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东关小学

合集下载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后进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的教师,甚至让一些年轻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

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

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所以,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积极促动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转化,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协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内外因两个大方面探讨了转化后进生的一些策略。

如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动学生自我教育;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建构适于后进生转化的外在环境等。

2.班主任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既是班主任工作是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持续的开拓探索,通过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从而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3.新课程改革中的后进生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其基本出发点是促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班级部可能没有后进生,而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是衡量教育与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才能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存有的矛盾。

后进生个案分析报告

后进生个案分析报告

后进生个案分析报告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

一般地,因为优等生的学习优势突出,因而对他们的优点也显而易见,而对于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现象必定有碍学生进步。

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比今天好。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师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他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我们班也有好几位后进生,对于他们的转化,我做了不少工作,也有了很多感受。

下面是我们班一位后进生的转化个案:一、个案概况1、个案介绍姓名:杨岭性别:男年龄:102、问题表现我们都知道,造成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基础差,遗忘性差,记忆力差,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学生不足龄等综合因素。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顾旺,成绩总是无法跟上,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

由于各方面表现差,自一年级起,受到批评总比表扬多得多,进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思想也松懈了。

二、作业完成得较差,怕受批评而学会了撒谎,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且发言也不积极。

三、家长还算关心其学习,但在家里总无暇顾及他的学习情况,更别提辅导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对其进行辅导时采取了以下方法:(一)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关系融洽,情感相通,所以乐于交流,易于沟通,各种教育如涓涓细流流进学生心田。

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报告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报告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一、前言后进生由于思想感情上的创伤.一般都有自卑、逆反、缺乏意志等心理缺陷.加上开放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心世界就更为复杂了.做他们的转化工作.确实不易.但是如果我们能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坚持不懈地做好转化工作.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我们手中成才。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

二、个案的基本状况王浩.男.14岁我校初二一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考试成绩经常排在后几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向、固执。

在学习方面有问题从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经商.母亲改嫁.照顾和抚养教育的任务都落在爷爷和奶奶的身上。

两位老人对子百依百顺.宠爱过度.对其学习放任自流.从不关心。

父亲偶尔回家一次.也很少与其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

总之.这是一个缺乏父爱与母爱、缺乏沟通的不完整的家庭。

三、后进生成因分析对该生升入初二几个月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王浩与多数同学不交往.存有遇事无所谓、压抑固执自卑。

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我主要归纳以下几种:(一)隔代亲情的溺爱通过家访了解到在家里.他是个“小皇帝”.所有的事情都让着他.如在家他是电视迷.看起电视来连饭都不吃.奶奶心疼他.怕他饿坏了肚子.都是在他不吃饭时把饭端到他的跟前让他吃。

另外.在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要他做(包括他能独立完成的事).这种“关爱”导致享乐主义的思想从小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这种性格的养成使他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不前.一厥不挀。

在学习上爷爷和奶奶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就是只要能长大成人就可以了.农村不识字的人多着呢.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体会不到读书的重要。

这一切使得王浩长期处于溺爱之中.缺乏良好的沟通.缺乏自信心.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不坚强无所谓的心理和固执心理。

后进生结题报告

后进生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XHXNO.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06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09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一、主报告《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长:刘廷恭执笔者:周仙霞内容提要“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均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个群体人数虽少,但其影响很大。

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显得十分重要。

一年来,我们吴村小学课题组的老师捧着一颗“爱”心,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十二分的耐心,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我校“后进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戒备、逆反、厌学心理;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现这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因素有关;从而对症下药,潜心探索出“捕捉闪光点”、“弥合融洽点”、“建立相容点”、“激活乐学点”消除其心理障碍的途径和方法;并采取了五项措施,帮助“后进生”走出困境;使其健康成长,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校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江山市教育局教科所立项的课题。

它是在新课标理念下,针对教育要面向全体化,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提出的。

本课题7月立项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通过理论建构,实践探索,反思提高,在江山市教育局教科所领导的关心下,课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原定的任务,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研究背景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信息量的递增,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上我们时有耳闻,某某家庭在闹离婚、某某孩子彻夜未归呆在网吧里······基于种种因素,“后进生”的量程上升趋势。

