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A457数据分析向导
LFA457数据分析向导资料
LFA447数据分析向导1.新建/打开数据库打开分析软件Proteus LFA Analysis。
弹出如下界面:如果要把导入数据保存在原有的数据库中,选择数据库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打开该数据库。
如果要为导入数据新建一个数据库,选择存盘路径,在“文件名”中输入数据库文件名,点击“打开”,软件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
随后出现数据库管理窗口:注:LFA Proteus的数据以Access数据库文件(*.mdb)的形式进行管理。
LFA447(Nanoflash)的原始数据文件(*.dat)需要导入到数据库文件中,一个数据库文件可存放多个测量数据。
从数据分类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建议为每一批样品单独创建一个数据库。
2.导入LFA447数据文件/设定材料属性点击“LFA数据库”窗口的“数据库”菜单下的“导入LFA447文件”,弹出“选择导入文件”对话框:选择所要导入的数据文件,点击“打开”,弹出“导入–材料选择”对话框:如果在数据库中原已有该材料的信息,只需在材料列表中“选择已有材料”即可;如果是新建的数据库或原数据库中没有该材料的信息,则“定义新材料”,点击“下一步”,弹出“材料定义”对话框:LFA Proteus中每一个测试数据都有相应的材料属性定义,包含样品的名称、密度、比热表、热膨胀系数表、热扩散系数表等信息,其中比热、热膨胀与热扩散系数三个表格可通过点击“对应表”按钮进行设定。
对于单层样品:如果仅仅是热扩散系数测试,三个表都不需链接,直接点击“完成”。
如果除热扩散测试外还同时使用比较法计算比热,则此时先可点击“完成”,待比热计算完成后使用“导出比热表”的方法重新对材料属性中所链接的比热表进行设定。
(详见LFA比热与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如果已有比热的文献值(或使用其它仪器得到的测量值),需要链接到材料属性中,以便结合热扩散测试结果进一步计算导热系数,则在“比热表”的选项卡中点击“对应表…”,弹出如下窗口:在“已有的比热表”列表中打勾的是当前链接的比热表,保存的是在Nanoflash测量程序中样品定义时输入的Cp值,一般仅为室温下的单点值。
激光热导仪lfa457工作原理
激光热导仪lfa457工作原理激光热导仪(Laser Flash Analysis, LFA)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通过激光脉冲将样品加热,并测量样品温度变化的速率,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LFA457激光热导仪的工作原理。
LFA457激光热导仪的工作原理基于“闪光法”原理,即利用激光脉冲将样品快速加热并测量其温度变化的速率。
LFA457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激光源,样品支架,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在测试中,激光器将激光束聚焦在样品的一个小区域上,产生一个短暂的高能量激光脉冲。
激光脉冲的能量和时间非常精确地控制,以确保样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均匀的高温。
当激光脉冲照射到样品表面时,样品会吸收激光能量并迅速升温。
由于升温速率相对较快,样品表面的温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峰值温度。
探测器通过测量样品表面的温度变化来确定样品的热导率。
激光热导仪使用一种非接触的测量方法,即利用探测器测量样品表面的温度变化。
在LFA457中,常用的探测器是红外线辐射仪(IR radiometer)。
该探测器能够对红外线辐射进行高精度测量,从而得到样品表面的温度变化数据。
在测试过程中,激光脉冲引起了样品表面的温度升高。
探测器快速地接收并记录样品表面温度的变化。
通过将样品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数学处理和分析,可以计算样品的热导率。
为了精确计算样品的热导率,还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精确测量。
LFA457中的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实验室中的温度,并将其用于计算热导率。
总之,激光热导仪LFA457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脉冲将样品快速加热,并通过测量样品表面的温度变化来计算样品的热导率。
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能量和时间,可以精确地控制样品的加热过程。
使用非接触式的探测器测量样品表面温度的变化,并通过数学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的热导率。
Excel数据分析怎么用?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
Excel数据分析怎么用?如何使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
导读:Excel表格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办公软件,使用这款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存储一些数据,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不过想要让Excel拥有数据分析功能还需要添加插件。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Excel数据分析怎么用?
1、本文将以Excel2010版本为例,新建并打开excel表格;
2、首先添加数据分析插件,点击左上角文件按钮,出现菜单页面,点击选项按钮如图;
3、然后点击“加载项”选项,选中“分析工具库”,点击下方“转到”按钮,如图;
4、然后出现excel加载宏界面,在”分析工具库“前方框内打勾,点击确定;
5、经过上一步已经成功添加”数据分析插件“,在”数据“-”数据分析“下可以找到,如图;
6、然后点击”数据分析“,可以找到相关的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操作已经将Excel数据分析功能调出来了,点击“数据分析”按钮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分析计算,假如这些分析计算要人们自己来算,将花费很多的时间,现在借助Excel数据分析功能就可以很简单的实现了。
用四探针平台测量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实验探索
用四探针平台测量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实验探索裴艺丽;张师平;李亚男;陈森;吴平【摘要】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can achieve conversion between heat and electricity,clean and non-pollution,which are expected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eeting the energy challenge offuture.Seebeck coefficients is the ratio of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difference,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Four-probe platform with Peltier tiles,thermal imager,digital voltmeter is used to build the equipment for testing of Seebeck coefficients.The equipment is not only with simple structure,higher accuracy,but also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conductivity with the use of precis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nd DC digital voltmeter.Designing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university for students.equipment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film preparation experiment could be developed to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bout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electric film.%热电材料能实现电能和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具有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在未来能源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塞贝克系数是指热电材料上存在温度差异时引起的电势差与温差的比值,是热电材料热电特性衡量的主要参数之一.本文使用四探针平台配合珀尔贴片、热像仪、数字电压表等设备搭建了塞贝克系数的测量装置.此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测量较为准确,并可以配合精密恒流源与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接测出热电材料的电导率.为本科生设计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时,可以应用本文提供的测试方法结合薄膜制备手段组成热电薄膜制备与表征的一系列实验.【期刊名称】《物理与工程》【年(卷),期】2017(027)005【总页数】4页(P107-109,113)【关键词】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四探针平台【作者】裴艺丽;张师平;李亚男;陈森;吴平【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1821年,德国科学家Seebeck发现,当两种金属接点之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有持续的电流流动,这种现象称为Seebeck效应,Seebeck系数(S)可用来表征Seebeck效应的大小,其表达公式为其中,dT为热电材料上两点间的温度差;dV为相应两点间的温差电动势。
