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精品
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第1篇摘要: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概念、原则、程序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行政案件法律适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
在处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法律适用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法律适用问题关系到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因此,深入研究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概念行政案件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依法作出判决、裁定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法律事实的认定:即根据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
2. 法律依据的选择:即根据案件事实,选择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3. 法律解释和适用:即在确定法律依据后,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并在具体案件中适用法律。
三、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原则行政案件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确保案件处理结果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保持中立,确保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性。
3. 程序正当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依法进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4. 证据规则原则: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依据证据规则,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
四、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程序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受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2. 调查取证:人民法院根据案件需要,依法进行调查取证。
3. 开庭审理:人民法院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当事人陈述、辩论。
4. 合议庭评议:合议庭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对案件进行评议。
5. 作出判决、裁定:合议庭根据评议结果,依法作出判决、裁定。
五、行政案件法律适用的常见问题1. 法律依据的选择问题:在行政案件中,法律依据的选择是法律适用问题的关键。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行政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法治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基本形成了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法有追究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依法执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前,依法行政已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口号,它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社会对政府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正视并顺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效能和水平,提供良好的执法保障。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行政执法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消极执法、违法不究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趋利执法问题行政执法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但一些行政机关的权力与利益仍没有完全脱钩,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把执法权当成机关、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执法利益部门化。
作为公共权力的异化,个别执法部门以行政执法的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审批、乱摊派,搞变相创收,形成利益集团进行权力寻租。
二是行政执法利益私人化。
有的行政执法部门甚至给执法人员定指标,将收费、罚款完成情况与个人奖金挂钩。
三是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
部分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好恶进行裁量,甚至以人情、物质等利益作为自由裁定的交易砝码,使行政执法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恰当性。
严重扭曲了行政执法既定的目标追求,不仅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效率,还产生了大量的行政违法行为,滋生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二)执法冲突问题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理应为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与支持。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现代社会,行政执法起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权力滥用问题行政机关在执行职责时,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
但是,如果这种权力没有受到约束和监督,则易导致滥用之嫌。
例如,在一些地方,部分环保局长和城管队伍可能会滥用职权来打压企业或个人,并以此谋取私利。
针对此类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
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内外监督,并设立独立机构负责接收举报并调查处理相关违纪违法案件;其次,要完善与其他组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增强合力防止滥用职权;最后还需通过依法严惩违规者来产生震慑效果。
二、执法不公问题在一些地区或特定情况下,某些官员或执法人员可能出于主观因素进行执法,并将个人喜好或关系用于判断违规程度以及处罚力度的大小。
这种情况下,行政执法难以保持公正和客观。
应对不公执法问题,首先要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理解并遵守职业操守。
同时,在执行中建立健全明确的执法程序和准则,确保依照普遍适用的标准进行裁量;此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特定案件或地区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公开结果与意见。
三、信息不透明问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些相关信息未能向社会公开。
这不利于实现行政权力阳光化、规范化管理。
针对该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信息公告制度,广泛披露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另外还需推动相关单位主动向社会提供更多有关行政行为依据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探索采用新媒体手段,如互联网平台等,加强与民众之间互动沟通.四、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在某些环节上,行政执法人员会拥有相对自由裁量权,这就容易导致不同执法人员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差异和不一致,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困惑。
应对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规定各类案件中行政执法的标准,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机制;其次可以通过培训岗位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他们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格局化,从而降低主观判断因素所造成的差异性;此外也可探索利用技术手段或引入第三方评估来规范行政司法活动。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娄底市为例
浅谈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娄底市为例摘要健康的行政沟通对政府职能的顺利行使大有裨益。
行政沟通高效或低效,会直接关系到政策信息上传和发布的高效或低效。
不仅如此,公众是否可以顺利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与行政沟通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认为行政沟通障碍被妥善处理掉的程度是决定政府行政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想法是正确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行政沟通的广泛意义,即行政部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关政策建议的制定和实施。
政策之所以能比较有效地实施并促使社会进程有序发展,靠的是影响、协调、交流和意见反馈。