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存在,这是客观事实。

家庭和学校是社会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栖身之地。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引和耐心帮助。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的研究”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的研究”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的研究”结题报告“‘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天津市南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组李凤丽(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徐蓉孙艳陈冬英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及意义:(一)背景分析我校办学层次多、专业多,生源来自五湖四海,情况纷繁复杂。

目前,因受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影响及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的空间受到挤压,门庭冷落。

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或者说生存需要,不断降低入学门槛,来者不拒,成了没有围墙的教育。

以前家长送孩子读职业学校是图实惠,能早点工作,自食其力。

有相当不错的学生也进了职校。

而现在用人单位普遍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就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这个原因,只要孩子能上高中,家长绝不会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

进职校的可以说都是上不了高中的“淘汰者”。

在初中阶段,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有的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肯定,受到的只是不满和冷落。

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这些无望升入高中的学生撇在了一边,不闻不问,甚至从初二就给分流到初职学校。

这些学生本来就已存在问题,再加上对他们缺乏要求和关心,就使得原先存在的问题更严重。

在初中,基本上取消了留级制度,哪怕学科要求远远没有达到应掌握的程度,也照样升级,继续就读。

这样,就更无法应付新最早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而专门研究后进生心理特点的理论只是近20年的事情。

对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各抒己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在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成果诞生,但尚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

从总体上讲,研究还不十分不成熟。

特别是针对后进生真正的自信心和兴趣的个别研究,还缺少实践和理论的支持。

他们对造成后进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后进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长期以来,后进生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的教师,甚至让一些年轻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

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

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所以,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积极促动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转化,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协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后进生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内外因两个大方面探讨了转化后进生的一些策略。

如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动学生自我教育;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建构适于后进生转化的外在环境等。

2.班主任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既是班主任工作是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持续的开拓探索,通过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从而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3.新课程改革中的后进生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其基本出发点是促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班级部可能没有后进生,而后进生的教育问题是衡量教育与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才能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存有的矛盾。

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结(三篇)

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结(三篇)

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结一、前言小学后进生是指在学习中成绩较差、进展缓慢的学生。

针对小学后进生,学校和教师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转化工作措施,帮助他们追赶上同学们的步伐,逐步提高成绩。

本文将总结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所需注意的关键点,以便教师和学校能更好地开展相应工作。

二、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特点和挑战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差距较大:小学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较大,在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的不足;2. 压力较大:小学后进生往往因学习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和挫败,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3. 多元化:小学后进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包括家庭、环境等各方面问题。

因此,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样的:1. 教学资源不均衡:学校和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关注小学后进生,但实际上恰恰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关注;2. 学生自身因素:小学后进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逐个分析和解决;3. 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学习的支持程度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和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三、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关键点针对小学后进生,学校和教师在开展转化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 化差为优: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只要努力,就可以弥补差距;2. 知识梳理:针对小学后进生,教师需要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逐一加以解决;3. 个性化教学:根据小学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4. 家校合作: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小学后进生在家庭中的情况,争取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

四、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施策略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需要有一系列有效的实施策略来支持,以下为几种可行的策略:1. 积极激励和奖励: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小学后进生,比如表扬、奖品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2. 导师制度:学校可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让优秀的学生担任后进生的导师,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指导学习;3. 组织集体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竞赛、讲座等,以增强小学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4. 配置专项资源:学校可以配置一些专项教学资源,如补习班、个性化辅导等,以满足小学后进生的学习需求;5. 探索多元化评价标准:学校和教师可以探索多种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努力程度。

【参考文档】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实用word文档 (20页)

【参考文档】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实用word文档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1X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1X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讨论开题报告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讨论开题报告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讨论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后进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备受重视的问题。

很多学校都会有“后进生”,他们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学习状态不够良好,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不够高。

