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_第三章_水平、垂直子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9垂直子系统施工

9垂直子系统施工

1.需求分析
3.阅读建筑 图纸
5.完成材料 规格和数量
统计表
2.技术交流
4.规划和 设计
1.6 垂直干线子系统布线线缆选择
4对双绞线电缆 (UTP或STP))
01
垂直子系统布线线缆选择
62.5/125μm 03
多模光缆
线缆 种类
8.3/125μm 04
单模光缆
02 100Ω大对数
对绞电缆 (UTF或STP)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垂直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也称主干子系统,是 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它提供位于不 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连接路 径,将位于主控中心的设备与各个楼层配 线间的设备连接起来。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示意图
1.3 垂直子系统的设计范围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间 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布线组成,采用大对数 电缆或光缆。两端分别连接在设备间和楼层配 线间的配线架上。它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的主 馈缆线,室楼层配线间与设备间之间垂直布放 (或空间较大的单层建筑物的水平布线)缆线 的统称。
第五步
把连接块垂直压入槽内,并 贴上编号标签,注意连接端 子的组合是:在25对的110 配线架基座上安装时,应选 择5个4对连接块和1个5对 连接块,或7个3对连接块和 1个4对连接块
第六步
从左到右完成白区、红 区、黑区、黄区和紫区 的安装。与25对大对数 电缆的安装色序一致
2.6 25对大对数电缆的端接视频 下面通过一段视频来掌握大对数电缆的端接这一知识点:
1.5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
垂直子系统设计步骤一般为: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和了解建筑物用途,然后要认真阅 读建筑物设计图纸,确定管理间位置和信息点数量,其次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确定每条垂直系统布线路径,最后进行 确定布线材料规格和数量,列出材料规格和数量统计表。综合布线垂直系统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09讲 点的应变状态

第09讲 点的应变状态
纯剪变 形引 起 的位移增量 刚性转 动引 起 的位移增量
去除刚性转动
1 ui u j ui ' ( )dx j ij dx j 2 x j xi
(ui ' ) r2 所以 r2
2 2 r
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若一点互相垂直的三 个方向上的应变分量已知, 则该点任意方向应变可求。
2 2 2 I 2 ( x y y z z x ) xy yz zx (1 2 2 3 31 ) 2 2 2 I 3 x y z 2 xy yz zx ( x yz y zx z xy ) 1 2 3
等效应变的特点 1)是一个不变量; 2)在塑性变形时,其数值上等于单向均匀拉伸或均匀压缩方向上的 线应变。
应变增量和应变速率张量
1、速度分量和速度场 速度分量: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称位移速度,位移速度在三 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称位移速度分量,简称速度分量。
u u t v v t w w t
2、八面体应变 八面体线应变 1 1 I 8 (1 2 3 ) ( x y z ) m 1 3 3 3 八面体切应变 1 8 (1 2 ) 2 ( 2 3 ) 2 ( 3 1 ) 2 3 1 2 2 2 ( x y ) 2 ( y z ) 2 ( z x ) 2 6( xy yz zx ) 3
εij为二阶对称张量。
x xy xz ij yx y yz zx zy z
x xy xz ij y yz z

垂直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精)

垂直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精)

垂直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 暖管道竖井中,缆线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 中。 2 )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之间干线通道 应沟通。
垂直子系统干线线缆的交接

为了便于综合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 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 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只应通过一 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在设备间 内)。当综合布线只用一级干线布线进行 配线时,放置干线配线架的二级交接间可 以并入楼层配线间。
垂直子系统干线线缆的端接
6F 垂直干线 通道 管理间 管理间
6F
垂直干线 通道 管理间 管理间
5F
5F
4F
4F
3F
3F 交接箱
2F
2F
1F
管理间
管理间
1F
管理间
管理间
设备间
设备间
确定干线子系统通道规模