行政沟通的各种需求,存在于地方政府每日的行政管理活动中。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的行政沟通存在着一些障碍,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组织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娄底市为例进行探究,出相应的策略,即要完善行政组织体系,实现行政传播媒体和信息的多元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其他解决办法。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目录一、绪论..................................................... -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 二、依法行政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 - 1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 1 -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 1 - 三、娄底市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2 -(一)法治意识不强,行政执法和守法观念缺失........................................................ - 2 - (二)行政立法不完善.................................................................................................... - 3 - (三)行政执法主体混乱,权责不清............................................................................ - 3 - 四、娄底市政府依法行政存在问题的成因.......................... - 4 -(一)思想观念层面成因................................................................................................ - 4 - (二)立法层面成因........................................................................................................ - 4 - (三)执行层面的原因.................................................................................................... - 5 - 五、加强我国依法行政的对策................................... - 6 -(一)健全依法行政理念并进行宣传教育.................................................................... - 6 - (二)完善行政立法........................................................................................................ - 7 - (三)完善行政政策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7 - 结语......................................................... - 8 - 主要参考文献................................................. - 2 - 致谢....................................................... - 2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根据古今中外的经验,要成为一个富裕民主的国家,首先要成为法治化的国家;要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首先要成为法治化的社会;要成为一个诚实友善的政府,首先要成为一个法治化的政府。
行政执 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行政执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将法律法规转化为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问题却常常成为困扰执法者的难题。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更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稳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行政执法中法律适用的内涵。
简单来说,法律适用就是行政执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作出判断和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执法机关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条文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法律的目的和精神。
法律适用不准确是行政执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执法人员可能对某些法律条文的理解存在偏差。
例如,对于一些模糊性的法律概念,如“合理”“适当”等,不同的执法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如果执法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法律规定,就容易在执法中适用过时的法律,导致执法错误。
法律冲突也是行政执法中经常面临的难题。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众多,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之间、部门规章与法律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执法机关需要根据法律适用的原则,如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来选择正确的法律依据。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法律适用原则的理解不够准确或对具体情况的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法律选择的错误。
此外,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问题也值得关注。
法律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往往赋予执法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然而,如果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就可能出现执法不公、畸轻畸重的现象。
例如,在对同一类型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不同地区或不同执法人员的处罚标准相差过大,这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
为了解决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教育是关键。
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日益凸显。
行政案件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法律适用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本文旨在分析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以期为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引言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是指行政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判决。
在我国,行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依据的确定2. 法律解释的运用3. 法律冲突的解决4. 法律漏洞的填补5. 习惯法与法理的适用二、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现状1. 法律依据的确定(1)法律依据不明确在一些行政案件中,由于法律依据不明确,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争议。
例如,某些法律法规对某一行为的规定模糊不清,使得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难以把握尺度,进而引发争议。
(2)法律依据存在冲突部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存在冲突,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确定适用的法律。
这种冲突可能源于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规定不一致,也可能源于同一法律法规内部条款之间的矛盾。
2. 法律解释的运用(1)法律解释的主观性在行政案件中,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法律解释涉及到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不同法官对同一法律条文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案件审理结果的不同。
(2)法律解释的随意性部分法官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导致案件审理结果与法律规定不符。
这种随意性可能源于法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偏差,也可能源于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失误。
3. 法律冲突的解决(1)法律位阶的冲突在行政案件中,不同位阶的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例如,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确定适用的法律。
(2)法律解释的冲突在法律解释过程中,不同法官对同一法律条文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案件审理结果的不同。
4. 法律漏洞的填补(1)法律规定的缺失部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存在缺失,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找到适用的法律。
从行政审判看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从行政审判看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行政审判是一种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使得行政审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从行政审判看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行政执法中的问题1. 执法不规范行政执法中有时会出现执法人员不规范执法的情况。