尽管学校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根治“后进生”问题并不简单。

“后进生”并非天生就是“后进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确定有不少的原因造成了不良的学习状态和学科成绩。

本文将探讨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以期能够找到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忙学校和老师更好地辅导“后进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讨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后进生”的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讨论,探究“后进生”问题的根源,分析其内部的形成因素、外部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

三、讨论方法本文将接受实证讨论方法,对小学“后进生”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实在讨论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和收集关于“后进生”方面的理论学问和实践阅历,为讨论供应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

(2)问卷调查法:以小同学为讨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探究“后进生”生成的内部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3)实地察看法:通过对小学课堂及同同学活中的实地察看,了解教学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和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

四、拟定讨论内容实在讨论内容如下:(1)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的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等讨论方法,分析小学“后进生”生成的根源,探究其因素,形成系统的解析框架。

(2)小学“后进生”转化对策的讨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学“后进生”转化的案例,总结成功的阅历,提出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包括家庭、学校、老师等多方面的干预方案。

(3)小学“后进生”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分析小学“后进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利用科技手段和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促进小学“后进生”进展的个性化教育策略。

后进生转化结题报告

后进生转化结题报告

篇一:后进生结题报告“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06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09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课题研究》报告

《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课题研究》报告

《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课题研究》报告《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课题研究》总结本学年高水小学教导处组织了研究课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研究》,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积极探索,对照课题各阶段研究计划,扎实推进,寓转化工作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真正将课题研究过程变成了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现已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一)2011年9月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期间着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了研究课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研究》,并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可行性论证。

2、设计了本课题实施方案。

(二)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是本课题研究的中期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与后进生进行情感交流,使之树立赶上先进的自信心。

后进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也有优点。

我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和他们交流时,既指出他们自身存在的缺点又肯定了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并鼓励他们努力赶上其他同学,从而使他们树立了信心。

2、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恰到好处的表扬,可以满足后进生心理需要,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这是教师转化后进生工作的灵魂和核心。

我班的王旭、许智延同学,因学习成绩不但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还常常自暴自弃,1面对他们的现状,我就抓住上课的机会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适时给以表扬。

如一节语文课,王旭读课文读音准且声音响亮,我当场表扬了她,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了他一次抬起头做人的机会。

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判若两人,对学习有了兴趣,此后我教给了他们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激发其钻研兴趣,鼓励个性和创造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充分运用集体的力量,关注后进生的成长需要,帮助其克服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困难,使其尽快赶上来。

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注重以集体的力量去帮助后进生实现转化。

学生之间的互助,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后进生转化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后进生转化

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后进生转化第一篇: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后进生转化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缘由“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从卷面情况来看:其一、书写不认真;其二、学生就基础知识都不懂。

所以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而且转入学生逐渐增多,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源于农村小学,知识基础较差。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老师的管理方法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转来的部分学生跟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导致其自暴自弃。

4、教师原因:老师之间缺乏很好的交流。

5、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小学“后进生”个案研究

小学“后进生”个案研究

小学“后进生”转化个案研究由于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出来越来越多的小学后进生,他们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一般与父母难以沟通、有浓厚的厌学情绪、容易自暴自弃、不服管理、难以进入进取状态、心理品质和健康品质发育不良、处于集体的边缘状态、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笔者结合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通过典型个案剖析教育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提出个案研究的思考。

一、个案描述学生鸿伟,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与一般孩子不同,从小就在生活在一个没有关爱的环境当中,父母对他十分冷漠,常常把他一个人关在家中,也因此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在学校,他不愿与任何人说话,对于老师的问话常常是爱搭不理,让一些任课老师不能接受的是他上课时的表现,有时的他显得特别兴奋,老师讲课时他会跟着一起说,或是发出一些怪声;有时的他却显得特别的安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中,与外界隔绝;有的时候他会钻到课桌底下久久不愿出来;有的时候他会将红领巾蒙在脸上,俨然一个“蒙面大侠”。

二、个案诊断与分析鸿伟同学的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后进生”现象。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些方面发展比较后进的学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鸿伟同学后进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形成:(一)个人原因1、学习基础差。