垂直子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主干电缆。在大型建 筑物内,通常使用的干线子系统通道是由一连串 穿过配线间地板且垂直对准的通道组成,穿过弱 电间地板的线缆井和线缆孔,如图所示。 确定干线子系统的通道规模.主要就是确定干线 通道和配线间的数目。确定的依据就是综合布线 系统所要覆盖的可用楼层面积。如果给定楼层的 所有信息插座都在配线间的75m范围之内,那么 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单干线接线系统就是采用 一条垂直干线通道,每个楼层只设一个配线间。 如果有部分信息插座超出配线间的75m范围之外, 那就要采用双通道干线子系统,或者采用经分支 电缆与设备间相连的二级交接间。
线缆容量配置
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 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 1群);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 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主干端口为电端口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 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 (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BD/CD)时, 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 (4)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如下规定 1)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 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 25%~50%。 2)各配线设备跳线可按以下原则选择与配置: ①电话跳线宜按每根1对或2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 或RJ45型。 ②数据跳线宜按每根4对对绞电缆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 ③光纤跳线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纤配置,光跳线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 型。

第09讲:OSS操作系统子系统介绍

第09讲:OSS操作系统子系统介绍

OSS操作系统子系统的组成
• • • • • 运行支撑部分(OSS_RSP) 通信连接部分(OSS_CLP) 文件管理部分(OSS_FMP) 系统控制部分(OSS_SCP) 硬件驱动部分(OSS_BSP)
OSS各部分在单板的分布
• OSS_RSP 驻留在BSC侧的CPM、NCM、 SVICM、SVM和BTS侧的CCM之上; • OSS_CLP 驻留在BSC侧的CPM、NCM、 SVICM、SVM和BTS侧的CCM、CHM之上; • OSS_SCP 驻留在BSC侧的CPM、NCM、 SVICM、SVM和BTS侧的CCM之上; • OSS_FMP 的前台应用驻留在CPM、NCM、 SVICM和BTS侧的CCM之上,其后台应用部分 驻留在操作维护终端或BSM之上。 • OSS_BSP 驻留在CPM、CCM、NCM、SVICM、 SVM单板上;
•OSS操作系统子系统示意图
APP
USER APP1 USER APP2 USER APPn
ÔË ÐÐ Ö§ ³ Å R_RSP
OSS
Í ÐÅ Á¬ ½ Ó ¨ R_CLP
Î ¼ þ ¹ Àí Ä Ü R_FMP
Ï Í ¿Ø ÖÆ µ ³ R_SCP
pSOSʵ ¶ ÈÎ ² ÷ µ ³ ʱ à Î Ù× Ï Í ñ BSP ² þ ½ ¨ Ó ¼ Æ Ì
T_PCB数据结构的定义(1)
• typedef struct tagT_PCB{ • • • • • • • • • WORD BOOL CHAR BYTE BYTE BYTE BYTE BYTE WORD Reserve ; /*保留*/ IsUse ; /*有效标志*/ aProcName[PROC_NAME_LENGTH] ; /*进程名*/ tno ; /*调度任务号*/ BlockReason ; /*阻塞原因*/ NormalRet; /*返回标志*/ ExceptionReason ; /*异常原因*/ RunStatus; /*运行状态*/ aTimerId[PROC_TIMER_NUM] ; /*定时器号数组*/

新基建-综合布线技术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新基建-综合布线技术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分区布线法
分区布线法将天花板内的空间分成若干个小区,敷设大容量电缆。从交 接间利用管道穿放或直接敷设到每个分区中心,由小区的分区中心分出缆线 经过墙壁或立柱引向通信引出端。也可在中心设置适配器,将大容量电缆分 成若干根小电缆再引到通信引出端。
这种方式配线容量大,经济实用,节省工程造价和施工费用,灵活性强, 能适应今后的变化,但线缆在穿管敷设时会受到限制,施工不太方便。
用一层和两层结构。两层结构上层为布线导管层,下层为馈线导管层,缆线采用分层 敷设,灵活方便,并与电源系统同时建成,有利于供电和使用,机械保护性能好, 安全可靠。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2.2 在地下板敷设缆线的方法
地面线槽布线法 这种方式在地板表面预设线槽(在地板垫
层中),同时埋设地面通信引出端,因此地面 垫层较厚,一般为 7 cm 以上。线槽有 50 mm×25 mm 和 70 mm×25 mm两种规格,为了 布线方便,还设有分线盒或过线盒,以便连接。
目录
1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概述 2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3 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 4 水平子系统的线缆类型的选择和材料核算 5 设计水平子系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01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概述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概述
1.1 基本要求
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都为星型结构,它是以楼层配线架为主节点,各个通信引 出端为分节点,二者之间采取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中心向外辐射的 星型线路网。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线路长度较短,有利于保证传输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及便 于维护管理。
2.2 在地下板敷设缆线的方法
地板下的布线方法在智能化的建筑中使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对于新建和扩建 的房屋建筑更为适宜。