例如,执法人员可能会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使用过激的语言或行为,或对当事人进行任意搜查和拘留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导致当事人情绪波动,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而且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不满。
2. 执法过程中存在不透明性行政执法的过程中,执法单位或执法人员的行为经常会缺乏透明性,甚至可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使得当事人无法了解执法人员的意图和行为。
这些不透明的执法行为,有可能会给社会和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损失。
3. 执法主体权力过大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的权力过于强大,容易出现执法中滥用职权、变相收费等行为。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剥夺了公民和企业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4. 行政执法效率低下行政执法过程中,效率低下也是不少人所反映的问题。
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利益诉求比较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政执法效率低下,影响了人民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5. 行政执法机构权责不清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机构的权责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些行政执法机构没有明确的职能范围、工作规范,导致执法行为出现偏差,促进不良执法行为的发生。
二、解决行政执法中的问题1. 建立执法规范应建立健全执法规范,制定出相关执法规定和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不得采用过激手段,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权威性。
2. 建立信息化执法系统应该建立信息化执法系统,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执法信息的快速流通,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以防止不当执法行为的发生,保障执法行为的透明性。
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行政执法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对社会成员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罚的活动。
它是公共权力的重要应用领域,是疏导市场秩序治理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虽然行政执法有其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常常遭遇到各种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可能对公民个人、社会公众以及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造成极大损害。
本文将讨论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一)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中,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打压企业及个人,违法处理案件等问题。
这不仅损害了公民和企业的利益,而且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二)执法机构的配备和能力问题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力、物力、经费等严重不足,导致执法效果低下,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容易形成“乱执法、乱罚款、乱处理”的局面。
(三)执法制度和政策问题由于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制度和政策存在较大漏洞,形成了执法不清、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
一些执法人员利用制度上的漏洞,采取了不正当的行为。
(四)执法信息的不透明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严重不足,导致公民和企业不能及时了解相关规定和政策。
这样就会形成很多谣言、误解、不信任等不良影响,会对社会的紧张稳定性和信任度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行政执法中的解决方案(一)加强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应该得到保障,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确保执法人员知法守法,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执法。
同时,应该完善执法人员的管理体系,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人员监督和问责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二)提高执法机构能力当地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设备设施和人员配备,制定规范的执法流程和执法标准,建立健全的执法团队,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同时,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公开、透明、有序,有助于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和执法机构的公信力。
(三)完善执法制度和政策在加强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规范和细化执法工作的内容,以减少权力的滥用和带来的不良影响。
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探讨文章标题: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探讨导言:行政执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行政执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权力滥用、执法不公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政执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更公正和合法的行政执法。
正文:一、权力滥用权力滥用是行政执法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一些执法官员滥用职权,以个人或特定利益为导向,而非法律和公正原则。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信力,并导致社会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强化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训,加强其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2.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执法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例如,设置公众举报渠道和独立监察机构。
3. 加强执法规范和程序的制定与实施,明确权责与限制,避免权力滥用的机会。
二、执法不公执法不公是另一个常见的行政执法问题。
它部分表现为针对某些群体或个人的歧视性执法,导致公平正义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标准和原则,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无歧视性。
2. 加强执法机关内部监管与惩处不公行为的机制,建立内部投诉和申诉渠道。
3. 提供法律援助和教育,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法律援助与保护。
三、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效率低下是行政执法的一大问题。
繁琐的程序、长时间的等待和缺乏协调等因素都导致了执法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 简化执法程序,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执法效率。
例如,推行电子审批和自动化执法系统。
2.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处理时间。
3. 强调信息共享和协作,不同执法机关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加快案件处理速度。
总结和回顾:行政执法问题在社会中十分常见,权力滥用、执法不公和执法效率低下是其中主要的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强化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援助和简化执法程序等是必要的对策。
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首先 , 要从法律上 明确行政机关 的法制 部门的职权和 职责, 并且
需要 给 予 相应 的人 财 物 方 面 的 支持 , 立 起 法 制 机构 在 行 政 系 统 内的 树 应 有 的权 威 其 次 , 立 起 多元 的 审 查启 动 机 制 。不仅 依 靠行 政 机 关 建 的主 动 备 案 审 查 , 且 更 要 重 视 公 民法 人 其 他 组 织 提 出 的 审 查要 求 。 而 再次 , 在审查 的过程 中需要 以合法性审查为主 , 兼顾合理 性审查。最 后, 建立备案审查工作责任制 。 我们 以往讲到责任制往往提到 的是机 关责任 , 但是机关是一个抽象 的概念 , 要求这个概念就某件事 负责没 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 也就是说在人人都需要负责任 的时候 , 责任就 被 虚 化 了。 因此 行 政 系 统 内部 更 多 的 应 该 是 与 领 导 责 任 制 相 匹配 的 , ( )- 二 4 政复议 制度 i - 《 行政复议法》 7条部分地解决了规章 以下规范性文件 的合法 第 审 查 问 题 , 由于 理 论 准 备 的 不 足 和 制 度 规 定 过 于 原 则 化 , 所 发 挥 但 其 的作用十分有 限: 首先 , 申请复议的规范性文件范围比较狭 窄, 可 国务 院及 法 律 、 规 授 权 组 织 制 定 的 规 范性 文件 不 在 审查 范 围: 次 , 除 法 其 排 了对规范性文件的适 当性 审查, 降低了行政 监督的力度, 抑制 了复议 的纠错 功能: 再次 , 对于复议结果不能继续求助 于司法救济 , 最终 导致 行政复议制度 中的规范性文件 审查流于 形式 , 因此需要更近一步的 扩 大行 政 复议 的 受案 范 围 , 以及 审 查 的 深度 , 且 同 时 扩 大 行 政 诉 讼 并 的 受案 范 围 , 得 复议 与诉 讼 能过 更 加 充 分 的 衔接 。 使 上 面所提及的从事后对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制约, 只是一种治标 不 治本 的 策 略 , 认 为 最 关 键 的还 是 应 该 在 消 除 引 发行 政 权 的 异 化 的 我 因素上——最核心 的就是官本位思想 。 黑格 尔说中国是一个“ 空间的 国家 ” 这 与 中 国延 续 了 2 0 , 0 0多年 传 统 文 化 有 很 大 的 关系 , 官 僚 政 而 治又 伴 随着 传 统 文 化 的始 终 。 ( “ 官僚 政 治) 逐 渐 把 它 自己造 成 一种 就 思想 上 、 活 上 的天 罗 地 网 , 全 体 生 息 在 这 种 政 治局 面 下 的 官 吏 和 生 使 人 民, 配 者 与被 支 配 者 都 不知 不 觉 地 把 这 种政 治 形态 看 为 最 自然 最 支