Excel高级图表和数据分析技巧
Excel高级图表和数据分析技巧第一章:Excel高级图表技巧在Excel中,图表是一种直观展示数据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除了基本的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Excel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图表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示和比较数据。
1. 雷达图:雷达图也被称为蛛网图,它可以用来比较多个变量的相对大小和分布。
在Excel中创建雷达图非常简单,只需选中数据,点击插入菜单中的雷达图按钮即可。
在雷达图中,每个变量对应一个轴,数据点通过线条相连,形成一个多边形。
2. 瀑布图:瀑布图能够展示数据的增量和减量,常用于展示财务数据。
在Excel中,创建瀑布图也非常方便。
首先,选择数据并插入柱状图,然后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数据柱,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更改图表类型”,再将图表类型改为瀑布图即可。
3. 热力图:热力图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数据的热度,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分布规律。
在Excel中,创建热力图可以通过插入图表工具栏中的“地图”按钮实现。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热点图”即可。
4. 漏斗图:漏斗图常用于展示销售阶段、客户转化率等数据。
在Excel中创建漏斗图也非常简单。
首先,选择数据并插入漏斗图,然后右键点击漏斗图,选择“添加数据标签”即可显示具体数据。
第二章:Excel数据分析技巧Excel作为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挖掘数据。
1. 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从原始数据中快速生成汇总报表。
通过数据透视表,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筛选,从而观察和分析数据间的关系。
在Excel中,使用数据透视表非常简单,只需选中数据,点击插入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按钮即可。
2. 条件格式化:条件格式化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为数据单元格添加格式,提醒我们关注数据的特殊情况。
例如,可以通过条件格式化对超过阈值的数据进行标记,或者对高于平均值的数据进行着色。
在Excel中,选择数据范围,点击开始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化”按钮即可使用条件格式化功能。
LFA457数据分析向导资料
LFA457数据分析向导资料一、引言数据分析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为了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将提供LFA457数据分析向导资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LFA457数据分析向导的相关内容,包括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二、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 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决策或推断的过程。
2.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改进。
三、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需要分析的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获取数据。
2.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转换数据格式等。
3. 数据探索:通过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探索,发现数据的分布、相关性等特征。
4. 数据建模: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建模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5. 模型评估: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解释: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对数据进行解释和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决策。
四、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1. Excel:Excel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可视化等操作。
2. Python:Python是一种编程语言,具有丰富的数据分析库和工具,如NumPy、Pandas、Matplotlib等,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3. R语言:R语言是一种专门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编程语言,拥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包和可视化工具。
4. SPSS:SPSS是一种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和统计方法。
五、数据分析案例分析以某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为例,假设我们要分析该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excel统计数据分析应用讲解
Excel数据处置六西格玛方式给咱们的组织带来了上新的熟悉,其中包括了如方差分析、假设查验、回归分析、大体统计等大量的数理工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确实是大量的数据处置,这时咱们就会想到用软件来帮忙完成大量的运算。
此刻应用于这一方面的软件很多,如MINITAB、SPSS、SAS等,可是大多为英文软件,在那个地址我要介绍的确实是用EXCEL 的数据分析与打算求解来帮忙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中文界面,操作简单,在必然程度上能给予大伙儿帮忙。
第一节加载宏EXCEL的数据处置除提供了很多的函数外,另外还有两个功能确实是数据分析和打算求解,但这两个工具必需加载相应的宏后才能利用,操作步骤为工具〉加载宏,显现如图1-1的对话框,选择分析工具库和打算求解,点击确信后,在工具菜单栏内显现了这两个分析工具。
图1-1第二节随机数据与大体分析在上一节通过加载宏在工具栏内增加了两个数据分析库,数据分析与打算求解,在本节将介绍数据分析工具库中的随机数生成器和描述统计。
操作工具〉数据分析,显现如图2-1的对话框,对话框包括了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协方差分析等十几种分析工具,但一样处置对象为简单的数据。
图2-1在对话框内选择随机数发生器,将显现如图2-2的对话框,对话框提供了相应的随机数产生及存储的条件命令,具体如下:图2-21.变量个数:需要形成几组数据。
2.随机数个数:每组数据包括的数据个数。
3.散布:选择随机形成的数据期望服从的概率散布类型,包括均匀散布、正态散布、二项散布、离散散布等。
4.参数:输入不同散布的参数,如正态散布要求提供平均值及标准误差。
5.随机数基数:输入随机数的基数。
6.输出选项:选择输出区域将使随机数据在同一工作表的制定位置放置,选择新工作表组将使随机数据放置在同一工作薄的新工作表中,选择新工作薄将生成一个新的工作薄来存储数据或分析结果,以上选择将出此刻后续的各类分析工具对话框中,操作意义相同。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Excel(亦称为微软 Excel)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清洗、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
第一步是导入数据。
Excel支持从不同源导入数据,比如文本文件(如CSV文件)、数据库或其他Excel工作簿。
导入数据的方法包括直接打开文件、选择数据源并指定数据范围等。
一旦导入了数据,接下来就是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将数据进行整理和规范化的过程。
这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和修正错误等。
Excel提供了各种功能和工具,比如筛选、去重、条件格式和公式等,用于数据清洗。
然后是数据计算和分析。
Excel提供了许多内置函数和公式,使得数据计算和分析变得简单。
比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可以通过SUM、AVERAGE、MAX和MIN等函数来计算。
