宫廷礼仪音乐是作为宫廷礼仪制度的补充、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它不仅用于各种繁缛复杂的典礼仪式,如宗庙祭祀、朝庭宴飨、大射、王师凯旋、宾客敬老,还被用作教育手段,用来教育贵族子弟。

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

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六代乐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月等。

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4.简述周代的民间音乐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

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5.何为“八音”我国古代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乐器分类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金类:钟、镈、铙、钲、镛、铎等;石类:玉磬、颂磬;土类:埙、缶;革类:鼓、鼗、搏拊等;丝类:琴、瑟、筝、筑;木类:柷、敔;匏类:簧、笙、竽、和、巢等;竹类:箫、管、篪、籥、篴等。

6.什么是“三分损益法”由《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是中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基本计算方法是以宫音的弦长为基础,增加三分之一(即三分益一),得到宫音下方的纯四度徵音。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

1.我国音乐有约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骨笛三十多只,历史最早的至今约九千年晚期的至今约八千年,有的还能吹出像河北小白菜这样的曲调.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发现的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一两千年,另考古出土大量的古埙,其中最早的为六千多年.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五千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久历史的确证.1.1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的形势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比较大型的乐舞相传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流传下来的有舜的<箫韶>夏的<夏>商的< >等。

2.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远古:骨笛,骨哨.夏代乐器主要有石磐,陶埙,掏铃等,商代青铜铸造类有铜鼓及钟,镛,还有玉磐等。

3.我国音节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商代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音节的观念已经成熟。

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五千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肯定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4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那些成就?特点: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西周衰落后,礼乐制度受到冲击,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古乐的衰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成就:1、这时期产生的专业化乐人称作伶人、乐正、大师、小师等。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3、乐器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4、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

5、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6、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

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5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大型乐舞,小舞,民间乐舞,四夷之乐,宗教性的乐舞5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什么关系?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孔子曾以他作为音乐教材向弟子传授。

中国音乐史——精选推荐

中国音乐史——精选推荐

中国古代史(一)一、音乐的起源:答: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音乐起源解释中,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归纳起来有:1、劳动起源说:认为音乐起源于社会集体劳动。

《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今夫举···”。

2、太一说:认为音乐起源于世界的物质本质。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大乐:“二曰:音乐之所···”。

3、巫术说:认为音乐是从原始民族巫术中产生的。

4、异性求爱说:认为音乐起源于鸟鸣声特别是鸟儿吸引异性的鸣叫声。

代表人物是达尔文。

5、模仿自然说:认为人类从自然声中得到灵感,创造了音乐。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篇:“昔黄帝令···”。

6、语言抑扬说:认为人类在感情兴奋、激动时所产生的昂扬语调就是歌曲。

代表人物是卢梭、斯宾塞。

7、信号说:认为原始人为了与远方联络,相互喊叫发出的声音保持一定长的时间,形成了音乐。

代表人物是修顿普佛。

二、原始乐舞:定义:是指远古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强调自娱性,也常与巫术、宗教相结合。

代表作品有《弹歌》《葛天氏之乐》《朱囊氏之乐》等。

1、《弹歌》——狩猎。

反映远古时期孝子驱赶野兽的情景。

歌词:“断竹,续竹···”。

2、《葛天氏之乐》——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

3、《朱囊氏之乐》:与干旱作斗争的情况。

······4、《阴康氏之乐》: 与水灾作斗争的情况5、《伊嗜氏之乐》——反映先民在岁末祭祀时祈求丰收的愿望。

6、《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7、《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8、《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国最早的乐律)
《弹歌》:相传为黄帝时的一首猎歌。《吴越春秋》记载的歌词是“断竹,续 竹,飞土,逐宍。”叙述了制造弹弓,发射弹丸,猎取小动物以充肉食的过 程。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 (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 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 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阕意为终曲, 八阕在这里是八首歌曲,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1
《大夏》:周代六乐之一,夏代乐舞,内容是赞颂禹治水功绩的。 《大濩》:周代六乐之一,商代乐舞,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韶》:周代六乐之一,是舜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在当时以及在后世一直享有 盛名并发挥较大影响。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共有九个乐章,与《九歌》、 《九辩》这类歌舞体裁形式关系密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演出后,认为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 准则。 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中有一些记载了中国远 古乐器和乐舞,因此它是研究中国远古音乐的重要资料。 鼍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是中国最早的皮质鼓。有鳄鱼皮制成,出土于山西陶 寺夏文化遗址。 埙:新石器时期的吹奏乐器,以陶土制成。一般成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各种 形状。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 代最早的实物。陶埙从最早吹单音到小三度,发展可吹奏五声音阶、七声音 阶,可发八个连续半音,为研究我国古代音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 证。 籥: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原始的籥由二、三管编成,它是后来排箫的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
二、
三、1、我国音乐文化约有8000(9000)年的可考历史,依据是什么?
四、
五、答: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9000)年的历史了。

六、
七、2、周代的礼乐制度如何建立和实施的?
八、
九、答:周朝建立初期,由周公订制了礼乐制度,具体实施体现在:
十、1)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天子四面排列,诸侯三面排列,卿和大夫两面排列,士一面排列;
十一、2)在各种典礼仪式是上,典礼的每一步骤的进行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逾越。

十二、
十三、3、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
十四、
十五、答:1)六代乐舞:黄帝、尧、舜、夏代、商代、西周;
十六、2)小舞;3)散乐——民间乐舞;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乐舞、歌曲;5)宗教性乐舞;十七、
十八、4、什么叫“八音”?
十九、
二十、答:“八音”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按照发音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

2.《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等是我国作曲家(聂耳)的作品,他较着名的歌曲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等,器乐作品有《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圆篇》中。

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着名的两首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两首交响曲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经典着作。

6.(贺绿汀)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钢琴曲是《牧童短笛》
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一。

12.《二泉映月》是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的作品。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里的音乐家。

14.相传《云门》是黄帝时代的乐舞,《咸池》是尧时代的乐舞,《韶》是舜时代的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大夏,商代的大濩、周代的乐舞大武,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1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共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共收集诗歌305篇。

16.古琴古代称瑶琴或七弦琴。

1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龙吟、春雷。

18.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19.王光祈是我国着名的音乐学家。

20.李锦辉被认为是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21.写出下列音乐作品的作者
1)学堂乐歌《黄河》的作者是沈心工。

2)?《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唐玄宗。

3)《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洗星海。

4) 《山林》的作者是刘敦南。

5)歌剧《江姐》的作者是羊鸣、姜春阳、金砂等作曲。

6)《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是赵元任。

7)《竹马》的作者是沈心工。

8)《牧童短笛》的作者是贺绿汀。

9)《窦娥冤》的作者是光汉卿。

22.我国最早的民歌《弹歌》相传是黄帝时期的民歌。

23.中国古代将收集民歌的活动称为采风。

25.我国的民族乐器按其演奏方式一般可分为吹、拉、弹和打四大类型。

26.中国古代乐器按其制作材料的不同一般分为八类,俗称“八音”,他们是金、石、土、木、革、丝、匏、竹。

28.《五朵金花》的电影音乐是雷振榜的作品
29.《思乡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