论行政执法及存在的题目和对策
论行政执法及存在的题目和对策一、行政执法的定义和作用行政执法是国家机关对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等进行强制执行的过程,其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权益的实现。
行政执法具有促进社会安定、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正等多重作用。
二、行政执法的主要问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下:1.执法人员机构化趋同性问题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往往受到机构化趋同性的影响,很难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为有策。
因此,执法人员的独立性需要得到保障。
2.执法人员能力不足问题执法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和诚信度等方面有待提高,以更好地履行执法职责。
3.执法程序不规范问题在执法程序方面,存在着操作流程不规范、监管不严等问题,容易导致执法行为不公正,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4.执法权的滥用问题执法人员滥用执法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起社会反感和不满。
三、对策建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执法机构应加强对执法人员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2.制定规范的执法程序执法机构应制定规范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流程和操作标准。
并加强对执法程序的监管和考核。
3.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加强监督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监督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合法性和规范性。
4.加强公众的监督日问执法机构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接受公众的监督、投诉和举报,及时纠正执法中的错误和失误。
四、结论行政执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参与者或监督者,应了解和掌握执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人质化。
浅论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
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本文所说的法律指广义上的法律。
在法律适用中,尽管我国《立法法》明文规定了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具体形式以及冲突解决办法,但由于行政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主体多元、表现形式多浅论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适用样、文件数量繁多,执法人员在具体适用法律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行政执法中如何准确适用法律就成为执法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理解依法行政的“法”的基本概念1.根据《立法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称《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六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一百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依法行政的“法”,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解释、规范性文件。
其中:(1)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文/王贤吉法治天地L e g a l W o r l d法治天地L e g a l W o r l d正式解释。
正式解释也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由法定的主体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解释、地方性法规解释。
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任意解释,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所作的不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有些非正式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比如学者作出的解释、法理学说;但有些非正式解释有法律约束力,比如法院判决,只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对当事人以外的人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本文所说的法律解释仅指正式解释。
(2)规范性文件的范围包括国务院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规范性文件均可以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
2.根据《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法〔2004〕96号)规定:(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规章。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日期: 2009-10-29 16:22:00.0 作者: 开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夏云峰行政执法是行政法治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包括行政执法体制在内的行政执法制度改革,但对市场经济未发育成熟的我国而言,长期计划经济历史所积累的行政执法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仍然深深影响着行政执法,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配臵社会经济资源为主要方式或基本手段的经济。
它是平等性经济、自主性经济、国际性经济、竞争性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执法制度应当是反映这一要求的法律制度。
当前行政执法体制、制度与入世为标志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诸多矛盾。
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新形式下,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及其根源,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目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更多的人习惯于从直观的角度,把目光锁定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消极执法等方面。
这对评价行政执法的整体状况来说固然重要,但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讲,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这些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行政执法中那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执法冲突问题。
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不论在纵向间,还是在横向间都应当为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与支持。
而在现实中却并非完全如此,执法不协调和冲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门间的执法冲突。
主要是在涉及多个部门管理的领域,如城市管理、网吧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各部门间往往各自为政,或者不断争执法权,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
例如在网吧管理中,管理部门就有十几个,文化、卫生等部门往往多头执法,“一批大盖帽刚走,另一批大盖帽又来”,执法扰民现象十分严重。
行政执法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
行政执法的证据适用问题研究开宗明义,本文所讨论的行政执法是指与行政立法相对的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
在法治国家,行政执法同司法活动一样,都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按照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式的结构进行。
在明确大前提方面,我们正在开展行政执法依据疏理工作,在认定小前提方面,本文拟就如何在行政执法中运用证据证明事实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一、行政诉讼对行政执法证据的要求一、行政执法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执法证据是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