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如果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就会很明显地影响后续的学习。

鸿伟在入学阶段的学习就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因为基础知识不足而导致现在学习上的各种障碍: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作业不会做,考试考不好。

因此,鸿伟由“想学习”变得“怕学习”,最后变成“厌学习”。

2、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鸿伟认为家长、老师在逼迫自己学习,在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消极的对抗心理,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他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社会意义、个人理想没有正确理解。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结题报告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结题报告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所以,社会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学生的需要目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由于受到兴趣、意志、动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加之目前尚不完善的教育体制以及教师、家长所实施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外因作用,是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智能发展的优劣。

尽管这些学生只占较少的比例,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孩子本身来说会影响其终身的发展。

所以,我提出了“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后进生转化心理行为的个案研究,可以寻找到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引导大家破除问题学生不可转化的思想,树立信心,积极工作,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小学后进生”是班级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这些孩子的情感、心智和行为往往与常态的青少年形成明显的差异,甚至成为另类。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漠视和歧视。

对于“小学后进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

这就是对症下药的事了,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2)实践意义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后进生在整个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尤其让父母头疼,让老师头疼的大事。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预防措施。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个案研究论文

“后进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个案研究论文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对大量后进生进行筛选。

确定研究后进生三类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型、自卑心理型、孤僻心理型。

并圈定具体同学,然后通过大量的家访、谈话等方法,得出“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个案研究的成果,现概述如下。

一、“后进生”心理特征的表现(一)“逆反心理型”(潘逆反)的表现1、2006年5月5日,潘逆反无端谩骂班干部,说这些班干部替老师办事是“拍马屁”,有时甚至打班干部。

以致班干部的家长对我说:不要让他的孩子任班干部,否则让他很为难,也很吃亏。

2、2006年5月8日下午放学后,我把潘逆反叫到宿台,先是很很地给他训了一顿。

当然,他很不服气。

我给他讲了雷锋和赖宁的故事,他说现在的时代是金钱的时代,雷锋和赖宁已过时了,雷锋和赖宁已出国了等等。

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潘逆反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想象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

3、对不良倾向产生认同感。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分庭控礼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

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潘逆反时常在颂扬这些哥们义气,跟他们在一起觉得自豪。

(二)“自卑心理型”(张自卑)的表现1、2006年10月12日中午,听同学报告:张自卑同学带把水果刀要和同学打架。

我马上冲到教室,首先把话明的水果刀收起来,并带他到办公室。

我:“你为什么要和人家打架?”话明:早上放学,某某同学骂我。

我:这把刀捅过去会死人的,杀死人要偿命的,你知道吗?话明:知道。

我:你不怕死?自卑:不怕!说着,自卑做拿刀的样子往自己的脖子上抹。

我很生气,狠狠地给他训了一顿。

2、2006年12月13日下午,我把自卑叫到宿舍。

【工作总结】关于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关于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关于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关于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的成果总结报告一、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有些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我行我素,把升学率及分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唯一追求目标,升学率及分数成了学校、老师、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

于是造成了排斥差生,开除差生,而使升学率、及格率相对高一些的状况。

但笔者认为: 这决不等于说学校教育是成功的,质量是优良的,更值不得学校领导、教师沾沾自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受教育者、对家庭、对国家极不负责的一种病态行为。

近年来,学生在校园内外赌博、打架、拉帮结派等事件频频出现,尤其是在中、高年级学生中更为突出,这与我们教师工作失误密切相关。

从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趋势和学校教育来看,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范畴,而且还担负着受教育者整体素质提高的任务,也即教育者应重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程中一个较难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对此作过较多的实践及理论探讨,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少1有人把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高材生看得同样重要,同样光荣;也很少有学校像抓教学质量那样来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转化工作普遍缺少主动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正因如此,很多学校或班级的教育质量就是上不去,而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放弃了对后进生的管理、未想法转化后进生的原因所致。