自动控制原理第09讲

自动控制原理第09讲


C 2 mK
系统的阶跃 响应:
Fi ( s )
1 s
X (s) Fi (s)G(s)
14
解题思路: (1)根据Mp表达式求出ξ; (2)根据tp表达式求出wn; (3)根据虎克定律,求出K; (4)对系统变形,使之成为标准型,求出m 和C。
15
例题3-3:
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16
X o ( s) 600 600 ( s ) 2 X i ( s) ( s 60)(s 10) s 70s 600
2)对比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
2 n ( s ) 2 2 s 2n s n
有:
2 n 600 2 n 70
n 24.5rad / s 1.429
ss lim s
s0
1 1 1 X i ( s) lim 2 2 s0 s s G( s) H ( s) 1 G( s) H ( s) Ka
s0
其中, Ka lim s 2G(s) H (s)
称为稳态加速度误差(偏差)系数。
30
1 1 易知: ess H (0) K a
s0
ss
ss
1 1 Kv K
1 Ka
Ka lim s G(s) H (s) 0
2 s0
35
Ⅱ型系统
G( s) H ( s) K (1s 1)( 2 s 1)( m s 1) s 2 (T1s 1)(T2 s 1)(Tnv s 1)
6
7
(4)调整时间ts 对于欠阻尼二阶 系统,其单位阶跃 响应的包络线为一 对对称于响应稳态 分量1的指数曲线
8

09第九讲:多自由度系统数学模型

09第九讲:多自由度系统数学模型

{fI}称为惯性力向量,{M}称为质量矩阵,{ü}为加速度向量。
第九讲:多自由度系统数学模型
一、牛顿定律的应用-直接平衡法
若采用粘性阻尼假设,采用与弹性恢复力相似的方法也可以建立如 下阻尼力向量的计算公式:
第九讲:多自由度系统数学模型
一、牛顿定律的应用-直接平衡法
外荷载向量可写成:
其中pi(t)为作用于第i自由度的外荷载。 根据式:
要能用广义坐标给出体系总动能T和位能V的表达式,以及确定相应于每 一广义坐标的非保守力Qi,就可以直接由Lagrange运动方程建立结构体 系的运动控制方程。 下面通过算例来介绍如何应用Lagrange方程,从算例中可以看到,用 Lagrange运动方程建立的运动方程不限于线性问题。
3
2015/11/30
一、牛顿定律的应用-直接平衡法
如柱的质量不能忽略,则[M]的非对角线元素将不恒为零。 柱引起的质量系数的物理含义可见下图,其中 为柱的质量线密度。
系数mij为质量影响系数,简称质量系数或质量,它的含义是: mij—由j自由度的单位加速度引起的相应于i自由度的力,即给定j自由度一 个单位加速度,产生了惯性力,其余自由度加速度为零时,所需要的力。 用矩阵的形式表达: 对于三层结构,忽略柱的 质量,体系的质量矩阵为:
例题: 求如下所示系统的运动方程,及相应矩阵
m1 k3 m2 k2 m3 k1 c1 k1 m1 c2 f1(t) x1 k2 m2 c3 f2(t) x2 k3 m3 f3(t) x3
1 c2 ( x 1 x 2 ) m1 x1 f1 (t ) k1 x1 k2 ( x1 x2 ) c1 x 1 c2 ( x 1 x 2 ) k1 x1 k 2 ( x1 x2 ) f1 (t ) m1 x1 c1 x 1 c2 x 2 (k1 k2 ) x1 k 2 x2 f1 (t ) m1 x1 (c1 c2 ) x