此外,还可以使用逻辑函数(如IF函数)、统计函数(如COUNT函数)和高级函数(如VLOOKUP函数)等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图表和图形来展现数据。
Excel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和散点图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制作图表的过程包括选择数据范围、选择图表类型、调整图表样式和添加图例等。
除了图表,Excel还支持绘制其他类型的图形,如直方图、瀑布图和树状图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组和分析。
通过简单拖拽和放置字段,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灵活查询。
数据透视表可以用于汇总数据、计算数据间的关系、查找异常数据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Excel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数据分析功能,如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和数据挖掘等。
虽然这些功能比较复杂,但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Excel的相关函数和工具来实现。
含固率对污泥热常数的影响
含固率对污泥热常数的影响程英超;李欢;张玉瑶【摘要】对不同含固率污泥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含固率和有机质含量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含固率污泥的导热系数与水接近,随污泥浓度增加变化不大,然而在含固率12%~15%时出现拐点,污泥导热系数较低含固时显著下降,且有机质含量高的污泥导热系数下降更快;含固率对热扩散系数及比热容也有类似的影响,含固率15%是污泥热物性参数变化的临界值.【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5(034)006【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污泥;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含固率【作者】程英超;李欢;张玉瑶【作者单位】深圳市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格林美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深圳市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深圳市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 试验研究·污泥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含有大量水分。
在污水处理厂,污泥首先经浓缩处理,含固率增加至2%~4%;浓缩污泥经厌氧消化后产生消化污泥,消化污泥经调理后进行机械脱水,浓缩污泥也可直接进行机械脱水,脱水后污泥含固率增加至20%左右。
除上述工艺外,一些新的污泥处理工艺还会用到更多不同的含固率污泥。
例如,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采用高含固污泥作为进泥,进泥含固率为6%~20%[1]。
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泥区,不同的处理工艺会采用不同含固率的污泥。
这些在传输散热和换热过程设计时,常用到其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等热常数,例如厌氧消化设施的能耗计算和换热、搅拌系统的设计等。
在传统的污泥处理设施设计方法中,往往采用纯水的热常数值替代污泥的相关参数。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数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商业决策到科学研究,数据分析无处不在。
而Excel作为一款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报告,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工具。
在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时,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准备好的数据集或许并不完美,可能存在着缺失值、错误的格式或是其他的问题。
通过Excel提供的函数和工具,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比如,可以使用筛选功能筛选出特定条件下的数据,或者使用函数将不同列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
这样,我们就可以消除无效的数据,使数据变得更加准确可靠。
一旦数据经过整理和清洗,接下来就是进行数据分析。
Excel提供了一系列的统计函数和图表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例如,可以使用常用的SUM、AVERAGE和COUNT函数计算数据集的总和、平均值和计数。
对于更复杂的数据分析,Excel还提供了诸如CORREL、CHISQ及REGRESSION等函数,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此外,使用Excel的图表功能可以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呈现,更加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远不止于此。
通过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数据透视表能够对数据进行透视操作,将数据按照所选变量进行分类,并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数据透视图则可以帮助我们以交互式的方式探索和过滤数据。
借助这些功能,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决策。
除了数据分析,Excel还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数据报告的制作。
在Excel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创建各种类型的报告。
对于简单的数据表格报告,我们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格式化工具和函数,使报告看起来更加整洁和专业。
而对于更复杂的报告,我们可以使用Excel的图表和图形功能,将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
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Excel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技巧,从而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第一步是导入数据。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数据导入Excel,比如手动输入、复制粘贴、导入外部文件等。
在导入数据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可以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工作,如去除重复值、删除无效数据等。
第二步是整理和转换数据。
通常,原始数据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格式和结构,需要进行数据重排和转换。
可以使用Excel的各种函数和工具来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删除、转置等操作,以满足分析需求。
第三步是计算和统计数据。
在Excel中,有丰富的函数和工具可以用来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比如,可以使用SUM函数计算总和,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值,COUNT函数计算数量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条件函数如IF、VLOOKUP、INDEX和MATCH等来进行逻辑运算和查询。
第四步是可视化和呈现数据。
Excel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和图表工具,可以将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通过制作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第五步是进行数据透视表分析。
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非常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更深入地分析和汇总数据。
通过拖拽字段到透视表的行、列、值和筛选区域,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汇总、合计、平均值等操作,并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交叉分析。
第六步是使用高级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除了Excel自带的函数和工具之外,还可以通过插件和附加工具进行更深入和复杂的数据分析。
比如,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包进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统计推断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宏编程来自动化和批量处理数据分析任务。