它具有证据的共有属性:1、客观性——证据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之外,具有客观真实性。
这是证据最首要的属性。
2、关联性——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具有内在联系,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
3、合法性——证据的收集、运用合法,具有法定形式。
除以上属性外,因为行政执法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征,行政执法证据也带有专业性和技术性。
二、行政诉讼对行政执法证据的要求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要证据确凿,主要证据不足的,将会被法院判决撤销。
证据确凿是正面规定,主要证据不足则是对证据在质和量上未达到确凿程度的反面表述。
证据确凿的标准:一是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每一证据经查证,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并非主观臆想;三是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四是案件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并且排除了其它可能性。
为达到以上标准,执法机关应当在执法活动中依照顺序完成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确定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是证明制度的首要环节。
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证明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证明对象则是满足行政法律规范有关具体构成要件规定的事实,它是我们收集、审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出发点,也是我们适用某项法律的依据。
浅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案件来看,几乎所有的行政纠纷都是因为行政执法活动而产生的。
所谓行政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或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其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行政行为。
依法执政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行政执法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是行政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行政管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前提。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只有实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行政机关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和防止滥用;保证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规范和改进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及依法行政的贯彻执行,行政执法整体状况明显改观: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作风进一步转变;执法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行政执法活动扩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影响,提高了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培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赢得了民心,树立了政府的威信,初步展示了现代公务人员的新的文明形象。
但是,与社会预期相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执法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及其根源,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行政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把国家的行政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即法律的规范性、民主性、科学性来约束行政行为的随意性、集权性、主观性,建立依法行政的执法体制。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食品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基础。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了“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行政执法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
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五大和新宪法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政府各部门在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与社会预期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
在食品安全领域,20XX年至20XX年,阜阳劣质奶粉、龙口有毒粉丝、四川敌百虫泡菜等一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20XX年,国内又出现了亨氏“苏丹红一号”事件、雀巢“超典奶”事件、光明“变质奶”和“早产奶”等事件,件件触目惊心。
一些老百姓用“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装、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矿油喷饼干”描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我国食品安全,是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能力的严峻考验。
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现存的突出问题为例,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解决现阶段我国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标本。
一、食品安全监管概述(一)食品安全的内涵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基础。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关于食品安全,国内外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定义。
伴随不同的社会生活水平,食品安全从最早的避免中毒、保护生命,继而发展为营养、卫生、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延伸。
行政执法中法律适用
案例2: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 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5]186号)的合法性审查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 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年1月 1日起按上述规定政策执行,原政策优惠 规定停止执行。”
2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税 [2005]186号文件的审查意见》
33
1、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判 断和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 则----不同级别的法律冲突
下位法的规定不符合上位法的, 原则上适用上位法。下位法与上位 法相抵触的,应当依据上位法认定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34
下位法不符合上位法的情形:
1)下位法缩小上位法规定的权利主 体范围或者违反上位法立法目的扩大上 位法规定的权利主体范围;
31
案例2、美国泛美卫星公司 不服行政处理行政诉讼案
原告:泛美卫星国际系统责任有限 公司
被告: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对外分局 第三人:中央电视台
32
原告诉称:
对于协议性质的认定应以合同法为 依据。租赁合同的主要法律特征租赁物 的交付,即有体物占有、使用权的转移。 《协议》约定由原告通过操作使用其位 于外层空间的卫星及美国的地面设施, 为第三人提供传输服务。在该过程中, 未发生任何设施的占有和使用权的转移, 不符合租赁合同的特征。故原告的收入 不属于租金。
10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或者增设违反上位法的行政许可条2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适用关系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特殊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同级别的法律冲突指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对相同事项作出不同规定或同一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内的不同条文对相同事项作出不同规定的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适用特别规定特别一般规定
行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法律关系日益复杂,行政案件数量逐年攀升。
在处理行政案件时,正确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案件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渊源、法律解释、法律适用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行政案件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1. 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案件适用法律的首要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处理行政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法律规范,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2.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案件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尊重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3.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公正、公平、公开,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行政机关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
