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

2、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 ②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③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④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 A .土地的使用权 B .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 .土地的规模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和设想 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11、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3年)云南砚山县第一中学査佩良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现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背景:全球化正在兴起,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十年文革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偏离了正确轨道。

文革结束,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党和人民的思想逐步解放。

内容: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④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按经济规律办事。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当今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鼓励并保护农村土地流转,适度集中,扩大农业规模;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采用现代机械和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深珠汕,厦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当今积极开发开放天津新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摆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摆邓小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978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针思想思想路线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政治路线路线路线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组织路线路线3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人民 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建国后经济体制的重大调整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 三大改造完成1956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计划经济体制
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 步一步形成的呢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对外开放
环渤海地区
特点
多层次
长三角
闽三角
有重点
珠三角
浦东
点线面结合
珠海 海南
厦门
深圳
汕 头
深 圳
珠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上 海 浦 东 金 融 贸 易 区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 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是20 世纪的一个奇迹。大规模的 城市扩张,有步骤的城市改 造,高起点的城市建设,犹 如“法术”一样,呼唤出一 个日新月异的上海。今天的 上海,不仅处在中西文化的 交汇点上,而且处在中国古 代传统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 上。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 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雅 致、精明、沉稳的城市品格, 永远向世界一流看齐,真正 成为世界的上海。

党史

党史

党的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6年10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一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80多年的历程。

在这80多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

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辛亥革命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纲领的制定三、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3.推动国共合作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四、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1、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革命运动的复兴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3、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4、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2.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两个凡是"的问题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3、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6、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当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7.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8、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4、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C、人民生活达到小康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1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6、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7、我国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①民主改革②土地改革③习俗改革④民族区域自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 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19.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21、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 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 康社会形成不了"。原因何在?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 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 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 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 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 小康社会。"他的意思是说, 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 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 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 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 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 有太穷的人。
总 结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 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 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 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 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 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 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 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 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已经赶上日本。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 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 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 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 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 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 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 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 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 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该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 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的各种考验面前,不但能够励精图治,战胜困难,而且能够使新中国很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破坏旧世界,还能够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

从而使学生坚定对党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道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一)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专题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专题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

1958
提高、扩大公有 化程度和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
1978---今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 以公有制为前提,改变 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 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 的发展,也为城市经济 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几次重要会议的核心内容及其关系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78) 十二大 (1982)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伟大决策。由此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 基本理论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 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确定为 党的指导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材料三
凤阳三大步
年度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产量(亿公斤) 5.02 6.70 7.15
•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该现象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 现象:凤阳粮食产量连续大幅度增长,三年跨了三大步。 (2分)原因:凤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说 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合我 国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富有生命力的。(2分)
• • • •

• • • •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内容: (第一阶段)核心内容是增强企业活力。 管理体制方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 主权。 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实行以产权制度为主要内 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2)作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 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 康的发展。 3、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也是 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现代中国(1949~1956)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 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 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 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年(139应7年了)商中品禁经人济民发无展得的出要海求与。外国互
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
市场,—阻—碍张了晋社藩会《经中济国的法发制展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 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材第料8法私系条三律有。面财阅前产所读有人;材法人契国料平约人,等 具都; 有回享保 法有答护 律民问事题权。利。 第5效37力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英制国外颁,布私人《得权自利由处法分案属》于其 所有维的护财了产资。产阶级革命确成立果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1成13为4条资本依法主成义立世的界契的约美法,国律在通缔结过契1约7当8事7 人年间宪有法相当 于法法律经响律规典的定;效的对力 原世。 因界前 取产项消契之生约。广确法,泛立国影仅了通得联依过当邦—1事8制—人7《共相5拿互年和破的宪政仑同法体法意典或;》
A A.1951年,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历史指导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指导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九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考点聚焦二、重点解析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次会议实际上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改革同时,我国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时作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

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部分:政治建设、国家统一与外交关系: 第一部分:政治建设、国家统一与外交关系: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实践: 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 2、海峡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关系的发展: 七九停炮(1979年 ①七九停炮(1979年)——三十年来真正停火 三十年来真正停火 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台湾政府允许探亲、 ②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台湾政府允许探亲、经济 文化交流) 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 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 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 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 海基会”1991年大陆 海协会” 年台湾“ 年大陆“ ③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海基会”1991年大陆“海协会”); 九二共识——一个中国; 一个中国; ④九二共识 一个中国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汪辜会谈(1993年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⑤汪辜会谈(1993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2)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针对“台独” 决不承诺“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针对“台独”,决不承诺“不使 用武力” 用武力”,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 (3)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 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台独势力。 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台独势力。
伟大的转折 3、历史意义 ——伟大的转折
(1)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新起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新时期: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新时期: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最新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最新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 知识重组思想准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对外开放:四个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目标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纲领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中国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①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探索:中国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召开了“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取得成就,但也屡遭挫折,出现过重大失误。