最后一步是数据解释和报告撰写。
在完成数据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并将分析结论整理成报告或演示文稿。
Excel大规模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践技巧分享
Excel大规模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践技巧分享随着企业和公司的规模扩大,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Excel这个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也日益广泛,成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重要工具。
在Excel中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创建表格和表格中的数据。
如何避免数据错误和数据丢失呢?最好的方法是在Excel中设置数据验证和数据透视表,这可以有助于避免数据错误和数据丢失。
Excel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用来管理和分析数据。
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Excel的数据透视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更加方便和高效。
详细地说,在Excel中创建数据透视表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汇总,从而快速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如果数据量大到超出Excel的限制,可以使用Excel的“文本导入和转换向导”将数据转换为文本格式,然后使用其他数据处理工具,如Python或R,这些工具能够处理大型数据集。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处理时间会很长,Excel也经常会崩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Excel的计算引擎,这可以提高处理速度。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高级Excel函数,例如“VLOOKUP”,“INDEX”,“MATCH”等,这些函数能够更快地处理数据,从而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还需要进行数据可视化,这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功能和条件格式化功能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Excel中,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自动执行重复性的任务,而且还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功能。
使用VB编写宏代码可以进一步扩展和自定义Excel的功能。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应该了解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包,如“傅立叶分析工具”“回归工具包”等,这些工具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数据,并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在Excel中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检查和审查数据以避免错误。
其次,在数据分析和汇总方面应该使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得到准确且完整的结论。
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
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
Excel是一个办公很经常用到的一个办公软件,他主要用于数据的分析、查看、对比等,让数据看起来更直观,更容易对比,而有很多时候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现在请欣赏店铺带来的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
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1:首先打开Excel2007软件,然后选中如下图所示两种位置,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2:弹出窗口,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选择加载项。
2.在管理中选择Excel加载项。
3.选中分析工具库。
4.点击确定。
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3:若操作合理只需等待片刻,即可产生【数据分析】工具,与老版本的所在位置不同,Excel2003版本中数据分析在【工具】中,而在Excel2007版本中数据分析在【数据】中。
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4:新产生的【数据分析】其操作与Excel2003版本相同,单击鼠标左键数据分析,即可产生许多分析工具,待您选择。
以上是由店铺给大家分享的excel进行数据分析教程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于相变材料-泡沫铜-翅片复合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
基于相变材料-泡沫铜-翅片复合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研究隋杨;张恒运;吴青余;邓宇晨;徐屾【摘要】通过在相变材料(PCM)中添加高孔隙率的泡沫金属与翅片形成复合结构,对18650仿形电池进行热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纯石蜡传热根据电池温升分3个阶段,并通过可视化装置对相变关键点进行验证.添加泡沫金属可提高系统整体热导率,但会抑制液体石蜡的对流换热,导致温度平台消失.泡沫铜-翅片复合结构增强了电池与PCM之间的换热,且在高功率下系统表现出更好的热特性.此外,建立单温度模型进行数值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期刊名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8页(P193-200)【关键词】相变材料(PCM);泡沫金属;翅片;单温度模型;可视化【作者】隋杨;张恒运;吴青余;邓宇晨;徐屾【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1+1动力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因发热导致自身温度升高,会影响其运行性能[1],甚至导致自燃或者爆炸,诱发电池热失控[2].因此,高效的电池热管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BTMS)已成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冷却无额外能量消耗、冷却效果好,是未来BTMS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放电过程中,当电池温度达到PCM熔点时,PCM熔化并利用自身潜热吸收热量,降低了电池的温升与温度的不一致性.Duan等[3]研究包裹PCM的模拟电池在低功率下的发热特性,结果表明,相比自然对流冷却,添加PCM 显著降低了热源温度.在现有PCM体系中,石蜡具有较高的潜热、合适的熔化温度、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与较低的成本,在BTMS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但石蜡热导率低,储热速度慢,需要通过强化传热方式增强石蜡的热导率,如添加翅片、膨胀石墨、泡沫金属和导热填料[5-8]等.比较而言,泡沫金属拥有高导热金属骨架,其中含有大量随机分布、尺寸相似的孔隙,可将热量有效地传至骨架周围的PCM.Zhou等[9]实验研究石蜡—泡沫金属与石蜡—膨胀石墨两种复合材料的热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均提高了PCM的热性能,但基于其内部连续性结构,泡沫金属的热特性更好,孔隙率低的泡沫金属具有更好的热导率.Khateeb等[10]将石蜡—泡沫铝复合材料应用到摩托车电池组中,测量电池在低放电倍率(0.2~1C)下的温升,发现相比纯石蜡传热,添加泡沫铝降低了电池温度,但低孔隙率泡沫铝(80%)会影响PCM的储热能力.此外,泡沫材料与电池之间存在接触热阻,导致使用热性能降低[11],采用泡沫金属—翅片混合结构可以提高大孔隙率的热导率.Feng等[12]对泡沫铝—翅片散热器结构在空气射流冲击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进行研究,发现相比单纯泡沫铝结构,热性能提高1.5~2.8倍,实验中泡沫铝孔隙率为91.18%.然而,在给定电池加热条件下采用泡沫金属—翅片复合PCM的被动换热研究较少见诸报道.本研究采用高孔隙率(97.5%)的泡沫铜—翅片复合PCM的散热结构,对不同功率下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进行研究.电动汽车在上坡或者加速情况下电池功耗高,放电倍率高达8~11C[13].实验中分别设置6.6、8.8和13.2 W的加热功率,制备纯石蜡、石蜡—泡沫铜和石蜡—泡沫铜—翅片的测试装置,研究不同情形下电池的温度演变特性,同时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PCM相变界面随时间的演化过程.1 实验设置1.1 材料制备与热物性测量本实验所用PCM为上海易扬仪器有限公司供应的切片石蜡,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Parkin Elmer DSC 4000)获得其熔化温度和相变潜热,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出现两个相变吸热峰,分别对应固—固和固—液相变过程.