第09讲 三视图(学生版)

第09讲 三视图(学生版)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模型。

3.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概念,能够画出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能够正确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知识点01 三视图1.三视图有关的概念(1)视图: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作物体的一个视图。

(2)三视图:从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观察物体,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左视图。

【微点拨】(1)视图的本质就是正投影;物体的主视图,等同于一束平行光线自物体的前方向后方照射,在正面投影面上得到的正投影;俯视图、左视图类似。

(2)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向表示物体的形状,三者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三视图的摆放一般是,主视图在左上方,它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在右边.在物体的三视图中,主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高和宽.【微点拨】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B.C.D.知识点02 画三视图1.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先观察几何体,判断出从3个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即三视图;然后把三视图按照一定位置画出来。

画三视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

【微点拨】三视图的画法必须符合以下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根据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形状不仅要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应会根据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09讲:第3章运算定律-简便运算-7综合练习2-教师版

人教版-分章节全视角系列讲学案-4下第09讲:第3章运算定律-简便运算-7综合练习2-教师版

人教版-4下第09讲:运算定律6-简便运算-综合练习-答案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点概括(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 b b 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注意:如果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63+(16+84) = (76+24)+15 =(140+860)+639 =63+100 = 100+15 =1000+639 =163 = 115 =1639举一反三:(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67+(46+54) = (680+120)+485 =(155+245)+657 =67+100 = 800+485 =400+657 =167 = 1285 =10573.减法的性质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例2.简便计算:198-75-98=(198-98)-75 =100-75 =25减法性质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369-(45+155) =896-(580+120) =369-200 =896-700 =169 =196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

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

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水平子系统设计是指在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

一、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水平子系统设计的起点,它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明确子系统的功能和职责,合理划分子系统边界,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1.1子系统划分与职责在进行子系统划分时,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模块的不同划分出合适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应具备独立的功能和职责,并且能够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有效的交互。

划分子系统时,可以采用模块化思想,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便于后续的设计和维护。

1.2子系统接口设计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是确保子系统协同工作的关键。

在进行接口设计时,需要明确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定义清晰的接口规范,并且考虑到接口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接口设计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二、子系统功能设计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是水平子系统设计的核心,它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业务流程来确定子系统的功能和具体实现方式。

2.1功能分解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可以采用功能分解的方法,将复杂的功能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便于后续的实现和维护。

每个子功能应具备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合理的处理逻辑。

功能分解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避免功能之间的冗余和重复。

2.2功能实现在进行功能实现时,需要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并且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功能实现要遵循开放封闭原则,尽量做到对功能的扩展开放,对功能的修改封闭,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子系统性能设计子系统性能设计是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它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并发性、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3.1并发控制在进行并发控制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冲突。