为此,如何使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

所以,我们要针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因,大胆地进行研究与探索,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后进生在成绩、品德、习惯、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进步或获得成功。

而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课题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中心校五年级一班的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课题总结报告

《后进生转化课题总结报告

《后进生转化研究》总结2005年,经市教科所批准,我校承担了市级重点课题的任务,共有4位领导和教师、4个教学班参加了课题《后进生转化途径方法研究》实验。

六年来,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我们选择〈后进生转化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校情。

贾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乡镇初中。

位置较偏远。

硬件设施薄弱,教师基本上还处于“靠一支粉笔打天下”。

学校生源差,学生都是来自周围农村,家庭教育,初始教育相当落后,后进生在贾镇中学占着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它确实能使薄弱初中的教育教学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如何培养教育好这些学生——是我校多年来主攻的课题。

这次我们的研究与实验,就是要探寻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客观规律,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教育系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实验原则、目标:1、实验原则:⑴针对性原则:从教师实际出发,解决教师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⑵实效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转变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

在课题研究中,活动目的要明确,指导要具体,实效性要明显。

使实验班和个案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并推动面上工作。

⑶活动性原则:转变教育观念是课题研究的核心,为此必须设计有情境、有教益的活动,使之成为研究的主要载体。

⑷综合性原则:课题研究既要有独立性的活动,又要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

2、实验目标:⑴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活动系列,以体现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⑵使广大教师把握后进生转化教育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⑶使多数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人(育子)原则、方法和技巧,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子女)在个性品质和德智体诸方面有明显变化和提高。

⑷培养和锻炼一支德育科研骨干队伍,推动全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与措施(一)后进生形成原因的研究1、学校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批评上的失误,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课内我们常常会这样批评学生:“怎么又忘了,讲过几遍了还不懂?你是怎么听课的?”等诸多指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践价值
1.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此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转化。只有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才能实现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使他们不仅在文化素质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才。新时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可能在这一方面某个学生属于“后进生”,但在另一个方面他却有着特长或优点。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后进生”的“特别”开发。
2.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这样的三六九等,评价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是按考试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所以不少学生一直都是作为失败者在学校生活的,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并制约着他们的正常发展。尽管教育界和学术界至今对“素质教育”尚未形成确切的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全方面提高人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东关小学
———————————————————————————————— 作者:
———————————————————————————————— 日期: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在抓住后进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后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按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类研究。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问题的研究为教育转化服务,课题研究是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的。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结对帮扶教育实践、“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后进生”心理问题矫治的校本教材的研发、“后进生”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等方面。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我们试图找准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3.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体现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任何忽略“后进生”的教育模式都是失败的模式,只能使这部分学生成为这种模式的牺牲品。只有时刻把“后进生”装在我们教育者的心中,在采取分层教学的同时进行针对性地转化教育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后进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学业的落后,他们和老师的鼓励关爱无缘,更和学校的评优评先无缘,他们的自尊常常会随着一次次考试而丧失殆尽,从这方面说他们是学校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些后进生在学校中更应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同情,但由于激烈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使得学校中的竞争过于残酷,后进生往往被忽略。但对于后进生如果不给与更多的关爱与同情,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而到了这一步后进生就会成为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他们就会在校园中打架斗殴,逃学旷课,破坏课堂纪律,顶撞老师,不服管理,给校园管理带来麻烦,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多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与师生关系越来越难处,这其中最难的就是“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对此课题的探索与实践能够找到新时期最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的转化会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
3.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由于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致使不少“后进生”成了“问题生”,甚至被推出校门流入社会。青少年犯罪,包括中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如果众多的“问题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转化,那对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应该是多么大的贡献!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教科研规划课题选题。学校课题组在市、区教育学会的领导下,经过二年多的研究实施,对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转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课题实施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总结的德育特色。到目前为止,课题已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对普通中学的示范作用
越是“后进”的学校“后进生”就越多,对“后进生”转化的需要就越迫切。我们选择在一所普通中学里的个案进行课题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义,对普通中学更具示范意义,从而使该课题更具有推广价值。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发展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