固—液相变起点为热流基线与接近峰值转折点处切线的交点,终止点为峰值对应的温度点.通过此方法得到石蜡的熔化温度为47.0~53.8 ℃,固—液相变潜热为204.5 J/g,占总潜热的73.8%.石蜡的其他参数[14]见表1.图1 石蜡DSC相变特性曲线Fig.1 DSC curve of paraffin phase-change composites表1 石蜡的热物性参数Table 1 Thermal properties parameters of paraffin密度/(kg·m-3)潜热/(J·g-1)相变温度/ ℃ 比热容/(J·kg-1·K-1) 热导率/(W·m-1·K-1) 动力黏度/(kg·m-1·s-1) 热膨胀系数/(K-1)785204.547.0~53.828500.153.65×10-43.085×10-4泡沫金属的制作工艺为电沉积法.首先对泡沫塑料进行预处理,涂覆导电层,然后通过金属电沉积过程在聚氨酯泡沫上形成金属覆盖层,最后通过真空烧结除去多余的聚氨酯有机体获得泡沫金属.本研究所用泡沫铜由供应商提供,孔隙密度为20 PPI.孔隙率ε计算式[15]为(1)式中:Ms,Vs为泡沫铜样品的质量与体积;ρc为泡沫铜的密度.经计算,孔隙率ε为97.5%,与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一致.石蜡—泡沫铜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通过闪光导热分析仪(NETZSCH LFA457)测得,将测量得到的热扩散率转换成热导率[16],公式如下k=αρcp(2)式中,α、ρ、cp分别为复合样品的热扩散率、密度和比热容.其中,cp可通过下式获得(3)式中:M、V分别为复合样品的质量和体积;cs、cf分别为铜和石蜡的比热容;ρf 为石蜡的密度.基于上述方程,得到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2.2 W/(m·K),明显高于石蜡的热导率.同时该值与Calmidi等[17]用简化六边形二维模型所计算的结果较为吻合,相对偏差为-2.3%.1.2 实验测试段结构在当前实验中,采用18650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铝制仿形电池,尺寸为φ18 mm×65 mm,电池中心开孔,内插加热器(Watlow,φ13.5 mm×40 mm)模拟电池的发热.电池垂直放置于铝制套筒(内径31 mm,外径41 mm)的中心,套筒内底部放有1 mm 厚的聚乙烯绝缘层,以避免电池发热量通过其底部传至套筒.图2为不同换热情形下的电池测试段半剖图.在纯石蜡中,将25 g液体石蜡倾倒于电池与套筒之间,如图2(a)所示.在石蜡—泡沫铜中,先将两块泡沫铜切割成相应尺寸,弯曲、压缩使其紧紧环绕在电池四周;将其缓慢压入套筒中,在压入过程中确保泡沫铜与套筒内壁间存在明显阻力,即认为泡沫铜与电池接触良好;最后再将石蜡灌注到套筒中,如图2(b)所示.在石蜡—泡沫铜—翅片复合结构中,电池四周预留8个等距对称的矩形径向槽(65 mm×1 mm),分别将对应数量(2、4、8)的翅片(65 mm×1 mm×6.5 mm)置于矩形径向槽内,然后利用相同的方式(石蜡—泡沫铜复合情况)将泡沫铜压入套筒中,并灌注液体石蜡,如图2(c)至图2(d)所示.各种换热情形的参数见表2.图2 不同换热情形下的测试段半剖图Fig.2 Half sections of test section for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conditions表2 不同换热情形的参数Table 2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heat transfer conditions换热情形翅片数量翅片材料翅片厚度/mm翅片体积分数/%换热结构质量/g纯石蜡0————石蜡—泡沫铜0———7.25石蜡—泡沫铜2铝12.6510.08石蜡—泡沫铜4铝15.3012.91石蜡—泡沫铜8铝110.6118.571.3 半套筒可视化结构为观察PCM的熔化过程,制备如图3所示的半套筒可视化结构.直径18 mm的半圆形铝制发热器置于内径为31 mm同心半套筒内部,并采用3 mm厚的透明亚克力盖板黏结密封.将数码相机(Nikon D5100)固定在盖板一侧,对PCM的相变过程进行可视化追踪,得到清晰的相变界面发展图像.由于可视化实验在空调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会有2~3 ℃的波动,设置电池的加热功率为4.4 W,对应图2(a)和图2(b)情形中的8.8 W.图3 半套筒可视化结构Fig.3 Half housing wall visual structure1.4 实验系统整个实验系统如图4所示.电池测试段安置在厚度为5 mm的亚克力密闭箱体(410 mm×410mm×410 mm)内,以避免环境温度的波动,将箱体放入恒温箱中并调整温度至25 ℃.加热器与直流电源(GWINSTEK GPD2303S)连接,分别设置加热功率为6.6、8.8和13.2 W,对应的加热时间为3 000、2 000和1 500 s.实验采用丝径0.2 mm的K型热电偶测温,通过测温仪(HIOKI LR8410-30)监测电偶的温度,所有热电偶的偏差不超过0.2 K.将热电偶T1、T2、T3、T4分别插入电池上下端面预留的4个对称分布的插孔(φ1.5 mm×10 mm)中,并添加导热硅脂提高测量精度.热电偶T5布置在套筒外壁中心位置,测量套筒的温度并判断石蜡的熔化完成情况.亚克力箱体与恒温箱通过绝热套管连接,将热电偶T6置于套管中,测量箱体内环境温度并进一步减小外部气流的干扰.图4 实验系统Fig.4 Experimental system2 数值研究2.1 物理模型多孔材料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泡沫铜与PCM之间的传热模型较为复杂,既有相内传热,也有液固换热,单温度模型和双温度模型都有应用[18].本研究采用单温度模型,即假设泡沫铜骨架与石蜡温度相等,二维模型包括电池、泡沫金属、石蜡、翅片和套筒,尺寸均与实验一致,如图5所示.在电池中心加热器外壁面设置面热流密度q=10 779 W/m2,18650电池发热功率13.2 W.套筒外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设为定值h=4 W/(m2·K).考虑接触热阻(TCR)的存在,电池与泡沫铜接触部分添加厚度为0.2 mm、热导率为0.1 W/(m·K)的薄层.在实验过程中,监测电池和套筒外壁面温度并通过可视化装置对PCM的熔化过程进行观测,将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中的温度和PCM液相率进行对比.2.2 控制方程数值计算前提出如下假设:1) 液体石蜡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2) 忽略液体石蜡在浮力作用下的自然对流;3) 泡沫金属各向同性,均匀分布在石蜡内;4) 在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比热容和热导率均保持不变.图5 两种结构的二维数值模型Fig.5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two heat transfer structures能量方程可以描述为(4)式中:Tf、L、β分别为石蜡的温度、潜热和液相率;kfe为有效热导率;r、φ分别为径向和圆周坐标;τ为时间.比热容ρcp的计算式为ρcp=ερfcf+(1-ε)ρscs(5)确定PCM液相率的计算式为(6)式中:Tm1和Tm2分别为石蜡的熔化起始温度与终止温度.β=0时为固相,β=1时为液相,β为0~1时为糊状.3 结果与讨论本研究对电池在不同换热情形下(自然对流、纯石蜡、石蜡—泡沫铜和石蜡—泡沫铜—翅片复合情形)的热特性进行实验.取热电偶T1、T2、T3、T4 的平均值为电池温度,记为Tb;取热电偶T5的温度为套筒壁面温度,记为Tw;各热电偶的具体位置已在图4中指出.熔化过程中关键点的符号命名如下:A点为相变开始的温度时间点;B点为电池平台温度升高起始点;C点为套筒外壁面温度达到石蜡熔化终止温度时间点.3.1 纯石蜡相变材料对电池温升的影响图6为不同功率下电池和套筒在自然对流和纯石蜡情形下的温度曲线.由图可见,仅有自然对流时,电池温升极快,6.6 W下仅500 s便达到81.5 ℃;添加PCM后,500 s时电池温度为50 ℃,温升降低显著.纯石蜡传热根据电池温升可分为3个阶段:从初始温度加热(25 ℃)到A点为第1阶段,此阶段石蜡未熔化,电池散热主要通过系统的显热热容和石蜡的导热进行,温升曲线陡峭;第2阶段为相变阶段,A点电池温度达到47 ℃,电池近壁面石蜡熔化,吸收并储存热量,液体石蜡有限的对流区域造成电池热量的积累,电池温度上升趋缓却没有出现温度平台,这与文献[19]描述的对流—导热混合传热方式类似;从C点开始为第3阶段,电池温升迅速,随着相变界面的增大,液体石蜡对流换热增强.当换热能力平衡发热量时出现明显的温度平台,如图中曲线BC段.图6 纯石蜡情形下电池和套筒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变化Fig.6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battery and housing wall at different heating powers for pure paraffin3.2 石蜡—泡沫铜复合结构对电池温升的影响泡沫铜的加入提高了系统整体热导率,加快了电池热量耗散,同时泡沫孔隙的存在使该区域具有较大的流动阻力,抑制了PCM在液相区的自然对流换热[20],电池没有明显的温度平台,反应温度平台起始点(对应纯石蜡情形的B点)不易确定,如图7所示.尽管如此,相比纯石蜡情形,电池和套筒间温差减小,热阻减小,电池温度降低,说明有效热导率的提高对散热效果提升明显,超过了因加入泡沫铜而减弱对流换热的不利影响.图7 石蜡—泡沫铜情形电池和套筒的温升曲线Fig.7 Temperature evolution curves of battery and housing wall for paraffin-foam copper3.3 可视化结果分析由于对称性,截取图3中半套筒可视化结构右半部分进行分析.图8为纯石蜡和石蜡—泡沫铜情形下相变界面的演化过程.图9为两种情形下电池的温升曲线.由图可见,在A点时,靠近电池壁面的石蜡开始熔化,电池温升变缓,随着时间增加,自然对流作用逐渐加强,相变界面向套筒壁上部运动.在B点时,液体石蜡与套筒上壁面接触,电池和套筒间形成直接对流换热,出现明显的温度平台(BC段).