4.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案件时,应当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案件办理周期,减少当事人的诉累。
行政机关应当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办案质量。
三、行政案件适用法律的法律渊源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行政案件中,宪法为行政机关处理案件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行政案件中,法律是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行政案件中,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重要依据。
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行政案件中,地方性法规是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地方性依据。
5.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行政案件中,部门规章是行政机关处理案件的补充性依据。
6.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行政执法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探讨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适用,分析其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的重要性、适用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重要性1. 维护国家法律权威。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的基础,通过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在全社会得到贯彻执行。
2. 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通过依法行政,使人民群众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地位。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适用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现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适用有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确保执法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三、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适用原则1. 合法性原则。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必须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上位法的规定。
2. 合适性原则。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依据。
3. 全面性原则。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应涵盖行政执法活动的各个方面,确保执法活动的全面性。
4. 程序性原则。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 适度性原则。
行政执法法律依据的适用应适度,避免滥用职权、执法不公等现象。
四、行政执法法律依据适用中存在的问题1. 法律依据适用不规范。
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依据时,存在选择性适用、不当适用等问题。
2. 法律依据更新滞后。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部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行政执法需求,但相关法律依据更新滞后。
3. 法律依据宣传力度不足。
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依据了解不够,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适用不当的情况。
4. 法律依据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地方和部门对法律依据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执法活动出现偏差。
五、加强行政执法法律依据适用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
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各级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法律规定,一个合法、合理的执法行为(本文讨论的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
因此,行政执法中适用执法依据是否正确,是决定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关键之一。
一、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含义行政执法依据适用,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执法机关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同具体的行为和事实联系起来并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活动。
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
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范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当然的行政执法依据,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家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以法定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
另一类则是间接的行政执法依据,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发布的除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
行政执法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行政机关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能否成为行政执法的适用依据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在制定机关的法定权限内,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制定依据,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并且不与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立法精神相抵触,而是上位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应成为行政执法适用的依据。
二、行政执法依据适用中的问题行政执法中适用依据应当正确,这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了应当适用的依据和具体条款,而且处理的性质、程序和程度等,符合依据有关要求。
适用执法依据错误,直接带来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带来行政复议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的结果,而且会损害国家法制统一和法律的权威。
笔者多次参加行政机关组织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案卷评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法依据适用上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适用了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
这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超越本机关的法定职权,适用了本机关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
如文化市场行政主管部门适用了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依据,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
职权法定是行政执法中一条重要原则,适用了无权适用的依据,属于典型的适用依据错误。
同时,这也是行政越权的一种表现。
(二)适用执法依据性质错误。
主要表现为:应适用甲依据却适用了乙依据;应同时适用几部法律规范却只适用了其中一部法律规范;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执法依据;适用了已经废止、撤销的执法依据;适用了修订前的执法依据。
(三)适用执法依据的条款错误。
这是说适用的法律正确,但适用该法律的具体条款出现错误,主要表现为应适用一部法律中的此条款却适用了彼条款;应同时适用几项法律条款却只适用了某一条款;应适用一项条款却适用了几项不应适用的条款;适用具体条款的款、项错误,即应适用此款、此项却适用彼款、彼项;错误理解具体条款中的款与项,将款变成项或将项变成款。
(四)规避应适用的法律依据。
主要表现为:适用效力等级高的法律依据却适用了效力等级低的法律依据;应适用特别法依据却适用了一般法依据。
(五)适用执法依据对象错误。
主要表现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行政相对人,赋予了权利或者减轻了义务;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行政相对人,科处了义务,如对未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人给予行政处罚,对不符合纳税条件的人征收税款。