合理地利用锁机制、事务机制和队列机制等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并发处理能力。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概述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概述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起源于20世 纪初的高层建筑实践,最初是为 了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和设 备设施问题。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技 术的不断进步,垂直子系统工程 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 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技 术体系。
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 筑的发展,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 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为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THANKS
主要技术构成
子系统集成技术
将各个子系统进行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一个高效 、稳定、可靠的整体系统。
信息交互和处理技术
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互和处理,满足复杂、 多变的应用需求。
空间资源利用技术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信息处理效 率。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技术优势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能够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信息处理效率 ,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需求;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降低系统的成本和能耗。
技术局限性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需要解决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协 调性问题,以确保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 高度复杂的系统,设计难度和实现成本可能会增加。
03 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实施
实施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项目需求,进行现场勘查,收集相关 资料。
部署与维护
将系统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进行日常维 护和升级。
02 03
大型公共建筑
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满足建筑物的特殊功 能需求,如大型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需要进行特殊的垂直布 局和流线组织。
城市综合体和商业中心
在城市综合体和商业中心中,垂直子系统工程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建筑物 的商业价值和空间效益,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垂直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垂直子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第5页,本讲稿共10页
垂直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 暖管道竖井中,缆线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 中。
2 )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之间干线通道 应沟通。
第6页,本讲稿共10页
垂直子系统干线线缆的交接
为了便于综合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 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从楼 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只应通过一 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在设备间 内)。当综合布线只用一级干线布线进行 配线时,放置干线配线架的二级交接间可 以并入楼层配线间。
第7页,本讲稿共10页
垂直子系统干线线缆的端接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 以及电缆直接连接。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 接合方法,如图8-2所示。干线子系统每根干线电缆 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配线管理间或二级交接间。 分支递减端接是用一根足以支持若干个楼层配线管 理间或若干个二级交接间的通信容量的大容量干线 电缆,经过电缆接头交接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再 分别延伸到每个二级交接间或每个楼层配线管理间, 最后端接到目的地的连接硬件上
第10页,本讲稿共10页
第3页,本讲稿共10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垂直子系统路径的选择
垂直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路由的选择要根据 建筑物的结构以及建筑物内预留的电缆孔、电缆井等通道位置而决定。建筑物 内有两大类型的通道:封闭型和开放型。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线 缆。开放型通道是指从建筑物的地下室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任何 楼板隔开。封闭型通道是指一连串上下对齐的空间,每层楼都有一间,电缆竖 井、电缆孔、管道电缆、电缆桥架等穿过这些房间的地板层。 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 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 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在同一层若干管理间(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

简述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简述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简述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水平子系统是指用于实现水平可扩展的系统的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系统根据需要增加更多的计算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负载需求。

下面我们将介绍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定义系统需求在开始设计水平子系统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这包括系统的预期负载、可用性、容错能力、数据一致性、安全性等方面。

只有在明确了系统需求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适应系统需求的水平子系统。

第二步:确定水平扩展的策略水平扩展是指向系统中添加更多计算资源以增加系统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在决定如何进行水平扩展之前,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负载类型、数据访问模式、数据一致性等方面。

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选择水平扩展的策略,比如基于分片、基于副本等。

第三步:设计数据分片策略如果我们选择了基于分片的水平扩展策略,那么我们需要设计数据分片策略。

数据分片是指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处理。

在设计数据分片策略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访问的方式、查询的模式、数据的关联性等因素。

第四步:实现数据分片和节点管理在设计好数据分片策略之后,我们需要实现数据分片和节点管理的功能。

这包括数据的分片和存储、节点的管理和调度、负载均衡等方面。

在实现这些功能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容错能力等因素。

第五步:设计节点间通信和同步机制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间的通信和数据同步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设计节点间通信和同步机制。

这包括消息传递、同步协议、故障处理等方面。

在设计这些机制时,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用性、容错能力、数据一致性等因素。

第六步:实现监控和管理功能我们需要实现监控和管理功能,以便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这包括系统状态的监控、性能指标的收集和分析、故障诊断和处理等方面。