在C点时,套筒温度为53.8 ℃,由于铝制套筒的高导热性,套筒侧石蜡提前熔化,固相PCM呈尖峰状,这与文献[19]使用绝缘边界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加入泡沫铜后自然对流作用受到抑制但没有完全消失,温度平台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套筒测试段情形相比,电池在半套筒可视化结构中的温升偏低,这是可视化透明盖板的自然对流热损所致.图8 不同情形相变界面的演化过程Fig.8 Evolution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for different heat dissipation cases图9 电池和套筒在半套筒与全套筒情形下的温升曲线Fig.9 Temperature evolution curves of battery and housing wall for half housing and full housing cases3.4 石蜡—泡沫铜—翅片复合结构对电池温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泡沫金属—翅片复合PCM的散热结构:一方面,翅片的加入提高了系统整体的热导率;另一方面,由于翅片温度和电池温度接近(相差0.3 K),相当于增加了泡沫铜与翅片的接触面积而减小了接触热阻[10].石蜡—泡沫铜情形相比后,添加2、4、8个翅片的PCM体积分数虽然减少2.65%、5.30%和10.61%,但泡沫铜的接触面积却增加了42%、85%和170%.图10为不同功率下电池在石蜡—泡沫铜—翅片情形下的温升变化.由图可见,添加翅片后,A点之前电池在相同功率下的温升速率明显降低,A点之后PCM发生相变,温升变慢.由于泡沫孔隙的存在抑制了液体石蜡的自然对流,热交换方式仍以导热为主,因此石蜡—泡沫铜与石蜡—泡沫铜—翅片情形下电池的温升曲线形状大致相同,温度平台均不明显,但有翅片情形电池的热力学温度更低.图10 石蜡—泡沫铜—翅片情形电池在不同功率下的温度变化Fig.10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battery at different heating powers for paraffin-foam copper-fin以C点作为温度控制点计算可得:与石蜡—泡沫铜情形相比,添加2、4、8个翅片的电池在6.6 W时,C点温度分别降低8.6%、12.0%和16.2%;8.8 W时分别降低9.6%、15.3%和20.5%;13.2 W时分别降低10.0%、17.4%和25.2%,泡沫铜—翅片结构在高功率下表现出更好的热增强性能.此外,在相同功率下,随着翅片数量的增加,温度降低效果有所减弱.虽然翅片的加入减少了石蜡体积,对PCM的储热有所影响,但从结果可知,翅片的加入增强了电池的热特性,使电池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时间更长,并减小因高温工作情况引起的电池性能的衰减.3.5 数值结果图11为在同一加热条件(13.2 W)下的实验结果(Exp)与数值结果(Num)的对比.虽然单温度模型没有考虑石蜡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但实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基本符合,说明自然对流对传热的贡献很小.泡沫铜的加入增加了该区域的流动阻力,使得液体石蜡自然对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单温度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电池在石蜡—泡沫铜与石蜡—泡沫铜—翅片情形下的传热特性.但实验与数值结果也存在偏差,这可能是因为石蜡在相变过程中,热导率与比热容等热特性参数会有细微变化,而数值计算所设参数均为定值.总体而言,两者偏差不大,可以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图11 石蜡—泡沫铜情形温度变化的实验与数值结果对比Fig.11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paraffin-foamcopper4 结论本研究基于PCM—泡沫金属—翅片的复合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特性,分析不同换热情形下电池的温升变化,制备了可视化装置研究PCM相变界面的发展过程,同时采用单温度模型进行数值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 纯石蜡传热根据电池温升可分为3个阶段:A点之前为固相阶段,温升曲线陡峭;AC为对流—导热混合相变阶段,同时在B点出现明显的温度平台;C点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石蜡并未熔化完全,剩余固相PCM呈锥形尖峰状.2) 泡沫铜的加入提高了系统整体热导率,加快了电池热量耗散,同时也抑制了石蜡的对流换热,导致温度平台消失.采用泡沫铜—翅片复合PCM结构增强了电池与PCM 之间的换热,减小了接触热阻,降低了电池温升.以C点作为温度控制点,与石蜡—泡沫铜情形相比,添加2、4、8个翅片电池温度在6.6 W时分别降低8.6%、12.0%和16.2%;8.8 W时分别降低9.6%、15.3%和20.5%;13.2 W时分别降低10.0%、17.4%和25.2%,复合结构在高功率下表现出更好的传热增强性能.3) 实验结果与未考虑自然对流的数值结果基本符合,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单温度模型可以描述石蜡—泡沫铜与纯石蜡情形下电池的传热特性,当泡沫金属加入后,石蜡对流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RAO Z H,WANG S F.A review of power battery thermal energymanagement[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9):4554-4571.[2] GOLUBKOV A W,FUCHS D,WAGNER J,et al.Thermal-runaway experiments on consumer Li-ion batteries with metal-oxide and olivin-type cathodes[J].RSCAdvances,2013,4(7):3633-3642.[3] DUAN X,NATERER G F.Heat transfer i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odu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0,53(23/24):5176-5182.[4] ZHANG X,KONG X,LI G,et al.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active cooling/heating method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extremeconditions[J].Energy,2014,64:1092-1101.[5] WANG Z W,ZHANG H Y,XIA X.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cylindrical battery with composite paraffin and fin struc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7,109:958-970.[6] ZHANG Z G,ZHANG N,PENG J,et al.Preparation a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of paraffin/expanded graphite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J].AppliedEnergy,2012,91(1):426-431.[7] ZHAO C Y,LU W,TIAN Y.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using metal foams embedded withi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J].SolarEnergy,2010,84(8):1402-1412.[8] ZHANG Y,RAO Z,WANG S,et al.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n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f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slurry in a rectangular heat storage tank[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2,59(3):33-39.[9] ZHOU D,ZHAO C 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heat transfer i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embedded in porous materials[J].Applied ThermalEngineering,2011,31(5):970-977.[10] KHATEEB S A,AMIRUDDIN S,FARID M,et al.Thermal management of Li-ion battery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electric scooters:experimental validation[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5,142(1/2):345-353.[11] SADEGHI E,DJILALI N,BAHRAMI M.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of metal foams[C]//Proceedings of 2009 ASME Summer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San Francisco: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09:355-365. [12] FENG S S,KUANG J J,WEN T,et al.