②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探索:“文革”结束后,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史料及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史料及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史料及解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一的新生学人民版历史时,一定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不能死记,但是一定要记死,首先必须记死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理解记忆都无从谈起。

从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到今天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①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②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③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2、决策: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③作用: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②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③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四、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过程: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重难点突破
4、十四届三中全会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 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 邓小平南巡讲话(92年) 想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解 放 中共十四大召开 和 认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识 深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化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的 过 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 程 中共十五大召开 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
考点细化 三、经济上 1、对内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农民使用 ,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必修二P53-2—4)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兴起?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 多,农村和农业的落后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社会不安定。②人民公 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 B、过程:①尝试: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②中央支持:1980年 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③全面推广:1983年。 C、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 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必修二P53-5、6) A、国有企业的情况如何?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忽视市场、价值规 律的作用;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B、改革内容:管理体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 权;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 种所有制形式。 C、城市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怎么改才能增强企业活力?政企 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企业内部实 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1专题十一: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 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 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 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 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 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材料二、三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存在什么问题?你 认为生产关系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要求过多、工作过粗、改造过快等缺陷;变革生产 关系应注意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知识梳理
教育文化科技: 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背景、内涵、意义) 1.1958年“教育大跃进”(特点、危害) 3.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外交方面 1.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两个“拳 头”出击 2.70年代外交突破: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 系正常化(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原因)、中日邦 交正常化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重点突破:关于“一五计划”
材料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 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共产党 十七大报告 (4)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与教训?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 稳步发展;
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 反映了我国 C A.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验和教训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带来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首先,改革开放的 成功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只有打破旧的思想束缚,才能推动改革 和发展。其次,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全国人民团 结一致,才能推动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最后,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开放型经济的 支持。只有开放型经济才能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政府通过逐 步减少计划经济的影响,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此外,中国政府还积 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另一重要内容。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些 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 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贫穷落后向富裕繁荣转 型。这些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 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提 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的指导方针,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 方针和政策。此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外贸开放等,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主要任务:改革、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港澳回 ④主要内容: 归、少数民族发展、外交政策及成就、经济 建设成就等等。
过渡 时期
全面建设 开始时期
文革 时期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⑶作用: 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②农业合作社(1953—1956)
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 集体所有制(公有)
三.经济体制改革(1978——1992)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⑴原因: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内容: 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 ③购销体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 自由买卖。 ④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1983年
2.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⑴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⑵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 1982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的方针 ⑶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⑷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新宪法(1982),形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⑸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 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现在)
一、世界历史背景
经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后,在70年代初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等国还出现了“滞胀”现象。

随后,各国进行了改革,并向国际联合方向发展,90年代兴起了一种新的经济──知识经济。

社会主义苏联改革陷入困境;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使亚洲成为最具活力的地区。

政治: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美苏争霸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且随着经济的多极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体化:苏联的解体宣告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政治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外国势力的影响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在哪一时期,争霸的优劣状况如何?(P87)何时出现苏东剧变?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P101-106)此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如何?(P106-11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一)政治
①阶段划分、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何事为开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根本任务是什么?(P126、P133)?
②民主建设:在何时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P126)在何时的哪次会议上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之一?
(P134)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何时在哪次会议上怎样对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P127)但平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怎样的错误思潮?(P134)其出现的国际、国内原因有哪些?(P101-106)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斗争的?(P134)
③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首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何时的什么文件上?(P137)首次阐明统一后对台湾基本政策是何时的什么文件?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并在何时的哪次会议上获得通过?(P138)在此指导下,首先解决了香港问题:香港回归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经过了哪三个阶段?意义如何(P139)?然后解决了澳门问题: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在台湾问题上,是哪些因素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进程?(P141)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目标是什么?为此,在兵种、兵役制、军衔制、高尖国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建设?(P152)
(二)经济
①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P126)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改革的前提、实质、最终目的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在那里,原先的体制是什么?何时出现的?现在用什么体制取代它?最先在哪些地方试点?有何影响?取得了哪些成就?(P129)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何时全面展开?在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
(P130-131)?
②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哪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这两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并在哪一年在两省的哪些地方设置经济特区?在怎样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以后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P130-131)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是怎样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P143)
(三)外交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怎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具体表现在: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怎样的变化?从而什么成为我国的国策?在国与国的关系上,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是什么?有何意义;如何重视同第三世界和周边国家的交往?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什么政策?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是什么?(P151)
(四)思想
1977—1978年,我国的科教事业、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可喜的局面?但由于哪些原因呈现出徘徊局面?(P125)为破除这种局面,先是在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什么大讨论(其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意义如何)?然后于何时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内容(指导思想、反对什么、在政治经济上主张什么)、意义如何(一个开端、两个形成)?从而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的历史转折。

(P126)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134)对我国国情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本阶段的基本路线、奋斗目标是什么?(P134)党确立的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是什么?何时在哪次会议上提出?同时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何时在哪次会议上?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