在实现这些功能时,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容错能力等因素。

总结以上就是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在设计水平子系统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水平扩展策略,设计合适的数据分片策略,实现节点间通信和同步机制,以及实现监控和管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6 水平线缆系统
每个楼层用线量( 每个楼层用线量(m)的计算公式如下:
55( C=[ 0.55(L+S)+6 ]× n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式中 C —— 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L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S ——服务区域内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n ——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4.6 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线缆类型选择 (1)100Ω双绞电缆。 (2)62.5 /125μm多模光缆。 (3)50/125μm多模光缆。 (4)8.3/125μm单模光缆。
垂直干线线缆类型
4对
大对数
单多模光纤
垂直干线布线距离
即建筑群配线架(CD)到楼层配线架(FD) 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000m,建筑物配线架 (BD)到楼层配线架(FD)的距离不应超 过500m。 根据使用介质和传输速率要求,布线距离 还有变化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暗敷设布线方式 ,
1)、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缆方式
(1)分区法 (2)内部布线法 (3)电缆槽道法
2)、地板下敷设缆线的方式
(1)、直接埋管方式 ) (2)、地面线槽布线法 ) (3)蜂窝状地板布线法 (4)高架地板布线法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墙体暗管方式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4.4.6 水平线缆系统
3、电缆长度估算
1)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 2)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立每个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接间所要服务的区域。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IO)位置。 3)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IO)位置。 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IO)位置。 4)确认离楼层配线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IO)位置。 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5)用平均电缆长度估算每根电缆长度。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6 ) 平均电缆长度 = ( 信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远距离 + 信 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 息插座至配线间的最近距离/2。 7)总电缆长度 = 平均电缆长度 + 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 备用部分( ) 度的 10%)+ 端接容差 6m(变量)。 % (变量)
高架地板布线法
走廊槽式桥架方式
墙面线槽方式
4.4.4 大开间办公室布线设计
1.多用户信息 . 插座设计方案
2.转接点设 . 计方案
4.4.5 管槽系统大小选择
管槽大小可采用以下简易方式来计算其大小: 槽(管)截面积 =(n×线缆截面积)/(7 0 %×(4 0~5 0% )) n:表示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已知数) 槽(管)截面积:表示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 线缆截面积: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 7 0%: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 40%-50%:表示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整座楼的用线量: W = ∑MC (M为楼层数) 整座楼的用线量: 为楼层数) 8)电缆订购数(每箱按305米计算) 电缆订购数(每箱按305米计算) 305米计算 电缆订购数=W/305 箱 (不够一箱时按一箱计) 不够一箱时按一箱计) 电缆订购数
4.6 垂直子系统设计
干线子系统基本要求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 须确定电缆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 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多于两次。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干线 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 主干路由应选在该管辖区域的中间 缆线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 等竖井中
4.4.6 水平线缆系统
2、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 、
水平线缆是指从楼层配线架到信息插座间 的固定布线, 一般采用100 双绞电缆, 100Ω 的固定布线 , 一般采用 100Ω 双绞电缆 , 水平 电缆最大长度为90 90m 配线架跳接至交换设备、 电缆最大长度为 90m , 配线架跳接至交换设备 、 信息模块跳接至计算机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 10m 通信通道总长度不超过100 100m 10m , 通信通道总长度不超过 100m 。 在信息点 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一些较大的房间, 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一些较大的房间,可以在 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转接点(TP、 楼层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设置转接点(TP、 最多转接一次) 最多转接一次 ) , 这种转接点到楼层配线架的 电缆长度不能过短( 至少15 15m 电缆长度不能过短 ( 至少 15m ) , 但整个水平 电缆最长90 的传输特性保持不变。 90m 电缆最长90m的传输特性保持不变。
第三章 水平、垂直子系统设计
4.4、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
4.4.1 网络拓扑结构
– 水平布线子系统通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它以 水平布线子系统通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楼层配线架FD为主结点,各工作区信息插座为分结 楼层配线架 为主结点, 为主结点 二者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 点,二者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 为中心向工作区信息插座辐射的星型网络。 为中心向工作区信息插座辐射的星型网络。 通常用 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 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此时水平布线子系统的 最大长度为90m。 最大长度为 。
4.4.2 技术规范
– 为了保障通信质量,对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间距 为了保障通信质量, 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 综合布线系统与 电力电缆 的间距应符合表 4-1 的要 综合布线系统与电力电缆 的间距应符合表4 电力电缆的间距应符合表 求 – 综合布线电缆、 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 综合布线电缆、 合表4 合表4-2的规定
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电缆孔方法
(2)电缆井方法
以上计算方法的管槽按要求留有较多的余量空间,在实际工 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适当多容纳一些线缆。
4.4.6 水平线缆系统
1、线缆类型选择
水平子系统中推荐采用的线缆型号为: (1)100Ω双绞电缆。 (2)50/125μm 多模光纤。 (3)62.5/125μm 多模光纤。 (4)8.3/125m 单模光纤。 一般选用双绞线
2, 明敷设布线方式 ,
1)、走廊槽式桥架方式 2)、墙面线槽方式
3 其它布线方式
对已建建筑物建筑物布线方法还有护壁板 管道布线法、 管道布线法、地板导管布线法和模制管道 布线法等方式。 布线法等方式。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先走走廊吊顶槽道再线管至信息出口
4.4.3 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地面线槽布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