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finned metal foam heat sinks under impinging air jet coo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4,77:1063-1074.[13] DRAKE S J,WETZ D A,OSTANEK J K,et al.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ylindrical Li-ion cell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4,252:298-304. [14] ZHANG P,MA Z W,WANG R Z.An overview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ies:MPCS and CH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0,14(2):598-614.[15] 徐新邦,刘培生,崔光,等.泡沫金属力学性能研究的分析概述[J].金属功能材料,2012,19(6):46-50.[16] INCROPERA F P,DEWITT D P,BERGMAN T L,et al.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M].6th Edition.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2006.[17] CALMIDI V V,MAHAJAN R.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igh porosity fibrous metal foams[J].Journal of Heat Transfer,1999,121(2):466-471.[18] LIU Z Y,YAO Y P,WU H Y.Numerical modeling for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phenomena in porous media:Shell-and-tube type latent heat thermal energy storage[J].Applied Energy,2013,112:1222-1232.[19] JANY P,BEJAN A.Scaling theory of melting with natural convection in an enclos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1988,31(6):1221-1235.[20] TIAN Y,ZHAO C Y.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heat transfer i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embedded in porous metals[J].Energy,2011,36(9):5539-5546.。
excel做相关性分析的图文教程详解
excel做相关性分析的图文教程详解Excel是一个办公很经常用到的一个办公软件,他主要用于数据的分析、查看、对比等,让数据看起来更直观,更容易对比,而有很多时候需要用Excel进行相关性分析,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希望对你有用。
excel做相关性分析的图文教程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1:输入我们要分析的数据,这里以分析促销和营业额的关系为例进行。
数据如下图。
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2:点击工具---数据分析,如下图。
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3:在数据分析工具包中选择相关系数,点击确定,如下图。
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4:在相关系数设置对话框里首先设置输入区域,这里要精确数据位置范围,这里是个两列的数据区域,选择逐列,勾选标志位于第一列。
如下图。
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5:设置输出区域,选中输出区域,按标号操作,选出输出的单元格,如下图。
excel做相关性分析教程6:点击确定,结果是相关矩阵,我们可以看到其相关性为0.65349,相关性较大。
如下图。
下一页更多精彩Excel中进行表格做方差分析的操作步骤Excel中进行表格做方差分析的操作步骤选择工具,找到加载宏。
会出现下面的活动框。
选择分析工具库-VBA函数。
确定后安装一下即可。
再次选择工具时,出现了方差分析。
其中很多项目可自行尝试。
猜你喜欢:1.excel表格点击加号展开功能的创建教程2.excel使用分类汇总功能的教程3.Excel中各类函数使用教程4.excel制作横道图的教程5.Excel制作图表教程6.excel2010调出数据分析的方法。
excel2007关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excel2007关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Excel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excel2007关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excel2007关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1:建立数据表格。
在使用此函数时,先将样本数据排成一列。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2:选定用来放结果的单元格区域,这里选定区域D1:D9,单击菜单栏【公式】/【函数库】/【插入函数】命令。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3: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类别】中选择【统计】。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4:选择【FREQUENCY】在【选择函数】中选择【FREQUENCY】。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5:单击【确定】按钮,弹出FREQUENCY 【函数参数】对话框,单击【Data_array】后的折叠按钮,选择A1:A50单元格区域,单击打开折叠按钮,返回【函数参数】对话框;
在【Bins_array】栏中写“{899;999;1099;1199;1299;1399;1499;1599;1699}”。
数据统计分析步骤6:按“Ctrl+Shift+Enter” 组合键,在最初选定单元格区域D1:D9内得到频数分布结果。
不要点【确定】按钮哦。
大功告成。
excel表格操作数据分析的教程
excel表格操作数据分析的教程
在Excel中录入数据以后经常需要统计数据,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数据分析,或许还有朋友不懂得如何数据分析,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excel表格操作数据分析的教程,供大家阅读、学习。
excel表格操作数据分析的教程:
数据分析步骤1:打开原始数据表格,制作本实例的原始数据要求单列,确认数据的范围。
本实例为化学成绩,故数据范围确定为0-100。
数据分析步骤2:在右侧输入数据接受序列。
所谓“数据接受序列”,就是分段统计的数据间隔,该区域包含一组可选的用来定义接收区域的边界值。
这些值应当按升序排列。
在本实例中,就是以多少分数段作为统计的单元。
可采用拖动的方法生成,也可以按照需要自行设置。
本实例采用10分一个分数统计单元。
数据分析步骤3:选择“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后,出现属性设置框,依次选择:
输入区域:原始数据区域;
接受区域:数据接受序列;
如果选择“输出区域”,则新对象直接插入当前表格中;
选中“柏拉图”,此复选框可在输出表中按降序来显示数据;
若选择“累计百分率”,则会在直方图上叠加累计频率曲线;
数据分析步骤4:输入完毕后,则可立即生成相应的直方图,这张图还需要比较大的调整。
主要是:
横纵坐标的标题、柱型图的间隔以及各种数据的字体、字号等等。
为了达到柱型图之间无缝的紧密排列,需要将“数据系列格式”中的“选项”中“分类间距”调整为“0”。
其余细节,请双击要调整的对象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调整,这里不再赘述。
调整后的直方图参考如下。
高热导率热冲压模具材料HTCS-130性能的研究
高热导率热冲压模具材料HTCS-130性能的研究尹学炜;徐伟力;姚杰;吴晓春【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艺》【年(卷),期】2014(022)001【摘要】为了给自主研发和生产适用于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型用专用模具材料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一种西班牙材料(HTCS-130钢)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导热性能,并与国产优质H13钢进行对比.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冲压模具钢HTCS-130钢的微观组织,利用激光导热仪LFA457测定了HTCS-130钢和国产优质H13钢从100 ~700℃的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由测得数据计算出热导率.结果表明:淬回火态的HTCS-130钢热稳定性明显能优于H13钢,与其W和Mo形成的钨钼碳化物有关;在100~7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显著高于H13钢,在热冲压模具钢服役温度300~5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高达37 W/(m·K),比H13钢高出近47%;相同前序工艺的HTCS-130-1和HTCS-130-2,多一次回火的HTCS-130-2试样具备更高的热导率.【总页数】7页(P61-67)【作者】尹学炜;徐伟力;姚杰;吴晓春【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72;宝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201900;宁波合力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700;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6.34【相关文献】1.热冲压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研究 [J], 陆晨;苏钰;马诗江;刘健培;廖晨晖;雷佳乐2.1.2344热冲压模具钢性能研究及失效分析 [J], 冯萧萧;苏钰;胡洋阳;崔浩田;雷佳乐3.模具材料热导率对B柱热冲压模具温度场的影响 [J], 黄宗斌;罗爱辉;万永红;徐伟力4.热冲压成形工艺的发展及相关模具材料的研究进展 [J], 王勇胜5.新型热冲压模具钢锻造模块热处理工艺及热导率研究 [J], 马野;王琳;刘宝石;燕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FA447数据分析向导
1.新建/打开数据库
打开分析软件Proteus LFA Analysis。
弹出如下界面:
如果要把导入数据保存在原有的数据库中,选择数据库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打开该数据库。
如果要为导入数据新建一个数据库,选择存盘路径,在“文件名”中输入数据库文件名,点击“打开”,软件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
随后出现数据库管理窗口:
注:LFA Proteus的数据以Access数据库文件(*.mdb)的形式进行管理。
LFA447(Nanoflash)的原始数据文件(*.dat)需要导入到数据库文件中,一个数据库文件可存放多个测量数据。
从数据分类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建议为每一批样品单独创建一个数据库。
2.导入LFA447数据文件/设定材料属性
点击“LFA数据库”窗口的“数据库”菜单下的“导入LFA447文件”,弹出“选择导入文件”对话
框:
选择所要导入的数据文件,点击“打开”,弹出“导入–材料选择”对话框:
如果在数据库中原已有该材料的信息,只需在材料列表中“选择已有材料”即可;如果是新建的数据库或原数据库中没有该材料的信息,则“定义新材料”,点击“下一步”,弹出“材料定义”对话框:
LFA Proteus中每一个测试数据都有相应的材料属性定义,包含样品的名称、密度、比热表、热膨胀系数表、热扩散系数表等信息,其中比热、热膨胀与热扩散系数三个表格可通过点击“对应表”按钮进行设定。
对于单层样品:
如果仅仅是热扩散系数测试,三个表都不需链接,直接点击“完成”。
如果除热扩散测试外还同时使用比较法计算比热,则此时先可点击“完成”,待比热计算完成后使用“导出比热表”的方法重新对材料属性中所链接的比热表进行设定。
(详见LFA比热与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如果已有比热的文献值(或使用其它仪器得到的测量值),需要链接到材料属性中,以便结合热扩散测试结果进一步计算导热系数,则在“比热表”的选项卡中点击“对应表…”,弹出如下窗
口:
在“已有的比热表”列表中打勾的是当前链接的比热表,保存的是在Nanoflash测量程序中样品定义时输入的Cp值,一般仅为室温下的单点值。
因比热是一个随温度而变化的值,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定。
常用的有如下三种设定方法:
a. 选中该表格,点击“编辑”,直接在原表格上进行修改:
b. 如果有相应的*.cpe格式的比热标准表,可点击“增加” “从标准文件”,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相应的cpe文件,点击“打开”,软件已自动导入cpe文件中的比热数据,弹出如下对话框:
点击“保存”,回到比热列表界面:
可以看到列表中已多了一个导入的比热表。
此时可选中原比热表,点击“删除”,再在新增的比热表左侧打勾,表示把该比热表链接到当前材料的属性定义中:
再点击“关闭”即可。
c. 如果是在Netzsch的DSC或STA仪器上测得比热数据并已经导出为txt文件,则可使用“增加” “从导入的ASCII文件”功能直接导入文本数据。
导入后的操作同2,此处不再赘述。
如果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样品热膨胀/收缩程度较大,可在材料属性定义中链接相应的热膨胀表,对高温下样品厚度与密度的变化进行修正。
但对于LFA447,最高测试温度只到300℃,在该温度范围内大多数样品的尺度变化程度都很小可近似忽略,因此一般不需链接热膨胀表。
对于单层样品,不需要链接热扩散表;对于双层或三层模式的测试,则需定义所有各层的比热表,以及各已知层的热扩散系数表。
材料属性定义完成后,点击“完成”,即完成测量文件的导入过程。
如果有多个测量文件,按照上述的步骤逐一导入并设定材料属性。
导入数据后的数据库管理窗口如下图所示:
3. 装载测量文件到分析界面/选择计算模型
在测量文件列表中选择待分析的测量,点击“操作”菜单下的“载入分析窗口”或“载入分析窗口(独占)”,将测量装载到分析窗口中。
(这两个功能项的差别在于:如果分析窗口已有其他测量文件,“载入分析窗口”将把新的测量文件与原测量文件置于同一窗口中,“载入分析窗口(独占)”则卸载原测量文件,使新的测量文件独占分析窗口。
)
对于新导入的未经计算的测量数据,“载入”后会自动弹出如下对话框:
点击“是”,弹出“选择模型”对话框:
基线类型:推荐使用“线性”(对样品周围环境温度本身的漂移进行修正。
前提:Nanoflash测试程序中“Measurement”→“Parameters”中的baseline点数为300点以上)
模型:共有四类八种,可单选也可多选(例如同时选择cowan和cape-Lehman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选择方法概述如下:
绝热模型:不作热损耗修正。
一般不用(除非和早期使用绝热模型计算的文献数据作比较)
Cowan模型:包含热损耗修正。
精确,在样品不太厚和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和Cape-Lehman模型计算结果相差无几,对于特别薄的样品有时拟合效果还要胜过Cape-Lehman。
推荐。
计算速度快。
Cape-Lehman模型:包含表面热损耗修正和径向辐射热损耗修正。
在大多数情况下最精确,特别在800℃以上高温、且样品较厚的情况下,有时和Cowan计算结果可相差3%以上。
推荐,但计算时间较长。
辐射模型:只用于样品部分透光(如玻璃、人工晶体类样品)的场合,由于光能量的透射效应,在脉冲照射后样品起始升温的区域存在基线的“跃迁”(温度的突升),如下图所示:
使用辐射模型,对这一类基线的突升进行修正。
脉冲修正:针对照射脉冲本身宽度与能量分布对测量曲线的起始上升(t50之前)部分造成的影响进行修正。
推荐使用(选择XX模型+ 脉冲修正。
特别在能量透过时间短、t50与脉冲宽度数量级相近的情况下,这一修正十分关键)
4. 计算热扩散系数
模型选择后,点击“确定”,软件开始根据所选模型进行拟合计算。
计算结束后的分析界面如下:
上图的分析界面上有四个小窗口。
左上角的小窗口(基本信息窗口)以选项卡的形式显示当前测量文件与所选闪射点的相关信息。
右上角的小窗口(结果窗口)显示的是各闪射点计算后的热扩散系数值,其所支持的各项操作大多在“结果”下拉菜单中。
左下角的小窗口(激光脉冲窗口)为
LFA427/457专用,LFA447中为空(可关闭)。
右下角的小窗口(检测信号窗口)显示的是当前所选闪射点的原始测量曲线,其所支持的坐标调整、打印等各项操作在“检测信号”菜单中。
使用闪射点工具条上的六个按钮,可以在各个闪射点(shot)之间来回切换:
默认的计算是以闪射点上全部的采样数据点来进行的。
若某些闪射点的采样时间太长,需要作计算范围的调整,可点击“闪射点”菜单下的“设定计算范围”,重新调整计算范围(一般选择10倍半升温时间)。
若需要使用其它模型重新计算热扩散系数,可点击“闪射点”菜单下的“计算热扩散系数”:
或“测量”菜单下的“重新计算热扩散系数”:
如果一个测量使用了两种以上的模型进行计算,需要选择分析窗口中显示何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点击“测量”菜单下的“选择热扩散系数显示模型”:
5. 打印测量报告
计算完毕后,即可打印测量报告。
如果该测量有链接的比热表,点击“结果”菜单下的“信号与曲线”,在弹出对话框中将“比热”与“导热系数”打上勾:
如果需要调整测量报告上数据的小数位数,可使用“工具”菜单下的“编辑单位格式”功能:
随后点击“输出”菜单下的“打印结果”-->“打印数据”,在弹出的“打印测量报告”对话框中根据需要选择“单点”或“平均值”模式,选择是打印到纸面、还是PDF文件,随后点击“打印预览”可预览打印效果,点击“开始”可进行打印:
下图为单点模式的测量报告:
下图为平均值模式的测量报告:
6. 打印/导出图谱
如果需要,也可以打印或导出热扩散系数-比热-导热系数~温度的关系图。
首先点击“结果”菜单下的“平均值”,在分析窗口中对同一温度下的各测试点取平均:
随后点击“结果”菜单下的“拟合”,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拟合类型:
拟合类型有多种,具体选择哪一种合适应视具体测量结果而定。
对于大多数样品可选用“多项式”,级数选“2”。
拟合后的效果如下:
随后点击“结果”菜单下的“属性”,弹出“结果图属性”对话框,修改“曲线/点”与“坐标轴”选项卡中的设定,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热扩散系数、比热、导热系数三条曲线:
使用“结果”菜单下的“设置X轴范围”、“设置xxx Y轴范围”等功能,可对各曲线的坐标进行适当调整,使重叠的曲线相互错开、图谱更美观一些:
点击“结果”菜单下的“插入文本”,可插入一些标注文字:
点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分析”,可将处理并标注后的图谱保存为分析文件(*.lfa):
点击“输出”菜单下的“打印结果”-->“打印图谱”,可进行图谱打印。
“预览”功能可预览打印效果:
使用“输出”菜单下的“导出结果”系列功能项,可将图谱导出到PDF文件,或导出为emf、jpg、tif等格式的图片文件,以便于使用email发送、插入文字处理软件中,或日后在图片处理软件中打开查看:
耐驰仪器公司应用实验室
徐梁
初稿于2005. 7. 修订于2010. 11.,基于LFA Proteus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